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各庄建村于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由洪洞市迁入毛、刘二姓,因避孤单,求兴旺,起名叫万各庄。万各庄北靠千里堤和大清河开卡,南接106国道。
万各庄村1940年3月建立党支部和村政权。李重成任支书,并兼任村长。常住人口804人,户数为214户,行政面积2.3平方千米,耕地1900亩。村有党员29名,村民代表21人。万各庄只有一条主要街道,村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废品收购与玉米收购为村主要产业,地毯草加工与厨具生产尚属刚刚起步,村辖区内有饭店一所,KTV一处,带动了周边村镇的消费。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30982105 | 061000 | -- | 查看 万各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黄召村 |
黄召村建村于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有黄姓迁此居住,因近距马召村建村,故名黄召村。 现有人口1403人,行政面积2.6平方千米,耕地2040亩。村有党员61名,村民代表25人。 经济发展情况。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村内形成了以水暖件批发、肉鸭养殖为主要经济支柱。目前,全村共有水暖件批发户95户,年销售额2000余万元,主要销售对象为北京郊区以及任丘周边城市;肉鸭出栏2.9万只,成立了任丘市宏盛养殖专业合作社,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50余人,产品为冻鸭及鸭副产品,全部销往北京市场,年销售额500万元。鼓励群众创业,投资100万元,在村内建起暖气炉厂三家。 社会事业情况。投资30余万元,拆除房屋两处,新建了功能完善、设施齐全,面积达到500多平方米的村民健身广场,设立了图书阅览室,为村民业余生活提供一个更好的活动场所;村现有小学一所。 |
清河口村 |
清河口地处任丘市最北端,北与雄县龙湾村相邻,建村于1531年,地处千里堤以里,南临千里堤,因位于大清河南岸,故名清河口。 现有人口1635人,户数为416户,行政面积2.9平方千米,耕地2800亩。村有党员46名,村民代表26人。清河口的居民为南北汇聚而来,因此村北居民为雄县口音,而村南则为任丘口音。清河口村没有大的企业,经济以农业为主,村积极发展棚蔬菜种植与特色农业生产,近两年受雄县龙湾村影响,制作变压器铁芯的小作坊式企业增多。前些年清河口村的街道破财不堪,自从女支书王荷花上任后,先后对村大街、小巷进行修建,一律修建为水泥路面。并修建了清河口村小学辖幼儿园,改造了村两室。 |
小董各庄村 |
小董各庄建村于明朝,原名赵圪挞村,因紧靠大董各庄,遂改名小董各庄。现有人口703人,户数230户,行政面积1.15平方千米,耕地1500亩。村有党员30名,村民代表21人。小董村以农业生产为主,面粉产业为村龙头产业,现有面粉及黑面加工企业20余家。其中宏利面业、金钟面业、新华面业等大型面粉企业,所产面粉畅销全国。 |
大董各庄村 |
大董各庄建村于明朝,因有朱姓居住,取名朱家台。后来迁入汪、栗、董三姓,因姓董的势力较大,遂改名为大董各庄。1937年,赵训、赵恩会、栗瑞堂由将庄村王书和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大董各庄第一批党员。同年建立党支部和村下机。赵训任支书,赵彬任村长。 大董现有人口1251人,户数为345户,行政面积2.5平方千米,耕地1877亩。村有党员39名,村民代表24人。现在的大董村以农业经济为主,曾经大董村无村两委班子,企业以小塑料,小颗粒等粗旷的模式发展,以破坏环境的代价换取质价不符的回报。通过市政府进行小颗粒专项制理,苟各庄镇配合市政府关闭清理所有小颗粒生产企业70余家,并选举产生了新的两委班子成员。现在大董的小颗料企业都已实现了转型,实现了新的经济增长。 |
王各庄村 |
王各庄据传建村于清朝,由王姓建村,故名王各庄。王各庄北临千里堤和大清河开卡,南接106国道。1941年1月建立党支部和村政权。王池山任支书,并兼任村长。 王各庄村现有人口518人,户数为118户,行政面积0.85平方千米,耕地822亩。村有党员24名,村民代表16人。王各庄村只有一条主要街道,村经济以传统农业为主,仁合酱菜有限公司为村主要企业,仁和公司与北京二商等大型公司合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
万各庄村 |
万各庄建村于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由洪洞市迁入毛、刘二姓,因避孤单,求兴旺,起名叫万各庄。万各庄北靠千里堤和大清河开卡,南接106国道。 万各庄村1940年3月建立党支部和村政权。李重成任支书,并兼任村长。常住人口804人,户数为214户,行政面积2.3平方千米,耕地1900亩。村有党员29名,村民代表21人。万各庄只有一条主要街道,村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废品收购与玉米收购为村主要产业,地毯草加工与厨具生产尚属刚刚起步,村辖区内有饭店一所,KTV一处,带动了周边村镇的消费。 |
将庄村 |
将庄建村于唐朝,因村西有一土丘,据传为唐朝一将军墓,故起名为将庄。将庄北靠千里堤和大清河开卡,南接106国道,交通便利。 将庄现有人口1397人,行政面积2.8平方千米,耕地2260亩。村有党员46名,村民代表24人。经济以农业为主,酱菜生产是将庄的支柱产业,天顺酱业、桂园居酱业、桂源斋、天康居、瑞馨斋等酱菜产品行销全国。 鄚州大庙旧址就座落在将庄村耕地范围之内,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四月十五,鄚州大庙庙会时,都会有来自天南海北,成千上万的香客在旧庙址烧香祈福,庙会时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热闹非凡。 将庄村内有完全小学一所,苟各庄镇中学也在将庄村内,村南建有11万千瓦变电站一座,村内有小型超市4个,高档饭店一所,药店一个,商业条件较好。 |
西里长村 |
西里长位于苟各庄镇的东北部,建村于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因里长分两村,西里长位于西部,故名西里长。 现有人口1114人,行政面积2.34平方千米,耕地3010亩。村有党员31名,村民代表21人。由于西里长村耕地相对较多,所以村经济以农业为主,以种植玉米、小麦等经济作物为主。西里长村企业较少,数年前以造纸、油毡布、卷材布等高污染企业为主,受国家治理污染小型企业的措施影响,大多转型。而今转型以旭阳化纤,地毯草,炉具生产等企业模式,但仍然处于初创阶段。村现有幼儿园一所,与东里长村共用小学一所。 |
东里长村 |
东里长建村于天启年间(1621—1627年),因东里长低洼易涝,乡里百姓不断增土垫高,故名为里长,后村渐大分开,又位于东部,故名东里长。 现有人口1599人,行政面积2.9平方千米,耕地3008亩。村有党员29名,村民代表21人。东里长村经济以农业为主。企业有京东橡胶,京东造纸,春达再生胶、永创炉具等企业,其中京东橡胶有限公司为村最大企业,也是河北省著名企业,京东橡胶有限公司始建于1985年,是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国家级重点民营股份制企业,下设京东橡胶一分厂、京东橡胶二分厂、河北京东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及京东橡胶技术研发中心,现在职员工2000人余人。村现有小学一所,幼儿园一所。 |
郑召村 |
郑召村建村子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由洪洞市迁来郑姓居此,因原邻马召村,故名郑召村。郑召村1941年建立村委会,马俊芳任村主任,1942年建立村党支部,刘俊荣任村支部书记。 郑召现有人口1403人,行政面积2.6平方千米,耕地2040亩。村有党员42名,村民代表21人。 郑召村经济历来以农业为主,近些年来伴随着人们的经商意识的加强,个体商贩逐渐渐增多,主要以调料经营为主,一些企业也随之出现,有仿古字画生产、炉具加工、玻纤拉丝、养猪养鸡等,这些小型企业以及个体商贩的出现活跃了村经济,也带动了消费,在村里的主要街道成立了早市。郑召的文化氛围非常浓厚,村里成立有书法协会,每年村都会组织书法比赛,即活跃村文化,又增进村民之间的感情。现村里有私立幼儿园一所,卫生所一处,村两室各种功能一应俱全。 |
宗家佐村 |
宗家佐建村于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洪洞市迁入宗氏居此,故名宗家佐。 宗家佐村1944年建立党支部和村政权,宗-任支书,宗书行村长。宗家佐曾是原宗家佐乡政府驻地,1995年合乡并镇后,宗家佐乡与苟各庄乡合并为苟各庄镇。合并后宗家佐乡政府统一搬迁至新成立的苟各庄镇政府。但为了人们医疗卫生的便利,宗家佐卫生院一直保留至今。 宗家佐现有人口1198人,户数272户,行政面积2.2平方千米,耕地2700亩。村有党员47名,村民代表21人。村经济以农业生产为主,任丘市仁达养殖专业合作社、任丘市中兴机电有限公司为村主要企业。 |
高召村 |
高召村建村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以居民姓氏取名,又与几个召村为邻,故名高召村。1943年建立村政权,刘允元任村长,1944年建立村党支部,李廷荣任村支部书记。 高召村现有人口721人,户数为147户,党员18人,村民代表23人,行政面积2.1平方千米,耕地845亩,村内经济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蔬菜大棚为村特色农业产业,现在种植的大棚数量为50个,各种应季、反季节蔬菜一应俱全,大幅增加了村民收入,也为苟各庄镇乃至全市人民提供了,安全、放心的绿色蔬菜。近两年,高召村又发展太空莲种植项目,为村民增收创造新的途径。 |
一街村 |
苟各庄建村于宋朝,因该地多红荆,故名为荆美庄,后发现一只狗经常卧于村边场屋处,故改名狗卧庄,后又改为苟各庄村。一街北靠千里堤和大清河开卡,南临106国道。。1956年1月,大苟各庄,小苟各庄合并为一个行政村,称苟各庄。设立总支委员会,总支书记刘章管。同时分为苟各庄一、二、三、四街,各街建立分支部。一街单独建立分支部,王春涛任支书。1983年1月,一街单独建立政权组织,吕子民任村主任。 苟各庄镇一街村现有人口2879人,党员62人,村民代表48人,耕地2910亩,2015年农民人均收入7200元,村集体收入20万元,村内经济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塑料花、绢花产业发达。村内塑料花加工户多达100户,在浙江义乌、湖北武汉等多个省份设立了100余处塑料花销售代办机构,产品行畅销全国,部分产品现已出口至俄罗斯、中东地区。一街注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种植大棚甜瓜、温室蔬菜195亩。 一街有高标准办公活动场所120平米,配备空调两台。两委办公室、党员活动室、计生服务室、图书室、文化娱乐室齐全;村级组织牌匾、办公桌椅、资料橱柜、电教设备、学习资料、党务和村务公开栏配套完善;党建工作制度健全、规范且全部上墙。投资12万元修建高标准村卫生室,村内主要街道全部硬化、绿化、亮化,并着力把村东通村路打造成为一条靓丽的风景线,修建古朴风格的进村牌坊,沿街房屋统一规划建设。 |
任召村 |
任召村建村于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以姓氏命名,因近距马召村建村,故名任召村。 任召村1942年建立村党支部任春书任支书,任景党任村长;现有人口1243人,党员54人,村民代表25人,行政面积2.8平方千米,耕地2670亩,村内经济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企业经营为任召村经济的有力补充,化工建材产业历史悠久,利豪化工、京源橡胶、天源油墨等企业已初具规模。 近年来,任召村投资100多万元利用两年时间内建成了建筑面积700多平米任召村村民活动中心综合办公楼,两委办公室、党员活动室、计生服务室、图书室、文化娱乐室、卫生室一应俱全。大楼前建有3000余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各种体育器材和健身器材齐。投资120万元修柏油通村路3000余米,并将全村所有街道进行了硬化、绿化和亮化。河北利豪化工建设有限公司作为行业龙头为任召村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
小刘村 |
小刘村建村于明永乐二年(1404),由洪洞市迁来刘姓到此,分两地居住,因居此者少,故名小刘村。 小刘村共有488人,行政面积1.4平方千米,耕地847亩,党员24人,村民代表21人.村里没有集体、私营企业,两委班子健全,只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
大刘村 |
大刘村建村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洪洞市刘姓迁移到此,分两地居住,因居此者多,故名大刘村。现有人口240人,行政面积0.35平方千米,耕地332亩。村有党员31名,村民代表16人。大刘村现有62户,是任丘市相对较小的村,村经济以农业为主。 |
枣林庄三村 |
枣林庄建村于宋朝,因建村时该地枣树成林,故名为枣林庄。枣林庄三村座落在千里堤之上,南有二十五孔闸,西靠华北明珠—白洋淀边,淀水与安新市相连。 枣林庄村于1943年建立党支部和村委会,1961年分为一村、二村、三村,三村单独建立党支部和村政权,付五胜任支书,薛小琴任大队长。现有人口1102人,行政面积2.5平方千米,耕地380亩。村有党员44名,村民代表21人。 枣林庄三村位于枣林庄三个村的最北端,北与安新县的赵北口接壤,枣林庄三村经济旅游业为主,现有旅游从业人员40余人,旅游快艇30条,旅游码头一个、旅游停车厂一个。枣林庄三村的特色特产丰富,从芦苇、莲藕、莲子、鸡头米,到红油鸭蛋、熏鱼、野鸭、河蟹。近几年,枣三村又开始发展特色养殖,养殖大雁、天鹅。南来北往、四面八方的游客,不妨到枣林庄来感受一下华北明珠白洋淀的风土人情与璀璨之美。 |
枣林庄二村 |
枣林庄建村于宋朝,因建村时该地枣树成林,故名为枣林庄。枣林庄二村座落在千里堤之上,南有二十五孔闸,西靠华北明珠—白洋淀边,淀水与安新市相连。 枣林庄村于1943年建立党支部和村委会,1961年分为一村、二村、三村,二村单独建立党支部和村政权,王老香任支书,薛景森任大队长。现有人口893人,行政面积2平方千米,耕地578亩,苇地1000余亩。村有党员44名,村民代表21人。 枣林庄二村耕地较少,旅游业为村支柱产业,现有旅游从业人员40余人,旅游快艇30条。枣林庄二村有50余亩河蟹养殖场,每年8月是河蟹最肥美时,南来北往、四面八方的游客,不妨到枣林庄来感受一下华北明珠白洋淀的风土人情与璀璨之美。 |
枣林庄一村 |
枣林庄建村于宋朝,因建村时该地枣树成林,故名为枣林庄。枣林庄一村座落在千里堤之上,南有二十五孔闸,西靠华北明珠—白洋淀边,淀水与安新市相连。 枣林庄村于1943年建立党支部和村委会,1961年分为一村、二村、三村,一村单独建立党支部和村政权,张小莲任支书,邸福生任大队长。现有人口1102人,行政面积2.5平方千米,耕地380亩。村有党员42名,村民代表21人。 枣林庄一村位于枣林庄三个村的最南端,大清河务处枣林庄闸所,二十五孔闸,四孔闸,枣林庄船闸都在一村南部,依托自然资源优势,枣林庄一村旅游业发达,现有旅游从业人员120余人,旅游快艇60条,饭店12所,旅游停车厂三个。枣林庄一村的特色特产丰富,从芦苇、莲藕、莲子、鸡头米,到红油鸭蛋、熏鱼、野鸭、河蟹。近几年,枣一村又开始发展特色养殖,养殖大雁、天鹅,以及有着30年历史的四大家鱼育种场。南来北往、四面八方的游客,不妨到枣林庄来感受一下华北明珠白洋淀的风土人情与璀璨之美。 |
四街村 |
苟各庄建村于宋朝,因该地多红荆,故名为荆美庄,后发现一只狗经常卧于村边场屋处,故改名狗卧庄,后又改为苟各庄村。四街北靠千里堤和大清河开卡,南临106国道。四街村早前称小苟各庄村,1956年1月,大苟各庄,小苟各庄合并为一个行政村,称苟各庄。设立总支委员会,总支书记刘章管。同时分为苟各庄一、二、三、四街,各街建立分支部。四街单独建立分支部,李自臣任支书。1983年1月,一街单独建立政权组织,张春元任村主任。 苟各庄四街现有人口1685人,行政面积3.5平方千米,耕地4630亩。村有党员56名,村民代表27人。苟各庄四街经济以农业生产为主。近几年,苟各庄镇绢花产为发展迅速,四街村绢花生产企业也逐渐增多;农业方面,四街村成立了7个合作社,这种模式,大大的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在工业企业当中,国臣彩钢与洪峰铝材为苟各庄镇重点企业。 |
三街村 |
苟各庄建村于宋朝,因该地多红荆,故名为荆美庄,后发现一只狗经常卧于村边场屋处,故改名狗卧庄,后又改为苟各庄村。三街北靠千里堤和大清河开卡,南临京开公路。1956年1月,大苟各庄,小苟各庄合并为一个行政村,称苟各庄。设立总支委员会,总支书记刘章管。同时分为苟各庄一、二、三、四街,最初这四条街分称一、二、三、四连,各街建立分支部。三街单独建立分支部,高志福任支书。1983年1月,三街单独建立政权组织,高保祥任村主任。 苟各庄三街现有人口2488人,行政面积4.8平方千米,耕地4540亩。村有党员67名,村民代表34人.苟各庄镇政府就位于三街村,三街村经济以农业为主,村内企业主要以绢花厂,小型印刷厂为主。村内有金沙水岸小区一处,小区建设整洁,漂亮,绿化率高,并实现了地热供暧。三街也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建有荆美花园一座,位于苟各庄镇政府前,该园以苗圃种植为主,种植了白蜡,海棠,垂柳,碧桃株、连翘、迎春,侧柏、丁香、枸杞、黄杨、芍药,牡丹等几百种树木、花草。每到春季,园中争奇斗艳,煞是好看。 |
二街村 |
苟各庄建村于宋朝,因该地多红荆,故名为荆美庄,后发现一只狗经常卧于村边场屋处,故改名狗卧庄,后又改为苟各庄村。二街北靠千里堤和大清河开卡,南临106国道。1956年1月,大苟各庄,小苟各庄合并为一个行政村,称苟各庄。设立总支委员会,总支书记刘章管。同时分为苟各庄一、二、三、四街,各街建立分支部。二街单独建立分支部,高金庄任支书。1983年1月,二街单独建立政权组织,曹风岑任村主任。 苟各庄二街现有人口1888人,行政面积3.8平方千米,耕地3607亩。村有党员40名,村民代表26人,二街村经济以农业为主,由于苟各庄镇集市位于二街村的主要街道,每逢农历的1.4.7日为苟各庄集市,集市当天商贩云集,赶集人摩肩接踵,热闹非凡。所以商业相对发展较好,不仅有美发店、美容店、手机店等小店,也有二连商场、胜德园超市、利发建材销售处等一些大型商业门面。并开发有荆美家园房地产项目一处,该房地产项目由4幢18层的小高层,以及20余间门面房组成。苟各庄镇农村信用社也座落在二街村。 |
马召村 |
马召村位于苟各庄镇的北部,建村于明永乐元年(1403年)从洪洞市迁入马姓在此居住,因马姓先居于此,故名马召村。现有人口1403人,行政面积2.6平方千米,耕地2040亩。村有党员72名,村民代表30人。 马召村的经济以农业为主,经济较为落后,村企业较少,近几年受雄县龙湾镇及近邻清河口村影响,从事变压器铁芯生产的个体增多,但都以手工作坊形式生产,经济附加值较低,新成立的两个养殖合作社,也只是初具规模。马召村现有完小一所,卫生室3所,村内集市一处。2016年,任丘市政府大力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建设美丽乡村,使马召村的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