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北京市 >>密云区 >> 太师屯镇 >> 城子村

城子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城子村谷歌卫星地图)


城子村简介

  城子村位于太师屯镇镇域北部,西南距县政府40公里。有村民160多户,460余口人,村域面积2.38平方公里。该村地处潮河主流南岸丘陵地带,东西南三面环山,村落呈长方形。村内有城子古城遗址,据资料记载,该城遗址始建于辽代,于城子村四周的山上,随山就势,每边长约500米,周长2000米,城门结构不详。遗址上遗露古井一眼、石臼一个,曾出土过大铁锅、汉、唐砖砾及陶片等物,目前四周城基已荡然无存,只有东墙处尚能看到一点夯土层。

  城子山场资源丰富,经济以林果业为主,2002年该村大力发展酒用葡萄的种植,现有葡萄100余亩,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经济增长点。
  2006年,城子村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用于村域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卫生条件、增加村民文化娱乐场所等建设,硬化村内两条主街道和12条胡同,共1.25万平方米,村内硬化率达到98%;对村内厕所进行改造,使91%以上的村民用上卫生厕所,并对150户村民安装了太阳能、搭建了节能吊炕;安装路灯50盏,主街道、胡同全部亮化;为保证村民饮用水安全,对村内饮用水源进行整改,使全村实现了统一集中供水;建村级健身公园两处,为村民休闲、健身提供了场所,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当年,实现人均纯收入6000多元,被评为市级文明生态村。

  城子村村名的来历
  据《北京市密云县地名志》记载,关于城子村村名的来历,一直流传着两种说法,其一,辽时,辽将肖银东曾在该地建城安营,得名“城子”,至今。
  相传,公元1101-1110年,辽国天祚帝耶律延禧皇帝时,他的皇后肖娘娘就是今太师屯镇城子村人。据附近的老人说,原来这里叫肖家村,住几户姓肖的。有一家夫妻在四十岁出头时,生了一个俊俏的姑娘,长到十五岁时,已是如花似玉,相貌出众。当时正好耶律皇帝选娘娘,这位美貌的姑娘,一级一级被推举到皇宫,一眼就被皇帝看中了,后来又成为了正宫娘娘——肖太后。
  自从肖姑娘成了辽国皇后以后,各级州官府县大老爷频繁来往肖家村,当然州官府县的大老爷们意识到,皇后村总不能散散落落的这个样子吧,所以为之建造一座像样的城池。从这时起,这个至今只有百余户的小山村就以“城子” 相称,时至今日,人们都叫它“城子”村。
  人们都知道,肖太后在辽帝面前很是得宠的,她曾从垂帘听政到前台执掌政权。城子村是不是出了那位肖太后?有待考证。但如果真有其人,那么在她的娘家建筑一座城池那是完全可能的。
  其二,古代有一座娘娘庙,围墙高似小城,得名“城子”。
  村里的老人回忆,在村子西南的山丘顶上,原有一座娘娘庙,香火鼎盛,不仅本村,周围十里八村的村民都会到庙里拜祭。
  资料记载,该村娘娘庙建于清顺治二年,原庙坐北朝南,有山门殿、正殿、东西配房等建筑。现该庙已塌毁,何年塌毁不详,现残基已无,只有砖头瓦砾地面可见。在庙东南山脚下原有戏楼一座,遗址东西长50米,南北长70米。根据戏楼的规模可见,城子村曾热闹一时。
  城子村干河滩
  城子村地处潮河南岸1公里,东靠安达木河,与桑园村隔河相望,两村相距三华里,中间隔此安达木河。奇怪的是,此河中间有一段干河滩,河滩的上游往下游流着哗哗的水流,当水快要流到沙滩时,就自然消失了,过一段又从沙滩的下边钻了出来,所以群众称这段河为“干河子”,并由此引出一段传说故事。
  自从城子村出了肖娘娘,桑园村东史庄子的史员外便设法巴结她。史员外家大业大,在石匣以东亦是很有名声的,只是还没有皇亲国戚。一次史员外大办酒宴,请肖太后。肖太后乘坐的轿子要蹚过这条齐腰深的河水,前呼后拥的官役和轿夫们站在河边发愁。肖太后从轿里传出话来,说不要紧,我有一宝可以叫河水让路。她拔下头上簪子往河里一扎,河水立刻漏下去,水渗干了,从此这段小河就变成了干河滩。一直到今天,仍是如此,所以附近的村民都信以为真地说,这段干河滩是肖太后的宝贝簪子扎漏的。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10228107 101500 010 查看 城子村谷歌卫星地图

城子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城子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太师屯社区

  太师屯社区:位于太师屯镇政府所在地。
  

北山社区

  北山社区:位于太师屯镇以北1公里处。
  

永安社区

  永安社区:位于太师屯村东南侧。
  

光明社区

  光明社区:位于太师屯镇北侧。
  

正阳社区

  正阳社区:位于太师屯镇东南侧。
  

许庄子村

  许庄子村
  许庄子村属太师屯镇所辖行政村,位于镇域西南部,距县城19公里。许庄子村下辖许庄子、白石沟、黄家山、老牛湾四个自然村,村域面积710万平方米。全村共有190户,500口人。村内主导产业为林果、民俗旅游业,现有果树2000亩,主要包括苹果、核桃、栗子等,年销售干鲜果品38万公斤,人均收入6800元。村后山有唐代建的清洞山三教寺,洞是由3块天然巨岩构成,称洞岩,洞内有彩绘卧佛。明永乐年加修三教寺成四合院。
  许庄子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村域环境明显改善。村内安装太阳能路灯25盏,主要街道全部亮化。推广无害化厕所,对全村进行无害化改厕。为促进全民健身,修建一个占地1000平方米的健身公园。为了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在全村推广太阳能、节能吊炕,液化气等清洁能源。
  始建唐代的青洞山三教寺
  三教寺遗址位于许庄子村东北的青洞山顶南侧,座北朝南,东北靠山崖,西南为陡坡。寺庙始建于唐代,明代重修。三教寺原有正殿三间、东西配房各一间,山门置东南角,寺西部另有两间北房,一间西配房。寺后有一山洞为“卧佛寺”,洞口朝南,口宽4米,洞深6.2米。洞内东西北三壁砌有石墙,西高东低。西墙有壁画痕迹,另有一壁龛,顶部岩石上绘有彩色云图,以红蓝色为主。正北有一佛龛,据说早先泥塑卧佛卧于洞内北侧。现在,这座寺庙早以毁坏,只剩残基。洞内墙壁上的白灰都已脱落,泥塑卧佛也不知了去向,但洞顶的彩绘完好。明代重修时建的一块螭首龟趺石碑现在还矗立在寺前,上面写有“密云县青洞山三教寺碑记”的字样还清晰可见,但碑文内容已模糊不清了。
  果品、库鱼引来客满棚
  九月,秋高气爽、艳阳高照,是北京最美的季节,也是最佳的采摘时节。远离喧闹的城市,一头扎进许庄子村的百味庄园,呼吸弥漫在空气中泥土的芳香,抚摸青枝绿叶,伸手摘下新鲜的果实,心中有种收获的喜悦。
  许庄子村主导产业为林果业,能够采摘的果树面积达到1800余亩,该村也被称为是“住在果树里的村子”。101新老国道都途经此村,交通十分便利。村里利用果树多的优势,投资近700万元,在101新老国道中间建立起一个占地200亩的“百味庄园”,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不少前来观光采摘的游客。在百味庄园里,100亩清脆的苹果、50亩甜香的大枣、还有应季的梨、葡萄、柿子等十余种水果,都能尽情采摘品尝。由于该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所产苹果含糖量高,色泽鲜艳,口感极佳,所以,这里的苹果一点也不逊色有名的新城子苹果。来这里采摘,赶上周六日人多的时候,一天就被摘走2000斤。现在庄园里饱满、鲜脆的大枣已挂满枝头,个大水灵的有机葡萄也爬满了藤蔓,各种成熟果子的清香味儿迎面扑来,令人馋涎欲滴。另外,庄园还能接待200人餐饮、100人住宿、50人会议,是人们娱乐休闲的理想去处。
  该村紧邻密云水库,村里发展了民俗旅游,现有民俗户30余家,分别在101国道两旁,每家民俗户饭店做的鱼香味十足,色泽鲜美,不腥不腻。家家民俗户门前车水马龙,红红火火。
  时下正值秋季,果园里忙采摘,民俗户内品鲜鱼,每天来村里的游客络绎不绝,到处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
  张珊珊 王晓雨/文 参考资料《北京市密云县地名志》、文物资料由县文物管理所提供
  

光明队村

  光明队村
  光明队村属太师屯镇所辖行政村,位于镇域北部,距县城35公里,全村共有148户,353口人,村域面积89万平方米。村内主导产业为林果业,耕地面积260亩,其中蔬菜、葡萄有180亩,蔬菜大棚有116个。现有山地599亩,果园373亩,主要包括苹果、核桃、栗子等,年销售干鲜果品8万公斤,人均年收入近1万元。
  为改善人们生产生活条件,光明队村投入大量资金,硬化街道3条,累计修补路面15000平方米,垒花墙8000米。安装路灯15盏,村内主要街道全部亮化。推广无害化厕所,对全村进行无害化改厕。为促进全民健身,修建一个占地1500平方米的健身公园,配备健身器材15套。为使村民的生活环境更加整洁,在村内设置两个地埋式垃圾桶,由镇清运车定时清运垃圾。在全村推广太阳能、节能吊炕等新能源技术。
  立体种植 果蔬飘香
  近年来,光明队村采用了一项新的种植模式——立体种植,已经成为该村的一大亮点。邻村的人纷纷到村里学习该项技术,增强农业本领。何谓立体种植模式呢?每逢5、6月份,走进村里大棚内看到,空中挂葡萄,地上种蔬菜,一片片绿叶之间串串紫红的葡萄挂满枝头,一畦畦碧绿的蔬菜,散发着阵阵清香,整个大棚内充满着绿色生机。这种立体种植模式不但让一个大棚有了两份收入,还走出了一条产业优化的发展道路,一年四季都有钱赚。葡萄种植采用的是套袋技术,大棚内的葡萄不仅获得了丰收,品质也有很大提高,采摘销售期间供不应求。5月中旬棚内的葡萄就成熟了,而此时,在其他地区葡萄才刚刚发芽,这样一来,反季节葡萄一上市就能卖个好价钱,按每公斤20元,年产6万公斤计算,年收入可达120万元。随着葡萄下树后,9月份就可以种植芹菜、菜花这样的绿叶菜,来年春节前后成熟上市,全部销往县里的各大超市,一个棚能收入6千多元。今年上半年,村里的人均收入就达到了4900元。
  为了使村里的大棚葡萄和蔬菜占据市场份额,镇、村组织成立了精品蔬菜种植协会。村里每年组织立体种植户外出参观学习,请农业方面的专家对种植户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2006年,此项目获得了由县农委和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有机蔬菜、葡萄标准化生产”认证书。
  夫妻酿醋 闯开市场
  在光明队村,有一家全县仅有的醋酱厂,其生产的原味山西醋,不但就近的村民家家食用,就连京城的百家餐饮店也“闻香而来”。原来,该厂厂长蔡银在是名地道的山西人,十几年前,娶了光明队村的姑娘,于是便留在村里,开了这家北山醋酱厂。酿醋工艺采用的是秘制山西陈醋酿造技术,再加上密云的水质好,而且,酿醋的原材料都选用优质的玉米,切碎后,经过酒精发酵、醋酸发酵、淋醋、消毒、检验包装等到工序才能出售。环境的优势加传统的酿造技术,使他们的醋获得了良好的口碑。此厂生产的醋口感绵酸醇厚,色泽纯正,是我县首家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QS认证的放心食品加工企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厂子年创纯利10多万元,还安排了10多名当地劳动力就业。
  回忆起十几年来醋酱厂的发展,蔡银在感慨地说:“十几年来,从开始白送醋人家都不要,发展到百余家餐饮店纷纷打电话订货,真是不容易,可我始终坚信酿醋也得凭良心,必须保证醋的质量,从购进原材料到成品醋出厂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保证出售的每瓶产品都合格。”(图为位于村头的醋酱厂)
  张珊珊 王晓雨/文 参考资料《北京市密云县地名志》、《密云县志》
  

东田各庄村

  东田各庄村
  东田各庄村属太师屯镇所辖行政村,位于镇域南部,距密云县城30公里。全村共有村民612户,1478口人,村域总面积9.2平方公里。因田姓村民首先在该地定居,后发展成村,故名。
  2008年,东田各庄村因地制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力度,硬化村内街道36000平方米,安装路灯240盏,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修建占地6000平方米的健身公园两处,为村民休闲健身提供了场所;对村内进行绿化美化500平方米;进行无害化厕所改造500户,在全村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搭建节能吊炕543铺,安装热水器332户,村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当年实现人均纯收入6000多元,被评为市级文明生态村。
  九曲黄河阵灯会
  东田各庄村的九曲黄河阵灯会闻名遐迩,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榜上有名。
  九曲黄河阵灯会,俗称“灯场子”。是东田各庄村独有的元宵节灯会,每年农历的正月十四至十六,连续举办三个晚上。据史料记载,九曲黄河阵灯会自唐代就已兴起,流传于甘肃、陕西、山西等黄河沿岸地区。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和洪武五年,密云移来山西移民35个屯,古老的黄河阵灯会也被移民带来,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
  九曲黄河灯会是古老的阵法与民间花会的结合,顾名思义,就是取黄河九曲十八弯之意。以灯代兵,布阵游戏。九曲黄河阵阵势为31路,按周易九宫八卦方位,以富贵不断头传统图案九曲而成。阵内有乾宫、坎宫、艮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及中宫九宫,象征着中华九州,出阵只有从中宫才能出来。俗话说“转九曲,活到九十九”,人们从入口进,顺利地通过连环阵,再从出口而出,这就意味着一年将消灾祛病平平安安;如果不跟着队伍走,万一走错了,困在阵中或原路返回,则预示着一年不顺。
  东田各庄一位老艺人介绍说,九曲黄河阵灯会的显著特点是灯场、花会以及戏曲三位一体,相映生辉,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特色。村里与九曲黄河灯会相伴而生的花会——“德缘善会”也远近闻名;而作为灯会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业余河北梆子剧团始建于光绪年间,百余年来久演不衰。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晚上燃灯,是东田各庄最热闹的日子。入夜,皓月当空,彩灯齐明,鼓乐喧天,鞭炮声声,万家空巷,人流如潮。全村的20多档花会和四方赶来看热闹的乡亲们蜂拥而至九曲黄河阵前。随着花会会首洪亮而高亢的一声“散灯”,阵上灯烛齐燃,20多档花会由五面中幡前引,狮子、轧鼓、高跷、吵子等依序而入,边走边演,大约两个小时后走出1500米的灯阵。
  九曲黄河阵灯会作为东田各庄的一大盛事,集民间扎制工艺和游艺于一体,具有独特的欣赏价值;寓民众智慧于“九曲黄河阵”,在给人们带来愉悦的同时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
  郑雪梅 孙明舜/文 参考资料《京都靓镇太师屯》
  

令公村

  令公村
  令公村位于太师屯镇东北部,西南距密云县城50公里。有村民415户,1050口人,村域面积8平方公里。地处安达木河东岸山口,四面环山,村落呈东西向长方形。村北有令公水库,库容28万立方米。明初曾在该地建城堡,留有城堡遗址,在城堡西南曾发现辽砖、锅灶以及鱼骨盆陶片等。目前,该村经济以林果业为主,养殖、加工多种经营,有退耕种植板栗600亩,现正处于幼果期。
  令公这个村名是比较怪的,似乎与宋代杨继业(杨令公)有某些内在的联系。一种说法是杨令公确实带兵到过这里,村庄因此得名,《北京市密云县地名志》中也是这样记载的。如果是这样,这个村庄的历史就很久远了,至少应为宋代建村。但另一种说法却与此有很大差别,说杨令公根本就没有到这儿来过,只是因为该村曾投资重修古北口杨令公庙,村庄因此得名。如果此话当真,那该村的建村年代就大大地推迟了。

  2006年,令公村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用于村域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卫生条件,增加村民文化娱乐场所等建设,新修村级公路长600米,硬化面积3000平方米;硬化村内街道、胡同共102条,硬化面积21000平方米,硬化率达到95%;对350户厕所进行改造,使85%以上的农户用上卫生厕所;安装路灯70盏,主街道、胡同全部亮化;对村内饮用水源进行整改,使全村实现了统一集中供水;粉刷主街两侧的墙壁、花墙,修建护村护路坝600米,搭建节能炕、安装太阳能各400户,村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当年实现人均纯收入5517元,被评为市级文明生态村。
  三清古观
  在令公村村北有一条山沟,近年曾开发为“仙居谷”旅游风景区,谷内有山有水,景色优美,古迹众多。三清宫、二柏搭枝、万花山,朝阳洞石碑等古迹掩映在青山秀水之中,是难得的风景名胜。
  沿山沟徐行,沟口有一座不太高的小山,犹如一座屏风,遮挡着山谷,人们从外边的公路上走过,谁也不会想到这里面还有一条深深的峡谷。抗日战争时期,村里的老百姓曾多次藏在谷中的深洞里,躲避鬼子的骚扰和劫难,至今村民还亲切的称之为“抗日洞”。谷里还有一座小型水库,是20世纪70年代修建的,面积2.4平方公里,蓄水28万立方米。四周青山环抱,林木葱郁,里面有一极像乌龟的小岛,人称“仙龟岛”。水库现在已经成为游人垂钓、游泳、泛舟的绝好去处。沿湾湾小溪,过抗日洞、仙人池、三潭连瀑、古人居、仙门潭、朝阳洞等诸多景点后就到达了三清宫。名曰“二柏搭枝”的两棵巨柏就遮在它上面,显得幽静阴凉,颇有几分仙气。
  该道观建于何时?没人能说清楚。但根据这两棵人搂不过来的柏树判断,始建的年代已经非常久远了。中间又有几度焚毁,几次重建,建道观的年代就更没有人清楚了。此道观之所以叫三清观,是因为观中供奉着道教的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三位神仙。按常理推算,这三位应该分开居住,元始天尊居玉清,灵宝天尊居上清,道德天尊居太清,但这里只有一座道观,没有办法,三位只好委屈着“合署办公”了,因而观名三清也就理所当然。您可别小看了这三清观,别看它道观不大,但管的事可一点也不少,不仅管天管地,凡是人间万事万象的更替轮换、消长、荣枯、贫富、刚柔、强弱、成败、得失无所不管。因此,这里就成了人们顶礼膜拜表现崇高信仰的圣地。
  据说古时蓟州有父女二人相依为命,忽一日女儿得了重病,久治不愈,找了一个算命先生给算了算,说是为父者前世造孽太多,神灵怪罪,以示惩罚。问及破解之法,算命先生说只能到密云东部深山中去求三清神仙。于是父亲在四月十五这天,自缚双手,自谷口跪地而行,一步一叩首,口里念念有辞,表示今生今世再不做坏事,痛改前非,多行善事,请求神灵宽恕,致使膝盖磨破了,额头也磕出血来。神仙看其确实心诚,便令其女当日病愈,行走如常,父女二人感恩戴德,欢欢喜喜返回家乡。消息传出,香火旺盛,四月十五的庙会也应运而生。
  三清宫的二柏搭枝在北部山区里是很有名的,又叫二柏连理。据说由两个痴情男女变化而成,情节与其它爱情故事大同小异,也是彼此情深意长,私订终身,受到双方父母的阻挠,二人躲进深山,后女子被生拉硬拽返回,正在撕心裂肺之时,三清神仙被双方忠贞的爱情感动,便将二人点化成柏树,从此枝搭枝、根连根,形影不离,长生不老,永远厮守在一起。
  时光过去百年,古庙几经盛衰,阴历四月十五的庙会在中断了一段时间后,又被村民自发地恢复起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里一定会重现异彩。
  (杨小峰 任玉文/文 参考资料《京都靓镇太师屯》)
  

葡萄园村

  葡萄园村:位于太师屯镇西南侧。
  

松树峪村

  松树峪村地理位置优越,101国道穿村而过,新开通的京承高速路所设太师屯站出口也位于该村。该村现有农户520户,1300口人,共有耕地1384亩。据村里老人讲,因为村周围原来有大片的松树,所以得名松树峪,如今村南一面山的山崖处,还长有三棵树龄上百年的古松。作为2006年我县第一批六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松树峪村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农村建设成果丰硕。2007年村民全部吃上了自来水;全村生产生活污水全部得到处理;安装太阳能路灯201盏;太阳能热水器430个;改厕501户;主要街道进行了绿化美化,绿化面积达1.5万平方米,栽植各类树木两万余株;主要路口安装上了监控录像;新建爱农信息驿站一个,有可上网电脑8台,新建文化大院一个,活动室、图书室配备齐全,现有图书3000多册;新建健身广场4处,面积1200平方米,有健身器材30件。库北地区的“武术之乡” 在我县库北地区,松树峪村素以“武术之乡”著称。1913年,村里就成立了“少林会”。解放前,有“谭腿门”、“行意门”、“八卦门”等4类门派,到现在只剩“少林门”这一派了。如今,今年76岁的杨连增老人可谓是村里最具权威的武术行家,他一个人就会刀、枪、剑、钩等6种兵器30多个趟数。据村书记高生芝介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里还有大批人练过武,因此村里许多老人都有练武的底子,身子硬朗得很。“现在就是生活节奏太快了,练武需要花大量时间去练习,如今的年轻人谁有这工夫啊!”高生芝感叹地说。重振“保善圣会” 2007年春节开始,该村恢复了拥有百余年历史的传统文化花会——保善圣会。据了解,松树峪村的“保善圣会”在清朝年间就非常有名,曾受过清朝皇帝的皇封,其皇封牌匾在1958年吃食堂时期被烧毁。花会共有高跷、中幡、吵子、十不闲、少林会、秧歌六个会档,近百人的表演队伍,在庆祝活动中都走在各支花会队伍的最前面,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90年代中期慢慢衰落。如今每逢春节,“保善圣会”都会开展活动,近百名村民或敲打着锣鼓,或扭着秧歌、踩着高跷,好不热闹。古墓印证村子久远历史松树峪村究竟于何时建村,史料均无记载,但该村曾挖掘出的古墓却从侧面印证,该村至少已有数百年历史。2008年10月,京承高速施工人员在松树峪村东北边探测到了一个古墓群。后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挖掘,共清理墓葬104座,均为土坑竖穴墓,墓穴深60至250厘米不等,主要由双棺葬和单棺葬组成。尸骨头下多枕有板瓦。这批墓葬级别较低,出土随葬品有陶罐、瓷罐(壶)、铜钱、铜簪等,有些墓葬还出土有“永不侵争”之类的朱砂字瓦及“太白”字石等,可能是用来祈福亡者,起到镇墓的作用。据对墓葬出土物的判断,墓葬时代应处于明代晚期至清代。
  

城子村

  城子村位于太师屯镇镇域北部,西南距县政府40公里。有村民160多户,460余口人,村域面积2.38平方公里。该村地处潮河主流南岸丘陵地带,东西南三面环山,村落呈长方形。村内有城子古城遗址,据资料记载,该城遗址始建于辽代,于城子村四周的山上,随山就势,每边长约500米,周长2000米,城门结构不详。遗址上遗露古井一眼、石臼一个,曾出土过大铁锅、汉、唐砖砾及陶片等物,目前四周城基已荡然无存,只有东墙处尚能看到一点夯土层。
  城子山场资源丰富,经济以林果业为主,2002年该村大力发展酒用葡萄的种植,现有葡萄100余亩,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经济增长点。
  2006年,城子村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用于村域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卫生条件、增加村民文化娱乐场所等建设,硬化村内两条主街道和12条胡同,共1.25万平方米,村内硬化率达到98%;对村内厕所进行改造,使91%以上的村民用上卫生厕所,并对150户村民安装了太阳能、搭建了节能吊炕;安装路灯50盏,主街道、胡同全部亮化;为保证村民饮用水安全,对村内饮用水源进行整改,使全村实现了统一集中供水;建村级健身公园两处,为村民休闲、健身提供了场所,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当年,实现人均纯收入6000多元,被评为市级文明生态村。

  城子村村名的来历
  据《北京市密云县地名志》记载,关于城子村村名的来历,一直流传着两种说法,其一,辽时,辽将肖银东曾在该地建城安营,得名“城子”,至今。
  相传,公元1101-1110年,辽国天祚帝耶律延禧皇帝时,他的皇后肖娘娘就是今太师屯镇城子村人。据附近的老人说,原来这里叫肖家村,住几户姓肖的。有一家夫妻在四十岁出头时,生了一个俊俏的姑娘,长到十五岁时,已是如花似玉,相貌出众。当时正好耶律皇帝选娘娘,这位美貌的姑娘,一级一级被推举到皇宫,一眼就被皇帝看中了,后来又成为了正宫娘娘——肖太后。
  自从肖姑娘成了辽国皇后以后,各级州官府县大老爷频繁来往肖家村,当然州官府县的大老爷们意识到,皇后村总不能散散落落的这个样子吧,所以为之建造一座像样的城池。从这时起,这个至今只有百余户的小山村就以“城子” 相称,时至今日,人们都叫它“城子”村。
  人们都知道,肖太后在辽帝面前很是得宠的,她曾从垂帘听政到前台执掌政权。城子村是不是出了那位肖太后?有待考证。但如果真有其人,那么在她的娘家建筑一座城池那是完全可能的。
  其二,古代有一座娘娘庙,围墙高似小城,得名“城子”。
  村里的老人回忆,在村子西南的山丘顶上,原有一座娘娘庙,香火鼎盛,不仅本村,周围十里八村的村民都会到庙里拜祭。
  资料记载,该村娘娘庙建于清顺治二年,原庙坐北朝南,有山门殿、正殿、东西配房等建筑。现该庙已塌毁,何年塌毁不详,现残基已无,只有砖头瓦砾地面可见。在庙东南山脚下原有戏楼一座,遗址东西长50米,南北长70米。根据戏楼的规模可见,城子村曾热闹一时。
  城子村干河滩
  城子村地处潮河南岸1公里,东靠安达木河,与桑园村隔河相望,两村相距三华里,中间隔此安达木河。奇怪的是,此河中间有一段干河滩,河滩的上游往下游流着哗哗的水流,当水快要流到沙滩时,就自然消失了,过一段又从沙滩的下边钻了出来,所以群众称这段河为“干河子”,并由此引出一段传说故事。
  自从城子村出了肖娘娘,桑园村东史庄子的史员外便设法巴结她。史员外家大业大,在石匣以东亦是很有名声的,只是还没有皇亲国戚。一次史员外大办酒宴,请肖太后。肖太后乘坐的轿子要蹚过这条齐腰深的河水,前呼后拥的官役和轿夫们站在河边发愁。肖太后从轿里传出话来,说不要紧,我有一宝可以叫河水让路。她拔下头上簪子往河里一扎,河水立刻漏下去,水渗干了,从此这段小河就变成了干河滩。一直到今天,仍是如此,所以附近的村民都信以为真地说,这段干河滩是肖太后的宝贝簪子扎漏的。
  

流河沟村

  流河沟村
  流河沟村属太师屯镇所辖行政村,下辖芦头、上队、下队、头庄、陈家山、前庄子六个自然村,村域面积13.08平方公里,距县城27.3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村庄紧邻101国道和密古路。全村现有村民1430人,587户。村内主导产业为林果业,主要种植板栗、苹果、李子和脆枣等,占地面积5000亩,2009年人均收入10000元。
  从2008年开始,流河沟村投入资金,改善村庄环境,全村共改造、硬化主街道6条,计2.41万平方米。垒护坡护坝共计3108.3立方米,共修建排洪渠两条,共计2900米。安装路灯250盏,村内主要街道全部亮化。实施了安全饮水工程,全村人用上了安全、清洁的自来水。为促进全民健身,在下队和芦头各修建一处健身公园。
  革命英烈马显发
  马显发1908年生于流河沟村,1943年加入了承兴密县支队,同年加入了中国0。1945年,日本鬼子对承兴密地区进行了疯狂的扫荡,县支队为配合八路军主力部队进行了多次反击。一次侦查中,马显发与一名战友在完成任务后,遇到日本鬼子的追击,为了将情报及时送到大部队,他命令战友快撤,自己留下来掩护,在掩护战友撤离过程中,马显发不幸中弹,并被敌人抓获。审讯室里,日本鬼子对他严刑拷打,施以酷刑,逼他说出八路军主力部队的下落,但他毫不畏惧,对着日军破口大骂。最终,惨无人道的鬼子用刺刀将他挑死。带着重要情报的八路军侦察员在马显发的掩护下与大部队会合了,而马显发却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解放后,当地政府追认他为烈士。
  村里建起残疾人康复站
  流河沟村有90多名残疾人,为了帮助这些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该村投资80万元在村西北角建起了一个占地五亩的残疾人康复站,为村里所有残疾人提供免费服务。康复站内设有餐厅、娱乐室、康复室和阅览室等。此外,康复站还定期从镇卫生服务站请来医护人员,帮助残疾人制定康复训练计划,进行现场指导,并在康复后跟踪复查。
  在康复站的后院还有个蔬菜大棚,十多名残疾人在棚内做些分拣蔬菜、拔草等简单体力劳动。患有小儿麻痹后遗症的老刘兴奋地说:“我每天锻炼4个小时,其中有一半时间在大棚里干些杂活儿,现在手脚灵便多了。”
  年产脆枣三万余斤
  2008年,村里建了四个脆枣采摘园,其中有两个在芦头自然村,另外两个建在山坡上,每个采摘园占地100亩。当年,村里成立了合作社,注册为“嘎嘣脆”脆枣合作社,年产脆枣3万余斤。由于这里土壤为沙土,水质好,再加上该地区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生长出来的枣又脆又甜,色泽深红且肉厚水灵。每年秋季,在脆枣成熟的时候,很多游客都会慕名来到采摘园,亲身体验采摘的喜悦。
  张珊珊 张卫华/文 参考资料《密云县志》
  

上金山村

  上金山村
  上金山村隶属于太师屯镇,全村共有274户,688口人。耕地面积458亩,主导产业为林果业,种植核桃、板栗,年人均收入10260元。
  2008年,上金山村投入大量资金,硬化村内主要街道8条,累计硬化路面6000平方米。村内主要街道全部亮化,安装路灯100盏。建成村级公园及健身广场3处,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安置娱乐健身、运动休闲设施30件。村内种植花卉树木1000棵,规划整体绿化面积2000平方米,新建、维修花墙3000米。为了提高村民饮水安全及饮水质量,新打机井1眼、改造管线5000米。新建污水处理设施1套。
  上金山名字的由来
  相传很久以前,有兄弟俩人每天到处寻找矿藏宝物。有一天,当他们翻山越岭走到上金山村一带时,发现这里的石粒金光闪闪,他们猜测这里一定会有金矿,于是决定安家于此。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兄弟俩每天都要到山上淘金。时间长了,他们的后代继承了兄弟俩的淘金梦,并逐渐在此繁衍生息而形成了一个小村庄,名为“上金山”。
  百余年历史的舞狮表演
  提起上金山村,最有名的当属该村的“狮子会”,狮子会又称狮舞,是一种以花会形式进行表演的民间舞蹈。始于清同治末年,兴于光绪年间,流传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上金山狮舞与其他民间舞狮不同,狮头鼻梁上有“王”字,共青黄两只,既像狮又像虎,故称“虎头太师狮”。两头青黄虎狮演艺套路别具一格,各领-。虎狮盔头制作,按民间传统工艺精选原材料,经堆模、造型、裱糊、配备下巴和耳朵、定型和上颜色、制作铜铃铛、安装虎狮皮等十余道工序制作完成。上金山虎狮盔头制作工艺独特,造型美观,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虎狮的盔头与狮身巧妙地结合,更显艺术魅力。在表演上,上金山狮舞乡土气息浓郁,套路丰富,风格古朴。最主要的舞蹈动作有:四大套、跳三步、敬神拜庙、三鞠躬。演员各具绝活,如单作轮、套峪、轧滚、上高桌、过板凳等。现已挖掘整理出五大套共67个舞蹈动作。
  上金山的两头狮子身上挂着12颗铜铃,分别代表12生肖和一年中的12个月份,合起来24颗铃铛,舞动起来响声也各不相同,又代表着24节气。同时,“虎头太师狮”在出会前,还有两只长约1.5米的铜瓮筒和“肃”“静”“回”“避”四面正方大旗,瓮筒吹起来惊天吼地代表着天圆,四面彩旗一层意思代表地方,另一层意思代表四季。
  据了解,整个狮舞队伍由瓮手、香手、教练等20余人组成。如今,村民在农闲时都会自行练习,每年正月初五都会在村里或者到白龙潭景区为老百姓表演,深受人们欢迎。2008年,上金山狮舞已被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薇 张卫华/文
  

太师屯村

  太师屯村:位于太师屯镇西北侧。
  

黄各庄村

  黄各庄村:位于太师屯镇西南10公里处。
  

流河峪村

  流河峪村:位于太师屯镇西南9公里处。
  

前八家庄村

  前八家庄村:位于太师屯镇西南8公里处。
  

后八家庄村

  后八家庄村:位于前八家庄村以北1公里处。
  

前南台村

  前南台村:位于太师屯镇东北9.5公里处。
  

马场村

  马场村:位于太师屯镇东北17公里处。
  

东庄禾村

  东庄禾村:位于太师屯镇东北15公里处。
  

石岩井村

  石岩井村:位于太师屯镇东北16公里处。
  

南沟村

  南沟村:位于太师屯镇东北13公里处。
  

沙峪村

  沙峪村:位于太师屯镇东北10公里处。
  

车道峪村

  车道峪村:位于太师屯镇东北9公里处。
  

二道河村

  二道河村:位于太师屯镇东北8公里处。
  

龙潭沟村

  龙潭沟村:位于前八家庄村以东8公里处。
  

后南台村

  后南台村:位于前南台村西北侧。
  

上庄子村

  上庄子村:位于太师屯镇西南6公里处。
  

黑古沿村

  黑古沿村:位于太师屯镇东北8.5公里处。
  

桑园村

  桑园村:位于前八家庄村东北7公里处。
  

松树掌村

  松树掌村:位于太师屯镇东北6公里处。
  

学各庄村

  学各庄村:位于太师屯镇东北4公里处。
  

小漕村

  小漕村:位于太师屯镇西北5公里处。
  

大漕村

  大漕村:位于太师屯镇西北3公里处。
  

太师庄村

  太师庄村:位于太师屯镇西北1公里处。
  

落洼村

  落洼村:位于太师屯镇东北18公里处。
  

头道岭村

  头道岭村:位于太师屯镇东北13公里处。
  


城子村特产大全



    暂无数据


城子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