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县辖乡。1946年设摆渡区,1950年更名第十区,1956年置摆渡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54公里。面积258.6平方公里,人口1.5万。辖摆渡、一德、梨树、丽泉、东平、宏飞、通江、东方8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大豆。.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1.5万人 | 258.6平方公里 | 230125109 | 150000 | 0451 | 查看 摆渡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宾州镇 |
宾县辖镇。县政府驻地。1945年设宾州镇。位于县境西部。面积17.3平方公里,人口6.9万。221国道过境。辖四季青、东风、红旗3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商贸、机械制造、建筑材料、木材加工、饮食服务等行业。0北满分局旧址在境内。. |
居仁镇 |
|
宾西镇 |
宾西镇位于宾县最西部,东邻居仁、英杰,南、西与阿城接壤,北靠永和。驻地宾西街,距县城27公里。辖12个村,109个自然屯,总面积为204.1平方公里,晤民6 734户,3.2万人,汉族占95%以上,其他为满族、朝鲜族。 宾西镇旧名"蜚克图",在蜚克图河东岸。蜚克图是满语草木丛密,含狼窝之意。元时期为东路的鹿鲁吉站,明朝设蜚克图卫,清朝设蜚克图站。1935年建蜚克图保。1940年改为蜚克图村。1946年1月改称蜚克图区。1948年与居仁区合并为宾西区。1949年2月改称第二+区。1956年3月改称为西川乡,1958年3月,宾川、向阳、常胜3乡合并为宾西乡。1960年1月与阿城蜚克图乡合并为宾西镇,1961年4月蜚克图又归回阿城。1983年10月设宾西镇。 宾西镇南北长,东西短。南部多山、丘陵,北部多平原。猞猁河流经四合、西川村之间,北部有大团山,海拔289.7米。. |
糖坊镇 |
宾县辖镇。1948年设糖坊区,1956年置糖坊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5年建镇。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53公里。面积209.8平方公里,人口3.5万。辖糖坊、西河、宾川、农研、胜利、吉源、临江、新华、正阳、永胜、远景、太平、永吉、文川、北川、新胜、新平、老山头等19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大豆、水稻。. |
宾安镇 |
宾安镇居县境中部,东邻胜利,东南邻常安,西南邻三宝,西邻经建,北靠新甸镇。镇政府驻地宾安镇,距县城28公里。 宾安开发早,元朝是北方旱路驿站之一。明朝设扎不刺驿站。永乐四年,置嘉河卫。1 760年(清?乾隆25年)改称色勒佛特库站。群众习惯称枷板站。1878年(清?光绪四年)王绍元踏察设治地址时,曾路经枷板站。1909年,称宾安区。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划为第五区,1933——1945年间,称枷板站保、宾安保、宾安村。1946年初称宾安区,1948年3月与新甸区合并为新宾区。同年秋恢复宾安区。1949年6月改为第七区。1956年3月改称宾安镇,1958年9月改为宾安公社,1984年3月改为宾安镇。 宾安镇全境156.8平方公里,辖18个村,98个自然屯(含农科站),住户6 500余户,3.2S万人,99%为汉族,其余为回、满族。 全镇南北长,东西窄,南高北低,丘陵夹平原。 镇东5公里处有虎头山,面积1.75平方公里,海拔186米。1936年秋发生"虎头山大战",抗联三军二师歼灭日本讨伐队43人。 境内有枷板河流经本境2公里,马蛇子河流经南北,汇流大通河注入松花江。. |
新甸镇 |
新甸镇位于县境东北,东邻胜利,西邻民和,南邻宾安,北靠松花江与木兰隔江相望,驻地新甸,距县城40公里。全镇总面积206.7平方公里,辖9个村,76个自然屯,1个街道办事处,8个居民委员会。共有住户6 025户,3.21万人。 新甸历史悠久,辽时期便屯兵驻防,金时期上京会宁府所属曲江县设在仁和村。城址周长1 300米,有居住址、城址。元时期是东路通往江北的渡口,从明时始为船站码头。1878年(清?光绪四年)便有新甸之称。 1926年设新甸镇,1935年改为新甸保,1940年1月改为新甸村。1946年1月改为新甸区,1948年3月与宾安区合并为新宾区,同年9月恢复新甸区。1949年6月改为六区,同年10月改为八区。1956年3月称新甸镇,1958年称新甸人民公社。1980年正式建立新甸镇,沿用至今。 全镇东西长,南北窄,构成两山一水七分田。东部多山、丘陵,西部平原。境内有淘淇河,自南向北注入松花江。镇东9公里处有大青山余脉大崴山,海拔250米。. |
胜利镇 |
宾县辖镇。1949年设第二区,1956年置万春乡,1958年改胜利公社,1984年建胜利镇。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55公里。面积351.9平方公里,人口3.1万。221国道过境。辖万春、长治、东安、四和、民丰、红旗、民安、前进、永安、先锋、永发、山后、普安13个村委会。镇办企业有建筑材料、木材加工等行业。农业主产玉米、大豆。. |
宁远镇 |
宁远镇位于县境东南部,东靠胜利,北接常安,西邻青阳,南与延寿县接壤。乡驻地朝阳河东岸的宁远镇,距县城53公里。 宁远旧名九千五,系清末一郭姓花九千五百吊买下这块土地而得名。1933——1945年问,称宁远保、宁远村,1946年1月改称宁远区。1948年3月汤什河区并入宁远区。1949年6月改为第九区,同年10月改为第十区。1950年7月改为第十一区,1955年6月改称宁远区公所,1956年3月改为宁远乡。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1961年2月,青阳公社并入本社,1962年4月又划出青阳公社。1984年3月改称宁远乡。1985年建立宁远镇。镇辖15个村,90个自然屯,土地总面积289.9平方公里。5 455户,人口3万。其中,汉族占93%,其他为满、回、壮、朝鲜族。镇全境南北长,东西窄,南部多山、丘陵,北部多平川。朝阳河、汤什河由东南流向西北,汇入枷板河。. |
摆渡镇 |
宾县辖乡。1946年设摆渡区,1950年更名第十区,1956年置摆渡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54公里。面积258.6平方公里,人口1.5万。辖摆渡、一德、梨树、丽泉、东平、宏飞、通江、东方8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大豆。. |
平坊镇 |
宾县辖乡。1946年设合孝区,1949年更名十一区,1955年复合孝区,1958年建平坊公社,1984年置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1.2公里。面积111.9平方公里,人口1.4万。辖合孝、平坊、南华、共和、合胜、科研、石洞、民兴8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大豆。. |
满井镇 |
宾县辖乡。1947年设糖满区,1950年更名第四区,1956年置满井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23公里。面积179.3平方公里,人口2.7万。辖满井、西桥、德平、谦和、新城、利达、靠山、江南、富源、尚义、双华、安乐、杨华、永宁、石桥15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大豆、水稻。. |
常安镇 |
宾县辖乡。1946年设常安区,1950年更名第十二区,1956年置常安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32公里。面积117.6平方公里,人口2.7万。221国道过境。辖常安、大兴、宝兴、长岭、长春、营口、双榆、土顶、古城、宾阳、永增、良和12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大豆。兼产黄烟。. |
永和乡 |
永和乡位于县城西北,东邻满井,北靠糖坊,南与宾西镇接壤,西与阿城为邻。驻.地德源恒屯,距县城42公里。乡辖9个村,67个自然屯,总面积85.4平方公里,有住户3 315户,1.67万人。其中,汉族占99%,其他为回族。 1956年3月永和乡由糖坊区划出,1958年3月又并入糖坊乡。1962年4月,从糖坊公社中划出永和公社,1984年3月改为永和乡。 大团山脚下的永和乡,东部丘陵,西部平原,地域狭小,北宽南窄,是县内较小的乡镇之一。 5 穗坊镇 糖坊镇位于宾县西北端,南邻永和,东邻满井,西与阿城接界,北靠松花江与呼兰相望。镇驻地张家糖坊,距县城60公里。清末时期,有一张姓在此开糖坊得名,伪满称糖坊保、糖坊村,1946年初称糖坊区。1948年春与满井区合并为糖满区,1949年又分开称糖坊区。1958年为糖坊公社,1985年设镇。镇总面积209.8平方公里,东部多丘陵,西部为平原,有18个村,123个自然屯,住户7 750户,4万人,汉族占99%以上。其它为满、回、朝鲜、蒙古族。 糖坊开发较早,老山头是旧石器时期的遗迹,俄、日及我国专家、学者曾在此挖掘出土大量文物。1900年,俄人在老山头开发石矿,采块石铺设哈尔滨路面及建设楼房,每月雇工近万人。. |
鸟河乡 |
鸟河乡位于县城北部,东连民和,南接新立,西邻满井,北靠松花江与巴彦隔江相望。乡政府驻地原在鸟河屯,现移驻柞树林子屯,距县城19公里。 "鸟河"满语为江岔子之意。鸟河屯靠近江南岸,乾隆初年建水路驿站渡口。"红石积雪"、"鸟河竞渡"皆为宾县八景之一。1935年7月设鸟河保,1938年7月与猴石保合并称为万发保。1943年改设鸟河村。1946年1月改为鸟河区,1948年撤销。1956年。设鸟河乡,1958年9月改为鸟河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鸟河乡。 全乡总面积175.5平方公里,有14个村,122个自然屯,6 400余户,3.38万人,汉族占98%,其他为满族。 全乡南北长,东西窄,南高北低,丘陵起伏。. |
民和乡 |
民和乡在县城东北,南邻经建,东接宾安,西邻鸟河,北靠松花江和巴彦、木兰隔江相望。乡驻地工厂屯,距县城25公里。乡属11个村,57个自然屯,总面积166.6平方公里,有居民5 100余户,2.73万人,汉族占95.8%,其他为满族。 民和乡原名"猴石",因猴石山上有石猴得名。猴石山又名双龙山。1935年7月设猴石保,1938年撤销,1940年设猴石村,1946年1月改为猴石区。1948年3月与永利区合并为民和区。1949年6月改为第五区,同年10月改第六区。1956年3月,将第六区划分为城子乡、临江乡。1958年3月,又合并为民和乡。同年秋成立民和人民公社。1984年3月改为民和乡。民和乡原驻地杨国森屯,1960年迁到西岗,建工厂多处,取名工厂屯。 全乡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多丘陵岗地,北部多平原。地形是南北长,东西窄。双龙山位于民和乡东北端,主峰海拔188.9米。双龙山上,于1929年建有青莲寺,由北京慈善总会领导。寺内铜、石、泥佛像百余尊,每逢庙会,常有长春、沈阳、大连、北京等地香客朝拜。1947年庙宇拆毁,铜佛像供军工生产用。山下的莲花泡,夏日莲花竞放。海里浑河自西南入境,流经红光、五安、太和3个村,注入松花江。靠江南岸为草原,面积4 950亩。. |
经建乡 |
宾县辖乡。1956年置经建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12公里。面积148平方公里,人口2.3万。221国道过境。辖经建、头道、二道、三道、广兴、民利、永利、色树、新昌、常和、广和、民乐12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大豆,兼产甜菜、烤烟等。. |
三宝乡 |
三宝乡位于县城东南,东邻光恩、常安,南与尚志县接壤,西接新立、平坊,北靠宾安、经建。乡政府驻地三岔河屯(原名潘家屯),距县城20公里。三岔河是抗联活动的"红地盘"中心区。1934年春抗联三军联合当地武装,迎战日本讨伐队,组织了"三岔河之战",给日本侵略者以重创。 1943年,设三岔河村,后与元宝河村合并为三宝村。1946年1月改称三宝区,1949年6月改称第十区,同年10月改称第十一区,1950年7月改称第十三区。1956年春,划小乡时,由十三区划为和平乡、元宝乡,1958年3月合并为三宝乡。同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1984年3月改为三宝乡。 全乡南北长,东西窄,南部群山,北部丘陵,孤顶山海拔30c米。发源于大泉子山的三岔河、元宝河横穿全境,汇入枷板河。 乡辖1 5个村,108个自然屯。土地总面积321.5平方公里,有居民6 100余户,3.4万人,汉族占95%,其余是回、朝鲜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