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北省 >>沧州 >> 任丘市 >> 议论堡乡 >> 大征村

大征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大征村谷歌卫星地图)


大征村简介

  大征村建村于明初。“燕王扫北”后,由洪洞市移民至此,因路途遥远,故村名为大征。大征村位于任丘市城区东5.5公里处
  北靠津保公路,南临任麻公路,京九铁路在村西通过,交通便利。大征村有常住人口1684人,耕地1825亩,企业摊点40余家,2009年被河北省确定为新民居建设试点,2015年全村工农业生产总值3.6亿元,人均收入达1.3万元。大征村两委班子共7人,党员88名。
  近年来,大征村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治理生态环境,增加人民收入,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双赢”,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也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大征村先后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文明村镇”、省级文明村和省“宣传文化工程示范村”。村党支部多次被沧州市委、任丘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红旗村党支部。
  一.经济状况
  围绕发展第一要务,狠抓经济建设。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工促农、工农并进”的思路,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充分利用200亩工业小区的规模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认真抓好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入驻企业搞好服务,相继建起了富源拔丝厂、宏泰纤维素厂,完成了庆丰塑编厂、大征变压器厂等企业的升级改造,全村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4家,形成了以变压器、电焊机、塑编制品、钢带为支柱的产业群。其中,大征工业集团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型二档企业,被沧州市政府评为二星级企业。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党总支将原砖厂进行改造,建成了370亩大征工业新区,并制定出台了招商办法和各项优惠政策,投资200余万元完善了各项硬件设施建设,目前已入驻企业10家,吸引投资近亿元。坚持以工促农,加大农业投入,投资100万元,完成了中低产田改造,全村1800多亩农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良田,并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作业。
  二.村内基础设施及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围绕构建和谐大征,推进新农村建设。结合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努力打造“村在林中、院在树中、人在绿中、家在花中”的花园式村庄。投资30万元,整修道路4800米,绿化街道5600米,实现了街道硬化、亮化、净化和村庄绿化,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投资30万元建起文化大院,投资35万元建成休闲一条街和体育广场,投资30万元建起党员活动室和文化活动室,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投资48万元建成了宣传教育中心、图书室,投资15万元完成了“三室三栏”建设,在村“两委”大院中办起了橱窗图片展,展示大征人在文明创建中的风采。破除陋习,倡导文明新风,投资300万元建成常青园,统一为村民操办丧事提供场地,即节约了耕地,又减少了村民支出;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民主评议会、禁赌协会等群众性组织的作用,实现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全村无-和封建迷信活动;成立了大鼓队、秧歌队、妇女读书会、棋友会和乒乓球协会,经常组织各种文体活动,倡导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文教卫生设施建设,扎实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全村计划生育率达到100%;加大教育投入,投资20万元新建村幼儿园,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
  三.特色
  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推进新民居建设,2009年大征村成为河北省新民居建设试点,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按照打造“田园牧歌”式社区的思路,按照“科技社区、人文社区、生态社区”的建设标准,在严格把关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大征社区立足需求,科学规划,配套建设占地20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包括党支部村委会办公楼、多功能会议室、演艺中心、村民婚宴大厅,以及社区敬老院、超市和卫生所,使社区功能进一步完善,村民在享受全方位服务的同时能够丰富文化生活;社区外侧建设了幼儿园、村民农机大院,解决村民小型农机设备存放和玉米、小麦临时存放等问题;天然气入户、中水供水网络及超强排水系统建设,不但节约了能源,美化了环境,同时为发展低碳经济和生态农业创造了条件;小区外绿化带的宽度达到50米,长600米,专门为小区配套、占地220亩的休闲森林公园和装配丰富健身器材的绿色健康长廊,将大大提升大征社区的环境价值,充分彰显其天人和谐、富而有德的文化魅力。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30982203 061000 -- 查看 大征村谷歌卫星地图

大征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大征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田家庄村

  田家庄村,建于明初,“燕王扫北”后,从洪洞市迁来一田姓居此,故名田家庄村。田庄村位于议论堡乡东南部,南与麻家务一村相邻,北距津保路1.5公里。现有村民223户、820人,另有暂住人口6人,党员25名,村民代表21名。村民作风朴实勤劳,村风淳朴正气,无治安和刑事案件发生。耕地1419亩,大部是水浇地(机井五眼)。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豆类等,有八户村民种植蔬菜大棚;户办、联办企业12摊,主要生产脚手架、楼梯扶手等铁件制品。田庄村近年精神文明建设得到不断推进,村容村貌得到改善,移风易俗得到村民认可,建立了村民服务中心。设立了公开栏和宣传橱窗。办理婚宴统一在村民服务中心,有效制止了大操大办;办理丧葬大致统一标准,得到广大群众拥护和赞许。   田庄村历史上曾有一大特色,即粉条业。与北代河、王仙庄并列三甲,享有盛誉,近年来因种种原因已近萧条。历史上也有许多仁人志士为国效劳,为国尽忠,例如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就有许多青壮年踊跃参军,血洒疆场,在任丘市志革命烈士名表中名列其中,他们是田福合、田子明、田文才、田子珍、杨六合等。  

守练村

  守练村村情概况   任丘市议论堡乡守练村,位于议论堡乡人民政府驻地以北1公里,东接东长洋村,南邻大征村,西接三杰村,北接陈村。京九线纵贯村西耕地,议苟路纵贯村东耕地,地理位置优越。   守练村现有人口1641人,534户,耕地2356.84亩。村现有企业摊点13家。村内主导产业为塑编、棉花加工、机械制造、楼板铸造,共有企业5家。企业规模较小,产品技术含量较低,缺乏市场竞争力。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外出经商或务工,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靠本地或外地打工。   守练村现有幼儿园一所,农村标准化卫生室一处。   守练村党支部现有成员3名,村党支部书记1名,支部委员2名;村委会成员3名,村主任1名,村委委员2人,“两委”班子内部团结,工作能力较强。守练村设党支部1个,共有党员53名。全村共8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28名。   守练村“两委”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采取多项措施,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进行新探索、总结新经验,全面、深入、扎实、持久地推进农村建设,努力为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兴村”的目标而努力。坚持村级重大事务“三议四办”工作机制,坚持村“两委”干部轮流坐班制度,坚持村级财务公开透明,坚持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保证村务工作正常运行,认真完成上级交付的各项任务。   守练村“两委”一直对的稳定给予高度的重视。近年来,村内社会治安状况良好,未发生治安刑事案件。本着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解决群众纠纷和矛盾,积极帮助广大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矛盾,从根本上消灭引起-的诱因,维护农村稳定。  

邢村村

  邢村建于明朝,有南张北邢东吴西周之说,由于邢氏家族搬来最早,因而命名为邢村,经历明朝、清朝、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任丘市东北部,人文干以北,议苟路以西,长七路以南。党支部成员5人,党员67人,村民代表28人,村占地面积1800亩,耕地面积5000多亩,人口共2891人,经济状况较好,有三个卫生所,一所公立学校和一所私立幼儿园。主要产业有两个聚酯布厂,一个玻璃加工厂和三个白胖子花生加工厂。经济发展较好,当前工作情况良好,群众的文娱活动丰富。邢村有广场舞队,人数最多达50人,2013年在村内举办元宵晚会,2015年举办庆党的生日京剧晚会和广场舞晚会。  

李家村

  李家村始建于明朝末年,因姓氏得名李家村,李家村位于议论堡乡政府驻地南方1公里处,距离市区约有5.5公里,李家村南临程村,西临西南庄,北临议论堡大街村,北临381省道,东临津保路绕城线,交通便利。党支部现有成员3人,党员31人,村民代表21人,占地总体面积约有850亩,人口共计580人,农民收入主要依靠农业种植以及打工。农业种植主要以小麦、玉米为主,村内有企业两家,主要产品有钢管、脚手架、通讯电感等,特种养殖厂家1家,具有一定的特色,有野鸡、珍珠鸡、贵妃鸡、非洲雁等动物。  

东长洋村

  东长洋:建村于明初。由洪洞市移民至此,当时该地洼下,长年积水如汪洋,且任丘城西有前、后长洋,故名为东长洋。位于议论堡乡中部,,距议论堡乡政府约1公里,津保公路过境,城东干渠流经村南,总人口900余人,290余户,分成4个村民小组;党支部现有3人,党员41名,村民代表21人,村庄占地300余亩,耕地面积1200余亩,总面积1500余亩。   从2012年开始,陆续修砖道1200余米;2013年经过多方协调新增加了2台2000瓦的变压器,有效缓解了村民用电超负荷的状况,2014年10月份开始进行水改,老#改建为350米深的深水井,为村民铺设吃水管线3000余米,安装水表406块;津保路改线途径,从2014年7月份开始,历经一年时间全部完成涉及的25户拆迁工作,改线路面由25米宽扩至38米宽  

东庄店村

  东庄店村简介   据赵氏家谱记载:东庄店村建于明初。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因战争此村无人,从坝上小兴州迁来人重建村庄,因村东有一客店,很兴隆,起名叫东庄店。东庄店村位于任丘市东北方向10公里处,共有1610人,村庄占地面积525亩,耕地3900亩。村党支部共有6人,八个生产队,共有村民代表24人。村内有一所公立幼儿园,一个卫生室,绝大部分村民以务农为主,少数人开办链轮厂,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由于东庄店村土质较好,适合种红薯,种出的红薯又面又甜,所以这里的红薯小有名气。   村内的主导产业是链轮业,共有30余家,规模大小不一,以家庭式工厂为主,主要生产机械配件。另外还有一家棉纺厂和一家编织袋加工厂。这些产业解决了村内一部分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东庄店村紧紧围绕“建设一个好班子、培养一支好队伍、选准一条好路子、完善一个好体制、健全一个好制度”的五个好标准,严格按照两推一选完成了党支部的换届工作,领导班子比较团结,凝聚力战斗力都比较强,能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贯彻到群众中去,能出色的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村内多年来没有发生过治安刑事案件,没有长期-人员,没有-组织和地下神职人员。  

小门村

  小门村:建村于汉朝,名叫小午门,汉朝王莽逼刘秀到了陵城,刘欲在此建都,修了一条西关街,西至东西里,街分大午门、小午门。明朝“燕王扫北”无人,从山西迁来人在此建村,因午门无,故称小门村。任(丘)文(安)干渠经其村南。   小门村位于任丘市议论堡乡最北端。小门村,全村共有600余户,人口数2600余人,党支部人数4人,村委会3人,党员58人,村民代表32人,耕地3689亩。耕地多位于村北,村西大面积,其中小门农场耕地面积居多。   

石村村

  建村于明朝。因由十个小居民点组成,故名十村,后改为石村。   石村位于任丘东部,全村共有14个村民小组,900多户,约2900人,村党支部5人,村委会3人,党员88人,村民代表47人,耕地4827亩,石村紧邻津保路,交通十分便利。   一、经济状况   石村为农业村,村民以种地为生,生活能够自给。   二、教育卫生建设情况   1.村大队部建有图书室,图书种类包括农业、科技、教育、娱乐等,并且经常为村民开放,向农民普及科技知识,另外,通过宣传栏、广播等加强先进科学理论、良好生活方式及普法教育等方面的宣传,使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村民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2.以学校为基地,辐射带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石村投资670万建成集幼儿园和小学为一体的综合学校,并且学校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把学校建设成为基础教育、科技教育、信息传播、文化活动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心,通过学生把学校和家庭连为一体,把先进文化、良好作风带回家,与家长一起带动精神文明建设。   3.村内卫生整洁,每天有专人清理街道两侧垃圾,并且村民的卫生意识有所提高。   4.石村新建标准化卫生室,建立健康档案,进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   三、经济发展情况   石村工厂以个体经营为主,主要从事冷拔、轧钢、机电、畜牧养殖(包括肉鸡、蛋鸡)、脚手架等,整体经营情况较好,为农民增加了部分额外收入。   四、当前工作情况   首先继续修村内街道;其次清理街道垃圾,实现三年大变样;最后,抓好石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增强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魏村村

  魏村简介   魏村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由洪洞市迁来一魏姓居此,故名魏家村。党支部3人,村委会3人,党员19人,村民代表21人,人口856人,占地80亩,耕地940亩,村内以农业为主,有一农业合作社,流转土地530余亩。村内有小学、幼儿园各一所。村内农业设施比较齐全,4眼深机井保障了全村所有耕地的灌溉。  

三杰村

  历史上的“三杰”即牛文良、牛文仓、牛文常。牛文良、牛文仓在保定上学期间先后参加中国共产党,并积极参加保二学潮和高蠡暴-动,暴-动失败后,牛文良到天津等地做党的地下工作,牛文仓回任丘天宫村办夜校,传播革命思想,并先后建立天宫村党支部---任丘第一个党支部和第一届任丘县委,牛文仓任书记。1935年牛文良回任丘参加保定特属领导工作,牛氏三兄弟联手,发展党组织及外围组织,开展“分粮吃大户”活动、打击盐巡、秋收运动筹款借枪、扩大武装等斗争配合长征。1963年2月,特委军委驻地被任高安保安团包围,牛氏三兄弟相继牺牲。牛氏三兄弟作为无产阶级战士,他们的牺牲是我党的一大损失,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写成了中华民族解放运动史上最光辉、最灿烂的一页,为纪念他们的革命业绩,解放后任丘县党和政府在县城西北角修建了牛氏三杰烈士塔,天宫村也由此改名为三杰村。   三杰村紧邻任丘市区,南连津保路,北到孙家务,地域广阔,交通便利,而且京九铁路纵穿其南北。村内共居住村民3561人,963户,田地2760余亩,分为18个队。其中,70﹪—80﹪的人以种地为生,农闲季节,他们便到村南工厂里打零工或做装卸工等,村中的青壮年劳动力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相对流失严重。经济状况处于中等水平,主要以副业为主,从事项目种类繁多,有钢管、钢筋、吊车、三脚架、水暖设备、活动结构房等的加工制造,以及淡水养殖、果蔬种植、家禽牲畜养殖等行业。其特色产业以三杰生猪养殖协会的生猪养殖、外销为主导。但其美中不足的是村中没有集体产业和集体收入,有待进一步开发。   近几年,村里对交通、电力通信、饮水、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明显加大。自2008年至今,硬化村内主干道、修建环村水泥路共6000余米,使老百姓过上“出门不踩水,进门不擦泥”的生活。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电脑、固话、手机等走进家家户户,电力通信越来越完善。由于村大人多,“吃水难”一直以来是村中的大问题。2011年底在三杰村学校院内打一眼水井,全村千余户居民进行水改,共装水表1736块。现在从早上七点到晚上六点家家都有水,彻底改善了吃水难的问题。除此之外,为了保障三杰村农业的丰收,修建灌水渠3000余米,新竖立变压器2台,地埋管线5000余米,新打机井3眼,合计5眼机井可同时工作,进一步保证了农忙时节的用水用电问题等。   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而且两手都要硬。村民的精神生活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而逐步提高着,他们告别了麻将-不离手的时代,开始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秧歌队、放映队不对壮大,农家书屋开放时间延长了,村民们络绎不绝,大家的健康保健意识也在不断提高。而政治文化更不能落后,村情相对稳定,“三议四办”、“双向承诺”、“三会一课”等制度全面落实。全村共91名党员,在村两委领导下,积极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响应党的号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陈村村

  陈村简介   据村南王家坟碑文记载,唐朝建村,名曰“最土庄”。村北有沙洼地,经常积水有鱼,又叫陈鱼淀。明初“燕王扫北”后又迁来一部分人,在此居住,改名为陈村。   陈村位于任丘东部,全村共有十个村民小组,538户,2378人,村党支部5人,村委会3人,党员61人,村民代表41人,耕地2262亩,陈村紧邻议苟路,京九铁路从村西通过,交通十分便利。   村班子情况:陈村两委班子以五个好为目标,认真落实三议四办工作机制,每月召开一次村两委班子生活会,每月开展一次党员活动日,每半年召开一次民主议政会议,村班子得到党员群众的一致好评。   经济发展情况:陈村以钢铁市场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钢铁加工,餐饮,运输等相关产业,目前全村拥有企业30余家,形成了以机械加工、机械制造、链轮等为主导的工业区。   社会事业情况:投资100余万元硬化村主要街道;投资30万元完成防渗管道铺设。   教育卫生建设情况:投资15万对村小学进行修缮,更新了教学设施;由任丘市教育体育局承办,投资230万元新建陈村幼儿园;村庄新建标准化卫生室,为村民建立健康档案,进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  

大街村

  大街村建村于明万历年间。当时该地为榆树林,先居者依林搭铺,故名为榆林铺。后取谐音为议论堡。北靠津保公路,城东干渠流经村北。全村共有十二个村民小组,630余户,2685人,村党支部5人,村委会3人,党员88人,村民代表26人,占地面积1800余亩,耕地3341亩。   2012年下半年,粮站南侧修建一条长500米左右的排水管道,有效缓解了村民出行问题;拆除大队南侧破旧房屋,清理了多年未清理的垃圾。2013年修建700余平文化广场和健身场地,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同年由党支部发起,全民捐款修路的活动,将中心主要干道进行了全面硬化,修建水泥路共计1700余米,并配装55盏路灯。2014年修建东街口至东坑的排水沟,硬化东街口延伸至精品线路相连的道路共计350米,更大的方便了村民的出行;同年10月对南北街主体干道进行硬化,共计1600米并配装68盏路灯,硬化亮化面积达65%以上;此外,一口高标准、深450米吃水井成功告成,解决了村民们对饮水的后顾之忧。  

孙家坞村

  孙家坞地处任丘市中部,紧邻市区,隶属于议论堡乡,全村共有人口1733人,其中男性847人,女性886人,共计400余户。今年来,全村人民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大跨步发展,连续多年被评为任丘市文明村,党支部也多次被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村党支部,村委会,村代会,村监会等相关组织很健全。村党支部共5人,支部书记1人,副书记1人,支部委员3人,支部共有党员42名;村监会3人同样由村民集体选出,设主任一名,委员两名;村委会设主任一名,委员两名。全村在大队之下分成了7个小队,每小队分成两个组,共14个组,各组多的130余人,少的也有110余人,村民代表大会代表就是各小组推荐出来的,共28人。村中各重大事务全部按照我市“三议四办”要求认真办理。   村内集体收入主要来自鸡棚和菜棚的出租,这些都是村出资建设的村民集体资产,每年的承包租金可达3万余元,这些收入主要投入到村内基础设施建设,除此之外,村西议苟路入村口处有几个生产链轮和销售铁锭的企业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孙家坞的就业问题。近两年,热电厂的建设从村里征了一部分地,包括运煤专线及热力管线建设用地。相信随着热电厂的建成投产,村内经济也会得到带动,村民的生活水平也会更上一个台阶。   村内基础设施近年来不断得到完善,村南由原来小学改建的幼儿园宽敞明亮,周围村子的家长都乐意把孩子送到这来,孙家坞的儿童更是得到了不少方便,村党支部也支持幼儿园建设,对幼儿园提供一切可以提供的帮助和保障,村内的道路由村干部带领村民集体修建,全村做到了道路100%硬化,清一色的红砖路,村干部对街道两旁存放农作物秸秆,生活废水排入街道的情况实施严格管理,严肃杜绝。近期,借助电厂帮助,村北部新打成一口352米的深水机井,与之前3口机井共用,从根本上解决了村民吃水以及农田灌溉用水困难的问题。全村现有一套由10个摄像头组成的监控设备,对村内全部主要街道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有效的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充分保障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村内现有大鼓队和秧歌队各一支,队员们经常凑在一起排练,并时常参加各类活动,包括市里举办的一年一度的大鼓会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上级的英明领导下,全体村民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共同抓,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正在走出一条属于孙家务自己的道路,开放的孙家务欢迎各界人士的考察,投资,我们将以饱满的热情将孙家务建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西南庄村

  西南庄村位于任丘市议论堡乡东南方向,位于市境中部,紧靠市区,距市政府8.5千米。位于议论堡乡人民政府驻地东南1.5公里,东邻李村,北邻大街村,南邻魏村。毗邻津保路,交通便利。西南庄建村于明末,因位于议论堡西南,故名西南庄。醒目的村庄标识,崭新的村两委大院,平坦的水泥路,宽敞明亮的街道让人耳目一新。  

阁辛庄村

  阁辛庄村位与任丘市城东、议论堡乡最西边,地处京九铁路东侧30米、津保公路南侧100米,交通便利。宽900余米,长2300余米,面积3平方公里。地面平整,利于耕地,现有耕地4500余亩,主要种植物为小麦。是一个大自然村,共有人口4000余人,共17个村民小队,84名党员,35名村民代表。党支部3人,村委会5人。村内有小学1所,卫生室两所。   1996年至今,建立1400米长的工业区,以农业机械为主导产业,京九铁路傍村而行,106国道、津保公路、大广高速交叉经过,西邻中国农机配件城庞口。为阁辛庄的农机发展带来了天独厚的产业优势,科技优势,区域优势。阁辛庄的农机产品主要有玉米专用播种机、玉米收获机、小麦专用播种机、东北地区精播机、新疆内蒙古播种机,同时生产耕整机械,加工机械等产品。农机具产品几乎涵盖北方主要农作物生产全过程。产品畅销全国各地,深受广大用户欢迎并出口到南非、印度等多个国家。   阁辛庄的农机产业带动了经济,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同时带动了铸造、模具、冲压等一系列相关行业的发展。  

野王庄村

  野王庄位于议论堡乡北部,地理位置偏僻。现党支部3人,村委会3人,党员58人,村民代表25人,村占地面积637.08亩,总人口1640人,耕地面积3296亩。民营经济主要以链轮加工为主,现有2家链-司。  

东张各庄村

  东张各庄简介   议论堡乡东张各庄,明初建村,有张、古两姓由洪洞市迁来此地,名为张古庄。明末古性无人,遂改为张各庄,于1981年2月地名普查时改名为东张各庄。东张各庄坐落在任丘市东12公里、津保路北侧,占地面积3000亩,耕地面积1500亩,村内人口约1500人,党员42名,村民代表25名,党支部由耿幸男、邝志红、邝秋豹三人组成,村委会由李岩生、柴香者、李铁圈三人组成。   东张各庄在村内老一代领导班子的领导下,八十年代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大办企业,让任丘腾飞。东张各庄逐渐建立起以钢材为主的支柱产业,大大小小的工厂近三十家,村民基本上不用出村就能找到工作。同时发展养殖业六家,建设林地300亩。村内企业的快速发展大大带动了村内的经济发展,改善了村民的生活。   目前东张各庄也在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为建设“成长之城大美任丘”的号召,建好村两委班子,改正自身不足,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继续努力支持村内企业发展,争取通过“以富帮贫”的方式带动全村富裕,建成一个团结、和谐、有能力的领导班子,为把东张各庄建设成为和谐、整洁、富裕、民主的新型农村而努力!  

东大坞村

  东大坞村简介   建于明初,原叫大五里,街道五里长,明“燕王扫北”只剩下一户张姓,后又从山西迁来一部分人,重新建村,因地势低洼,故名东大坞,任文干流经村北。2015年选举产生新一届党支部,由5人组成,党员87人,村民代表56人,人口3751人,村庄占地面积1788亩,耕地面积4293亩,区域面积7388亩,经济状况以农业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工业有链轮加工和量具加工产业。   

三坊村

  三坊村位于任丘市东5千米,津保路南,西邻田庄路,东邻任丘市三院。全村共村民户487户,常住人口2085人,下设九个村民小组,现有党员62名,下设九个党员小组,实有耕地面积3174亩。全村人口99%都属汉族,其中有一户属天主教。按姓氏方面,有姓柴、王、卢、高、李、田。姓柴的占全村人口比例的50%,姓王的占全村人口的30%,姓卢的占全村人口比例的7%,姓高的占全村人口的8%,姓李的占全村人口的3%,姓田的占全村人口的2%。   三坊村有规模性企业三个,河北兴州电缆有限公司、宏伟建筑公司、庆业机电有限公司。还有小型企业35家主要经营塑编、割盘等。养殖业主要有养猪户一家,养鸡户3家。土地种植是按人平均分配土地,承包责任制。  

大征村

  大征村建村于明初。“燕王扫北”后,由洪洞市移民至此,因路途遥远,故村名为大征。大征村位于任丘市城区东5.5公里处   北靠津保公路,南临任麻公路,京九铁路在村西通过,交通便利。大征村有常住人口1684人,耕地1825亩,企业摊点40余家,2009年被河北省确定为新民居建设试点,2015年全村工农业生产总值3.6亿元,人均收入达1.3万元。大征村两委班子共7人,党员88名。   近年来,大征村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治理生态环境,增加人民收入,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双赢”,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也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大征村先后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文明村镇”、省级文明村和省“宣传文化工程示范村”。村党支部多次被沧州市委、任丘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红旗村党支部。   一.经济状况   围绕发展第一要务,狠抓经济建设。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工促农、工农并进”的思路,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充分利用200亩工业小区的规模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认真抓好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入驻企业搞好服务,相继建起了富源拔丝厂、宏泰纤维素厂,完成了庆丰塑编厂、大征变压器厂等企业的升级改造,全村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4家,形成了以变压器、电焊机、塑编制品、钢带为支柱的产业群。其中,大征工业集团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型二档企业,被沧州市政府评为二星级企业。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党总支将原砖厂进行改造,建成了370亩大征工业新区,并制定出台了招商办法和各项优惠政策,投资200余万元完善了各项硬件设施建设,目前已入驻企业10家,吸引投资近亿元。坚持以工促农,加大农业投入,投资100万元,完成了中低产田改造,全村1800多亩农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良田,并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作业。   二.村内基础设施及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围绕构建和谐大征,推进新农村建设。结合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努力打造“村在林中、院在树中、人在绿中、家在花中”的花园式村庄。投资30万元,整修道路4800米,绿化街道5600米,实现了街道硬化、亮化、净化和村庄绿化,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投资30万元建起文化大院,投资35万元建成休闲一条街和体育广场,投资30万元建起党员活动室和文化活动室,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投资48万元建成了宣传教育中心、图书室,投资15万元完成了“三室三栏”建设,在村“两委”大院中办起了橱窗图片展,展示大征人在文明创建中的风采。破除陋习,倡导文明新风,投资300万元建成常青园,统一为村民操办丧事提供场地,即节约了耕地,又减少了村民支出;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民主评议会、禁赌协会等群众性组织的作用,实现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全村无-和封建迷信活动;成立了大鼓队、秧歌队、妇女读书会、棋友会和乒乓球协会,经常组织各种文体活动,倡导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文教卫生设施建设,扎实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全村计划生育率达到100%;加大教育投入,投资20万元新建村幼儿园,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   三.特色   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推进新民居建设,2009年大征村成为河北省新民居建设试点,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按照打造“田园牧歌”式社区的思路,按照“科技社区、人文社区、生态社区”的建设标准,在严格把关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大征社区立足需求,科学规划,配套建设占地20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包括党支部村委会办公楼、多功能会议室、演艺中心、村民婚宴大厅,以及社区敬老院、超市和卫生所,使社区功能进一步完善,村民在享受全方位服务的同时能够丰富文化生活;社区外侧建设了幼儿园、村民农机大院,解决村民小型农机设备存放和玉米、小麦临时存放等问题;天然气入户、中水供水网络及超强排水系统建设,不但节约了能源,美化了环境,同时为发展低碳经济和生态农业创造了条件;小区外绿化带的宽度达到50米,长600米,专门为小区配套、占地220亩的休闲森林公园和装配丰富健身器材的绿色健康长廊,将大大提升大征社区的环境价值,充分彰显其天人和谐、富而有德的文化魅力。  

程村村

  程村简介   李村由山西洪同县一程氏家族迁来,在此定居,起名程村至今。程村位于任丘市东15里,津保路南1.5公里处。村支部有3人组成,党员35人,村民代表21人。全村占地面积500亩,耕地面积1088亩,全村总人口735人,现有5村小学一所,5村幼儿园一所,村卫生室一所。全村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  


大征村特产大全




大征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