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屯村位于镇政府北侧2公里处。建于唐朝末年,由宋姓建村,故名宋屯。村占地面积460亩,耕地面积2300亩。现居住人口1378人,村主导产业是农业。村党员人数46人,村民代表24人,党支部3人。村建有中心小学一所,卫生室3所,幼儿园2所,新建占地5亩广场公园一处,2015年度被评为任丘市明星美丽村庄。
文革前建有关帝庙一处,庙前有一棵古槐树历史悠久,故事源远流长,文革时期被破坏。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工具制造为辅。当前主要工作协调基本农田改造项目落实,现在正在施工中。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30982102 | 061000 | -- | 查看 宋屯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李屯村 |
李屯又名李家屯,建村于明朝永乐年间,由李姓建村,故名李家屯,李屯位于吕公堡镇北部,南距津保2公里,西距大河路3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李屯村现有人口523人,总户数117户,共分两个生产小组,两委干部6人,支部成员、村委会成员各3人,共有党员14名、村民代表23名。 李屯村以农业种植为主,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主要农产品:大葱、白菜、韭菜、黄瓜、菜花、菠菜、南瓜、青椒、大豆。 |
东庄村 |
东庄村村庄占地面积630亩,农户316户,总人口1562人,耕地1290亩,共有党员49名,村民代表24名(其中党员7名),村党支部成员3人,村委会3人,交叉任职1人。 村级组织:2014年9月份,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市委组织部、民政局的指导下,完成了村民代表推选和村委会换届选举,并在15年1月完成村党支部换届选举,目前村代会、村监会、调委会等组织健全。 村务运行:村内各项工作都严格按照请示报告、“三议四办”程序进行,全程公开透明,接受村民监督;村“两委”班子和民调会、红白理事会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做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产业特色:东庄以车圈、脚手架为主要产业。 垃圾处理:东庄村建立有长效垃圾处理机制,有卫生保洁人员4名,负责对村内街道每日清扫及垃圾清运工作。 村内建设情况:村“两室”、卫生室、便民服务室健全,各种办公设施、桌椅等用品齐全。有1个卫生所,1名医护人员。2014年11月5日,任丘市“美丽乡村建设暨基层组织建设现场会”在东庄村迎宾大道成功召开。 |
南庄村 |
南庄村位于吕公堡镇政府东北300米,津保路北侧。现有户数195户,人口837人,分3个村民小组,其中党员34人,村民代表23人,支部3人,村委会3人。地域面积0.012平方公里,现有耕地1010亩。吕公堡始建于建村于唐朝。因建村时西北有一吕公墓(即吕洞宾墓),故名吕公堡。分4个大队,后来分为南头、北头、南庄、东庄四个村。有图书室一个,有卫生所一个,有南庄中心小学1所,幼儿园3所(均为私立),南庄村现有水泥路三条,其余以砖路为主。 的风俗习惯及特色活动无,明间故事、特色景点,土特产无。的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无。重点企业无。 支部书记李永平同志为国家武术一级裁判员、一级教练员,武术段位6段。 |
南王庄村 |
南王庄村村庄占地面积1200亩,农户332户,总人口1306人,耕地1800亩,共有党员37名,村民代表24名(其中党员12名),村党支部成员3人,村委会3人,无交叉任职。 村级组织:2014年8月份,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市委组织部、民政局的指导下,完成了村民代表推选和村委会换届选举,并在15年1月完成村党支部换届选举,目前村代会、村监会、调委会等组织健全。 村务运行:村内各项工作都严格按照请示报告、“三议四办”程序进行,全程公开透明,接受村民监督;村“两委”班子和民调会、红白理事会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做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产业特色:南王庄以农业为主要产业。 垃圾处理:南王庄村建立有长效垃圾处理机制,有卫生保洁人员4名,负责对村内街道每日清扫及垃圾清运工作。 村内建设情况:村“两室”、卫生室、警务室、便民服务室健全,各种办公设施、桌椅等用品齐全。有1所幼儿园。有2个卫生所,3名医护人员。 |
前李花村 |
前李花村位于吕公堡镇政府正南2千米处,村庄占地面积600亩,农户833户,总人口3282人,耕地4995亩,支部党员91名,村民代表32名,村党支部成员5人,村委会3人。 村级组织:2014年8月份,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市委组织部、民政局的指导下,完成了村民代表推选和村委会换届选举,并在15年1月完成村党支部换届选举,目前村代会、村监会、调委会等组织健全。 村务运行:村内各项工作都严格按照请示报告、“三议四办”程序进行,全程公开透明,接受村民监督;村“两委”班子和民调会、红白理事会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做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产业特色:前李花村以纸盒、纸箱、板材包装材料为主要产业,村内有纸箱厂30余家,板材市场占地300余亩,摊位120余个。农业产业化发达,全村目前流转土地4000余亩,有鸿鹄、联硕两个较大的专业种植合作社。 垃圾处理:前李花村建立有长效垃圾处理机制,有卫生保洁人员10名,负责对村内街道每日清扫及垃圾清运工作。 道路硬化:村主要街道5条,全长3000余米,目前已硬化水泥路1200米,柏油路800米,砖路1200米,方便了群众出行。 亮化绿化美化:村内安装路灯100余盏,摄像头5个,做到全天侯监控。主要街道尚未绿化。 村民中心建设:村“两室”、卫生室、警务室、便民服务室健全,各种办公设施、桌椅等用品齐全。 自来水改造已经完成,实现了全村24小时供水;厨房改造、厕所改造、清洁能源等尚未进行。 |
颜家村 |
颜家村位于吕公堡镇西北,大河路东。现有户数289户,人口1296人,分4个村民小组,其中党员37人,村民代表28人,支部3人,村委会5人。地域面积0.32平方公里,现有耕地1268亩。始建于元朝末年,原名勤俭屯,后迁入颜姓,故改名颜家村。图书室一个,有卫生室一个,可为群众提供日常的医疗服务。在村两委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已构成了以焊枪及配件加工为主导的产业,是颜家村的主要经济命脉。 颜家村现有水泥路两条,其余以砖路为主,由于排水不畅,年久失修,大部分砖路亟待重修,已成为工作重中之重。 的风俗习惯及特色活动无,明间故事、特色景点,土特产无。的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是焊枪及配件。重点企业有中亚焊接、高益焊枪设备公司。 支部书记颜世宝同志为优秀市人大代表。 |
周村村 |
周村位于位于吕公堡镇政府正南3千米处,吕卧路西侧,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周村现有人口1088人,总户数251户,共分两个生产小组,两委干部5人,支部成员3人、村委会成员3人交叉任职1人(周庆臣支书主任一人兼),共有党员32名、村民代表21名。道路硬化:村主要街道3条,全长1500余米,目前已硬化柏油路600米,水泥路200米,砖路700米,方便了群众出行 周村以农业为主要产业。2015年安装自来水24小时供水设备实现了全村24小时供水。 |
毕村村 |
毕村位于吕公堡镇西北大河路西,现有户数685户,人口3473人,8个村民小组,其中党员71人,村民代表32人,毕村地域面积2.3平方公里,现有耕地4583亩,毕村建于明朝,原名吕毕村,后改为毕村,现有卫生室一个,图书室一个,幼儿园、小学各一所,村“两室”齐全,益民医院坐落在毕村村南。 毕村主导产业为脚手架及配件,焊枪及配件,水泥路10条,田间砖路6条。毕村风俗习惯及特色活动无,民间故事、特色景点、土特产无,毕村重点企业:鑫良建筑器材制造有限公司。 |
邢村村 |
邢村村庄占地面积840亩,农户363户,总人口1609人,耕地1680亩,共有党员46名,村民代表24名(其中党员7名),村党支部成员3人,村委会3人,无交叉任职。 村级组织:2014年8月份,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市委组织部、民政局的指导下,完成了村民代表推选和村委会换届选举,并在15年1月完成村党支部换届选举,目前村代会、村监会、调委会等组织健全。 村务运行:村内各项工作都严格按照请示报告、“三议四办”程序进行,全程公开透明,接受村民监督;村“两委”班子和民调会、红白理事会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做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产业特色:南头以铜材加工、焊接设备为主要产业。 垃圾处理:邢村建立有长效垃圾处理机制,有卫生保洁人员4名4,负责对村内街道4每日清扫及垃圾清运工作。 村内建设情况:村“两室”、卫生室、警务室、便民服务室健全,桌椅等用品齐全。4套健身器材。有2个卫生所,4名医护人员。 |
后李花村 |
后李花村位于吕公堡镇政府正南1千米处,村庄占地面积700亩,农户483户,总人口1986人,耕地4995亩,支部党员48名,村民代表30名,村党支部成员3人,村委会3人,交叉任职1人。 村级组织:2014年9月份,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市委组织部、民政局的指导下,完成了村民代表推选和村委会换届选举,并在15年1月完成村党支部换届选举,目前村代会、村监会、调委会等组织健全。 村务运行:村内各项工作都严格按照请示报告、“三议四办”程序进行,全程公开透明,接受村民监督;村“两委”班子和民调会、红白理事会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做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产业特色:后李花村以钻采设备、板材包装材料为主要产业,村内有钻头相关公司10余家,板材摊位12个。 垃圾处理:后李花村建立有长效垃圾处理机制,有卫生保洁人员5名,负责对村内街道每日清扫及垃圾清运工作。 道路硬化:村主要街道5条,全长3200余米,目前已硬化水泥路2000米,砖路1200米,方便了群众出行。 亮化绿化美化:村内安装路灯100余盏,摄像头5个,做到全天侯监控。主要街道部分绿化。 村民中心建设:村“两室”、卫生室、警务室、便民服务室健全,各种办公设施、桌椅等用品齐全。 自来水改造已经完成,实现了全村24小时供水;厨房改造、厕所改造、清洁能源等尚未进行。 |
梁村村 |
梁村村庄占地面积525亩,农户247户,总人口987人,耕地1341亩,共有党员29名,村民代表24名(其中党员5名),村党支部成员3人,村委会5人,交叉任职1人。 村级组织:2014年9月份,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市委组织部、民政局的指导下,完成了村民代表推选和村委会换届选举,并在15年1月完成村党支部换届选举,目前村代会、村监会、调委会等组织健全。 村务运行:村内各项工作都严格按照请示报告、“三议四办”程序进行,全程公开透明,接受村民监督;村“两委”班子和民调会、红白理事会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做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产业特色:梁村以农业为主要产业。 垃圾处理:梁村村建立有长效垃圾处理机制,有卫生保洁人员3名,负责对村内街道每日清扫及垃圾清运工作。 村内建设情况:村“两室”、卫生室、警务室、便民服务室健全,各种办公设施、桌椅等用品齐全。有1个卫生所,1名医护人员。 |
杨村村 |
任丘市吕公堡镇杨村建村于明初,以杨姓命名为杨村。位于津保路以北,大河路以东,古洋河以西。现任杨村党支部3人,党员29名,村民代表18名。村庄占地面积0.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6亩。人口481人,上年人均纯收入9611元。由于人口偏少,村内无幼儿园及中小学校。村级医疗机构仅有一个卫生室,从业人员一名。村主导产业以农业为主,家庭主要收入以打工为主。目前,村集体没有收入,村“两委”正积极跑办上级帮扶,争取尽早把村内主要街道硬化成混凝土路面。 |
陈庄村 |
陈庄村离本镇6公里处,建村于东汉,原名盛水坑,1780年迁入一户陈姓,遂改名陈庄。 全村119户,共476人,低保户共有4户8人,参加养老保险469人,合作医疗448人,2015年人均纯收入7980元;村庄行政面积0.9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876亩。陈庄村共设一个党支部,共有17位党员,支委2人,村委3人;村民代表17人。村党支部年龄结构老龄化,其中90周岁以上1人,80周岁以上1人,70周岁以上1人,60周岁以上9人,50周岁以上2人,30岁以上4人。 村内有图书室一个,文化广场一个,村内无学校,卫生室一所,建成后没有医生在岗,村内孩子上学和群众看病都要去别村,非常不方便。 的风俗习惯及特色活动无,明间故事、特色景点,土特产无。的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无。 |
吴屯村 |
吴屯村村庄占地面积410亩,农户262户,总人口1170人,耕地882亩,共有党员16名,村民代表21名(其中党员3名),村党支部成员3人,村委会3人,交叉任职1人。 村级组织:2014年8月份,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市委组织部、民政局的指导下,完成了村民代表推选和村委会换届选举,并在15年1月完成村党支部换届选举,目前村代会、村监会、调委会等组织健全。 村务运行:村内各项工作都严格按照请示报告、“三议四办”程序进行,全程公开透明,接受村民监督;村“两委”班子和民调会、红白理事会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做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产业特色:吴屯以农业种植为主要产业。 垃圾处理:吴屯村建立有长效垃圾处理机制,有卫生保洁人员3名,负责对村内街道每日清扫及垃圾清运工作。 村内建设情况:村“两室”、卫生室、警务室、便民服务室健全,各种办公设施、桌椅等用品齐全。有1所幼儿园。有1个卫生所,2名医护人员。 |
北宋村 |
明朝中期,由本市思贤村迁来一宋姓在此建村,因户少庄小,起名小宋村。1958年成立吕公堡乡镇后,因本镇有两个宋村,而北宋位于北,故名为北宋村。北宋村位于任丘市城东33华里,津保路北侧。大河路贯穿此村,北宋现有支部人员3名,党员20名,村委会人员3人,村民代表19名。北宋占地面积125000平方米,耕地515亩,人口467人。北宋以农业为主导,企业为支撑,主导产业为焊接配件及建筑器材。重点企业是永红焊接设备有限公司。 北宋的风俗习惯及特色活动无;民族故事、民间传说、名人生平无;特色景点无;土特产无;特色企业无、特色产品无;所获荣誉和先进典型人物事迹无。 |
籍屯村 |
籍屯村村庄占地面积300亩,农户204户,总人口761人,耕地600亩,共有党员30名,村民代表22名(其中党员9名),村党支部成员3人,村委会5人,无交叉任职。 村级组织:2014年8月份,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市委组织部、民政局的指导下,完成了村民代表推选和村委会换届选举,并在15年1月完成村党支部换届选举,目前村代会、村监会、调委会等组织健全。 村务运行:村内各项工作都严格按照请示报告、“三议四办”程序进行,全程公开透明,接受村民监督;村“两委”班子和民调会、红白理事会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做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产业特色:籍屯以农业为主要产业。 垃圾处理:籍屯村建立有长效垃圾处理机制,有卫生保洁人员2名,负责对村内街道每日清扫及垃圾清运工作。 村内建设情况:村“两室”、卫生室、警务室、便民服务室健全,各种办公设施、桌椅等用品齐全。建有文化广场2500平方米。无幼儿园。有1个卫生所,1名医护人员。 |
圈里村 |
圈里村:建村清朝,因旗人跑马占圈成村,圈了一块地,所以叫圈里,原本属南十里管辖。从1928年分村,故名为圈里。 位于古洋河附近,河的东面,南边为南十里大队,北边为北王庄大队。 现在支部有3人,党员20人,村民代表23人,村庄占地面积350亩,耕地面积683亩,人口560人。 一、经济情况较差二经济发展不理想 三、主导产业没四没有什么特色风俗五、没有什么特色活动六、没有什么重点企业和特色产品 七、主街道都是土路,外表也不美观,也没有什么典型人物。以上街道有照片,做为参料. 八、有大队部,砖房四间,有卫生室砖房四间,但无医护人员,还有一所幼儿园、小学校。 九、文化广场没有,健身器材没有。 十、当前的工作平稳,正向良好的方面发展。 最后为了更好地发展,我们争取把不足的地方,作为工作中的动力,根据实际情况努力工作,为了更好发展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
张佐村 |
张佐村位于吕公堡镇政府以东,津保路以南。现有户数580户,人口2065人,分为10个村民小组,其中党员52人,村民代表31人,支部3人,村委会5人,1人兼职。全村地域面积0.3平方公里,现有耕地2367亩,属吕公堡镇中等偏上村。于明朝永乐年间建成,因张姓居多,故名张佐。现有卫生室2所,可为群众提供日常的医疗服务。在两委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已构成了以钢管销售加工为主导产业的经济开发区,形成了张佐村的经济命脉。 张佐村水泥路3条,其余为砖铺路为主。由于年久失修,目前村委会门前主街和村东砖路亟待重修,已成为张佐两委工作的重中之重。 的风俗习惯及特色活动无。民间故事、民间传名人生平无。特色景点无。土特产无。特色产业、重点企业、特色产品无。所获荣誉和先进典型人物事迹无。 |
北十里村 |
北十里村位于吕公堡镇东北部,因距离吕公堡镇十里远,距离长丰镇十里远,而得此名。 传说在隋朝年间,北十里已经初具规模,是相当富饶的农业村落。后因多次战乱,在原址上有所迁移。田间地头的青砖古瓦,已经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 解放战争时期,北十里村曾经驻扎过八路军某部的后方医院,医治了无数英勇的负伤战士。同时由于条件艰苦,也留下了太多遗愿。至今仍有多位无名的革命先烈埋葬于此,他们只能在异乡,默默地见证着共和国的成长。 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北十里村庄面积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00亩,居住人口1450人。其中党员38人,村民代表25人。随着经济的逐渐发展,北十里村已从一个简单的农业村,向一个以加工为主的半工业村转变。白钢刀、刀具、刀杆、脚手架、车圈、电动车配件、电焊条等。至今拥有多家家庭小厂,已有几家初具规模,并且已了有一定的知名度,拥有了自己的注册商标。 以人为本、适者生存。勤劳的北十里人会在幸福的大路上走的更远! |
南十里村 |
南十里村位于吕公堡镇北部,津保路北。现有户数316户,人口1950人,分为8个村民小组,其中党员60人,村民代表25人,支部5人,村委会3人,1人兼职。全村地域面积0.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3000亩,属吕公堡镇中等偏上村。相传于唐朝年间建成,因距当时长丰县十里而得名。现有卫生室4所,可为群众提供日常的医疗服务。 的风俗习惯及特色活动无。民间故事、民间传名人生平无。特色景点无。土特产无。特色产业、重点企业、特色产品无。所获荣誉和先进典型人物事迹无。 |
北罗村 |
北罗村村庄占地面积380亩,农户160户,总人口886人,耕地834亩,共有党员31名,村民代表21名(其中党员11名),村党支部成员3人,村委会3人,交叉任职1人。 村级组织:2014年8月份,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市委组织部、民政局的指导下,完成了村民代表推选和村委会换届选举,并在15年1月完成村党支部换届选举,目前村代会、村监会、调委会等组织健全。 村务运行:村内各项工作都严格按照请示报告、“三议四办”程序进行,全程公开透明,接受村民监督;村“两委”班子和民调会、红白理事会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做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产业特色:北罗以电缆轴盘为主要产业。 |
北头村 |
北头村位于吕公堡镇中心地带,381省道北侧,人口1152人,分为6个村民小组,其中党员46人,村民代表18人,支部3人,村委会3人。占地面积4156亩,现有耕地1456亩。始建于唐代,因村西北有吕洞宾墓,故称吕公堡,后分行政村因在吕公堡村北部故叫北头村。现有卫生室1所,从业人员2名,可为群众提供日常的医疗服务。以农业种植为主,主要种植玉米,小麦。 北头村水泥路2条,其余为砖铺路为主。 村北有玉皇阁景点2010年重新修缮,每月初一、十五香火不断。 |
南头村 |
南头村共294户,总人口1231人,耕地面积2005亩,中共党员53,村“两委”干部7人,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宋胜。 “双基建设”情况。村“两委”班子注重抓好自身能力建设,定期组织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部综合素质和干事能力。同时,强化村干部的岗位责任制和考核制度,做到班子团结协调,议事办事公开民主。村务工作严格落实讲示报告、“三议四办”、村务公开等制度,村内重大事项都广泛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集体研究决定,并严格执行党务、村务公开和财务监督制度,促进了村务工作规范化运行。 经济发展情况。南头村地处津保路、吕卧路交汇点,党支部依靠区位优势走商贸兴村之路,大力发展交通、物流、餐饮住宿、批发零售等服务业,投资1000多万元建起了商贸一条街,各类经营摊点100余处,从业人员达1200多人,不仅吸纳群众就业,而且大幅度提高了村集体收入和人均收入水平。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645元。 社会事业情况。累计投资200余万元,村内主要街道铺设水泥路面1200米,安装路灯180盏,完成了水改工程,并在村中心建起了高标准二层小楼,做为群众服务中心,为群众代办各类项目。为了促进和谐稳定,村内健全了民调治保组织,组织治安志愿者,组织夜间巡逻、维持交通秩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张庄村 |
张庄村位于吕公堡镇东南方向四公理,明朝永乐年间,有一名叫张纲的老人与六个儿子,来到这里定居建庄,故取村名张家庄。现村内有一祠堂,家谱帐子八挂,谱书一本,族代分明,朝纲兴旺。 张庄村主要通道大街水泥路东西、南北各一路,每天车水马龙,砖面硬化街道4条东西街、3条南北街,全村人口457户,1746人,村庄占地面积670亩,耕地面积1904亩。 支部成员3人,党员45人,8个生产组,群众代表26人,学校、幼儿园各一所“两室”设备齐全,农合医院一个,超市4个,健身场所一处,古代石碾子一坐,至今仍为邻村百姓所用,百年传承的音乐会在退休老人张容(中华民族乐团)带领下,红白两事,逢年过节演奏出不同的乐章。2012年以来在支书张占山带领下重建了小学、幼儿园,修建了2条水泥路4221平米。4条砖路12950平米,排水沟670米,村内大街小巷全部硬化,2015年春天架设了饮水大罐,保障了村民24小时供水,五名保洁员工,勤奋劳作,街道干净整洁,2016年第二季度荣获乡镇先进集体称号, 以农业为主八眼机井,配套齐全,80%为水浇地旱涝保收,近年来发展民办企业8家,以纸制品包装为主,汽车配件、养殖业,农业规模种植发展强劲,2013年成立了民强果疏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传统特色的百亩桃园种植,集采摘、观光、食宿于一体前景广阔。 今天,全村党干同心,群干同德,和谐稳定,百业待兴,百姓生活安居乐业。 |
北王庄村 |
北王庄村:建村于明朝中期。由八方社王各庄迁来一部分人居住,故起名小王庄。解放后属长丰管辖,因长丰有一王庄,故改此村名为北王庄。1958年归属吕公堡乡镇后,因有南王庄,故更名北王庄。 位于古洋河附近,河的东面,南边为圈里大队,北边为北十里大队。 现在支部有3人,党员17人,村民代表21人,村庄占地面积650亩,耕地面积930亩,人口1220人。 一、 经济情况较差 二、 经济发展不理想 三、 主导产业没有 四、 更没有什么重点企业和特色产品 五、 有大队部,砖房四间,有卫生室砖房四间,但无医护人员,还有一所幼儿园、小学校。 六、 文化广场有,健身器材没有。 最后为了更好地发展,我们争取把不足的地方,作为工作中的动力,根据实际情况努力工作,为了更好发展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
西袁庄村 |
西袁庄村位于吕公堡镇东北角,东与长丰镇邵庄相邻,北与梁召镇梁各庄相望,因距离镇政府较远,又因为道路年久失修,致使村交通十分不便。西袁庄村原名袁庄村,为与长丰镇袁庄混淆,故改为西袁庄村。 西袁庄村有人口2160人,村庄占地面积1500亩,有耕地3080亩,村内两委齐全,党支部人数3人、村内党员30人、村代表32人,有小学一所,幼儿园一所,卫生所两处。 西袁庄村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利用农闲务工为辅,村中主导企业为白钢刀具,由于地处偏远道路不便,是经济发展不容乐观。 当前工作是雨季来临之前,把村中6条土路1050米硬化,争取雨季之前完工。 |
南宋村 |
南宋村位于吕公堡镇政府西南3600米处,村庄占地面积800亩,农户785户,总人口2283人,耕地2805亩,支部党员65名,村民代表27名,村党支部成员5人,村委会3人,交叉任职2人。 村级组织:2014年8月份,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市委组织部、民政局的指导下,完成了村民代表推选和村委会换届选举,并在15年1月完成村党支部换届选举,目前村代会、村监会、调委会等组织健全。 村务运行:村内各项工作都严格按照请示报告、“三议四办”程序进行,全程公开透明,接受村民监督;村“两委”班子和民调会、红白理事会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做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产业特色:南宋以农业为主要产业,其中恒兴肉鸽养殖专业合作社为目前华北地区品种最优、规模最大的种鸽繁育基地和乳鸽供应基地,现存栏白羽王种鸽1.7万对。 垃圾处理:南宋村建立有长效垃圾处理机制,有卫生保洁人员6名,负责对村内街道每日清扫及垃圾清运工作。 道路硬化:村主要街道5条,全长4300余米,目前已硬化水泥路3300余米,方便了群众出行。 亮化绿化美化:村内安装路灯68余盏,摄像头5个,做到全天侯监控。主要街道全部绿化。 村民中心建设:村“两室”、卫生室、警务室、便民服务室健全,各种办公设施、桌椅等用品齐全。 自来水改造已经完成,实现了全村24小时供水;厨房改造、厕所改造、清洁能源等尚未进行。 |
宋屯村 |
宋屯村位于镇政府北侧2公里处。建于唐朝末年,由宋姓建村,故名宋屯。村占地面积460亩,耕地面积2300亩。现居住人口1378人,村主导产业是农业。村党员人数46人,村民代表24人,党支部3人。村建有中心小学一所,卫生室3所,幼儿园2所,新建占地5亩广场公园一处,2015年度被评为任丘市明星美丽村庄。 文革前建有关帝庙一处,庙前有一棵古槐树历史悠久,故事源远流长,文革时期被破坏。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工具制造为辅。当前主要工作协调基本农田改造项目落实,现在正在施工中。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