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台镇地处商都县西南部,是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中心,七台镇地处交通要道,交通便利,呼海大通道贯穿全镇,京津张公路干线,通向北京、天津,成为内地陆路出海口。
所辖地区地形由滩川平原与波状高原两种地貌构成,西高东低,属于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1℃,无霜期120天左右,年日照时数2970小时,年降雨量为300——350毫米。 西南多丘陵,土壤沙化,风蚀严重,属于典型旱作农业区,东部、东南部地势平坦,地下水资源丰富,特别适合种植蔬菜瓜果,因此,农业以种植马铃薯、豆类、蔬菜瓜果,畜牧业以奶牛、寒羊为主导产业,成为全镇农牧业经济的支柱产业。
-行政区划
七台镇是商都县县政府所在地,位于全县东南部,辖地面积527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5万亩。全镇22个村委会,95个村民小组。18个社区居委会,其中涉农社区居委会6个,以异地搬迁户为主的社区居委会2个。总户数3.28万户,总人口8.9万人,加上暂居人口,约占全县人口的四分之一。在全镇人口中,以汉族为多数,有蒙、回、满、藏等少数民族。
-经济建设
全镇总户数2.9万户,人口8.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1213,现有耕13.1万亩,其中:水浇地1.5万亩,退耕种草种树10.7万亩,林地面积8万亩,自然草场10.5万亩。蔬菜瓜果种植面积1.1万亩,其中保护地面积达3000多亩,蔬菜种植大棚8000座,温室304座。下设22个村委会12个支部,18个社区居委会支部,17个单位直属与非公有制党支部。 七台镇立足于本地实际,积极调整种养结构,发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转变农牧业长方式,以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向纵深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马铃薯、奶牛、肉羊等特色产业,充分利本地区的地域、人力资源优势,积极为主导产业提供基础保障平台,尤其是在蔬菜瓜果的种植方面,几年来实践发展,走在全县的前列,全县成为优化种植结构的领头军。具体做法是在扩大蔬菜瓜果的种植规模基础上,积极推进农产品区域的布局规划,以优化产品品质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力,以适应市场的发展多层次,多样化,多变化的需求。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8.9万人 | 527平方公里 | 150923101 | 012000 | 0474 | 查看 七台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七台镇 |
七台镇地处商都县西南部,是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中心,七台镇地处交通要道,交通便利,呼海大通道贯穿全镇,京津张公路干线,通向北京、天津,成为内地陆路出海口。 所辖地区地形由滩川平原与波状高原两种地貌构成,西高东低,属于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1℃,无霜期120天左右,年日照时数2970小时,年降雨量为300——350毫米。 西南多丘陵,土壤沙化,风蚀严重,属于典型旱作农业区,东部、东南部地势平坦,地下水资源丰富,特别适合种植蔬菜瓜果,因此,农业以种植马铃薯、豆类、蔬菜瓜果,畜牧业以奶牛、寒羊为主导产业,成为全镇农牧业经济的支柱产业。 -行政区划 七台镇是商都县县政府所在地,位于全县东南部,辖地面积527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5万亩。全镇22个村委会,95个村民小组。18个社区居委会,其中涉农社区居委会6个,以异地搬迁户为主的社区居委会2个。总户数3.28万户,总人口8.9万人,加上暂居人口,约占全县人口的四分之一。在全镇人口中,以汉族为多数,有蒙、回、满、藏等少数民族。 -经济建设 全镇总户数2.9万户,人口8.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1213,现有耕13.1万亩,其中:水浇地1.5万亩,退耕种草种树10.7万亩,林地面积8万亩,自然草场10.5万亩。蔬菜瓜果种植面积1.1万亩,其中保护地面积达3000多亩,蔬菜种植大棚8000座,温室304座。下设22个村委会12个支部,18个社区居委会支部,17个单位直属与非公有制党支部。 七台镇立足于本地实际,积极调整种养结构,发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转变农牧业长方式,以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向纵深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马铃薯、奶牛、肉羊等特色产业,充分利本地区的地域、人力资源优势,积极为主导产业提供基础保障平台,尤其是在蔬菜瓜果的种植方面,几年来实践发展,走在全县的前列,全县成为优化种植结构的领头军。具体做法是在扩大蔬菜瓜果的种植规模基础上,积极推进农产品区域的布局规划,以优化产品品质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力,以适应市场的发展多层次,多样化,多变化的需求。 |
十八顷镇 |
十八顷镇位于商都县东部,现有26个村委会,60个村民小.组,辖地面积3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9万亩,共8063户,2.6万人。 一、种植业 镇党委、政府在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水利条件,在种植好露地蔬菜的同时,不断扩大保护地蔬菜种植,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快了向无公害、绿色、有机方面的发展,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增强了市场竞争力。特别突出了反季节蔬菜种植,大力推广普及了暖棚和温室栽培,在育苗、种植等方面打好了时间差、抢占了市场空档,争取了高效益。每年全镇必保种好1万亩的蔬菜种植面积(主要品种:西芹、白菜、甘兰、萝卜);1.5万亩的纸筒甜菜种植面积;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4万亩,并将马铃薯发展的重点转移到增加单产,提高质量上来,加强了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优化了品种,形成了适应食用、种用、加工用、销售用等各种需求的种植格局。 二、养殖业 肉羊按照“由外购转入自繁和外销”的思路,全镇现已累计存栏4万多只,户均达到6只以上,为了降低肉羊饲养成本,现已建成5个绵羊冷配点,调回种公羊50多只,有效地改善了肉质提高了品位。奶牛在水源富集区,扩繁奶牛发展乳业,现已繁殖奶牛280头,达到560头。在奶源基地建设上,建成了小型采奶点多处,同时华益奶牛有限公司投资120多万元建成了高标准的奶站,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养殖业积极性。 三、矿产业 在充分发挥我镇现已探明的石英石、铁矿等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商都县新新矿产有限公司,现已在我镇二忽赛投资3000万元,建成铁精粉选矿一处,年产值达1.6亿元,实现利润1000多万元。我镇矿产资源品位之高、贮量之大,还有待于广泛宣传,引客商、引资金、上项目,发展一批矿产企业,提高全镇产业化水平。. |
大黑沙土镇 |
大黑沙土镇位于商都县东南部,现有29个村委会,56个村民小组,辖地面积4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3万亩,共9612户,3.4万人。近年来,大黑沙土镇党委、政府立足本地实际,按照“科技兴镇、土豆立镇、蔬菜富镇、畜牧业强镇”的发展思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抓好种植业,做大养殖业,做强特色业,突破加工业,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使镇域经济得到明显发展,全镇经济实力逐年增加。2005年,粮食总产达8000万斤,大小牲畜头数达到7.3万(头)只,农民人均纯收入2700元。 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按照调优结构提高效益的原则,主攻反季节蔬菜、马铃薯、甜菜,大抓订单农业。现在,蔬菜的种植、销售已初具规模,种植面积达2.2万亩,远销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等地;马铃薯种植面积4万亩;甜菜面积8000亩。去年谭家营的“大白菜”创下亩收入2500元的最高记录,全镇涌现出蔬菜种植专业村18个村委会29个自然村。 二、水利建设发展速度快,用水管水措施好。几年来,镇党委、政府通过积极争取,为2个村委会的村民上自来水,解决了300多户18000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完成新打并配套机电井86眼,建成地埋管道浇灌工程2处,新增水地面积5067亩,全镇已有44个村民小组告别了无水地历史,全镇水地面积达2.2万亩,种地人口人均水地面积1亩。 三、畜牧业向数,质并举转变。全镇在稳步发展畜牧业总头数的同时,狠抓牲畜改良,建设绵羊人工授精点10个,购置饲草粉碎机90台。至此,全镇已建成肉羊养殖专业村10个,养殖专业户1300户,使全镇肉羊饲养量达到5万只。在建设畜牧业的同时,加强畜禽防疫工作,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认真做好牲畜各种疫病的防治工作,防疫密度达到了“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现在,农民来自畜牧业收入比重占到40%。 四、积极实施“两大工程”,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积极组织广大群众实施退耕还林(草)和风沙源治理两大工程。去年,全镇完成封山育林3000亩,围封自然草场4500亩,飞播造林200亩,营造农田防护林1000亩。同时对历年退还工程面积进行了补植。. |
西井子镇 |
商都县西井子镇地处商都县西部,境内有20多个村民小组和察右后旗和锡盟西苏旗接壤。辖地面积6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万亩,总户数10120户,总人口36596人。全镇辖33个村委会,102个村民小组。 一、种养业 该镇中南部的主要农作物品种是马铃薯和豆类。全镇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0万亩,其中覆膜马铃薯4万亩。赛勿素行政村90%以上的耕地种植马铃薯,其中覆膜马铃薯占50%以上。是远近闻名的马铃薯种植大村。这里种植的马铃薯表皮光滑、芽眼浅、还原糖低、无污染、无公害,深受外地客商的青睐,远销北京、天津、山东、辽宁等省市。该镇北部自然村以养殖肉羊为主,户均养殖肉羊30多只,是乌兰察布市的主要肉羊、皮张生产地。 二、加工业 该乡硅铁矿分布广、贮量大。现有各投资5000万元的新新矿产有限责任公司、鑫铁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两个,现已正式投产;炼铁厂一处;白灰加工厂一处。大拉子乡农机厂是一家老字号加工厂,生产的犁、耧、饲料粉碎机、切割机等产品远销河北和邻近旗县。. |
屯垦队镇 |
屯垦队镇位于商都县北部,镇政府所在地距七台镇21公里处。辖地面积57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万亩。总户数12395户,总人口41449人。全镇27个村委会,104个村民小组。境内交通便利,商土公路、商八公路交叉,横贯全境。村村通电话,移动、联通信号覆盖全镇各村。矿产资源丰富,硅铁、莹石矿产贮量大、品位高。 一、种养业 该镇立足当地实际,把乳业、肉羊、马铃薯、饲草料作为四大主导产业。集中精力调整种植业结构,拉长产业链条,扩大了转化率和商品率高的优势作物种植面积。马铃薯、玉米、豆类,三大作物面积占总播面积的90%以上。把奶牛养殖作为全镇最大的富民工程,奶牛养殖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建成高标准现代化奶牛园区两处,奶牛饲养量达到1740头。把肉羊养殖作为禁牧舍饲的主养畜种。现在全镇肉羊饲养量达7.86万只。为了进一步恢复生态建设,该镇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草工程。现在有林面积达15.6万亩,草地面积20.3万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3.8万亩,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6.8万亩,林草覆盖率达41.3%。 二、加工业 该镇立足资源优势,多渠道、多方位招商引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现在已有10多家客商在该镇安家落户。投资1000万元的鑫源冶铁厂和投资500万元的北京鑫铁公司铁精粉选矿厂都已建成投产;包头客商投资兴建的冶铁厂已经完工;河北大同客商投资的两家精淀粉加工厂已投入使用。通过内引外联筹资70万元,在奶牛园区建成高标准现代化奶站两处;韩国客商投资560万元的饲料加工厂、投资5000万元的增瑞果蔬浓汁有限公司都已签定合同,年内可建成投产。. |
小海子镇 |
小海子镇位于商都县城东南15公里处,地处两省(内蒙、河北)三县交接地段,商(都)--张(家口)公路横贯全境,交通便利,平均海拔1300米,有“内蒙西芹第一镇”的美誉。 全镇共辖28个村民委员会,97个村民小组,10312户,36091人,其中劳动力19735人,劳动力资源丰富。辖在面积65.7万亩,其中:滩川地58.95万亩,丘陵地6.75万亩。耕地面积16.5万亩,(其中:水浇地3.6万亩),退耕还林面积35002亩,沙源治理面积80304亩。林草地面积14.3万亩,林草覆盖率达到30%左右。气候属中温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1℃,年均降水量360--370毫米,无霜期约105天,积温2075°,年日照时数2920小时,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适宜蔬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 该镇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农业基础设施优越,发展潜力巨大。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把旱地开发成水地,又有得天独厚的蔬菜种植优势,仅就蔬菜一项收入就非常可观。几年来我镇以加快蔬菜种植业向无公害绿色有机方向发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目标,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2003年我镇被内蒙古自治区评为“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基地”。以八十五号、向阳种植蔬菜大村为龙头,打造我镇品牌产业。全镇种植蔬菜22000亩,其中西芹13000亩;葱头6000亩,戏类椒500亩,其它2500亩。蔬菜种类多,质量高,畅销大江南北,以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广大客户的好评。但是,由于全部都是原产品出售,经济收入还不显著,如果可以通过加工转换,效益是可想而知的。 在加大农业结构调整方面,继续突出畜牧业的主体地位。以奶牛、寒羊为主体,把奶牛、寒羊养殖业作为全镇主导产业加以扶持,加快我镇畜牧业快速稳定发展。我镇交通便利,水浇地面积大,饲草料充足,给奶牛产业的壮大提供了许多有利的条件,特别是伊利集团在乌兰察布市的落户,为乳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全镇养殖奶牛987头,其中仔畜243头,日销售鲜奶4吨。建有占地面积280亩,可容纳130户奶牛养殖户的奶牛园区两处。奶牛养殖基数大,产量之高,为乳业这个阳光产业,提供了发展的基础。 在寒羊养殖方面重点在规模扩张和品种改良上做文章。一抓规模扩张,主要以自繁自育为主。二抓品种改良。. |
大库伦乡 |
库伦乡位于商都县北端,距县城45公里,北与镶黄旗接壤,东、西分别与本县玻璃乡西井子镇相邻,南与屯垦队镇相连。商--八,土--丘两条主干公路纵横贯通,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城域辽阔,土壤肥沃。该地区丘岭多,平川少,属典型的干旱半干旱中温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为350mm,无霜期108天,年大风日 数67天,有效积温为2250--2500℃,主要适宜种植的作物有马铃薯、玉米、杂豆,油菜籽以及禾谷类作物。 全乡辖地总面积为580平方公里,共有20个村民委员会,80个村民小组,社会总户数为9404户,人口为30157人,现在有种地户数3837户、种地人口为12884人,耕地面积89605亩,其中水浇地面积为9616亩。自2001年以来,全乡累计退耕面积为32663亩,历年风沙源治理面积10.6万亩。优越的地域、丰富的资源给该地区农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天地,在农业方面主要确立的主导产业有马铃薯、玉米、蚕豆、碗豆等;在畜牧业方面主要以肉羊、饲草两大主导产业为主,在林业发展方面主要以乔木(杨、柳、榆 )、灌木(柠条)为主,此外,还具有丰富的硅石,莹石等矿产资源。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借助主导产业优势,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山西大同客商投资380万元建起了日加工量200吨的天汇精淀粉加工厂,促进了马铃薯的转化升级,繁荣了地区经济,农民的生活蒸蒸日上。广大农民还充分利用近年来的生态建设成果,调整结构、转变观念,努力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壮大肉羊主导产业,大力推进农牧业发展的集约化经营。目前,全乡发展肉羊达11.4万只以上,年出栏肉羊位居全县之首。 该地区不仅在发展农牧业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而且在教育、卫生、通讯以及道路建设等其他社会事业服务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所有这些,不但为当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而且为广大的投资商创造了契机。. |
卯都乡 |
商都县辖乡。“卯都”系蒙古语译音,意为“树”。1956建卯都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府60公里。面积246平方公里,人口1.7万。辖卯都、二道渠、十二顷、泉子沟、西水泉、新胜、孔督营、清水沟、清水泉、团结、白音光郎,卯都坊、三面井、民主、新井15个村委会。萤石、长石、石英等矿藏资源储量丰富。农业主产小麦、莜麦、油菜、马铃薯等,牧业以养牛、羊、猪为多。. |
玻璃忽镜乡 |
一、基本情况 该乡位于商都县北部,辖地面积6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万亩。全乡26个村委会,9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21万户,总人口4.46万人。东与化德县为邻,北与镶黄旗相连。西与屯垦队接壤,南与七台镇相接。该乡历史悠久、物宝天华、人杰地灵。矿产资源丰富,有硅石、莹石、铁矿石、钨、白泥等。交通四通八达,商化公路、呼满公路、集通铁路横贯全境。 二、种养业 该乡土地肥沃,适宜种植马铃薯、莜麦、大黄菜籽等品种。西部几个村委会素有“莜面窖”之称。养殖业主要以肉羊为主,户均饲养量达20多只。乡政府所在地是商都县北部著名的农畜产品集散地。每当收获季节,山东、河南等地的客商30多家设点收购,主要收购马铃薯、豆类、油料、麻油、肉羊、皮张等。同时,吸引小商小贩500多人搞贩运。年交易额达5000多万元。 二、加工业 该乡有大型淀粉加工厂两处,玻璃“清泉”制洒厂一处,其产品很受广大消费者欢迎。三英图精莜面加工厂一处。以绿色、不加任何添加剂闻名乌兰察布市。大十架洼开采的白泥,贮藏量大、品位高,是陶瓷制造业不可缺少的原料之一;高五女村地处山区,其井水以甘甜纯绵闻名,经权威部门检验,基本达到“矿泉水”要求的各项指标,急需有识之士前来开发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