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北省 >>邯郸 >> 邱县 >> 香城固镇

香城固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香城固镇谷歌卫星地图)


香城固镇简介

  香城固镇位于县境东北部,东与临西县为邻,北靠威县和广宗县。全乡总面积51平方公里,辖35个行政村,22个自然村。农业总人口27,438人,乡政府驻香城固,距县城10公里。原在香城固村内南北街中段路西,1975年迁现址。
   香城固自汉代至1940年属曲周县, 1940年4月属企之县,1945年11月后划归邱县一区。1953年称香城固乡, 1958年8月属曲周县马头公社。 1962年3月改称邱县香城固公社。1984年称香城固乡,1996年初,马落堡乡并入。
   势东南部略高,北部略低洼,西部略高,老沙河由南而北穿过,孟黄渠北干渠经乡中南部向东流人老沙河。土壤多为潮土,老沙河两岸为褐土。
   全乡经济以农业为主,总耕地面积62,260亩, 其中水浇地59, 702亩产棉花、小麦、杂粮、林果蔬菜。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581元。
  1111香城固乡地处邱县、临西、威县交界地带,106国道与邯临(清)公路交汇处,交通便利。香城固新区建有华北明珠商城,为冀南经济、交通中心,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111文化教育卫生事业迅速发展,乡办中学1所,村办小学35所,另有私立中学和武术学校2所,县医院分院和乡医院各1所,村卫生室35所,乡文化站1处,村文化室35处。
  1111抗日战争时期,陈赓将军指挥著名的香城固伏击战,发生在香城固村西北,有香城固战役烈士纪念碑。.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2.74万人 51平方公里 130430103 057450 0310 查看 香城固镇谷歌卫星地图

香城固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马兰村 ·邱县旅游·邱县特产·邱县十大特产·邱县十景·邱县学校名录· 0

----

查看 马兰村谷歌卫星地图

香城固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新马头镇

  新马头镇位于县境中部偏北,西与曲周县接壤,北连广宗县界。总面积112.2平方公里,辖60个行政村,55个自然村,农业总人口44,913人,回族3436人,其他少数民族2人。镇政府驻县城振兴街西段路北。    马头镇历史上为水路辐辏之地, 宋初称白家滩镇,金继之。 明、清时称马头镇 (集),属德仁乡。民国属第四区。抗日战争时先属一区,后属四区。1944年8月县政府迁入该镇。1953年称马头乡。1958年8月29日属曲周县马头公社。1962年3月27日:改称邱县马头公社。1984年4月称马头乡,5月20日改称城关镇。1988年9月5日更名新马头镇。1996年1月16日,贺堡乡、贾寨乡并人。    镇域地势东南部略高于西北部,东有老沙河,中有合义渠,西有老漳河及五分干:渠,北干渠于中部自西南向东北斜穿。大部分土质为潮土兼盐土和褐土。    全镇经济以农业为主,1999年底总耕地面积132,812亩,其中水浇地108,600亩;主产棉花、小麦、杂粮、果蔬等;林牧渔业和工商企业发展较快。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601元。    马头集市贸易繁荣。过去的集市在旧镇区东西街,集日为农历二、五、七、十日。后随县城发展迁至新城街兴邱市场一带,农历逢单日为集日。    镇区交通便利,邯临和邱广公路在镇内交叉,且有县乡公路四通八达,客货车辆络绎不断。    文教卫生事业发展较快,除县城内的县办中、小学和幼儿园外,有镇办中学3所,小学60所。镇医院2所,村卫生室60所,文化站1处,文化室60处。.  

邱城镇

  邱城镇位于县境南部,东邻馆陶县,南、西与曲周县相连。总面积75.789平方公里,辖32个行政村,20个自然村,农业总人口31,168人,回族1251人。 镇政府驻邱城北街中段路西,距县城11.5公里。    邱城镇自汉代至1944年,曾为平恩侯国、延平县、邱县治所。1944年8月县城迁至马头后,属抗日县政府领导的一区,1947年属第三区,后改属二区。1953年为邱城乡政府驻地。1958年8月随县并人曲周县,设邱城公社,1962年3月27日分县后,称邱县邱城公社。1984年初改为邱城乡,同年5月改为邱城镇,1996年初大马堡乡并人。    镇域地势南略高,北略低。老沙河从镇西由西南向东北贯穿,沙东干渠纵贯中部人老沙河。孙楼渠由镇区中东部向东北穿过,土质多为潮土,间有盐土和褐土。    全镇经济以农业为主,1999年底,总耕地面积73,480亩,其中水浇地55,170亩,主产棉花、小麦、杂粮等,林牧业和工商企业发展较快。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580元。    邱城集由来已久,集市分布于四街中段,农历一、三、六、八为集日,南北大街已发展成较大的集贸市场。    镇区交通便利,邱广(平)公路纵穿南北,邱大(马堡)公路由镇通往东南,接 106国道,客货车辆络绎不断。    文教卫生事业有较大发展,除县办第二、第六中学外,有镇办中学2所,小学32所,县医院分院、镇医院各1所,村卫生室32所,镇文化站1处,村文化室32处。.  

梁二庄镇

  梁二庄乡位于县境东南部,东南与馆陶县毗邻。全乡总面积62平方公里,辖31个行政村,32个自然村;农业总人口26,074人,乡政府驻东梁二庄村北,距县城13公里。    梁二庄为明初迁民立村,明清时期属奉化乡。民国初属第三区,抗日战争时先为四区,后改属二区。1953年建梁二庄乡。1958年8月随县并人曲周县,为梁二庄公社。 1962年3月为邱县梁二庄公社。1984年改称梁二庄乡。1996年初,谢里庄乡并人。    全乡地势平坦,西有老沙河,孙楼渠从西部自南而北再东北穿过,东有果子园渠自西南向东北斜穿,多为潮土间部分盐土或褐土。    全乡经济以农业为主,1999年底总耕地面积75,350亩,其中水浇地49,280亩;主产棉花、小麦、杂粮等,林牧渔业和工商企业发展较快,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581元。    乡域交通便利,106国道纵穿境内,县乡村公路纵横交错。沿106国道已发展成繁荣的商贸长廊,发展前景广阔。    文教卫生事业正在快速发展,除县办第三中学外,有乡中1所,小学31所,县医院分院、乡医院1所,村卫生室31所,乡文化站1处,村文化室31处。.  

香城固镇

  香城固镇位于县境东北部,东与临西县为邻,北靠威县和广宗县。全乡总面积51平方公里,辖35个行政村,22个自然村。农业总人口27,438人,乡政府驻香城固,距县城10公里。原在香城固村内南北街中段路西,1975年迁现址。    香城固自汉代至1940年属曲周县, 1940年4月属企之县,1945年11月后划归邱县一区。1953年称香城固乡, 1958年8月属曲周县马头公社。 1962年3月改称邱县香城固公社。1984年称香城固乡,1996年初,马落堡乡并入。    势东南部略高,北部略低洼,西部略高,老沙河由南而北穿过,孟黄渠北干渠经乡中南部向东流人老沙河。土壤多为潮土,老沙河两岸为褐土。    全乡经济以农业为主,总耕地面积62,260亩, 其中水浇地59, 702亩产棉花、小麦、杂粮、林果蔬菜。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581元。   1111香城固乡地处邱县、临西、威县交界地带,106国道与邯临(清)公路交汇处,交通便利。香城固新区建有华北明珠商城,为冀南经济、交通中心,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111文化教育卫生事业迅速发展,乡办中学1所,村办小学35所,另有私立中学和武术学校2所,县医院分院和乡医院各1所,村卫生室35所,乡文化站1处,村文化室35处。   1111抗日战争时期,陈赓将军指挥著名的香城固伏击战,发生在香城固村西北,有香城固战役烈士纪念碑。.  

南辛店乡

  南辛店乡位于县境东部偏北,东与临西县、馆陶县搭界,西靠老沙河。全乡总面积 53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21个自然村;农业总人口X,937人,乡政府驻南辛店村东2公里,106国道东沿,距县城10公里。    南辛店为明永乐年间迁民立村,明、清时期属奉化区。民国时属第三区。抗日战争时期属三区。1945年属二区。1953年建南辛店乡。1958年8月属曲周县梁二庄公社。 1962年3月称邱县南辛店公社,1984年改为南辛店乡。1996年初,东目寨乡并人。乡政府驻地迁今址。    全乡地势中间略高,东、西两侧渐低。西有老沙河,东有孙楼渠,大部土壤为潮土间褐土,沙河两岸有部分沙岗和洼地。    全乡经济以农业为主,1999年底总耕地面积60,039亩,其中水浇地36,730亩;主产棉花、小麦、杂粮、林果等,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511元。    乡域交通便利,106国道纵穿境内,西有南辛店至大侯仲公路,东有潘官寨至东目寨公路,车辆来往不绝。    文教卫生事业正在迅速发展,现有乡办中学1所,村办小学26所,乡医院2所,村卫生室26所,乡文化站1处,村文化室26处。.  

古城营镇

  古城营镇位于县境西北部,东与广宗县毗邻,西与曲周县交界,北与曲周、广宗、平乡接壤与两市(邯郸、邢台)五县(邱县、曲周、广宗、平乡、威县)交界。。 全乡总面积75平方公里,辖29个行政村,27个自然村,农业总人口27,101人,乡政府驻古城营村西,距县城12公里。   旦寨明清时属德仁乡六里。抗日战争时属广曲县五区。解放前后先属邱县四区,后属二区。1953年建旦寨乡。1958年8月后属曲周县河南疃公社。1962年3月称邱县旦寨公社。1984年改为旦寨乡。1996年初,古城营乡并入。2006年改名为古城营乡。中西部有老漳河、支漳河、五分干渠纵贯,中东部有六分干渠,宋八疃渠、合义渠南北穿过。地势东南、西南较高,中、北部较低,均为潮土间少量盐化土壤。古城营乡地处古黄、漳河流域。据《地理今释》、《通典》、《文献通考》、《水经注》等史-载,远在公元前2280年前,此域就有先人依水谋生,沿河定居,狩猎农耕,繁衍生息。夏时,古城营已有集市,为县内第一集市,啸父曾在市上补履多年。商代在古城营北黄河东岸建巨桥仓,周武-纣后,曾开巨桥仓发粟救济灾民。汉宣帝地节三年(前67),县境置平恩侯国,辖3000户,12821人。据考,当时村落有南辛庄、段寨、申儿寨、邱城、张村、聂山固、雨(禹)庄、布固、大省庄、南营、古城营、花台、漳逯、石佛寺、大河套、小河套、黄河套、小屯、临河、香城固、西留善固等。之后,或因境域并析,或因天灾-,人口时增时减。元至元二十六年(1259)立丘县时有2700户,10,229人。明建文元年(1399),燕王起兵北平,号“靖难之师”,境民残遭杀戮,加之自然灾害频繁,中原地区“赤地千里无人烟”,燕师两掠邱境,村庄毁去十之八九,人口大减,所剩不足千人。明洪武年间,曾从山西大批移民,新建村有:留固、常屯、南寨、大槐树、潘坡、陈村、城角、潘官寨等。永乐二年(14134)后,移民所建村有:褚庄、孝固村、鲍庄、波流固、柳辛庄、沙辛庄、花台、韩庄、宋庄、礼村、镇东堡、南营、贺堡、李二庄、百户寨、郭庄、枣园、马庄、阎村、路庄、李庄、辛集、孟村、枣坡、王省庄、杨省庄、南辛店、高庄、倪宋、刘保庄、司家寨、布寨、孟固、尹庄、元东堡、梁二庄、姚四头、孟二庄、张庄、谢里庄、坞头、贺寨、谷庄、马兰、傅辛庄、石彦固、周庄、登云寺、旦寨、八郎寨、东庄儿等。从明初到现在人口数量时有增减。古城营境内人口的源流大体上由4部分构成:一是原籍人(甚少几乎为零);二是山西、山东等地移民的后裔(山西居多);三是灾年逃荒要饭或经商落户,四是建国后工作分配或因婚迁入。古城营北侧黄河之上有大梁横水,史称巨桥,为中国古代第一桥,(古城营村于城角村相交处)黄河东岸为巨桥仓,(城角村西)桥侧置有离宫别馆,古有“巨桥发粟”之说。古城营村南500米“邢伦墓”据专家考证,此系明代邢伦墓,邢伦系该县古城营村人,明朝正德年间经科考后被录用为山西赵城知县,其间以廉政有才著称,后晋升为山西太原府同知,后升为南京工部都水司郎中,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卒于任上。“邢伦墓”另有一通墓碑和石马、石羊各一对,墓群计有墓葬30余座。除一只羊无头外其它保存完好。后出土一块石匾刻有明代亲王等来此祭奠碑文,对研究明代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但2003—2004年因被蹈,流落形台市旅游场所,只剩一只残马和一只羊.汉高祖六年,封郦商为曲周候,置曲周候国,治今古城营,比邱县建制早130多年。自汉至宋元祐四年,历时1290年,为曲周县治所,后属平恩县,称北营集。辖区内历史上有名的“许由故里”、“清官程骏”、“邢伦墓”、“庄户顶文化”、“破釜沉舟”、“两汉周侯国古城遗址”等历史人物和遗迹。全乡经济以农业为主,总耕地面积78,936亩,全乡主要以“两白一绿”主导产业为支撑,建有羊业示范小区2个,羊业示范村5个,全乡羊存栏达7万多只;引进优质棉繁育基地2000亩,棉花总种植面积7万多亩;连续两年造林70多万株。辖区内的漳逯五金工业园,总占地面积3000亩,已列入河北省黑龙港流域特色产业园区之一。目前,入驻企业达5家,年产值达9000万元;投资1000万元,古城营大型专业化农贸市场,可容纳入市商家达500家以上,现已初具规模,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乡域交通以大牙线、邱旦(寨)公路为主干线,与之相连的106国道纵穿南北,邯临(邯郸-临清)公路横贯东西,东依京九,西近京深高速,南临309国道,北接邢临高速,距石家庄机场、济南机场、郑州机场车程约2个小时,距邯郸只有75公里,内接外连,四通八达。有乡办中学1所,乡中心校1所,联办小学6处,农村信用社1处,乡办医院2所,乡文化站1处。  

陈村乡

  陈村回族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西与曲周县毗邻,全乡总面积12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2个自然村,农业总人口5568人,回族4843人,汉族725人。乡政府驻陈三村,距县城9公里。    陈村为明迁民立村,明清时,属富春乡。民国初属富春区陈村乡。民国19年 (1930)陈村分为陈一、二、三、四村。抗日战争时期属一区,后属三区,并合为一村。 1945年又分为四村,属三区,1950年改属二区,1953年4月置陈村回族自治乡。1956年属邱城乡。1958年8月,随县并人曲周县,属曲周县邱城公社。子1962年3月属邱县邱城公社。1984年改属邱城乡;同年5月8日析置陈村回族乡。    乡域地势平坦,西靠老漳河,东有南分干渠纵贯,多为潮土。    全乡经济以农业为主,1999年底总耕地面积12,971亩, 其中水浇地9310亩;主产小麦、棉花、杂粮等,工商企业迅速发展。农村经济总收入8309万元,人均纯收入3092元。    交通主要靠县乡公路。车辆来往不断。    乡文教卫生事业发展较快,有乡办回民中学1所,村办小学5所。乡医院1所卫生室5所,乡文化站1处,村文化室5处。.  


香城固镇特产大全




香城固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