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北省 >>沧州 >> 吴桥县 >> 铁城镇

铁城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铁城镇谷歌卫星地图)


铁城镇简介

  铁城镇位于吴桥县中部,镇0驻地位于县城东10公里处。全镇辖84个行政村,3.7万口人,耕地面积7.2万亩,总占地面积72.43平方公里。铁城镇地势平坦,土质肥沃,适宜耕作,是全县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该镇是全省百强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城区店铺林立,商贾云集,是远近闻名的物资交流集散地和文化交流中心。镇内交通便利、通讯快捷、经济发展环境优越。省际公路宁武路横穿镇中心,京沪高铁贯穿南北,-公路引道铺设到镇区西侧,与纵横交错的城镇乡村公路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已初具现代化小城镇规模。
   近年来,镇党委、0在县委、县0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力推进“工业强镇”战略,紧紧围绕招商引资和改善民生两大工作重点,大力推进项目建设,狠抓民生建设,加强基层党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科学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铁城镇立足实际,形成了以造纸、出口工具、模具、面粉等为主的特色产业。为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培育发展了辣椒、蔬菜、药材、果品等特色种植业,建设了肉牛、生猪和鸡鸭养殖为主的养殖基地。2009年全镇共引进内资12000万元,完成地方固定资产投资29860万元,实现财政收入670万元。
   铁城镇为千年古城、百年县府旧址,历史名人、名胜古迹、杂技艺人繁多,明末宰相东阁大学士范景文、兵部尚书李天经等历史名人都出自该镇;铁城镇还拥有千年唐槐、古井卧槐、苦井甘泉、澜洋书院等多处名胜古迹;拥有官道姜、宁庄等杂技专业村,杂技团体10余个。这些丰厚的文化资源为全县杂技旅游产业链条的延伸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展望未来,铁城镇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更加和谐,镇党委、0将抓住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实现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72.43平方公里 130928101 061000 -- 查看 铁城镇谷歌卫星地图

铁城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铁城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桑园镇

  桑园镇地处吴桥县城中心,东距-公路1公里,西邻京杭大运河,南与山东德州相距20公里, 104国道、京沪铁路纵贯全镇,交通十分方便,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闻名世界的吴桥杂技大世界座落在镇中心,是全国AAA-旅游胜地,占地1000余亩的省级技术开发区座落在镇辖区内。    桑园镇辖33个(村)街,全镇总面积45.5平方公里,人口2.2万人,耕地32748亩。2007年,桑园镇被评为全市十大“明星乡镇”,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市第26名。2009年,桑园镇被市委、市0授予“文明乡镇”的称号。桑园镇连续三年在全县综合考核中荣获“实绩突出”乡镇称号,桑园镇在项目建设、支持开发区建设、服务县城建设等工作中连续三年被授予“县长特别奖”。    近几年来,桑园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紧紧抓住工业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工程、信访、治安、稳定三大重点,努力打造三区一线(县开发区周边、南片工业区、北辰工业区和104国道沿线)经济隆起带,形成了机械制造、铸钢、家俱制作、杂技旅游、交通运输等为一体的经济发展格局,截止目前,全镇有投资千万元以上骨干企业23家,年纳税3000多万元以上,成为拉动全县经济发展的龙头乡镇。    地  址: 河北省吴桥县嘉陵江路    邮  编: 061800    传  真: 0317-7341359    E -mail : wqsyz@126.com    电  话: 0317-7341359   

铁城镇

  铁城镇位于吴桥县中部,镇0驻地位于县城东10公里处。全镇辖84个行政村,3.7万口人,耕地面积7.2万亩,总占地面积72.43平方公里。铁城镇地势平坦,土质肥沃,适宜耕作,是全县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该镇是全省百强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城区店铺林立,商贾云集,是远近闻名的物资交流集散地和文化交流中心。镇内交通便利、通讯快捷、经济发展环境优越。省际公路宁武路横穿镇中心,京沪高铁贯穿南北,-公路引道铺设到镇区西侧,与纵横交错的城镇乡村公路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已初具现代化小城镇规模。    近年来,镇党委、0在县委、县0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力推进“工业强镇”战略,紧紧围绕招商引资和改善民生两大工作重点,大力推进项目建设,狠抓民生建设,加强基层党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科学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铁城镇立足实际,形成了以造纸、出口工具、模具、面粉等为主的特色产业。为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培育发展了辣椒、蔬菜、药材、果品等特色种植业,建设了肉牛、生猪和鸡鸭养殖为主的养殖基地。2009年全镇共引进内资12000万元,完成地方固定资产投资29860万元,实现财政收入670万元。    铁城镇为千年古城、百年县府旧址,历史名人、名胜古迹、杂技艺人繁多,明末宰相东阁大学士范景文、兵部尚书李天经等历史名人都出自该镇;铁城镇还拥有千年唐槐、古井卧槐、苦井甘泉、澜洋书院等多处名胜古迹;拥有官道姜、宁庄等杂技专业村,杂技团体10余个。这些丰厚的文化资源为全县杂技旅游产业链条的延伸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展望未来,铁城镇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更加和谐,镇党委、0将抓住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实现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于集镇

  于集镇,位于吴桥县中部,东靠沟店铺乡,西邻安陵镇,南与铁城镇接壤,北与梁集镇相连。辖40个行政村,总人口为27201人,其中农业人口25584人,非农业人口1617人。总面积53.6平方公里,耕地61997亩。位于吴桥县城东北14.5公里处。该镇交通便利,西连104国道、京沪铁路,-公路纵穿全镇,省级公路南吴线横贯镇中心;沙河、宣惠河穿境而过;乡级公路连接各村;程控电话直拨国内外,通讯快捷、电力充足。    于集镇地势平坦,沃野肥美,全镇耕地面积6.1万亩。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气候宜人,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农业生产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全镇粮、棉、果产量连年居全县前列,尤其棉花的产量和质量在全县及周边地区小有名气;建有万亩沙土窝西瓜种植基地,百亩设施蔬菜大棚种植示范园,百亩草枣间示范方和养牛、养羊、养猪等养殖小区。开发培树了棉花加工、塑料化工、交通运输三大特色行业。2002年底,全镇油棉加工厂已达11家,塑料加工厂已达到13家,重型汽车43辆。该镇杂技业发展具有一定基础,有一定规模的杂技团20个,常年在外演出,从事杂技演出的人员达千人,每年创收近 元。2002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1亿元,财政收入按老口径计算完成198万元,按新口径计算完成396.5万元,其中国税完成80.1万元,地税完成42.3万元;农业税完成314.7万元,其中正税262.3万元,附加52.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80元,基本达到了小康镇水平。    近年来,于集镇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投资19万元完成77间校舍改造,顺利接管马奇中学;建成甲级敬老院,并通过省达标验收;南吴线于集段道路改造工程已经动工。全镇十星级文明户达到80%。于集镇在外工作的知名人士近百人,且都与家乡保持着较为密切的联系,镇党委0重视外联工作,经常利用节假日邀请这些知名人士回到家乡,为家乡的发展出力献策。  

梁集镇

  梁集镇位于吴桥县东北部,西隔大运河与景县相望,北与东光县接壤,104国道、京沪铁路、-公路、-铁路、南吴路穿境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人口2.1万人,面积55.5平方公里,所辖37个行政村。近年来,梁集镇大力实施“工业强镇、开放兴镇、产业立镇”战略,突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两大重点,努力培树棉花、化工和机械制造三大支柱产业,全力推进镇域经济发展。    棉花资源和产业优势凸显。全镇总耕地5.3万亩,棉花种植面积4.2万亩,年产量1200万公斤,现共有400型棉花加工企业2家,200型棉花加工企业15家,优种企业3家,短绒加工企业1家。年可加工籽棉7500万公斤,生产皮棉2700万公斤,实现产业总营业收入52000万元,增加值9500万元。   化工产业发展迅速。共有化工企业3家,其中投资1.1亿元的吴桥嘉诚生物制药有限公司项目,落户县开发区宋门工业园区。主要产品为烯叮虫胺、-中间体,氯化胆碱添加剂等,产品销往天津、江苏、浙江以及出口东南亚地区。    机械加工产业初具规模。全镇共有投资超500万元的机械加工企业8家,其中投资超2000万元的振华制辊、兴棉棉机和君鹏包装机械项目3家,主要产品网纹辊、棉花机械、包装机械等加工链条完整,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   梁集镇围绕全力打造经济强镇和经济重镇,深入实施产业招商、优势招商和环境招商,规划建成总占地500亩的镇工业园区,交通等综合设施水平完善,开放环境进一步优化。    招商电话: 0317-7261975    传 真: 0317-7260051    Emil: wuqiaoliangji@sina.com   

安陵镇

  吴桥县安陵镇辖67个行政村,2.5万人,总占地面积67平方公里,耕地7.2万亩,地处吴桥县城北,距著名的杂技大世界仅5公里,104国道、京沪铁路、-公路纵贯全镇,镇内各村公路纵横连接,交通便利,通讯快捷,经济发展环境优良,是吴桥县的重镇之一。    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来抓,并狠抓落实,尤其是新一届党委,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抓招商、上项目,抓环境、促发展,抓班子、夯基础,加快了全镇新农村建设步伐。在发展地方经济上,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大项目就是抓大发展的理念,统一思想,团结一致,采取有利措施,加快了项目建设力度。今年以来,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形成了以化工、铸造、油棉加工、玻璃制品、扫帚、面粉加工六大主导产业。玻璃制品远销山西、贵州等全国知名酒厂,并建立了常年供货关系,铸造业主要销往北京、天津等大中型汽车制造厂。    镇党委、政府在抓好个体私营经济的同时,十分重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养殖业的发展,今年规划了万亩优质粮食基地、万亩优质棉花基地、万亩无公害青椒基地,并努力打造绿化无公害蔬菜基地,农业向高质、优效方向发展。养殖业向规模园区化发展,向科技要效益,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以富民强镇为目标,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全力推进安陵经济的大发展、快发展。我镇对前来投资办厂经营的朋友给予最优惠的政策和最优良的服务,全镇2.5万人民欢迎您的到来。.  

曹洼乡

  曹洼乡是由原上村乡和楼子铺乡于1995年12月合并而成,总面积50.5平方公里,辖41个行政村,现有人口20313人,家庭户5625户,耕地42788亩。辖区内现有中学1处,完全小学5处,中心幼儿园1处,拥有教职员工285人。辖区内有达标敬老院一处,拥有中国农大吴桥实验站、11千伏变电站、动植物检疫站、自动化气象观测点等重要部门。该乡西临县城,北近吴桥县省高新技术开发区。省级吴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二期规划全部在曹洼境内。京福高速公路、桑宁路、南吴路贯穿全乡,交通便利,信息发达。    近年来,曹洼乡经济取得了迅猛发展,形成了以铸造、玻璃模具、化工、建筑材料、五金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等为主要行业的企业发展格局。其中,铸造企业有9家,玻璃模具加工企业21家,已初步形成两大企业群体,发展势头良好。农业以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为发展方向,以中国农大吴桥试验站为依托,农业产业化链条已初具雏形成。三期世行农业开发一、二、三期项目,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示范项目、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联村供水项目、农村改厕项目顺利实施,成效显著,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宋门乡

  宋门乡位于县城东南10公里,东连杨寺乡,南接德州,西邻景县,104国道、-公路贯穿全境,全乡面积62.6平方公里,辖40个行政村,耕地面积50685亩,总人口25918人,2009年完成财政收入30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786元。    工业经济呈良好发展态势。该乡自2002年以来,大力实施工业强乡战略,始终把项目建设做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取得明显成效。2009年6月,在县委、县0的大力支持下,占地5.6平方公里的河北吴桥经济开发区宋门工业园区通过了省级区域环评,8月份正式开工建设,园区定为重点发展医药、化工、机械加工、新型建材的产业。目前区内电力、供排水、道路、污水处理厂的设施完备,已入区项目及在建项目5个:吴桥大鹏医药有限公司、吴桥农药有限公司、嘉众木纤维、吴桥万成碳素有限公司、正邦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额达2.8亿元。同时该乡积极引导、扶持民营骨干企业实施技改、扩建,实现了企业的提挡升级,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乡纳税超10万元的民营企业达4家,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医药化工、减速机制造、面粉加工、汽车配件、新型建材五大特色民营支柱产业。    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1995年后,该乡大力推广吨粮田,节水小麦等先进技术,引进石家庄8号、济麦20等优质品种,2009年全乡粮食总产达到32025吨,同时积极引进抗虫棉,全年棉花总产达2202吨。畜牧养殖业一直是该乡的特色产业,为把产业做大,把产业链条拉长,该乡于2003年出台了大量鼓励养殖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大了各方面的扶持力度。近几年培树了东宋门、尤庄、张帮架等15个养殖业村,建成闯齐、大兴等6个综合养殖小区,2009年全乡实现牲畜存栏23.28万头。    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得到较快发展。2007年投资400多万元,新建宋门中学教学楼,使得该乡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都得到了明显提高,自1998年来该乡连续8年被县教育局评为模范乡镇,2002年来连续5年被县教育局评为教学先进单位,近几年,全乡初中升学率一直位居全县前三名。2008年投资50万元对宋门卫生院进行了升级改造,心电图、B超仪、普外配套器械等医疗设备一应俱,达到一级甲等医院标准。1997年前后全乡大力实施村村通工程,到2009年全乡共计修建油面路或硬化道路50条,长度为21000米。2001年完成了自来水改造工程,实现了全乡用水自来水化, 09年联村供水工程启动以来,已建立三个联村供水站。2006年新建35千伏变电所一座,保障了全乡广大村民生产生活正常用电。2008年,投资200万元完成了宋门养老院的翻修改建,使院民容纳量达140余人,达到了甲级敬老院标准。   

杨家寺乡

  杨家寺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离吴桥县城桑园镇10公里,东靠漳卫新河与山东省宁津县张敖乡、德州市赵越乡隔河相望,南和山东省德州市接壤,西接东宋门乡,北连铁城镇,全乡总面积52.17平方公里,耕地42305亩,辖39个行政村,20678口人。杨家寺乡地理位置优越,京泸高速铁路穿境而过,南吴公路、桑辛公路以及乡村小康路横贯全乡,四通八达,交通便利。    原杨家寺乡1945年建政,辖陈葛、盐驼刘、张仙庙、张 家集4村,曾属一区,其余18村属四区。撤区后,分属杨家寺乡、彭家寺乡、城西梁乡、锞子杨乡。1958年建公社时属大齐公社。1961年为杨家寺公社。1981年改为杨家寺乡。原大齐乡1945年建政。1958年属公社,因驻地在大齐,故又名大齐公社。1987年公社迁至辛集。1984年改建大齐乡。1995年,原杨家寺乡和原大齐乡合并为杨家寺乡。    2009年全乡共完成社会生产总值12.9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2.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60元; 财政收入完成289万元,0完成全年任务目标。    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输出为主,全乡种植棉花2万亩,玉米、小麦1.8万亩,天鹰椒种植2000亩,各类蔬菜、果树种植2000多亩。年产值达1亿多元。2009年全乡新增各类养殖大户10家,涌现了霸王庙张洪义、东潘屈洪臣、小天罡刘玉亭等一批新的养殖大户。到目前,全乡猪存栏9650头,牛存栏1900头,羊存栏9200只,鸡存栏400000只,产值达到5000多万元。同时全乡有4000多人常年在外打工,每年能增收8000多万元。    杨家寺乡是有名的减速机之乡。是全乡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杨家寺乡减速机产业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成为全乡支柱产业之一和在华北地区有一定影响的减速机生产基地。目前,全乡共有减速机企业39家,年生产各类减速机5万台套,产值达到2亿元,产品销往京、津、冀、东三省等长江以北各省区。   

沟店铺乡

  沟店铺乡位于河北省吴桥县县境东部,东靠漳卫新河与山东省宁津县隔河相望。乡0驻沟店铺村。面积64.4平方千米,人口25854人。辖44个行政村。   沟店铺乡属典型的农业乡,农民收入以农业、畜牧业、劳务输出为主,2009年人均纯收入3807元。年外出务工人数约7000余人,占全乡人口的27%,主要从事建筑业、服务业、商业等;种植业以粮棉种植为主,畜牧业以肉蛋鸡养殖为主,繁兴种禽公司已成为我县畜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目前达到8万套种鸡存栏规模,成为我市规模最大的蛋种鸡养殖龙头企业。   沟店铺乡在开发区入驻项目3个,分别是中新精密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河北华宏广源橡胶金属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宝丽隆新型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乡辖区内民营经济以标牌、铸造、塑料业为主导产业。   2009年沟店铺乡完成财政收入294万元,引进外资60万美元,用于中新公司的二期投资;新入驻开发区项目一个:投资3500万元的吴桥国益人造石英石材生产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可实现当年达产达效的目标。   

何庄乡

  何庄乡地处吴桥县东北部,与东光县和山东省宁津县相临,辖区面积56.4平方公里,总人口25032人,下辖48个行政村。全乡规模企业52家,涉及地毯加工、五金制造、粮棉加工、建筑建材等四大产业领域,从业人员2000余人,年创利税近千万元;耕地面积53454亩,以粮棉种植为主。截止2009年底,全乡工业总产值达1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3万元;农业总产值1.4亿元,农业总收入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18元,09年财政收入154万元。   全乡共有基层党支部54个,党员1081人,其中农村党支部48个,党员927人。农村“五个好”党支部28个,占总数的58.3%。    几年来,乡党委、0一班人按照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团结和带领全乡人民围绕发展、稳定 “两个主题”,实施工业强乡、开放兴乡和全民招商“三大战略”,做活了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绿满何庄、工业移民“四篇文章”。何庄正以崭新的姿态,昂扬的斗志朝着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不断迈进。   


铁城镇特产大全




铁城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