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武安市东南,与峰峰矿区、邯郸县相邻,面积63平方千米,辖21个行政村,5个自然村,总人口2.4万人。省级公路洺淑线纵贯全境,乡间公路交错相通,四通八达,淑村镇拥有丰富的建材、煤、铁资源,建有石料厂、铁矿、煤矿以及各类相关企业,从业人员7300多人,营业收入达5.9亿多元。建于清末民初的淑村朱家庄园,作为我国迄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封建庄园,曾被中央、省、市多家媒体相继报道,该庄园14座院落,占地5136平方米,展现了该镇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2.4万人 | 63平方公里 | 130481105 | 056300 | 0310 | 查看 淑村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白沙村 | ·武安旅游·武安特产·武安十大特产·武安十景·武安名人·邯郸 | 0 |
---- |
查看 白沙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武安镇 |
该镇为武安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共辖18个行政街(村),总人口44000人,总面积41.5平方千米,辖区内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为“冀南第一经济强镇”。全镇规模以上民营企业22家,税收超千万元的民营企业4家,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0.76亿元,营业收入52.2亿元,经济总量占全镇的90%,税收总量占全市的10%。同时大力发展商贸、餐饮、中介等服务业,建成了明珠商场、宇宙宾馆、富强建材大世界等一大批有特色、有带动能力的大型市场,2003年全镇生产总值52.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66元。. |
康二城镇 |
该镇地处武安市东部,辖17个行政村,2.98万口人,耕地2800公顷,以国、省道为主干线,村村通了柏油路。该镇煤炭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镇东、南部,是河北省第一产煤大镇,煤以品种多、质量高,驰誉冀、鲁、豫、苏等省区。改革开放以来,全镇形成了以煤炭开采为龙头的煤炭加工、建材、运输三大支柱产业,全镇现有42家乡镇煤矿和康城煤矿、陶一煤矿等国有大中型企业。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原煤开采运输、加工、务工等,人均纯收入4307元。康二城镇中、北部村以农为主,是享誉武安、邯郸的清化坪农业高产区。近几年来,经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镇形成了生猪蛋鸡养殖、食用菌养殖、设施农业(特色种植)、花椒林果“四大园区”。构建了“北抓种植南抓牧,东抓旅游西抓菇,工农并举齐发展,设施农业迈大步”的可喜发展格局。. |
午汲镇 |
地处武安市西南,紧邻城区,总面积72平方千米,辖28个行政村,10500户,36000口人,耕地3600公顷。2003年人均纯收入4564元,工农业总产值突破17亿元。午汲镇地理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309国道、邢都两条公路,邯长铁路穿境而过,镇域西部有丰富的铁矿石、煤炭、石灰石资源。近几年来,午汲镇积极实施农业结构调整,逐步跳出传统农业的圈子,积极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培育特色产业,粮棉、粮菜间作套种逐步推广,生猪、肉牛、武安山羊、食用菌、玉米制种、林果产业发展壮大。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现全镇共有大小集体、民营个体企业1800个,其中上亿元企业2家,形成了以冶金、建材、煤炭、化工四大行业为支柱,以红旗铁矿、红旗水泥厂、武城溶解乙炔气厂、玉生电器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为龙头的规模化经营、区域化布局的民营经济新格局。公路、电话、有线电视实现了村村通,多次荣获邯郸市文明乡镇荣誉称号。. |
磁山镇 |
磁山镇位于武安市西南部17千米,辖23个行政村,7259户,2.5万人口,耕地面积2400公顷,总面积68平方千米,有完整的交通、通讯体系。辖区内有冶金部2672工厂、峰峰矿务局万年煤矿、北京铁路局磁山机务段等8家省部属企业,经济实力雄厚。1984年撤乡建镇,1994年率先跨入“小康镇”行列。磁山镇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7500年前的“磁山文化”就发祥于此。该镇自然资源丰富,铁矿、煤炭、石灰石、花岗石等储量大,易开发。冶金、煤炭、建材、化工和农业产业化是全镇经济支柱产业,现有工业企业190多家,从业人员7000多人,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7.9亿元,人均收入4335元。目前,磁山镇基本形成了一个文化旅游区、两个商贸区、三条横向交通干线、四条纵向交通干线、五个工业区、六个居民区的小城镇建设格局。被省命名为“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被省定为鼓励和支持发展的“重点小城镇”。为更快更好地发展,磁山镇制定了“抓个私、建市场、兴产业、抓种养”的经济发展规划,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繁荣磁山经济。. |
伯延镇 |
位于武安市区东南8千米处,南依鼓山,北临南洺河,地势南高北低,辖区面积43000平方千米,全镇共有15个行政村,6160户,22000口人。伯延镇自东向西由武磁公路越境,全镇实现了村村通油(水泥)路。伯延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传统,抗日战争时期,-、-等率部带领人民群众在这里抗日;解放战争时期,高树勋与-曾在这里会晤,揭开了著名的“邯郸起义”序幕。1961年5月,-总理曾亲临伯延视察。近两年全镇在宜林山坡地大兴退耕还林工程,发展花椒、大枣、核桃、柿树等林果527公顷,去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713元。镇东部以建材生产为主,西部以煤炭生产为主,有年产近400万吨的国有万年煤矿,有投资近亿元即将开采的南洺河铁矿。伯延商业发达,2003年商贸业总收入达到2亿元。. |
淑村镇 |
位于武安市东南,与峰峰矿区、邯郸县相邻,面积63平方千米,辖21个行政村,5个自然村,总人口2.4万人。省级公路洺淑线纵贯全境,乡间公路交错相通,四通八达,淑村镇拥有丰富的建材、煤、铁资源,建有石料厂、铁矿、煤矿以及各类相关企业,从业人员7300多人,营业收入达5.9亿多元。建于清末民初的淑村朱家庄园,作为我国迄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封建庄园,曾被中央、省、市多家媒体相继报道,该庄园14座院落,占地5136平方米,展现了该镇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
大同镇 |
位于武安市城北10千米处,属丘陵区域。辖区面积为74.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3750公顷,21个行政村,10120户,38500口人,属农业镇。全镇交通十分便捷,武邑路从镇区内贯通,乡间道路全部水泥硬化,形成四条主线七条支线全长36.2千米的交通网络,基本实现了“五通”,即通电、通邮、通电话、通公路、通自来水。全镇经济以农业为主,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年生猪养殖早突破6万头,蛋鸡存栏10万只,肉牛饲养量达到2000头。同时民营经济逐步壮大,形成了精粉、团球、洗煤、焦化综合生产经营格局,拉动了建筑、运输和饮食、服务业的发展,拥有各类企业摊点1495个,2003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2.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83元。. |
邑城镇 |
邑城镇位于武安市东北部,与邢台市相邻,是武安市北大门。全镇共辖25个行政村,3.5万人口,总面积为67平方千米。邑城镇建镇历史悠久,始建于春秋时代,自秦朝实行郡县志以来,曾几度为县邑所在地,故曰“邑城”。历经修缮,逐渐成为“巷为棋、道通衢、扼关隘、商贾集”的重镇,为武安市八大古镇之一。邑城镇交通方便,邢都公路直穿镇北,武邑公路直通镇中,裕午铁路贯穿东西。镇西部煤炭资源丰富,周边有章村、显德汪、郭二庄等三大国营煤矿,煤炭产业已成为全镇支柱产业。在煤炭产业的带动下,铸造、机修、运输、商贸服务、建材等产业已成为全镇经济主体。镇东部土地肥沃、水源充沛,是全镇小麦、玉米主产区。全镇共有镇中学、赵店中学、南沟中学三所中学,村村建有标准学校,程控电话在全镇普及。. |
矿山镇 |
位于武安市北部,属于半山区、半丘陵地带,与邢台的沙河市相邻,总面积99.5平方千米,辖30个行政村,长住农业人口38110人、非农业人口46000余人。矿山镇是邯郸市十强乡镇之一,境内资源丰富,有丰富的煤、铁、建材资源;有国家、省及邯郸市驻武企业10余家,民营企业124家;该镇交通便利,刑都公路穿越南北,村村通油路;商业发达,建成了西石门集贸市场、石板坡粮油市场等一批综合专业市场。农业已初步形成高效种植、林果、养殖三大产业,其中西石门的苗木远销全国各地;工业以张二庄煤矸石砖厂、邯武棉机厂、运丰集团等一批产业“龙头”为带动,形成了集采、选、洗、炼、铸、轧为一体的冶金工业格局。其中邯武棉机厂是全市的重点铸造企业之一,生产的棉机和配件远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年销量居全国同行业第三名;同时,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铺设了高标准的乡间公路,新建了规格较高的4所乡镇中学,新建一所高标准医院和8个村的文化宫,村村安装了有线电视,电话普及全镇,许多农民拥有了家庭轿车。. |
贺进镇 |
位于武安市西20千米处,总面积120平方千米。辖32个行政村,26000口人,共有耕地1279公顷,山场1万多公顷,2003年人均收入1922元,属贫困山区。贺进镇原名继城,因抗日战争时期,该区区长贺进同志在反击日寇扫荡中牺牲,遂改称贺进以示纪念。该镇交通条件便利,并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和山场资源。贺进镇目前已开发的太祖山旅游区,最高峰海拔1500米,最低点480米。景区内气候宜人,风景秀丽,山峰壁立,峡谷幽深,天然溶洞、名寺古刹等融为一体,诗情画意,巧夺天工。旅游业逐步发展成为全镇经济新的增长点。. |
阳邑镇 |
位于武安市西部边缘,丘陵起伏,四周环山,南洺河纵贯全镇,辖24个行政村,总面积102平方千米,全镇总人口约44000人。阳邑镇与山西左权、河北涉县交界,邯长铁路贯穿境内,平涉公路、武左公路、磁阳公路在境内交汇。镇区中心新建了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并有万寿山旅游区和碧霞宫、唐王殿、闯王行官等汉唐时期的古迹。全镇共有中小学21所,其中武安市第四中学为全市农村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民办公助性质完全中学。阳邑镇主要由商贸、旱作农业、运输等六个经济小区组成。其中,年产值超20亿元的河北省“百强企业”之一的河北普阳钢铁有限公司就在该镇。. |
徘徊镇 |
地处武安市西南部22千米处,总面积106平方千米,耕地面积3474公顷,山场面积5653 公顷。辖29个行政村,8305户,26735口人,属山区贫困乡镇。近年来,该镇坚持以“东抓农、西抓林、畜禽养殖进家庭;抓地下、促地上、集体私营一齐上”的发展思想,大力实施“生态强镇、特色立镇、开放兴镇”三大发展战略,农业以大豆、谷子、棉花为主;林业以花椒、核桃、红枣为主;养殖业以黄牛、瘦肉型猪为主。全镇实现了柏油路、有线电视、程控电话村村通。2003年全镇生产总值达到10.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3168元。. |
冶陶镇 |
冶陶镇位于河北省武安市西南部,距城区25千米,总面积74平方千米。辖21个行政村,22.526千人。东半部属丘陵地带,西半部为山区,海拔700多米,有耕地2032.7公顷,全部为旱地。全镇水资源贫乏,通过国家扶贫计划等措施,解决了16个村饮水困难,抗旱能力得以增强。冶陶镇有明显的交通优势,邯长铁路从境内穿过,有新固镇火车站一处,309国道东西贯穿,市级公路磁阳线从镇东部南北通过。解放战争时期冶陶为晋冀鲁豫党政军机关驻地,老一辈革命家-、-、-等曾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过。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旧址被邯郸市确定为爱国主义和传统教育基地。改革开放以来,全镇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形成了东部以固镇元宝山工业园区为主,中西部大力发展种植业和林果业的发展模式。2003年底实现人均纯收入3625元。. |
上团城乡 |
武安市辖乡。1953年建上团城乡,1958年属午汲公社,1961年建上团城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崇义乡并入。邯(郸)长(治)公路过境。辖上团城一街、上团城二街、上团城三街、西营井、中营井、南营井、高村、下团城、崇义一街、崇义二街、崇义三街、崇义四街、北西庄、南西庄、大北庄、小北庄、大南庄、白马岩18个村委会。铁矿资源丰富,工业以采矿、冶金、建材为主。农业主产小麦、玉米。. |
北安庄乡 |
武安市辖乡。1953年建北安庄乡,1958年属伯延曙光公社,1961年析置北安庄公社,1984年复改乡。位于市境东南部,距市区8公里。面积50平方公里,人口1.5万。辖北安庄、东大河、大名远、南安庄、黄粟山、同会、张粟山、杜家庄、西周庄、魏粟山、东周庄、西大河12个村委会。煤炭资源产丰富。工业以采煤、建材为主。农业主产小麦、棉花、玉米。. |
北安乐乡 |
武安市辖乡。1953年建徐家坡乡,1958年属大同公社,1961年析置北安乐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市境北部,距市区15公里。面积50平方公里,人口2.5万。武(安)邑(城)公路过境。辖北安乐、徐家坡、赵窑、迂城、上三里、近古、贾家庄、北田、南安乐、南田、康宿11个村委会。工业以采煤、建材为主。农业主产棉花、小麦、玉米。赵窑村东南有规模较大的古墓群,经考察属仰韶、商、西周文化。. |
西土山乡 |
西土山乡,位于武安市城北,辖区面积74平方公里,19个行政村,总人口42288人,耕地面积5.23万亩,309国道、邢都公路和邯沙线在境内穿过,境内煤、铁矿资源和地下水资源丰富,具有优越的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改革开放以来,乡党委、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揽全局,使全乡的经济和社会得到迅速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建设取得全面进步。2005年,国民生产总值15亿元,财政收入1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94元。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从以粮为主转变为高效农业、林果、各类养殖综合发展的新格局;乡镇企业立足城郊、交通、资源优势,面向市场大力高速产业结构,能源、煤化工、冶炼、铸造等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和完善。全乡标准中学2所、小学19所,校校建起微机教学室和电脑 备课室,开通远程网络教学系统。乡卫生院和敬老院建设达标,村村建有卫生所和疾控所,防疫体系完善,农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乡村公路四通八达,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网络覆盖全乡。村村街道硬化,环境优良。全乡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以-精神为指导,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 |
西寺庄乡 |
西寺庄乡位于武安市西北15公里处,北名河沿岸,全乡共有10143户,39004人,地理面积6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亩。地面企业有铁矿25个,选厂18个,石子厂5个,砖厂2个,白灰厂4个,花木公司2个,万头养猪场2个。2005年全乡总收入达到13502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139元。 该乡被武安市列为一类乡镇,各项工作名列全市前茅,连续多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开创性工作先进单位及文明生态村创建先进单位等诸多荣誉称号。 西寺庄乡曾是一片贫瘠的土地,过去农民大多靠外出烧盆、养蘑菇、卖衣裳、张锣、补锅来维持生计,改革开放以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这片土地焕发了勃勃生机,穷则思变的寺庄人民靠党的富民政策和勤劳的双手,使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强乡、农业富民、美化环境、和谐发展”的整体思路,使寺庄乡经济、社会得到了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地发展。 跨入新世纪,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西寺庄乡按照党的-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了农村现代化的奋斗目标,积极响应市委提出的建设“四市”目标和创建文明生态村构筑美好家园的号召,聘请有关专家教授,对全乡2003年至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长远规划重新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和科学论证。到2010年,西寺庄乡要以科学发展观和文明生态村建设统揽全局,逐步建立起“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按照新型工业区、生态园林区、科技种养区把寺庄乡建设成为经济繁荣、政治民主、环境优美、精神充实的现代化新乡镇。这实现“翻两翻、三步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
活水乡 |
武安市辖乡。1953年建活水乡,1958年改公社。武安县改矿区时划归涉县,1960年划归武安矿区,1984年复置乡。1996年庙上、阳鄄、马店头3乡并入。位于市境西北部山区。面积224平方公里,人口2.2万。辖活上、口上、白王庄、宅清沟、阎庄、陈家坪、石河湾、绿树沟、井峪、庙上、后掌、大屯、常杨庄、天阳鄄、常王庄、后仙灵、前仙灵、马店头、达衣岩、李家庄、台直、楼上、昆仑峪、七步沟、禁坡、大会庄、门王庄、前渠村、阳鄄、后渠、前柏山、贺家村、牛心山、秋树坪、上店、后柏山36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马铃薯,林业、畜牧业发达。取材于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传说,建有“京娘湖”旅游区。. |
石洞乡 |
武安市辖乡。1953年设赵庄、什里店两乡,1958年属阳邑公社,1961年建石洞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百官乡并入。位于市境西部,距市区22公里。面积64平方公里,人口2.1万。辖石洞、赵庄、河西、田二庄、曹子巷、什里店、河东、三王村、青烟寺、百官、史二庄、河业峧、南河底、北河底、坦岭15个村委会。铁矿资源丰富。工业以采矿、冶金、建材为主。农业主产小麦、玉米。1946年至1948年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曾驻三王村。. |
管陶乡 |
管陶乡位于武安市西部深山区,两省(河北、山西)三县(武安、县、左权)交界处,总面积188平方公里,辖38个行政村,108个自然村,5900户,18500口人,男女整半劳力11000个,耕地面积15477亩,其中水地3110亩,旱地12367亩,人均0.8亩。由于地下无资源,地上少企业,经济条件比较落后,2005年人均收入2035元,是一个集革命老区、边远地区、贫困山区于一体的典型乡,也是省重点贫困乡。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气候,四季分明,冷暖适宜,盛行东北风,地面坎坷不平,高低悬殊近1300米,全年干旱缺水,年降水量在150—400毫米之间。 林牧业是本乡的主导产业,全乡共有山场237090亩,其中生态林10万亩,经济林5万亩,干鲜果年产量2700吨。畜牧业主要是养猪、养牛、养兔、养羊,全乡养殖专业村8个,养殖大户200个,百头猪场5座。 种植业主要是小麦、玉米、谷子、蔬菜等品种,年粮食产量4800吨,蔬菜2400吨。 乡内工业基础薄弱,有水泥厂、选厂、玄武岩矿、石子厂、白灰厂等20多个私营企业摊点。本乡旅游资源丰富,列江朝阳沟景区已对外开放,朝阳湖、永宁湖、龙凤山、梁沟八路军兵工厂旧址、荒庄新华社旧址正在开发。 乡内主要公路是武左出境公路和名河源旅游环线,境内全张40公里,38个村的村级公路全部硬化。水利条件较优越,境内有车谷、寺峪沟两座市管水库,2座乡管小水库,小型塘坝10个,水池25座,水窑水柜2000多个,机井15眼,水渠4万余米。 乡内有学校35所,教学楼17座,教师200多名,在校生2400多人,其中初中1000多名,小学1400多名。有卫生院2座,农村医疗所33个,从业人员80名。全乡村村通程控电话,电话总数2000多部。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800万元。. |
马家庄乡 |
马家庄乡位于武安市西南部,地处太行山深处。全乡辖28个行政村,5734户, 20056口人,总面积83.4平方公里,总耕地28662亩。建制31个党支部,678名党员。全乡共有25所小学,2所中学。距邢(台)—都(当)公路、磁(山)—阳(邑)公路不足5公里,涉(县)—磁(山)公路贯穿全境。全乡28个行政村,村村通油路,主要街道全部硬化。程控电话直拔国内外,实现了村村通。该乡交通便利,通讯快捷,信息畅通。 该乡以农业生产为主,因气候、土壤、没有工业污染以及使用农家肥等因素,盛产花椒、柿子、小米等优质土特产品,在市场上享有盛誉。 该乡山场面积广阔,具有丰富的“石灰石”和饲草资源。对发展林业、养殖业、石材开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乡党委、政府立足乡情,明确提出了“经济上台阶,奋力奔小康”的奋斗目标,确立了“立足山区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全力打造石材之乡”的发展思路。 实施柴鸡养殖整村推进战略。石井河、大汶岭、南果、北果、宋家井、山根、马甲七个村的柴鸡养殖,已初具规模,收到了良好效果。为山区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并加大力度在全乡推广。使之成为一大支柱产业,努力实现柴鸡养殖之乡。 全力打造“石材之乡”。充分利用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全力打造“石材之乡”。为农民群众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使之成为立乡支柱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