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皮县鲍官屯镇地处县城东部,东与盐山、孟村两县接壤,北临沧县,辖13个自然村,3.1万人,9万亩耕地,是一个农业资源丰富,乡镇企业发达的乡镇。省道武港路与县道小寨路成十字型,在镇中心穿过,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同时水、电资源充裕,有着很好的区位优势。1999年,全镇粮食总产2000万公斤,棉花总产95万公斤,果品总产600万公斤,蔬菜总产95万公斤,蛋肉8500吨。农民人均收入2640元,财政收入289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15800万元,收入14100万元,上交税金125万元,固定资产投入1730万元。全镇实现了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鲍官屯镇物华天宝,石油矿产和农副产品资源品种多。境内“镇有特色、村有专业、户有专长”。1997年被命名为“养牛专业镇”,1986年获淮“津南养鸡第一乡”,各类平分秋色动物养殖已成为全镇经济发展一道新的风景线。 1996年实施“工业兴镇”战略以来,国华五金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不断扩大投资规模,一年上一新台阶,两年来投资1400万元搞技术改造,使企业发展增添了后劲,发展成为本镇骨干企业。全镇已形成五金、化工、建材、铸造、果品冷藏、鸭梨醋等主要产业,各大待业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为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加快经济发展速度,今年初,我镇又出台“与外来投资单位共同论证项目互惠投资”“无偿提供厂地”和“放宽各项地方税收”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开放的鲍官屯欢迎国内外各届有志之士前来投资兴业与我们合作交流,共谋发展。.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3.1万人 | ·南皮县旅游·南皮县特产·南皮县十大特产·南皮县十景·南皮县 | 130927103 | 061000 | 0317 | 查看 鲍官屯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孙清屯村 | ·南皮县旅游·南皮县特产·南皮县十大特产·南皮县十景·南皮县 | 0 |
---- |
查看 孙清屯村谷歌卫星地图 |
小迟庄村 | ·南皮县旅游·南皮县特产·南皮县十大特产·南皮县十景·南皮县 | 0 |
---- |
查看 小迟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西康村 | ·南皮县旅游·南皮县特产·南皮县十大特产·南皮县十景·南皮县 | 0 |
---- |
查看 西康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东康村 | ·南皮县旅游·南皮县特产·南皮县十大特产·南皮县十景·南皮县 | 0 |
---- |
查看 东康村谷歌卫星地图 |
张旗屯村 | ·南皮县旅游·南皮县特产·南皮县十大特产·南皮县十景·南皮县 | 0 |
---- |
查看 张旗屯村谷歌卫星地图 |
永兴庄村 | ·南皮县旅游·南皮县特产·南皮县十大特产·南皮县十景·南皮县 | 0 |
---- |
查看 永兴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小集村 | ·南皮县旅游·南皮县特产·南皮县十大特产·南皮县十景·南皮县 | 0 |
---- |
查看 小集村谷歌卫星地图 |
倪官屯村 | ·南皮县旅游·南皮县特产·南皮县十大特产·南皮县十景·南皮县 | 0 |
---- |
查看 倪官屯村谷歌卫星地图 |
张古风村 | ·南皮县旅游·南皮县特产·南皮县十大特产·南皮县十景·南皮县 | 0 |
---- |
查看 张古风村谷歌卫星地图 |
大迟庄村 | ·南皮县旅游·南皮县特产·南皮县十大特产·南皮县十景·南皮县 | 0 |
---- |
查看 大迟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董丁庄村 | ·南皮县旅游·南皮县特产·南皮县十大特产·南皮县十景·南皮县 | 0 |
---- |
查看 董丁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小张官村 | ·南皮县旅游·南皮县特产·南皮县十大特产·南皮县十景·南皮县 | 0 |
---- |
查看 小张官村谷歌卫星地图 |
鲍官屯村 | ·南皮县旅游·南皮县特产·南皮县十大特产·南皮县十景·南皮县 | 0 |
---- |
查看 鲍官屯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南皮镇 |
南皮镇位于县城区域,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全镇总面积67.69 平方公里,辖45个自然村,现有人口31000人,耕地面积45500亩。南皮镇以农业为主,以工商业、饮食服务业为辅。因位居县城,交通方便,对发展商品经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较大优势。2000年南皮镇实现财政收入751万元, 全镇农民人均收入2746元。该镇99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小康乡镇”、“一级乡镇”;被县命名为“文明乡镇”,2000年被市命名为“明星乡镇”。 南皮镇始终把农业放在工作首位,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大农业。全镇种植粮食6.25万亩,总产达4433万斤;种植棉花7000亩,总产皮棉55万斤;种植油料作物1790亩,总产达19万斤;果品产量达2738吨;种植蔬菜3770亩,总产达2300万斤。全镇大牲畜存栏1.5万头,禽存栏27.3万头,肉蛋产量达4300吨。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实现农业经济结构战略转移,南皮镇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化的调整力度。 1、在全镇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讨论活动,以“内学外看”为内容,组织各类学习参观活动,注意外地经验和本地实际相结合。多次组织村干部、群众代表到石家庄灵寿县、安国市、山东夏津县以及本县潞灌乡刘奇村科技示范园、芦庄子食用菌合作社参观,切实改变了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2、强化服务职能,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销售服务。镇政府出资请专家来镇举办各类培训班,沧州市农林科学院的专家、石家庄的食用菌教授多次来南皮镇授课,进行技术指导。镇政府还编印了科技小报,将有关信息及时发布到各村,全年编印20期3000份。与石家庄参天食用菌研究所建立稳定业务关系,实现了提供菌种-技术指导-产品初加工-产品收购一条龙的生产模式,解决菇农的销售问题。 3、制定实施“151”富民工程,即每一位副局级干部包一个重点村, 每一位镇直干部包5户科技示范户,每名村干部抓一个致富项目, 使全体机关干部和村干部在调整农业结构中人人有责。 4、发挥典型示范作用。镇政府投资10万元建起食用菌示范园,镇干部投资承包,自担风险作示范,干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 |
冯家口镇 |
冯家口镇位于104国道沧州市区南20公里,西靠京杭大运河,东邻大浪淀水库, 京福公路,京沪铁路,纵贯南北,大浪淀引水渠流经全镇。这里资源丰富,交通、通讯便利。全镇辖50个自然村,39589人,耕地面积89560亩,其中果树覆盖面占60%以上, 是沧州市唯一获“全国造林绿化百佳乡镇”殊荣的乡镇。改革开放以来,我镇的各项事业都得到长足发展。2000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5521万元,税收638万元,人均纯收入达2572元。农民安装家庭电话1520部,村村间通柏油路100多公里, 并有90%的农户用上了自来水。该镇农业产业化经营以枣树及其产品加工为主, 且已形成规模。乡镇企业以电子五金、玻璃器皿、化工、轻工、服装、食品及建材七大行业为主,形成经济发展的优势,其中电子五金产品尤为突出,玻璃器皿有强劲发展势头。目前全镇工商企业户1000多家,其中740 家工业企业主要从事电子五金产品的生产和营销。目前已遍及全国各地,一万多家用户,因此被誉为“中国北方电子五金之乡”。 发展个体私营企业,涵税强镇 我镇生产五金电子产品已有40年的历史。六十年代以民用五金产品起家。七十年代中期发展到工业用五金和电子产品。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镇村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企业实现了从模具加工到冲压、焊接、抛光、电镀、组装成型等加工系列化。产品已形成电子电器配件、汽车摩托车配件、电信通讯配件和建筑五金配件等四大系列,品类上万种,畅销全国各地,其中五金电子占80%以上,镇办器件厂的电子元件用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受到国防科工委的嘉奖。新光、华信公司生产的电视机插座和围 框供应全国90%以上的电视机和调谐器厂家。北京吉普车每一部都装有常庄汽车附件厂生产的20多种冲压件。目前,全镇的冲压、拉伸、模具加工的各种设备已达一万余台,固定资产6000多万元,形成了特色产业的规模化经营。一些企业厂家分别与松下、三星、北京吉普、长虹、康佳、熊猫、长春一汽及东风集团等国内外著名大型企业建立了密切的业务联系。作为南皮改革开放的窗口,冯家口镇不断完善企业改革机制,引导企业上规模、上水平、增后劲、参加竞争,向群体化和集团化发展,同时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开发玻璃器皿、服装、精细化工等多行业。尤其是玻璃器皿行业已初见端倪。. |
寨子镇 |
寨子镇始建于宋代,自古就是商贾云集和货物集散地,全镇43个行政村,总人口5.3万,耕地面积8.8万亩,镇城人口1.2万人,其中流动人口8000余人。 该镇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位于漳卫新河北岸,山东、河北两省交界,南与山东宁津、乐陵两县接址,西与东光、东与盐山、孟村相邻,距离各县县城均在35公里左右,属三角地带。 交通十分便捷,柏油路四通八达,拥有集体和个体客车77部,过路车20多部,每隔十五分钟准时发车一次。自84年设建制镇,其规划87年由原沧州地区行署批准,经过12年的努力,镇区道路硬化,104 国道延伸省级扶贫路从镇腹穿过,泊宁公路横穿镇区。电力:建立了3.5万伏安输变站,农村通话率达到100%。 通讯:建立了千门程控电话网,并开通了无线寻呼台和移动电话。供水:新建了供水公司,日供水量为3600吨左右,95%的村供上了自来水。排水等基础设施配套,形成了“工、农、商、贸”一体化。 乡镇企业基础比较雄厚,以锉刀、化工、五金、仪表为主导产业,共有乡镇企业523摊,其中50 万元以上的76个;100万元以上的34个;其中,投资2000 万元的奥丽特日化有限公司是市、县级明星企业,2001年乡镇企业总产值2.98亿元。 农业经济十分发达。该镇土地肥沃,水利条件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业连年丰收。近几年,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逐步形成了五大产业链,即:奶牛养殖为中心的畜牧产业链。新建立五个奶牛养殖小区,发展奶牛450;以无公害小拱棚韭菜、辣椒、食用菌、 大萝卜为主的蔬菜产业链。建立1000亩小拱棚韭菜、1.5 万亩辣椒、1.4万平方米食用菌、2000亩大萝卜示范园区;以棉油加工企业为龙头的优质棉产业链。建立棉油加工企业56家,抗虫棉、丝光棉基地2.1万亩; 以商贸城建设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产业链。实施以商兴镇战略,先后投资2000余万元,新建起“八大专业市场”。. |
鲍官屯镇 |
南皮县鲍官屯镇地处县城东部,东与盐山、孟村两县接壤,北临沧县,辖13个自然村,3.1万人,9万亩耕地,是一个农业资源丰富,乡镇企业发达的乡镇。省道武港路与县道小寨路成十字型,在镇中心穿过,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同时水、电资源充裕,有着很好的区位优势。1999年,全镇粮食总产2000万公斤,棉花总产95万公斤,果品总产600万公斤,蔬菜总产95万公斤,蛋肉8500吨。农民人均收入2640元,财政收入289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15800万元,收入14100万元,上交税金125万元,固定资产投入1730万元。全镇实现了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鲍官屯镇物华天宝,石油矿产和农副产品资源品种多。境内“镇有特色、村有专业、户有专长”。1997年被命名为“养牛专业镇”,1986年获淮“津南养鸡第一乡”,各类平分秋色动物养殖已成为全镇经济发展一道新的风景线。 1996年实施“工业兴镇”战略以来,国华五金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不断扩大投资规模,一年上一新台阶,两年来投资1400万元搞技术改造,使企业发展增添了后劲,发展成为本镇骨干企业。全镇已形成五金、化工、建材、铸造、果品冷藏、鸭梨醋等主要产业,各大待业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为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加快经济发展速度,今年初,我镇又出台“与外来投资单位共同论证项目互惠投资”“无偿提供厂地”和“放宽各项地方税收”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开放的鲍官屯欢迎国内外各届有志之士前来投资兴业与我们合作交流,共谋发展。. |
王寺镇 |
王寺镇地理位置优势明显,北距沧州市35公里、天津160公里、北京250公里;东距黄骅港60公里,西距南皮县城20公里、石家庄180公里;南距济南200公里。武港公路穿镇区而过。通讯便函捷,交通发达,是一片投资开发的热土。 王寺镇约建于明朝永乐年间(1404年左右),是沧南有名的历史古镇、名镇、重镇。它北依京津南望齐鲁,东连黄骅港,西临-公路和津浦铁路 及104国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发达,公益设施齐全。所辖24个行政村,总耕地82000各内日38000人,总面积89平方公里。 王寺镇人杰地灵。曾涌现出著名戏曲理论家孙楷第、著名歌唱家李双江、著名书法家刘毓煊、画家孙传彬以及作家、专家、教授、博士等国家级人才百余名。农业以优质抗虫棉和小麦、玉米为主。特色养殖发展迅速。企业以五金、电器配件、化工为主,皆为龙头项目;商贸、服装都形成了专业市场。 王寺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团结进取,开拓创新,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求真务实的工作精神,打造王寺镇经济发展的崭新平台,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充分发挥雄厚的土地 资源、发达的特色产业优势,不断优化环境,扩大开放,努力实现全镇经济的大发展、快发展。我们诚邀天下有识之士到王寺镇投资,以发展您宏伟大业。. |
乌马营镇 |
南皮县辖镇。1958年建乌马营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原乌-乡和原莲花池乡合并为乌-镇。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9.5公里。面积99.3平方公里, 人口2.4万。武(武强)港(黄骅港)公路过境。辖乌-、木庄、观音寺、西门、 东门、李皋、小李庄、吴家坊、塔马寺、白坊子、郭围、高桥、大坊子、范家、泊家、生刘、莲花池、徐和阳、徐郎中、冯庄、王庄、罗张、杠子张、冷辛、刘家坊、徐道口、刘旺全、万庄、王速连、丛庄、东五拨、前五拨、西五拨33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玉米、棉花、苜蓿、大豆,苜蓿种植面积3万亩, 加拿大埃洛国际农业有限公司南皮分公司建于此地,为苜蓿产业的龙头企业,畜牧业有牛、羊、猪、鸡等,建有东五拨、吴家坊两个现代化大型养猪厂,年出栏商品猪2万余头, 建有丛庄小尾寒羊养殖基地,年出栏小尾寒羊3000只,乡镇企业发达,年产值达4.4 亿元,建有沧州惠邦机电产品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南风汽车设备有限公司、南皮县益民五金厂等企业20家,其中沧州惠邦机电产品制造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被评为沧州市“一星级企业”。. |
大浪淀乡 |
大浪淀乡因乡域内建有全国最大的平原水库—大浪淀而命名。全乡辖28个村,人口3万,耕地面积5.9万亩。我乡以发展蔬菜生产做为富民工程,以发展乡镇企业做为强乡工程。全乡各村现已通油路、电话,是全县首批小康达标乡之一。连续四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经济工作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农业产业化特色乡。 大浪淀乡积极围绕“建经济强镇,成蔬菜之乡”的奋斗目标,把发展蔬菜生产做为农业的主导产业来狠抓落实。目前,全乡棚室蔬菜已发展到5000亩,地膜及陆地蔬菜达7000亩,周年蔬菜生产能力已超过5500万公斤。主要品种有黄瓜、大番茄、茄子、西葫、韭菜、西芹、西瓜等。我乡建有全县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经下大力度严厉打击菜霸、市霸,使批发市场秩序稳定。每天远至京津等地客商络绎不绝。同时做好市场配套工作,使饮、食、宿十分便利舒宜,得到客户的好评。 大浪淀蔬菜已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了“大浪淀”商标,并完成了绿色和无公害蔬菜的认证。我乡按标准化操作规程生产的菜田面积已达2000亩,产品达到国家-绿色食品的要求。我乡现建有占地120亩的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区,用于新技术、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已引进的稀特品种有樱桃番茄、美国香蕉西葫、绿龙芸豆、越冬丝瓜、彩椒、白玉春萝卜、中华油桃等十几个。并积极引进日本保鲜技术和设备,使“大浪淀”牌蔬菜已上京津超市,同时实现了半精制箱式包装,成为节日期间馈赠佳品,一上市产品便供不应求,现已增加投入,扩大规模,以满足市场需求。 食用菌生产是大浪淀乡实施大蔬菜战略的重要举措。已建成全县唯一、全市最大,年产30万瓶菌种的菌种场。食用菌栽培面积已突破6万平方米,是全县唯一的以草菇、双孢菇为主载品种的优质菇生产基地。 我乡域有国内最大的平原水库,因此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水资源.几年来,经大力度从美化、绿化、净化环境入手,使淀边周围花成簇、树成荫,每年到此游客达2万余人次。加之淀边周围有大量的摞荒地,可谓土地资源丰富。环淀周边土地的综合开发已做为全乡甚至全县的重点工程。我乡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手续简便,从水、电、住、孩子入学、资金、工商、税务等各方面给予最大的照顾。现已开挖渔塘300亩,种草搞养殖的占1000亩,另还有些餐饮、娱乐等项目正在协商中。. |
刘八里乡 |
南皮县刘八里乡地处南运河东部。总面积57.16平方千米,辖36 个行政村,总人口2.4万。东临南皮,西依泊头,104国道、京沪铁路、 武港公路、-公路在乡镇纵横交穿,-公路在我乡杨庄设有一出口,由此可北上京津、南抵沪杭,全乡电力、通讯设施配套齐全。 全乡现有企业839家,以铸造、五金、冲压、汽车模具为主导产业, 年总产值26900万元, 年总利润2656万元。付庄工业小区位于刘八里乡付庄村,目前,小区内有大小门店和生产厂家116家,其中钢材经营户16家,生产型企业36家,逢农历一、 六的农产品交易市场,摊位在千个以上,小区年纳税额超过100万元。 全乡物产丰富, 现已形成了粮、棉、油、露地菜、林果、畜禽、瓜菜等七大商品生产基地。全乡社会各项事业全现进步。到目前,全乡建成联办小学6处,20个村实现合校并点,1999年被县委、 县政府评为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先进单位。全乡生育率达到92%以上, 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以内,在2001年度被全市计生工作半年考核中名列全市第一。. |
潞灌乡 |
潞灌乡位于河北省南皮县东南部,东与盐山县接壤,南隔新卫新河与山东相望。全乡总人口49000人,辖区面积1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6000亩,下辖40个行政村。武千路、寨子--小集公路贯穿全境,村村实现了通油路、通电话,80%的村安装了自来水。1999年全乡实现财政收入223万元,实现国民生产总值2385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2094元,有22个村达到了小康村标准。 乡镇企业 到1999年底,全乡乡镇企业总数达到773个,其中工业企业184个,主要有五金、冲压、建材、化工、锉刀、电线等五大行业。五金冲压企业占工业企业总数的80%,以生产家用电器、机电设备、汽车、摩托车等的配件和部件为主,定型产品主要有DZ20系列空气开关、仪表表壳、电表箱、乐器配件、建筑扣件、各类接插件、“三车”配件等。建材产品主要是粘土砖、空心砖、空心板、水泥管等。化工产品以化工浆料、石油树脂为主。现有锉刀企业20多家,可以生产组锉、寸锉、什锦锉、异型锉等各种规格的锉刀,年产量达8000万支,是南皮县主要的锉刀生产基地。郝庄电线厂是全县唯一的低压电线生产厂,年产铜、铝线800万米,外销省内外。 农业及农副产品 潞灌乡土地资源丰富,是全县著名的农业大乡。改革开放以来,历任乡党委、政府注重农田基本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极大地促进了全乡的农业生产。 ——全乡小麦、玉米等粮食产量达到了3700万公斤,棉花总产达到了100万公斤。 ——年出栏生猪1.91万头,改良和出栏黄牛0.9万头,羊饲养量达到2.65万只,肉鸡饲养达到38万只。 ——全乡现有果树面积9800亩,年产鸭梨584万公斤,苹果241万公斤,桃6.7万公斤,小枣16.8万公斤,生食葡萄35万公斤。有11个村共种植酒用葡萄2300亩,品种为“贵人香”是全县最大的酒用葡萄生产基地。 ——潞灌乡南部七、八个村利用沙壤地自然条件,大力发展棉瓜间作和西瓜生产,西瓜种植面积达到2500亩。所产西瓜个大皮薄、沙甜可口,闻名县内外。 ——蔬菜生产发展迅猛,全乡陆地菜种植面积15000亩,棚室蔬菜种植面积1200亩,棚室食用菌种植面积500亩。拥现出前罗西红柿、前后康大葱、曲庄辣椒、芦庄子食用菌、刘奇、李庄棚室蔬菜等八个蔬菜生产专业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