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北省 >>石家庄 >> 平山县 >> 东回舍镇

东回舍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东回舍镇谷歌卫星地图)


东回舍镇简介

  东回舍镇位于平山县东南部,属浅山丘陵区,区域面积广阔,总面积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万亩,山场面积4.7万亩,辖37个行政村,9260 户,3.3万人,是平山县工业重镇、人口大镇、经济强镇。党委所辖37个农村党支部和13个镇直党支部,共有党员1801名。全镇共有干部职工76名,农村干部178名。2008 年,全镇生产总值完成19.8 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8 亿元,农业总产值1.8 亿元;全镇财政收入完成8367.6 万元,同比增长84.2 % ,其中:国税完成6836.7 万元,地税完成1455.7 万元,镇财政完成75.2 万元;全镇人均纯收入为3188元,同比增长11%。2008 年新开工和在建项目28 个,总投资7 亿元;谋划和积极跑办项目9 个,总投资58.1 亿元。
   地理位置优越。距县城西10公里,交通便利,石闫公路、沙东路纵横东西南北,是通往革命圣地西柏坡、避署胜地驼梁、旅游胜地天桂山的咽候要道,朔黄铁路横穿镇域,西柏坡火车站座落镇区。
   是全县的工业重镇。历史优势与现实优势相结合,区域内有正元化肥厂、平山县水泥厂、平山县钢铁厂、磷肥厂、大型石矿企业4家,私营企业以华莹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吉宇矿机厂为主共67家。西柏坡石材工业区、郭苏工业区两个工业园区,西柏坡石材工业区总规划占地5000亩,总投资4.5亿元,一期工程占地1100亩,现已入驻企业52家;郭苏工业区规划占地1000亩,现已占地500亩,入驻企业15家。
   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铁矿资源涉及东庄、候家庄、屯头等八个村,选矿厂主要在回马路一带共有25家。石灰石资源涉及白塔坡、郜家庄、南坡庄村、石灰厂共14家,石子厂6家。
   基础设施建设完备。水利建设:引岗渠、南跃渠横贯东西,两个大型扬水站座落在南北,小扬水站30处,大口井200余眼,使我镇耕地浇灌率达到60%以上。道路建设:借助“村村通”工程的实施,我镇已全部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
  我镇的地理优势、环境发展优势和矿产资源优势等一系列现实优势为我镇的大发展、快发展创造了机遇。我镇确立的指导思想是:服从服务于全县“经济强县、绿色平山”奋斗目标,把我镇建设建设成平山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工业经济一个大的增长点,以实现“工业重镇、经济强镇”为动力,全力打造平安回舍、魅力回舍和活力回舍。以“万树进村”绿化工程为契机,新栽植核桃8311 亩,嫁接600 亩,形成了以四角坑、东庄、候家庄、北水、郜家庄为中心的万亩优质核桃基地。
  强化主城区意识,举全镇之力,毫不松懈地逐项实施镇区“大变样”建设工程。年内高标准抓好迎宾路拆迁、美化包装工作,拆除各类建筑1.6万平方米,净化、美化面积6.3万平方米,栽植各类树木300 余万棵。在镇党委、镇0的领导下,全镇人民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将会使回舍镇的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3.3万人 ·平山县旅游·平山县特产·平山县十大特产·平山县十景·平山县 130131101 050400 -- 查看 东回舍镇谷歌卫星地图

东回舍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东回舍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平山镇

东回舍镇

  东回舍镇位于平山县东南部,属浅山丘陵区,区域面积广阔,总面积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万亩,山场面积4.7万亩,辖37个行政村,9260 户,3.3万人,是平山县工业重镇、人口大镇、经济强镇。党委所辖37个农村党支部和13个镇直党支部,共有党员1801名。全镇共有干部职工76名,农村干部178名。2008 年,全镇生产总值完成19.8 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8 亿元,农业总产值1.8 亿元;全镇财政收入完成8367.6 万元,同比增长84.2 % ,其中:国税完成6836.7 万元,地税完成1455.7 万元,镇财政完成75.2 万元;全镇人均纯收入为3188元,同比增长11%。2008 年新开工和在建项目28 个,总投资7 亿元;谋划和积极跑办项目9 个,总投资58.1 亿元。    地理位置优越。距县城西10公里,交通便利,石闫公路、沙东路纵横东西南北,是通往革命圣地西柏坡、避署胜地驼梁、旅游胜地天桂山的咽候要道,朔黄铁路横穿镇域,西柏坡火车站座落镇区。    是全县的工业重镇。历史优势与现实优势相结合,区域内有正元化肥厂、平山县水泥厂、平山县钢铁厂、磷肥厂、大型石矿企业4家,私营企业以华莹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吉宇矿机厂为主共67家。西柏坡石材工业区、郭苏工业区两个工业园区,西柏坡石材工业区总规划占地5000亩,总投资4.5亿元,一期工程占地1100亩,现已入驻企业52家;郭苏工业区规划占地1000亩,现已占地500亩,入驻企业15家。    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铁矿资源涉及东庄、候家庄、屯头等八个村,选矿厂主要在回马路一带共有25家。石灰石资源涉及白塔坡、郜家庄、南坡庄村、石灰厂共14家,石子厂6家。    基础设施建设完备。水利建设:引岗渠、南跃渠横贯东西,两个大型扬水站座落在南北,小扬水站30处,大口井200余眼,使我镇耕地浇灌率达到60%以上。道路建设:借助“村村通”工程的实施,我镇已全部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   我镇的地理优势、环境发展优势和矿产资源优势等一系列现实优势为我镇的大发展、快发展创造了机遇。我镇确立的指导思想是:服从服务于全县“经济强县、绿色平山”奋斗目标,把我镇建设建设成平山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工业经济一个大的增长点,以实现“工业重镇、经济强镇”为动力,全力打造平安回舍、魅力回舍和活力回舍。以“万树进村”绿化工程为契机,新栽植核桃8311 亩,嫁接600 亩,形成了以四角坑、东庄、候家庄、北水、郜家庄为中心的万亩优质核桃基地。   强化主城区意识,举全镇之力,毫不松懈地逐项实施镇区“大变样”建设工程。年内高标准抓好迎宾路拆迁、美化包装工作,拆除各类建筑1.6万平方米,净化、美化面积6.3万平方米,栽植各类树木300 余万棵。在镇党委、镇0的领导下,全镇人民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将会使回舍镇的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温塘镇

  温塘镇位于平山县东部,东距县城20公里,省会石家庄市55公里,总面积98平方公里,辖43个行政村,总人口 2.3万人 ,是一片饱含历史底蕴,独具资源魅力,充满生机活力的热土。温塘河自南向北蜿蜒穿城区而过,朔黄铁路在城内穿过并设有四级客站,207国道在城区穿过,交通非常便捷。以温塘为中心,周围有五大景区,形成了平山县“五大景区,一个中心”的旅游格局。温塘镇被确定为河北省小城镇改革发展重点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连续五年被评为河北省小城镇建设先进集体,石家庄市文化示范镇。    这里以得天独厚的优质天然温泉而著名,相传2000多年前汉武帝曾在神鹿指引下到此洗浴疗疾,封这里的温泉为“宝泉圣水”。温泉水出水温度在69—70摄氏度之间,镇区内现有国家省、市、县宾馆、疗养院、培训中心,度假村四十几家,全天供应温泉水,是旅游度假、会议洽谈、健身娱乐的好去处。每年阳春三月,桃花盛开时节,水质最佳,人们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希冀来洗浴温泉,出浴后皮肤鲜嫩,光洁细腻,面若桃花,人称“温泉桃花浴”,俗有“一日桃花浴,三生无炎凉”的美誉。镇党委0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2002年至2007年举办了六届温泉桃花浴文化旅游节,邀请了许多文化名人到温塘泼墨挥毫,填词作赋,歌颂温塘,宣传温塘,招商引资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几年,镇党委0以水招商,以商建市,小城镇建设突飞猛进,发展形势令人鼓舞。先后建成了文化广场、旅游服务一条街、热水井并网、冷水厂、水上公园、温马路、民兵训练基地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改善了投资环境。新引进了总投资5亿元的河北省建设投资公司“西柏坡温泉会馆”项目,总投资3.5亿元的御景山庄五星级宾馆项目,2亿元以上的卓达温泉假日公寓,华莹白鹿温泉等高品位、有特色、有实力的优秀项目。目前共引进重点项目30多个,总投资50多亿元。    现在温塘镇已成为小城镇建设样板镇,正在建设全省最宜居宜看宜乐的休闲度假名镇,朝着全国著名的旅游新镇、文化名镇、经济强镇和现代化温泉城目标跨越式前进。   

南甸镇

  南甸镇地处低山丘陵区,东与灵寿县相连,距县城15公里。南甸河自北向南穿过。沙东公路东西贯通。土壤主要是土地褐土,其母质为花岗片麻岩类型,PH值7.5左右,土层较厚,适宜各种农作物及林木的生长。气候属半干旱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在12.5℃,有效积温4850℃以上,年降水量为640毫米左右,境内水源缺乏,干旱少雨。2005年,全镇耕地面积38324.5亩,其中水浇地面积15971亩。2005年全镇人口2.18万人,5853户。其中乡村人口20974人,城镇人口826人。总人口比1992年的21973人增长了0.29%。200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9‰,比1992年下降1.61个千分点。2005年人均纯收入2129元,是1992年的420元的5倍。    特色农业园区建立并完善。为加快农民的致富步伐,我镇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基础上,重点建立特色农业园区。2002年抓住国家实行退耕还林工程这个有力时机,开始建立特色农业园区。截止2005年我镇已经形成了以南策城为龙头的中华寿桃生产基地;以东杨庄、魏家院等村为主体的万亩杏扁基地;以寒虎河、东庄等村为主体的千亩优质核桃生产基地;以曹峪、吴白雁为中心的优质红枣基地等四大基地。为保障粮食产量,我镇兴建水利设施。到2005年全镇共打机井98眼,建蓄水池23座,铺设输水管道15万米,保浇地面积2.5万亩。农田作业基本实现了运输、灌溉、收割、脱粒机械化、半机械化。2005年全镇粮食总产达11830吨,比1992年的10617吨增长了11.4%。特色农业园区的建立带动了全镇经济的发展,到2005年农业总收入实现13932.6万元,是1992年21.3万元的6.6倍。    养殖和林业发展迅猛。养殖业一直是南甸人民的主要经济来源。特别是近几年,全镇养殖业发展迅猛。到2005年全镇猪存栏18750头,其中100头以上的18家,羊存栏5500只,鸡存栏216800只,牛存栏2500头,特种养殖存栏2500只。2005年畜牧产值实现10010万元,占全镇农业总产值比重的72%。林业上结合国家退耕还林政策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果则果,重点发展经济林,着力打造生态重镇。到2005年栽植核桃28万棵,杏扁29.6万棵,中华寿桃3.3万棵,优质红枣4万棵,四旁植树24万棵,做到见缝插绿,全镇荒山覆盖率达36.7%。2005年全镇经济林收入达690万元,成为拉动人民增收的重要因素。    民营企业快速发展。1998年以前,我镇的民营企业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发展相对缓慢。1998年来以河北敬业集团为龙头的一批民营企业得到快速发展。民营企业产品主要是钢铁、化工、石英砂、矿泉水等。我镇逐渐成为钢铁基地、商品集散地。2005年全镇共有民营企业和个体户305个,其中企业5家,全部营业收入600000万元,比1992年的3000万元增长200倍,2004年第二产业收入结构比重为96%,其中钢铁制造业、化工业、交通运输业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93%、2%、1%。    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以敬业集团为龙头的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城镇建设步伐。从2001年开始我镇新建了南甸街、沙东路两侧的商铺,形成了以南甸集贸市场为龙头的日用百货、文化娱乐、粮油果品、饭店餐饮、家禽家畜、燃料供给、机械修配服务齐全的商贸、农工产业带。2004年对南甸镇区发展重新进行了规划,提出了建设西柏坡敬业钢城的目标。2005年,完成了《南甸镇镇域总体和镇区建设规划》的重新修编和评审工作,明确了城镇功能区划分,划定了城镇建设红线,集中开展了以占路经商、车辆停放、乱打乱建、垃圾清理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治理,同时绿化了南甸大街,完成了电所、法庭、派出所等几个镇直部门的重建、改建工作。投资数十万元,完成了7个村5.8公里的村村通工程,全镇公路硬化率进一步提高。    教育、卫生事业迅速发展。我镇原有初中3所,小学 36所,在校学生3500名,教师212名。1992年—2005年共投资200万元新建和维修学校7所。2002年小学由原来的36所合并为14所,各学校都设有千册以上的图书馆,整合了教学资源。2001年将原来的两个中学合并为一所,并按一类标准配有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巩固率、升学率均达到国家标准。2005年全镇共有1所初中,14所小学,教师150人,学生1700人。镇建有卫生院一所,医务人员38名,中级以上职称13人,床位36张;村卫生所 28个。    村民生活质量发生了巨大改变。1992年人均居住面积不足19㎡,2005年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5㎡。部分村民还盖起了楼房,电冰箱、洗衣机、彩电、DVD、液化气、电磁炉等现代家用电器进入了平常百姓家。截至2005年,农户彩电拥有率达到95%。1994年电话开始进入农家,1999—2001年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信号覆盖全镇,2005年全镇电话拥有量达4500部,手机发展到11600部。1992年全镇有变压器60台,2005年增至85台;1998年开始进行农村低压农网改造工程,2005年全镇37个村全部完成了低压农网改造。2005年5个村实现了通村公路水泥硬化。截至2005年,全镇拥有公共汽车15量,出租车30量,平均每五分钟就有一辆车开往县城,大大方便了群众出行。   

岗南镇

  岗南镇辖44个行政村,2.9万人,其中,信教群众2734人,移民人口1.1万人,总面积10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3611亩,宜林面积4.5万亩,水域面积7000平方米,14个镇直单位,52个基层党支部。   2008年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5.4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3.9亿元,农业总产值1.5亿元。全镇财政收入1883.8万元,招商引资完成7766万元,新农合参合率达到了96%,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及村级卫生室达标率100%,全镇人均纯收入2337元。  

古月镇

  古月镇位于平山县西部山区,是平山县的山口重镇、商贸重镇、生态重镇,东与温塘镇交界,南与井陉县接壤,西与北冶乡相连,北与下槐镇毗邻,是具有典型太行山特征的山区乡镇,东北部环岗南水库。全镇总面积133平方公里,4937户,人口1.8万人,辖43个行政村,72个自然庄,耕地3.4万亩,山场面积15.9万亩。石闫路、207国道横穿全境,朔黄铁路穿境而过,并设有黑山口车站,是天桂山、驼梁、西柏坡三条旅游线路的交汇点,交通位置十分重要;境内有古月河、险溢河、甘秋河三条河流,水资源丰富;古月镇是原建屏县城所在地,境内有古洪洲遗址,觉山寺、延寿寺,甘泉观都有遗迹。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豆类,出产柿子、花椒、板栗、红枣、核桃等干鲜果品。  

下槐镇

  下槐镇位于平山县西北部山区,207国道、石闫公路纵横贯穿全镇,西连山西,交通便利,是西部山区的交通要塞,我镇山场面积大,可开发利用资源丰富。矿藏资源经初步探明开的就有万年青、风景绿、森林绿、平山红、五彩古、草白玉、铁矿石近十五个品种。随着近些年太行山绿化,退耕还林,全镇已形成了以木材料、花椒、柿子、核桃、苹果等干杂果品为主的林果基地。下槐镇总面积12平方公里,辖33个行政村,4892户,18297人,耕地面积140297亩  

孟家庄镇

  河北省平山县孟家庄镇位于冀西太行山东麓的平山县西北部,滹沱河支流文都河中上游地带,地处石质山区。全镇22个行政村,38个自然庄,2240户,8126人,距省会90公里,县城60公里,革命圣地西柏坡15公里,东邻宅北乡,南连西柏坡镇,西靠观音堂乡,北与灵寿县接壤,是具有典型太行山特征的山区镇,全镇直线距离东西15公里,南北长70公里,总面积138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15万亩,宜林面积12万亩,耕地7065亩,人均纯收入2010元。孟家庄镇利用丰富的山场资源,突出区域优势,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做到四个结合,确定八个产业,建立六个特色产业区,特色农业、林果业、畜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把调整产业结构与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相结合,与果品采摘相结合,与发展生态旅游相结合,与人文环境相结合;确立了苹果、板栗、核桃、花椒、瓜蒌、马铃薯和鸵鸟、种兔等八大特色产业,重点发展苹果、板栗、核桃、花椒、药材种植和鸵鸟养殖等;形成了“六大特色产业区”和“两个规模养殖场”即:环石板水库生态观光区,木口、孟家庄和东面红药材种植基地,北坪、元坊干鲜果品区,六亩元片、曹家庄片、北坪和上文都四个区域核桃基地,上文都至上庄12个村为主的花椒种植带和六亩元片马铃薯种植区,上文都鸵鸟养殖和石板、苇地村的种兔养殖基地。   

小觉镇

  小觉镇位于太行山东麓,平山县西部深山区,东距县城66公里。石闫线和滹沱河横穿镇域,是平山县西部山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商贸中心,全镇辖41个行政村,18700余人,总面积179平方公里,山场面积23万亩,耕地面积13400亩,山场大,耕地少,矿产资源丰富,小觉镇党委、0立足资源优势,以“团结、务实、廉洁、高效”的工作作风,逐步形成了“石材矿产品加工、绿色食品生产、小水电”等主导产业,正在领导全镇人民奔向富裕,奔向小康。  

蛟潭庄镇

  蛟潭庄镇位于蛟潭庄县西北部深山区,东临上观音堂乡,南接小觉镇,西与营里乡、山西省五台县耿镇毗邻,北与合河口乡接壤,属深山区。南距县城100公里,北距避暑山庄驼梁40公里。全镇总面积146平方公里,是个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乡镇,全镇辖32个行政村,16个自然庄,总户数2368户,总人口8119人,耕地面积4806亩,宜林地16.3万亩,其中林地13万亩,尚有宜林荒山、荒坡、荒滩3.2万亩,全镇森林覆盖率35%以上。全镇地貌属山地类型,海拔460—1700米,山地坡度小于25度的占总面积40%,基岩为太古代片麻岩,风化程度较深,土层厚度25—50cm,母质以褐土为主,PH值5.9—7.1。全镇林业资源丰富,林木以油松、刺槐为主。滹沱河支流卸甲河纵贯全境。   全镇由于海拔高,属于温湿润季风性大陆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凉爽。光、热、水资源丰富,太阳年辐射总量131—136千卡/cm,日照时间2745小时,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0—12.5度,积温3600—4400℃,无霜期190天,年降水量537—660毫米,主要集中在6—9月份,据水文站记录,6—9月份多年平均降水量464毫米。土壤以褐土分布最广。有机质平均13.4%,光、热、土等主要因素均可满足多种林木生长。   辖区内物华天宝,资源丰富,特别是石材、林木、矿泉水使不少专家看后交口称赞,已探明的大理石,花岗岩总量在8500万立方米以上,品种有万年青、帝袍黄、豹子皮、灰黑玉、森林绿、蛟潭庄红、苹果绿等;农产品主要有小麦、玉米、谷黍、土豆等;干鲜果有花椒、核桃、柿子、黑枣、苹果等,还有丰富的山场资源和丰富的饲草资源。   蛟潭庄镇近几年来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上大做文章,在人均不足5分的耕地上,相继建成了错季食用菌基地、蹅马中药材种植基地、桑园口沟核桃基地、拦道石圈养羊基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发展步伐,还大大增强了对全县其它地区的辐射拉动作用。   蛟潭庄镇种植大量的核桃、柿子、花椒,销路畅,经济效益好。另外还有丰富的革命历史资料,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是0中央北方分局、晋察冀边区0、晋察冀军区等边区党政军领导机关驻地,-、-、白求恩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国际友人曾在此居住,其旧居仍保存完整。   全镇共完成工农业总产值完成9048万元,其中工业产值完成4650万元,农业产值完成4398万元,固定资产投入6932万元,引进资金2650万元;项目建设投资1806万元;财政收入17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059元,比上年增长9.2%。   

西柏坡镇

  西柏坡镇人民0位于平山县西柏坡镇陈家峪村,机关干部47人,临时人员6人。镇党委下辖21个党支部,党员581名,其中农村支部16个,党员469名。镇机关内设党政办、计生委、政工委、财工委、农工委五个办事机构。  

下口镇

  河北省平山县下口镇位于平山县西南部,太行山东麓中段,西与山西省盂县交界,北邻杨家桥乡,东南邻北冶乡,东北邻小觉镇,距平山县城65公里,距省会石家庄105公里,207国道贯穿全境,是平山县的西大门。总面积121平方公里,折合181125亩。 境内群山纵横,层峦叠嶂,山环水绕,风景秀丽。最高峰林桃山,海拔1514米,十八盘、杀九坨均在1000米以上。   全镇辖20个行政村,40个自然庄,2437户,总人口8590人。耕地面积3700亩,其中水浇地218亩,旱地3482亩,镇0所在地为下口村。   全镇森林覆盖面积111125亩,主要树种有油松、洋槐、毛白杨、刺槐等。干鲜果有核桃、苹果、柿子、黑枣、花椒等。全镇有农田3700亩,其中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此外还有甘薯、马铃薯、花生等。全镇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种有40多种,其中铁矿石储量在4000万吨以上,大理石储量在1亿立方米以上,硅砂石储量也在1亿吨以上,境内还有金、银、铜、水晶石等具有开发价值的稀有矿种达27种之多。   207国道横贯全镇,是晋煤外运的主要交通要道,镇域公路沿线是全县著名的煤炭集散地,大小煤场87余家;全镇有选矿厂10个,矿山企业5个,PVC装饰材料厂1个,硅沙厂1个,免烧砖厂2个,天然矿泉水厂1个,形成了四个工业经济开发区,即铁矿石开采、磁选、冶炼工业区;大理石开采、加工、精磨工业区;硅砂石开采、加工工业区;煤炭经销工业区。   全镇有3处古长城遗址,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境内有著名的与天桂山相连的天桥山,黄龙溶洞,棋盘山,十八盘,梁家泉瀑布等风景区。下口南山雄险奇秀,奇花异草,气候宜人,是供游览和避暑的最佳风景区。十八盘旅游度假中心经过开发建设,已初步形成集游览、采摘、休闲与一体的旅游观光风景区。   

大吾乡

  河北省平山县大吾乡位于平山县城西北部,距平山县城8公里,东部与平山镇相邻,南部与回舍接壤。乡南部是太行山余脉,北部滹沱河自西向东贯穿全境,土质肥沃,物产丰富,盛产小麦、玉米、花生、蔬菜、食用菌、鱼类等,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是平山粮食主产区之一。大吾乡总面积39平方公里,耕地2.5万亩,山场面积0.45万亩,养殖水面800亩。    大吾乡辖23个行政村,总人口2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5321户,1.9万人,非农业人口0.1万人。  

三汲乡

  三汲乡辖27个行政村,共有5500户,21116人,耕地面积28419亩,在职机关干部47人,乡人民0驻地穆家庄村。  

两河乡

  两河乡地处平山县城北7公里,东倚国家级历史文化古迹古中山国,北临河北敬业集团,南临滹沱河。境内有佛教名山西林山和河北野生原度假村,朔黄铁路、钢城路横贯全境,具有十分突出的区域优势。境内电力供应充沛,通信实现全覆盖,基础条件优越。两河人民热情好客、朴实诚信、团结向上,发展愿望迫切。全乡23个行政村,2万余人,总面积5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5085亩,林地9514亩,主导产业为林果业和畜牧养殖业。乡党委辖28个党支部,其中农村党支部23个,党员800多名。   

东王坡乡

  东王坡乡位于平山县东北部,距县城30公里,北部和东部与灵寿县相临,面积124平方公里,辖35个行政村,91个自然庄, 21485人。耕地面积36800亩。 本乡主导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富产花生、红薯等经济作物,全乡现发展养鸡27万只,养猪1.5万头,全县五大景区之一的天台山景区及以生态环境闻名的藤龙山景区均座落于该乡 。 东王坡乡近几年来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上大做文章,相继建成了青炭川红薯种植加工基地、生沟川花生种植基地、葫芦峪绿色食品开发基地;同时大力发展了养鸡业,建成了以东王坡村为中心、以王陈庄村为中心及以桃林村为中心的三个笼养蛋鸡养殖基地 。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发展步伐,还大大增强了对全县其它地区的辐射拉动作用。 东王坡乡北部是连绵的天台山区,既有宗教名山王母观山,又有风景优美的藤龙山,2004年乡0与武汉福昇房地产开发公司签定了天台山景区开发合同,对王母观山及其周围景区进行开发。2006年,湾子村与北京开发商魏国签定藤龙山景区开发合同,并于2007年5月份正式对外开游,年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2008年,依托下观水库,该乡与河北省戴维瀛旅游开发公司签订合同,开发建设平山县宝石湖旅游度假中心项目,并于该年7月25日顺利通过旅游项目评审,2009年正式开发。   

苏家庄乡

  苏家庄乡地处平山中部,岗南水库上游,东距平山县城34公里,西距革命圣地西柏坡13公里。是0中央北方分局旧址所在地,也是中央硌山矶托儿所和育英学校诞生地。所辖15个行政村,2345户,人口8571人,总面积8.8万亩,其中山场面积7.6万亩,耕地面积5500亩,乡0现有干部职工48人。   

宅北乡

  宅北乡地处平山县西北部深山区,距县城50公里,北与灵寿县寨头乡接壤,东与王坡乡相邻,西有一山之隔的文都河,南经苏家庄乡距革命圣地西柏坡只有20公里。207国道横穿全境,滹沱河支流郭苏河发源于此。辖20个行政村,85个自然庄,24个党支部,3228户,1270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51‰。乡域面积15万亩,其中山场面积13万亩,耕地总面积9495亩(包括退耕还林地1600亩),水地面积5115亩,旱地面积4380亩。  

北冶乡

  北冶乡位于平山县境西南部深山区,东临中古月镇,西部与北部分别与下口镇、小觉镇接壤,南部与山西省相接。乡域内海拔320-1400米,由山地、丘陵、阶地、滩地等组成,林木覆盖率在70%以上,耕地大部分集中在阶地和滩地上,险溢河纵贯全境,古(月)拦(头起)路、207国道穿越乡境,清(风)东(庄头)出省路又为冀晋两省搭建了一条便捷通道。矿产资源主要有铁、铜、硅石、大理石、石英石、钾长石、蛭石等20多种;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旱地以谷、粟、豆类为主),土特产有红枣、柿子、黑枣、核桃、花椒、板栗等。旅游资源丰富,国家4-风景名胜区-天桂山、国家水利风景区-沕沕水风景区座落乡域。    全乡总面积220平方公里,辖39个行政村,4625户,1807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65‰;2008年,全乡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5亿元,同比增长15.4%,其工业总产值7045万元,农业总产值7955万元,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712万元,同比增长23.3%,收益性项目投资3685万元,同比增长31%,收益性项目招商引资1840万元,增长26%,万元税收耗电量3千瓦时/万元,降低66.7%,万元税收取水量35立方米/万元,降低率12.5%,全年完成财税收入270.6万元,增长170.6%,人均财政收入53元,增长295%,人均一般预算收入53元,增长170.6%,用于民生方面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39.9%,农民人均纯收入1593元,增长25.4%。   

上观音堂乡

  上观音堂乡位于平山县西北部深山区,东临孟家庄镇,南接下槐镇,西与蛟潭庄镇毗邻,北与灵寿县接壤,距县城80公里,是“子弟兵母亲”戎冠秀和“抗日英雄”韩增丰的故乡。全乡总面积16.8万亩,其中林地13万亩,耕地5000余亩,属山地类型,海拔508-2181米,北高南低,25度以上坡面约占40%,土壤70%为花岗岩、片麻岩,母质以褐土为主,PH值5.9—7.1,土层厚25-70cm。全乡林业资源丰富,林木以油松、刺槐为主,森林覆盖率77.3%,属林业大乡。滹沱河支流柳林河纵贯全境。    全乡共辖21个村,2008年总人口1469户,5008人,人均纯收入951元,财政收入14万余元。完成工业总产值3330万元,农林牧业总产值5586万元,粮食总产量2314吨,引进县外资金1000万元,项目建设完成4738万元,固定资产投入5320万元;计划生育率达到97.14%,人口出生率控制在6.6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3.1‰。    全乡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凉爽,全乡年平均气温5.8-10.5℃,年有效积温4250℃,无霜期120-170天,年降雨量537-600毫米,主要集中在6—9月份,据水文站记录,6—9月份多年平均降水量408毫米。    全乡大理石、甲长石、蛭石等矿产资源丰富,初步探明蕴量达1500万方。银矿蕴藏量大,自明朝万历年间就有开采史。土特产以核桃、板栗、柿子、花椒、脱毒马铃薯为主 ,是全县最大的错季食用菌种植园区,品种以杏苞菇、金针菇、百灵菇,鸡腿菇为主,畅销北京、沈阳、深圳、广州等地。  

杨家桥乡

  杨家桥乡地处平山县西部山区,东与小觉镇交界,南与下口乡相连,西与山西省梁家寨乡接壤,北与营里乡毗邻。滹沱河与石闫路东西横穿全乡,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距县城87公里,全乡总面积133.5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12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269.9亩,林地面积2767亩,可开发利用荒坡、荒地12700余亩,人均耕面积0.7亩。全乡辖28个行政村,7个自然庄,总人口9658人,分布在南沟、陈家沟、介石沟和石闫公路沿线。  

营里乡

  河北省平山县营里乡位于平山县西北部,地处冀晋两省交界,介与西柏坡 、 五台山旅游圣地之间,距河北省会石家庄115公里。营里乡总面积248平方公里,占全 县 国土面积的1/10,其中山场面积26万亩,耕地面积7737亩,人均山场24亩,耕地0.7亩。辖区内山清水秀,植被茂密,气候凉爽,风景宜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营里乡属深山区乡镇,辖34个行政村,68个自然庄,总人口11000人,2007年末全乡人均 纯 收入1496元。全乡交通便利,清西公路,灵黑公路通乡而过。通讯畅通,有移动基站12座。   近年来,营里乡党委、乡0充分发挥“山势雄伟、瀑布成群、森林茂密、山花烂漫、动物繁多、气候凉爽”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消夏、避暑、休闲旅游业和服务业,相继开发黑山关、神龙溪(猪圈沟)两大自然风景区。黑山关自然风景区今年“十一”对外开放;充分发挥“青山碧水、空气清新、高山气候明显、无工业污染”天然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基地和绿色食品加工包装业,建设优质核桃基地8000亩,优质花椒基地5000亩,黑木耳种植基地15000平方米。花椒、核桃、苹果、黑木耳、黄花菜等干鲜果品 享誉省内外。   营里乡关口、长城、古寺、旧庙甚多,如颗颗明珠镶嵌在碧绿的群山之中。有黑山关、白羊关、南关、神堂关四处古关口要道。白羊关、黑山关是古中山国与邻国交兵之地。营里双庙、东坪兰伽司寺、古都万岁寺,石碑林立,年代久远,现存水晶宫、石券洞、石 旗杆、山神庙、药王庙、钟楼、鼓楼等建筑。乡域内营里河全长53公里,流域面积250平方公里。河边人家傍路临水而建,瓦房石墙错落有致。朴实浓郁的民俗风情,干净利落的山间民宅,风味特色的可口小吃更是这条风景带上的亮丽之景。   

合河口乡

  河北省平山县合河口乡位于平山县西北部 晋冀交界处,东邻上观音堂乡,西北部与山西省五台县交界,南与蛟潭庄镇相连。境内山高石头多, 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主要资源有矿产资源,林木资源及旅游资源。   全乡辖21个行政村,34个自然庄,总户数1706户,总人口5873人,总面积15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506亩,实有林地面积198270亩。   境内有座落在前大地的旅游名胜景点——驼梁山,主峰海拔2281米,是著名旅游避暑胜地。目前已被国家认定为AAA-名胜景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   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有跨省和接县的公路段,其中西北方向通往山西省,东南方向抵达灵寿县。   近年来大力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初步形成了以特色种养为重点的三大产业基地。种植业方面:建起了合河口村100亩的错季蔬菜基地和王家坪、常峪、杨家庄等5村2000亩的脱毒马铃薯基地;林果业方面:在大力抓好封山育林、禁伐禁牧的同时,巩固和完善了万亩核桃树生产基地;养殖业方面:争取扶贫资金35万元,在杏树湾、常峪、桃红沟、外大河、陡岭、柏枝会6村建立周转畜(牛、羊)养殖基地。   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业。由省计委审批立项的常峪村白求恩事迹展览馆和开发麻河沟旅游景点项目,目前已完成首期规划任务,另外杨家庄村庙沟自然庄生态旅游项目正在积极的跑办之中。   2007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709万元,完成财税收入32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00元。  


东回舍镇特产大全




东回舍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