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沟村建于明朝初期,起初从洪洞市迁来韩、王二个人在此安家,起名两口村,后演化为梁沟村。梁沟二村现分为四个行政村。梁沟二村距乡政府驻地4公里,总面积3.4平方公里。全村共2156人,553户,共有党员61人,村民代表29人,党支部5人,村委会5人,交叉任职4人,村监会3人。耕地面积2520亩。主导产业为水产养殖和玻璃纤维布生产。村无集体经济收入。
梁沟二村村级重大事项严格按照请示报告、“三议四办”、村务公开等制度规范化运行。严格落实发展党员“568”工作模式。每月25日前后,定期开展以学习、议事、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党员活动日”活动。推行农村“两委”班子“双向承诺”制度,不断激发村级班子和干部干事创业、为民服务的工作热情。各项工作获得广大村民的拥护。
2012年,为切实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梁沟二村在白洋淀畔建起了新民居住宅楼两栋,共计144户,有效解决了村民住房紧张的难题;2015年,梁沟二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完成晚市大街两侧违建拆除工作,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对晚市大街进行高标准硬化、亮化;梁沟二村现有卫生室一所,四个行政村共有中心小学一座。为推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在乡政府的支持鼓励下组建璟盛蔬菜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27亩,完成高温大棚建设7个、冷棚8个,总投资135万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30982206 | 061000 | -- | 查看 梁沟二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西大坞四村 |
西大坞建村于明朝中期,该处为白洋淀边沿,西面低洼有水,中间为陆地,因本市东北有东大坞村,故名西大坞。西大坞四村现分为四个行政村。西大坞四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共2197人,518户,共有党员58人,村民代表31人,党支部3人,村委会3人,交叉任职1人,村监会3人。耕地1192亩,苇田2800多亩,湿地及水面4000多亩。村内主导产业为玻纤产业。村集体年经济收入40万元。 西大坞四村村级重大事项严格按照请示报告、“三议四办”、村务公开等制度规范化运行。严格落实发展党员“568”工作模式。每月25日前后,定期开展以学习、议事、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党员活动日”活动。推行农村“两委”班子“双向承诺”制度,不断激发村级班子和干部干事创业、为民服务的工作热情。各项工作获得广大村民的拥护。 2015年投资243.1440万元硬化街道20200平方米,铺设大理石路沿石4000米;种植树木210棵,花灌木3.4万株;安装Led路灯124盏;村内现有国办小学一所,卫生室一所;对村民中心仿古改建1500余平米,硬化文化活动广场1000平米;在西四小区东北侧建成了占地126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建设千里堤带状公园西四段1000米;在千里堤两侧建设廊架3座;铺设防渗管线13000多米;村集体为全体村群众代缴参合费33万元。2015年被河北省政府评为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重点村。 |
辛口子村 |
辛口子村于1501年建村,安新县李家庄李全武迁来此处居住,因地处千里堤,当年被水冲一大口子,故称为新口子,后改为辛口子。座落在千里堤之上,西部与安新县淀水相连,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南1.5公里处,总面积3.4平方公里,全村1176人,296户,共有党员49人,村民代表22人,党支部3人,村委会3人,村监会3人。耕地面积1410亩,村主导产业为大田作物种植和玻纤业,村无集体经济收入。 村级重大事项严格按照请示报告、“三议四办”、村务公开等制度规范化运行。严格落实发展党员“568”工作模式。每月25日前后,定期开展以学习、议事、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党员活动日”活动。推行农村“两委”班子“双向承诺”制度,不断激发村级班子和干部干事创业、为民服务的工作热情。各项工作获得广大村民的拥护。 村党支部认真贯彻党对农村的各项惠民政策,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深入实施对村庄的绿化、净化、亮化、美化工程,全面提高村民的生活幸福指数。截止到2015年全村街道硬化率达90%以上,安装路灯90余盏,国办小学一座,卫生室一所,街道绿化近1500平米,安置生活垃圾桶80余个,改厕295户,安装使用环保节能灯66台,修建小型健身广场一处。 |
梁沟一村 |
梁沟村始建于明朝,明初从洪洞县迁来韩、王二个人在此安家,起名两口村,后演化为梁沟村,现分为四个行政村。梁沟一村地处白洋淀边,距乡政府驻地4公里。现有人口1598人,378户,共有党员57名,村民代表26名,党支部成员3人,村委会成员5人,交叉任职1人,村监会3人。占地面积3.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70亩,苇田500亩,水域面积1800亩。村主导产业为农业种植和水产养殖。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靠上级转移支付和工业开发区租金。 梁沟一村村级重大事项严格按照请示报告、“三议四办”、村务公开等制度规范化运行。严格落实发展党员“568”工作模式。每月25日前后,定期开展以学习、议事、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党员活动日”活动。推行农村“两委”班子“双向承诺”制度,不断激发村级班子和干部干事创业、为民服务的工作热情。 2015年美丽乡村建设中争取多方支持积极筹措资金共硬化街道8000平米、安装下水管道1000余米、太阳能路灯80盏。梁沟一村现有卫生室一所,四个行政村共有中心小学一所。为了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成立了武术队、秧歌队、大鼓队,每逢重大节日免费为村民演出。梁沟一村水域面积宽广,是休闲旅游的上好去处。 |
梁沟二村 |
梁沟村建于明朝初期,起初从洪洞市迁来韩、王二个人在此安家,起名两口村,后演化为梁沟村。梁沟二村现分为四个行政村。梁沟二村距乡政府驻地4公里,总面积3.4平方公里。全村共2156人,553户,共有党员61人,村民代表29人,党支部5人,村委会5人,交叉任职4人,村监会3人。耕地面积2520亩。主导产业为水产养殖和玻璃纤维布生产。村无集体经济收入。 梁沟二村村级重大事项严格按照请示报告、“三议四办”、村务公开等制度规范化运行。严格落实发展党员“568”工作模式。每月25日前后,定期开展以学习、议事、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党员活动日”活动。推行农村“两委”班子“双向承诺”制度,不断激发村级班子和干部干事创业、为民服务的工作热情。各项工作获得广大村民的拥护。 2012年,为切实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梁沟二村在白洋淀畔建起了新民居住宅楼两栋,共计144户,有效解决了村民住房紧张的难题;2015年,梁沟二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完成晚市大街两侧违建拆除工作,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对晚市大街进行高标准硬化、亮化;梁沟二村现有卫生室一所,四个行政村共有中心小学一座。为推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在乡政府的支持鼓励下组建璟盛蔬菜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27亩,完成高温大棚建设7个、冷棚8个,总投资135万元。 |
梁沟三村 |
梁沟村始建于明朝,明初从洪洞县迁来韩、王二个人在此安家,起名两口村,后演化为梁沟村。梁沟三村现分为四个行政村。梁沟三村距乡政府驻地4公里,现有人口2121人,512户,共有党员62人,村民代表32人,党支部5人,村委会5人,交叉任职4人,村监会3人。占地面积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00亩,苇田1250亩,水域面积1850亩。村内主导产业为农业种植和水产养殖,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靠上级转移支付和工业开发区租金。 梁沟三村村级重大事项严格按照请示报告、“三议四办”、村务公开等制度规范化运行。严格落实发展党员“568”工作模式。每月25日前后,定期开展以学习、议事、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党员活动日”活动。推行农村“两委”班子“双向承诺”制度,不断激发村级班子和干部干事创业、为民服务的工作热情。各项工作获得广大村民的拥护。 2015年美丽乡村建设中争取多方支持积极筹措资金共硬化街道5000平米、安装下水管道1000余米、安装太阳能路灯50盏;现有卫生室一所,四个行政村共有中心小学一座。为了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成立了武术队、秧歌队、大鼓队每逢重大节日免费为村民演出。梁沟三村水域面积宽广,是休闲旅游的上好去处。 |
梁沟四村 |
梁沟村始建于明朝,明初从洪洞县迁来韩、王二个人在此安家,起名两口村,后演化为梁沟村。座落在千里堤之上,西部与安新县淀水相连,现分为四个行政村。梁沟四村位于七间房乡政府西南5公里处。全村共1611人,356户,共有党员45名,村民代表27人,党支部3人,村委会5人,交叉任职2人。占地面积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83亩,苇田199亩,以种植玉米、小麦为主,另有种貂、羊、猪养殖户20余户,经济基础良好。村内个体经济发展迅速,有生产大棚毡、玻纤布、水泥砖企业18家,在经济创收的同时为村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 村级重大事项严格按照请示报告、“三议四办”、村务公开等制度规范化运行。严格落实发展党员“568”工作模式。每月25日前后,定期开展以学习、议事、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党员活动日”活动。推行农村“两委”班子“双向承诺”制度,不断激发村级班子和干部干事创业、为民服务的工作热情。各项工作获得广大村民的拥护。 目前村主要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基本完成;建设村内饮水系统,让村民喝到放心水;现有卫生室一所,四个行政村共有中心小学一所。正以蓬勃发展的态势紧跟时代脚步,却仍保持着朴实的村风民风,村民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时刻感染着每个来者。 |
大树刘庄村 |
大树刘庄地处乡政府驻地西南5公里,西部与安新县淀水相连,南侧与青塔乡连洼。大树刘庄始建于宋初,姓刘的曾迁居于此,当时该处有大杨树,故取名大树刘庄。全村4395人,1030户,占地面积10.6平方公里,耕地4230亩,共有党员80人,村民代表39人,党支部5人,村委会3人,交叉任职1人,村监会3人。主导产业为养鸭孵化和糖葫芦生产制作,村内无集体经济收入。 大树刘庄村级重大事项严格按照请示报告、“三议四办”、村务公开等制度规范化运行。严格落实发展党员“568”工作模式。每月25日前后,定期开展以学习、议事、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党员活动日”活动。推行农村“两委”班子“双向承诺”制度,不断激发村级班子和干部干事创业、为民服务的工作热情。各项工作获得广大村民的拥护。 村内主要街道全部硬化并修建了排水管道,2014年由规划设计院全面设计了村庄建设和发展规划,景观街道建设完成;2015年,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美化了周围环境,成立了12人的环卫队并形成垃圾清理长效机制。村内国办小学一座,卫生室一所。现在大树刘庄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优美、民风淳朴、邻里和谐,发展成果惠及全体村民。 |
郝各庄村 |
郝各庄村建村于明朝万历年间,因郝姓居多,故名为郝各庄。位于华北明珠白洋淀东2公里处,东邻大广高速,南与北辛庄乡接壤,西距乡政府1.5公里,总面积2.8平方公里。全村1043人,297户,共有党员54人,村民代表21人,党支部4人,村委会3人,村监会3人。耕地面积1350亩,村主要产业为大田作物、果树种植和玻纤布生产。村内无集体收入。 村级重大事项严格按照请示报告、“三议四办”、村务公开等制度规范化运行。严格落实发展党员“568”工作模式。每月25日前后,定期开展以学习、议事、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党员活动日”活动。推行农村“两委”班子“双向承诺”制度,不断激发村级班子和干部干事创业、为民服务的工作热情。各项工作获得广大村民的拥护。 主要道路基本实现硬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建有文化广场、卫生室、农家书屋等。村内主要街道基本绿化,种植法桐、国槐等7000余株,修建花池30个,美化了的生活环境。2016年,被列为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村,并指派任丘市审计局领导到村任第一书记,对进行一对一帮扶。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两委”班子对进行了重新审视和定位,2016年将以夙兴夜寐、热情工作的状态,脚踏实地、迎难而上,为打赢“美丽乡村”建设攻坚战而不懈奋斗。 |
三各庄村 |
三各庄建村于明朝,明初从洪洞县迁来表兄弟二人在此居住,当时该地方有三个小庄遗址,故名三各庄。三各庄村位于美丽的白洋淀畔,有距今约6000年的三各庄仰韶文化遗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七间房乡政府驻地。全村706人,144户,共有党员32人,村民代表21人,党支部3人,村委会3人,村监会3人。占地面积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30亩。村内主要产业为大田作物种植和玻璃纤维布生产,现有中等企业玻纤产业7家,零散企业户50余家。村内无集体经济收入。 村级重大事项严格按照请示报告、“三议四办”、村务公开等制度规范化运行。严格落实发展党员“568”工作模式。每月25日前后,定期开展以学习、议事、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党员活动日”活动。推行农村“两委”班子“双向承诺”制度,不断激发村级班子和干部干事创业、为民服务的工作热情。各项工作获得广大村民的拥护。 村内主要道路已全部实现硬化,完成垃圾清理同环卫公司的顺利交接,新植树木200余亩,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2015年新打机井10眼,完成3500米浇地线路的改造,建成占地2000余平米的村文化广场、卫生室、农家书屋、互助幸福院、完善了文化墙、健身器材等配套设施,建起大鼓队、广场舞队,村民文化生活极大丰富。2016年作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村,三各庄全村上下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脚踏实地、攻坚克难的作风迎接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
三冢村 |
三冢村建村于宋朝初,因附近有三个大坟,故名为三冢。三冢村位于106国道西侧,南邻仰韶文化遗址,西邻白洋淀,总面积3.2平方公里。全村1572人,406户,共有党员59人,村民代表26人,党支部4人,村委会3人,村监会3人。耕地3025亩,人工造林800余亩,深机井11眼。农业园区为方田框架,有排水沟渠4条,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 村级重大事项严格按照请示报告、“三议四办”、村务公开等制度规范化运行。严格落实发展党员“568”工作模式。每月25日前后,定期开展以学习、议事、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党员活动日”活动。推行农村“两委”班子“双向承诺”制度,不断激发村级班子和干部干事创业、为民服务的工作热情。各项工作获得广大村民的拥护。 村内主干道已全部实现硬化,村民拥有楼房17栋,其它均为散居平房,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0余平米。入村处有高标准的明显标志。村中电力和有线电视线路全部到户,村内现有玻纤纺织、五金制造、产品物流等小型企业80余户,从业人员达到400多名。现有国办小学一座,卫生室一所。2016年被列为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村,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两委”班子对进行重新规划,将再接再厉,为美丽乡村建设而奋斗。 |
七间房村 |
七间房村建村于清朝光绪年间,因从安新县采蒲台迁来,在此盖房七间居住,故名七间房。位于七间房乡中部,东临乡政府驻地,西邻华北明珠白洋淀,全村水陆交通发达,地理位置突出。全村1633人,359户,共有党员73人,村民代表27人,党支部3人,村委会3人,村监会3人。占地面积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35亩,苇田900多亩,湿地及水面800多亩。现有一处教学点,卫生室一所。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玻纤企业和旅游服务业,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靠上级转移支付。 村级重大事项严格按照请示报告、“三议四办”、村务公开等制度规范化运行。严格落实发展党员“568”工作模式。每月25日前后,定期开展以学习、议事、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党员活动日”活动。推行农村“两委”班子“双向承诺”制度,不断激发村级班子和干部干事创业、为民服务的工作热情。各项工作获得广大村民的拥护。 通过近年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沧州规划设计院为七间房村设计了新的村庄建设和发展规划,七间房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完善和加强、人居环境变得更加生态优美、社会主义新风尚得到了宏扬、经济发展有了新起色、村“两委”的工作也得到了村民的支持。随着聚龙淀改造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深入实施,七间房村的整体发展环境一定会变得更美,更有前途。 |
西大坞二村 |
西大坞建村于明朝中期,该处为白洋淀边沿,西面低洼有水,中间为陆地,因本市东北有东大坞村,故名西大坞。西大坞二村现分为四个行政村。西大坞二村总面积2.4平方公里,共1741人,481户,共有党员56人,村民代表27人,党支部3人,村委会5人,交叉任职1人,村监会3人。耕地面积1470亩,苇地1500亩。村主要产业为玻璃纤维布生产,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农业种植和玻璃纤维布生产,村集体主要经济收入为各业承包。 西大坞二村村级重大事项严格按照请示报告、“三议四办”、村务公开等制度规范化运行。严格落实发展党员“568”工作模式。每月25日前后,定期开展以学习、议事、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党员活动日”活动。推行农村“两委”班子“双向承诺”制度,不断激发村级班子和干部干事创业、为民服务的工作热情。各项工作获得广大村民的拥护。 2015年,西大坞二村被列入沿白洋淀美丽乡村建设核心区片。硬化村内道路共10条2000米,硬化村内小巷12条,安装路灯130盏,绿化街道2040米,厕所改造495户,隔碱沟清淤500米,拆除两侧违建7处,配备垃圾桶,专职保洁员等。现有国办小学一座,卫生室一所。村“两委”的工作得到了全体村民的支持。自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村民也享受到了发展的成果。 |
西大坞三村 |
西大坞建村于明朝中期,该处为白洋淀边沿,西面低洼有水,中间为陆地,因本市东北有东大坞村,故名西大坞。西大坞三村现分为四个行政村。西大坞三村位于任丘市区西北部,地处华北明珠白洋淀畔,总面积3.2平方公里,现有512户,2064人,共有党员74人,村民代表33人,党支部3人,村委会5人,交叉任职3人,耕地1050亩,苇田1200亩。村内主导产业为玻璃纤维布生产加工,发展中小企业100家,从业人员400余人。利用白洋淀区位优势,建有旅游码头一座,有效促进了群众增收。 西大坞三村村级重大事项严格按照请示报告、“三议四办”、村务公开等制度规范化运行。严格落实发展党员“568”工作模式。每月25日前后,定期开展以学习、议事、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党员活动日”活动。推行农村“两委”班子“双向承诺”制度,不断激发村级班子和干部干事创业、为民服务的工作热情。各项工作获得广大村民的拥护。 2015年以来,西大坞三村“两委”干部凝神聚力,抢抓机遇,利用美丽乡村建设大好时机,在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下功夫,扎实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村内街道全部硬化,水泥路面达到3000余米,并装有太阳能景观路灯96盏,实现全部亮化,装有监控探头10个。村内建有高标准小学一座,卫生室一所。清理千里堤压重平台1000余米,清理苇垛60余座,清运垃圾300余车,全线建设为带状公园,并对旅游码头进行了改造升级,联合西大坞四村在南堤口建设占地3.5亩游园一座,谋划利用村内一处面积约8.5亩的现有坑塘进行新民居建设,建设居民楼4栋。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