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内蒙古 >>巴彦淖尔 >> 乌拉特中旗 >> 川井镇

川井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川井镇谷歌卫星地图)


川井镇简介

  温更镇位于海流图镇西28公里的毕其格图,全镇总面积2018平方公里,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234万亩。境内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属温带荒漠草原,植被稀疏,草丛低矮,草场沙化、退化严重。矿产资源丰富,以煤、砂金、花岗岩、石墨、冰洲石为著名。全镇总户数1505户,其中无畜户和矿区居民882户;总人口4183人,其中蒙古族2971人。镇辖8个行政嘎查、2个居民委员会,镇所在地有温明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等煤矿企业。
  2002年,温更镇党委、政府按照“强畜牧业固本,抓工矿业聚财”的思路,带领全镇各族人民克服困难、扎实工作,促进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财政收入16.1万元,乡镇企业管理收入12万元(同上年持平),牧民人均纯收入3267元,比上年增长7%。年末,温更镇被旗委、政府评为工作实绩突出单位,-达布希拉图、镇长斯庆-被评为全旗优秀领导干部。
  畜牧业结构调整
  2002年,镇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双增双提双改”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紧紧抓住畜牧业结构调整这一主线,坚持走以草定畜、兴草促牧、发展生态牧业和质量效益型畜牧业的路子。在牧业产值稳步增长的情况下,牧业年度牲畜头数为10.47万头只,与上年持平,比1999 年下降3.5万头只,牲畜总头数得到有效控制。仔畜繁殖成活2.5万头只,繁殖成活率70.7%,仔畜成活率96.3%。年出栏稳定在3万头只以上,山羊绵羊的比例进一步趋于合理,山地养山羊、滩地发展绵羊成为全镇牧民的共识,良种畜和改良牲畜以及适龄母畜配种率连年保持在90%以上。长草短喂,营养搭配,青贮养畜、舍饲半舍饲的养殖型畜牧业初具规模,镇优良品种“二狼山”白绒山羊和苏尼特绵羊的品质和效益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畜牧业生产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草原基本建设
  以水为中心的草牧场基本建设成绩突出。年内,牧民多方筹资,新打大口井7眼、深井4眼,新建草库伦10处、870亩,建成家庭生态牧场20户,发展划区轮牧80户,青贮养殖户25户,育肥10户。建成肉羊养殖基地3处,全年育肥出栏2000只。生态建设工程成绩突出。.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2018平方公里 150824104 015000 0478 查看 川井镇谷歌卫星地图

川井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川井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海流图镇

  海流图镇是乌拉特中旗人民政府驻地,是全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地处北纬41°34’、东经108°31’交汇处,平均海拔1288米,年平均气温4.9℃。全镇总面积62平方公里,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建成面积5.2平方公里,有耕地2579.5亩。镇辖13个居民委员会,2个村民委员会,下设2个街道办事处。年末总户数10168户,总人口2763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117人,农业人口518人。        2002年,海流图镇党委、政府以“招商引资项目年”活动为手段,以“东郊绿色综合开发区”“镇南工业园区”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改革,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进程,使全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可喜成绩。完成农牧业总产值800.08万元,比上年增长2.2%,乡镇工业总产值3212万元,比上年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168万元,比上年增长13.39%;地方财政收入159.3万元,比上年增长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42元,比上年增长32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纯收入5737.57元,比上年增长8%。2002年,海流图镇被旗委、政府评为工作实绩突出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杨光被评为全旗优秀领导干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镇长安源被评为全旗优秀领导干部。是年,海流图镇被建设部授予“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示范镇”。.  

乌加河镇

  乌加河镇位于阴山南麓,地处北纬410,东经1070,距旗政府69公里,是乌拉特中旗山前的一个典型农业镇。总面积189平方公里,可耕地13.28万亩,海拔1040米,年平均气温6.2℃,年平均降雨量173毫米,无霜期125—130天。全镇辖7个行政村,40个村民小组,2个居民委员会。有蒙、汉、回、满四个民族,总人口1431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74人。有镇级中心卫生院1所,乌加河中学(旗职业中学)1所,村级小学7所,幼儿园5所,甲级敬老院1个,兽医站1个;旗、盟、自治区驻镇单位有粮站、国税所、地税所、信用社、农行办事处、工商所、保险公司办事处、种子站、水管站、乌北林场、房管所、烟草公司经营部、医药站、石油站、医院、养路段、供电营业所、邮政支局、电信支局、派出所、法庭、-中队、总排干三所、地震台、糖研所。   丰济渠和总排干沟由西向东横穿境内,分成黄灌和井库双灌两个不同的灌溉区域。黄灌区以胜河、乌加河、永胜三大分干沟为骨干的支、斗、农、毛沟相互配套的排水体系已初步形成;井库灌区拥有韩乌拉水库1座及机电井385眼配套使用;“固——查”公路贯穿镇政府所在地,以“乌——宏”公路为主线连通各村、组及友邻乡镇,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有28个生产组开通了程控电话,普及率70%,移动通信网覆盖率100%,26个村民小组接入有线电视,境内拥有35千伏变电站1座,电力充足。   2002年,乌加河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7235万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减少272万元,减少3%。其中第一产业产值6075.73万元,减少7%;第二产业产值840万元,增长15%;第三产业产值320万元,增长33%。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上年的87:10:3调整为84:12:4,全年社会劳动率1.2万元/人,年末全镇从业人员6072人,与上年持平。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970元,增加772元,增长10.1%。    [农业和农村经济] 2002年,乌加河镇实现农业产值6075.73万元,比上年减少7%;粮食总产量23809吨,比上年增长2%;油料总产量2172吨,比上年增长17%;肉类总产量813吨,比上年增长74%;水产品产量114吨,比上年增长10%;水果产量95吨,比上年减少3%;蔬菜产量1905吨,比上年增长50%;农业灌溉面积7.19万亩,全年施用化肥3732吨。.  

德岭山镇

  德岭山镇位于旗政府所在地海流图镇东南部,北邻温更镇、同和太种畜场、巴音哈太苏木,南濒总排干和乌北干渠,与五原县毗连,西与牧羊海牧场、乌梁素太乡接壤,东与乌拉特前旗交界。全镇总面积5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79万亩,分井灌、黄灌、井渠双灌、井库双灌四种灌溉类型。境内自然资源丰富,野生动物品种繁多,矿产资源有石墨、硫、铁等。全镇户籍总人口14754人(总户数3685户),其中农业人口14270人,非农业人口484人。居住着蒙古族、回族、满族、锡伯族、汉族等民族。镇辖9个行政村、1个牧业嘎查、33个村民小组。镇所在地有中学1所、小学1所,有驻镇单位13个。2002年,德岭山镇党委、政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开创了全镇各项事业的新局面,实现了六个方面的新突破。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新突破、农区畜牧业发展有新突破、结构调整和特色农业种植有新突破、生态保护和建设有新突破、工业经济的发展有新突破、小城镇建设有新突破。2002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13310万元,比上年增长9.6%;财政收入达278万元,比上年增长15.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851元,比上年增长6.7%。   [种植业]  年内,镇党委、政府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科技为支撑,加大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力度。全年总播面积10.92万亩,其中粮食总播5.25万亩,油料总播3.164万亩,种植优质牧草1.5万亩,引进特色订单种植5200亩。累计种植特色经济麻黄草2万亩,成为群众增收的新亮点。粮经草种植比例由上年的4:5:1调整为3:5:2,种植业内部结构趋于合理,为养而种,特色种植规模初步形成。全年粮食总产量2409.68万公斤,比上年增加46万公斤,油料总产量733.88万公斤,比上年增加143.23万公斤。   [农区畜牧业]  年内,镇党委、政府重点抓了5项工程,即百户家庭生态牧场工程、大圣专业肉羊村工程、灯塔奶牛养殖工程、前进黄牛养殖工程及乌兰特色养殖工程,初步形成奶牛、肉牛、肉羊、特色养殖4个产业链条和灯塔奶牛养殖村、大圣肉羊养殖村、前进肉牛养殖村3个规模化养殖村。年末,全镇养羊总量达到11.12万头(只),比上年增长43.6%;奶牛总数511头,比上年增长104.4%;肉牛和特色养殖实现零的突破,年末净增肉牛324头,鹿22头,鸵鸟20只。....  

石哈河镇

  石哈河镇是2001年4月由原双盛美乡、郜北乡、楚鲁图乡、石哈河乡合并而成,北界包头市达茂旗、本旗新忽热苏木,南连乌拉特前旗小余太乡,东临包头市固阳县,西接本旗巴音哈太苏木。全镇总面积184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7万亩(其中水浇地3.6万亩,坝头地6.5万亩),退耕还林地12.7万亩,可利用草场195万亩。境内属高寒丘陵干旱地区,平均海拨1500--1600米,多为丘陵,土层厚50厘米。全镇辖21个行政村,12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7063户,总人口2641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50人。  2002年,石哈河镇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收”的总体目标,努力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促进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全年农牧业生产总值完成7532万元,比上年增长28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66元,比上年增长92元;经济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农牧业结构调整]  2002年,按照“减粮、增经、扩草”的种植方针,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全镇农作物播种面积25.8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0.9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1.4万亩,优质牧草种植面积2.2万亩,较上年增加0.7万亩,粮经草种植面积比例调整为38:46:16,由过去的粮经二元结构调整为粮经草三元结构。全镇粮食总产量达到3354万公斤,经济作物总产量154万公斤,比上年有所增长。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优化大农业内部结构。通过政府扶持,在“郜北──刘满壕、先锋──泉掌”建成2处养殖长廊,发展舍饲育肥养羊示范户100户。全镇累计建成养羊示范户145户,养羊总量达到13.9万只,比上年增加1.7万只。肉羊出栏率45%,与上年持平,其中育肥羊出栏4.5万只。全镇牧业产值达到2116.02万元,占农牧业总产值的28%。   [大力发展土豆特色经济]  2002年全镇土豆播种面积达6万亩,人均种植2.4亩。为了推广优良品种,镇政府投资2.5万元,从旗种薯繁育基地引进了中薯3号、克星大西洋、布尔班等良种土豆进行对比试验、示范推广。在泉掌、北盘、石兰、关牛犋村建成4处面积达300亩以上的良种繁育基地。拟将土豆品种逐年实现良种化。....  

川井镇

  温更镇位于海流图镇西28公里的毕其格图,全镇总面积2018平方公里,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234万亩。境内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属温带荒漠草原,植被稀疏,草丛低矮,草场沙化、退化严重。矿产资源丰富,以煤、砂金、花岗岩、石墨、冰洲石为著名。全镇总户数1505户,其中无畜户和矿区居民882户;总人口4183人,其中蒙古族2971人。镇辖8个行政嘎查、2个居民委员会,镇所在地有温明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等煤矿企业。   2002年,温更镇党委、政府按照“强畜牧业固本,抓工矿业聚财”的思路,带领全镇各族人民克服困难、扎实工作,促进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财政收入16.1万元,乡镇企业管理收入12万元(同上年持平),牧民人均纯收入3267元,比上年增长7%。年末,温更镇被旗委、政府评为工作实绩突出单位,-达布希拉图、镇长斯庆-被评为全旗优秀领导干部。   畜牧业结构调整   2002年,镇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双增双提双改”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紧紧抓住畜牧业结构调整这一主线,坚持走以草定畜、兴草促牧、发展生态牧业和质量效益型畜牧业的路子。在牧业产值稳步增长的情况下,牧业年度牲畜头数为10.47万头只,与上年持平,比1999 年下降3.5万头只,牲畜总头数得到有效控制。仔畜繁殖成活2.5万头只,繁殖成活率70.7%,仔畜成活率96.3%。年出栏稳定在3万头只以上,山羊绵羊的比例进一步趋于合理,山地养山羊、滩地发展绵羊成为全镇牧民的共识,良种畜和改良牲畜以及适龄母畜配种率连年保持在90%以上。长草短喂,营养搭配,青贮养畜、舍饲半舍饲的养殖型畜牧业初具规模,镇优良品种“二狼山”白绒山羊和苏尼特绵羊的品质和效益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畜牧业生产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草原基本建设   以水为中心的草牧场基本建设成绩突出。年内,牧民多方筹资,新打大口井7眼、深井4眼,新建草库伦10处、870亩,建成家庭生态牧场20户,发展划区轮牧80户,青贮养殖户25户,育肥10户。建成肉羊养殖基地3处,全年育肥出栏2000只。生态建设工程成绩突出。.  

呼鲁斯太苏木乡

  呼鲁斯太苏木乡   

巴音乌兰苏木乡

  巴音乌兰苏木乡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乌拉特中旗。下辖:    150824202201 220 巴音敖包嘎查村   150824202202 220 乌兰额日格嘎查村   150824202203 220 努和日乐嘎查村   150824202204 220 乌兰温都尔嘎查村   150824202205 220 巴音宝日嘎查村   150824202206 220 东达乌素嘎查村   150824202207 210 乌兰格日乐嘎查村   150824202208 220 阿日胡都格嘎查村   150824202209 220 巴音查干嘎查村   150824202210 220 桑根达来嘎查村   150824202211 220 吉日嘎楞图嘎查村   150824202212 220 呼鲁斯嘎查村   150824202213 220 图克木嘎查村   150824202214 220 伊和宝力格嘎查村   150824202215 220 乌力吉图嘎查村   150824202216 220 新尼乌素嘎查村   

新忽热苏木乡

  新忽热苏木乡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乌拉特中旗。下辖:    150824203201 220 巴音温都尔嘎查村   150824203202 220 苏龙格图嘎查村   150824203203 220 那日图嘎查村   150824203204 210 牧仁嘎查村   150824203205 220 希热嘎查村   150824203206 220 朱斯木乐嘎查村   150824203207 220 白兴图嘎查村   150824203208 220 查干敖包嘎查村   150824203209 220 乌兰朝鲁嘎查村   150824203210 220 哈太嘎查村   150824203211 220 毛其格嘎查村   

牧羊海牧场

  [农场概况]牧羊海牧场位于河套平原的东北部,地处乌拉特中旗境内,隶属于巴彦淖尔市农垦局。总控地面积11万亩,总人口近1500人。下设4个职能科室,辖5个农业分场、3个工厂、1个编织厂、1个水产公司、1个纯净水厂。五(原)--海(流图)公路从场部西侧2公里侧通过,交通便利。   [资源优势]牧羊海牧场背靠阴山,南临黄河,由积水淤澄而成为封闭式洼地,中间略低并形成大汉、牧羊、刘铁三个海子,其余大部分地形平缓,坡度小,地貌简单,平均海拔高度1022.2米。属典型的温带大陆型干旱气候,年子均气温7度,无霜期136.5天,年降雨量189mm,年日照时数3036小时。   全场现有耕地1.2万亩,宜农宜草荒地1.5万亩,天然草场5.4万亩。三个海子面积3.8万亩(其中苇田3.3万亩,明水面0.5万亩)。芦苇年产量1.2万吨。全场共有职工800人,固定资产10000万元。2005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3139万元,职工人均纯收入达到4092元。农业、牧业,工业和水产业的主要产品有:油葵、玉米、牧草、芦苇、鲤鱼、螃蟹、山羊,绵羊、肉牛、奶牛、石墨、碳素、耐火材料等。牧羊海水产资源丰富,有俗语称“铁杆”苇子,该苇极利于编织高档次的工艺品;优质的水源、最适应饲养螃蟹,且生长快,无疾病、可越冬,味道鲜美;美丽的牧羊海自然湖泊、碧波荡漾,发展旅游业前景广阔,我们竭诚欢迎四海宾朋前来考查,牧羊海是您理想的创业天地。  

同和太种畜场

  同和太种畜场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乌拉特中旗。下辖:   150824401500 220 乌兰伊日格分场村委会   150824401501 220 毛盖图分场村委会   150824401502 220 牧业分场村委会   150824401503 123 总场村委会   


川井镇特产大全




川井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