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北省 >>石家庄 >> 灵寿县 >> 青同镇

青同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青同镇谷歌卫星地图)


青同镇简介

  青同镇是灵寿县六大建制镇之一。 镇辖19个行政村,人口2.6万,总面积62.35平方公里,耕地4.8万亩,镇政府驻地南青同村,位于灵寿县城北10公里。交通发达,镇辖区内有纵贯灵寿全境的正南路通过,东有京(获)卢(家洼)线,西有护(驾町)凡(同)线、青(同)白(石)路,青(同)阜(安)路。朔黄铁路东西横穿青同,镇驻地距朔黄铁路灵寿站1公里,交通极为便利。
  工业方面:形成了水泥、石材、铸造、石英砂、云母等5个主导产业,2001年全镇工业总产值39141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81.74%。
  农业方面:除种植大田作物小麦、玉米外,特色农业项目有了较大发展。①灵寿县是全国食用菌主产区,青同镇是全县食用菌重要生产基地,年产食用菌1500吨;②红薯脯远销欧亚。年产红薯脯200吨,并以色黄、板匀、糖份及各种微量元素含量高而盛名;③贾良西瓜名盖燕赵。贾良有着种植西瓜的悠久历史,最近又发展大棚西瓜,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
  畜牧业发展方兴未艾。全镇现有规模以上的奶牛养殖场8个,日产鲜奶20吨;规模的养猪场20家,标准化喂养的猪场存栏1万余头;大型养鸡场30个,日产鲜蛋2500公斤。
  教育、电力事业发展较快。①除每村一所小学外,镇辖区内有国办高中1所,镇办中学3所,私立高中、初中、小学各1所。完善的教学设施,为青同镇经济发展提供了高质量的人才;②辖区内有3.5KVA变电站一座,朔黄铁路输电专线境内通过,距朔黄铁路灵寿站变电所仅1公里,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的能源保障。
   发展思路:一、加强联手,组建工业航母。青同镇水泥生产厂家有5家,产品远销京津保地区,有的厂家还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但分散经营,规模、人才、市场优势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互享、组建产业集团乃众家所愿。镇政府要多方协商,以早日完成此项工作;二是大力调整产业种植结构,发展种植园区,为农民增收致富创造条件。①搞好中华本草种植园区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县规划的中华本草种植园区在镇辖区,园区土地未被污染,交通便利,气候、土壤条件等教十分适宜种植中草药,要利用省会建“药都”的天赐良机,以各种形式寻求合作;②继续引导和鼓励农民兴办养牛、养鸡、养猪场,为产品转化创造条件,为民致富;三是大力发展交通交通事业。虽然镇辖区内交通纵横,但个别道路年久失修,需着力加以维修。.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2.6万人 62.35平方公里 130126101 050500 0311 查看 青同镇谷歌卫星地图

青同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青同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灵寿镇

  灵寿,因古时产“灵寿木”而得名,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设灵寿县,西晋(265年)迁县治至灵寿镇,此后历代为县治所在地,1953年设城关镇,1987年更名为灵寿镇。灵寿镇出过不少历史名人,宋武惠王曹彬的故里在辖区岗头村,村东口现存清光绪二十三年的石碑,据考证:《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系曹彬后代子孙。座落在北关的大型透雕石牌楼为明未(1641年)三代朝臣付氏子孙奉赦而建,赐额三氏中枢,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传统的民间花会有耍狮子、龙灯、跑旱船、竹马、高跷、二鬼抱跤、猪八戒背媳妇、秧歌舞、战鼓等。地方特色食品缸炉烧饼以酥、脆、香享誉京津和北方地区。   灵寿镇位于滹沱河北岸,距省会石家庄市30公里,距河北机场直线距离不足20公里,周边地带有横山岭水库、滹沱河、灵寿火车站、五岳寨国家级名胜风景区等。    灵寿镇是灵寿县政府所在地,辖县城及周边地带,有3个居委会,22个行政村,分别是城东居委会、东兴居委会、城西居委会、大东关、小东关、北关、西关、城内、大吴庄、南岗、南合村、东合村、胡庄、安定、岗头、西托、东托、南托、相托、北托、安托、孟托、漂里、北岗、新村。总面积48.05平方公里,耕地36898亩。总人口6.8万人,除汉族外,尚有少数回族、壮族、白族、纳西族、满族等十多个少数民族。    灵寿镇属北温带亚湿润气候,处于半干旱、半湿润季风区。年平均气温13.7℃,积温5010℃,无霜期19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417mm,海拔100m左右,松阳河、淤泥河、渭水河穿镇而过,土壤有沾土、沙壤等多种类型土质,属平原地势。.  

青同镇

  青同镇是灵寿县六大建制镇之一。 镇辖19个行政村,人口2.6万,总面积62.35平方公里,耕地4.8万亩,镇政府驻地南青同村,位于灵寿县城北10公里。交通发达,镇辖区内有纵贯灵寿全境的正南路通过,东有京(获)卢(家洼)线,西有护(驾町)凡(同)线、青(同)白(石)路,青(同)阜(安)路。朔黄铁路东西横穿青同,镇驻地距朔黄铁路灵寿站1公里,交通极为便利。   工业方面:形成了水泥、石材、铸造、石英砂、云母等5个主导产业,2001年全镇工业总产值39141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81.74%。   农业方面:除种植大田作物小麦、玉米外,特色农业项目有了较大发展。①灵寿县是全国食用菌主产区,青同镇是全县食用菌重要生产基地,年产食用菌1500吨;②红薯脯远销欧亚。年产红薯脯200吨,并以色黄、板匀、糖份及各种微量元素含量高而盛名;③贾良西瓜名盖燕赵。贾良有着种植西瓜的悠久历史,最近又发展大棚西瓜,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   畜牧业发展方兴未艾。全镇现有规模以上的奶牛养殖场8个,日产鲜奶20吨;规模的养猪场20家,标准化喂养的猪场存栏1万余头;大型养鸡场30个,日产鲜蛋2500公斤。   教育、电力事业发展较快。①除每村一所小学外,镇辖区内有国办高中1所,镇办中学3所,私立高中、初中、小学各1所。完善的教学设施,为青同镇经济发展提供了高质量的人才;②辖区内有3.5KVA变电站一座,朔黄铁路输电专线境内通过,距朔黄铁路灵寿站变电所仅1公里,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的能源保障。    发展思路:一、加强联手,组建工业航母。青同镇水泥生产厂家有5家,产品远销京津保地区,有的厂家还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但分散经营,规模、人才、市场优势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互享、组建产业集团乃众家所愿。镇政府要多方协商,以早日完成此项工作;二是大力调整产业种植结构,发展种植园区,为农民增收致富创造条件。①搞好中华本草种植园区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县规划的中华本草种植园区在镇辖区,园区土地未被污染,交通便利,气候、土壤条件等教十分适宜种植中草药,要利用省会建“药都”的天赐良机,以各种形式寻求合作;②继续引导和鼓励农民兴办养牛、养鸡、养猪场,为产品转化创造条件,为民致富;三是大力发展交通交通事业。虽然镇辖区内交通纵横,但个别道路年久失修,需着力加以维修。.  

塔上镇

  塔上镇位于县城西北部,距县城15公里,国道宝平公路与灵塔路交汇于此,朔黄铁路擦镇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镇共辖18个行政村,总人口1。5万,面积43平方公里。2002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1。5亿元,有丰富的丘陵资源及矿产资源。干果、经济林、红薯、烤烟、养殖及蛭石、石英加工为该镇主导产业。    发展思路:瞄准国外市场,提升和优化传统产业,加快培育新型产业,扩大市场,加快流通,使全镇形成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格局。    招商引资:    1、 荒岭开发。目前全镇尚有未开发荒岭8500亩,水资源丰富,共有大小塘坝25座,慈峪渠穿镇而过,适宜发展干果经济林、生态农业圆区等。    2、 景区开发。著名的景点凤凰山位于境内,景区面积5平方公里,主要景点有凤凰湖、凤凰山、柏树林三部分,适宜发展旅游、度假、娱乐等项目。    3、 工贸小区。我镇已将灵塔路两侧2平方公里范围规划为百家工贸小区,主要以农副产品深加工、销售为主,目前落户企业已过25家,其余位置正在招商中。.  

陈庄镇

  陈庄镇位于灵寿县西北部山区,距县城50公里,下辖36个行政村,总面积160.7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5.08%。总人口数为21741人,6883户,耕地面积为7954亩。工农业总产值32936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6939万元,农业总产值5997万元。乡镇企业320个,从业人员2123,企业收入26860万元。财政收入130万元,人均纯收入1607元。   发展思路:实施科技兴农,发展特色产业,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在农业上,我们将充分结合利用我镇山场、水体、大气、资源在生态意义上的比较优势和实际情况,通过结构调整,初步建立我镇的无公害产品体系。   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提高小麦、玉米的优种覆盖率,使其由原来的65%达到98%;畜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优质奶牛由今年的240头增加到明年的720头,瘦型猪养殖厂由今年的7家增加到明年的18家,存栏达到4000头以上,蛋鸡养殖由大湾一村发展到其周边的5个村,存栏达到8万只以上。林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利用退耕还林与山区开发政策,完成退耕还林500亩,荒山开发8000亩,酸枣接大枣50万株,新栽板栗、核桃、柿子6万棵,直播山杏6000亩,补栽各类苗木2万棵。协同县水利局在王家沟启动澳大利亚投资70万元的暑水与农业项目,把该村2600亩板栗和核桃进行水利配套。产业化经营的重点:是在核桃、板栗、柿子、大枣等绿色水果大发展的基础上,启动建设300亩山区农副产品贸易市场,进一步完善销售网络,投资20万建立板栗保鲜与深加工企业。对大湾优质苹果进行品牌注册。利用退耕还林政策,扩大苹果栽植面积,形成有名气的以大湾为轴心的优质苹果基地。要利用扶贫政策与三鹿集团协作,建立山区鲜奶收购站,解决养牛户交奶难问题,以带动奶牛事业的发展。   石材业,要立足区域优势,加快石材小区建设。统一规划陈庄至北庄公路两侧为石材加工小区,从有关政策方面给予优惠,鼓励客户在此投资,要吸引百万元以上投资者,1—2户引导石材加工户,提高装备水平,扩大企业规模。.  

慈峪镇

  一、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人口、耕地、面积   慈峪镇位于灵寿县城北17.5公里,属近山丘陵区东与行唐县毗邻,南与青同镇相连,西南与塔上镇、西北与燕川乡、北与谭庄乡相接,是灵寿县南连平原北连山区的山口镇。   全镇33个行政村,(包括慈峪、冯家庄、龙田沟、徐家町、土头、柳沟、黑山、凤凰楼、申家庄、杨家园、董家庄、卢家洼、岭北、东刘庄、西刘庄、杨家庄、苏家庄、湾里、石坎、胡家庄、柳家庄、宅里、东柏山、西柏山、南伍河、北伍河、西伍河、中伍河、郝家河、上下庄、东湖社、桥塘沿、正峪。)9012户(其中:非农业1174户,农业7838户),31442人(其中:非农业1557人,农业29867人);耕地38107亩(其中:水田200亩,水浇地16623亩,旱地21284亩),人均1.28亩,总面积92.75平方公里。   2、历史沿革   慈峪镇历史悠久,据县志记载:西周时期就已有人居住,金代建制,春秋时属燕国,古称“燕南雄镇”。抗日战争时期划为3区,1957年成立人民公社,辖13个行政村,至1982年人民公社易名为慈峪镇人民政府,1996年与刘庄乡、柏山乡合并,由原辖13个行政村扩增为 33个行政村。   3、气象、地质   慈峪镇属于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处于半干旱、半湿润季风区。年平均气温12. 5℃—7.8℃,积温为4908℃,无霜期195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417mm。土壤有棕壤、褐土、沙壤等多种类型,岗岭地属麻岩状土质。海拔200米左右。   4、物产   本镇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粮食占有面积为34132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2%。小麦种植面积23000亩,年产量5513吨。玉米种植面积19010亩 ,年产量3523吨。红薯种植面积12549亩,年产量2341吨。杂粮种植面积676亩,年产量98吨。棉花种植面积1550亩,年产量37吨。油料种植面积4970亩,年产量522吨。   工业产品有:石材、云母、石英沙(粉)、蛭石等。.  

岔头镇

  灵寿县辖镇。1956年置西岔头乡,1959年属钢铁公社,1961年析建西岔头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改镇。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35公里。面积93.4平方公里,人口1.5万。正(定)南(营)、岔(头)寨(南)公路过境。辖东岔头、西岔头、大夫庄、板峪、杜家沟、松阳、王家庄、台头、岸沟、东高阳庄、破门口、李家沟、胡家坪13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养殖鱼、虾。建有陈庄歼灭战纪念碑。.  

三圣院乡

  位于灵寿县城东南5公里处,东与正定交界,南隔滹沱河与鹿泉为邻,西接灵寿镇,北与北洼乡相连,境内主要道路为正南公路,全乡总面积31.13平方公里,合46695亩,占全县总面积2.92%,其中耕地24795亩。全乡辖10个行政村(1999年7月新兴村迁入),东木佛、西木佛、东纪城、南纪城、北纪城、 同下、三圣院、白马岗、新兴、马家庄、王家庄、杨家庄、大-庄、南庄等14个自然村庄。共计6203户,人口24107人。劳动力10370人,人均耕地1.03亩。乡政府驻三圣院村。2004年全乡农林牧渔总产值合计4386万元,比上年增加178万元,其中农业1581万元,林业32万元,牧业2212万元,渔业11万元。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5254亩,亩产349公斤,总产量12296吨,比上年增加1773吨。粮占耕地面积19054亩,耕地亩产645公斤,比上年增加74公斤,夏粮播种面积16200亩,亩产360公斤,总产量5832吨,比上年减少118吨。秋粮播种面积19054亩,亩产339公斤,总产量6464吨。比上年增加1891吨。食用菌18万平方米600吨,总产值50万元。中草药265亩26.5吨。奶类920吨。全乡共有农用汽车139辆,大中型拖拉机52台,小型拖拉机407台,脱粒机42台,粮食加工机械28台,轧花机15台,榨油机15台,玉米联合收获机7台。排灌用电动机460台,总动力5200千瓦,农产品加工用150台,总动力750瓦,排灌用柴油机1100台,总动力9222千瓦。三圣院乡有各类企业摊点790家,其中石材加工412家,商饮业211家,建筑业85家,运输业82家,从业人员达6000余人,常年外出打工经商者2000余人,流入人口310人。有私立学校四所,即横山岭中学高中部、启航学校、创新中学、育才小学。.  

北洼乡

  北洼乡位于灵寿县城东北5公里处,辖北洼、南洼、南湖、北湖、小韩楼、朱食、西孙楼、东孙楼、党家庄9个行政村,全乡总人口为19450人,总面积为31.3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23469亩,滩涂面积为12000亩,工农业总产值为30934万元,利润为1474万元,人均纯收入3015元。    我乡交通十分便利,朱协公路穿乡而过,北侧紧邻朔黄铁路青廉车站,东侧与行唐、新乐、正定三县毗邻,向东距京深高速公路15华里,距石家庄市正定飞机场20华里。    我乡不仅有广阔的土地资源,而且于滋河沿岸地带盛产建筑用沙,现有年售货100万立方米建筑用沙场5个,同时1000余亩滩涂地有待进一步开发。    近年来,我乡立足传统农业,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畜牧养殖、错季蔬菜种植、食用菌栽培等有了长足发展。全乡奶牛存栏2000头,优良商品仔猪年繁育10万头,肉鸡出栏20万只;搭架长豆角、早春土豆、望天椒等蔬菜种植面积2000亩;金针菇、鸡腿菇等食用菌大棚1500亩,我乡现已建成北洼村白条鸡批发市场和西孙楼无公害蔬菜批发市场,日交易额分别达35万元和10万元。产品远销北京、山东、石家庄市、山西等地,已初步发展成为石家庄市周边地面蔬菜生产基地和华北地区仔猪繁育销售集中地。    我乡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猛,现有个体私营企业475家,石材、胶合板、铸造三大产业已初具规模。石材产品有中国黑、散花、万年青等优质的超大薄板、火烧板、石凿板及石桌、石凳等家庭用具和各类工艺品;胶合板品种有低档次“夹馅板”及高档次中密度板、高密度板;铸造产品有出口水泵管件及路灯杆等。    为进一步加快全乡经济发展,我乡先后出台了《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若干优惠政策》及《乡外投资企业优惠政策》,从水、电、路、土地征用,子女入学、暂住人员管理等方面给予了较大优惠和照顾。特别是对县外投资者更是高看一眼,厚爱一层,真正使其政治上荣耀,经济上实惠。目前,占地2000亩的中草药种植园已建成,投资8.3亿澳元的DFC胚胎种牛产业化项目的进展顺利。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投资与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高效农业,不断提升三大传统产业,真诚欢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来我乡投资合作,谋求共同发展。.  

牛城乡

  灵寿县辖乡。1953年建牛城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9公里。面积46.5平方公里,人口2.1万。京(北京)获(鹿)公路过境。辖牛城村、东王角、西王角、中王角、东洼、西洼、中倾井、城西、故城、西城南、东城南、北倾井、南倾井、牛城庄、忽冻、倾井庄16个村委会。企业有鬃毛加工等厂。农业主产小麦、玉米、红薯。古迹有战国的赵王城、赵王台。.  

狗台乡

  狗台乡位于灵寿县城西北部,与县城紧邻,灵塔路穿乡而过,成为本乡交通大动脉,交通条件十分便利。但地形复杂,丘陵连片,面积广阔,属丘陵地区。狗台乡人民政府就处于灵塔路南,南狗台村村西。据灵塔路只有0.5公里,。而且有乡间路相通,距县城5公里,交通便利。    狗台乡总面积48.39平方公里,现有耕地27224亩,其中水浇地20024亩,旱地7220亩,人均耕地1.24亩。所辖23个行政村共有5157户,21812人。2002年度全乡财政收入19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16元,工、农、副总产值26478元。全乡经济以种植、养殖、石材、食用菌四大产业为主。    由于我乡经济基础较差,各业发展相对落后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差。农民增收渠道少,许多农民至今尚未脱贫。为赶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应对我国加入WTO的大好形势,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我乡党委、政府慎重讨论研究制定了五年规划和十年建设远景目标,争取落实农工贸一体化建设。具体如下:    一、 注重龙头带动,突出个体经济发展,围绕农业上工业,依托资源搞加工,根据市场求发展,大力扶持发展我乡的石材加工业和石英加工业,引导企业争创打造名牌产品,以质取胜,积极开拓市场,拓展营销空间,争取年创利税80万元。    二、 突出金针菇优势,打出自己的品牌,建立网站。以现有的南朱乐市场为主,扩大市场,争取货源,同时扩大种植面积,组成技术人员下乡培训辅导,以求最大的效益。    三、 突出荒山开发与退更还林工程,在去年的 基础上,今年要大力开拓南堤下、景上、北城东等村的退更换还林工程,争取全乡建成绿色生态园,生产绿色产品,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 全乡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在财政收入上求突破。我乡经产业结构调整后,种、养结构发生重大改变,以猪、牛、羊、鸡等的养殖业将有极大的发展。农、林、牧、副、渔业产值将有所增加,扩大中药种植和牧草种植面积,从而带动并促进全乡经济的发展,增加财政收入。    狗台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将以全新的姿态,全新的面貌和优质的服务,高质量地完成县委、政府的各项任务指标。.  

南寨乡

  南寨乡位于灵寿县东北部,总面积25.9平方公里,距县城6公里,辖7个行政村,总人口16052人,农业人口15599人。朔黄铁路穿乡而过,客货站位于北宅、青廉两村之间,是晋煤外运的第二通道。   南寨乡属于平原乡,耕地面积21230亩,人均耕地1.36亩,其中水浇地19202亩,旱地2028亩。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谷子、薯类、杂粮,粮食总产9559吨,油料200吨,大牲畜饲养量3850头。   到2002年底,全乡工农业总产值7588万元,财政收入146.2万元,农业税70.5万元,国税27万元,地税3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80元。   南寨乡是灵寿县第三农业大乡,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较大,沿磁河的青廉、秋山、南寨、院同四个村滩土荒地6000亩。今后的发展思路是:依托区位优势,按照“一特三化”的要求,重点发展“三业一区”。三业:一是依托火车站发展仓储业;二是依托DFC项目和三鹿集团发展奶牛养殖业;三是依托孟托食用菌市场发展食用菌种植业。建立一区,即建立南寨至火车站经济区,引导个体私营业主向经济区聚集,推进南寨乡经济的跨跃式发展。.  

燕川乡

  灵寿县辖乡。1956年置南燕川乡,1959年属东方红公社,1961年析建南燕川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25公里。面积70.3平方公里,人口1.1万。辖南燕川、北燕川、官庄、冯官庄、司家庄、鲁柏山、万寺院、营里、白家沟、西庄、东庄、西湖社、南庄、洞里、新湖社、南岸、新庄17个村委会。矿产品主要有大理石、云母、石英石等。农业主产小麦、玉米,盛产柿子、红枣,养殖太行黄牛、山羊.  

北谭庄乡

  灵寿县辖乡。1953年置北谭庄乡,1959年属东方红公社,1961年析建北谭庄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25公里。面积38.5平方公里,人口0.9万。正南公路过境。辖刘库池、山门口、北谭庄、南谭庄、北文城、南文城、北霍营、南羊沟、北羊沟、程家庄、乔家庄等12个村委会。矿产资源有云母、钾长石、石英石等。企业有矿产品加工、苇编等厂。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谷子等。.  

寨头乡

  灵寿县辖乡。1956年置寨头乡,1959年属奋斗公社,1961年析建寨头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55公里。面积108平方公里,人口1.3万。阜(平)阳(泉)、正(定)南(营)公路过境。辖杨树沟、石佛、枣园、苏家庄、尹家庄、彭家庄、寨头、牛庄、女庄、女东庄、漆油沟、九岭、山神庙、水峪、张家庄、祁林院、任家庄、沙子洞18个村委会。以林果业为主,主要树种有洋槐、杨树、松树。盛产核桃、柿子、黑枣。.  

南营乡

  一、南营乡基本概况    南营乡座落在太行山脉中段,位干灵寿县西北部约100多华里的深山区。地处燕赵黄金旅游地段,位于省道正南路的未端。全乡呈条状东西走向约70华里,南北走向约40华里,辖区内有21 个行政村,2700多户,10000多居民,东与本县寨头乡相连,西与山西省五台县接壤,南与平山县相望,北与阜平县相邻;总面积167平方公里,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最高气温36---38?C,最低气温零下20---25?C,年内平均气温在8---12?C,年降水量700-----750毫米。土 质呈微酸性,天然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使南营乡这块具有原始特征的宝地,山川秀美,物产丰富,到处散发着青春的生机和活力。然而南营乡薄弱的经济基础,落后的科学技术,守旧的村民观念,始终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发展,资源开发尚处在起步阶段,未能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致使这一方百姓还生活在贫困线上。    二、南营乡资源简介    (一)具有丰富的农业产品资源    1、主要农作物除小麦、玉米外,土豆的种植和生产已形成南营乡的一大农业主体,也是村民维持生活的一大产业,据统计土豆的年产量在5000吨左右,已成为我县的土豆基地。同时蔬菜生产特别是白萝卜生产量也相当可观。发展农村产品深加工具有很大的潜力。    2、林业产品是南营乡的一大支柱产业。干果核桃约有10万株,其中挂果的有5万株左右,年产干果100万斤左右,到2007年后随着株数的增多年产量可达到120万斤。近几年板栗产量约在8万斤左右,然而最近几年种植板栗12万棵,预计到2005年后板栗产量可达到20多万斤。其它如:花椒、柿子等林产品的产量也很丰富。按照中央退耕还林指示精神,我乡大面积种植了经济果木,各种干鲜果品的发展将会有一个新的飞跃。兼之南营乡便利的交通条件,外地资源将会大量的流入本乡。    3、高效农业发展已初步兴起具有很强的药理价值的猕猴桃年产量已达到10万余斤,中药材的种植已初步取得成功,10亩示范茶园长势良好,为今后农业结构的调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拥有储量极大且品种繁多的矿产品资源。地矿部门专家多年来的勘探结果表明我乡有金、银、钼等多种金属矿和花岗岩、大理石、钾长石、石英石等非金属矿十几种,且储量极为丰富。.  


青同镇特产大全




青同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