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临汾 >> 永和县 >> 南庄乡

南庄乡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南庄乡谷歌卫星地图)


南庄乡简介

  " 南庄乡位于永和县西北部的黄河岸畔,西与陕西省延川县隔 (黄) 河相望,北与石楼县接壤,南与本县打石腰乡相邻。境内梁峁起伏绵延,沟壑纵横不断,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全乡共辖 8 个村委, 54 个自然村, 57 个村民小组,有农业人口 5959 人, 1228 户,劳动力 1040 个。全乡总土地面积 16.5 万亩,其中耕地 4.6 万亩,现有红枣树 125 万株,人工种草 1 .5 万亩,圈养羊存栏 4000 余只。由于土地条件差,农业生产效益低而不稳,贫困面广,贫困程度大,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乡之一。
   近年来全乡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现已取得了可喜成效。目前,“枣、草、羊”三大主导产业已初具规模:“人均 200 株枣,户均 10 亩草,人均 1 只羊”,同时民间民营企业也有所发展与增加, 2003 年全乡人均纯收入已突破 1000 元大关,与 2000 年相比翻了一番。
   目前正围绕“1311”五年规划目标 ( 即到 2008 年实现:人均 1000 斤红枣,人工种草 30000 亩,发展民营企业 1000 个,圈养羊存栏 10000 只 ) ,采取得力措施,下力狠抓落实,围绕和带领全乡人民为早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而奋起直追。
  ".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永和旅游·永和特产·永和十大特产·永和十景·临汾品牌网·临 141032201 041000 0357 查看 南庄乡谷歌卫星地图

南庄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南庄乡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芝河镇

  芝河镇位于永和中部,是县城所在地。全镇有土地面积265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6034公顷,其中基本农田2.2万亩。全镇3100户,12360人,有农村劳动力3700人,其中女劳动力1627人。辖15个村民委员会,68个村民小组,57个自然村。2007年,全镇农作物播种面积为4806公顷,粮食总产量4955吨,其中夏粮455吨,秋粮4500吨,油料1000吨,蔬菜3000吨,水果产量480吨。全镇造林面积2903公顷,其中经济林32公顷,防护林2871公顷。2007年全镇经济总收入310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626元。   该镇地理位置优越,核桃成为全镇的主导产业,优越的生态条件,所生产的小杂粮,干果、水果以及畜产品,无公害、无污染,成为绿色有机产品,多年来被远近客商所青睐。   -   历史概况   芝和镇是2001年2月全省撤并乡镇时将原罢骨乡与城关镇合并为芝和镇,原罢骨乡的7个村民委员会和城关镇8个村民委员会被现芝和镇所辖,原城关镇明清为里。1919年设编为村,并为一区治所;解放后设城关行政村。1953年建城关镇,1958年建城关人民公社,1984年复为镇。镇政府驻县城西北隅,芝和西岸环城西路东侧。   -   自然概况   芝河镇位于县境东北部。东临坡头乡,署益乡,南连交口乡桑壁镇,西接南庄乡,打石腰乡,北界吕梁石楼县。,境内梁峁相串,沟壑纵横,残垣沟壑,支离破碎。   全镇居半干旱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9。5℃,年降雨量400—50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00小时左右,年最低温度出现在1月份,据资料记载为零下22。5℃,年最高气温在7月份,据资料记载极端最高37。3℃,年无霜期185天左右。   -   行政区划   全乡辖十五个行政村,70个村民小组,57个自然村。   1、镇组织情况。   镇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有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20人,有一般工作人员41人。   2、镇政府下设有:计划生育服务所、镇卫生院、林业工作站、镇兽医站、水利水保工作站、农村经济工作管理站、镇科学技术委员会、镇统计工作站、镇土地所、镇司法所、镇中心小学。县直单位派驻镇里的单位有:法庭、公安派出所、电管站、粮站、信用社等单位。   3、十五个行政村:城关村、官庄村、东峪沟村、后桑壁村、杜家庄村、刘家庄村、榆林则村、药家湾村、红花沟村、乐生村、前甘露河村、后甘露河村、霍家沟村、下罢骨村、长乐村。   -   资源概述   全镇7463户,21087人,有农村劳动力3700人,其中女劳动力1627人。全镇气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质科粒结构好,土层厚而肥沃,以黄土和砂土为主,种植的绿豆,光泽鲜亮,皮薄质好,远销晋冀鲁豫,是全国各地-的绿色有机小杂粮,官庄村是全县的育苗基地。生产有柏树、枣树、刺槐等多种树苗。药家湾是全县的蔬菜基地,供应县城80%蔬菜。除此之外,还可以种植生产芝麻,棉花、小麦、玉米,谷子,高梁、葵花、蓖麻等农作物。   

桑壁镇

  " 桑壁镇位于永和县东南部。东邻隰县,南边大宁,距县城 35 公里。总面积 183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4 万余亩,辖 13 个村委, 32 个自然村, 6100 口人。全镇土地资源丰富,土地条件好,气候凉爽宜人,适宜玉米、土豆、核桃、山杏等生长。现种植玉米 3 万亩,年产玉米 15000 吨;种植土豆近万亩,年产土豆 15000 吨;现有核桃树 50 万株;种植烟叶 500 亩;现有牛、骡等大牲畜 1200 头,羊万余只。    镇政府以服务经济发展为职能,以突出主导产业发展为模式,以资源的开发转化为依托,以规模生产、产业化经营为方式。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将开发十万余亩的荒山荒坡,大面积种植山杏山桃;充分利用秸杆及其它饲草的丰富资源,大规模的发展舍饲养牛养羊业;实现粮食就地转化,规模发展养猪业;嫁接换优改造 50 万株核桃树,实现优势高效;保持玉米、土豆产业的优势,应用先进科技手段和机械化作业方式,实现种植业革命,进一步提升品质和优势。在主导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适应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要求,逐步地、适时的实现服务社会化、生产规模专业化、经营方式产业化,最终实现农业内部的社会化分工,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在不远的将来,我们桑壁镇必然是山青、水绿、天蓝,政通、人和、民富的现实。   ".  

阁底乡

  " 阁底乡位于永和县西南部,属黄土残垣沟壑区,是典型的雨养纯农业乡。全乡辖15个村委,43个自然村,2657户,11444口人,总面积1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3万亩,人均5.6亩。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客观上形成了全乡的贫困状况比较严重,独特的土壤、气温、光照等条件又为发展优质、高效、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现代化农业、特色农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近年来,乡政府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发展“枣、草、羊”主导产业,促进了全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快速发展。目前,全乡红枣产业发展迅速,不仅红枣树数量达165万株,而且村村都有精品园示范基地,村村都有红枣协会,把全乡的红枣产业进一步做强、做大、做优正在快速推进,红枣收入已占到全乡收入的45%以上。优质饲草发展到2万亩,圈养小尾寒羊1万只,牛3000头,涌现出了苏土、西庄、雨林、曹家山、于家咀等一大批养羊、养牛专业村。特别是在发展绿色高效旱作农业上,在海拔800米的辛角垣上建起100个温室大棚,所产反季节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市场十分紧俏,效益十分可观。与此同时,民营经济也初步发展,红枣、牛羊、蔬菜、中药材、小杂粮等加工营销公司和农民经纪人服务了农民、繁荣了市场、发展了经济,使全乡呈现出人人思进、个个思富,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   ".  

南庄乡

  " 南庄乡位于永和县西北部的黄河岸畔,西与陕西省延川县隔 (黄) 河相望,北与石楼县接壤,南与本县打石腰乡相邻。境内梁峁起伏绵延,沟壑纵横不断,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全乡共辖 8 个村委, 54 个自然村, 57 个村民小组,有农业人口 5959 人, 1228 户,劳动力 1040 个。全乡总土地面积 16.5 万亩,其中耕地 4.6 万亩,现有红枣树 125 万株,人工种草 1 .5 万亩,圈养羊存栏 4000 余只。由于土地条件差,农业生产效益低而不稳,贫困面广,贫困程度大,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乡之一。    近年来全乡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现已取得了可喜成效。目前,“枣、草、羊”三大主导产业已初具规模:“人均 200 株枣,户均 10 亩草,人均 1 只羊”,同时民间民营企业也有所发展与增加, 2003 年全乡人均纯收入已突破 1000 元大关,与 2000 年相比翻了一番。    目前正围绕“1311”五年规划目标 ( 即到 2008 年实现:人均 1000 斤红枣,人工种草 30000 亩,发展民营企业 1000 个,圈养羊存栏 10000 只 ) ,采取得力措施,下力狠抓落实,围绕和带领全乡人民为早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而奋起直追。   ".  

打石腰乡

  " 打石腰乡地处永和县西部黄河岸畔,全乡总面积111平方公里,可利用面积14万亩,耕地面积2.4万亩,辖8个行政村,41个自然村,1271户,5652 口人。    近年来,该乡依托红枣为主的主导产业得到蓬勃发展,全乡有枣树180万株,人均320株,退耕面积6400亩,人工种草1.2万亩,中药材1300 余亩。兴建了郭家山双千亩红枣精品园区,新建了9个红枣烤炉,延伸了产业链条;投资6万元修建占地2亩的种羊场,现有2个村委确定为圈养羊基地村;修建了2座黄河提水工程,2座人畜饮水工程,打通了段家山至望海寺13公里的枣乡路,拓宽和新修6条85华里的通村公路,投资58万元修建了3所农村学校、1座中心校,使全乡中小学校发展到29所,学生在校人数581名,农村教育发展步入快车道。    为打造红枣品牌,壮大乡域经济,实现小康目标,乡党委政府经过深入调研与科学论证,勾绘出五年发展蓝图。到2008年底:①延伸红枣产业链。建设5个100万株统一品种的红枣园区,2个红枣制干企业,5个蜜枣为主的枣类加工企业,人均净收入增加300元;②大力发展圈养业。培植100户30只以上的饲养大户,带动畜牧业发展,种草达2万亩,存栏羊数1.5万只,增加农民收入30万元;③努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移动基站1座,铺设20公里电信光缆,实现20%户安装程控电话,完成大寨岭至打石腰乡的通乡公路油化工程。   ".  

坡头乡

  " 坡头乡位于永和县城东十公里处,是石楼、隰县进入永和的必经之路,素有永和东大门之称。全乡总面积为 204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 26421 亩。辖 7 个村委、 30 个村小组、 34 个自然村,一共有 9011 户、 4819 口人。坡头乡森林覆盖面积大,水土条件好,经济收入较全县来讲属中等偏上的水平。    近几年来,乡政府按照全县“人均百株枣,户种十亩草,全县一台戏,十年见成效”的总体发展思路,狠抓“枣、草、羊”三大主导产业,并且根据坡头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川坝建成高效田、坡垣发展核桃枣、家户圈养绒山羊、全乡稳步奔小康”的经济发展思路。根据这一思路,近几年全乡建成了千亩红枣示范园,总投资达 187 万元;全乡发展圈养羊 69 户, 3000 多只:在白家崖等村建起沼气池 88 座;全乡发展养猪户 498 户,存栏 4312 头,其中百头以上的户 5 户;全乡发展核桃 13000 亩, 36 万株;完成了退耕还林,调整种植业结构面积 23764 亩。 2003 年全乡人均纯收入达到了 1200 元,在全县名列前茅。    乡政府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条主线,确定了全乡“19521”发展思路,力争在种植、养殖、民营企业三个方面再上新台阶。截止目前,全乡优种核桃嫁接、红枣树管理、养猪、养兔、圈养羊、新建铁厂等项目已陆续开展,预计 2004 年农民纯收入可达 1450 元。   ".  

交口乡

  " 交口乡位于永和县城西南麓,地处黄河边沿,日照时间充足,年平均气温较高,十分适合红枣树、中药材、草和中小杂粮的生长。全乡辖13个村委,48个自然村,61个村民小组,共有人口8298人,劳力3825人,党员311人,共有耕地面积48600亩,人均5.1亩。    我乡本着县委、县政府“枣、草、羊”发展的总体思路,结合我乡的实际情况,截止目前为止,共发展红枣树124万株,人均150株,总产量120万公斤,人均140公斤;种草面积2万亩,户均11亩;小尾寒羊存栏已达7600余只,户均4只;大牲畜存栏2217只。除了上述主导产业发展外,我乡也被誉为全县最佳无公害小杂粮种植大乡。    我乡以来本着“枣挂果,羊出售,草增值,民增收”的总体思路,加大对主导产业的发展力度。同时成立了“一会三民”,以点带面,全方位对农民进行服务。在今后的发展过程,我们乡党委、乡政府将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产业优势。在三年内,要使红枣树达到250万株,人均300株,年总产量达6250万公斤,人均750公斤,人均收入增加到2250元;种草面积达2.5万亩,户均14亩;小尾寒羊存栏达2万只,户均10只羊,使人均收入再增加200元。力争到2007年,人均纯收入达2450元。使农民真正走上“枣、草、羊”立体发展的产业化道路。    ".  


南庄乡特产大全




南庄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