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北省 >>保定 >> 唐县 >> 北罗镇

北罗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北罗镇谷歌卫星地图)


北罗镇简介

  唐县辖镇。1954年建北罗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乡,1995年改镇。1996年初温家庄乡并入。位于县城西南,距县城1公里。面积39.6平方公里,人口4.7万。京广西线公路过境。辖朱北罗、南雹水、西城子、赵北罗、牛骆北罗、北罗辛庄、北罗镇、西下素、北上素、南上素、南岗北、温家庄、东胜庄、东下素、西上素、白家庄、田堡庄、南罗屯、钩鱼台19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玉米、棉花。.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4.7万人 39.6平方公里 130627103 071000 0312 查看 北罗镇谷歌卫星地图

北罗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北罗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仁厚镇

  仁厚镇驻地东城内,位于县境东南部山前丘陵平原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全镇面积39.7平方公里。1990年辖24个自然村,划分21个村民委员会,全镇13043户(其中农户6570户),40026人(其中农户人口25591人),有汉、蒙、回等少数民族11个。该地1937年被日本侵略军侵占,1945年9月解放,1947年实行土地改革,1956年农业实现合作化。自西晋以来是各代唐县县城,民国以来是区、乡政权机关所在地。该镇经济以农为主,1990年全镇有耕地25000亩,人均0.96亩,其中渠、机井浇水地18500亩,占耕地面积的74%,主产小麦、玉米、谷子、甘薯、花生和棉花等,亩产粮食由1949年的60公斤,提高到1990年的244公斤,提高4倍。1990年全镇工农业收入3163万元,人均收入179元。改革开放以来,工商企业发展较快,除省、地、县办企业外,1990年全镇有集体、个体办建筑、建材、皮革、化工、电子、工艺美术、玻璃、塑料、服装、机械、制鞋、五金、铸造、造纸、纺织、加工、食品、木器家具等企业195家,年产值2426万元。    文化教育卫生事业不断发展,1990年全镇有县办完全中学2所,师范、卫生学校各1所,县办小学2所,幼儿园1所,镇办中学2所,小学21所。县办医院3所,镇办卫生院1所,村办卫生室21所,个体诊所15家,医疗技术人员450余人。    该镇交通发达,有京广西路、唐望、望王、唐涞、唐完五条柏油公路可直通北京、天津、保定、石家庄、大同等大中城市,每日过往客车百余辆次。.  

王京镇

  王京镇驻地王京村,位于县城东南16.2公里处,南邻定州只栋乡,东邻定州清风店乡,北邻建阳,西邻定州砖路乡。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敌占区(仅王京村)。1945年9月3日,日伪军从唐县城逃至王京成立伪办事处,伪军逃离清风店车站后,这里解放。19462月-于西安的-唐县政府返回,武力抢占王京,建立-唐县政府。19471月19日被解放军彻底打跨,王京解放。1953年建王京乡,属第六区。1956年实现农业合作化,1958年建王京人民公社,1961年公社规模缩小,仍保留王京人民公社。1984年公社体制改革,改建王京乡。1990年全乡辖4村委会,总面积11.2平方公里,3311户,13030人,工农业总收入861万元,人均收入594元。    该镇地处平原,1990年全乡有机井灌水浇地10100亩,人均0.8亩,全部为水浇地。该乡经济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等,粮食亩产品由1949年的50公斤提高到1990年的380公斤。林果产品主要有苹果、葡萄等。改革开放以来,工商企业有所发展,1990年全乡有建筑、建材、食品、饮料、机器、化工、铸造、工艺、运输、加工修配、爆竹、服务等工商企业187家,年产值386万元。本乡制胶合板,产品物美价廉,行销各地。    文教卫生事业不断发展,1990年全乡有镇办中学2所,小学4所,镇办卫生院1所,村办卫生室4所,个体诊所8所,共有医生24人。    这里交通发达,京广铁路、京广东线柏油公路从境内东侧南北穿行,并有柏油公路通往县城。.  

高昌镇

  一、基本情况    高昌镇古称庆都驿 , 是尧帝之母庆都居住和生活过的地方 , 位于唐县县城东 15 华里 , 与望都顺平两县相邻 , 辖 20 个行政村 , 面积 53.2 平方公里 ,34000 人 , 耕地 44848 亩,山场 50000 余亩。保阜路自东向西穿镇而过 , 村与村均有柏油路相通 , 村里的主要街道得到硬化,与保阜路一起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交通非常便利。该镇属浅山丘陵区 , 南川北山 ,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属温带季风气候 , 日照充足 , 无霜期长,农作物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土地肥沃,物产较为丰富 , 有着较好的自然条件。    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近几年来,高昌镇党委政府领导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 , 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 求真务实 , 围绕城镇化建设 , 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该镇属农业大镇 , 主导产业有林果、高效农业、无公害蔬菜、石料开采、薯粉加工、生态旅游。 以北放水为中心的甜玉米种植以其较高的经济价值赢得了群众青睐,甜玉米种植面积达 500 余亩。无公害精品蔬菜发展迅速,在积极引进优质品种的同时,通过发展露地蔬菜、温室果树大棚、食用菌大棚、蔬菜及草莓大棚,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蕃茄制种南瓜制种朝订单型农业发展,传统的棉花植种、药材、西瓜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林果业生态、社会、经济综合效益协调发展。大力实施以林果业促旅游业,以旅游业带林果业战略。促进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小尾寒羊养殖、肉牛、奶牛养殖发展迅速,尤其是奶牛养殖正以其较高的经济效益得到越来越多的农民认可,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退耕还林工程逐步增加,造林面积逐步扩大。 目前 , 全镇果树已发展到 150 余万株 , 其中桃树 15000 余亩 , 柿树 5000 余亩 , 杏树 3000 余亩 , 枣、核桃等 2000 余亩。无公害蔬菜大棚 700 余个 , 露地蔬菜 5000 余亩,品种主要有西红柿、黄瓜、茄子、豆角、萝卜等。是河北省命名的“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也是唐县的外繁制种基地 , 所产的优质良种出口到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由于储藏有丰富的花岗岩石材资源 , 正逐步向现代化开采和加工技术拓展 , 所产的台阶石、碌碡石等优质板材远销全国各地。旅游业是该镇近几年兴起的一项新产业。.  

北罗镇

  唐县辖镇。1954年建北罗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乡,1995年改镇。1996年初温家庄乡并入。位于县城西南,距县城1公里。面积39.6平方公里,人口4.7万。京广西线公路过境。辖朱北罗、南雹水、西城子、赵北罗、牛骆北罗、北罗辛庄、北罗镇、西下素、北上素、南上素、南岗北、温家庄、东胜庄、东下素、西上素、白家庄、田堡庄、南罗屯、钩鱼台19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玉米、棉花。.  

白合镇

  唐县辖镇。1958年建白合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改镇。1996年初唐梅乡并入。位于县城西北,距县城17公里。面积106.5平方公里,人口2.8万。望(都)川(里)、保(定)阜(平)公路交会过境。辖白合、柏江、赵家峪、歇马、吉祥庄、父子三、河南、贾庄子、下赤城、上赤城、南张各庄、上庄、西赤、西唐梅、业里、张家庄、柏山、北唐梅、中唐梅、东唐梅、双峰峪、南唐梅22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水稻、谷子,盛产红枣、柿子。.  

军城镇

  唐县辖镇。1958年建军城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改镇。1996年初水峪口乡并入。位于县城西北,距县城34公里。面积152.4平方公里,人口2.1万。望(都)川(里)公路过境。辖稻园、牛眼沟、石堂、南山、北下苇、良家沟、于家沟、和家庄、辛庄、江家沟、北关、南下苇、史家沟、军城南关、行营沟、水峪口、宋家峪、娘子神、赤岳、马沟口、梭头、曹家庄、贤表23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林果业占农业收入60%,为河北省红枣生产基地。晋察冀烈士陵园坐落在境内,陵园内有白求恩墓、柯棣华墓和烈士公墓。.  

川里镇

  唐县辖镇。1958年建川里公社,1984年改乡,1995年改镇。位于县城西北,距县城42公里。面积104.1平方公里,人口0.9万。保(定)涞(源)、望(都)良(岗)公路纵横过境。辖川里、王尔峪、沙岭安、西苇子、石北、北下庄、北上庄、民安庄、河西、小南、下赤水、古道口、路家寨、上秦王14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玉米、高粱,盛产红枣、柿子。.  

长古城镇

  长古城乡驻地长古城村,位于县城南5公里处,东邻仁厚镇,南邻拔茄乡,东邻坛下乡,西邻南店头乡。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游击区。1942年划归定唐县所辖,1945年9月回归唐县。1947年实行土地改革,1953年建长古城乡,属第六区。1956年实现合作化,1958年建管理区,属仁厚社。    1961年建长古城人民公社,1984年公社体制改革,改建长古城乡。1990年全乡辖14个自然村,划分13个村委会,总面积26.1平方公里,5505户,22246人,工农业总收入1126万元,人均收入437元。该乡地处平原,1990年全乡耕地26900亩,人均1.2亩,渠、机井灌溉,经济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棉花、甘薯等,粮食亩产品由1949年的50公斤提高到1990年的274公斤。林果产品有苹果、梨、葡萄等,县办苗圃场、林场设在长古城村西。改革开放以来,工商企业有所发展,1990年全乡有乡、村、户办建筑、建材、加工、运输、食品、机械、工艺、服务等工商企业85家,年产值714万元。    文教卫生事业不断发展,1990年全乡有乡办中学2所,县办长古职业高中设在该乡,小学13所,乡办卫生院1所,村办卫生室13所,个体诊所12所,共有医生38人。    交通便利,柏油从境内穿行,北达县城,南可达清风店火车站和京广东线公路。.   2014年,唐县撤销长古城乡,设立长古城镇。  

都亭乡

  一、地理概况   都亭乡隶属河北省唐县,位于城西2.5公里处,面积38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人口22719人,耕地面积18039亩。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资源充足。京先赞公路自东向西穿乡而过,乡村公路全部达到硬化标准,与京赞路相连,交通便利。水电资源充足,电视电话普及,通讯便捷。   都亭乡属浅小丘陵区,山场面积4500亩,四季分明,日照充 ,无霜期长,山区温差较大。独特的生态条件和地域特色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生产条件。   二、经济发展   都亭乡以农业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小杂粮等,露地菜面积1657亩,食用菌种植、果蔬大棚700亩,产品主要销往北京、天津等地,山区盛产红枣、柿子,年产干鲜果品500余吨;平原以种植业为主,近年来养殖业发展迅速,以养牛养猪较为突出。都亭乡党政府根据全乡地域特色和历史传统,提出了“山区林果平原牧,稳定团结求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培树典型、示范带动,山区以凤凰山庄的庄园式开发为龙头,集种植、养殖、绿化旅游于一体,走科学化、多元化、立体经、无公寓的发展道路;平原区以投资500万元的肉牛养殖场为示范带动,先后发展百头养牛场10余家。成立都亭养牛协会,发展会员工200余户,覆盖全乡15 个村,全乡肉牛年存栏5千余头,成为全县养牛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乡镇。   都产乡按照“产业化兴乡、项目兴乡、环境兴乡”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解放思想,优化环境,内引外联,大上项目。一批立乡强村项目得以立项实施,固定资产总投资1300万元,总产值13000万元,上交税金200余万元,出0资值800万元。在项目谋划上,投资500万元的托牛所2004年即将投产运营,继续硬化道路3500米。   三、服务措施   都亭乡领导班子以-理论“-”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为目标,认真开展树形象、讲规矩、强服务、转作风等活动;认真优化环境,积极谋划项目;推行行政效能监察,提高办事效率。全乡上下精诚团结,共同促进,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都亭乡党-汪志慧、乡长史旺尔携全乡干部群众以诚恳的态度、良好的条件、优惠的政策欢迎国内外有志之士来都亭乡投资办厂,共同发展。.  

南店头乡

  唐县辖乡。1954年建南店头乡,1958年属北罗公社,1961年析建南店头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城西南,距县城7.5公里。面积17.8平方公里,人口2万。京广西线公路过境。辖南店头、红山庄、娄高和、西高和、葛堡、南高和、田辛庄、礼泉8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玉米、红薯。乡办企业有磷肥、造纸、皮毛、羊猪肉加工等业。.  

北店头乡

  唐县辖乡。1954年建北店头乡,1958年属仁厚镇公社,1961年析建北店头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初同龙乡并入。位于县城西北,距县城9公里。面积68.9平方公里,人口3万。辖北店头、新长店、野庄、封庄、南城子、西扬庄、安庄、马庄、东扬庄、宋庄、北城子、魏庄、东同龙、么家佐、中同龙、水头、游家佐、马家佐、西同龙、西显口、东显口、中显口、张显口23个村委会。农业主产谷子、玉米、小麦,盛产红枣、柿子。.  

罗庄乡

  唐县辖乡。1996年由伏城乡、灌城乡合并新建罗庄乡。位于县城西南,距县城18公里。面积65.9平方公里,人口3.3万。京广西线公路过境。辖南伏城、西王庄、北罗庄、西罗庄、东罗庄、南罗庄、赵家庄、北伏城、岸上、勺堤、灌城、十八渡、东庄湾、北屯村、坡下、南屯村、坡上17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谷子、红薯。其中7个村1958年全部移至水库水平线上,口粮主要靠国家供应。林业、渔业占有一定比重。.  

雹水乡

  唐县辖乡。1954年建雹水乡,1958年属北罗公社,1960年划属大洋公社,1961年析建雹水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城西南,距县城13.5公里。面积35.8平方公里,人口1.6万。辖东雹水、西南坡、南大洋、黄金峪、山庄尔、中大洋、风山庄、西雹水、北雹水、周雹水10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谷子、玉米,盛产红枣。.  

大洋乡

  唐县辖乡。1953年建大洋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初大长峪乡并入。位于县城西北,距县城20公里。面积65.5平方公里,人口1.8万。辖大洋庄、北大洋、蔡庄、北岗北、西大洋、西山南庄、东大洋、中长店、东长店、万里、大长峪、明伏、郑家庄、吕家庄、东岳口、西岳口16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谷子、红薯。由于修西大洋水库占去部分土地,口粮靠国家供应。近几年来大搞多种经营,有建筑队多个。.  

迷城乡

  唐县辖乡。1958年属白合公社,1961年析建迷城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城西北,距县城26公里。面积45.4平方公里,人口1万。唐(县)阜(平)公路过境。辖迷城、古洞、下庄、马沟、西迷城、东迷城、忠勇、上三土门、下三土门9个村委会。农业主产谷子、玉米、红薯。一些村旱季饮水困难。乡镇企业有煤井、陶瓷厂、耐火砖厂。.  

齐家佐乡

  齐家佐乡驻地南齐家佐村,位于县城西北23公里处(交通距离29公里),西邻水峪口乡,北邻羊角、黄石口乡、南邻白合乡、北葛公乡。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根据地。1947年实行土地改革,1953年建葛公乡,1956年实行农业合作化,1958年建管理区属白合公社,1961年建齐家佐公社,1984年改建齐家佐乡,1990年辖31个自然村,划分18个村委会,全乡79.1平方公里,4344户,15325人,工农业总产值593万元,人均收入330元。    该乡地处山区,1990年有耕地20300亩,人均1.3亩,其中水浇地5900亩,境内居民靠革命大渠和卧佛寺水库灌田。经济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谷子、甘薯和杂豆,粮食亩产由1949年的38公斤,提高到1990年的145公斤。改革开放以来,工商企业有所发展,全乡有建材、建筑、服装、运输、矿产、修配、加工、服务等工商企业38家,年产值337万元。    文教卫生事业不断发展,1990年全乡有乡办中学3所,小学18所,乡办卫生院1所,村办卫生室18所,共有医疗技术人员30人。    交通较为便利,唐川柏油公路从境内穿过。.  

羊角乡

  唐县辖乡。1961年从军城公社划出析建羊角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初上苇乡并入。位于县城西北,距县城35公里。面积96.4平方公里,人口1.2万。望(都)川(里)公路过境。辖羊角、花盆、满心、尖稍、木兰、南白花、北山、上苇、僧贯、宋家楼、塔子沟、马庄尔、令公铺、黑角14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谷子,盛产红枣、柿子、核桃、花椒。.  

石门乡

  石门,位于县城西北42公里处(交通距离55公里),北邻涞源县马庄乡,西邻阜平县台峪乡,南邻曲阳县范家庄乡,东邻上苇乡。    该乡地处大茂山脚下,本乡西北之边界线,是唐县与涞源县、阜平县边界,亦是北宋时代与契丹之边界。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抗日根据地,八路军的军区医院、兵工厂,曾驻本乡虎峪村,著名的神仙山保卫战就是在这里发生。    1947年实行土地改革,1953年建石门乡,属第二区。1956年实现合作化,1958年建石门管理区属军城公社,1961年建石门公社,1984年改建石门乡。1990年辖42个自然村,划分10个村委会,总面积93平方公里,2020户,7721人,工农业总产值255万元,年人均收入264元。    该乡经济以农为主,总耕地5300亩,其中通天河两岸水浇地2900亩,人均0.7亩,农作物以谷子、小麦、稻谷、玉米、甘薯为主,其次产些豆类小杂粮。粮食亩产由1949年的38公斤,提高到1990年的157公斤。该乡地处大茂山脚下,矿产、林木、野兽、药材资源丰富,林果产品主要有大红枣、柿子、黑枣、核桃等,年产量150万公斤。该乡居民以开采蛭石、铁矿粉为副业。    改革开放以来,工商企业有所发展,1990年全乡有集体、个体办建筑、建材、矿产、运输加工、服务、修配等工商企业31家,年产值105万元。    文教卫生事业不断发展,1990年有乡办中学1所,小学12所,乡办卫生院1所,村办卫生室9所,个体诊所3所,共有医疗技术人员20人。这里交通不太方便,1990年仅有砂石公路通往军城与唐川公路衔接。春、秋、冬三季有客车通保定,夏季公路常遭雨毁。.  

黄石口乡

  唐县辖乡。1958年属川里公社,1961年析建黄石口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初花塔乡并入。面积115.3平方公里,人口1.6万。保(定)涞(源)、望(都)川(里)公路过境。辖黄石口、河北、北山南庄、鹤峪口、富家峪、五家会、岳家台、茶叶庄、岭北、花塔、周家堡、司里、河暖、北沟、唐河西、三道河、芦苇、北当、五家角、聂家台、大草园、苑家会22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盛产红枣、柿子。黄石村是伟大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生前战斗和殉职的地方。.  

倒马关乡

  倒马关乡位于县城西北48公里(交通距离82公里),为山区地带,西与涞源县走马驿乡交界,全乡面积100.6平方公里,辖54个自然村,划分8个村委会,1990年全乡1282户、7811人。    乡政府驻地倒马关村。上自春秋,下至明清,一直是边界关隘要塞,兵家必争,历代设重兵戍守,至清代战略地位大减,但仍为华北地区去西北的咽喉要道。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抗日根据地。新中国建立后,这里一直是公社、乡政府驻地。1947年实行土地改革,1956年实现合作化。    该乡经济以农为主,1990后全乡耕地3000亩,多为旱地,年工农业总收入111万元,人均收入219元,粮食亩产由1949年的36公斤提高到1990年的192公斤。唐河自西向东流经全境,主产小麦、谷子、甘薯、玉米、水稻等。林果产品有柿子、黑枣、核桃、红枣等,保定地区水文站设在这里。改革开放以来,工商企业有所发展,1990年全乡有建筑、矿产、食品、服装、运输、服务等集体、个体工商企业34家,年产值35万元,倒马关酸枣露厂生产的酸枣露行销北京、天津、保定。县办金矿在大石峪村,当地居民兼营开采蛭石为副业。    文教卫生事业有所发展,1990年有乡办中学1所,小学20所,乡卫生所1所,村办卫生室8所,共有医疗技术人员19人。    交通较为便利,有柏油公路南可达保定,北可通大同、张家口.  


北罗镇特产大全




北罗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