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镇位于山西临汾市隰县,是2001年4月乡镇撤并工作中,由原来的隰县城关镇和北庄乡合并组建的。位于隰县中部和紫川谷地,东经110°54′44″,北纬36°41′30″,城区东依堆金山,西屏凤凰山,北进五里后村,南出接官坪。东西宽1.5公里,南北长4.5公里。紫川河与古城河交汇流经其境,全部境域分为城区和城以东恒面地区。由两川(紫川和古城川),六垣(东恒、西恒、古城恒、北庄垣、乐安恒、益其垣),四沟(陈家河沟、路家沟、汪家沟、刘家庄)组成。总面积108.8平方公里。
镇区以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自然分区为基础,分设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居民委员会,50余个居民小组。全镇有10个村民委员会,其中城区分布3个村民委员会,城区以东垣面地区分布有7个村民委员会。龙泉镇人民政府设在北大街红星巷内。全镇共有居民9636户,总人口3020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88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总耕地面积为32655亩。
龙泉镇是2001年4月乡镇撤并工作中,由原来的隰县城关镇和北庄乡合并组建的。位于隰县中部和紫川谷地,东经110°54′44″,北纬36°41′30″,城区东依堆金山,西屏凤凰山,北进五里后村,南出接官坪。东西宽1.5公里,南北长4.5公里。紫川河与古城河交汇流径其境,全部境域分为城区和城以东恒面地区。由两川(紫川和古城川),六垣(东恒、西恒、古城恒、北庄垣、乐安恒、益其垣),四沟(陈家河沟、路家沟、汪家沟、刘家庄)组成。总面积108.8平方公里。
龙泉镇为千年古镇,距今已有1377年历史。旧城始建于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向为州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如今已发展成为临汾市西山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明清时称为里,民国后改为街公所。1946年11月28日隰县解放,人民当家作主,首建隰县市。1949年后改建城关管理区,1956年建城关乡,1958年称城关公社,1966年改建城关镇,1985设城关镇人民政府,2001年4月和北庄乡合并称为隰县龙泉镇。由于龙泉镇坐落于紫川河与古城河交汇环绕的开阔地,北西南三机临水。古有“水包莲花城”之称。城中心有古建筑“大观楼”俗称“古楼”。登高而望,崇岗四周,清溪中贯。山地与河谷相对高差达到213.6米。城区建筑青陶瓦舍,鳞次栉比。街市楼厦相间,排列有序,大街十字交叉四向展开,呈古典棋盘式风格。城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坡度约为33﹪,11条主要巷道坐标式排列有序,虽然是一个山区小镇,但街道总长达到3公里,城郊沿河筑在防洪大坝1300余米,209国道而过,孝午线、隰永线贯通内外。北至省城太原,南至临汾大宁,西到永和过关即步入陕西境内,交通十分便利,给龙泉镇运输业和发展添上了翅膀。西郊小西天精妙悬雕艺术,堪称中华奇宝,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以其独特的风格。独有的魅力吸引着络绎不绝和中外游客,给这个地处黄土高坡的山区小镇增添了无尽的光彩。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3.02万人 | 108.8平方公里 | 141081200 | 041000 | -- | 查看 新田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南西庄村 | ·侯马旅游·侯马特产·侯马十大特产·侯马十景·临汾品牌网·临 | 0 |
---- |
查看 南西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路东街道 |
侯马市路东街道办事处位于侯马市中心,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东起浍滨街,西至南同蒲铁路,南起浍河,北至北环路,总面积5平方公里,下辖新田路、市府北巷、新民巷、南西庄西、体育街、花园南街、紫金山南街、侯马发电厂、侯运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共计13378户,总人口42762人。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全市主要部、委、局、办、行政事业单位办公地点集中分布在路东辖区。 近年来,路东办坚持科学发展观,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各项工作受到国家、省、市表彰,先后被评为“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山西省乡镇(街道)工会工作标兵单位”、“全省优秀健身活动站(点)”、“消防工作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先进基层武装部”、“民兵基层建设先进单位”、“先进基层民兵连营”、“先进党委”、“好班子”、“先进街道办事处”、“拥军优属先进单位”、“军民共建文明单位”、“双拥模范单位”,民政、双拥、文化、卫生、计生、社区服务等工作在全市名列前茅,为侯马市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市”、“全国卫生城市”、“山西省文明城市”、“山西省园林城市”做出了突出贡献。 - 历史概况 1971年恢复建市以来,侯马市区东移,铁路东逐渐形成了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984年9月8日,成立路东街道办事处,驻垤上街10号。1987年6月迁址市府路南巷20号,截止2001年辖区内有27个居民委员会,2002年5月社区改制,设9个社区居委会。办事处内设党务办公室、综合办公室、社区管理办公室,现有路东办劳动保障事务所、司法所、计生办3个基层站所。 - 自然概况 路东办地处东经111°23"5"—111°41"1",北纬35°34"2"—35°52"9",面积5平方公里,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地势平坦,人均城市公共绿地8.5平米,空气质量持续保持优级。光热条件较好,年日照时数2271.42小时,年平均气温12.7℃,降水量516.8毫米,无霜期为197天。 - 行政区划 路东办共有9个社区,分别为侯马发电厂社区、侯运社区、新田路社区、市府北巷社区、新民巷社区、南西庄西社区、体育街社区、花园南街社区、紫金山南街社区。 |
路西街道 |
路西办事处位于侯马市城区西部,辖区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下属七个社区居民委会,共9768户,34071人。我路西街道办事处是进入侯马城区的西大门,晋韩公路、大运高速引线、外环路在此交汇。这里曾是侯马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有机械制造、冶炼铸造、建材、五金加工、粮油加工、食品加工、饮食服务、休闲服务、网络信息服务、服装、修造、木材加工工艺、化工、电器、玻璃、超市、食盐等企业类别,驻有平阳重工集团、北方铜业有限公司、铁路侯马车务段等大型厂矿企业和正大集团侯马分公司、绿洲食品有限公司、模范机械制造公司、东鑫铸造、铁马皮带等大型民营企业,有桥头副食批发专业市场,有公立和民办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16所。近年来,办事处党政一班人,团结一致,扎实工作,锐意创新,同辖区近4万居民一起奋力拼搏,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实际,开拓进取,努力打造和谐发展的路西新局面,在老城区建设中取得显著成绩,先后荣获省级经济普查先进集体、临汾市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及市级综合考评,社区建设,植树造林,社会保障,残联、党建、-、民族宗教、武装等52项荣誉,另有40人分获全国、省、临汾市、侯马市表彰。[1] - 历史概况 路西办事处所处地域,曾是侯马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著名的晋国铸铜作坊遗址,就在路西发掘,明清时期在此设侯马驿,民国时为曲沃县三区置地,新中国成立后曾先后为侯马乡、侯马镇置地,1971年8月恢复建立侯马市,路西为城区人民公社置地,1984年11月城区人民公社划分为四个街道办事处,其中南同蒲铁路以西,新田乡白店村以东,浍河以北,临汾冷库以南城区,另外包括驻高村乡北方铜业有限公司区域属路西办事处管辖。[1] - 自然概况 路西办事处地处东经110°23′5″—110°41′1″,北纬35°34′2″—35°52′9″,东邻路东办事处,西接高村乡,南有浍河相隔与上马办事处相望,北与张村办事处接壤,总面积1万平方公里,南北长3.5公里,东西长3公里。[1] - 行政区划 路西办事处共设七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002年社区改制由原先的23个居委会经过重新划分合并为东街、西街、晋都路、呈王西四个地缘型社区居委会和平阳南、平阳北、华铜铜业社区三个厂矿型社区居委会。[1] - 资源概况 1、人口资源:2007年底全区人口3407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6‰ 2、旅游资源 有一较闻名的旅游景点:铸铜遗址位于辖区西部平阳重工集团公司东部。[1] |
浍滨街道 |
侯马市浍滨街道(办事处)于1984年11月成立。位于侯马市侩滨街中段东侧。辖侩滨街以东,自来水公司以西,飞机场以南,侩河二库管理区以北,总面积30平方公里。2001年有居民委员会36个。本区新田路、文明路、建工路、程王路、侩滨街、合欢街、中心大街纵横交错,大街小巷四通八达。,驻辖单位30余家。办事处下辖社区居委会8个,总户数12609户,总人口数39523人。 - 交通、经济、企业 本区新田路、文明路、建工路、程王路、侩滨街、合欢街、中心大街纵横交错,大街小巷四通八达。2003年区内驻有侯马经济开发区、侯马海关、市-、地税局、国税局、节水办、公路段、看守所、粮店、工行、建行、人行、中行等行政事业单位;省建一公司、省工业设备安装二公司、3606工厂、侯马普天通信电缆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讯第七研究所、侯马纺织厂、铁十五局一处、塑料二厂、霸王药业、曲沃机电厂、中条山林局等中央、省市厂矿企业单位30多个,是侯马新兴政治经济中心区。 |
上马街道 |
山西省临汾市侯马市上马街道 位于山西省南部,侯马市南郊,临汾盆地与运城盆地交界处,辖区版图呈柳叶状,东西长15公里,南北宽4.2公里,总面积63.2平方公里,其中,平原占40.2%,山地丘陵占59.8%,耕地35000余亩,境内紫金山脉横亘于南,浍河之水贯穿于北,现有19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8000余人,其中,农业人口24000余人,非农业人口4000余人。[1] - 历史文物 多年来的考古证明,上马境内地上地下存在着大量的文物古迹。目前,已发现古文化遗址10处,古墓地3处,古建筑5处,古碑12块,古树3棵。乔山底村遗址上发掘出的新石器时期的4个粮仓和夏朝时期的一处陶窑遗迹,说明早在7000年以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上马村古墓群、西南张村祭祀坑群发掘出的周朝至春秋战国时期的铜器、玉器、骨器、陶器等大量文物,反映了上马辖区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和灿烂厚重。可以说,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1] |
张村街道 |
张村办事处位于侯马市北郊,汾河岸畔,东与曲沃县相邻,西与运城市新绛县接壤,北与襄汾县隔河相望,南邻本市新田乡。全办地形概貌呈东西走向,总面积44.6平方公里。其中汾河滩涂一级阶地占56.2%,沟壑占2.1%,坡上平原占41.7%。全办拥有耕地1633公顷。全办辖10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人口2.6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12万人,非农业人口0.49万人。 张村办事处是侯马市北郊交通枢纽中心,境内南同蒲铁路和侯西铁路、侯月铁路,大运公路和晋韩公路以及大运高速公路、阳侯高速公路呈三个十字交汇。侯马北铁路编组站是华北最大的铁路编组站之一,张村办事处是侯马“金十字”城市的黄金区域。侯马是山西南部的商贸物流中心,素有“南来北往商贾地,千车百货旱码头”之称,侯马市陆港口岸物流仓储集散地建在张村办事处境内。张村办事处工业企业实力雄厚,年产值亿元以上的民营企业达6家,千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3家,以煤化工、建筑建材、精密铸造、钢铁冶炼、清洁能源、高新技术为方向的侯北工业园区形成规模化经营格局。近年来,办事处党委按照市委、市政府“四个中心、五个特色侯马”总体发展规划,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多项工作受到国家、山西省、临汾市的表彰,先后荣获山西省人民政府“百强乡镇”、山西省“省级乡镇企业示范区”、山西省人民政府“先进民营企业园区”、山西省“科技工作先进单位”;临汾市“先进基层武装部”、临汾市“综合改革实验乡”、“小康乡”、“乡镇企业营业收入五亿元乡”、“社会综合治理红旗乡镇”、“先进民营经济工作园区”等荣誉称号。张村办事处民营企业发展居全市之首,连续多年荣获侯马市“综合考评第一名”,连续多年0完成或超额完成国家税收任务。是全市最具发展潜力的农村乡(办)之一。 张村办事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晋国练兵场(北坞古城)遗址地处本办北坞村境内,据历史记载,晋国晋平公时,晋平公曾在今观庄西北汾河上建有一座木桥,桥梁宏伟壮观,晋国君、大臣在桥头举行朝觐礼仪,公卿大夫曾到此游观。相传晋文公重耳借秦国继位后,曾在本办太秦一带修筑馆舍,称大秦驿馆,晋人愿-永久和好。今北坞古城已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之一。[1] - 自然概况 张村办事处位于侯马市北郊,地处东经111°23′5″--111°41′1″,北纬35°34′2″--35°52′9″。东临曲沃县高显镇,西接新绛县店头镇,南临侯马市新田乡,北以汾河为界,与襄汾县永固镇隔河相望,东西长14公里,南北宽3.18公里。总面积44.6平方公里。 张村办事处土地肥沃,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汾河水环绕西北,境内具有河流、河漫滩一级阶地、沟壑亘地、平原二级阶地等地貌类型,其中汾河滩涂一级阶地占56.2%,沟壑占2.1%,坡上平原占41.7%。呈东高西低走向,地势平坦,整个地形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平均海拔高度一般为412米,北庄村最高,海拔高度为430米,最低处为褚村汾河流径,海拔高度为395米,高差约35米。境内绿化覆盖率达40%,人均绿地面积8.3平方米,自然环境优美,空气质量良好。 张村办事处境内光照条件较好,全年日照时数2271.42小时,年平均气温12.7℃,降水量516.8毫米,无霜期197天。[1] |
新田乡 |
龙泉镇位于山西临汾市隰县,是2001年4月乡镇撤并工作中,由原来的隰县城关镇和北庄乡合并组建的。位于隰县中部和紫川谷地,东经110°54′44″,北纬36°41′30″,城区东依堆金山,西屏凤凰山,北进五里后村,南出接官坪。东西宽1.5公里,南北长4.5公里。紫川河与古城河交汇流经其境,全部境域分为城区和城以东恒面地区。由两川(紫川和古城川),六垣(东恒、西恒、古城恒、北庄垣、乐安恒、益其垣),四沟(陈家河沟、路家沟、汪家沟、刘家庄)组成。总面积108.8平方公里。 镇区以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自然分区为基础,分设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居民委员会,50余个居民小组。全镇有10个村民委员会,其中城区分布3个村民委员会,城区以东垣面地区分布有7个村民委员会。龙泉镇人民政府设在北大街红星巷内。全镇共有居民9636户,总人口3020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88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总耕地面积为32655亩。 龙泉镇是2001年4月乡镇撤并工作中,由原来的隰县城关镇和北庄乡合并组建的。位于隰县中部和紫川谷地,东经110°54′44″,北纬36°41′30″,城区东依堆金山,西屏凤凰山,北进五里后村,南出接官坪。东西宽1.5公里,南北长4.5公里。紫川河与古城河交汇流径其境,全部境域分为城区和城以东恒面地区。由两川(紫川和古城川),六垣(东恒、西恒、古城恒、北庄垣、乐安恒、益其垣),四沟(陈家河沟、路家沟、汪家沟、刘家庄)组成。总面积108.8平方公里。 龙泉镇为千年古镇,距今已有1377年历史。旧城始建于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向为州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如今已发展成为临汾市西山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明清时称为里,民国后改为街公所。1946年11月28日隰县解放,人民当家作主,首建隰县市。1949年后改建城关管理区,1956年建城关乡,1958年称城关公社,1966年改建城关镇,1985设城关镇人民政府,2001年4月和北庄乡合并称为隰县龙泉镇。由于龙泉镇坐落于紫川河与古城河交汇环绕的开阔地,北西南三机临水。古有“水包莲花城”之称。城中心有古建筑“大观楼”俗称“古楼”。登高而望,崇岗四周,清溪中贯。山地与河谷相对高差达到213.6米。城区建筑青陶瓦舍,鳞次栉比。街市楼厦相间,排列有序,大街十字交叉四向展开,呈古典棋盘式风格。城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坡度约为33﹪,11条主要巷道坐标式排列有序,虽然是一个山区小镇,但街道总长达到3公里,城郊沿河筑在防洪大坝1300余米,209国道而过,孝午线、隰永线贯通内外。北至省城太原,南至临汾大宁,西到永和过关即步入陕西境内,交通十分便利,给龙泉镇运输业和发展添上了翅膀。西郊小西天精妙悬雕艺术,堪称中华奇宝,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以其独特的风格。独有的魅力吸引着络绎不绝和中外游客,给这个地处黄土高坡的山区小镇增添了无尽的光彩。 |
高村乡 |
侯马市辖乡。1958年设高村公社,1980年改乡。位于市境西部,距市区6公里,面积9.1平方公里,人口1.6万。侯月铁路和108国道过境。辖虎祁、张王、下平、上平、东台、西台、东高、西高、西里、小韩10个村委会。农作物有小麦、谷类等。. |
凤城乡 |
侯马市辖乡。原属曲沃县,1971年划入侯马市,1984年置乡。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区6公里。面积33.8平方公里,人口1.7万。大运公路、晋韩公路交会过境。辖凤城、城小、林城、西韩、香邑、南杨、河东、柳沟、西城、南王、北王、西赵、南上官、东城14个村委会。农作物有小麦、棉花等。工业主要以加工、铸造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