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内蒙古 >>锡林郭勒盟 >> 东乌珠穆沁旗 >> 嘎达布其镇

嘎达布其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嘎达布其镇谷歌卫星地图)


嘎达布其镇简介

  嘎达布其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西北部,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多民族居住的边境口岸城镇。
  自2004年建镇以来,嘎达布其镇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方针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广泛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开创了民族团结工作新局面。2008年,嘎达布其镇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22元,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0.72%,全镇的40%牧民参加了新型牧区养老保险。
  -
  工作新模式
  东乌旗嘎达布其镇针对牧区地域广阔、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现状,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牧民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全镇范围内创建若干个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互助合作小组的工作新模式。创建这种工作新模式旨在增进邻里友谊,强化牧户协作,促进资源共享,提高工作落实效率,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号召力、战斗力和畜牧业生产综合生产力。
  主要做法:根据牧区牧户居住现状和道路条件、邻里关系、牧户强弱配比等综合因素,按照集中连片的原则,将全镇799个牧户统筹划分为规模大小不同的25个小组。其中,最大的47户,最小的15户。每个小组选举一名有文化、积极向上、工作能力强、组织协调能力强、责任心强的青年牧民任组长,配备一名牧民党员做辅助工作,下派一名镇干部进行服务和业务指导。小组实行镇科级领导干部承包嘎查、环节干部挂职嘎查(副职)、普通干部承包小组的工作机制。各小组日常活动经费(油料费和会议费等)由镇里从办公经费中给予每小组每年补助500元;各嘎查根据各自情况从集体经济中补助一部分;年末,根据各小组工作情况,镇政府以“以奖代补”的形式再补助一部分,同时组织工作实绩突出的小组长外出考察学习。
  -
  转移牧区人口
  转移牧区人口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流动性、反复性和长期性。加快转移工作,既是保护牧民赖以生存的草原生态环境的客观需要,也是增加牧民收入的必经出路,是推进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的必然要求。根据《锡林郭勒盟关于引导扶持牧区人口向城镇转移措施的指导意见》和《东乌旗引导扶持牧区人口向城镇转移实施意见(试行)》的要求,东乌旗嘎达布其镇立足实际,主抓“政策、培训、就业、服务”四个重点环节,采取有利措施,扎实推进牧区人口转移工作,初步实现了适龄儿童进城读书、牧区能人进城置业、青年人进城创业、老年人进城养老的目标。2007年以来,全镇累计转移牧户103户、410人,其中,就地转移106人;城镇二三产业就业242人,教育转移34人,老年人进城养老28人,牧区人口转移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
  荣誉
  东乌旗嘎达布其镇荣获全国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荣誉。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52525102 011000 -- 查看 嘎达布其镇谷歌卫星地图

嘎达布其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嘎达布其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乌里雅斯太镇

  东乌珠穆沁旗辖镇,旗府驻地。“乌里雅斯太”系蒙古语译音,意为“杨树”。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称-库伦,为乌珠穆沁右翼旗地,1956年划入东乌珠穆沁旗。1972年设城关公社,1984年设乌里雅斯镇。位于旗境中部,面积142平方公里,人口0.1万。乌(里雅斯太)巴(彦乌拉)公路通达。辖柴达木、巴彦杭盖、陶森、额尔登、塔日根、锡林、赛汉、毕力格、都兰、阿沁、希贵图、雅日盖12个居委会。有绒毛、制革、毛毯等畜产品加工业。.  

道特淖尔镇

  东乌珠穆沁旗辖苏木。“道特淖尔”系蒙古语译音,意为“有声响的湖泊”。1959年设赛汗淖尔公社,1960年置道特淖尔公社,1983年改苏木。位于旗境东部,距旗府100公里。面积1 258平方公里,人口0.7万。乌(里雅斯太)霍(林郭勒)公路过境。辖汗敖包、巴彦图嘎、道特淖尔、乌兰图嘎4个嘎查委员会。牧养乌珠穆沁肥尾羊、内蒙古细毛羊、山羊、乌珠穆沁牛、马、骆驼。盛产鳇鱼、芦苇。古迹有清代古庙遗址和辽金代古城遗址。.  

嘎达布其镇

  嘎达布其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西北部,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多民族居住的边境口岸城镇。   自2004年建镇以来,嘎达布其镇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方针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广泛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开创了民族团结工作新局面。2008年,嘎达布其镇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22元,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0.72%,全镇的40%牧民参加了新型牧区养老保险。   -   工作新模式   东乌旗嘎达布其镇针对牧区地域广阔、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现状,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牧民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全镇范围内创建若干个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互助合作小组的工作新模式。创建这种工作新模式旨在增进邻里友谊,强化牧户协作,促进资源共享,提高工作落实效率,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号召力、战斗力和畜牧业生产综合生产力。   主要做法:根据牧区牧户居住现状和道路条件、邻里关系、牧户强弱配比等综合因素,按照集中连片的原则,将全镇799个牧户统筹划分为规模大小不同的25个小组。其中,最大的47户,最小的15户。每个小组选举一名有文化、积极向上、工作能力强、组织协调能力强、责任心强的青年牧民任组长,配备一名牧民党员做辅助工作,下派一名镇干部进行服务和业务指导。小组实行镇科级领导干部承包嘎查、环节干部挂职嘎查(副职)、普通干部承包小组的工作机制。各小组日常活动经费(油料费和会议费等)由镇里从办公经费中给予每小组每年补助500元;各嘎查根据各自情况从集体经济中补助一部分;年末,根据各小组工作情况,镇政府以“以奖代补”的形式再补助一部分,同时组织工作实绩突出的小组长外出考察学习。   -   转移牧区人口   转移牧区人口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流动性、反复性和长期性。加快转移工作,既是保护牧民赖以生存的草原生态环境的客观需要,也是增加牧民收入的必经出路,是推进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的必然要求。根据《锡林郭勒盟关于引导扶持牧区人口向城镇转移措施的指导意见》和《东乌旗引导扶持牧区人口向城镇转移实施意见(试行)》的要求,东乌旗嘎达布其镇立足实际,主抓“政策、培训、就业、服务”四个重点环节,采取有利措施,扎实推进牧区人口转移工作,初步实现了适龄儿童进城读书、牧区能人进城置业、青年人进城创业、老年人进城养老的目标。2007年以来,全镇累计转移牧户103户、410人,其中,就地转移106人;城镇二三产业就业242人,教育转移34人,老年人进城养老28人,牧区人口转移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   荣誉   东乌旗嘎达布其镇荣获全国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荣誉。  

满都胡宝拉格镇

   隶属于原乌珠穆沁左旗,于1956年归属于乌珠穆沁左旗第五苏木,1958年组建成为国有个体合作经营的满都胡宝拉格牧场,1970年归北京军区内蒙古建设兵团第六师管辖,1975年归乌拉盖农牧业牧场管理局管辖,1984年归东乌旗管辖,于1985年牧场改为苏木,共有白音布日德、满都宝拉格、陶森淖尔、好来宝等四个嘎查。2001年将满都胡宝拉格和浩来宝两嘎查合并为满都胡宝拉格嘎查。位于北纬46°22′年平均降—46°40′,东经119°32′—120°06′,气候湿润雨量为400—500毫米。   -基本概况   满都宝拉格苏木隶属于原乌珠穆沁左旗,于1956年归属于乌珠穆沁左旗第五苏木,1958年组建成为国有个体合作经营的满都胡宝拉格牧场,1970年归北京军区内蒙古建设兵团第六师管辖,1975年归乌拉盖农牧业牧场管理局管辖,1984年归东乌旗管辖,于1985年牧场改为苏木,共有白音布日德、满都宝拉格、陶森淖尔、好来宝等四个嘎查。2001年将满都胡宝拉格和浩来宝两嘎查合并为满都胡宝拉格嘎查。   原额仁高毕苏木所在地查干朝鲁图位于东乌旗东北部,距旗所在地乌里雅斯太镇165公里,为原乌珠穆沁左旗辖区,1956年归属于第五苏木管辖,1961年建立额仁高毕人民公社,1984年将额仁高毕人民公社改为额仁高毕苏木,下属额仁高毕,额仁宝力格,阿日善三个嘎查。位于北纬45°56′—46°42′,东京117°31′—118°29′。   宝格达山林场所在地东格斯格,总面积为970.3平方公里,位于乌里雅斯太镇东北340公里,位于原乌珠穆沁左旗东北部。1956年建为宝格达山森林工作站,1958年改为地方国营宝格达山林场,1969年归北京军区内蒙古建设兵团第六师管辖,1975年归还给东乌旗。林场总面积为27.5万亩,年产木材5000立方米。   -行政区划   满都宝力格镇2006年由原满都宝拉格苏木、额仁高毕苏木、宝格达山林场合并组建,位于东乌旗东北部,镇所在地距旗所在地乌里雅斯太镇190公里,地处大兴安岭森林向蒙古高原过渡地带;北邻蒙古国,国境线长达251.6公里,西与萨麦苏木相邻,南与乌拉盖开发区相接,东与兴安盟接壤。辖陶森诺尔嘎查、满都宝力格嘎查、巴彦布日德嘎查、额仁宝力格嘎查、额仁高毕嘎查、阿尔善宝力格嘎查、查干朝鲁图村、巴嘎都勒其村等6个嘎查2个社区。总人口5906人,其中牧业人口4359人,蒙古族有4291人,汉族有68人,中专以上学历的牧民563人,是东乌旗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草甸草原纯牧业镇。   -自然资源   满都宝力格镇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草原总面积8543平方公里,可利用草场面积为8224平方公里,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原始生态草原,植物品种多元化,是属于典型的草甸草原;植物种类有946多种、类,其中可用于家畜食用的有360余种;如:羊草、早熟禾、隐子草、皮碱草、老芒麦等。碧绿宽广的草原上还生长着人参、芍药、黄芪、甘草等多种名贵药材;还出产有白蘑、黄花等食用的纯天然绿色真菌类植物。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黄羊、旱獭、鹿、狍子、狼、狐狸、百灵鸟、天鹅、大雁等。东部山峦起伏,西北部戈壁平原连绵,湖泊河流纵横,年平均降雨量达到310毫米,额布根敖包、贵乐苏太山是满都胡宝拉格镇境内的最高山峰,是旅游的好去处。   -矿产资源   满都宝力镇矿产富集,境内有国内外少有的大型的朝布楞铁矿、阿日哈达铅锌矿、查干朝鲁图铅锌矿等多金属矿,由于特殊的构造格局形成了具槽区特色多金属矿产。   朝布楞多金属矿位于满都胡宝拉格镇东北部,现以探明铁矿石储量1887.9万吨,平均质量指标为35.5%—39.09%;锌矿石储量523.83万吨,平均质量指标为3.97~6.06%;硫矿石储量198.44万吨,平均质量指标为16.58%。朝布隆多金属矿分为南、北、西三个社区,有四个矿区、76个矿井。除了铁、锌、硫、外还有铜、铅、锡、钨、铋、金、银、镓、镉、铟、砷、等14种矿物质,矿石储量达到2400万吨。   查干敖包铁矿—铁矿石储量达到111万吨,平均质量指标为20%--45.94%。此矿矿石还混有铜、铅、钨、钼、锡、铌、钴、硫、磷、砷、硅等金属。除此之外锰矿石也在查干敖包铁矿。  

额吉淖尔镇

  东乌珠穆沁旗额吉淖尔镇于2006年2月经过机构改革,将原来的额合宝力格苏木(辖区有哈日高壁、赛乌苏、红格尔、三个嘎查),额吉淖尔苏木(辖区有哈日阿图、布勒呼木德勒、额尔敦达来三个嘎查),阿拉坦合力苏木(辖区有巴达拉胡、白音杭盖两个嘎查)合并为镇,镇所在地座落于板森哈沙图社区、还有淖干五台社区、其都林郭勒社区。   额吉淖尔镇西接阿巴嘎旗、锡林浩特市;南邻西乌珠穆沁旗;东壤乌里雅斯太镇、嘎达布其镇;北与蒙古国有35km长的边界线。101省道在额吉淖尔镇境内由东向西横穿110km,将锡林浩特市与乌里雅斯太镇直接相连。   额吉淖尔镇总面积为5450km2,共有1692户,7078人,其中牧业户1102户,5803人,2007年牧民年均纯收入达到6640元,日历年度牲畜总数为164067头(只),其中大畜为5606头,小畜为158461只。全镇牧区贫困户265户,1111人,城镇低保户111户,221人;额吉淖尔镇现有额吉淖尔盐场、海神露天煤矿、小坝梁金铜矿、石油开采等8个大型企业,是一个工业繁荣,并有极大发展前景的新兴地区。  

巴音胡硕镇

  巴音胡硕镇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下辖:   152525105001 122 查干胡硕社区居委会   152525105002 121 努仁化社区居委会   152525105003 122 巴音胡硕社区居委会   152525105200 220 乌兰察布嘎查村   152525105201 220 乌兰哈达嘎查村   152525105202 220 舍布尔图嘎查村   152525105203 220 德勒哈达村委会   152525105204 220 查干哈达村村委会   152525105205 220 呼仍陶勒盖村村委会   152525105206 220 霍博尔钦乌拉村村委会   152525105207 220 温都尔敖包村村委会   152525105208 220 斯仁音昭村村委会   

呼热图淖尔苏木

  呼热图淖尔苏木位于东乌旗东南部,土地总面积6383平方公里,辖10个嘎查、2个社区,是纯牧业苏木。苏木总人口6801人,其中牧户1294户、牧民5899人。天然草场面积801亩,2008年6月牲畜总头数54万头只,是东乌旗地方良种乌珠穆沁羊和优质天然牧草的主要生产基地。呼热图淖尔苏木地势北高南低,由东向西倾斜,海拔在800—1500米之间;北部是低山丘陵,南部是盆地;土壤水平地带性分布非常明显,由东向西依次有灰色森林土、黑钙土、栗钙土,非地带性土壤有沼泽土、草甸土、风沙土。   呼热图淖尔苏木地势北高南低,由东向西倾斜,海拔在800—1500米之间;北部是低山丘陵,南部是盆地;土壤水平地带性分布非常明显,由东向西依次有灰色森林土、黑钙土、栗钙土,非地带性土壤有沼泽土、草甸土、风沙土。 呼热图淖尔苏木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处于高海拔和中、高纬度带的内陆地区,自然条件较为恶劣。气候特征为冬季受蒙古高压控制寒冷风大,夏季水热同期。年平均气温1.6℃,一月平均气温-18.9℃,七月平均气温21℃,极端最高气温39.7℃,最低气温-40.7℃,年日平均气温0.7℃。年生长期(日均5℃以上)95天,无霜期平均为120天。年降水量300毫米左右,主要集中在6—8月份,占年降水量的70%;年蒸发量在3000毫米以上,是降水量的7.5倍;日照时间年均2975小时,太阳辐射强烈,湿润度0.1—0.4;大风日数多,平均风速3.6米/秒,极端最大风速34.0米/秒,年均7—8级大风日数73天;地下水资源总量为75987万立方米/年,可开采量为14577万立方米/年,水位深0—70米,单井采水量10—100吨/小时。   境内河流均属内陆水系,主要河流是乌拉盖河,其次有那仁河、阿尔苏巴拉河、巴音罕盖河、铁门高勒;有大小湖泊10个,其中淡水湖泊48个,湖水量为191.5万立方米,咸水湖泊59个,湖水量为208.7万立方米;有泉水64眼,估算水资源量为36万立方米。境内河流全长32公里,流域面积0.1万平方公里。河流年均径流总量1043万立方米。  

萨麦苏木

   萨麦苏木处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中北部,苏木驻地叫乌珠仁湖都嘎村,位于东乌旗政府驻地乌里雅斯太镇东北90公里处,辖有7个嘎查,总面积为7727.8平方公里,可利用草场面积为5298.7平方公里,边境线长为122.8公里,总户数907户、4532人,其中牧业人口3378,蒙古族3191人、汉族119人,党员158名,其中牧民党员115名,社区党员43名,妇女党员24名,牧民妇女党员19名,少数民族党员154,贫困党员2名,最高年龄为72岁,最小年龄23岁,,平均年龄45岁,大专学历以上43名,高中以上学历7名,初中以上66名,小学以上学历42名,入党积极分子35名,重点培养对象17名,预备党员10名,6—10星级文明户有146户。   -   萨麦苏木概况   牧民饲草2006年末畜头数达209353头(只),其中大畜7695头,当年出栏牲畜215267头(只),其中大畜5137头,小畜210130只,种植青贮360亩,青贮粉碎入窖78万公斤,共储备青干草4020万公斤,2006年人均收入达6890元。西门塔尔牛总数860头,牛的改良率83.5%;完成接羔12.8万只,其中冬羔2万只、早春羔4.0万只羔。基层党组织8个、嘎查支部7个。贫困户198户、810人。2007年打储草任务为3440万公斤。   (2006年共建立了39个牧民冷配点,其中,集中冷配点4个,对1480头母牛进行了冷配,对2148头母牛进行了本交改良,;对巴音敖包嘎查108.5万亩草场进行季节性休牧45天,对周边6个嘎查100万亩草场实施了秋季打草,冬季放牧工程;在呼日其格沙地种植草木1.5万亩,成活率达98%;7个嘎查907户牧民将承包草场的5%划分成打草场,确保牲畜过冬及春季休牧的需求,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投入78万元在苏木所在地建立了1处出口羊基地,为牧民直接增收近35万元;解决了多年未能的给水降氟工程,给所在地57户牧民提供了降氟自来水;共投资34万元,建立了面积为340平方米的卫生院,解决了牧民看病难问题;投资6万元,新建了7间、240平米的林业公安办公室。   -   萨麦苏木自然资源   萨麦苏木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是我国保存较好的原始草原,植物品种多元化,是属于典型的草甸草原,有人参、芍药、甘草、防风等多种名贵药材植物,还有白蘑、黄花等使用的纯天然绿色菌类植物。野生动物资源中有狐狸、黄羊、沙狐、旱獭、野兔、狼、大雁、天鹅、野鸭、百灵鸟等飞禽走兽。苏木境内具有钨、黄金、白银、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1]  

哈拉盖图农牧场

  哈拉盖图农牧场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下辖:   152525500500 123 哈拉盖图农牧场巴音陶海村委会   152525500501 220 浩勒宝分场村委会   152525500502 220 巴音额日和图分场村委会   152525500503 220 洪浩勒图分场村委会   152525500504 220 乌力吉敖包分场村委会   152525500505 220 水库农牧业经营公司村委会   


嘎达布其镇特产大全




嘎达布其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