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内蒙古 >>锡林郭勒盟 >> 多伦县 >> 蔡木山乡

蔡木山乡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蔡木山乡谷歌卫星地图)


蔡木山乡简介

   蔡木山乡位于多伦县北部,东与大河口乡为邻,南与淖尔镇毗邻,西与兰旗和五一交界,北与克旗和机械林场接壤。全乡总面积1261.5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76个村民小组,共有人口3517户、14055人,耕地面积140325.06亩。人[1]口分布南部较集中,北部地域广阔。乡境内水资源丰富,有黑风河、闪电河、吐鲁根河、滦河4条主要河流,双山水库建于炮台村。南部石料、粘土、矿藏资源丰富,北部有丰富的草牧场资源和森林旅游资源。现乡境内开发建设的项目有:砖厂6座,石料厂4座,莹石矿2座,煤矿1座。境内入驻重点企业有:协鑫煤矿、宝象绿丰公司、盛世兴生态种养公司、超大基地、北大地辛普劳公司。2007年度,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00元。
  农业
  种植业以马铃薯、玉米、胡萝卜、蔬菜为主,2008年共完成农作物播种15万亩,其中马铃薯4.5万亩,胡萝卜1.7万亩,结实玉米3万亩,青贮3万亩,大麦2.3万亩(其中一家河村与赤峰燕京啤酒集团签订单1.8万亩),其他0.5万亩。养殖业以黑白花奶牛和优质肉牛为主。
  全乡奶牛2780头,肉牛达到27831头。
  牧业
  草牧场双权一制125.64万亩,畜棚圈1809座,建冷配站31个,全部实行冷配改良,受配率达到85%,受胎率达到92%。
  水利建设
  2007年,新打小管井220眼,累计达到1949眼。今年,发放抗旱设备50套,保浇面积达2.8万亩。水浇地面积达2.36万亩,人均达1.8亩。
  社会事业
  教育方面:巩固了“两基”达标工作成果。全乡两所中心小学共392名学生享受“两免一补”13.48万元。加强了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有效保障了学生的安全。
  医疗卫生
  织动员全乡农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2007年,全乡245户农民报销医疗费50多万元。
  计划生育
  新建计生站7间,改善了办公条件。投入计生专项资金2.7万元。为45户“三结合”户投入资金1.45万元,计划生育率达到98%,综合节育率达到95%。乡政府代表全县接受了自治区优质服务县验收。
  民政工作
  对特困户及时发放救灾物资,抓好危房修缮工作,落实危房款1万元。对李万民、赵万生等14户危房进行了翻修,2户进行了新建。为32户五保户、特困户安排退耕还林地580亩,基本解决了-老有所养的问题。按照政策规定上半年为我乡特困群众180户333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5.94万元。
  劳动保障和就业
  乡劳动就业保障所及时发布招工信息,组织和引导培训劳动力511余人,积极转移富余劳动力。目前,已完成劳务输出1052人,其中:政府组织输出311人,自行输出741人。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1261.5平方公里 152531201 027300 -- 查看 蔡木山乡谷歌卫星地图

蔡木山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蔡木山乡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大北沟镇

  大北沟镇位于多伦县西南45公里处,全镇总面积979平方公里。西与正蓝旗上都河苏木、黑城子牧场接壤,南同河北沽源县、丰宁县毗邻,东与淖尔镇、丰宁草原乡交界。海拔1400—1600米,属浅丘陵地带,年日照为2900—3000小时,平均气温0.8—1.5℃,有效积温1900--2100℃,年降水量385毫米左右,平均风速4.5—5.1米/秒,年平均湿度为60%--64%,年无霜期为95—110天。全镇辖28个行政村、两个社区、168个村民小组。8227户,35002人,其中农业户6982户,农业人口30450人。   耕地总面积32.8万亩,草场面积78万亩,水浇地面积3.5万亩。截至2006年6月,全镇退耕总面积141920亩,配套荒山10.34万亩。全镇优质奶牛存栏达到1.02万头,优质肉牛存栏达到2.3万头。2007年,城镇居民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792元和3260元。  

多伦诺尔镇

  多伦诺尔湖在内蒙古多伦县北上都河西南岸。从达里诺尔湖西行16公里,便到了多伦诺尔湖。多伦诺尔湖总面积2.2平方公里,湖内多涌泉,水质优良,以盛产鲤鱼而闻名。相传,原来多伦诺尔湖内并没有鲤鱼,康熙皇帝在达里诺尔湖钓过鱼后,来到多伦诺尔湖,见湖中无鱼,偌大水面,白白空余,便叫人用骆驼从黄河驮来数十尾鲤鱼,放养湖中。至今人们仍把多伦诺尔称鲤鱼泡子。当年用牛皮口袋驮来的数十尾鲤鱼的后代不断繁衍,成为这里的人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多伦诺尔为蒙古语七个湖泊的意思,位于察哈尔草原的东南部、燕山山脉的北部边沿地带,附近有肥沃的草原,草原上有许多小湖泊,乌兰布通在其东北不足100公里。康熙帝在乌兰布通之战后,来到多伦诺尔会见喀尔喀部各首领,是为了安抚他们,在此兴建寺庙,更是为了增强凝聚力,统一蒙古各部。这两座大庙建成后,内外蒙古的王公贵族年年来此聚会,随行的人员和牲畜很多,因此汉、满、回族的商贩也聚集到这里,供应蒙古人各种生产和生活资料,交换回牲畜和畜产品。于是,在寺庙附近陆续建立了许多房舍,逐渐发展成为街市,人口每年都有增加,街区不断扩大,形成了一座宗教城市,通常简称为多伦。   多伦县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锡林郭勒盟东南端,距锡林浩特、张家口、承德、赤峰等城市的公路距离均为300公里左右。是内蒙古自治区距北京最近的旗县,航线距离180公里,公路距离360公里。全县辖2乡2镇,人口10.4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8万人。全县总面积3773平方公里。   多伦诺尔是清代在内蒙古地区形成的宗教和商业城市。   清王朝统一蒙古各部,对全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特别是对蒙古地区社会的发展,都有其积极的意义。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长噶尔丹,妄图扭转历史前进的车轮,大搞其0活动,率军攻入喀尔喀蒙古,并以追击喀尔喀为名,攻入内蒙古境内。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清康熙帝命亲王福全率兵征讨,在乌兰布通大战中战胜了噶尔丹军队,噶尔丹逃回漠北草原。当噶尔丹攻入喀尔喀时,喀尔喀各部部长率领其部众和牲畜南逃,越过沙漠来到内蒙古避难。于是,康熙帝在古北口、张家口、独石口等地发给赈粮,在内蒙古境内拨给牧地驻牧。康熙帝亲临多伦诺尔,召集喀尔喀王公,分别授予汗、王、贝勒、贝于、公等称号,赐给牧地,任命扎萨克,组建为旗。在这次盛会上,康熙帝决定在多伦诺尔建立一座大型藏传佛教寺庙,由内外蒙古各旗各派一名-住持,每年或间隔一年在庙内举一次大会,各旗扎萨克及王公贵族-向朝廷述职,朝廷也可在此对各部进行安抚。从此以后,内外蒙古各旗王公贵族年年-子多伦诺尔,后来清王朝赐寺名为汇宗寺,意为各旗一憎合住在一庙内,象征蒙古诸部统一在清王朝管领之下。清王朝并迎请西藏-章嘉呼图克图驻在汇宗寺,主持内蒙古境内藏传佛教宗喀巴派的传播。住持汇宗寺的章嘉呼图克图为十七世阿噶旺罗布桑却拉。雍正帘时,章嘉呼图克图十八世罗赖毕多尔吉继位,于是又在汇宗寺西南方新建了一座大寺庙,赐名为善因寺,以供章嘉呼图克团驻在。康熙帝三次亲征噶尔丹,噶尔丹兵败身亡后,喀尔喀蒙古南部又陆续返回了漠北草原。在承德外八庙未建成以前,蒙古各部汗、王、贝勒、贝子、台吉等,每年依例到多伦诺尔-。   多伦诺尔的商业非常发达,是察哈尔地方最为繁荣的城镇,北面可通锡林郭勒以至漠北,广大牧区的畜产品通过这里运至张家口内,内地的各种商品经由这里供应广大牧区。由于城镇人口的日益增多,1710年(康熙四十九年)为-庙的商人设置了居住区兴化镇,乾隆年间又在兴化镇东侧兴建了新盛营,这时迁来的回族商人最多。这个城镇是作为地方物产集散地而发展起来的,当时这一带地方未被放垦,还没有农业村落出现,所需食粮全由坝南供给,即指在燕山以南张家口一带的农业地区提供食粮。1732年(雍正十年)设置了多伦诺尔厅,管辖察哈尔左翼的正蓝、镶白、正白、镶黄四旗的旗民事务。1734年(雍正十二年)又设置了独石口厅、连同张家口厅,合称为口北三厅。多伦诺尔地方由于未放垦,尚未有汉族农民在此进行农业生产,因此多伦诺尔厅的职责不是处置垦殖和汉人事务,不同于其他设置厅县情况。后来人口继续增多,又出现了农业垦殖,多伦诺尔抚民同知厅也就管领着汉民事务了。   2000年5月12日朱总理来多伦视察浑善达克沙地生态建设工作,提出“治沙止漠,刻不容缓,绿色屏障,势在必建”的重要指示,使多伦成为北疆草原大规模开展生态建设的发端地。   多伦县地处大兴安岭余脉、阴山北麓、燕山余脉交汇处。境内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野生植物571种,各种鸟兽31科49种。   多伦县水资源丰富,是滦河的源头。现有1.3亿立方米水库、0.26亿立方米水库各一座。    多伦县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初步探明的有褐煤、铁、金、银、锌、莹石、珍珠岩、玛瑙石、水云母、石灰石等18个矿种,矿化点27处。   县域经济正处在农牧业经济为主向式业型经济过渡时期。200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7亿元,近三年增长1倍多,开创了工业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财政收入达到1.54亿元,三年增长5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2亿元,三年增长16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三年纯增2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三年纯增1000元以上。   开放的多伦正面向首都经济圈,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继续围绕生态固基、养牛富民、工业强县、旅游兴商的总体思路和建设生态大县、养牛大县、旅游大县、能源大县的奋斗目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推动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年来,我县先后获得了全国绿化工作先进县、全国森林资源管理先进集体、国家级经济普查先进集体,自治区六星级文明城镇、自治区绿化杯、全区义务植树奖、全区农田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奖,全盟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全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地区、全盟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成绩突出奖、全盟招商引资先进地区、全盟利用外资先进地区、全盟围封转移先进地区、全盟林业生产建设综合奖、全盟公路交通建设先进县、全盟财政收入上台阶奖、全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先进地区、全盟学校布局调整先进地区、全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绩突出奖、全盟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先进集体、全盟文体工作先进地区等称号。全县共有55个单位获得83项国家、自治区和盟里的奖励。加之此前获得的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文物保护工作先进县、全国小城镇管理先进县、全国广电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该县近几年来已荣获19项国家级表彰奖励。  

滦源镇

  滦源镇位于浑善达克沙带南缘,多伦县城东23公里处。东部、南部分别与河北围场县、丰宁县毗邻,海拔1300-1400米,地貌以高平丘陵为主,年平均降水量150-400毫米,平均气温0℃-3℃,无霜期95-100天左右。全乡总面积1057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66个村民小组,3023户,11778人,全乡耕地面积12万亩,有林面积32万亩,可利用天然草场面积98万亩,2006年全乡实现农牧业总产值6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00元。   大河口乡境内自然资源较为丰富,滦河、吐力更河等中小河流十余条;有牦牛泡子、六号泡子等天然水淖;我县滦河水系的四大支流有三条流经我乡,西山湾、大河口两座电站及其所形成的两大水库和亚洲最大的天然次生榆树林均在乡境内。以莹石、玛瑙石、黄粘土、火山灰为主的矿业资源和以黄花、金莲花、黑白蘑、蕨菜、黄芩、赤勺等为主的野生食用植物种类繁多。是一个典型的农牧结合,林、草、渔各业协调发展的经济类型区。   2006年3月份撤乡并镇后,全乡有公务员25名,其中:乡党政领导班子8人,事业单位35人,县有关单位聘用人员8人。乡中心小学有教师54名,学生560名。全乡有村级卫生室9个、村级医疗网点10个农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0%,农民初级保健得到普及。  

蔡木山乡

   蔡木山乡位于多伦县北部,东与大河口乡为邻,南与淖尔镇毗邻,西与兰旗和五一交界,北与克旗和机械林场接壤。全乡总面积1261.5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76个村民小组,共有人口3517户、14055人,耕地面积140325.06亩。人[1]口分布南部较集中,北部地域广阔。乡境内水资源丰富,有黑风河、闪电河、吐鲁根河、滦河4条主要河流,双山水库建于炮台村。南部石料、粘土、矿藏资源丰富,北部有丰富的草牧场资源和森林旅游资源。现乡境内开发建设的项目有:砖厂6座,石料厂4座,莹石矿2座,煤矿1座。境内入驻重点企业有:协鑫煤矿、宝象绿丰公司、盛世兴生态种养公司、超大基地、北大地辛普劳公司。2007年度,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00元。   农业   种植业以马铃薯、玉米、胡萝卜、蔬菜为主,2008年共完成农作物播种15万亩,其中马铃薯4.5万亩,胡萝卜1.7万亩,结实玉米3万亩,青贮3万亩,大麦2.3万亩(其中一家河村与赤峰燕京啤酒集团签订单1.8万亩),其他0.5万亩。养殖业以黑白花奶牛和优质肉牛为主。   全乡奶牛2780头,肉牛达到27831头。   牧业   草牧场双权一制125.64万亩,畜棚圈1809座,建冷配站31个,全部实行冷配改良,受配率达到85%,受胎率达到92%。   水利建设   2007年,新打小管井220眼,累计达到1949眼。今年,发放抗旱设备50套,保浇面积达2.8万亩。水浇地面积达2.36万亩,人均达1.8亩。   社会事业   教育方面:巩固了“两基”达标工作成果。全乡两所中心小学共392名学生享受“两免一补”13.48万元。加强了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有效保障了学生的安全。   医疗卫生   织动员全乡农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2007年,全乡245户农民报销医疗费50多万元。   计划生育   新建计生站7间,改善了办公条件。投入计生专项资金2.7万元。为45户“三结合”户投入资金1.45万元,计划生育率达到98%,综合节育率达到95%。乡政府代表全县接受了自治区优质服务县验收。   民政工作   对特困户及时发放救灾物资,抓好危房修缮工作,落实危房款1万元。对李万民、赵万生等14户危房进行了翻修,2户进行了新建。为32户五保户、特困户安排退耕还林地580亩,基本解决了-老有所养的问题。按照政策规定上半年为我乡特困群众180户333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5.94万元。   劳动保障和就业   乡劳动就业保障所及时发布招工信息,组织和引导培训劳动力511余人,积极转移富余劳动力。目前,已完成劳务输出1052人,其中:政府组织输出311人,自行输出741人。  


蔡木山乡特产大全




蔡木山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