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布赖镇 位于阿拉善右旗东南部,总面积11717.6平方公里。全镇下辖5个嘎查、3个社区居委员会,总人口4489人,是全旗第二个中心城镇。雅布赖镇境内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雅布赖盐湖是阿拉善盟第二大盐湖,芒硝、钠盐、钾盐等资源储量可观;其中石盐储量4979万吨,芒硝储量3146万吨,氯化钾51万吨,氯化镁30万吨。辖区内的巴丹吉林沙漠分布着113个湖泊,蕴藏着丰富的天然盐、碱、富含微量元素的优质矿泉水和卤虫等资源,盛产甘草、苁蓉等名贵中药材。雅布赖白山羊绒以其纤维细、长、弹性强和颜色纯正享誉国际市场。
雅布赖镇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完善,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镇区内有国家二级企业―内蒙古雅布赖盐化有限责任公司和旗重点企业中泉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盐系列产品、硫化碱、元明粉、硫化黑等主要产品畅销国内各地区。2004年,全镇实现镇财政收入实现110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46元。雅布赖镇将依托丰富的盐、硝等资源,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改造,加快下游产品研发,全力推进“三化”进程,精心打造全区重点小城镇形象。.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11716.6平方公里 | 152922104 | 750000 | 0483 | 查看 雅布赖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巴丹吉林镇 |
巴丹吉林镇,即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政府所在地,阿拉善右旗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中心。原名额肯呼都格镇,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巴丹吉林镇已成为集工业、农业、交通、服务业为一体的新型城镇。 2011年5月24日,根据内政字[2011]143号《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阿拉善右旗额肯呼都格镇更名为巴丹吉林镇的批复》,阿盟阿右旗旗府所在地额肯呼都格镇被批复更名为巴丹吉林镇。 废止的旧地名“额肯呼都格”系蒙古语,意为“上井子”或“第一个井”。1961年5月25日,阿右旗正式成立,党政机关驻呼和达布苏(今雅布赖盐化公司旧址);1965年9月,阿右旗将旗府所在地迁至额肯呼都格;1979年11月,额肯呼都格镇成立,旗府所在地地名由此沿用至今。“巴丹吉林”系蒙 古语, “巴丹”是 由巴岱(人名)演变而来,“吉林”(吉仁音译)是 数词,即 六十。几百年前,有一名叫 巴岱的牧民居住在巴丹吉林沙漠的大沙山旁,历尽艰辛在这片沙漠中发 现六十个大小不一的海子,后人为 纪念他故称巴丹吉林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总面积4.92万平方公里,其中71%的面积在阿右旗境内。巴丹吉林沙漠是阿右旗最重要的旅游资源,而由于旗府所在地地名与景点名称不一致,致使独特的自然资源不能充分发挥品牌宣传作用,中心城镇游客量一直处在较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额肯呼都格镇被批复更名为巴丹吉林镇,将进一步体现地名的地方旅游文化特色,充分发挥巴丹吉林旅游品牌效应,打造巴丹吉林沙漠旅游名镇,促进地方旅游业品牌化发展,从而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的共赢。 |
雅布赖镇 |
雅布赖镇 位于阿拉善右旗东南部,总面积11717.6平方公里。全镇下辖5个嘎查、3个社区居委员会,总人口4489人,是全旗第二个中心城镇。雅布赖镇境内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雅布赖盐湖是阿拉善盟第二大盐湖,芒硝、钠盐、钾盐等资源储量可观;其中石盐储量4979万吨,芒硝储量3146万吨,氯化钾51万吨,氯化镁30万吨。辖区内的巴丹吉林沙漠分布着113个湖泊,蕴藏着丰富的天然盐、碱、富含微量元素的优质矿泉水和卤虫等资源,盛产甘草、苁蓉等名贵中药材。雅布赖白山羊绒以其纤维细、长、弹性强和颜色纯正享誉国际市场。 雅布赖镇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完善,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镇区内有国家二级企业―内蒙古雅布赖盐化有限责任公司和旗重点企业中泉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盐系列产品、硫化碱、元明粉、硫化黑等主要产品畅销国内各地区。2004年,全镇实现镇财政收入实现110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46元。雅布赖镇将依托丰富的盐、硝等资源,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改造,加快下游产品研发,全力推进“三化”进程,精心打造全区重点小城镇形象。. |
阿拉腾敖包镇 |
阿拉善右旗辖苏木。“阿拉腾敖包”系蒙古语译音,意为“金敖包”。1964年设阿拉腾敖包公社,1969年至1979年划入阿拉善左旗,1984年置苏木。位于旗境东北部,距旗府270公里。面积3 327平方公里,人口0.1万,蒙古族占55.3%。巴(彦浩特)额(肯呼都格)、额(肯呼都格)塔(木素)公路过境。辖则勒博日格、滚达来、阿日格楞台、巴音塔拉、查干努日、巴音套海6个嘎查委员会。以牧为主,牧养骆驼、白绒山羊、蒙古绵羊。有建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的沙日格庙。. |
曼德拉苏木 |
曼德拉苏木位于阿右旗东北部,境内与阿拉腾敖包镇和雅布赖镇相临,东与阿左旗相接,南与民勤县接壤。有国土总面积 5757平方公里,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403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0%。 平均海拔 1600米 ,地质地貌以山地、丘陵、戈壁为主,气候属典型的干燥大陆性气候,常年热量丰富,日照充足,寒暑剧变,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干燥多风,年平均降水量不足 100毫米 ,年平均气温 8.4摄氏度 ,光能、风能资源丰富。地表植被稀疏,植被覆盖度在 2—3.5%之间,主要生长有棉刺、霸王、沙竹糜子、白刺、山杏、珍珠等旱生和超旱生灌木、半灌木植物。 - 人口 苏木现辖 7个行政嘎查。共有人口642户1690人,其中农牧民512户1444人。现有派出 所、信用社、邮电所和加油站 4个外驻单位,有卫生院、学校、农牧业服务中心和文化服务中心4个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96 人,其中退休人员33名。有10个党支部143名党员。 截止目前,有 247户享受护林员待遇,15户28人享受退牧还草养老待遇,63户163人享受退牧还草补贴待遇,358户652人30岁以上牧民参加牧民基本养老保险, 44户居民享受社会低保待遇,以上人员年享受国家资金补助727.21万元。474户1484人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其中农牧民430户1394人,城镇居民44户90人。 - 收入 2006年完成财政收入60.6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16元,农业种植面积达10981亩,农区养殖牲畜头数25000头(只),人工栽植梭梭面积累计达4.8万亩。 - 基础设施建设 几年来苏木境内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5864万元, 共开垦荒地 25000亩、配套机电井140眼,新 建 移民住宅 236套、第 三产业房屋 40套、新能源电站3座(总功率100千瓦)、移动通讯塔2座、小灵通通讯塔1座、“村村通”电视转播塔2座、嘎查活动室4个、 沙林呼都格 汽车站、苏木中心卫生院及沙林呼都格卫生院。 修建乌山公路至 沙林呼都格 75公里 砾石公路、芨芨槽至曼德拉山岩画 5.65公里 专线公路,乡村公路 36公里 。新建日光温室 21座、标准化舍饲棚圈229座、青贮窖186座,改造农田水利渠系3. 8万米 ,购置揉草机 124台、更换柴油发电机、水泵54台套。围封2.5万亩草原自然保护区。 购买播种机、铡草机、揉草等农业机械 132台(套)。人工肉丛蓉接种面积500亩,人工甘草栽植面积达2000亩。 - 曼德拉山岩画 曼德拉山岩画分布于阿右旗曼德拉苏木克德呼都格嘎查境内的曼德拉山中,距阿左旗巴彦浩特镇 300 多公里,距阿右旗额肯呼都格镇 200 多公里。距苏木所在地 14 公里 。在 18 平方公里内,分布着 4234 副数千年前反映古代游牧民族的文化、生活和当时的经济、自然环境、社会风貌。山脊、沟谷旁布满了黑色玄武石,起伏蜿蜒,犹如长龙巨蟒,与山下的茫茫草原交相辉映,组成了一幅奇伟瑰丽的自然画卷。曼德拉山岩画就雕刻在这些光滑的玄武石上。曼德拉系蒙古语,意为“升起、兴旺、腾飞”。绵延几公里的曼德拉山曾经是羌、月氏、匈奴、鲜卑、回纥、党项、蒙古等北方少数民族的游牧地,他们在长期的生活劳作中,留下了这一幅幅神秘的符号,创造了灿烂的岩画文化。据岩画专家考证,岩画的制作时间,从原始社会晚期的新石器早期开始(以岩画中的鸵鸟、麋鹿形象为证),历经新石器时代的狩猎盛行时期和原始社会牧业萌芽时期,经历了夏、商、周、秦、汉、北魏、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已经有 6000 多年的历史,对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史、民族史、畜牧史、美术史以及民族迁徙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据专家考证岩画的色泽和水温水源资料推测,大约在几千年前,曼德拉山周围湖水环绕,是一个水草丰茂的地方。当时曾经有许多游牧、狩猎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这满山岩石上留下的精湛生动的艺术图案, 形象生动地记录了远古及近代阿拉善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社会风貌。岩画题材之广泛, 雕刻精湛、图案逼真、形象生动、古朴粗犷, 内容之丰富,可与阴山岩画比美。 几千幅优美动人的图像中数量最多、凿刻得最精美的莫如各种动物形象,如山羊、盘羊、岩羊、北山羊、骆驼、马、牛、驴、骡、大角鹿、狼、猎犬、虎、豹、狐狸、龟及飞禽等。除此之外,那些展示大型围猎、狩猎、列骑、征战、弓箭、搏斗、出行、放牧、村落、男女0、西夏文字、宗教活动、图腾等的画面也很精彩。这些作品刻制手法主要以凿刻、磨刻和线刻为主,像儿童笔下的形象画,既刻画其所见,又抒其所想,充满天真、稚拙的自然纯朴美,它达到了庄重中见活泼、方正中见变化的艺术效果。我国著名岩画研究专家盖山林将其誉为“美术世界的活化石”, 堪称“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 |
阿拉腾朝格苏木 |
阿拉腾朝格苏木位于阿右旗西南部,东界额肯呼都格镇,南与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山丹县等市县区相邻,西接甘肃省金塔、高台、临泽等诸县,北邻额济纳旗东风镇,与甘肃省边界线总长 232公里 ,总面积 20135平方公里,地形地貌以山地、沙漠戈壁为主。现辖6个行政嘎查,总人口569户1788人,其中牧业人口365户1214人,农业人口60户211人。辖区内主要有陆家井、白芨芨、沙口3个农业区,总耕地面积7240亩,粮食播种面积达4860亩,产量达2410吨。2006年6月末牲畜头数25859头(只),其中骆驼2320峰 ,白绒山羊 18374只 。 该苏木地广人稀,资源较为丰富,除白山羊绒、驼绒等畜产资源外,还有煤、铁、金、铜、铌、钽、冰洲石、金红石、石灰石、云母、镍、石榴石、白云岩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苁蓉、甘草、锁阳、麻黄等野生药材资源,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还有大鸨、金雕、岩羊、黄羊、雪鸡、猞猁等国家一级二级野生保护动物。海森楚鲁怪石林、阿拉腾特布希庙等自然、人文景观极具特色,发展旅游业前景广阔。 2006年经济工作成效显著,苏木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2006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414.4万元;财政收入达到115万元,完成目标的104.5%;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4746元,同比增长16%;苏木镇企业总产值达到253万元;农区畜牧业牲畜头数为15000头(只);日出栏率达到40%;动物防疫免疫率达100%。 - 二、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十五”时期,完成了陆家井变电站至苏木 912一线一地0.2KV线路架设工程,基本解决了照明用电的问题,结束了苏木驻地无电的历史;各机关单位和驻地居民家家都通了自来水,但是水质差,不符合饮用水标准;在旗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旗府所在地至苏木修通了 95公里 砾石公路, 2004年额双公路通车后, 60公里 通了油路;先后开通了网通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牧区部分牧民安装了固定电话,通讯条件得到大大改善,通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在旗广播局的支持下,安装了-接收系统,目前可以收看到 4个频道;先后争取退牧还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157.5万元,建成移民住宅20套,青贮窖36座,养殖暖棚39座,打机电井3眼;2005年争取千村扶贫开发项目资金13.5万元,完成陆家井农业区 8600米 节水灌溉水渠道建设工程;在旗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投入 42万元资金完成陆家井农业区人畜引水改造工程;完成了 5公里 村村通油路工程;使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有力地保障了农业生产;依托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投资 17万元在白芨芨农业区建成“农家乐园”一座,引导农牧民发展路边经济;在苏木党委、政府的积极争取下,投资8.5万元新建嘎查活动场所一座,并顺利通过盟、旗组织部门的验收。累计投入资金390万元,成为苏木历史上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最高,农牧民生产发展环境改善最为显著的时期。 |
巴音高勒苏木 |
152922213201 220 乌兰塔塔拉嘎查 152922213202 220 敖伦布拉格嘎查 152922213203 220 沙布日台嘎查 152922213204 220 苏布日格嘎查 152922213205 210 巴音宝格德嘎查 152922213210 210 巴音高勒嘎查 |
塔木素布拉格苏木 |
152922214200 210 胡树其嘎查 152922214201 220 格日勒图嘎查 152922214202 220 乌仁图雅嘎查 152922214203 220 阿拉腾图雅嘎查 152922214204 220 布勒呼木德勒嘎查 152922214205 220 布日德嘎查 152922214206 220 恩格日乌苏嘎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