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北省 >>沧州 >> 任丘市 >> 北汉乡 >> 苏家庄村

苏家庄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苏家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苏家庄村简介

  人文历史及自然情况:苏家庄:清初有一户姓苏的迁来此地居住,故起名苏家庄。苏家庄北靠石卧公路。
  基本情况:村两委班子健全,共有村干部6名,党员23名,村民代表18名。全村总户数83户,总人口317人,耕地面积859亩,人均耕地2.9亩,人均纯收入7296元,主要产业是模具加工。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30982207 061000 -- 查看 苏家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苏家庄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苏家庄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赵范庄村

  人文历史及自然情况:赵范庄:明朝有赵姓和范姓来此居住,故名赵范庄。   基本情况:村两委班子健全,共有村干部8名,党员24名,村民代表32名。全村总户数344户,总人口1664人,耕地面积3200亩,人均耕地2.04亩,人均纯收入8383元,主要产业是模具加工。  

刘家铺村

  人文历史及自然情况:刘家铺:建村于清初。有一姓刘的一户来此搭铺居住,故起名刘家铺。   基本情况:村两委干部5名,党员22名,村民代表16名。全村总户数69户,总人口319人,耕地面积785亩,人均耕地2.66亩,人均纯收入7652元,无主要产业。  

约保村

  人文历史及自然情况:约保因该地居住乡约地保(当时地方官),故村名约保。   基本情况:村两委班子健全,共有村干部6名,党员29名,村民代表25名。全村总户数253户,总人口1157人,耕地面积1735亩,人均耕地1.6亩,人均纯收入7822元,无主要产业,传统农业村。  

西吴村

  人文历史及自然情况:西吴村建村于明朝,因先居者姓吴,故名为吴村。1958年分为两个村,因西吴村位于西边。故名西吴村。   基本情况:村两委班子健全,共有村干部6名,党员47名,村民代表27名。全村总户数355户,总人口1683人,耕地面积2744亩,人均耕地1.72亩,人均纯收入8277元,主要产业是模具加工。  

南郭庄村

  人文历史及自然情况:南郭庄:清初,有姓郭的兄弟二人,由麻家坞村迁来居住,起名郭庄。1981年12月地名普查时更名为南郭庄。   基本情况:村两委班子健全,共有村干部5名,党员21名,村民代表17名。全村总户数73户,总人口324人,耕地面积656亩,人均耕地2.06亩,人均纯收入8382元,无主要产业,传统农业村。  

魏家庄村

  人文历史及自然情况:魏家庄:建村于明朝隆庆年间,以姓氏命名为魏家庄。   基本情况:村两委班子健全,共有村干部6名,党员51名,村民代表21名。全村总户数292户,总人口1147人,耕地面积2647亩,人均耕地2.48亩,人均纯收入7927元,无主要产业。  

张老虎庄村

  人文历史及自然情况:张老虎庄:建村于明朝末年,一个名叫张义虎的人,从洪洞市来此居住,以姓名为村名,后改为张老虎庄。   基本情况:村两委班子健全,共有村干部5名,党员34名,村民代表22名。全村总户数260户,总人口1141人,耕地面积2904亩,人均耕地2.7亩,人均纯收入8000元,有占地300亩张老虎村晨曦食用菌种植合作社,主要产业以蔬菜种植为主。  

老河头村

  人文历史及自然情况:老河头:建村于明朝,因村建在古洋河的一个弯头上,故名老河头。古洋河流经村东。   基本情况:村两委班子健全,共有村干部4名,党员19名,村民代表16名。全村总户数81户,总人口341人,耕地面积510亩,人均耕地1.57亩,人均纯收入7257元,主要产业是模具加工。  

东吴村

  人文历史及自然情况:东吴村:建村于明初,以姓氏命名为吴村。1958年分为两个村,东吴村位于东边,故名东吴村。   基本情况:村两委班子健全,共有村干部6名,党员16名,村民代表21名。全村总户数136户,总人口524人,耕地面积926亩,人均耕地1.82亩,人均纯收入7325元,主要产业是模具加工。  

及庄村

  文历史及自然情况:及庄:建村于明朝,以姓氏命名为及庄。   基本情况:村两委班子健全,共有村干部6名,党员16名,村民代表24名。全村总户数120户,总人口417人,耕地面积716亩,人均耕地1.79亩,人均纯收入9045元,主要产业是模具加工。  

毕家庄村

  文历史及自然情况:毕家庄:建村于汉朝,以姓氏命名为毕家庄。   基本情况:村两委班子健全,共有村干部6名,党员34名,村民代表24名。全村总户数267户,总人口1201人,耕地面积1984亩,人均耕地1.74亩,人均纯收入7783元,主要产业是模具加工。  

许家庄村

  人文历史及自然情况:许家庄:清初有一姓许的迁来此地居住,故起名许家庄。   基本情况:村两委班子健全,共有村干部6名,党员27名,村民代表21名。全村总户数137户,总人口584人,耕地面积1059亩,人均耕地1.84亩,人均纯收入9362元,主要产业是模具研发。  

北汉村

  北汉村基本情况   人文历史及自然情况:北汉:据出土文物证实,扎汉建村于汉朝建武年间。因建村时北面为大面积水,故取名北瀚。后改为北汉。石卧公路环绕村西,东靠古洋河。   基本情况:村两委班子健全,共有村干部9名,党员79名,村民代表38名。全村总户数621户,总人口2677人,耕地面积5195亩,人均耕地2.06亩,人均纯收入8048元,主要产业以批发零售为主。  

西马庄村

  人文历史及自然情况:西马庄:建村于明朝,有马省五先居此,故起名马庄,后叫西马庄。   基本情况:村两委班子健全,共有村干部7名,党员42名,村民代表26名。全村总户数429户,总人口1841人,耕地面积3702亩,人均耕地2.1亩,人均纯收入7823元,无主要产业。  

前解经村

  前解经村基本情况   人文历史及自然情况:前解经:建村于明朝万历年间,建村时街当中有一坑。起名街坑村。后叫别为街经村,后改为解经村。1964年分前解经和后解经二个村,为前解经。   基本情况:村两委班子健全,共有村干部6名,党员28名,村民代表22名。全村总户数165户,总人口856人,耕地面积1558亩,人均耕地1.93亩,人均纯收入8167元,主要产业是无公害韭菜种植。  

南郎庄村

  人文历史及自然情况:南郎庄:明朝永乐年间,一户姓郎的由王家坞迁居此处建庄,起村名为郎庄,1961年分为两个村,因南郎庄在南边,故名南郎庄。   基本情况:村两委班子健全,共有村干部4名,党员25名,村民代表21名。全村总户数185户,总人口686人,耕地面积1371亩,人均耕地2.07亩,人均纯收入8411元,主要产业以通讯器材为主。  

小李庄村

  人文历史及自然情况:小李庄:建村于明末,由大李庄迁出一部分人在此建村,故名小李庄。基本情况:村两委班子健全,共有村“两委”干部10名,党员46名,村民代表21名。全村总户数210户,总人口984人,耕地面积1209亩,人均耕地1.23亩,人均纯收入8344元,无主要产业。  

大李庄村

  人文历史及自然情况:大李庄:明朝永乐初,由洪洞市迁来一户姓李的在此居住起名李家庄。后改为大李庄。大李庄南靠石卧公路,东邻古洋河。   基本情况:村两委班子健全,共有村干部6名,党员67名,村民代表29名。全村总户数572户,总人口2651人,耕地面积5416亩,人均耕地2.14亩,人均纯收入7789元,主要产业以铝合金加工为主。  

后边庄村

  人文历史及自然情况:后边庄:1943年边庄分为两个村,后边庄为后边庄。   基本情况:村两委班子健全,共有村干部6名,党员34名,村民代表21名。全村总户数182户,总人口743人,耕地面积1829亩,人均耕地2.55亩,人均纯收入8026元,无主要产业,传统农业村。  

前边庄村

  人文历史及自然情况:前边庄:前边庄建于明末清初,由姓边的建村,故名边庄,1943年分为两个村,前边庄为前边庄。   基本情况:村两委班子健全,共有村干部6名,党员40名,村民代表23名。全村总户数247户,总人口1114人,耕地面积2752亩,人均耕地2.62亩,人均纯收入7439元,村北有占地200亩的绿洲生态园区,注册成立绿洲种植专业合作社,该生态园区投资1200万元,集采摘、观光、特色种植、特色养殖于一体。   

黄土圪垯村

  人文历史及自然情况:黄土圪垯:建村于明朝,因村建在黄土岗上,故起名黄土圪垯。   基本情况:村两委班子健全,共有村干部3名,党员25名,村民代表21名。全村总户数163户,总人口692人,耕地面积1587亩,人均耕地2.42亩,人均纯收入7787元,村北有150亩黄土村三星蔬菜种植合作社  

吴家圪垯村

  人文历史及自然情况:吴家圪垯:1481年建村,有姓吴的来此建村,因村建在一土岗上,故名为吴家圪垯。   基本情况:村两委班子健全,共有村干部6名,党员43名,村民代表25名。全村总户数253户,总人口1076人,耕地面积2062亩,人均耕地2.05亩,人均纯收入8015元,主要产业是模具加工。  

赵家圪垯村

  人文历史及自然情况:赵家圪垯:建村于清朝顺治年间,有姓赵的在此建村,因村建在一土岗上,故名为赵家圪挞。   基本情况:村两委班子健全,共有村干部6名,党员22名,村民代表21名。全村总户数175户,总人口721人,耕地面积1105亩,人均耕地1.66亩,人均纯收入7700元,主要产业是模具加工。  

后桐梨村

  人文历史及自然情况:后桐梨:建村于明朝永乐三年,山李姓和赵姓共同建村,故名同立村,后来因种梨树和梧桐树,故改名桐梨村,后分为两个村,后桐梨在北边,为后桐梨。   基本情况:村两委班子健全,共有村干部5名,党员37名,村民代表26名。全村总户数338户,总人口1433人,耕地面积3237亩,人均耕地2.41亩,人均纯收入8718元,主要产业是模具加工。  

中桐梨村

  人文历史及自然情况:中桐梨:1962年,前桐梨划出一部份单独成村为中桐梨。   基本情况:村两委班子健全,共有村干部6名,党员19名,村民代表16名。全村总户数60户,总人口249人,耕地面积678亩,人均耕地2.83亩,人均纯收入7797元,主要产业是模具加工。  

前桐梨村

  前桐梨基本情况   人文历史及自然情况:前桐梨:建村明朝永乐三年,由姓李的和姓赵的两户共同建村,故名同立村。后因种值梧桐树和梨树,改名桐梨村。后分为两个村,囚在前边名为前桐梨。   基本情况:村两委班子健全,共有村干部8名,党员35名,村民代表23名。全村总户数303户,总人口1383人,耕地面积3167亩,人均耕地2.04亩,人均纯收入7996元,主要产业是模具加工。  

后解经村

  后解经村基本情况   人文历史及自然情况:后解经: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建村时街当中有一坑,起名街坑村。后叫别为街经村。又改为解经村。1964年分为前解经和后解经二村,为后解经。   基本情况:村两委班子健全,共有村干部6名,党员32名,村民代表24名。全村总户数257户,总人口1177人,耕地面积2122亩,人均耕地1.87亩,人均纯收入7318元,无主要产业。  

苏家庄村

  人文历史及自然情况:苏家庄:清初有一户姓苏的迁来此地居住,故起名苏家庄。苏家庄北靠石卧公路。   基本情况:村两委班子健全,共有村干部6名,党员23名,村民代表18名。全村总户数83户,总人口317人,耕地面积859亩,人均耕地2.9亩,人均纯收入7296元,主要产业是模具加工。  


苏家庄村特产大全




苏家庄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