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力板镇位于科右中旗东南部,距旗政府所在地37.5公里。
高力板镇历史悠久。20世纪初,由图什业图王爷与洮南商家在高力板镇办起了“公庆城”烧锅(酒厂),其酿造的高力板大曲远近闻名。1946年,这里开展土地革命,建立了人民政府,高力板镇从此诞生,成为当时科右中旗政府所在地。
由于历史、地理原因,高力板镇成为联结区内外、城乡之间工商贸易枢纽,有着科右中旗“小上海”的美誉。2001年撤乡并镇时,义和道卜、巴仁太本两个苏木并入本镇,现辖29个嘎查、2.7万人口,总面积为162.5万亩。
111国道穿过高力板镇,交通方便,通信畅通。霍林河下游的高力板镇属冲击平原地带,土地肥沃,宜农宜牧宜林。这里气候条件良好,无霜期150天,有效积温3200摄氏度以上,年降水量370毫米。地上水资源丰富,水利设施完备,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高力板镇将以更加开放的战略向区内外敞开大门,诚招海内外客商来本地谋求发展。.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52222104 | 137000 | 0482 | 查看 高力板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巴彦呼舒镇 |
如今的巴彦呼舒镇基础设施完备,交通便利。通霍(通辽—霍林河)铁路横贯东西,111国道纵穿南北,形成了以巴彦呼舒镇城区为中心的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交通运输网,实现了村村通公路。这里邮电通讯设施先进,以光缆数字微波和卫星通讯系统为主要手段的立体化通讯网络已经形成,程控电话、移动通信、无线寻呼覆盖全镇。这里电力能源充足,有东北电力公司在镇内建设的变电站一座,220千伏输电线路穿镇而过。居民小区、商业区全部实现集中供热,自来水实现街街通。文化广播电视设施齐全,全镇现有专业文艺团体、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站各1个,文化室18个,中波发射台和调频转播台各1处,村村可收看有线电视。科技和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镇现有普通中小学12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镇区内学校校舍基本实现楼房化,启动了远程多媒体教学。作为在全盟蒙古族人口比例最高的乡镇,巴彦呼舒镇始终坚持民族教育优先重点发展的方针,在经费投入、师资培训、办学条件等方面提供政策保障,使民族教育得到迅猛发展。三语(蒙语、汉语、英语)加电脑的教学模式已经普遍应用,素质教育进一步实施,民族文化、民族艺术得到大力弘扬。全镇现有卫生保健机构10个,医疗保险定点机构2处。医疗单位设备先进、完备,可以诊治一些疑难杂症和进行大型手术。 依托资源求发展,开放开发促提高。如今的巴彦呼舒镇向四方宾客敞开欢迎的大门,大力招商引资,兴企办厂,一个以城镇工业、乡镇企业、个体工商业、城郊农牧业为重点产业的中心城镇正在逐渐崛起。鄂尔多斯东兴制酒厂、兴华服装集团、金科水泥厂、科兴产业化有限责任公司等骨干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地毯、塑钢、铝合金、铸造、食品加工等百余家规模较大的乡镇企业,生机勃勃;依托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个体私营经济异军突起,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已遍及餐饮、娱乐、加工、修理、运输等诸多领域;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菜篮子工程”不断发展壮大,使巴彦呼舒镇的肉乳禽蛋和蔬菜的自给率大大提高,老百姓的餐桌上较之从前大为丰富了。 近年来,巴彦呼舒镇大打生态建设战役,积极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三北”四期防护林建设和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大工程,在巴彦呼舒镇四周筑起了一道道绿色的屏障。. |
巴仁哲里木镇 |
巴仁哲里木镇位于内蒙科尔沁右翼中旗科右中旗西北部,距旗政府所在地114公里,与土列毛杜镇、哈日努拉苏木、坤都冷苏木、扎木沁管理区相邻,与通辽市、霍林河市、扎鲁特旗接壤,总面积1830.8平方公里。 巴仁哲里木镇原属土列毛杜努图克。1961年,由土列毛杜人民公社分出来成立巴仁哲里木公社。1948年改公社为苏木1999年撤苏木改建制镇。现辖16个嘎查、32个自然屯、2618户,11000人口。境内有1个国营大型农场,一个中央直属企业。年平均气温2.9摄氏度,无霜期80——120天,年降水量370——380毫米。霍林河纵贯全境。有防风、桔梗、苍术、黄芩、龙胆草、车前子等中草药。野生动物有鹿、狍子、野猪、猞猁、狼、野鸡、沙鸡、鹌鹑等。 巴仁哲里木镇巴仁哲里木镇农业是主导产业,耕地面积19.5万亩,以小麦、玉米、大豆、油菜为主,年均粮食总产达800多万公斤。畜牧业是巴仁哲里木镇的优势产业,草牧场面积面积122万亩。我们坚持数量质量并举的生产方针,以“种子工程”为突破口,实现畜牧业健康发展。乡镇企业和个体工商户482家,有面粉厂、酒厂、粉条厂、砖厂等。该镇四通巴达。通霍铁路贯穿全境,通讯畅通,电力充足。该镇是科右中旗的“北大门”,是投资经商、共同发展的好地方。 - 发展 维护稳定工作关键在于领导,在于落实责任。为此,镇党委、政府重视此项工作,针对辖区内实际情况,把维护稳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多次召开专题研究,并制定了《巴仁哲里木镇维护稳定工作三年规划》,成立了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镇-、镇长为全镇维护稳定工作总责任人,强化维护稳定工作一把手负责制,通过分好“责任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了维护稳定工作人人有“责任田”的领导机制。 |
吐列毛都镇 |
吐列毛杜镇地处科右中旗北部,距旗政府所在地90公里,东临突泉县宝石、学田乡,西与巴仁哲里木、坤都冷苏木相临,北靠科右前旗阿力得尔、桃合木苏木。总面积1476平方公里,辖17个嘎查、29个自然屯、4个居委会、1.5万人口,其中蒙古族占94%。 该镇属丘陵山区,年平均气温3.2摄氏度,年降水量360毫米,无霜期100——120天。土质多为黑钙土。水资源丰富,大小河流5条。 土列毛杜镇属半农半牧地区,耕地11.6万亩,草牧场面积104万亩。农作物主要有玉米、大豆、甜菜、马铃薯等。畜牧业大多为草原畜牧业,有地产黄牛、良种黄牛、黑白花牛、兴安细毛羊、乌珠穆沁大尾羊和小尾寒羊,其中绒山羊与绵羊各占一半。 乡镇企业发展迅速,有砖厂、酒厂、服装厂、糕点厂、粮米加工厂280余家。 土列毛杜利用无污染的环境,发展“绿色经济”,欢迎商家投资兴业,共创未来。. |
杜尔基镇 |
杜尔基镇位于科右中旗中部,距旗政府 27 公里。霍林河贯穿全境 47 公里 ,为水稻种植提供了丰富的水利资源;通霍铁路、巴彦呼舒 —— 坤都冷公路沟通南北。 杜尔基镇,位于内蒙古科右中旗中部,镇所在地距旗所在地巴彦呼舒镇30公里。东与额木庭高勒工作部、代钦塔拉苏木接壤,南与西尔根荼部接壤,西与通辽市扎鲁特旗前进镇毗邻,西北与坤都冷工作部、巴扎拉嘎查工作部相连。全镇辖18个嘎查、48个自然屯,一个居委会,2万多人口,以蒙古族为主体等十余种民族。本镇位于大兴安岭南麓边缘,科右中旗中部。全镇总面积1143平方公里,耕地15万3千亩,其中水田1万5千亩;草牧场70万亩,林地面积3.45万亩,森林覆盖率14%。[1] 杜尔基镇处于大兴安岭山地向松嫩平原地渡带,霍林河中游。地形走向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300-350米。土壤类型主要为黑钙土、暗棕土、栗钙土、风沙土。 杜尔基镇属于温干旱大陆性气候,冬季干燥寒冷,持续时间长;夏季酷暑少雨,太阳辐射强。年平均气温5.6摄氏度,无霜期140-150天,平均降水量383㎜。本地多风沙,每年四级以上风刮180天左右。 杜尔基镇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有桔梗、黄芩等10余种中药材;有20余种野生动物。有桦树、柞树、山杏、松树、杨树等树种。地下水和地表水丰富。全旗最大的河流–霍林河横贯境内50公里。 杜尔基镇种植业以玉米、水稻、辣椒、土豆和其它杂粮豆为主。境内无污染企业,土壤、灌溉水、空气质量优良,是有机种植的理想地区。 - 简介 60KV 变电所和程控电话投入使用并不断括容。基础建设得到了根本改善。 杜尔基镇辖区总面积1143平方公里,辖18个嘎查、一个居委会、48个自然屯,总户数为4662户、总人口2.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0.3万、农业人口1.8万,有蒙古族人口18233人,占总人口的90.73%;汉族人口1045人,占总人口的5.2%;朝鲜族人口688人,占总人口的3.42%;其他少数民族127人,占总人口的0.65%。2004年6月经自治区民政厅批准撤苏木建镇。 - 行业 农业 杜尔基镇耕地总面积15万亩,其中水田1万亩。今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149340亩,可利用草牧场面积为70万亩。农作物以玉米、土豆、水稻为主。特色农业红干椒种植面积3000亩,有机水稻、有机谷子、有机杂粮杂豆各1000亩,共3000亩。2007年粮豆总产量共8146万斤;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29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26元。 畜牧业 2007年牲畜总头数162645头(只、口)。其中:牛17035头、马517匹、驴1882头、骡25匹、绵羊54214只、山羊69817只、猪19155口。家禽总数28027只,其中:鸡23489只、鹅3208只、鸭967只、鸽363羽。 - 交通 杜尔基镇是科右中旗人口较多、面积较大的苏木镇之一。铁路代霍线、水泥路巴坤线穿镇而过,陆路交通十分便利,区域经济相对发达。镇政府凭借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几年抢抓机遇,挖掘潜力,使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今年他们抓住通乡水泥路巴坤线全线开工的大好时机,计划将“风天满街沙尘、雨天一地泥泞”的街道进行硬化,以逐步达到小城镇建设“硬化、美化、亮化”的“三化”要求。于是与科右中旗交通局协商,在旗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筹措140万元资金,委托赤峰安通路桥有限责任公司承建此项工程。 赤峰安通路桥有限责任公司打入科右中旗公路建设市场已有20多年的历史,技术力量雄厚、机械设备齐全。今年,在科右中旗通乡水泥路施工的多支队伍中是唯一一支提前完成工程建设任务的施工企业。管理严、信誉好,承揽到工程项目以后,该施工队立即组织设备和人员进入现场,经过他们精心安排、统筹布局和日夜施工,仅用八天时间便将这条总长3.16公里、平均宽5米的街道水泥路建设竣工交付使用。 |
高力板镇 |
高力板镇位于科右中旗东南部,距旗政府所在地37.5公里。 高力板镇历史悠久。20世纪初,由图什业图王爷与洮南商家在高力板镇办起了“公庆城”烧锅(酒厂),其酿造的高力板大曲远近闻名。1946年,这里开展土地革命,建立了人民政府,高力板镇从此诞生,成为当时科右中旗政府所在地。 由于历史、地理原因,高力板镇成为联结区内外、城乡之间工商贸易枢纽,有着科右中旗“小上海”的美誉。2001年撤乡并镇时,义和道卜、巴仁太本两个苏木并入本镇,现辖29个嘎查、2.7万人口,总面积为162.5万亩。 111国道穿过高力板镇,交通方便,通信畅通。霍林河下游的高力板镇属冲击平原地带,土地肥沃,宜农宜牧宜林。这里气候条件良好,无霜期150天,有效积温3200摄氏度以上,年降水量370毫米。地上水资源丰富,水利设施完备,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高力板镇将以更加开放的战略向区内外敞开大门,诚招海内外客商来本地谋求发展。. |
好腰苏木镇 |
杜尔基苏木位于科右中旗中部,距旗政府27公里,辖24个嘎查,2万人口。霍林河贯穿全境47公里,为水稻种植提供了丰富的水利资源;通霍铁路、巴彦呼舒——坤都冷公路沟通南北。60KV变电所和程控电话投入使用并不断括容。基础建设得到了根本改善。 总面积180万亩,耕地面积25万亩,其中水田面积37000亩。草牧场面积80万亩;牲畜总数116079头(只)。乡镇企业产值7000万元,企业总数350个,从业人数1508人。 农作物以水稻、玉米、大豆为主,粮食产量超过8000万斤。其中水稻产量超过1000万斤,是全旗重点水稻产区和最大的粮食产区。为了保护环境,坚持把不宜种植的坡地、沙化地退耕还林还草。 苏木政府提出以“种子工程”为突破口,以增草增畜、提质提效为目标的科学养畜的发展思路。连续从辽宁盖县引进良种绒山羊改良本地羊,增加扩大黄牛冷配的规模。本地绒山羊全部改良,黄牛冷配每年完成1200头。牛羊育肥出栏增殖已经被广大养畜户认识。实施青贮、秸杆氨化、微贮等技术逐步掌握。 该苏木引资1000万元联办了砖厂、育肥牛场、糖化饲料厂。商业、饮食服务业、加工业等个体私营企业350个,从业人数1508人。. |
代钦塔拉苏木 |
代钦塔拉,蒙古语的意思是英雄的草原。代钦塔拉苏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水草丰美,有迷人的风景,有神奇古老的传说,是蒙古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四、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这片土地就有古人类活动的踪迹。从元朝开始,一直是蒙古民族的游牧地带。 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代钦塔拉苏木 公元1636年(清宗德元年),清廷在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度,当时清政府的直辖旗科尔沁右 代钦塔拉苏木 翼中旗的图什业图王府设于代钦塔拉,至今已有三百六十七年的历史。这里也是名人孝庄文皇后的第二故乡。代钦塔拉最闻名的就是五角枫了,成片的枫树在秋天时候红色的海水般蔓延,美丽极了。代钦塔拉苏木位于科右中旗北部,土地面积150万亩,耕地面积9万亩,可利用草牧场面积100万亩,辖16个嘎查,总人口11000人,牲畜总数10万头(只)。是一个农牧结合的苏木,也是一个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潜力很大的苏木。 全苏木在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上共投入200多万元资金。文化、卫生、科技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苏木景色奇异,风光壮美,民风淳朴,资源丰富,交通便捷,通讯畅通,电力充足,是旅游观光,投资兴业的首选宝地。 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广袤深邃的科尔沁草原,奔腾不息的霍林河,孕育着丰富的地上资源和地下宝藏,藏匿滋润了千里牧场,万顷良田.全放草牧场面积113.3万能公顷,大小湖泊78个,山泉67眼;野生植物资源种类繁多,麻黄,甘草,防风,桔梗等药材遍布全旗,年产药材3000万斤以上,年产山杏核400万斤;地下矿产有银、铅、铜、铁、锌、高岭土、稀土、珍珠岩、黑耀岩、共岗、大理石、硅石、叶腊石、煤等。这是科尔沁右翼中旗工业发展的巨大潜力。 东邻吉林省洮南市、通榆县,南、西接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中旗、扎鲁特旗,西北连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哲里木盟霍林郭勒市,北靠突泉县、科尔沁右翼前旗。面积15613平方公里。人口22.47万,蒙古族18.45万人,其他少数民族0.42万人。辖3个镇、15个苏木。旗人民政府驻白音胡硕镇。唐代为地。辽代为黄龙府北境。 明代划入科尔沁。清初为科尔沁六旗之一。1979年随哲里木盟划归吉林省。1980年兴安盟恢复时,由哲里木盟划入兴安盟。地 代钦塔拉苏木处大兴安岭南麓,属于山前丘陵洪积台地,地域辽阔,土壤肥沃。霍林郭勒河流经大部苏木。居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5.6℃,无霜期120天,年降水量388毫米。以牧为主,农牧林结合,多种经营,全面发展。1990年有牲畜51.3万头(只),其中羊19.3万只。牧业产值5692万元。农业总产值19717.51万元。境内有已开采的铝矿、铜矿、石英矿等。野生中药材100余种。山杏核和芦苇是特产。有国务院批准的面积为900平方公里的科尔沁草原湿地珍禽自然保护区。有酿酒和生产乳品、油脂、水泥的工业企业。1989年工业总产值3696万元。通霍(通辽至霍林郭勒)铁路纵贯南北。有辽金时代金界壕、吐列毛杖金城、巴拉哈达洞壁题记等名胜古迹。 - 人文景观 代钦塔拉意为“英雄的草原”。这是一片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土地,拥有比较丰富的人文景观。科右中旗在清代时称“图什业图亲王旗”,掌管科尔沁十旗,其王府就在代钦塔拉,是仿照当时北京故宫建筑模式而建的,耗资巨大,富丽堂皇,是一个缩小的故宫,可惜在“文革”期间遭到了毁灭性 代钦塔拉苏木的破坏,现存的仅是一处残墙断壁的遗址。位于苏木所在地西北3公里处的辽代古墓群则表明了早在辽金时期这里就有鲜卑、女真族的活动踪迹,其考古价值由此可见一斑。环绕在苏木所在地北侧无头山周围,111国道旁侧的3万亩天然五角枫森林。以其独特的魅力早已名扬内外。1999年澳大利亚驻华使馆的文化参赞在观赏这片神奇的枫树后曾惊叹:像这样大面积树种纯而枫叶颜色多样的景观世界各地也不多见,并拍下了专题片带回了澳大利亚。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枫林,以及丰富的水面资源和草原风光,为开发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 资源 全旗唯一的 代钦塔拉苏木 硅石储量相当丰富,硅含量达到98%。已经探明的大理石、石英石储量都很可观,有待于开发。9万亩耕地适合种植优质绿豆、花生等杂粮及经济作物。 - 农业畜牧业发展 发展特色农业和畜牧业是当地政府在经济工作中的“重头戏”。近年来,已经形成了年产优质杂粮杂豆800万斤、年出栏育肥牛、育肥羊2000头(只)的生产能力。 代钦塔拉苏木 - 行政区划 科尔沁右翼中旗辖6个镇、9个苏木:巴彦呼舒镇、高力板镇、吐列毛都镇、巴仁哲里木镇、好腰苏木镇、杜尔基镇、巴彦茫哈苏木、巴彦淖尔苏木、新佳木苏木、西日嘎苏木、代钦塔拉苏木、额木庭高勒苏木、巴扎拉嘎苏木、坤都冷苏木、哈日诺尔苏木。境内有:扎木钦管理区、布敦化铜矿管理区、孟恩套力盖银铅矿管理区、布 代钦塔拉苏木敦化牧场、吐列毛杜农场。 |
新佳木苏木 |
新佳木苏木座落在科右中旗所在地巴彦呼舒镇东南50华里处,南与高力板镇、东南与吉林省通榆县、洮南县相连,北与突泉县接壤。康熙年间是科尔沁右翼中旗阿必达贝勒的领地,并建立府邸,得名贝勒浩若,意为贝勒府,后来传音成贝子府,解放后,沿用原名设立贝子府努图克(区),1958 年建立新佳木人民公社,以驻地屯命名,1984年改建苏木。2001年3月份,与准太本苏木合并成新佳木苏木。 辖 13 个嘎查、 33 个自然屯。全苏木有 3169 户、 13173 人,其中蒙古族 11168 人,占总人口的 92% 。 - 经济建设 是以牧为主,农牧林结合的苏木,土地总面积为 1301.1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8.4 万亩,草物场面积 112.8 万亩,家畜存栏 180240 万头(只)。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高粱、谷子、大豆、杂豆、油料,年粮豆产量 2400 万斤,现有农用井 2172 眼,有林面积 54.9 万亩(其中自然林 48.2 万亩、人工林 5.8 万亩)森林覆盖率为 28% ,人工还草 25000 亩,自然还草 166807.8 亩,有榆树天然次生林,西伯利亚山杏灌丛化草原及湿地植被,构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苏木境内有国家级湿地珍禽自然保护区。 新佳木苏木平均海拔高度 207.1 米 ,属平原丘陵地带,以风积地形为主,土壤多为沙土,因春季大风,开垦易沙化。年平均气温 5— 5.5 ℃ 。最高气温 39 ℃ ,最底气温 —— 29 ℃ ,无霜期 138 天,年降水量 370—— 380 毫米 ,年平均湿度 0.3-0.4 。 新佳木是个美丽的地方,正如兴安盟一位诗人写的那样 “ 是镶嵌在科尔沁草原上一棵绿色明珠。这里草原一望无际、森林碧波荡漾,大小湖泊星罗棋布,丘陵坨甸连绵起伏;这里春天杏花遍野、绿草葱葱,夏天鹤鸣蓝天、鸟语花香,秋天枫叶殷红、层林尽染,冬天素裹银装、风光无限。 ” 这诗情画意般的景色使人陶醉、使人痴迷、使人流连忘返。 新佳木是个富庶直乡,草原优良,田野纵横、土地肥沃、茂密的森林里野生动物追逐跳跃,九千亩水面上鱼鸭穿梭;世界著名的草原湿地上 200 多种飞禽和珍贵的丹顶鹤、白枕鹤等栖息繁衍,药用野生植物资源丰富,知母、艾叶、麻黄草、桔梗、干草、龙丹草、黄芩等应有尽有,新佳木苏木素有 “ 绿色王国、鸟类乐园 ” 之美名。麻黄草年产量达 350 万公斤左右、山杏产量 150 公斤 ,年产芦苇 120 万公斤。地下矿藏已探明的煤贮量 500 万吨以上,还有石灰石、石英石、亚粘土等矿藏,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新佳木所在地有邮电所、供销社、信用合作社、粮油公司、卫生院、中学、中心校、电管站等服务机构,社会事业发展迅速。 2004 年巴彦呼舒至新佳木水泥路已全线贯通,交通运输比较方便,移动、连通网络覆盖全苏木,苏木所在地村镇用地开阔,工程地质条件好,发展潜力雄厚。 |
布敦化牧场 |
布敦化牧场始建于1950年,总场位于兴安盟科右中旗政府所在地巴彦呼舒镇南巴开公路10公里处,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的国家中型农垦企业和农业部种子工程项目场。总面积为4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8.3万亩;草原面积6万亩;林地面积3万亩。总人口:6115人,其中:蒙古族人口4745人,占总人口的91%,现有参统职工795人,离退休职工195人,职工遗属76人。下设哈日努拉和八一两个分场、9个生产队,还设有农机服务中心、畜牧服务中心、供销公司、卫生院、工贸公司、农资供应公司6个场直属单位。 该场地理位置优越,具有交通、信息、市场、水资源、耕地等得天独厚的发展城郊型经济的地缘优势。通霍铁路、巴鲁公路、巴开公路、省际通道横穿场区,交通便利;开通了国际光缆程控电话,移动电话信息畅通,周边有中旗火车站和巴镇两大农贸市场。属霍林河和翰嘎利水库下游灌区,地下水位高,有可供耕种的8.3万亩肥沃土地。 近几年,该场通过7期农业综合开发,拥有4.5万亩的田成方、渠成系、路相通、林成网,水利设施齐备的稳产、高产田。尤其是通过2004—2006三期农业综合开发完成了八一分场三队0.5万亩和总场二、五队1万亩的现代化的地下管道电灌工程。拥有深水井90眼,彩钢瓦井房70座。 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玉米良种繁育、高效优质插秧水稻、地膜花生种植、淡水养鱼、养蟹等诸多项目。目前,每年生产繁育玉米良种订单农业1.5万亩。“十五”期未连续三年两个文明考核荣获全局前三名。2005年场党委荣获自治区牧区先进集体、盟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局级优秀基层党委的荣誉称号。2006年荣获盟级先进基层党委荣誉称号。 |
吐列毛杜农场 |
吐列毛杜农场位于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下辖: 152222401500 123 一队 152222401501 123 二队 152222401502 123 三队 152222401503 123 四队 152222401504 123 五队 152222401505 123 六队 |
铅矿管理区 |
铅矿管理区位于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下辖: 152222402001 123 霍林郭勒社区居委会 152222402002 123 孟恩社区居委会 152222402003 123 兴安社区居委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