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兰县迎兰朝鲜族乡位于小兴安岭余脉南麓,松花江中游北岸,是山清水秀的鱼米之乡。境内有驰名于省内外的依兰"丹清八景"和四块石"抗联遗址",吸引游人忘返。南与县城、宏克力镇隔江相对,北与伊春市、铁力市交界,东与汤原县汤旺乡省-局香兰监狱毗邻,西与通河县接壤,地处东经120度11分20秒--129度45分20秒,北纬46度17分-46度39分20秒。 全乡42个自然村,5481户,总人口24289,其中朝鲜族村3个,776户,朝鲜族人口3424人,约占全乡人口的14.1%。 乡域总面积975.39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5万亩,林地面积87.16万亩,水域面积2.33万亩,牧地7.28万亩。 境内以低山区为主,其余是平原区,平均海拔高度为90-150米,乡内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气温差异很大,年均气温2.4-2.9℃,积温介于二、三积温带之间,无霜期114-164天,年日照时数2448小时,年积温2300-2800度。山区内的7个村的节气与沿江村差一周左右,年降雨量400-600mm,雨量多集中在7、8月份。
乡内水资源十分丰富。南有松花江(乡域沿松花江约100华里),自西向东有6条河流,西有全长170华里发源于伊春小白杨的巴兰河,依次有里四崴河、托里木河、无风浪河、舒乐河、洼丹河,西有自兴干渠,东有巴兰河灌渠,灌溉了全乡(包括两个农场)的10万亩水田,境内有24条溪泉水,61个泡池。.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975.39平方公里 | 230123202 | 150000 | 0451 | 查看 迎兰朝鲜族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依兰镇 |
位于哈尔滨东北部北纬45.10--46.19,东经129.16--130.18之间。距哈尔滨市区260.9公里。松花江、牡丹江、倭肯河三水环绕,群山叠障,全县总面积4616平方公里,地理特点是"五山一水四分田",辖9个乡(镇)。全县人口37万,有汉、满、朝鲜、回、蒙古、鄂伦春、锡伯等12个民族。 依兰县农业人口25万,农业户5.5万户,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8.5亿元,财政总收入实现1.0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023元。全县属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2.6-3.1℃,无霜期125-135天,年平均积温2.580℃,全年降水量550.7毫米,我县是林业大县,活力木蓄积量1.154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8.3%。 依兰历史悠久,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一千多年前就已成为东北地区重镇,曾享有"声闻塞北三千里,各贯江南十六州"的美誉。. |
达连河镇 |
达连河镇座落在美丽富饶的三江平原上,东距依兰县城21公里,以牡丹江为界,西离哈尔滨市228公里与方正接壤,南同林口县毗邻,北依松花江畔。总面积640.57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38个自然屯),总人口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902人,辖区内有先峰、二道河子两个国有林场,亚洲第一的哈尔滨气化厂和哈尔滨煤碳工业公司落在镇内,是一座极富潜力的煤化工重镇。 达连河镇是全国500强小城镇之一,是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山水俊秀、特产丰富、素以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电力资源、森林资源、建村资源享誉内外。近两年来,城镇工业年产值实现4.65亿元,其中镇级工业年产值实现5.300万元;镇域农业年产值实现7195万元。镇域煤炭资源现已探明贮量2.7亿吨,远景贮量8-9亿吨,煤岩石贮量丰富,能够生产出很多种化工产品;镇域砌块石名满依兰;土特产有草莓、蘑菇、木耳、猴头、山野菜等十几种;药材有山参、党参、西洋参、枸杞子、五味子等几十种。全镇有耕地面积14.2万亩,土壤肥沃,南部生态环境优越,适合发展绿色农业,镇域山林草原面积大,适合发展畜牧业,全镇现饲养黄牛4450头,奶牛40头,山绵羊8160只,绒山羊3100只。 达连河镇小城镇建设近年来进展较快。城镇建城区面积6.45平方公里,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下水设施配套,供电、供暖完备。城镇内有线电视覆盖率94%以上,农村有线电视达48%;城镇内电话入户率达85%,农村达52%;城镇内街路建设规范化,实现了两纵两横白色水泥路四条,路面宽、两侧有人行道、绿化带,路灯下水设施配套。农村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人均建设标准化,无论乡建路,还是环村路和村内路都实现了砂石化,两侧都有树床,植树美观整齐,道路达到村屯相通、四通八达。 达连河镇是一个经济发展环境优美,楼房林立,水、气、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功能齐全的新型城镇。. |
江湾镇 |
江湾镇位于县城南部22公里处,地处东经129.6度,北纬46.8度,东与道台桥镇接壤,南与东风、大顶山林场相连,西与达连河镇隔江相望,北与团山子乡相毗邻。全镇总面积5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万亩,全镇共有15个行政村,总人口3.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万人。. |
三道岗镇 |
三道岗镇位于依兰县城东南48公里处,倭肯河西岸,全镇有20个行政村,54个自然屯,镇直单位25个,总人口4.2万人,总面积611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40万亩,土质肥沃。盛产大豆、玉米、水稻、烤烟、红小豆等粮食作物,镇域内有四河、三库、三渠、三林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四河即:倭肯河、漂荡河、护林河、钓鱼台河;三库即:安兴水库、龙兴水库、永平水库;三渠即:联合干渠、龙兴干渠、宝山干渠;三林即:红旗林场、大顶山林场、护林合作林场,水资源、森林资源丰富,极具开发潜力。. |
道台桥镇 |
道台桥镇位于依兰县城东南27公里处,西距哈尔滨市280公里;东距勃利县城75公里,南与三道岗接壤,北与团山子相邻,依勃高等级公路贯穿全我镇27公里,幅员面积440平方公里。道台桥镇辖22个行政村,62个自然屯,全镇总户数10.125户,总人口43.069人,耕地面积40万亩(其中水田面积6万亩)。镇内有链轨拖拉机22台,大胶轮拖拉机33台,汽车40台,四轮2,520台。畜牧业方面,牛存栏5,000头,羊1.5万只,猪2.5万头。2001年农业人均收入1520元。. |
宏克力镇 |
宏克力镇位于依兰县东部与佳木斯市交界,是依兰县的东大门。地势东高西洼,南岗北沙,属第三积温带,全镇共辖13个行政村,40个自然屯,总面积23万亩,总人口25143人,其中:农业人口20300人,非农业人口4843人。. |
团山子乡 |
团山子乡位于依兰县东部,乡驻地居县城30公里,共地理座标为东经129°11’50",北纬130°11’40",辖区面积为368平方公里,西临牡丹江,东靠倭肯河,与桦南县隔河相望。北与愚公乡、宏克力镇相接,南与江湾镇、道台桥镇毗邻,17个行政村,有两个初级中学校,17个完全小学校,46个自然屯,总人口为29989人,8120个劳动力,有可耕面积26万亩,有林木覆盖面积26800亩,现有荒山19000亩,草原18000亩。. |
愚公乡 |
愚公乡乡域总面积 527 平方公里,全乡辖 15 个行政村, 45 个自然屯,总人口 3.78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3.29 万人。愚公乡系抗联老革0据地之一。依兰地下党组织、0农村县委即在此建立,人民富有光荣革命传统。伪康德 3 年( 1936 年)前属二区,伪康德 3 年后建西湖景村。1949年至 1953 年置愚公区,治愚公屯。1958年改置乡,同年改设人民公社。1984年建愚公乡。2001年,经县域行政区划调整,原涌泉乡和原愚公乡合并,合并后乡名为愚公乡,乡政府驻地设在愚公村。愚公乡位于县城东部,乡政府驻地距县城 44.5 公里。地处东经 129 ° 56 ′ 20 ″— 130 ° 9 ′ 30 ″,北纬 46 ° 21 ′ 30 ″— 46 ° 37 ′ 20 ″之间。东南部隔松木河与桦南县为邻,南部隔倭肯河与团山子乡为邻,西部和北部与宏克力镇为邻,东北部与佳木斯郊区接壤。愚公乡乡域地势为北高南低,北部为浅山区,丘陵起伏,中部漫岗坡地较多,南部为沿河洪泛区,平坦低洼。地貌类形多丘陵、漫岗。地貌结构为三山一水六分田。海拔高度为 140 — 541 米。乡域气候属湿润和半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 2 — 3 摄氏度。冬夏可达± 30 摄氏度,炎热短暂,冬季严寒。无霜期约 135 天。初霜 9 月 25 日,终霜 5 月 10 日。乡域范围内有荒山林地面积 92 平方米公里,水域面积 14.5 平方公里,草原面积 20.5 平方公理,耕地面积 40 万亩。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乡域内有石灰岩山一处,曾建过水泥厂,目前已开发利用,建成小型白灰厂一处;有石英石山两处,经多次鉴定化验可生产玻璃和硅酸盐;有煤炭资源一处, 2002 年经双鸭山地质勘探队测量含有丰富煤炭储量,现正对外招商引资开矿;有稀有金属资源一处,目前大庆石油地质勘探队已测量 40 余天。乡域内的交通系统比较完善,乡村之间已完全通公路,出口路可以通至佳木斯市区、依兰县城、桦南县城、宏克力镇等。路面类型为砂石路,质量良好。同三公路贴境而过,乡域东部距鹤大公路仅 5 公里,客货运输完善。国家投资的依兰至愚公水泥路面 44.5 公里的公路建设工程已招标完毕,将马上开工,工程完工后将大幅度改善愚公乡的交通状况。. |
迎兰朝鲜族乡 |
依兰县迎兰朝鲜族乡位于小兴安岭余脉南麓,松花江中游北岸,是山清水秀的鱼米之乡。境内有驰名于省内外的依兰"丹清八景"和四块石"抗联遗址",吸引游人忘返。南与县城、宏克力镇隔江相对,北与伊春市、铁力市交界,东与汤原县汤旺乡省-局香兰监狱毗邻,西与通河县接壤,地处东经120度11分20秒--129度45分20秒,北纬46度17分-46度39分20秒。 全乡42个自然村,5481户,总人口24289,其中朝鲜族村3个,776户,朝鲜族人口3424人,约占全乡人口的14.1%。 乡域总面积975.39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5万亩,林地面积87.16万亩,水域面积2.33万亩,牧地7.28万亩。 境内以低山区为主,其余是平原区,平均海拔高度为90-150米,乡内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气温差异很大,年均气温2.4-2.9℃,积温介于二、三积温带之间,无霜期114-164天,年日照时数2448小时,年积温2300-2800度。山区内的7个村的节气与沿江村差一周左右,年降雨量400-600mm,雨量多集中在7、8月份。 乡内水资源十分丰富。南有松花江(乡域沿松花江约100华里),自西向东有6条河流,西有全长170华里发源于伊春小白杨的巴兰河,依次有里四崴河、托里木河、无风浪河、舒乐河、洼丹河,西有自兴干渠,东有巴兰河灌渠,灌溉了全乡(包括两个农场)的10万亩水田,境内有24条溪泉水,61个泡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