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内蒙古 >>锡林郭勒盟 >> 镶黄旗 >> 巴彦塔拉镇

巴彦塔拉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巴彦塔拉镇谷歌卫星地图)


巴彦塔拉镇简介

  巴彦塔拉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松辽平原西端,科尔沁草原腹地,总面积9811平方公里。南部、东部和北部与吉林省交界,距东北大城市长春180公里、沈阳290公里、哈尔滨290公里,距大连、天津等港口城市500至700公里。
  巴彦塔拉镇历史悠久,名称来源蒙古语善于射箭的人及弓箭手(读音h 巴彦塔拉镇orchin/Khorchin音译为科尔沁),是我国北方草原开发较早的地区,是蒙古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从元朝开始这里一直是蒙古民族的游牧地。公元1636年(清崇德元年),清廷在这里正式设制,称科尔沁左翼中旗,是清代国母孝庄文皇后的故里,嘎达梅林的故乡。 巴彦塔拉镇交通便利,铁路有通霍线、通让线、平齐线、大郑线四条铁路穿境而过,可直达北京、天津、呼和浩特、沈阳、大连、齐齐哈尔、海拉尔等城市;公路有国道111线、303线、304线和省道302线穿境而过。旗内已实现乡乡通公路,村村通客车。
  -
  自然状况
  巴彦塔拉镇位于内蒙古、辽宁、吉林三省交汇的金三角地区,地处东经1 巴彦塔拉镇21°08"至123°32",北纬43°32"至44°32"之间。科左中旗位于松辽平原向内蒙古高原过渡地带,平均海拔高度在120—215米之间。土地面积9811平方公里(1471万亩),耕地350多万亩,宜农、宜林荒地300多万亩。土壤以风沙土、草甸土、栗钙土、盐碱土为主,宜农、宜牧、宜林。巴彦塔拉镇有西辽河、新开河、乌力吉木仁河三条河流贯穿旗境,河流径流量为5.85亿立方米。有5座中型水库,自然水面9.7万亩。河网密度为0.04公里/平方公里。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回暖快,夏季炎热,雨量集中,雨热同步;秋季雨少降温快;冬季寒冷。
  -
  资源状况
  巴彦塔拉镇土地辽阔,土壤肥沃,旗内盛产玉米、大豆、葵花、小麦、高粱、水稻、花生等农产品,是国家和自治区重点商品粮基地。优质玉米最高年产量可达9.2亿公斤;有机葵花出 巴彦塔拉镇口远销至西欧地区,素有“葵花之乡”的美誉;有“黑珍珠”之称的蓖麻籽产量占全国蓖麻总产量的四分之一,被誉为“蓖麻之乡”;全旗牲畜存栏总头数达120万头(只、口),以科尔沁黄牛为主,被誉为“黄牛之乡”,已列为全国商品牛基地和秸秆养牛示范旗。全旗牛存栏20万头,羊存栏达40万只、猪存栏达50万口,草原白鹅年饲养量500万只。 巴彦塔拉镇资源丰富,境内石油天然气开采前景可观,宝龙山煤田现已探明长焰煤储量5356万吨,矽砂资源质量好、品位高,总储量约为10亿吨。乌斯吐自然保护区、珠日河旅游区是旅游度假的理想去处。巴彦塔拉镇有林面积300万亩,其中用材林150万亩,林木蓄积量450万立方米。天然麻黄面积5万亩,年产量150万公斤。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9811平方公里 152528101 011000 -- 查看 巴彦塔拉镇谷歌卫星地图

巴彦塔拉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巴彦塔拉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新宝拉格镇

  新宝拉各镇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浓厚的民族特色,历史上水草丰美,曾为"皇室牧场",专门为皇室饲养和供应战马及牛、羊。境内最高峰鸿格尔敖包山海拔1650米。鸿格尔敖包旅游景区景观特独,植被资源丰富,天然杜松林面积位列国内前列。有蒙、汉、回、达斡尔、壮、满等十几个民族。   新宝拉各镇所在地新宝拉格镇是新宝拉各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面积32平方 新宝拉格镇风光公里。东南距北京380公里,距张家口200公里;西南距集宁170公里,距首府呼和浩特331公里;西北距二连口岸240公里;东北距盟所在地锡林浩特350公里。集通铁路、呼海大通道、省道208途经新宝拉各镇,交通运输便利。通讯网络覆盖新宝拉各镇,程控电话全部实行光缆传输,已并入全国通讯网络。中国网通、中国联通、中国移动通讯、互联网、无线电寻呼网络均已开通。   新宝拉各镇植被资源十分丰富,已查明的野生林木共有17科42种。其中乔木杜松2333公顷,黄榆、白榆等31.5公顷,灌木小红柳36.4公顷,锦鸡儿分布最广,覆盖面积达3.4万公顷。牧草种类繁多,其中优质高产牧草主要有:羊草、冰草等数十种,优质药材以麻黄草居多,年均产量2000万公斤。此外还有狐狸、草兔、獾子、草蛇等野生动物和20多种鸟类。   新宝拉格镇农村   新宝拉各镇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有15个品种33个矿点及石油矿区,矿种有金、银、铜、铁、钨、煤、花岗岩、高岭土、石英石、石灰岩、萤石等,其储量和品位均属上乘。其中:钨矿石储量11万吨,优质无烟煤储量近3000万吨,石英石储量近2.7亿吨,花岗岩石中以白、红、黑三色为主,已探明的和远景储量近70亿立方米。勘探油田含油量上亿万吨,目前已开采数百口。   畜牧业是新宝拉各镇的主导产业。2004年牧业年度牲畜62.2万头(只)。2003年产绿色牛、羊肉5281吨,奶类2467吨,绵羊毛610吨,山羊绒49吨,牛羊皮29万张。   -   历史沿革   新宝拉的历史,应追溯到公元15世纪北元达延汗时期。1480——1517年,北元达延汗统 新宝拉格镇一蒙古各部。为巩固汗位,达延汗调整封建统治秩序,把以前蒙古各封建主的小领域合并为六个万户,其一是察哈尔万户。达延汗驻帐于察哈尔万户境内(今锡林郭勒盟地域),统领左翼三万户,派其第三子驻帐鄂尔多斯万户境内,统领右翼三万户。   达延汗以后,五传至林丹。林丹汗力图继承达延汗的事业,统一蒙古各部。1631年冬,率军进攻阿鲁科尔沁部抵兴安岭东南的西拉木伦河北岸。1632年,后金汗皇太极援助阿鲁科尔沁部,林丹汗战败,退至归化城(今呼和浩特)。   清初,皇太极征服察哈尔蒙古后,为满足宫廷、王公们对肉食、奶食的需要,在察哈尔蒙古牧地上建立小型的马群、牛群、羊群。1675年以后,清朝政府从察哈尔各旗抽调牧户,把清初建立的小型马群、牛群、羊群扩大为4个大型牧场。即:商都牧群(初称大马群)、明安牧群(初称牛羊群)、太仆寺左翼牧群和太仆寺右翼牧群。清末,清朝政府在蒙古地区实行“移民实边”政策,将内地的大批汉族农民迁移到边疆地区垦殖,希望通过屯垦,充实边防。因此察哈尔草原被大量开垦为农田,草场越来越小,牧民不得不逐渐北移。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暴发,清朝政府被推翻,1912年4月,袁世凯0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1914年,中华民国把内蒙古划分为热河、察哈尔、绥远三个特别区。同时,继续向察哈尔草原迁移大 新宝拉格镇农村批农民,进行大面积垦殖,并成立招垦设治局,作为招募内地农民和组织开垦的管理机构。到20世纪30年代初,原新宝拉各镇和商都牧群已迁移到今商都县和化德县以北。   1928年,国民政府把察哈尔特别区改为察哈尔省。同年,张家口都统府把察哈尔地区的牧群改为省立模范牧场,其中的商都牧群改为省立第一模范牧场。1934年3月,以德穆楚克栋鲁为首的“蒙古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简称“蒙政会”)成立。1935年,蒙政会改商都牧群为商都旗。同年,日本侵略军侵占察哈尔地区。1937年10月。伪“蒙古联盟自治政府”成立。之后,改明安牧群为明安旗。   1945年8月15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12月,0员陈炳宇等人被派到商都旗和新宝拉各镇开辟工作。1946年初,商都旗和新宝拉各镇分别成立了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支会和民主政府。1947年5月,原新宝拉各镇总管穆格登宝与商都旗上层-罗卜生却吉尼玛在-支持下发动叛乱,两旗支会和民主政府被颠覆。7月,0察哈尔盟工作委员会派副盟长拉木扎布带领部分干部和战士来到新宝拉各镇,组织革命积极分子,建立旗人民政府。8月,在内蒙古自卫军骑兵十一师帮助下,商都旗也建立旗人民政府和自卫队。同时,由于工作需要,察哈尔盟工作委员会把商都旗、新宝拉各镇和明安旗第三、第四佐(原镶黄羊群)划分为一个工作区,派0员奇鲁巴根和扎木苏荣到商都旗和新宝拉各镇负责党务工作。   -   自然条件   地区降水年降水量267.9毫米,主要降水集中在夏季(6--8月份),在牧草生长的关键季节(5——8月份)的有效降雨量不足150毫米,降水量少是新宝拉各镇牧业生产的主要障碍,新宝拉各镇可利用的地表水 新宝拉格镇 马鞍基本没有。由于降水偏少且分布不均,冬季常有黑、白灾出现,春季常有沙尘暴发生。   地区降水年降水量267.9毫米,主要降水集中在夏季(6--8月份),在牧草生长的关键季节(5——8月份)的有效降雨量不足150毫米,降水量少是镶黄旗牧业生产的主要障碍,全旗可利用的地表水基本没有。由于降水偏少且分布不均,冬季常有黑、白灾出现,春季常有沙尘暴发生。地区日照年日照时数3031.6小时,平均日照百分率68%,辐射能143.84卡/平方厘米。地区风力全年盛行西、西北风,年平均风速4.7米/秒。月平均最大风速6.1米/秒。年大风日数平均59天,年最多大风日数121天,各月均有大风出现。瞬间最大风速达26米/秒(10级)。地区气温年平均气温3.1℃,最热月为7月份,平均气温20.4℃,最冷月为1月份,平均气温-16.5℃。终霜晚,初霜早。无霜期较短,平均为120天左右,最大冻土深度154厘米。   地区日照年日照时数3031.6小时,平均日照百分率68%,辐射能143.84卡/平方厘米。地区风力全年盛行西、西北风,年平均风速4.7米/秒。月平均最大风速6.1米/秒。年大风日数平均59天,年最多大风日数121天,各月均有大风出现。瞬间最大风速达26米/秒(10级)。地区气温年平均气温3.1℃,最热月为7月份,平均气温20.4℃,最冷月为1月份,平均气温-16.5℃。终霜晚,初霜早。无霜期较短,平均为120天左右,最大冻土深度154厘米。  

巴彦塔拉镇

  巴彦塔拉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松辽平原西端,科尔沁草原腹地,总面积9811平方公里。南部、东部和北部与吉林省交界,距东北大城市长春180公里、沈阳290公里、哈尔滨290公里,距大连、天津等港口城市500至700公里。   巴彦塔拉镇历史悠久,名称来源蒙古语善于射箭的人及弓箭手(读音h 巴彦塔拉镇orchin/Khorchin音译为科尔沁),是我国北方草原开发较早的地区,是蒙古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从元朝开始这里一直是蒙古民族的游牧地。公元1636年(清崇德元年),清廷在这里正式设制,称科尔沁左翼中旗,是清代国母孝庄文皇后的故里,嘎达梅林的故乡。 巴彦塔拉镇交通便利,铁路有通霍线、通让线、平齐线、大郑线四条铁路穿境而过,可直达北京、天津、呼和浩特、沈阳、大连、齐齐哈尔、海拉尔等城市;公路有国道111线、303线、304线和省道302线穿境而过。旗内已实现乡乡通公路,村村通客车。   -   自然状况   巴彦塔拉镇位于内蒙古、辽宁、吉林三省交汇的金三角地区,地处东经1 巴彦塔拉镇21°08"至123°32",北纬43°32"至44°32"之间。科左中旗位于松辽平原向内蒙古高原过渡地带,平均海拔高度在120—215米之间。土地面积9811平方公里(1471万亩),耕地350多万亩,宜农、宜林荒地300多万亩。土壤以风沙土、草甸土、栗钙土、盐碱土为主,宜农、宜牧、宜林。巴彦塔拉镇有西辽河、新开河、乌力吉木仁河三条河流贯穿旗境,河流径流量为5.85亿立方米。有5座中型水库,自然水面9.7万亩。河网密度为0.04公里/平方公里。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回暖快,夏季炎热,雨量集中,雨热同步;秋季雨少降温快;冬季寒冷。   -   资源状况   巴彦塔拉镇土地辽阔,土壤肥沃,旗内盛产玉米、大豆、葵花、小麦、高粱、水稻、花生等农产品,是国家和自治区重点商品粮基地。优质玉米最高年产量可达9.2亿公斤;有机葵花出 巴彦塔拉镇口远销至西欧地区,素有“葵花之乡”的美誉;有“黑珍珠”之称的蓖麻籽产量占全国蓖麻总产量的四分之一,被誉为“蓖麻之乡”;全旗牲畜存栏总头数达120万头(只、口),以科尔沁黄牛为主,被誉为“黄牛之乡”,已列为全国商品牛基地和秸秆养牛示范旗。全旗牛存栏20万头,羊存栏达40万只、猪存栏达50万口,草原白鹅年饲养量500万只。 巴彦塔拉镇资源丰富,境内石油天然气开采前景可观,宝龙山煤田现已探明长焰煤储量5356万吨,矽砂资源质量好、品位高,总储量约为10亿吨。乌斯吐自然保护区、珠日河旅游区是旅游度假的理想去处。巴彦塔拉镇有林面积300万亩,其中用材林150万亩,林木蓄积量450万立方米。天然麻黄面积5万亩,年产量150万公斤。  

翁贡乌拉苏木乡

  翁贡乌拉苏木乡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镶黄旗。下辖:   152528200200 210 达布森高勒嘎查村   152528200201 220 乌兰淖尔嘎查村   152528200202 220 崩洪高勒嘎查村   152528200203 220 乃仁陶勒盖嘎查村   152528200204 220 德斯格图嘎查村   152528200205 220 新苏莫嘎查村   152528200206 220 阿拉坦毛都嘎查村   152528200207 220 翁贡淖尔嘎查村   152528200208 220 宝日胡吉尔嘎查村   152528200209 220 浩伊尔呼都嘎嘎查村   152528200210 220 阿日舒特嘎查村   152528200211 220 查干淖尔嘎查村   152528200212 220 查干额尔格嘎查村   152528200213 220 塔林呼都嘎嘎查村   152528200214 220 阿日宝拉格嘎查村   152528200215 220 巴彦查干淖尔嘎查村   152528200216 220 布日都淖尔嘎查村   152528200217 220 伊和乌拉嘎查村   


巴彦塔拉镇特产大全




巴彦塔拉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