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内蒙古 >>兴安盟 >> 扎赉特旗 >> 巴彦乌兰苏木

巴彦乌兰苏木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巴彦乌兰苏木谷歌卫星地图)


巴彦乌兰苏木简介

  扎赉特旗巴彦乌兰苏木, 巴彦乌兰是蒙语起名,“巴彦”译成富饶、“乌兰”译成红色的欧里,巴彦乌兰其函义是盛产红色欧里的美丽富饶的地方。
  巴彦乌兰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有肥沃的土地,繁茂的草牧场和富裕的地下矿资源 巴彦乌兰苏木及诸多野生动植物资源。巴彦乌兰地处扎赉特旗西北边陲,距旗所在地音德尔镇93公里。北与呼伦贝尔市哈都河镇毗邻,南与巴彦达尔胡镇接壤,东与阿尔本格勒镇相连,西与国营种畜场隔河相望。全苏木所辖11个嘎查,50个自然屯,58个艾里,两个国有林场。总户数3919户,16210人。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全苏木总土地面积130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9.675亩,可利用草牧场面积86.3万亩,林地面积达73万亩,被扎赉特人称之为母亲河的绰尔河穿越全境,境内有神山、杨树沟瀑布、-洞等诸多旅游资源。
  -
  现状
  昔日的巴彦乌兰、俗称扎旗的 “西藏”,一是交通不方便、二是不通电、三是 巴彦乌兰苏木信息不畅通导致 “贫穷”两个字的代名而著成。而今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纵横交错的路顺了,农牧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社会事业大幅改善,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唤然一新。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1300平方公里 152223201 137000 -- 查看 巴彦乌兰苏木谷歌卫星地图

巴彦乌兰苏木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巴彦乌兰苏木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音德尔镇

  据史料记载,清初顺治年间,扎赉特旗-王爷色楞,把王府从泰来县(今黑龙江省泰来县,放荒前归扎赉特管辖)的白特西庙附近搬迁到音德尔,并在此居住多年。解放后,经史志人员考察,在音德尔并没有找到王府的建筑遗迹;但音德尔的确又存在过王府,这说明音德尔当时建筑稀少,旗民多数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九一八”事变后,伪满洲国成立,撤消了旧的衙门制,设在巴彦哈剌(今扎赉特旗巴达尔胡镇管辖内)的札萨克衙门被改组成为旗公署。1936年秋季,旗公署迁移到音德尔。至此,音德尔开始正式成为扎赉特旗的公署所在地,并正式命名该地为音德尔。伪满洲国时期,音德尔没有镇设机构,行政上归属于第三努图克管辖。在日寇的统治下,这里只有一个酒坊、一个油坊、六七个商业小铺、一所学校、200多户人家,街面十分萧条,民不聊生。   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在乌兰浩特成立;同年秋季,音德尔镇政府建立,音德尔镇建制正式形成。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音德尔的城镇建设得到长足发展。从1994年起,本着“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水平”的要求,音德尔镇实施了街道改造、城镇供水、城镇排污、安居工程、景点建设等五大工程,形成了七纵八横的一路一灯、一街一景的城市道路网络,初步建成了以“一园一河八景”为主要标志的园林式城镇。   一园即多兰湖公园。“多兰”蒙古语意为“明亮的眼睛”,汉语引申意义为“许多蓝色的湖”。多兰湖公园规划面积74.4公顷,分为湖中游览区、民俗风情区、儿童游乐园、园林景观区、动植物观赏区和综合服务区六大功能区;现有水域15公顷,桥四座。三湖相连、两岛相望的多兰湖公园,已成为音德尔镇人们娱乐休闲的主要场所之一。   一河即阿敏河。“阿敏”系沿用扎赉特部的创始人、成吉思汗第十七世孙阿敏的名字。阿敏河是一条人工河,长7850米,河上建桥15座,源头为绰尔河,纵贯镇区南北,像一条闪光的玉带连结着音德尔各族人民,像一条洁白的哈达敬献给远方的客人。   八景即音德尔铁塔、拥抱未来、世纪雄风、欧风东渡、带状游园、松林夕照、童话世界、绿野仙踪八大景点。.  

新林镇

  新林镇位于大兴安岭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属低山丘陵区,位于两省区、三旗县市交汇处,是兴安盟的东北门户。新林镇东与黑龙江省龙江县隔河相望,北与扎兰屯接壤。辖9个行政村、39个自然屯,总人口16500人,面积477平方公里,耕地177000亩,林地263000亩,草场19万亩。这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没有污染,是发展农林牧副业的上乘佳地。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东与哈尔滨、大庆经济圈相融,北受扎兰屯市辐射,是投资经商的理想之地。这里风光壮美,景色天成,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竭诚欢迎国内外人士旅游观光、兴办企业。新林镇为您提供优惠的政策,上乘的环境,一流的服务。.  

巴彦高勒镇

  巴彦高勒镇位于扎赉特旗西南部,西与科右前旗接壤,南与吉林省白城市相望,111国道贯穿全境,距乌兰浩特市65公里,距旗政府所在地45公里。辖区面积6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34.5万亩,草场面积43万亩,总人口3万人,其中蒙古族9700人。   农业是该镇支柱产业,大部分实现了机械化。主产玉米、大豆、高粱、蓖麻、马铃薯、甜菜、杂粮、杂豆和蔬菜等农作物,被誉为“兴安盟产粮第一镇”。巴彦高勒镇是较大的畜产品区,家畜总数15万头(只),年产羊绒4200公斤,羊毛26000公斤。现有林地8万亩,育苗地3000亩,绿化面积正以10%的速度逐年递增。“三川一脉”绿化区已经发挥效益,初步形成了集人文、自然观光旅游、投资开发于一体的农民公园。巴彦高勒镇坚持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共有抗旱井320眼,机泵管带配套设备128套,水保面积12万亩,农业开发区总面积2000亩。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乡镇企业总产值5000万元。   现有学校42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中学和中心校均配备了标准化的物理、生化、自然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和综合活动室。全镇电视覆盖率100%。270平方米的宣传文化综合楼内设图书室、多功能活动室、展览室。现有卫生院所43处,专业医护人员65名,镇中心医院开设了内、妇、儿科、心电室、B超室、X光室。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该镇还投资35万元,建设了一幢560平方米的敬老院。   全镇交通方便,电力充足,通讯畅通,初步形成了以农畜产品、木材、建材、农机等等骨干市场为龙头,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的市场体系。巴彦高勒农畜产品交易市场是周边最大的交易市场。.  

胡尔勒镇

  胡尔勒镇位于扎赉特旗西北,西接宝力根花苏木,北临阿拉达儿吐苏木,南连巴彦高勒镇,东隔绰尔河与巴达尔胡镇相望,镇所在地距旗所在地70公里,距乌兰浩特80公里。   全镇总面积667平方公里,耕地148000亩,林地223000亩,草牧场600000亩。辖10个嘎查、29个自然屯、总人口14000人,其中蒙古族人口占98%。   胡尔勒镇属浅山丘陵区,著名的苔莱花草原位于这里。境内土质肥沃,水量充沛,交通方便,通讯迅捷。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开发的潜力和优势:一是农副产品加工业,特别是绿色畜产品加工业;二是土地开发,全镇有5万亩适宜农业的土地有待开发;三是种植、养殖业;四是石灰石开采项目;五是建材生产项目。   胡尔勒镇党委、政府和各族人民将以宽松的政策、诚挚的心情邀请各界朋友到这里考察、洽谈、投资建设。.  

阿尔本格勒镇

  阿尔本格勒镇位于扎赉特旗北部、神山脚下、绰尔河畔,是内蒙古兴安盟、呼伦贝尔市、黑龙江省龙江县的交界处。辖11个嘎查、42个自然屯,总人口2万人,总面积6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7000亩,林地面积28万亩,草牧场面积10万亩。   这里属浅山丘陵区,拥有天然次生林28万亩,其中封山培育山杏15万亩,年创经济效益60万元以上。农业建设与生态治理相结合,实现了农业提质增收和生态改善的双赢。   畜牧业是该镇的支柱产业。镇政府把提高牧业生产质量放在首位。一是全力推进牲畜“种子工程”建设。二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建标准化棚圈380间,建青贮饲料窖38个。三是进一步完善了牲畜疫病防治体系。四是草牧场“双权一制”全面落实,全镇草牧场资源实现了科学利用,依法管理。五是发展舍饲半舍饲,走农牧结合之路。   该镇引进50万元兴建牲畜交易市场。还兴建一处2万平方米的农贸市场,建起1500平方米的门市房,既活跃了城乡市场,也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大量信息和新观念。   阿尔本格勒镇山清水秀,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广大人民勤劳朴实,在党的富民政策照耀下,更加坚定信念,以新的姿态建设着自己美好的家园。.  

巴达尔胡镇

  巴达尔胡镇地处扎赉特旗所在地西北45公里、神山南麓、绰尔河北岸,总面积668平方公里,辖14个嘎查、46个自然屯,总人口2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占98%。这里属于典型的浅山丘陵区,平均海拔在325米左右。现有耕地20万亩,自然草场25万亩,次生林27万亩。绰尔河贯穿全境,河套内花草丛生,林木繁茂,两岸夹山。岸边蒙古包炊烟袅袅,牛羊似珍珠般洒在两岸的草地上,民族风情浓郁。这是一块美丽富饶,急待开发的处女地,诚邀各地人士共同开发。.  

图牧吉镇

  图牧吉镇位于扎赉特旗最南部,地处三省区交界,东距黑龙江省泰来县40公里,南距吉林省镇赉县50公里,北距旗政府所在地55公里,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全镇现辖7个嘎查、14000人,是一个由蒙古族、汉族、朝鲜族、满族、回族等组成的多民族聚居区。   总面积880平方公里,耕地20万亩。图牧吉草原面积大,草质好,天然草场有28万亩。有宜 图牧吉镇林荒山荒地10万亩;养鱼水面20万亩;苇塘面积66000亩,年产优质芦苇5000吨;境内有珍禽大鸨、天鹅、丹顶鹤、蒙古百灵等鸟类150种以上,是国家级鸟类自然保护区。故有“大鸨的故乡,塞北的江南”之美称。   该镇引进资金100万元,建成了百灵湖民族渡假村。百灵湖三面环山,一处注水,水面3万亩,蓄水量7000立方米,平均水深7米,最深水处17米,年捕捞鲜鱼35万斤,产值超百万元。百灵湖东依哈达山,登山远眺,草原广阔,绿草如茵,花卉斗妍,牛羊成群;西部一片银镜,碧波万顷,波光粼粼,景色独秀,堪称“草原上的明珠”。   图木吉镇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发展以粮食产品和鱼类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工业企业;实施好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建成一条蒙古屯至乌雅农业开发区生态农业示范带。  

好力保乡

  好力保乡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扎赉特旗东南部,东与保安沼农场相连,西与巴岱工作部相邻,南与黑龙江省泰来县交界,北与黑龙江省龙江县相接,距音德尔镇 39公里,泰来65公里,江桥35公里。现辖太平山、黎明、包德福、边沁巴拉、好力保、联丰、水田、先锋、新胜9个村委会,23个自然屯。总户数4560户,总人口16919人,其中农业人口16353人。土地面积123平方公里。现有耕地10.37万亩,草场1万亩,林地5.2万亩。   几年来,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旗委扩大会议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按照 “生态立乡、产业强乡、工业富乡、科技兴乡”的要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使全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在三个文明建设上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先后被国家评为“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集体;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内蒙古军区评为全区先进民兵分队,被自治区评为区级示范安全乡;被盟委评为“五个好”苏木乡镇党委;被旗委、旗政府评为实绩突出领导班子、农业工作先进集体、农业综合开发先进集体、畜牧业工作先进集体,交通工作先进集体、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信访先进集体、党建工作先进集体、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招商引资工作先进集体、林业工作先进集体和劳务输出工作先进集体;农村牧区合作经济组织先进集体、农牧民合作医疗个人基金缴纳先进集体、普法依法治理先进集体、人民满意政法单位,被旗武装部评为先进单位;被旗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评为先进文化站。在这些成绩中,凝结着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辛勤和汗水,所有成绩都应该归功于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实践证明,好力保乡党政领导班子是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各级干部是勤政为民的,广大群众是甘于奉献的。   -   经济建设   加快推进“三化一扶”进程,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在大农业内部降低一产比重,提升二产比重,逐步走上规模化,产业化的之路。   稳定农业基础地位。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夯实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和抗风险的能力。全乡共有灌溉井2800眼,其中机电井1010眼,电灌面积1400亩,达到30亩地1眼井的目标。成立了水稻种植协会,商品粮生产基地10万亩,其中种植绿色无公害水稻2.5万亩,优质玉米7.5万亩,农牧民科技培训开展良好;农业科技园区100亩;年均实现种子包衣8万亩;落实领导示范田690亩。   突出发展农区畜牧业。以养猪协会和养牛协会为依托,以生猪规模化养殖为主导产业,适当发展奶牛、肉牛、肉羊、大鹅和特种养殖规模。到2005年末,畜牧业家畜总头数达到24.85万头只口,同比增长295.6%,其中生猪饲养量达到20.25万口;已建成生猪养殖小区4个,包括种猪繁育基地1个,自繁自育率达到47%;建牲畜棚圈22万平方米,青贮窖4200立方米,青贮饲料3.4万吨;新增奶牛363头,奶牛存栏数达664头。全乡形成农牧结合户340户,牲畜品种改良比重在92%以上,畜群品种有了质的提高。生猪产业的发展带动了饲料加工业的兴起,保证了生猪发展所需饲料供应。   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投资100多万元完成从油站至种子站的油路拓宽的路基工程,在好力保商业街两侧投资200多万元建成商住两用楼7栋,为繁荣好力保乡市场创造了良好发展环境。   -   社会事业   大力实施科教兴乡战略,农牧民的科技致富本领和农牧业生产和科技含量大幅度提高。教育“两基”达标成果进一步巩固,中小学分别达到了国家验收的二类和三类标准。计生工作再上新台阶。计生率和“三查”率均达100%。民政扶贫工作有条不紊。通过“一助一”结对子等措施,妥善解决了贫困人口种地难问题。加强乡村两级卫生医疗服务设施建设,狠抓医德、医风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全面铺开,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因贫治病难问题将得到根本性解决。文体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稳步提高。拓展劳务输出渠道,现有劳务输出基地9个,共输出务工人员3205人,增加了农民收入。招商引资力度逐年加大,库存项目已达45个,引进区外资金比率逐年增加,为好力保乡经济建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为重点,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深入实施了“三大工程”,全面开展了保持0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乡党委和九个党支部100%达到 “五个好”标准;80%的村实现小康目标;90%的村干部家庭率先达到小康示范户标准;20%的相对贫困党员成为脱贫致富的典范。宣传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为全乡的营造了舆论声势,烘托了良好舆论氛围,激发了全乡干部大干兴业的热情,扩大了好力保乡的知名度。   -   文明建设   以“讲文明、树新风、塑形象”活动为主要内容,深入开展了创建文明乡、文明村、文明户、文明行业活动和科技 普及活动,加大了对村屯整治力度,巩固了文明一条街创建成果,展示了好力保乡良好形象,提高了全民科技素质。切实加强了民主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乡进程。扩大基层民主,推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院务公开和校务公开以及村民自治工作,提高政权机关依法行政水平,增强权力运用的透明度,促进廉政建设。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深入开展了“四五”普法工作,增强了全体公民,特别是党员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执行了信访工作司法所首接制,案件办结率达100%,彻底解决了影响社会稳定的林权和土地纠纷问题,及时化解不安定因素。“创建平安乡”活动深入开展,建立了警务室,构建了“打防控”一体化的治安防范网络,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了全乡社会稳定。   几年来,全乡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之所以能够稳中求进,将得益于旗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是全乡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拼搏奋斗取得的成果。  

巴彦乌兰苏木

  扎赉特旗巴彦乌兰苏木, 巴彦乌兰是蒙语起名,“巴彦”译成富饶、“乌兰”译成红色的欧里,巴彦乌兰其函义是盛产红色欧里的美丽富饶的地方。   巴彦乌兰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有肥沃的土地,繁茂的草牧场和富裕的地下矿资源 巴彦乌兰苏木及诸多野生动植物资源。巴彦乌兰地处扎赉特旗西北边陲,距旗所在地音德尔镇93公里。北与呼伦贝尔市哈都河镇毗邻,南与巴彦达尔胡镇接壤,东与阿尔本格勒镇相连,西与国营种畜场隔河相望。全苏木所辖11个嘎查,50个自然屯,58个艾里,两个国有林场。总户数3919户,16210人。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全苏木总土地面积130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9.675亩,可利用草牧场面积86.3万亩,林地面积达73万亩,被扎赉特人称之为母亲河的绰尔河穿越全境,境内有神山、杨树沟瀑布、-洞等诸多旅游资源。   -   现状   昔日的巴彦乌兰、俗称扎旗的 “西藏”,一是交通不方便、二是不通电、三是 巴彦乌兰苏木信息不畅通导致 “贫穷”两个字的代名而著成。而今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纵横交错的路顺了,农牧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社会事业大幅改善,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唤然一新。  


巴彦乌兰苏木特产大全




巴彦乌兰苏木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