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黑龙江 >>哈尔滨 >> 依兰县 >> 三道岗镇 >> 永平村

永平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永平村谷歌卫星地图)


永平村简介

  永平村(屯)[YongpingCun(Tun)]位于三道岗镇西南约18公里处,是距离镇所在地最远村屯之一。伪满时期曾为日本开拓团所在地。辖永顺、永富、永平三个自然屯。全村面积27.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556亩,全村人口2,468人。汉族居住,以农为主,村委会驻地永平屯。永平屯初建于1938年,因屯东皆为漂垡甸子,中间有一条河,因此当时称作漂荡河屯,1966年“文革”时期,改为永平生产大队,1984年改称永平屯。全屯耕地面积21,884亩,人口1,412人。永平水库设在境内。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230123103 150000 -- 查看 永平村谷歌卫星地图

永平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永平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丰旺村

  丰旺村(屯)[FengwangCun(Tun)]位于三道岗镇南约9公里处。辖山城、迎林、丰旺三屯。全村面积19.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200亩,人口1,991人,村民委员会设在丰旺屯。丰旺屯始建于1938年,当时屯内战姓居多,因此称战家屯。1949年改称丰旺屯此后未变。全屯耕地面积7,600亩,人口1,150人。  

电报村

  电报村(屯)[DianbaoCun(Tun)]位于三道岗镇东南约4公里处。辖合庄、安兴、电报三个自然屯。全村面积16.9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778亩,人口2,359人,村民委员会设在电报屯。境内有联合干渠全长35公里,穿越三个乡镇,使用面积20万平方米,可灌溉土地10万亩左右。使用单位依兰县水务局安兴灌区管理站。电报屯始建于1930年,以当地地主郭跃青名字命名为郭跃青屯,伪满时期称郭甲。1942年修建三道岗飞机场时,将转播交换台设在电报村,故名。全屯耕地面积11,061亩,人口1,066人。  

安兴村

  安兴屯[AnxingTun]距离主屯约5公里处。安兴屯始建于1930年,当时是朝鲜族集居的屯子,解放后改称安兴屯至今。该屯是依兰县东南地区的边境,东部与桦南县隔河相望,南部与勃利县毗邻。屯南部是依兰县最大的水库---安兴水库,东部和北部是县内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是由倭肯河冲击而成,总面积1.1万公顷,保护区内有高等级植物72棵362种,脊椎动物25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5种,动物7种,2003年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该屯有耕地5,399亩,人口291人。  

久兴村

  久兴村(屯)[JiuxingCun(Tun)]久兴村位于三道岗镇南部4.5公里处,东经130°8′北纬46°16′,辖中心、久兴两个村民小组(屯)。全村面积11.16平方公里,耕地17000亩,人口1802人,村民委员会设在久兴屯。久兴屯建于1938年,南面与勃利县相连接。当时命名为久兴甲,1945年后为久兴屯,1958年改称久兴生产大队,1978年恢复久兴屯。现有耕地面积8300亩,人口812人。  

隆兴村

  隆兴村(屯)[LongxingCun(Tun)]位于三道岗南部约3公里处。辖丰城、小新立、迎春、隆兴等四个自然屯。全村面积20.2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200亩,人口2,483人,村民委员会设在隆兴屯。居住区多为汉族,以农为主。隆兴屯始建于1934年,初称沁头嘴子,1945年改称隆兴村,1958年改称隆兴大队。全屯耕地面积8,623亩,人口980人。境内有隆兴水库,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使用单位为依兰县水务局三道岗镇水利站。隆兴干渠使用面积15万平立米,可灌溉隆兴、前进、复兴等村部分水田。  

富强村

  富强村(屯)[FuqiangCun(Tun)]位于三道岗镇西北约3公里处。辖富强、靠山两个屯。全村面积15.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578亩,人口1,172人。村民委员会设在富强屯。富强屯1937年建,因屯所处地势称大崴子。1947年改称富强屯,1958年划归永安生产大队,屯内有二个生产队,1978年改称富强屯,屯内耕地10,700亩,人口1,162人。2001年,将其与靠山屯合并为富强村。  

靠山村

  靠山屯[KaoshanTun]靠山屯位于三道岗镇正西约1公里处,解放前称苏家屯,因靠近山于1949年改称靠山屯。1958年称靠山生产大队,1978年恢复靠山屯。全屯耕地7878亩,人口610人。汉族居主,以农为主。  

兴城村

  兴城村(屯)[XingchengCun(Tun)]位于三道岗镇正北方约3.5公里处。全村面积17.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637亩,人口2,372人。辖二道岗、光荣、兴城三屯,村民委员会设在兴城屯。兴城屯1933年初建,当时命名为福兴甲,1945年祖国光复,改称复兴屯,1958年改称复兴生产大队,1960年文革时期改称福兴大队。1981年地名普查时因重名,改为今名。全屯占有耕地7,240亩,人口872人。村民以农业生产为主。  

东河村

  东河村(屯)[DongheCun(Tun)]位于三道岗镇正北约5公里处。辖东河、联合两个自然屯。辖区面积15.67平立公里,耕地面积17,521亩,人口1,526人,村民委员会设在东河屯。东河屯,因地处头道岗以东,又靠近倭肯河而得名,农业生产水旱兼作,全村耕地9652亩,人口909人,是一个农牧渔全面发展的屯子。  

三道岗村

  三道岗村(屯)[SandaogangCun(Tun)]位于三道岗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东部50公里处。辖建国、吉利、双胜和三道岗四个屯。辖区面积21.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470亩,人口2720人,村居民委员会设在三道岗屯。三道岗屯于1909年(光绪三十四年)初建,1919年始有街市雏形。1945年三道岗区所在地称永安村,1958年人民公社时期,称永安生产大队,分为4个生产队,1984年恢复永安村称号。2001年并镇合乡后,改称三道岗村,村所在地称三道岗屯。全屯耕地面积10391亩,人口1605户5145人。  

前进村

  前进村(屯)[QianjinCun(Tun)]位于三道岗镇东北约4公里处。辖民主、发展、前进三个村民小组。全村面积25.3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000亩,人口2,704人,村民委员会设在前进屯。前进屯于1930年初建,原名花石哈岭,因附近山石而得名,1935年后人们叫白了,称嘎哈岭,1958年改称前进生产大队,1983年改称前进村。全屯耕地面积12,210亩,人口1,074人。  

苇子沟村

  苇子沟村(屯)[WeizigouCun(Tun)]位于三道岗镇西南约9公里处。苇子沟村属于单屯成村,全村面积30.18平方公里,占有耕地26,485亩,人口2,888人,进入“依兰之最”,是县最大的自然屯。该屯于1938年初建因当地大甸子芦苇丛生称苇子沟,1947年改为永兴村,1958年改为跃进大队,因与外地重名,于1978年有64户201人,从屯内分出,在村西1.5公里处成立9队,又在村北成立养殖场,当时称10队均属苇子沟村。1983年恢复原名苇子沟村。  

胜利村

  胜利村(屯)[ShengliCun(Tun)]位于三道岗镇西南约9公里处。辖丰产、南岗、北岗、十一队屯、胜利五个村民小组。全村面积21.9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295亩,人口2,612人,所辖区屯均以汉族居住为主。胜利屯1910年建屯时称谭家店,1937-1946年改为三合村,1956年划乡时,共胜乡政府所在地设在这里,1958年人民公社时期设胜利生产大队,辖六个生产队。1967年因搞“三线建设”,共胜乡政府所在地由此迁至黑瞎沟(现称护林),乡直属单位撤消。村西1公里处,设解放战争革命烈士纪念碑一座,纪念1946年夜袭谭家店土匪时牺牲的烈士。全屯耕地面积9,919亩,人口1,339人,以农业为主。2001年将另外三屯并入此村。  

民政村

  民政村(屯)[MinzhengCun(Tun)]位于三道岗镇约15公里,位于镇政府所在地西南方。辖民政、兴泉、钓鱼台三个自然屯,土地面积11.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921亩,人口1,253人,境内有钓鱼台水库,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有利条件。村民委员会设在民政屯。民政屯1950年初建,由三道岗区民主屯迁来农户立屯,故称民政屯,至今未变。全屯有耕地6,161亩,人口539人。以农为主,汉族居住。2001年钓鱼台和兴泉合并为民政村。   钓鱼台屯[Diaoyutai Tun]距离主屯约0.5公里处。钓鱼台屯1945年初建,别名饲养场,因屯南河边有座小山,它的四周可坐人钓鱼,故得名钓鱼台,1976年社教时期改称红旗屯,后因重名于1979年恢复钓鱼台之名。全屯有耕地4,023亩,人口360人。2001年与兴泉屯一起并入民政村。  

长岭子村

  长岭子村(屯)[Changlingzi Cun(Tun)]长岭子村位于三道岗镇西部约18公里处。是距离乡镇最远的村子之一,全村面积30.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138亩,人口2,466人。辖大顶山、丰胜、长岭子三个自然屯。村民委员会设在长岭子屯。长岭子屯因屯附近的一道山岭而得名,1966年文革时期改为长兴大队,1978年因与外地重名,恢复长岭子。全屯耕地面积12,780亩,人口1,655人。   大顶山屯[Dadingshan Tun]距离主屯约9公里处。大顶山屯位于大顶山脚下,于1963年建屯,当时称作新村。1978年地名普查时,因与外地重名,改称大顶子山大队,1984年改为大顶子山屯。全屯有耕地6,873亩,人口431人,2001年并入长岭子村。  

宝山村

  宝山村(屯)[BaoshanCun(Tun)]位于三道岗镇西南约17公里处。辖兴农、炮狩营、兴国屯、宝山四个村民小组。全村面积22.19平方公里,耕地16,962亩,人口2,016人。村委会驻地在宝山屯。宝山干渠建于境内。宝山屯于1942年建屯时称横道河子,由屯后一条小河横流而得名。1949年成立大哈塘农场,1957年农场撤出后,起名合发屯,1958年合作化时期为兴旺生产大队,合发生产队,1978年改为宝山屯,延用至今。屯内耕地面积7,689亩,人口940人。   炮狩营屯[Paoshouying Tun]距离主屯约6.5公里处。炮狩营1978年建屯。该屯建在伪满时通往林口公路二号桥附近,得名二号桥屯。又因此地属于山区,捕猎者多,于1979年改为炮狩营屯。全屯有土地2,285亩,人口236人,2001年并入宝山村。  

长太村

  长太村(屯)[ChangtaiCun(Tun)]位于三道岗南约18公里处。全村面积12.9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389亩,人口1,211人,辖致富、富山、长太三个自然屯,均属半山区。长太村亦属依兰边境地区,东与勃利县接壤,南与林口县相连,三个自然屯均汉族居住,以农为主。长太屯于1947年建屯,因当时地多漂垡泥塘,行路艰难,故称大哈塘。1958年改为兴旺屯,人民公社时期称兴旺生产大队,1978年因与外地重名改称为长太屯,至今未变。屯内耕地面积5,083亩,人口595人。2001年,长太村民委员会驻地立于本屯。  

护林村

  护林村(屯)[HulinCun(Tun)]位于三道岗镇西南约18公里处。全村面积16.9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446亩,人口2,962人。辖刘家、长河、护林三个村民小组。全村处于低山丘陵区和部分沟谷平原,以农业生产为主。村民委员会设在护林屯。护林屯早在清乾隆年间(1736-1795)开始有人居住,原名黑瞎子沟屯,因人烟稀少,森林面积大,黑熊较多而得名。1981年成立护林公社,1984年改为护林乡,这里成为公社或乡政府所在地,人口剧增,已有城镇的雏形,设有银行、商店、中学,现有耕地5,544亩,人口1,841人,2001年合乡并镇,护林乡并入三道岗镇,此处改称护林屯。   刘家屯[LiujiaTun]距离主屯约2.5公里处。刘家屯于1945年建屯,因当时刘姓居多而得名,延用至今未变。全屯有耕地7,797亩,人口801人,2001年并入护林村。   长河屯[ChangheTun]距离主屯约2.5公里处。长河屯于1965年从振兴屯分离出来,单独建屯,起名新兴,因与外地重名,后改长河,取屯前黑螛子河之水长流不枯之意。全屯有耕地4,105亩,人口320人,2001年并入护林屯。  

永平村

  永平村(屯)[YongpingCun(Tun)]位于三道岗镇西南约18公里处,是距离镇所在地最远村屯之一。伪满时期曾为日本开拓团所在地。辖永顺、永富、永平三个自然屯。全村面积27.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556亩,全村人口2,468人。汉族居住,以农为主,村委会驻地永平屯。永平屯初建于1938年,因屯东皆为漂垡甸子,中间有一条河,因此当时称作漂荡河屯,1966年“文革”时期,改为永平生产大队,1984年改称永平屯。全屯耕地面积21,884亩,人口1,412人。永平水库设在境内。  

高产村

  高产村(屯)[GaochanCun(Tun)]高产村位于三道岗镇西南约8公里处。全村面积9.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000亩,人口932人,为单屯设村。高产屯始建于1945年,因最早为梁姓人家居多,起名梁家屯,1956年改称高产屯,1958年称高产大队,1984年恢复高产村。屯内以旱田耕作为主。  

北兴村

  北兴村(屯)[BeixingCun(Tun)]位于三道岗北约5公里处。是镇内少有的单屯成村,全村面积10.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800亩,人口1,341人。该屯为日伪时期1936-1938年并屯时建,初称李会方屯,1947年土改时命名为北兴村,人民公社时期称北兴生产大队,1978年恢复原称。  


永平村特产大全




永平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