呼和布拉格镇地处乌拉山脚下,距旗政府所在地西山咀镇8公里,距包头市120公里,总面积342平方公里,城区占地面积7平方公里。总人口12524人,其中农牧业人口2593人。下辖9个行政嘎查(村)和6个居委会,是一个畜牧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建制镇。 辖区内有乌拉山发电厂、乌拉山化肥厂、乌拉山建材厂、佘太水泥乌拉山分厂、泰峰石材厂和四个砖瓦厂等大中型工矿企业,包兰铁路、110国道和丹拉高速公路横贯全境,交通十分便利,城区邮政普及率达到100%,电话普及率90%以上。 2003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85亿元,财政收入达到310万元,农牧民人均收入205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5100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1.3万人 | 342平方公里 | 150823100 | 015000 | 0478 | 查看 乌拉山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乌拉山镇 |
呼和布拉格镇地处乌拉山脚下,距旗政府所在地西山咀镇8公里,距包头市120公里,总面积342平方公里,城区占地面积7平方公里。总人口12524人,其中农牧业人口2593人。下辖9个行政嘎查(村)和6个居委会,是一个畜牧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建制镇。 辖区内有乌拉山发电厂、乌拉山化肥厂、乌拉山建材厂、佘太水泥乌拉山分厂、泰峰石材厂和四个砖瓦厂等大中型工矿企业,包兰铁路、110国道和丹拉高速公路横贯全境,交通十分便利,城区邮政普及率达到100%,电话普及率90%以上。 2003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85亿元,财政收入达到310万元,农牧民人均收入205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5100元。. |
巴音花镇 |
巴音花镇(中国地图为“白彦花”)是乌拉特前旗4个牧区苏木镇之一。东距国家重工业城市包头市50公里,南与鄂尔多斯市隔黄河相望,北依乌拉山,有“巴彦淖尔东大门”之称。110国首、包兰铁路和丹(东)——拉(萨)高速公路横贯镇域全境,电力充足,通讯便捷。全镇总面积376平方公里,辖7个嘎查,3个村民居委会,总人口10000多人,其中非农牧业人口9000人。 镇域内有市旗驻镇企事业单位48个,涉及文化、教育、医疗、卫生、邮政、电信、粮食、金融、保险、税务、电业、水利、交通、商业等行业,各项社会功能齐全。镇区内已完成部分道路黑色化、饮水自来化、电话程控化、电视有线化。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个主题,按照“开放活镇,企业强镇、养殖业富镇”的战略思想,积极招商引资,新上投资200万元以上的乡镇企业项目15个,其中有投资500万元的增力全乳品厂,投资1亿多元的集旅游度假、农业观光、赛马、高尔夫球场为一体的维信生态园,投资360万元的圣田果业示范基地。巴音花镇1999年被 评为“全国群众体育活动先进集体”、2000年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2001年被自治区命名为“生态建设示范乡镇”。 巴音花投资环境优越,竭诚欢迎各界朋友前来参观考察,兴办实业。我们将以诚信的态度,优良的服务,让利在先的政策与您携手合作,共图经济发展与事业发达。. |
先锋镇 |
先锋乡位于河套平原东部,南临黄河,北依乌拉山,东距包头市60公里,西距乌拉特前旗政府驻地50公里,辖12个行政村,总人口1.8万人,面积177平方公里,是一个以种植枸杞为主的农业乡镇,包兰铁路和110国道从我乡境内通过。 全乡耕地面积6.3万亩,主要农作物为枸杞,小麦、玉米、葵花等,其中枸杞种植最负盛名,1997年被自治区定名为“自治区枸杞种植示范基地”,有“全国枸杞第一乡”之美誉。到2003年底,种植面积达到到3.5万亩,年产枸杞干果15000吨(占到全国枸杞产量的1/7)。 先锋枸杞粒大,皮薄,肉厚,籽少,味甘,富含人体的需的多种维生素,是天然的绿色保健食品,远销东南亚国家及广东、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先锋乡已成为内蒙古最大的枸杞集散地。 作为该乡第二大产业——畜牧业,近年来实现了跳跃式发展,截止到2003年底,全乡牲畜头数达到39000头(只),畜牧业产值达到到980万元。畜牧业已成为先锋乡农民增收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绘就宏伟蓝图,挖掘发展潜力,先锋乡欢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来该乡共同发展。. |
新安镇 |
新安镇旧时称扒子补隆。蒙语意为“有官职之人居住的地方”。曾是原安北县政府和1958年5月旗县合并后乌拉特前旗政府临时所在地。 新安镇位于乌拉特前旗北部,距旗政府10公里。地处河套平原最东端,东临乌梁素海,西依110国道,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镇辖土地总面积75平方公里,境内农畜特产丰富,各具特色。盛产优质小麦、花葵、油葵、黑瓜籽、白瓜籽、大白菜等,畜禽产品主要有猪、绵羊、山羊、肉牛、奶牛、鸡、鸭、河蟹等。久负盛名的大白菜和亮点频闪的千亩河蟹养殖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朝阳产业。镇内有苇田2万亩,年产芦苇0.8万吨。富足的农畜特产品资源,为地方工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 全镇辖7个行政村、3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561人,其中镇区人口5146人,镇政府所在地小集镇建设初具规模,已被评为自治区一星级文明集镇。全镇7个村都开通了程控电话,可直拨国内外;移动电话实现了无缝隙覆盖。科教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镇形成了镇、村两级教育医疗网络,达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标准;有乙级甲等医院一座,广播电视覆盖全镇,实现了村村通目标。 镇党委、政府按照“稳粮、增草、强基础,大养、移民、搞三产”的经济发展思路,励精图治、奋发努力,全镇各项事业迅猛发展,成绩斐然。 在新的机遇、新的挑战面前,我镇将以更加优惠开放的政策打造更加宽松优质的投资环境,热忱欢迎各界有识之士来我镇投资,共同描绘新安镇灿烂辉煌的明天。. |
西小召镇 |
西小召镇位于乌拉特前旗最西端,距旗政府30公里,南与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隔黄河相望,西北与五原县相邻,地处河套平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5.8摄氏度,年降雨量180毫米左右,封冻期4个月,年均日照数3130小时。全镇辖10个行政村,6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910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020人,少数民族人口920人,有汉、蒙、满、回、壮等 民族。全镇总面积2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9万亩。 包兰铁路横贯东西,境内有3个火车站和1个乘降点,丹拉高速公路过境18.89公里,并在我镇有出口,交通十分便利。现有10个村民小组上了有线电视,程控电话及移动电话遍及全镇每个村组,通讯方便快捷。 该镇是农牧为为主,农牧林副渔及镇办个私企业集市贸易综合发展的建制镇。华惠、塔布、长济三大干渠和三大排干过境全镇,渠道配套,灌溉方便。境内地下水资源极大丰富,土地肥沃,农牧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农牧业发展潜力巨大。农业主要产品有小麦、玉米、甜菜、籽瓜、西瓜、葵花等品种,以生产优质小麦,高糖甜菜,出油率高的油葵而闻名。籽瓜、西瓜、蜜瓜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
大佘太镇 |
大佘太镇位于乌拉特前旗东北60公里处,北靠查石泰山,南眺乌拉山,西临乌梁素海,东接草原钢城包头。境内大明线,西佘线全部为黑色路面,是全旗后山地区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全镇辖地面积940平方公里,总人口2.9万人,共有20个行政村、52个村民小组,3个农业场、28个驻镇单位。 全镇有水浇14.6万亩,机电井656眼,中小型水库两座。有草牧场80万亩,牲畜存栏数12万头(只)。平均海拔1100米,年降雨量220毫米,年蒸发量2500毫米,年日照时数3002.5小时,其中4—9月份1733.6小时,初霜在9月中旬,终霜在5月中旬,霜期120天。镇域内西北部阿尔善温泉和红山水库,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前景十分广阔。镇内已探明矿产种类30多种,其中磁铁储量200多万吨,锰矿储量3.84万吨,煤储量4700多万吨,石灰石储量6700多万吨。有全盟最大的年产30万吨水泥生产企业一家。九四年十月全镇并入全国程控电话网,九九年六月开通移动电话网。目前拥有固定电话3316 门,移动电话7277部。大佘太镇年产硬质小麦8000万斤,玉米6000万斤,油葵3000万斤,羊皮50000张,羊绒11.5万斤,羊肉150万斤,芦苇6000吨,牛肉45万斤,牛奶1500吨,是自治区西部的重要商品粮基地。. |
明安镇 |
明安乡是后山中心小城镇,总面积448平方公里,总人口12047人,有11个行政村,45个村民小组。地区属中温带干旱气候类型,年平均降雨量288毫米,境内物产丰富,有小麦、玉米、甜菜、油葵、药材等粮食和经济作物,同时也是后山地区的小杂粮基地。 明安乡矿产资源丰富,境内有煤、蛭石、石棉、云母、白云石等多种矿藏。 明安乡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半农半牧乡镇,全乡有耕地9万亩,水浇地4.5万亩,2003年粮食总产达1740吨,全乡现存栏牲畜达10万头(只),精品养殖业和奶牛业在全乡得到大力发展。乡党委、政府以开放的思想、锐意进取的精神,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使明安乡的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现乡办企业有石灰石矿、白灰矿、水泥厂等。 明安乡交通便利,哈石公路,固察公路交汇于此,境内道路四通八达。全乡已开通装机容量1000门程控电话,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0%。. |
小佘太镇 |
小佘太乡位于阴山山脉腹部,地形呈白音昌汗山与查石太山两山夹一川之势,地处乌拉特前旗东北边陲,东与包头市固阳县相连,北与乌拉特中旗毗邻,行政区域690平方公里,地形独特,属典型的山旱区。全乡辖8个行政村、48个村民小组、人口12114人,可耕地面积12万亩,年降雨量210毫米,无霜期107天,辖区内有中旗——包头、前旗——小佘太公路干线呈“十字”形通过。 全乡播种面积78000亩,其中水浇地15300亩,种植业以玉米、油葵、马铃署为主,以豌豆、荞麦、糜、粟为辅的小杂粮基地建设初具规模,以黄芪、甘草为主的药材播种面积稳中求升,传统型农业正在向效益型农业科学转变。 目前全乡大小畜存栏数达98000余头(只),年出栏31000余头(只),农牧民养殖经验历史悠久,绿色无公害的优质牧草及山区天然的甘泉,使小佘太乡羊肉味道鲜美、独具特色。 小佘太乡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已探明的资源种类有20余种,其中已开发利用的达10余种,而且品位高,储量大,包括黄金、硅石、沸石、珍珠岩、铁矿石、石灰石等。 境内旅游资源丰富。秦朝大将蒙恬率众修筑的长城、昭君出塞的旧址——光禄塞和大量的阴山岩画,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
额尔登布拉格苏木 |
黑柳子乡位于乌拉特前旗东大门,南临黄河,北依乌拉山,临近包头、鄂尔多斯市,属包、鄂、巴“金三角”地带,110国道、包兰铁路沿乡北侧通过,乡内公路建设形成网络,跨黄河通过李虎浮桥与109国道、鄂尔多斯市相连,交通十分便利。通讯网络覆盖全乡。乡内和周边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北靠乌拉山大桦背,南连恩格贝和响沙湾,乡东北三顶村分布汉代古墓群,属原九原郡遗址。 全乡总面积172平方公里,有耕地10万亩,人口1.3万人,全乡经济以农、牧、林、企主,盛产小麦、玉米、甜菜、瓜类、葵花等农产品,其中黑柳子西瓜、香瓜在呼和浩特、包头等城市享有盛名,并远销山西、河北等 地。 近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全乡经济发展迅速,种植业粮、油、糖为传统优势产为。玉米、架豆和蔬菜制种形成新兴产业,养殖业已建成以肉羊为主的养殖基地,奶牛养殖正在形成规模。 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乡党委、政府致力于全乡经济发展,再创辉煌。坚持农牧为本、科教奠基,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三化”互动,推进全乡经济全面发展。. |
中滩农场 |
[农场概况]中滩农场地处美丽富饶的河套平原东部,北靠乌拉山,南临黄河,东与自治区重工业城市包头市接壤,位于乌拉特前旗境内,与前旗黑柳子乡插花分布,隶属巴彦淖尔市农垦局。包兰铁路、110国道,丹东至拉萨高速公路横穿场区而过,距白彦花火车站300米,属中型国有企业,农场占地7.1万亩,其中,耕地2.8万亩,可耕宜农荒地4.2万亩,总人口4000余人,下设13个农业分场。辖区内2003年建成占地1200亩的工业高载能工业园区,并建成110万千伏安变电站一座,以110国道为中心的商业一条街建设初具规模,现有各类商业门门点100余家。2005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71亿元,工业产值实现9100万元。 [资源优势]该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田全部引黄灌溉,排灌水系配套,对农作物生产十分有利。 |
西山咀农场 |
[农场概况]西山咀农场位于河套平原东端,乌拉特前旗政府所在地西山咀镇北郊,属城郊型农场,隶属巴彦淖尔市农垦局。该场始建于1954年乌海-农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十一团,后转制为西山咀农场。农场下设10个农业分场,1个奶牛养殖小区,4个职能科室,辖地面积10.6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5万亩,苇片面积4000多亩,林地面积12500亩。全场总人口3230人,职工796人。 [经济发展]主营种植业、养殖业和水产业,2005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3901万元,人均纯收入3588元。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甜菜及各类葵花,土地平整,浇水方便,是发展种养业的好地方。 [资源优势]土地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地集中。交通便利,110国道纵穿农场境内,京藏高速公路横跨而过,距包兰铁路干线三公里。同时借助城郊优势,工业发展和瓜菜类及农副产品加工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
新安农场 |
新安农场位于乌拉特前旗境内,地处河套灌区下游。东临乌梁素海,西靠110国道。农场场部在新安镇,南距前旗15公里,北距五原县49公里,距110国道2公里。农场所辖10个农业分场,呈三片分布在乌前旗新安镇境内。新苏公路贯穿全场,交通极为便利。辖地总面积7.8万亩,其中耕地28200亩,草原6800亩,林地7658亩,有可垦荒地25000亩,再加上便利的水利条件,有家庭农场584户,总人口2178人。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3182万元,人均纯收入3645元。 [资源优势]农场土地资源丰富,发展潜力较大。农场全年产优质食用花葵、油葵400万斤,粮食800万斤;畜牧业快速发展,牧业年度牲畜存栏数达14093头只,农场有高标准养牛小区一处,奶站一座,奶牛存栏数220头,今后将继续扩大奶牛存栏量,奶牛产业的兴起,带动种草业的发展,优质牧草年产5000吨。 |
苏独仑农场 |
苏独仑农场位于河套灌区乌拉特前旗境内,隶属巴彦淖尔市农垦管理局,北起义长渠,与中旗德岭山镇接壤;东以大佘太镇相邻;南与长胜隔河相望;西与建丰农场相毗邻。新苏油路穿场而过,与110国道相接,各分场主街道全部砂化。全场交通、通讯条件方便,产品销售、物资调动、信息往来极为快捷便利。农场现有11个农业分场、1个养殖小区,960个家庭农场,总人口3154人。农场总面积13.5万亩,已开发耕地6万亩,林地1.9万亩,其余弃耕地及宜林地。场内土壤大部分为砂壤土和部分轻壤、中壤,而粘土很少。地势平坦开阔,土地资源丰富,土地盐碱化程度低,多为中高产田,便于开发改造和机械化作业,开发潜力极大。 〔经济发展〕多年来,农场农、林、牧、副全面发展,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葵花、籽瓜、葫芦、蕃茄。畜牧业发展迅速,现有大小畜牲4.3万多头(只),主要养殖品种有荷斯坦奶牛、德美等。“垦苏”牌花葵和二狼山白绒山羊是自治区名牌产品,也是该场的支柱产业。2005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4634万元,职工人均纯收入达到4444元。 |
大佘太牧场 |
大佘太牧场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乌拉特前旗。下辖: 150823404500 220 一分场村 150823404501 220 二分场村 150823404502 220 三分场村 150823404503 220 四分场村 150823404504 123 五分场村 |
乌梁素海渔场 |
[渔场概况]乌梁素海渔场地处河套平原南端,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境内,隶属巴彦淖尔市农垦局,系国有农垦企业。位于东经108°43′-108°57′,北纬40°47′-41°03′。距乌拉特前旗政府所以地西山咀镇22KM,距包头市120KM,距110国道和京藏高速公路12KM。 企业始建于1954年,下设10个作业区,8个场单位,机关设4个职能科室,现有职工4242人,以芦苇、渔业和旅游为主产业,拥有资产总额5000多万元。200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100万元,上交利税8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5600元。是自治区农垦系统盈利超百万元先进企业之一,巴彦淖尔市农垦系统的骨干企业和自治区级文明企业。 [资源优势]企业所辖乌梁素海,水域面积293KM2,库容量3亿立方米。是河套灌区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自治区第二大淡水湖泊,全球范围内荒漠半荒漠地区极为少见的具有生物多样性和环保多功能的大型草型湖泊,地球同一纬度无限大的自然湿地,自治区最大的造纸原料生产基地和第二大渔场,巴彦淖尔市最大的天然经济鱼类生产区,是自治区西部旅游资源富集的自然风光旅游区,素有“塞外明珠”的美誉。1999年,被批准为自治区级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2000年,国家林业局批准立项在乌梁素海开展湿地生态保护示范工程。2002年,被国际湿地公约组织正式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变则通,通则久”,乌梁素海渔场正借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以“产业创新”为突破口,以“强化苇业、振兴渔业、发展旅游、兴工活商、多种经营”为经济工作方针,为实现“十十一五”末,经济总量在现有基础上翻番,“打造亿元场,全面奔小康”的宏伟目标而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竭诚欢迎四海客商到这片热土投资创业,共同打造乌梁素海的璀璨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