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10113115 | 101300 | 010 | 查看 寺上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良善庄村 |
良善庄村位于北石槽镇西北部,怀柔、昌平、顺义三区交界,燕山支脉脚下,毗邻京密引水渠,全村430户,户籍人口1200余人,村域面积4669亩,是北石槽镇较大的一个行政村。历史悠久,相传于明末清初就已形成村落,并有清伊王府、成王府、瑞王府旗地。村北有凤凰山,海拔120余米。山腰有洞,深30余米,名潮源洞。交通便利,距顺义城区25公里,紧临京承高速北石槽出口。绿化覆盖率达46.03%,上风上水,空气质量常年一级。
近年来,良善庄村在“服务兴村,民生优先”理念的指导下,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狠抓经济建设,积极探索农村经济发展新思路。目前有北京欣天和怡电子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天开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理想筑园北京园艺有限公司,北京峰盈新顺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2013年,全村上缴税收由2003年的零税收增至750万元。一二三产比例协调,村民人均劳动所得超过1.5万元。良善庄村从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围绕“村容整洁”,狠抓环境建设,加强治安综合治理;围绕“管理民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围绕“乡风文明”,推进农村文化事业稳步快速发展四个方面开展工作,2010年以来,良善庄村成功的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先后取得了区级新农村社区管理先进村、流动人口优秀服务站、新农村社区管理先进村、优秀图书室、顺义区交通文明先进村、先进基层党组织、良善庄村气站达标单位、书香社区、大众读书会创优达标换阅点、年花园式村庄、廉政模范村、顺义区充分就业示范村、信用村等荣誉称号。主要公交线路有942路、25路、郊80等路。 联系电话 010-60422352 |
中滩营村 |
中滩营村介绍
中滩营村位于北石槽镇域东南部,京密引水渠的南侧,总户数202户,总人口437人。村域总面积1803亩,其中耕地面积1217亩。 村内现有私营企业一家,即北京新北奥电梯制造有限公司,总投资500万元,总占地面积为10亩,主要从事电梯制造、销售、维修。 村委会联系电话 010-60425240。 |
营尔村 |
营尔村隶属于顺义区西北部的北石槽镇,北接怀柔桥梓镇,距顺义县城25公里,距北石槽镇政府4公里。村周有怀昌路和火寺路经过,距京承高速北石槽出口约5公里。沿怀昌路北到怀柔县城约10公里,南与北石槽镇寺上村相连,西与北石槽镇武各庄村相接,北靠大秦铁路茶坞站,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现全村村域面积2500余亩,其中耕地面积1648亩;全村共有394户,户籍人口840人,其中农业620人,非农220人,常住流动人口约50人。民风淳朴,邻里和谐融洽,是顺义区新农村社区管理创建村。 相传现营尔村与寺上村之间的这段路,是早年间的京古路,即北京到古北口。是清朝皇帝北上前往热河(承德避暑山庄)的必经之路,因为是皇家所走的路,所以当地人当时管这条路叫御道,现在叫古御道。御道经过顺义、怀柔、密云由古北口出北京。相传清朝末年,咸丰皇帝从圆明园逃亡避暑山庄,经过现在的营尔村这段御道时,突感不适,生起病来。当地民众拿出家中最好的食物、药物供给皇帝。病愈后,咸丰帝大为感动,恩赐此地所有百姓。取意“营养了我”,便将这里命名为营尔。 近年来,营尔村经济发展平稳,农民收入逐年增加,目前村年人均纯收入约15000元。村经济企业不甚发达,目前运营的企业有私营企业老韩包装厂、天开园林、青古园林等。个别村民以科技发展蔬果和畜牧业生产,出现了多个种植大户和养殖大户,村里的御杏采摘园、武庭垂钓园等远近闻名。连续多年获得区“充分就业村”。 村民业余文化活动丰富,有广场舞秧歌队,二胡爱好者,柳编能手等等。现有村民健身活动广场2处,新申请的篮球场和健身广场正在建设之中,预计今年下半年能够建成投入使用。 新一届村委班子上任以来,对环境整治高度重视,在上级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开展了大刀阔斧的治理。现在,村内外的道路全部硬化,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树木整齐划一,花草错落有致。全村绿化覆盖率达80%,村内有花园绿地多处。对村内的坑沟进行了填平,修建了多处文娱设施,垃圾定点收集、集中处理。村周环境优美,绿色宜人,基本达到周围森林化,入村主干路林荫化,家庭庭院花园化。被北京市授予“首都绿色村庄”和京郊“生态村”的荣誉称号。 未来营尔村将重点发展种养殖业和观光旅游业,大力扶持采摘园、垂钓园和特色规模养殖。相信,通过村委会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营尔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村委会联系电话 53071899 |
下西市村 |
下西市村名由来
相传元代打仗时下西市已经有人在此居住,最早这里荒草丛生,人烟稀少。住在本地的人称此村庄为百草村,后来人们因地制宜养起来牛马羊等牲口,因此得名牲口桩。说到命名这里还有个有趣的小故事,因下西市曾命名为牲口桩,后来东邻村(现上西市村)命名为拴马桩,大家都说把我们的马拴在他们的桩上,其中有牵制牲口庄的意思,为此这里又重新命名下西市。下西市的寓意是夕阳西下,集市过后人们鼓起了口袋,满载而归,落日的余晖笼罩着这个热闹繁华的小村集市,描述了当时村内繁华、和谐、温馨的景象。而后拴马桩也不甘寂寞,又随之改名叫上西市,与下西市遥相呼应。但是村里人戏谑称,上市都是空着口袋风尘仆仆而来,不如下市鼓起口袋满载而归的寓意好。 下西市“三庙” 下西市村最早的地形以六股道为命名,与上西市交界处共有六条分支,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早期这里有三个庙,分别是:东小庙称为土地庙、西小庙称为龙王庙、南小庙称为菩萨庙,相传从有了村子就有了庙宇。这三座庙分别代表着村民祈求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多子多福的寓意。因年久失修和0等原因,后来都不复存在。 傅作义曾来到拴马桩 1948年8月14日傅作义带领部队从此经过,听闻牲口桩很是出名,附近村都用的是土枪土炮打起来发闷,而牲口桩却有钢炮,打起来非常响亮,人们都以为牲口桩有正规军,就连伙会都不敢进村。傅作义非常好奇,就带部队来到村里驻扎,曾住在孙学武家。后来村民提及此事都倍感自豪。(注:伙会队伍是以极端反动的地主和-特务分子为骨干而组成的,他们又纠集了地痞、兵痞、流氓做帮凶,形成伙会的中坚力量,其余人员则为被欺骗,被裹胁或被强迫参加的农民。) 下西市“四秋” 自古农村有两秋,一是麦秋,二是大秋。麦秋是指麦熟的时节,大秋意思九、十月份收割高粱、玉米等作物的时节。然而下西市却有四秋:麦秋、大秋、杏秋、柿子秋。据说乾隆曾微服私访来到村庄附近时,远远看见前面一片红红的果林,就命人去看看是什么,随行人员摘回来两个大杏拿给他,他尝了尝便大赞其酸甜可口,乾隆问这是什么?随从打听后得知此杏叫“吧嗒”。 吧嗒是满族话“杏”的意思,元、清两朝,是蒙古、满两族统治中国的时代,大量的蒙古语和满语的借词进入汉语,大部分借词,时过境迁就不用了,但是吧嗒依然流传至今。吧嗒杏成熟期比一般的杏成熟期晚,它的特点是:个头大、味甘甜、果圆形、果肉为橙黄色,杏果有良好的医疗效用,在中草药中居重要地位,主治风寒肺病,生津止渴,润肺化痰,清热解毒。在杏收的季节村民们命名为杏秋。如今西邻村赵各庄村已经将这种大杏申请为“御杏”。 如今杏已不是下西市村的主要特产了,说起下西市最有名的还数“大盖柿”。大盖柿在下西市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而且远近闻名。村里自古就有“南边粮仓、北边银行”之说。粮仓就不用说了,就是指丰收的粮食,银行指的就是“大盖柿”。还有另一种“南有米粮仓、北有花果山”的说法。每逢柿子丰收的季节就称为柿子秋(下西市“四秋”之一)。果实呈扁圆状,靠近果蒂的地方有一圈凹痕,故名盖柿。大盖柿又叫大磨盘柿。这种柿子个头大,一般重250克左右,大的一只就有500克。大磨盘柿果实扁圆形,中部有缢痕,果顶平或凹,果基部圆,梗洼广深,萼片大而平。果皮橙黄色到橙红色,果肉淡黄色,纤维少,汁多味甜,宜生食,耐贮运。可加工“柿饼”,亦可切块制柿干,鲜果及加工品在国内享有盛名,倍受客商青睐。“盖柿”含有丰富的蔗糖、葡萄糖、果糖、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C、瓜氨酸、碘、钙、磷、铁。俗语云:“一日一苹果,医生远离我。”但是,要论预防心脏血管硬化,柿子的功效远大于苹果,堪称有益心脏健康的水果王,所以“每日一苹果,不如每日一柿子”。柿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含碘,所以因缺碘引起的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患者,食用柿子很有帮助。一般人平时经常食用,对预防碘缺乏也大有好处。“盖柿”有养肺胃、清燥火的功效。可以补虚、解酒、止咳、利肠、除热、止血,还可充饥。柿饼具有涩肠、润肺、止血、和胃等功效。脾胃消化功能正常的人适合食用。每天中等大小1个(约100克)。降压、咳嗽痰多、口干吐血、痔疮出血、肺痨咳嗽日久不愈等。经常吃柿子具有益寿延年的功效,村内几乎每家每户都种有柿子树,所以村里的老人都很健康长寿。至今村里有很多八九十岁的老人身体依然健康硬朗,还有一位近百岁的老人。大盖柿到丰收的季节总是供不应求,深受大家喜爱。 现在村内有个永辉樱桃园,每到樱桃采摘的季节前来采摘的游人络绎不绝。除此之外也有可供采摘的苹果园、西梅园、石榴园、大棚采摘西瓜等等。 花会节 花会节是汉族民间于春节等节日进行的各种游艺活动的统称,下西市早年举办一年一度的花会节,时代变迁花卉节已经消失了,当时花卉节中最负有盛名的当属下西市的高跷会。每逢过年过节村里都会自发组织高跷会,一队队高跷会,在腰鼓、小铴锣、大小钗的打击乐中穿街而过。踩高跷的村民会扮演各种古代人的形象,诙谐有趣、粗犷喜人、声情并茂,虽然近些年不再盛行,但是高跷会的热闹喜庆回忆在村民心中不可磨灭。 小集市 下西市很久以前就有集市的历史了,有一种村名的说法就跟这个集市有关,过去的市场地点已无从考究,现村委会外一条街自发形成的小集市已经有15年的历史了。每天下午附近的村民都会在这条横街上摆摊,开始农民将自家富余的蔬菜水果拿到这里出售,后来又有卖服装、布料、花卉的等等,渐渐形成了一个自发的小市场。每天下午都会有个小集,周五便是大集。三里五村的人们都会来这里赶集,热闹非凡。这里的东西大多数是自产自销的,不仅是纯天然绿色的蔬菜水果,还物美价廉。小集市不仅方便了村民,还能促进村内的和谐,街坊四邻经常在一起买菜逛集,热闹非凡。 燕山脚下,引水河畔,有一颗璀璨的明珠,这就是下西市村。在这个七百年多年历史的小村里住着一辈一辈淳朴的人们,在这山清水秀的地方发生着许许多多妙趣横生的小故事,也许古老的建筑会随着时间慢慢消逝,但是那一段段佳话会被祖祖辈辈流传下去。 |
西赵各庄村 |
一、基本情况
西赵各庄村位于顺义区西北部,北石槽镇最西侧,距北石槽镇人民政府5公里,西部与昌平区毗邻。全村421户,共900人。村党支部共有党员91人,村干部5人,其中村党支委3人,村委6人,村党支部书记与村主任一人兼,村监会3人,后勤及工作人员8人。 西赵各庄村在燕山山脉脚下,京密引水渠畔,自然资源优越,环境优美、土地肥沃、水源充沛、气候宜人。村域面积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42亩,土地肥沃,宜耕、宜林、宜牧。目前有企业10家,全村总产值5660.4万元,农民人均劳动所得15166元。 二、西赵各庄村的命名与人文历史 元朝末年,为躲避战乱,赵姓祖先携带家眷到此,再次开荒耕田,建房安家。后周、余两姓祖先也到此生活,形成了最初的小村落。一方面赵姓祖先年龄最大,另一方面赵姓最早到此处,因此这个小村庄最开始叫“赵兄庄”。随历史发展,逐渐把“赵兄庄”叫成了“赵哥庄”。上世纪80年代末,因赵姓已在此地断绝多年,便改成了“赵各庄”。但顺义区还有个村庄叫“赵各庄”,因此地在顺义区最西,为与其区别,最后定名“西赵各庄”。 西赵各庄村以种杏闻名。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路经此地,闻香寻杏,来到了西赵各庄村,采摘鲜杏,品尝之后,口舌生津,解除了路途的饥渴。乾隆皇帝龙颜大悦,回京后特派人到此兴建果园,并册封为“御杏园”,“御杏园”所产鲜杏专供皇室享用。 西赵各庄花会自清朝传承至今,发展了以文吵子、高跷会、五虎棍、小车会为主要表演剧目的花会艺术,现以被评为顺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村级经济发展、村务管理和党建工作情况 (一)西赵各庄村是以一产为主,二产、三产为辅的就业模式。近年来经济发展平稳,收入逐年增加。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全村上下利用我村近千亩果园逐步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业观光农业,努力打造了以鲜杏、李子、梨、无花果为主的有机果品产业,带动村中种植业的发展,每年御杏园的采摘节都有上万人来观光、采摘。自第一次采摘节至今御杏园的客流量已突破二十万人次。御杏园的发展,不仅让村中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也提高了御杏园在北京市乃至全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自10年以来,御杏园荣获了“顺义区果品科普示范基地”、“优秀农业观光园”等荣誉称号,之前所获荣誉更是不胜枚举。我村组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也于2010年被评为“北京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单位”。 (二)两委班子是村里的领导核心、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保障。发展经济、富裕村民、服务群众、创新工作,都需要一个坚强有力、分工明确、关系协调、凝聚力强的领导班子。我们始终以“依靠群众、扎根群众、坚持科学发展、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作为两委班子工作的立足点。改变工作懒散、缺乏责任心的作风,我村两委干部人人都以积极、热情的心态、始终把村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相互配合、通力合作,保证了村级工作有序地运转。 (三)西赵各庄村在抓好两委班子执政能力建设的同时,不忘抓好党员干部学习制度建设。通过讲党课、听报告、开民主生活会、过组织生活等多种形式,在党员中深入开展党章学习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党员意识。通过分组讨论、部分座谈等形式,对学习过程中的体会进行总结、转变思想、改变作风。一直以来,我村党支部坚持以“两个创新”为重点,坚持“两个结合”,认真贯彻“五好”争创工作精神,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村形成了班子齐心、干群和谐、廉洁奉公、村容整洁、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
武各庄村 |
武各庄村位于北京市顺义区西北边界,是顺义区、昌平区、怀柔区交界处。村内现今有57户人家,大概有170名村名,村民分别居住在前街、中街、后街。
顺义县志上曾经记载,武各庄村在清朝已经成村。相传武各庄村建村时只有张、王、李、赵、刘五姓人家,始称五家庄。正如古言所云:山东文圣人,山西武圣人,武圣人以德行著称于世。清初,村民希望收到武圣人保护,由本村村民刘顺带头,在村里盖起了关帝庙,同时把村名五家庄改成武圣人的武,武各庄便由此而来。 作为顺义区唯一保护最完整的寺庙——关帝庙,使武各庄村远近闻名。关帝庙,该庙众多建筑坐北朝南,沿南北向中轴线分为三大部分。其中,中轴线的南端为南山门,关帝庙庙门朝南开,大门东西两侧各有一个月亮门。中轴线的北端为正殿,一共3间,两边各有两间耳房。正殿中有3尊泥塑像,分别是土地爷、关帝爷、药王爷。 关帝庙是传统的硬山式建筑,殿脊呈灰邑筒瓦,柁设云龙图案。庙内东西两壁存有一套以三国演义为历史背景,用48幅连环画形式表现关公故事的彩色壁画。北墙上为11幅山水画鸟内容的彩色壁画,色彩鲜艳,生动形象,是反映古代民间绘画艺术以及当地社会风俗习惯的珍贵历史资料。这些壁画是顺义区发现面积最大,内容丰富,保存最好的清代壁画,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近年来,武各庄村在村委会领导的带领下,积极参与到北京市的平原造林工程中。不仅为改善北京市整体环境做出了贡献,而且也有效地把武各庄村建设成为了一个生态文明村。 联系方式: 武各庄村委会联系电话 010—60422501 |
二张营村 |
明代成村。明初由-县迁来张氏兄弟二人,在此落户,故名。位于仁和镇北15公里处。东北距怀柔区的桃山0.9公里,西南距中滩营1公里,西距大柳树营1公里。地势略有起伏,海拔约54米,高差3米,地下水埋深约6米。土壤村东部为湿潮土,西部为褐潮土。主街南北、东西走向。村域面积约2.2平方公里,有330户,680人。村党支部建于1943年,现任书记为王书利。
未来村内发展规划:1、加大投入力度,夯实基础设施。2、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发展。3、实施惠民工程,加快社会事业建设。4、强化领导,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交通路线:顺11路(二张营村口下车) 联系电话 010-60422391 |
刘各庄村 |
刘各庄村隶属于顺义区北石槽镇,刘各庄村位于北石槽镇域东南,京密引水渠南侧,西邻东辛庄,东接中滩营,南和赵全营镇豹房村交界。总户数236户,其中农业户138,非农业户98;总人口462人,其中农户306人,非农户156人,流动人口150人。村域面积400亩,耕地面积1260亩,其中,村民自种面积876亩,外来单位租地面积384亩。
全村的累计绿化面积达到了600亩,共计植树12030棵。其中绿化了4条主要街道,长度7500米,绿化村委会1.3亩,闲散地12亩以及5条农田林网长度4300米。全村林木覆盖率达40.57%。粉刷全村墙体30000余平米,全村就业途径主要是种植、养殖、个体运输、出租等。 我村通过全体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全村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59.1万元,其中一产95.4万元,二产9万元,三产254.7万元,分别占总产值的26%,3%和71%。人均劳动所得11281.6元。 我村完成对村委会改造,村委会建筑面积达1200多平方米。其中,党支部村委会140平方米,村民活动室约880平米,数字电影厅120平米,图书室60平米。 2008年,我村筹资30万元新建了一座浴池,广大村民冬天可以到浴池免费洗浴。村里还派专人负责调控水温、水量,及时清理垃圾,为村民们营造了一个舒适、安全的洗澡环境。同时,在村西路和中路安装了40盏太阳能路灯,方便了村民夜行。 |
北石槽村 |
北石槽行政村隶属顺义区北石槽镇,距顺义县城20多公里,坐落在燕山脚下。西距昌平县城30公里,东距怀柔县城10公里,处于怀柔、昌平、顺义三县交界处,是北石槽镇中心地带。
北石槽所处的位置,是北京城通向塞北地区的交通要道,自元代开始,许多从塞外和东北地区来的人员车马,都要经过这里。据传,明朝的时候,附近有一口水井,清凉爽口。水井的旁边住着一位姓张的人家,他见这里车马过往得很多,就琢磨开了:那牲畜走累了总要饮一饮,特别是夏天,天气热,那些赶脚的牲畜更容易犯渴,我何不在这儿设个饮马槽,就地取水,以供牲畜饮用,适当地收点钱,与人方便,与己有利。于是他就从不远的地方运来一块八九尺长的花岗岩条石,并请来两位石匠师傅刻凿。没几天一个长方形的石槽就成型了,接着他又在水井旁搭了一个凉棚,以供过往的行人歇脚。果然不出所料,饮马的石槽刚一放好,就吸引了许多过往的车马来此饮水。这张老板也不多收,饮马只须一文钱,车把式喝水免费。日子一长,来这里给牲畜饮水的人越来越多,张老板脑子一转,又有了新主意,很快就开了家小酒馆,还代卖一些日用杂货。两年以后,张老板有了一些积蓄,便在石槽附近盖了几间房屋,置办了一些简单的铺盖,开起了小客店。因来这里的人多是饮马的,于是人们就把这里叫成了“大石槽”。再后来这里逐渐成了村落,得名“石槽村”。后来在其南侧和东侧又形成了两个村落,于是按方位,将最初的石槽村称为北石槽村,南侧的称为南石槽村,东侧的称为东石槽村。 目前全村六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17人,710户,党员117人。村域面积5121.56亩,其中耕地面积2826亩,现已全部平原造林,私营企业27家。村内交通便利,村级柏油路贯穿全村,有效改善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同时可搭乘顺25路、942路公交车。全村道路状况良好,移动电话通信网络和光纤宽带覆盖全村,信息畅通。村内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群众环保意识强,北石槽村村民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正朝着小康社会不断推进,北石槽的明天将会更美好、富裕和和谐发展。 联系方式 北石槽村村委会电话:010-60425006 |
李家史山村 |
我村隶属于顺义区北石槽镇,位于顺义区的东北部,北石槽镇东部,京密引水渠东侧500米,京承高速公路和北台路宽沟出口,村东与怀柔区桃山村、王史山村相邻,村南与大柳树营村相邻。村域面积3055亩,其中耕地面积为768亩。全村共有461户,890人,其中农户268户,农户人口546人。劳动力人数510人,其中就业人数为485人,就业率达到95%以上。截至目前,共登记流动人口135人,出租房屋31间;村办、民营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31家。
交通便利,位于京承高速公路和北台路宽沟出口,西距怀昌路300米;位于中北工业区内,有三家医药公司,分别是北京冠成药业有限公司,北京嘉事大恒制药有限公司以及北京世桥生物制药有限公司。2013年,我村实际完成村地区生产总值1400万元,社会生产经营性总资产30415万元,主要营业收入8273万元,营业利润1800万元,人均劳动所得18861元,属地财税收入3266.24万元,折合镇级收入508.77万元。 在新的一年里,我村必将抓住机遇,按照“-”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和“决定”的要求,着眼于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动村内经济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理论学习的成果,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着眼于加强“两委”班子建设,全面提高素质的目标要求;着眼于深化创新,与时俱进,推进改革,促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根本目的。 联系电话 010-60422117 |
东辛庄村 |
东辛庄形成于明代洪武年间。本村大姓李氏,大约洪武十三年间,从山西省洪桐县迁至本地,至今已十五代传人。李氏一族从牤牛河东岸庄户村搬至河西起名东新庄,大柳树村传闻是李氏一族祖坟守墓人聚居点发展形成。东辛庄村从最初的王姓一族,到后来先后迁来闫姓,张姓,李姓,董姓,温姓,以及后来搬来的孙姓。
东辛庄村名由来:东辛庄最初由原来的聚居点发展成村落,传说康熙皇帝北去承德期间,路过此地,修建大型石槽喂马,附近村落皆以石槽为名,本村村名被称为东新村,后经长期演变于20世纪70年代改名为东辛庄。 东辛庄村,全村 496 户,村民 1038 人,人均劳动所得12763 元。全村共有党员 55 人,党员平均年龄 58 岁,两委干部平均年龄 49 岁。北石槽镇东辛庄村村域面积4000余亩,耕地2200多亩。 东辛庄位于北木路与火寺路交叉口,临近京承高速公路北石槽出口,交通便利。 村党支部书记为赵玉环,村主任为李文波。村委会电话60421596。东辛庄村以设施农业为基点,大力发展经济,可以面对大市场,可以经营的项目非常多,包括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可以打通农业整个产业链,与其他竞争对手一争高低。而且,可以发挥经济功能,在聚集广大社员的基础上,更可以发挥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职能。建设和谐东辛庄。 |
大柳树营村 |
大柳树营村位于北石槽镇的东南部,京密引水渠南侧,东临二张营村,北临李家史山,东南临中滩营村,是北石槽镇一个较小的村。村域面积0.68平方公里(1027.1亩),耕地110亩。全村有266人其中男性178名,女性188名。全村共有140户,农业户86户,非农业54户。流动人口46人。现有党员26人,离退休党员3人,其中男性党员有22人,女性党员4人。现有企业三家:北京市北中印刷厂、北京汇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华风时代化妆品有限公司。个体小卖部一家:北京市顺义区北石槽镇黄尹刚商店。
相传清代,从-县移居过来黄姓两兄弟来到此处看坟。久而久之,两兄弟在此安家落户,百十年光景,随着后代的出生,此处人越聚越多,逐渐形成部落,后来形成了村落,因为此处有棵极大的柳树,取名大柳树营村。黄姓两兄弟分家,形成东黄西黄。因年代久远,现这棵柳树已不复存在,但大柳树营村仍是黄姓人数占多。 大柳树营村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各项事业长足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依赖于党的英明领导,政府的关心以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今后,我们将以党的-会议精神为指导,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扎实工作,努力拼搏。我们会发扬长处,克服不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让大柳树营村的明天政治更加稳定、经济进一步发展、社会和谐进步。加快村域经济发展,为建设文明、和谐、发展的大柳树营村而努力. 我村地理位置优越,依山傍水,紧邻京密引水渠,是顺义区、怀柔区和昌平区的交界地带。交通较便利,942路公交车每十分钟一趟,五十分钟可直达北京城区,顺11路公交车每十五分钟一趟,半个小时可直达顺义城区。怀昌公交车去怀柔昌平都比较方便。 五、联系电话 办公电话:010-60422392 |
东石槽村 |
村史
据史料记载,元代东石槽这块土地上已经形成了村落。由于村内有一个大石槽而得名槽村。后来在石槽的附近发展出了三个村,东石槽畏惧于石槽的东边而得名东石槽。据《元史》记载:大都兵入古北口,其枢密院知事竹温台以兵掠石槽,燕帖木儿遣撒敦为先驱,大军继其后,至石槽,适度军方炊,掩其不备。直蹂之,大军并进,追击四十里至牛山,余兵奔窜,被撒敦击之,逐出古北口。元末明初,由于饱受长期的战乱之苦,百姓背井离乡,村落人丁凋零,在洪武皇帝朱元璋的诏令下,洪武六年至永乐十五年40多年间,两次从山西移民到顺义,其中许多人也在东石槽村定居下来。在迁出之前,大都集中到山西汾河东岸洪洞县北广济寺的大槐树下集中编队。 概况 北石槽镇东石槽村位于顺义区的西北部,北石槽镇南部,紧挨京密引水渠南侧,京承高速从我村经过,村东紧邻东辛庄村,村北与北石槽村相邻。京承高速北石槽出口下东行0.5公里;942、25路公交车经过东石槽站。 村域面积2300亩,其中耕地面积为1913亩。村内分两部分,东部为2005年京承高速拆迁后统一规划新建的居民区,西部是原有老住宅区。全村共有445户,人口852人,其中农业户籍有517人,非农业户籍有335人,流动人口数133人。 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由张学军同志担任。 东石槽村响应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号召,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打造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宜居村落。村内大力推进平原造林,2014年造林面积达到703亩。在设施农业建设方面,发展大棚技术和养殖产业,村内种养殖小区达到13个。 联系电话 党委办公室:60425648 会计室:60422105 妇联:60425538 |
西范各庄村 |
西范各庄村位于顺义区北石槽镇西北部,京承高速公路西侧,东邻南石槽村,北接良善庄村,西毗赵各庄村,紧临怀昌公路及京密引水渠。交通便利,村口设有顺25路、942路、郊80路、郊94等公交站点。村域面积134亩,耕地面积1360亩,现有178户,总人口507人,党员31人,村民 马亮兼任村党组织书记与村主任一职,村监会3人,后勤人员7人。截至目前,共登记流动人口40人,出租房屋7间。
2014年,全村总产值920万元,集体收入30万元,农民人均劳动所得8699元。近年来,我村已连续5年被评为“顺 义区平安村”,还先后荣获绿色生态文明村、区级环境整治达标村、花园式村庄等各项荣誉称号。未来我村致力打造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全力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全力助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不断壮大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联系电话 010-60422108 |
寺上村 |
寺上村隶属顺义区北石槽镇,位于顺义、怀柔、昌平三区交界,毗邻京密引水渠、京承高速路,于北石槽村东北3公里处,东北距营尔村0.5公里,西北距武各庄村0.7公里,村域面积5826亩,耕地面积3283亩。全村现共有811户,其中农业户数486户,非农业户数325户。总人口1621人,其中农业人口1070人,非农业人口551人,满、回、壮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34%,是顺义区五个少数民族村之一。
寺上村西、北环燕山山脉,南有京密引水渠,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怀昌路、火寺路交汇于此,京承高速公路两个出口距寺上村仅2公里,从北京市区开车到寺上村仅需30多分钟,942路、顺25路、怀昌路公交在我村设站,每天50余辆公交从这里出发,经过、直达东直门、顺义、密云、怀柔、昌平等地,交通便利。目前寺上村环村公路建设率达到了100%,乡村公路共有5条,遍布全村东西南北,全部能够通向怀昌路、火寺路、京承高速等主要干道,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2011年,寺上村顺利完成土地第二次流转工作,农业用地98%流转村集体,用于平原造林工程。与此同时,全村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三大产业结构呈现出农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快速提升、第三产业比重逐渐提高的趋势,产业格局不断优化,村民收入逐年提高。随着村级经济不断发展,村政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村民福利也不断提高。“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太阳能浴室、老年活动中心、农贸市场等相继投入使用;村级养老金、代缴合作医疗、春节慰问、自来水补贴、丧葬补贴等按时下发,老年人、残疾人、低保户等定期慰问……在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寺上村也十分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每年都组织开展秧歌比赛、红歌会、读书演讲比赛、农民趣味运动会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村秧歌队成立十八年来多次参加市、区、镇等各级比赛并取得佳绩;巾帼亲情服务队、民族合唱队、巧娘编织队等志愿队伍长期活跃在服务村民和文体活动的第一线。 2010年,寺上村荣获顺义区支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文明富裕村、新农村社区管理创建村荣誉称号,2011年又获得了顺义区敬老爱老为老服务先进单位称号。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努力,紧跟上级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要求,把寺上村建设成为集产业发展、养老、医疗、教育、购物、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新型农村社区。 联系电话 010-60422362,010-60422655 |
南石槽村 |
南石槽村位于顺义区西北部,燕山脚下,北靠凤凰山,南滨京密引水渠。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交通便捷,距首都机场25公里,距北京市区不足40公里,京承高速在村南设有出入口。自然景观独特,森林覆盖率50%,上风上水,空气质量常年一级。村内常驻人口1086人,村种植樱桃、草莓、苹果、梨、桃等,现有企业三家。
未来发展: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我村的未来发展做了进一步规划。 1. 对我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进一步提高; 2. 进一步建设经济繁荣、设备完备、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3. 打造和谐、生态、绿色的南石槽村。 交通情况:942路、25路、80路 联系电话 60424263、60422287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