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北省 >>邢台 >> 临西县 >> 摇鞍镇

摇鞍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摇鞍镇谷歌卫星地图)


摇鞍镇简介

  位于临西县西南部,乡人民政府驻地摇鞍镇,在临西县西南偏北15公里处。东邻白地乡,西交邱县东目寨乡,南接馆陶县王二厢、油寨乡,北连下堡寺镇。总面积36.4平方公里。有3805户,1454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40人。除壮族2人外,均为汉族。辖24个行政村,含23个自然村。  1957年建乡,属山东省聊城专署临清县。1958年,改称公社。1962年,建小公社,隶属下堡寺区。1964年12月22日,划归河北省邢台专区,属临西工委。1965年3月27日,属临西县。1984年5月1日,置乡至今。因驻地得名。地势平坦。卫西干渠、临馆渠分别于中部、东部纵穿,西南有孙楼渠承馆陶客水入卫西干渠。属潮土土类,以轻壤质褐化潮土为主。
  经济以农业为主。有耕地42492亩,其中水浇地32103亩,主种小麦、玉米、棉花等。有林地2405亩。果园383亩。乡办企业有砖瓦厂、皮毛厂、面粉厂、修造站等。共有乡、村、联户、个体企业352个,从业劳力1458人,占劳力总数的24.6%。1989年,工农业总产值1724万元,比1985年增长173%,人均收入501元。
  有乡办中学1所,村办小学21所。卫生院1处,村医疗点30个。乡敬老院1处。乡驻地设有供销社、粮站、棉站、信用社、公安派出所、税务所等单位。
  1987年4月,修建张(三寨)贺(伍庄)公路,纵穿乡境大部,北端与邯(郸)临(清)公路呈“T”字会结,交通较便。境内中贺伍庄北建有“四·二九”烈士陵园,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1.45万人 36.4平方公里 130535203 054000 0319 查看 摇鞍镇谷歌卫星地图

摇鞍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摇鞍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临西镇

  临西镇地处河北省东南部临西县城区。面积40.8平方公里,下辖18个行政村和四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41158人,基中农业人口26996人,居民人口14562人。   近年来,临西党委政府按照“团结实干求进取,富民强镇争一流”的指导思想,积极谋划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在城镇建设、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及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城镇建设在进一步完善仓上、龙旺、高村等商贸街的基础上,以投资2200万元兴建了全县一流的农民进城一条街,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广泛招商,开辟了南方商品批发城,吸引温州客商140余户。同时2002年又投资800万元铺修了长约14华里的南环路,运河西路、农民进城一条街二期工程下在建设之中。此外,文化广场、轴承大世界等一批县重点项目相继落成,初步形成了五纵五橫的发展框架。   乡镇企业通过扩大投资和规模,进行技术改造乖工作,实现了超常规发展,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乡镇企业特级镇,产值超亿元镇,成为邢台市乡镇企业20强乡镇,私营经济被全县先进单位。2001年,全镇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76806万元,增加值19146万元,上缴税金841万元。以轴承支柱产业为基础的特色产业得到空前发展。全镇建有两个大型轴承专业市场。年成交额5亿元以上。从事轴承加工的人员占全镇总人口的35%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开轴承门市的有240多家,并出口十几个国家。镇内建有大地轴承华业公司等一批规模轴承企业。以轴承业为龙头 ,建筑建材、造纸印刷、交通运输、饮食服务等行业日趋兴旺,形成了十大骨干行业。   农业上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改造和农业开发工程,通过铺设地下防渗管道、改造低压线路、打井修渠等工作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农业开发工作代表县、市、省接受了市、省、国家的检查验收。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近年镇党委政府引导农民在抓好粮棉生产的同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并以优惠的政策吸引农民从事高效农业种植和养殖业。全镇建有两个食用菌种植基地和一个设施蔬菜基地、一个韭菜示范基地,面积均在百亩以上。养羊、养鹿、养鸽业等不断壮大,成为全县养殖业的亮点。2001年,全镇农业产值达到8740万元,农村人均收入达到2850元。.  

河西镇

  位于临西县东部。镇人民政府驻地河西街,在县境东端,在临西县城东偏南17公里处。为临西入城(临清)之孔道。镇境东隔卫运河与山东省临清市相望,西界老官寨乡,南接单与屯乡,北与东枣园乡毗邻。总面积239平方公里。有4818户,19044人,其中非农业6526人。除回族175人、满族1人外,均为汉族。辖两个居民委员会、18个行政村,含17个自然村,1个自然镇(河西)。镇驻地原系临清县城(今临清市)的河西部分。1964年月日2月薪2日,由山东省聊城专区划归河北省邢台专区,1965年3月27日,设立临西县,初为县政府驻地。1966年7月底,命名城关镇,同年成立城关镇人民公社,镇因桥名。1984年4月4日,称为先锋桥镇。1989年3月14日,更名河西镇。因东濒卫运河故名。    地势东高西洼。东干渠、东干一支渠、东干二支渠于镇境西南部汇流。卫运河从东部边界穿过,尚未河建有3处扬水站。属潮土土类,以轻壤质潮土及沙壤质潮土为主。经济上农工商并举。有耕地18330亩,其中水浇地16607亩,主种小麦、玉米棉花、林业发展较快,有林地85亩。果园1497亩,主产苹果及桃,居全县第三位。镇办企业有修造厂、建材厂、电镀厂、摩托配件厂、被服厂、食品加工厂、印刷厂、纺纱厂、食油加工厂、油脂厂等。共有镇、村、联户、个体企业607个,从业劳力2669人,占劳力总数的54.75%,列全县第二位。1989年,工农业总产值1599万元,比1985年增长133%,人均收620元。    镇驻地有工交、财贸、文教、卫生等部分局、站、院、校。镇驻地东邻是工业发达、经济繁荣的临清市,邯(郸)临(清)、邢(台)临(清)、清(河)临(西)公路于此聚结,为临西县东部经济、文化、交通重镇。   有镇办中学龄前所,县办完小巧玲珑所,镇办完小百货所,村办小学校7所,河西分院落所,村医疗点心2个,县文化馆河西分馆、邮电支局、税务分局、工商行政管理所、公安派出所、粮站、银行、信用社及镇办敬老院等单位也设此。.  

下堡寺镇

  临西县下堡寺镇地处冀南平原的临西县西部,位于两市三县交界之地,邯临公路横穿全境,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全镇辖30个行政村,总面积60.5平方公里,7200户,总人口3.1万。   下堡寺镇是临西县第一大镇,是典型的农业大镇,是全省棉花生产重点乡镇之一,是邢台市小尾寒羊养殖示范基地。全镇地势平坦,土壤肥沃,6万耕地全部实行水、田、林路综合开发,为辖区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越条件。该镇地处老沙河古道,清凉江河畔,果林面积 4000余亩,河梁河滩5000亩,林荗草丰,农副产品充裕,适宜发展畜牧养殖业。   近年来,下堡寺镇在-高彦山,镇长王宗强的带领下,遵循“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带领全名不虚传人民,艰苦创业,大上经济,实施开放兴镇和特色兴镇战略,扶持具有独特优势的经济增长点,确立了“小尾寒羊养殖、韭菜、林果种植”三大特色产业,形成了“油头油咀、酿酒、建材、棉花加工”四大支柱经济。2001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实现3.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80元。   举全镇之力,兴养羊大业。该镇采取“扭紧龙头,带动龙身,摆活龙尾”的工作举措,建立了集收购、屠宰、加工、外销为一体的两大龙头企业——马庄肉联厂和务头养羊场,年加工能力800吨,产品远销北京、天津等各大城市。该镇以科技为先,引进了“澳洲无角陶赛特、夏洛来、赛福特”等世界名羊,建立了集改良、繁育、回收为一体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临西县优质推广中心,提供优质种羊坚持“小群体、大规模”的路子,实行“四统一”服务,逐渐扩大基地规模。全名不虚传30个村村村搞养羊,小尾寒羊饲养户占农户总数的60%,存栏总量3.2万只,形成8个专业村,三大交易市场,交易集市已辐射到山东、河北两省的20多个县市,成为邢台市最大的小尾寒羊养殖基地。   果菜生产是下堡 寺镇 传统优势行业,2000年以来,果菜生产进入规模迅速发展阶段。按照集中连片,成方成群,规模发展的要求,先后建成 了四大果菜基地。蔬菜生产以韭菜、蘑菇为主,形成了以邵庄和子固为中心,辐射全镇18个村的两大千亩韭菜基地。建立健全了无公害生产体系和质量标准,无公害生产全面启动。果品生产以梨、冬枣、葡萄、银杏为重点,建成了规模在千亩以上的两大主产区。全镇 果菜面积达到1.2万亩,产值达到农业总产值的21%。.  

尖庄镇

  位于临西县同部。镇人民政府驻地尖庄,在临西县城南偏西113公里处。东邻黎博寨乡,西接白地乡,南与山东省临清市烟店、唐元乡隔卫运河相望,西南与馆陶县昔厂乡交界,北同樊村乡毗邻。总面积323平方公里。有3863户,16640人,其中非农业307人。均为汉族。辖12个行政村,含11个自然村。   1950年设区,属河北省邯郸专署临清县,1952、1953年,先后改属山东省德州、聊城专署。1953年,改称尖庄区。1957年,改乡。1958年,称公社。1964年,复设区,袭旧称。1964年12月22日,划归河北省邢台专区,属临西工委。1965年3月27日,属临西县。1966年7月底撤区并社,乞讨称公社,辖域同今。1984年5月1日,改称乡。1985年5月25日,改为镇。因驻地得名。镇境西部古堤纵贯南北,将全镇分成堤上(西部)、堤下(东部)两部分,大部土地在堤下,沿堤东展,地势平坦,极利耕种。镇东南缘的卫运河为纵穿中部的跃进渠、西干渠上段的发源地,西部有申街分洪道流过。沿河建有2座扬水站,1处水闸,排灌方便,水利条件优越。   经济农、工、商并举。有耕地30459亩,其中水浇地24036亩。粮食作物主种小麦、玉米、豆子;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有林地883亩,果园606亩。镇办企业有砖厂、机械厂、玻璃厂、造纸厂等。共有镇、村、联户、个体企业712个,从业者3100人,占劳力总数的57。7%,为全县之冠。    1989年,工农业总产值1658万元,比1985年增长121.6%,人均收430元。   有镇办初中1 所,村办小学校4所。县医院分院落所,村医疗点燃3个。文化站台票处。镇驻地设有工商行政管理所、税务分局、公安派出所、粮站、供销社、邮电所、镇办敬老院等单位。   童(村)尖(庄)公路纵穿全境,与县城相通。.  

老官寨镇

  位于临西县东部。乡人民政府驻地老官寨(西寨),在临西县城东偏北12公里处。东临河西镇,西接大刘庄乡,南交单屯乡,北界水波乡。总面积41平方公里。有4232户,17852人,其中非农业308人,除回族2021人外,余为汉族。辖20个行政村,含18个自然村。1950年,置区,属河北省邯郸专区临清县。1952年,改属山东省德州专署。1953年,归聊城专署临清县继辖,1957年,撤区并乡。1959年,改称公社。1962年,复称区。1964年12月22日,划归河北省邢台专区,属临西工委。1965年3月27日,属临西县。1966年7月底,复称公社,始辖今域。1984年5月1日,改称乡至今。因驻地得名。地势平坦,东清临渠、赵瞳渠分别由乡境中部、西部穿过。东干一支渠横切南   部,形成排灌网络。属潮土土类,以轻壤质底粘潮土为主。经济以农为主。有耕地42021亩,其中水浇地28030亩。主种小麦、玉米、谷子、棉花等作物。有林地231亩,果园215亩。乡办企业有砖瓦厂、棉厂、纺纱厂。共有乡、村、联户、个体企业114个,从业者1540人,占劳力总数的24.8%。1989年,工农业总产值1320万元,比1985年增长78.9%,人均收入471.8元。有乡办初中1所,村办小学20所。县医院分院1所,村医疗点25个。乡驻地设供销社、粮站、税务所、工商行政管理所、邮电所、乡敬老院、公安派出所等单位。邢(台)临(清)、邯(郸)临(清)公路由西向东穿越全乡,交通便利。境内洪官营村有伊斯兰教清真寺1座,保存完好。.  

枣园乡

  位于临西县东北部。乡人民政府驻地东枣元,在临西县城东偏北21.5公里处。东临卫运河,与山东省临清市相望。西邻水波乡,南接河西镇。北与清河县赵店乡毗邻。总面积44平方公里。有5691户,20023人,其中非农业290人。除汉族外,尚有回族399人。辖23个行政村,25个自然村 1953年,设枣元乡,属山东省聊城专署临清县老官寨区。1957年,撤区并乡,其辖域扩大。1958年,撤乡。1962年,建公社仍属老官寨区。1964年12月22日,由山东省聊城专区划归河北省邢台专区,属临西工委。1965年3月27日,属临西县。1966年7月底,大十二里公社并入,其辖域至今。1982年3月,更名东枣元公社。1984年5月1日,改称乡。因驻地得名。乡境地处清凉江局部大洼—南波洼,地势由东南往西北倾斜。卫运河从乡东缘自南而北流过,境内堤防长8.5公里。东干渠、机排引渠等渠道纵横交错,除丁家码头有21立方米/秒排灌站外,还有陈窑国营扬水站和北三里、东郑庄、汪江、东枣园4处乡村扬水站,水利条件优越,属潮土土类,以轻壤质底粘潮土、轻壤质潮土为主。 经济以农为主。有耕地44107亩,其中水浇地39804亩,主种小麦、玉米、棉花。果园30亩。乡办企业有砖瓦厂、面粉厂、地毯厂等,共有乡、村、联户、个体企业516个,从业者2412人,占劳力总数的7.7%。1989年,工农业总产值1747万元,比1985年增长92%,人均收入540元。有乡办初中1所,村办小学23所。卫生院1所,村医疗点20个。乡驻地设公安派出所、税务所、邮电所、乡敬老院、粮站、供销社、农场等单位。京九铁路横穿全境,清(河)临(西)公路自乡境西部纵穿,交通极为便利。.  

吕寨乡

  吕寨乡位于临西县北部,邢临路横贯东西,童吕路直通县城与邯临公路相连东西近临京广铁路、京沪铁路、京深高速公路、京福高速公路、106国道、105国道,地理位置极为优越。全乡总面积为39.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67万亩。全乡总2.25人口万人,辖26个行政村,设26个村民委员会,乡政府驻地在吕寨村,位于邢临公路与童吕公路丁字路口处。   本乡农业重调整,育特色。以优质麦、中药材、养殖、瓜类等为主要特色产业。其中:优质麦全乡达17000亩,紫苏、牛夕、地伏子等中药材育苗近100亩,到麦后种植面积1达1000亩。发展成为邢台市最大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杨圈村种植朝天椒500亩,陆村种植冬瓜200亩,杨集西瓜1000亩。全乡年底白山羊和小尾寒羊存栏达到16000只,建大型养殖场两处,西夏益发养殖有限公司现有波尔山羊种羊一只。改良白山羊200只,到年底可出栏改良白山羊1000余只。寺上羊猪场现存栏200头,年底可出栏600头。搞特种种植和养殖已在吕寨乡蔚然成风,现有三个养羊场已初具规模,年底全乡可实现人均一只羊。   招商力度大,民营经济发展迅速。现今,吕 寨乡已形成以联友轴承有限公司兴久轴承厂、榆阳橡胶厂等为龙头的大型民营企业。其中,联友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零类轴承,年产值达1000万元;兴久轴承厂主要生产微型轴承,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榆阳橡胶厂主要生产再生胶,产品供不应求。2002年投资20万元新上塑料方便袋厂一家。在该乡招商引资政策的感召下,已有数家商户准备在该乡投资办厂。  建材方面有水泥厂、陆村预制件厂、王铎寺村木材厂和十四处砖厂,质优价廉,交通便利。   甚础设施方面。通村公路建设面积达到7万平方米,村村通电话,普及自来水,七个村装有有线电视。吕寨综合集贸市场主体工程已近竣工,逢农历二、七集,市场繁华,货类齐全。小城镇建设面积4平方公里,人口2600人,水电方便。区内排水管道3公里。水泥、沥青路面1万平方米,交通居住条件良好。.  

摇鞍镇

  位于临西县西南部,乡人民政府驻地摇鞍镇,在临西县西南偏北15公里处。东邻白地乡,西交邱县东目寨乡,南接馆陶县王二厢、油寨乡,北连下堡寺镇。总面积36.4平方公里。有3805户,1454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40人。除壮族2人外,均为汉族。辖24个行政村,含23个自然村。  1957年建乡,属山东省聊城专署临清县。1958年,改称公社。1962年,建小公社,隶属下堡寺区。1964年12月22日,划归河北省邢台专区,属临西工委。1965年3月27日,属临西县。1984年5月1日,置乡至今。因驻地得名。地势平坦。卫西干渠、临馆渠分别于中部、东部纵穿,西南有孙楼渠承馆陶客水入卫西干渠。属潮土土类,以轻壤质褐化潮土为主。   经济以农业为主。有耕地42492亩,其中水浇地32103亩,主种小麦、玉米、棉花等。有林地2405亩。果园383亩。乡办企业有砖瓦厂、皮毛厂、面粉厂、修造站等。共有乡、村、联户、个体企业352个,从业劳力1458人,占劳力总数的24.6%。1989年,工农业总产值1724万元,比1985年增长173%,人均收入501元。   有乡办中学1所,村办小学21所。卫生院1处,村医疗点30个。乡敬老院1处。乡驻地设有供销社、粮站、棉站、信用社、公安派出所、税务所等单位。   1987年4月,修建张(三寨)贺(伍庄)公路,纵穿乡境大部,北端与邯(郸)临(清)公路呈“T”字会结,交通较便。境内中贺伍庄北建有“四·二九”烈士陵园,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刘庄乡

  大刘庄乡紧邻临西县城,辖15个行政村,人口1.55万,耕地3.3万亩。大刘庄乡地理位置优越,距石家庄市150公里,邢台市90公里、邯郸市100公里,山东济南市150公里,距京九铁路临西站和山东临清站各15公里,邯临公路贯穿全境。全乡村村通公路,交通便利,电力充足,通迅快捷。   大刘庄乡土地肥沃,地上地下水资源丰富。这里盛产小麦、棉花、玉米、谷子、大豆。是邢台市闻名的小麦、玉米良种繁育基地,种子质量达到省、市优质标准。设施蔬菜、食用菌及中药材(芦荟)种植遍布全乡。这里畜牧养殖业发展较快,全乡波尔山羊、小尾寒羊、肉奶牛、肉蛋鸡存栏达到相当规模。   大刘庄乡乡镇企业基础雄厚,全级形成了以轴承、建材、化工、农机配件为主的四大支柱产业。鑫泰、航天、鑫宇、新兴四大轴承企业闻名省市。该乡素有“轴承之乡”的美誉,规模企业达30余家,产品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乡党委、政府已把境域6公里的邯临公路北侧列为经济开发区,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吸引了珠海、泰国、巴基斯坦等国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办厂。   新的世纪,新的一届党委、政府带领全乡人民 ,将以诚信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以最优惠的政策,最宽松的环境,最优质的服务,热切期待与您一道共同开发这片热土,共创大刘庄乡美好的明天。.  


摇鞍镇特产大全




摇鞍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