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辽宁省 >>沈阳 >> 苏家屯区 >> 中兴街道

中兴街道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中兴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中兴街道简介

  辽宁省沈阳市-区中兴街道
  中兴街道办事处驻银杏路6号,人口2.32万人,面积2.7平方千米,辖10个社区居委会:育红、官房、景兴、银杏路南、中兴里、中兴西里、银杏路东、银杏南、厂北、银杏路西。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2.32万人 2.7平方公里 210111005 110000 024 查看 中兴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中兴街道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中兴街道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解放街道

  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解放街道   解放街道办事处驻青杯路12号,人口2.3万人,面积1平方千米,辖12个社区居委会:商场、湖东、广场、府西、府北、文化、园西、建设、松辽、人民路、浑农、冬青。  

民主街道

  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民主街道   民主街道办事处驻玫瑰街48号,人口1.66万人,面积2.5平方千米,辖9个社区居委会:老街、民主、人字路、0、民铁南、十八间房、站前、五洞桥、南舍宅。  

临湖街道

   临湖街道北起枫杨路,南至林盛堡镇、东从迎春街、西至沈大高速公路,管辖四个社区、四个村,分别是人口29199人、9977户,其中城市:24257人、8344户;农村5142人、1633户,是典型的半城半乡的街道。  几年来临湖街道党工委坚持“-”的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进行依法执政,科学执政,带领全体机关干部和社区、村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指标,取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具体表现在:   -农业取得了丰硕成果   全街有水田1395亩,旱田1988亩,蔬菜843亩,经济田604亩,实现农业总产值500万元,税收17万元,经过几年努力,现已建成七大生产基地,即:优质米基地;肉牛、奶牛基地;生猪生产基地;蛋鸡、肉鸡基地;精养鱼基地;高效经济田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  常年开展科技培训和备耕服务:  落实粮食补贴政策,目前已为594名农民发放补贴10余万元,并全力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   -工业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全街现有街办企业14家,村办企业44家。通过狠抓产值超亿元的沈阳阻燃电缆厂等一批龙头企业,并以此带动其它中小企业,全街企业生产良性运转,年均实现工业总产值5.8亿元,同时,我们加快了招商引资步伐。联盟、星光两个园区,有外商独资企业7家,合资企业3家,引进外资10万美元。   -社区建设及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1、已建成高标准社区三个。  2、星光老年之家、科普大学办的有声有色,社区干部整体素质有很大提高,积极参加区文化广场,残疾人运动全等文体活动,并受到区里好评,认真做好稳定工作,未出现去市、省、进京-事件,加大城市管理力度,社会保障工作落到了实处,目前有591户低保户,做到了应保尽保,再就业工作和企业退休职工社会的管理工作全部达到了市、区求,计划生育工作实行了微机管理。  

中兴街道

  辽宁省沈阳市-区中兴街道   中兴街道办事处驻银杏路6号,人口2.32万人,面积2.7平方千米,辖10个社区居委会:育红、官房、景兴、银杏路南、中兴里、中兴西里、银杏路东、银杏南、厂北、银杏路西。  

湖西街道

  辽宁省沈阳市-区湖西街道   湖西街道办事处驻葵松二路8号,人口3.88万人,面积1.6平方千米,辖19个社区居委会:金山南、金山西、葵松东、葵松西、葵松北、桂花西、林校、湖西、大格东、大格西、大格、大格北、雪松、枫杨、育林、香柏、湖北、浑南、电缆。  

八一街道

  地理位置    八一镇位于北纬41o36′9"、经123o17′,沈阳市-区西南,距沈阳市-区中心区域分别为24KM、KM,镇域南与红菱镇接壤,东邻林盛镇,北靠城郊、西伴王纲、永乐两乡。程控电话、传真、宽带信息网等通讯设施齐全,道路四通八达。沈大高速公路和国道黑大线(G202线)从镇区东部南北向穿过,沈阳国际桃仙机场近在咫尺,大连、营口等港口城市驱车仅用两小时即可到达。   自然概况    全镇所辖9个村,人口2.14万,由汉族、鲜族、回族、蒙古族、锡伯族、满族6个民族组成。镇面积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1047亩.其中含经济田6144亩,粮经比例达到了62:38.八一镇是清一色的平原地带,于1958年军民共建八一灌区而得名,是沈阳市地区最早大面积开发种植水田基地,亦是沈阳地区水稻良种繁育基地之一,八一、浑南两大灌区的渠道延伸全镇各个角落,为全镇种植水稻及其他经济作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八一镇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8oC,极端最高气温35.9oC, 极端最低常温-35.8oC,土地结冻深度110cm,无霜期130-165天之间,年降雨量685.1mm,年平均风速2.9m/秒,主导风向南风(11%)。   八一镇主要以种植业、畜牧业、工业、三产业为经济主体,拉动全镇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坚持种养并进的原则,实施名、特、优新工程,形成农、牧、副、渔为主导产业的发展链条。2002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0.9亿元,站镇内生产总值的16%。   第二产业:全镇拥有独资、民营、个体企业140家,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2000余人,2002年二产业增加值实现2.8亿元,占镇内生产总值的50.8%。   第三产业:从事商、饮、运、建、服务行业的人数达5000人,赴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南韩、以色列等国外劳务输出者近千人,实现增加值1.82亿元,占镇内生产总值33.2%。.  

红菱街道

  红菱堡镇位于-区西南部,距-城区13.5公里,东与林盛堡镇、十里河镇为邻,北与八一镇接壤,西与永乐乡相连,南与辽阳市灯塔县交界。沈大高速公路及其铺道从镇东穿过,北沙河和矿生活区铁路线西拐南下,红永公路贯穿全镇,红菱煤矿生活区红阳三矿生活区座落在境内的北沙河畔。    红菱堡镇人民政府驻红菱煤矿生活区。辖南红菱堡、北红菱堡、张良堡、泡子沿、黑林台、宛庄、佟小台、宋大台、烟台9个行政村和红菱、红阳两座煤矿生活区的7个居民社区及1995年水灾后增建的红菱新村。    红菱堡镇属于平原地带,地面土质肥沃,盛产优质稻米,年均13000吨以上,地下煤炭丰富,年产90万吨,储量1.1亿吨,全镇总面积38.75平方公里,耕地35860亩,其中水田22620亩,粮经比例73:27。有居民8522户,其中:农业户4100户,非农户4422户,总人口27674人,其中农业人口12665人,城市人口15009人。.  

林盛街道

  林盛堡镇位于-区南部,耕地面积4.1万亩,辖18个行政村,9个社区委员会,总人口3.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2万人。    沈大公路、沈营公路、沈大铁路从境内通过,新建的苏长公路是镇内主要交通要道。属温和尚湿润农业气候区,年积温3327度,无霜期154天,北沙河流经境内7.2公里,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主要盛产优质米水稻和葡萄、苹果梨等农产品。是个充满商机的致富宝地。一、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2001年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全镇的各行各业都有了协调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产业全镇总产值为8805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为3706万元,牧业产值4895万元,渔业产值204万元。主要种植优质米水稻、蔬菜、葡萄、果树。水稻面积为29089亩,总产为16342吨,单产562公斤;蔬菜面积1440亩,果树面积为3000亩。二产业全镇总产值为133100万元,其中集体企业产值为2680万元,私营企业产值46560万元,个体业产值为83860万元。三产业总产值26496万元,其中运输业总产值为14756万元,贸易、餐饮业总产值为11740万元。   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取得丰硕成果    2002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重点集中在苏长公路两侧,具体项目为:一是特种葡萄的开发;二是龙园秋李的开发;三是红南果梨的开发;四是速生经济林的开发;五是村外养殖示范小区。    1997年,以镇科研站为主体,兴建了农业科技示范园,拉动了全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现在,农业科技示范园占地达500亩,总投资15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38万元,引进新品种,新技术15万元。建立了组织培养室、办公室、高标准日光室、果品保鲜库及苗木繁育中心,构成了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开发名优葡萄示范园400亩,园区的总体形象已见雏形,在人员、技术和服务功能设备上,具备了试验、示范、推广的能力。2001年被沈阳市人民政府评为“农业科技示范园”,2002年被沈阳市评为“优秀农业科技示范园”称号。通过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示范、推广、辐射、渗透,全镇的林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现已在苏长公路两侧建设名优葡萄示范园和基地七处,面积达2000亩,分布在四方、英窝、林盛、沙河站、南树、秀匠、南乱、长兴等村。新建红南果梨示范园三处,分布在林盛村、英窝村。.  

沙河街道

  沈阳市-区辖镇。位于区境东南部,距区府8公里。面积58.5平方公里,人口2万。沈丹铁路过境,通公路。辖沙河铺、官屯、高力屯、韩城堡、吴家屯、鲍家洼、后桑栏子、佟古家子、前桑栏子、河北、前长岭子、后长岭子、新立、于家洼子、东大房身、后黄花甸、后岗子、赵家甸子、河沿、魏家、大孤家子21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红砖、采石、制鞋、电器等厂。农业主产水稻。.  

十里河街道

  十里河镇地处-区的最南端,南与灯塔县隔河相望,东与大沟乡接壤,西与红菱堡镇相连,北与林盛镇毗邻,东北与陈相镇和沙河镇三足鼎峙。全镇辖十里河、新庄、红宝山、王家楼子、灰菜泡、柳三家子、板桥铺、胜利、柳沟等行政村,一个居民委,总面积为40.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16.1公顷。全镇驻有汉、满、蒙、回、朝鲜、锡伯6个民族,3712户人口,12006人,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农、工、商并举的综合乡镇。    十里河镇历史悠久,明朝曾建有城池一座,清代称为虎皮驿城,已成为沈阳南郊一个综合性集镇。   交通方便,沈营公路与深石路在此交汇,镇西2公里即是沈大高速公路十里河入口,几年来全镇先后投资265万元,铺设柏油路30公里,全镇村村通了柏油路。    十里河、柳沟河流经境内,水资源丰富,对于发展养鱼、水田灌溉十分有利,红宝山蕴藏大量建材资源,有得天独厚发展多种经营的条件。    1986年以来,镇政府加大了投资力度,镇村工业飞跃发展,初步形成了机电、化工、仪器、服装、建材五大行业。近年来全镇开发科技项目30多个,到2001年末,工业总产值达5.6亿,上缴税款200多万元。    全镇农业以“双高一优”农业为主,主要产品有水稻优质米、玉米、大豆等,粮豆总产达8000万斤,其中优质水稻面积6000亩,年产优质水稻600万斤。    全镇畜牧业发展势头猛劲,以新庄村1000头奶牛饲养场为龙头的畜牧业养殖已初具规模,生猪年饲养量超万头。    市场繁荣,流通活跃,以农贸市场、粮食批发市场、牲畜交易市场为骨干,形成了以镇政府为中心、商业网点星罗棋步的局面,农贸、轻工、粮食、牲畜年交易额近亿元。   ".  

陈相街道

  陈相屯镇位于沈阳市南郊区,与辽阳的高利沟村毗邻,是以小城镇建设闻名省内,通迅设施齐全,交通便利,火车、公交汽车四通八达,距沈大、沈丹高速公路不超十公里.    全镇辖12个行政村,31个自然屯,人口29861人,汉族居民较多,是一个多民族居住区。全镇共有土地面积78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1033亩,其中旱田42730亩,水田8303亩,经济田14691亩,分别占耕地面积53%、16.2%、29%。    陈相屯镇处于平原与丘陵交接地,地势南高北低,土壤质地疏松肥沃,易耕作。北沙河、黑柳河从这里流过,土壤主要以棕壤土为主,适合生长的作物有玉米、水稻、大豆、瓜果蔬菜等等。主产玉米、大豆、清水大米、苹果梨。    陈相屯镇是属于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空气清新,气候良好,四季分明,冬夏季温差变化大,年平均气温8—10℃,年降雨量680mm,雨量充沛,分布均匀。最早结冻期11月1日,最早化冻期3月5日,结深度1250毫米,无霜期150—160天,全年主要以西南风为主,平均风速10米/秒。".  

姚千街道

  沈阳市-区辖镇。1984年建镇。面积82平方公里,人口2.1万。沈丹铁路过境。辖姚千户屯、乌金沟、唐家台、上瓦房、杨千户屯、前陡峪、刘太平、小堡屯、刘千户屯、田水河、佟家坟、靠山屯、代官屯、马耳山、后房、后陡峪、朱庄子、幸福、上地19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盛产山楂、苹果、梨。Q.  

王纲街道

  王纲乡位于沈阳市-区西部 , 是以农业为主的农业乡, 乡政府所在地的王纲村距市区仅14公里。 它东面与大淑乡、八一镇相邻,南面与永乐乡接壤,西、北两面隔浑河与于洪区相望。下辖十个自然村。并由油漆道路相连。客货运输往来不断,具有良好的交通枢纽能力。 住人口1.8万,其中农业人口1.7万。有耕地4.1万亩和万亩以上待耕土地。本乡是多民族繁居的地方。除汉族人外,有满、鲜、回、蒙古及锡伯等民族。   该乡为浑河冲积平原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大豆及各种旱作杂粮与甘薯。蔬菜有西红柿、黄瓜、韭菜、茄子、架豆、大葱、豌豆、马铃薯。其它经济作物更是品类繁多。有高标准鱼塘超千亩,放养各类鱼种。有天然草场和沙地近万亩,适宜畜牧生产和经济开发。   该乡水资源较丰富,年降水量650毫米。浑河绕境流出,水库水经八一灌区浇灌万亩农田。地下水位较高,水质好,除供人们生活用水,还用于灌溉和酿酒等加工业。".  

永乐街道

  永乐街道位于辽宁沈阳-区。下辖:    210111015200 112 新台子村   210111015201 111 大韩台村   210111015202 220 小韩台村   210111015203 220 互助村   210111015204 220 宝相屯村   210111015205 220 永乐村   210111015206 220 杨树林子村   210111015207 220 孟达堡村   210111015208 220 永胜村   

大沟街道

  -区大沟乡位于沈阳市南部35公里处,与辽阳市毗邻,全乡地势东高西低,东部是低山丘陵,西部是宽阔的平原,土质肥沃,自然资源丰富,属于温带大陆气候,全年无霜期为160天左右,雨量适中,气候宜人。    全乡所辖16个行政村,32个自然村,总人口13092人,有汉、满、蒙、回、黎、朝鲜、锡伯7个民族,区域总面积63平方公里,51593亩耕地,其中旱田50673,水田1280亩,粮经比例在5:5左右。   大沟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深十公路从中心穿越,乡中心所在地距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仅20公里,距沈大、沈本高速公路均6公里左右,距营口市港口150公里,从大沟乡驱车到达花园式城市大连市仅需3小时,距东北地区最大的铁路编组站25公里。    大沟乡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用科技推动农业生产,粮食产量逐年增加,2001年全乡粮食总产量达1.85万吨,农业总产值11288万元,人均收入3850元,随着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沟乡广大干部群众充分利用本乡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发果业生产,使果园面积发展到13000亩,其中苹果梨6500亩,葡萄6500亩(含酿酒葡萄1700亩)。    从1996年以来,乡政府坚持以招商引资为切入点,加快乡、村工业发展,到目前为止全乡有企业28家,其中:集体企业4家、私营企业22家、三资企业1家、独资企业1家,主要产品有:红砖、矿泉水、石料、水泥制品、陶瓷制品、机械部件加工等,工业总产值可达30000万元。上缴国家税金150万元。   ".  

白清街道

  白清寨——清白如水之山寨,又因其版图呈蝴蝶状,而被文人誉为栖在沈阳肩头的美丽蝴蝶。其名彰显着她独特的古朴素雅,其版图再现着她秀美的现代热情。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号角的吹响、沈阳经济区的迅速崛起,白清寨风景区正与棋盘山风景区共同构筑着环沈阳东部旅游产业裙带北有棋盘山、南有白清寨的旅游新格局,致力于打造都市休闲的后花园,环沈阳东部旅游产业裙带南端的最靓点。    一、人文历史   白清寨乡历史悠久,境内的康宁营子遗址,证明距今约3000年的青铜时代,已有先民在这里生息、繁衍,唐朝时形成寨;清初,清正白旗军驻守于此,称为“白旗寨”;公元1693年(清康熙三十二年),统治者期盼兴旺,改名为“白兴寨”;清末,当地居民根据知县赐予当地衙门“清白如水”的匾额,把白兴寨改叫“白清寨”,延续至今。    二、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白清寨乡位于辽宁省沈阳市东南部,地处沈阳、本溪、抚顺三市交界的黄金地带。东与抚顺市海浪寨接壤,南与本溪市张其寨毗邻,西与姚千户屯镇相接,北与东陵区祝家镇搭界。地理座标处在东经123°6’—123°41’,北纬41°27’—41°43’。    地域面积:白清寨乡地理版图呈蝴蝶状,全乡总面积77.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04公顷,林地面积3756.3公顷,是一个“六山一水二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乡。    地形地貌:白清寨乡地处长白山余脉,地势东高西低,海拔相差60米,平均海拔高度100~180米,坡度在15°—25°,为半丘陵山区。最高峰(南大山)海拔322米。地质结构为花岗岩与砂岩结构,土壤为棕壤。    气候条件:白清寨乡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农业气候带区之间,属于温和尚湿润农业气候区。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光照充足,寒冷期较长,温度的日较差、年较差偏大。春季风多、风大。年平均气温为8℃,极端最高气温35.9℃,极端最低气温—35.1℃; 年平均降水量为685.1毫米。    三、行政区划及人口:白清寨乡现辖康家山、白清寨、营盘、太平山、康宁营、邓家沟、和顺堡、台沟8个行政村、33个自然屯。人口11,918人。    四、交通、通讯、供电设施   白清寨乡交通发达, 驱车30分钟均可到达沈阳、本溪、抚顺市内。通讯便捷,供电方便。   航空:距桃仙国际机场仅16公里。.  

佟沟街道

  佟沟乡地处-区东部,距沈阳市区20公里。东、北分别与东陵区的李相镇和桃仙乡接壤,西、南与姚千和陈相两镇相邻。全乡总面积26.28平方公里。所辖8个行政村,19个自然村、屯,共2147户,7089口人,耕地总面积16440亩。   佟沟乡居于凤凰山、夹宝山、塔山三山环抱之中,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交通通讯便捷。沈丹高速公路、丹霍公路贯穿全境,距桃仙国际机场4公里,距沈丹铁路陈相站5公里,有线光缆、程控电话、移动通讯、邮电专递覆盖全乡。各种资源丰富,同时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近十年来,佟沟乡党政班子紧紧抓住沈阳大力开发浑河南的有利契机,积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对全乡的发展优势进行了综合分析,对全乡发展方向进行了重新定位,把旅游业、现代农业和现代乡村建设作为佟沟乡发展的三大主导方向。从1996年开始,先后有紫薇、绿岛、佳地、亚洲红、比华利、赵本山等30多家建设单位在佟沟乡投资建设,提高了地区品位。   佟沟乡的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始终把“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农业建设、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重点,以现代农业、旅游业和乡村工业为发展途径,全面推进全乡各项事业的发展建设。始终以农民增收为主线,多方面、全方位扩大农民增收途径。一是在农业园区中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三个农业园区共安排物业管理人员和园区农业工人440余人就业,人均年收入在4000元以上,极大的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二是依托农业园区的技术力量,发展相关产业,现在全乡推广林蛙养殖、食用菌栽培、肉牛奶牛养殖、灵芝栽培等以农户为单位的生产项目,全乡共有200余名劳动力从事个体种植、养殖,人平均收入达5000左右。三是服务农事企业,提高收入,农民以每亩375元的价格将土地转包给农业园区,比种玉米亩收入增长150元,在园区工作年可增加收入4000元,农民平均增加收入450元。始终以建设小康社会为发展目标。到2010年我们将会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农民生活富裕化的目标,实现全乡的跨越式发展。   ".  


中兴街道特产大全




中兴街道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