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黑龙江 >>哈尔滨 >> 五常市 >> 杜家镇

杜家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杜家镇谷歌卫星地图)


杜家镇简介

  杜家镇位于五常市区南11公里,幅员面积135平方公里,东依连环山,西靠拉林河,哈吉铁路、哈蛟公路纵贯南北,交通便利,物产丰富。全镇辖区12个行政村(朝鲜族村1个,3300口人),总人口3.2万人(农业人口2.6万人),10.5万亩耕地,水旱田各半。镇所在地驻有省物资储备局--153处,武警中队常年驻军;粮库、供变电所、邮电、电信、信用社、卫生院等公共职能部门齐全;镇境内有杨家岗林场一个,林地6700公倾,森林覆盖率95.5%。
   经济发展现状及潜能
   2003年末,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4.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产值2.1亿元,第二、三产业实现产值2.0亿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100元,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450万元(其中工商各税收入169万元、农业税281万元),全额上解,是五常市财政的贡献型乡镇。
   杜家镇毗邻五常市区,有山有水,我们充分利用已有的区位、资源、科技优势和丰富的稻、菜、草、砂、石、水、劳动力资源优势,已经开发了和正在开发着七大经济链条,成为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税工作目标的重要保证,更为实现杜家镇经济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稻米经济:我镇位于拉林河水中游,土壤肥沃,水温适中,常年积温在2800度以上,我们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已在沿河七个村建起了以正兴村为龙头的5万亩的绿色水稻食品生产基地,自流灌溉,生产出的五优一号普通型和超香型水稻,正兴村的天馨米业已申办的绿标,注册了“杜家香米”品牌标识.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135平方公里 230184106 150000 0451 查看 杜家镇谷歌卫星地图

杜家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杜家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五常镇

  座落在五常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处于吉黑两省交界处,北距省城哈尔滨100公里。公路铁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五常镇辖有9个行政村、73个自然屯、8个社区、64个居民委,市直镇管中小学校23所。共有城乡人口140.320人,其中农业人口24.308人。全镇共有耕地58.128亩。优居、绿色、安全型驰名全国的长粒香水稻面积3万亩,绿色蔬菜面积1.480亩。在城市长远规划中,将五常镇内铁路沿线以西80万平方米为工业园区,并出台了相关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是省内外有识之士投资经商的宝地。.  

拉林满族镇

  拉林满族镇位于五常市北部,距离五常市45公里,北距哈尔滨市50公里。地理座标为北纬45°13′,东经126°50′21″。南靠营城子满族乡和北荫河镇,西接红旗满族乡,北依牛家满族镇,东邻八家子乡,东北与兴隆乡接壤。拉林满族镇南北长24.5公里,东西13.9公里,总面积155.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7,377亩。 拉林满族镇是多民族地区,有满族、汉族、回族、朝鲜族、壮族、蒙古族、锡伯族等7个民族,总人口6万人,其中满族人口37,000人,占人口总数的61.7%,回族人口近420人,建城区人口4万。 拉林满族镇处于哈五路、黑大路、拉双路、蜚拉路等国、省、市级公路的交汇处,拉滨铁路(哈尔滨--吉林)在镇内穿过,使拉林自然成为一个交通网络中心。镇内通各市县、各乡镇每天始发车辆148次,哈五路、黑大路过境段车辆96次,流动人口每天达到1.5万人。 拉林满族镇距今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京旗文化、佛教文化。尤其是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于京都移民而形成的京旗文化,不仅为这个镇奠定了文化底蕴,而且也影响着哈尔滨市城市文化明的形成。拉林厚重的文化在形成的过程中,也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迹,有形的古建筑遗址、鲜活的口碑资料、独特的民风民俗,这些都为发展旅游提供了充分条件。目前,有形的建筑遗址10余处,已经规划完成了30个京旗文化旅游景点。 拉林电力属哈农电网系,镇内现有6.6千伏变电所1个,50台变压器,主变压器容量为2万千伏安,可以满足工业用电要求。通讯设施完备,镇内有邮政、电信局各1个,总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主要通讯干线11条,电话普及率达到60%。 清末民初,拉林形成了食品加工、铁木加工、皮革、编织等多家作坊。解放后,在手工业作坊的基础上建立了农具厂、钢铁厂、电线厂、元件厂、造纸厂、印刷厂、食品厂、被服厂、拖拉机修造厂、电子仪器厂、啤酒厂、白酒厂、柳编厂、锅炉厂、农药厂、水泥厂等。市场经济后,大部分企业倒闭,但企业基础设施(电力、厂房等)还在,为拉林工业发展提供了充分条件。 拉林满族镇有较丰富的地下水,属第四承压水,含量达到300亿立方米,含水层埋藏深度为20米,含水层厚度较稳定。镇内有自来水厂1个,年供水量30万吨。.  

山河镇

小山子镇

  小山子镇位于长白山余脉,张广才岭脚下,地处五常市东南部,距市37公里。东与尚志市接壤,南与冲河镇毗邻,西与龙凤山乡、志广乡搭界。小山子镇是五常市东部交通、文化的中心。    小山子镇全镇总面积661.5平方公里,辖区有10个行政村,77个自然屯,总人口4.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万人,现有耕地1.3万公顷,林地1,044公顷,森林覆盖率7.2%,水利灌溉控制面积8,500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65%。    小山子镇地处半山区,呈南北长,东西窄,两头尖,中间宽的斜长形。境内多山,其最为著名的“刺老牙顶子山”是长白山张广才岭支脉,海拨625米,东西有大泥河和?牛河两面围绕,苇沙河、香水河贯穿全境。实为“东山、西川、中平原”,堪称“六山、一水、三分田”。    小山子镇是五常重镇,产粮大镇,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均占全市总量的十分之一,大多数老百姓依靠这块土地繁衍生息,林业资源、水利资源极为丰富。现有林地一千多公顷,这里有天然林和人工林,林木种类数百种。著名的香水河子水库水面达150多公顷,灌溉着数万亩良田,水源来自龙凤山水库,在蓄水、排洪方面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小山子镇从历史发展至今,可以说是由穷变富、由富到强、翻天覆地、蒸蒸日上,已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迈进。人们在茶余饭后,农闲时节,尽享天伦之乐。这里有投资数百万元的“秀水山庄”,集旅游、餐饮、垂钓于一体的山?吸引着远四面八方的游客,每年有数千人来这里观光游玩。还有胜丰村刘显同志个人开发的小流域,著名的现代化养鱼,集花园、果园、林园于一体的“三园式”开发正紧张有序地进行着,是国家和地方重点培养的个体私营业户。刘显同志本人虚心好学,克服重重困难,创业至今已二十余载。这里将吸引国内外宾朋来此投资、开发、观光和旅游。    小山子镇党委、政府几年来高度重视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们满意的成就。百姓的收入连年增加,人民的生活日趋改善。1998年,省规划设计院对小山子镇的小城镇未来20年的发展分阶段做出了总体规划,为其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到2003年末,小山子镇已有总建筑面积三万平方米集商服、办公、住宅于一体的综合楼投入使用,并开发建造了全封闭式的农贸大市场,总面积达1,800平方米,200余家个体业户进入其中进行营业。100户居民喜迁新居,住上了商品楼。    近年来,多种经营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较快。一是总投资近300万元的“五常鑫盛塑料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具有建设快、规模大。效益好的特点,安置剩余劳动力近百人,拉到了相关产业的经济发展。二是投资近百万元修建的小山子“振东少年宫”,共分三层,各种活动设施齐全,是青少年活动娱乐的优良场所,在省文化部门享有盛誉。    小山子镇近年来在公益事业方面发展很快。宽阔平坦的白色路面,优质清澈的自来水,程控电话,列五常市之首的小山子中学教学楼,入户率达80%的有线电视网络,宽带英特网接入等工程相继溶入了人们的生活中,为小山子镇的两个文明建设增添了光彩。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也很迅速,有先进的医疗设备、顶尖的技术人才,为广大人民的医疗保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小山子镇资源丰富、人杰地灵,在众多领域都有着广阔的投资前景和发展空间。目前,发展中的小山子镇还在大踏步向前迈进,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就会看到一个美洁、文明、繁荣、发达的现代化小城.  

安家镇

  安家镇位于五常市五常镇北。牛亡 牛河以南十九公里,宽十公里地域。它东临常堡乡,北至牛亡 牛河,西到拉林河,南连五常镇。地势东高西低,东部多是丘陵岗地,西部是平原河套地,从东北至西南有拉林河环绕境内。安家地名的由来 安家镇境内总面积11,300公顷,现有耕地面积129,794. 2亩,总人口32,190口,下设十一个村,七十三个自然屯,主要有汉、朝鲜两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百分之九十八,朝鲜族占百分之二。安家镇政府建立在安家村境内,所在地是一个中型集镇,有人口6千多人。镇内有一个行政村,还有一个初级中学,一个小学,工商管理所,供电所,邮电局,供销社,信用社、粮库、卫生院、火车站各一个。以及镇直 派出所、畜牧站、财政所等行政事业单位。还有从事饭店、副食、粮食油、理发、修理、电焊、服装、服装加工等个体户130户左右,还有在机关、事为单位,工厂上班非农业户300多户,农业户400多户,是一个较繁华的农村集镇。 安家镇东西部有拉滨线铁路,东部有哈五公路,中部有地方路(安家---- 五常、安家---- 石庙子)四条公路,从南至北,从西到东贯穿全境,通过九个村境内。使全镇十一个村,七十三个自然屯,村村相通,屯屯相连。交通十分便利。由于东高西低的特点,东部实用于旱作物的生长,可植树,种植玉米、大豆、小杂粮食等也可种植中草药等。西部地区低洼平整,土壤中性,又有拉林河、小塘坝,地下水等充足的水源,适合水稻生长,同时,我们还有部分荒山,草甸子,适合畜牧业的养殖,再加上拉林河,以及全镇星罗棋布的大小塘坝适合鱼虾、鸭、鹅的养殖。由于有这些地域特征和优越的地理环境,使我们这里在农作物的种植上和养殖业发展上很有名气。特别是水稻生产。全部选用优质品种,最著名的是五优稻一号,五优稻A ,稻花香二号等。在种植上采用旱育稀植,用拉林河水灌溉,加上优良的土壤,产出上乘 的稻谷,通过深加工产出的大米色泽、味、口感俱佳,名声响誉国内,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产品供不应求。 我们依靠优越的水得资源,成立了以养鸭为主的牧业公司,现有养鸭大户20多户,大部分集中在兴业村,养鸭十万只左右。这些养殖户经过深加工的咸鸭蛋是纯绿色食品,鸭子都是在拉林河里养的,吃那里的鱼、虾、贝类食物产出的鸭蛋。品质非常好,拿到市场每一枚普通鸭蛋可卖到0.80元,咸鸭蛋可卖到1元钱,效益非常可观。.  

牛家满族镇

  位于五常市北部,拉林河右岸,南距五常59km、北距哈 尔 滨39km ,地理坐标东经126度38分--126度53分,北纬45度20分至45度26分。全镇纵长16.21km,平均阔约12.4km,总面积200.61平方公里。 牛家历史上属塞外荒原。清雍正五年始有游民居住,嘉庆十九年,吉林将军富俊移京、奉、吉等处旗人来此屯田恳荒,设官建署,从此牛家地区茅莱初开,遂见耕田。牛家满族镇共有15个村、69个自然屯。15个村分别为:头屯、二屯、厢黄旗、牛家、政新、新友、石羊、新甸、厢白、民旗、兴福、兴富、兴山、政富、政朴。总人口43390人,有满族、汉族、鲜族、回族、蒙族等。全镇耕地面积21万亩,粮、豆、薯总产52000吨,社会总产值2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2956元,实现财政收入97万元。.  

杜家镇

  杜家镇位于五常市区南11公里,幅员面积135平方公里,东依连环山,西靠拉林河,哈吉铁路、哈蛟公路纵贯南北,交通便利,物产丰富。全镇辖区12个行政村(朝鲜族村1个,3300口人),总人口3.2万人(农业人口2.6万人),10.5万亩耕地,水旱田各半。镇所在地驻有省物资储备局--153处,武警中队常年驻军;粮库、供变电所、邮电、电信、信用社、卫生院等公共职能部门齐全;镇境内有杨家岗林场一个,林地6700公倾,森林覆盖率95.5%。    经济发展现状及潜能    2003年末,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4.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产值2.1亿元,第二、三产业实现产值2.0亿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100元,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450万元(其中工商各税收入169万元、农业税281万元),全额上解,是五常市财政的贡献型乡镇。    杜家镇毗邻五常市区,有山有水,我们充分利用已有的区位、资源、科技优势和丰富的稻、菜、草、砂、石、水、劳动力资源优势,已经开发了和正在开发着七大经济链条,成为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税工作目标的重要保证,更为实现杜家镇经济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稻米经济:我镇位于拉林河水中游,土壤肥沃,水温适中,常年积温在2800度以上,我们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已在沿河七个村建起了以正兴村为龙头的5万亩的绿色水稻食品生产基地,自流灌溉,生产出的五优一号普通型和超香型水稻,正兴村的天馨米业已申办的绿标,注册了“杜家香米”品牌标识.  

背荫河镇

  背荫河镇地理座标为北纬45度10分,东经127度零分,距五常市政府所在地35公里,东与二河乡交界,西以拉滨铁路为界。与营城子满族乡为邻,南以漠泥河为界,和安家镇隔河相望。北与拉林满族镇和八家子乡毗连,地处拉滨铁路沿线和哈五公路交通线上。 全镇所辖48个自然屯,划分12个行政村,共有事业单位13个,村小学12所,镇中学1所。总面积二十万三千七百零七亩,总人口二万三千四百人。 背荫河地处半山区,总面积一百三十五点八一平方公里,东西略长,南北较窄,境内最高峰是“硕大户山”,海拔六百零七点八公尺,平均海拔二百至四百公尺之间,境内山脉属长白山张广财岭支脉。漠泥河从南部边境由东向西转向西北,可谓六山、一水、三分田。境内有背荫河山庄、桃园山庄、星月美食旅游渡假村、兰旗贞节牌坊及河头风味鱼粥馆等。 背荫河镇完善财政体制改革,加强财税管理,深挖税源,加大招商引资,二零零零年到现在为止,财政全口径收入1695565元,二零零三年共引资金16万元。.  

冲河镇

  冲河镇位于五常市东南部山区,距五常镇72公里。全镇总面积1423平方公里。共11个村,43各自然屯,乡村户数8329户,乡村人口30255人,其中农业户7642户,农业人口28430人,现有耕地10.5万亩,80%为水田,?牛河、冲河、苇沙河、大石头河流经镇内,水利资源丰富,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便捷的灌溉条件。山清水秀,林茂粮丰,素有金冲河之美誉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冲河镇经济基础较好。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555元。冲河镇自然资源丰富,盛产山野菜、山野果、野生食用菌、野生中草药等。山野菜品种有薇菜、广东菜、猴腿、蕨菜、刺嫩芽等20多个品种,食用菌有木耳、圆蘑、榛蘑、猴头蘑等,野生中药材如人参、天麻、五味子等上百种。    几年来,冲河镇积极扶持培育了三大产业:一是中药材种植基地。中草药种植有平贝、黄麻、天麻、五味子等。上述几项种植面积已达700亩,年收入350万元,初步形成了青山一屯、八里四屯、新旗本屯的中药材种植专业屯,中草药面积日益扩大,年递增5%。二是黄牛生产基地。利用荒草资源,发展黄牛。青山、三家子、旭日等村的黄牛养殖已形成规模,仅旭日村养殖黄牛超千头,全镇黄牛存栏7000头,年收入280万元。三是野生动植物繁育基地。2000年建成五常市野生动物繁育基地,占地9万平方米,水面2.7公顷,养殖的品种有野鸭、野鸡、鸳鸯、孔雀等,规模正在扩大。鹿、狍子、黑熊养殖正在规划之中。    生态旅游潜力巨大。西有龙凤山水库,南有七峰山、吊水湖及黑龙江省第一高峰大秃顶子山,东有石人沟、虎跳崖,南城子、北城子两座金元文化古城历史悠久,开发价值极高。    几年来冲河镇经济发展环境日益完善,公益事业不断发展。2000年投资126万元安装自来水,投资百万元建成了冲河镇综合大市场、停车场。镇区内电话入户率达79%,有线电视网覆盖率66%。投资360万建起镇内四层中学教学楼,规范化学校达到100%。.  

沙河子镇

  沙河子镇位于五常市东南部,南部与吉林省蛟河市接壤,东部与海林市接壤,西部与吉林省舒兰市接壤,北部与五常市向阳镇、冲河镇接壤,1985年撤乡建镇。    全镇行政面积16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6万亩,90%以上属于山区,资源丰富,全镇3万人,另有山河屯林业局林业人口3万多人,主要民族为汉族,少数民族有朝鲜族和满族。13个行政村,其中历母山村为朝鲜族村。    全镇旅游景点比较多,主要景点有凤凰山、大峡谷、吊水湖、磨盘山、历母山及拉林河漂流。2002年全镇农村经济收入实现23997万元,粮食总产16780吨,乡镇企业营业收入总额19473万元,财政收入322万元,农业总产值14713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2679元。.  

向阳镇

  向阳镇位于五常市东南部,距五常市区50公里,全镇幅员面积361平方公里,辖区17个行政村(三个朝鲜族村)73个自然屯,3.4万人口,2002年农业总产值11994万元,农业经济收入8165万元。    向阳镇地于是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拉林河流经全境,与吉林省舒兰市的金马镇隔河相望,现有耕地15643公顷,森林覆盖率60%,草原湿地150公顷,水稻面积5300公顷,是五常市的四个革命老区之一。境内有三个灌区干线,三个国营林场,山产品、水产品、林产品非常丰富,以水稻生产为主兼营牧、副、渔业,素有“银向阳”的美誉。.  

兴盛乡

  兴盛乡位于五常市区西南方向,溪浪河西岸,北向和西面与吉林省榆树市接壤,南面与五常市长山乡相邻。属丘陵地带,土质肥沃从此而过,兴长公路贯穿南北。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沙石道路屯屯通,行行柳树绿成荫。自然水系三大支流,河兴干线,山五干线和溪浪河是水田灌溉三大水源,保护着万亩良田。几年来乡党委、政府注重小流域综合治理,全乡真正达到了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特色养殖已具规模,劳务运输,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草袋编织业发展迅速,效益较大,发展形势看好自然风景秀丽、老山头自然荷花和自然景物宜人,每年都引来很多游人,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绿色优质水稻生产在农业中起着主导作用,玉米、大豆、小杂粮食的产量和质量也逐年提高,自然保护和水利基础设施齐全、配套,农业生产有很大后劲。全乡辖8个行政村,79个自然屯,6462户,25000多人口,农业总人口25515人,农业劳动力10034个,现有耕地1048920亩。.  

志广乡

  志广乡位于五常市东北方向,距市区30公里。东靠小山子镇,西接民意乡,北面是国营第八林场(大烟筒林场),南与光辉乡相连,现有行政区域面积256平方公里,9个行政村、64个自然屯,总户数5909户,人口总数为2.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万人,全乡有汉、满、朝、回四个民族,汉族人口占95%以上。 志广乡区域面积256平方公里,地形南北长,东西窄,西高东低,境内河流较多,水资源丰富,氓牛河流经4个村9个屯,汇入拉林河,氓牛河从东部两个村边经过,向西北,把双丰村9屯同五星村隔开,由全县7个乡镇修成的龙安总干线,流向民意,志广境内修了五条支线,58年以后修建的卫国干线,光辉干线历史悠久,人工条子河流经4个村,汇入氓牛河境内塘坝小水库300个,星罗棋布,含有七0、民和、付家、双丰4个小型Ⅱ水库。这些水资源用于农田灌溉和水产养殖,水稻生产条件优越,资源得天独厚。 志广乡现有耕地14.9万亩,其中水田10万亩,面积居全市第三位,全年无霜期为130--140天,常年积温2700度左右,南北两村为小区域气候,比其他地区常年低近百度,降水量在450--650毫米。 市级中环路南北贯通经过5个村经卫国乡。乡、村、屯三级之间砂石路平坦畅通,有线电视入户率达60%,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比较丰富。 全乡主要农作物栽培品种为水稻,玉米,大豆,1986年后,加强了中低产田改造,水田面积逐年增加,91年开始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初见成效,1999年开发项目被市及哈市和省农委、省开发办立项,进行绿色优质水稻开发项目工程,部分资金已到位,今年利用开发资金又打深水井5眼,建蓄粪池30个,建育苗温室大棚3个,育苗用钢架大棚150栋,建成绿色优质水稻8万亩。.  

卫国乡

  卫国乡地处五常市中东部,距市城区约六十华里,地理形式呈南高北低的丘陵地貌,东与志广乡,南与民意乡,西与常堡乡,北与二河乡毗邻搭界,北半部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林茂粮丰,历史上素有十八里甸子鱼米之乡的美称。 全乡共有六个行政村,四十四个自然屯,三千九百余户,一万八千口人,主要是汉族居住,另有朝鲜族、满族、回族等少数民族。 乡内河渠纵横,水源丰富,?牛河流经卫国乡的四个村,八一干线自东向西横穿卫国乡全境而过,全乡共有耕地面积10万亩,其中水田7万亩,旱田3万亩。    五常市制动毂厂是我乡的大型企业,年产值在300万元以上。今年我们通过招商引资使陕西西瑞集团福锦米业有限分公司五常市分公司落户卫国,该项目投资1000万元,必将成为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卫国乡经济发展的龙头,加快卫国乡人民奔小康的步伐。.  

常堡乡

  常堡乡位于五常县城东北15公里处。北纬45℃,东经127℃。东靠卫国乡,南接民意乡,西面是安家镇,北靠?牛河与二河乡隔河相望。常堡乡历史较长,清咸丰四年批准放荒,曾建举仁、由义、崇礼、沿智、诚信5个社。同治八年(1989)年,清政府派旗馆协领驻守本地。下设镶黄、正黄二旗,设佐领管理。民国时为第五区,伪满洲国设村公所,1946年解放后,设常堡镇。后称第七区。1956年将原区划为五常堡、丰产、二河3个乡,常堡为中心乡。1958年由常堡、丰产两乡合并为常堡人民公社。1984年撤社建乡改为常堡乡。常堡乡辖51个自然屯,划为12个行政村(即:常堡、明星、中华、廿家、二岗、福兴、周岗、兴利、二里、四岗、南岗、盛兴)。2001年8月,重新调整为7个村,常堡、明星、二里并为常堡村;南岗、二岗并为南岗村;兴利、盛兴并为兴利村;廿家、四岗并为廿家村;中华、福兴、周岗不变,共有4742户,17543口人,其中汉族占96%,朝鲜族占3%,满族、回族占1%。 常堡乡区域面积为123.4平方公里。地形东西窄,南北长。南高北低。境内有两条小河流,由南向北汇入?牛河。“八一”(光辉-常堡)干渠以南属丘陵地带,以北为平原。1968年以来,修建“八五”、“马泉”、“七三一”3座水库。 常堡乡现有耕地面积为11.5万亩(其中:水田4.2万亩),50%为丘陵黄土地。全年无霜期130~140天。活动积温2600~2700℃,降水量450~650毫米。“五二路”纵伸南北,“安石路”横贯东西,各村各屯之间砂石路平坦畅通,有线电视、电话普及率达69%,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丰富。1986年以来 ,先后有二里、常堡、明星、兴利等4个村被评县级文明村,占全乡总村数的33.3%。1992年,获水利工程建设“黑龙杯”竞赛金奖。1999年,常堡乡精神文明建设成绩裴然,被五常市委誉为“常堡现象”。2000年、2001年、2002年连续被五常市政府评为水利工作先进单位(第一名),2001年全市综合排名第8,2002年全市综合排名第5。2003年粮食总产量26478吨,社会总产值实现4825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达3380元。.  

民意乡

  民意乡座落在五常市政府所在地城东10公里处,乡政府设在宋乡屯,东与志广、光辉乡接?,北与常堡乡、卫国乡毗邻,南与保山乡、杜家镇隔山相望。方通公路横贯东西,是五常镇通往尚志和五常市东部各乡镇的必由之路,地方道路四通八达,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民意乡位于北纬44051,东经127018。幅员面积186平方公里,地貌状况是三山一水一草五分田。属于半丘陵浅山区。丘陵起伏,多黄土山岗地,南部多山。境内有新胜利、新跃进、新曙光三座小型水库,蓄水量可达300万立方米,可灌田2万亩。1996年又将龙安干线延深到新胜利水库,并修建提水站一个,水泥构造物三处,起到了闲水忙用的作用。有草庙、永进、兴隆、奋斗等几个村受益。扩大水田面积5.000亩,大力推进了水稻生产。全乡有大小塘坝1.380座分布在全乡人各地,对于防御自然灾害。保证了农作物正常生长等方面,均收到了明显效果。    全乡有耕地面积136.230亩,其中旱田106.230亩,水田3万亩。粮食生产以玉米在,大豆和水稻为主,白瓜籽、向日葵、红小豆、两瓜和杂粮等经济作物近年来也大幅度增长。林业以杨、柳、桦树为主,牧业主要饲养黄牛和生猪,南部山区蕴藏着大量的石料,现的采石场3处,每年可开采2万米3以上,柳编是民意乡的龙头企业,产品运销国外亚、欧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农村发展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到1985年,全乡4.572户农民全部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6年末现出各种专业户78户,投入到各种经营生产和乡村企业生产中去的劳动力就有1257人,农业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1990年全乡农村劳动力6318人,从事农林牧副渔业生产的6100人,从事乡村企业生产的100人,从事建筑业的40人,从事交通业的20人,从事商饮服务业的58人,占农村劳动力的3.6%,使全乡从单一的农业生产走上了农林牧业副渔协调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的农村产业化之路。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全乡农业生产的快鼓速发展。.  

龙凤山乡

  龙凤山乡地处北纬44.45度,东经127.40度,西与保山接壤,东以牛亡牛河为界与小山子镇隔河相望,南与向阳乡毗邻,北接志广乡。龙凤山乡位于五常市城东南部,地处半山区,全乡幅员面积434平方公里;有18个行政村;78个自然屯;总人口40,812人;总耕地面积181,415亩,其中水田面积145,011亩,旱田面积36,404亩,是农业乡份,也是全市水稻主要产区之一。    龙凤山乡东部、北部为平原区,南部、西部为丘陵和山区,西高东低,南北狭长,全乡由南至北约25公里,自东至西约20公里,属河谷淤积平原,微向河床倾斜。地面比降约千分之一。    龙凤山乡两面环山,一面依水,比例为六山、三水、一分田,全乡地理位置处于长白山张广才岭余脉,最高山峰高度为海拔586.41米,主要山峰有四座,大猪山海拔高度586.4米,大砬子山为316.4米,位于康家店东4华里处的一座山高度为313米,小砬子山高度为273米。    龙凤山乡内主要河流有4条,牛亡牛河凿穿全乡,全长250公里,在乡内约22.5公里,还有香水河子、双发小河子、龙凤山小河子。在乡内流经长度平均15公里。   龙凤山乡气候属大陆气候,冬季短促寒冷,夏季漫长而炎热,春季雨少,经常干旱,夏季炎热,气温偏高,温差大,雨量偏多,6、7、8月份,降雨量在170毫米至190毫米。秋季凉爽而晴朗,年平均气温为零下3.5度。全年积温在2400度至2600度,全年太阳辐射约为每平方厘米120千卡。无霜期119天至145天。    龙凤山乡黑土厚度都在35厘米以上,土地肥沃,土质较好。适合于各种农作物生长。    龙凤山乡的年创社会总产值,可达2亿元,其中农业产值约占百分之七十,即1.4亿元。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以及其它可达6千万元。.  

红旗满族乡

  红旗满族乡地处平原,位于五常市西北部, 距离哈尔滨市内75公里。南与吉林省榆树市毗邻,西与双城市接壤。有土地面积413平方公里,土地播种总面积210,027.16亩。全乡12个行政村(合并后),67个自然屯,9,000多户,4万余人口。。全乡交通业发达,黑大省级公路在红旗乡境内贯穿,拉双公路在境内横通。    红旗满族乡自然资源得天独厚。主产作物为玉米、大豆、水稻。玉米年产6万吨左右,大豆年产4,000吨左右。可供5万头奶牛做精饲料之用。玉米和水稻的秸杆也可喂牛。全乡有草原面积3,500公顷,可以放养牛、马等大牲畜。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发展畜牧业创造了有利条件。现全乡黄牛存栏3,000余头,奶牛存栏1,500余头,小尾寒羊2,000余头。全乡每日出售鲜奶收入已超过万元,鲜奶都出售到完达山在红旗乡下设的奶站。奶牛,黄牛养殖户主要分布在东利村、东胜村、东富村、前大村、东城村、西城村、山西村和孤家子等村。现居住在红旗乡孤家子屯的500多满族人,是康熙辅政大臣索尼和其子保和殿大学士索额图的后代。索尼画像原藏在孤家子屯何玉清家,现已被盗走。现居住在红旗乡的朗氏先祖是与索额图一起签定过中俄《尼布楚条约》的郎坦。 红旗乡的名胜古迹是金武珠点将台一座,东城村古城一座,被五常市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红旗乡在招商引资方面有突破性发展,从二00二年到现在共招商引资项目7个。总投资额4,390万元,实际到位金额1,610万元。其中慧农牧业公司总投资额470万元,到位资金额350万元。祥和缘饮食公司总投资额300万元,到位资金额100万元。完达山德山牧业奶站总投资额150万元,到位资金额70万元。完达山庆涛牧业奶站总投资额170万元,到位资金额90万元西门塔尔种牛基地总投资额2500万元,到位资金额700万元。慧迪沙场总投资额350万元,到位资金额300万元。红旗乡沙场总投资额450万元。.  

八家子乡

  八家子乡位于五常市政府北45公里处,北纬45°13′,东经127°2′,西靠拉林镇,北面是兴隆乡和双桥子,东面与尚志市隔山相望。八家子历史悠久,清末便是拉林东的重要集镇,伪满洲国属双城县爱善村,解放后为拉林县第一区。1956年合县后,将原区划分为八家子、正兴、东兴、靠山四个乡,八家子乡为中心乡,1958年合并为八家子人民公社,1984年并为八家子乡,辖76个自然屯,划分21个行政村,2001年合并为13个村,7600户,3.2万人口,其中汉族占99%,满族占1%,本乡以农业生产为主。 乡境总面积244.5平方公里,西部是平原,东部是山区和丘陵,1985年将东小河子改成1条人工河,由南向北达15公里,流入阿什河,乡建桥梁8座和乡村公路5条。耕地面积19.2万亩,大部属黄土,土质比较肥沃,全年无霜期120天至130天之间,粮食生产以玉米、高梁、谷子、大豆为主,甜菜、麻籽、向日葵、朱毛葱、铁扫帚、白瓜子、苏子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现有人工林5000亩,荒山2000亩。境内北筒沟有金太祖完颜冕墓,乡所在地东门外有解放八家子战斗时牺牲的烈士墓220座,有清光绪初年的石碑1座。与阿城交界处有哈尔滨新建的西泉眼水库。.  

民乐朝鲜族乡

  五常市辖乡。1949年为第八区,1956年置民乐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置民乐朝鲜族乡。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区15公里。面积52.5平方公里,人口1.2万,朝鲜族人口占80%。拉(法)滨(哈尔滨)铁路过境,通公路。辖富胜、星光、红光、东光、民乐、振兴、友谊、新乐、双义9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散热器厂、水箱厂、制米厂。农业主产水稻。地处平原,土质肥沃并建有民乐灌区。省水稻研究所在境内。.  

营城子满族乡

  营城子满族乡位于五常市西北部,距五常镇38公里。北靠拉林镇,东与背荫河镇毗邻,南与民乐朝鲜族乡隔河相望,西南隔河与吉林省榆树市延河乡、青山乡相对,西与红旗满族乡接壤。我乡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我乡行政区划面积112平方公里。现辖7个行政村,31个自然屯,全乡6,205户,2.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万人。是汉族、满族、朝鲜族、蒙族、回族等多民族聚居区。其中,满族占62.5%,汉族占23%,朝鲜族占14.45%。我乡是五常市4个满族乡镇之一。全乡现有耕地98,258亩,其中:水田56,089.57亩,旱田42,168.43亩。林地2千亩, 地势南北短,东西长,平原地带。地形分坎上坎下,落差18米。坎上土地平整,土质肥沃,适于耕种作物;坎下沟塘多,水源丰富,水面1.2万亩,易于渔业生产,已开发渔池1,500亩。草原面积10,000亩,有坡度在15°以上的荒山800亩,可实施退耕还林。 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经济运行状况明显好转。2002年国民生产总值实现13,541万元,比上年增长6%,农业总产值实现7,541.5万元,在遭受严重灾害的情况下,粮食生产达400,450吨,实现产值4,248.7万元,畜牧业总产值实现307.1万元,多种经营产值实现2,300万元,比上年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221元,财政收入明显好转,预算内实现217.02万元,比上年增长25%。全乡实现税收160.56万元。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打破现有单纯农业的一元化格局,立足于延伸水稻产业链条,大上稻草深加工项目,填补没有工业的空白。在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上,扩大旱改水面积,实现农民增收600万元,充分利用万亩草原的优势,扩大黄牛、奶牛、羊的饲养规模,黄牛饲养量达2500头,奶牛存栏100头,养羊总量3000只,实现农民增收350万元,生猪出栏3万头,家禽20万只,棚菜专业户120户,设施蔬菜面积200亩。 利用亲缘优势,转移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发挥新光村朝鲜族村与南韩的亲缘关系,加大劳务输出力度。现新光村407户,有60%的农户有劳务输出人员,每户可收入5万元。同时乡党委、政府积极提供信息等多方面服务,使全乡3200 名剩余劳动力的75%以上得到及时转移。抓住台湾粘氏家族回乡祭祖的契机,加强对台湾粘氏家族的联系,从弘扬“京旗文化”的角度争取他们到家乡投资办企业。并积极配合上级部门进一步挖掘“京旗文化”的深厚底蕴,利用成立“满族联谊会”这个机会,充分宣传自己、展示自己的特点,适时争取资金,建设家乡。充分利用发现金代文化发源地的优势,突出京旗文化的特点和建筑风格,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营城子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0%,教育双基成果得到巩固和提高,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全乡“控辍”工作收到实效,成人学校得到充分利用,并村并校后,全乡9所小学,办学条件得以改善,乡中学新建一座1800平方米教学楼,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高,预防保健工作成绩显著,被市爱卫会授予爱国卫生先进单位。敬老院达到了标准化。全乡砖瓦化占45%。.  

长山乡

  长山乡位于五常市西南部,是农业大乡。距市城35公里。东濒溪浪河与山河镇隔水相望,西与吉林省榆树的土桥镇、光明乡搭界,南与吉林省舒兰市的平安、水曲柳二镇接壤,北与五常市兴盛乡毗邻。长山乡地处两省三市五乡镇交界的特殊位置,俗称为五常市的西南大门。乡地域面积为250平方公里,全乡总人口45099人,汉族与朝鲜族杂居。五常市南环路从全乡境内环绕而过。    旅游景点为新建大兴水库,胜利水库两处旅游景点。长山乡邻近舒兰、榆树每年农产品销售较快,特别是玉米和大豆。.  

兴隆乡

  五常市辖乡。1956年置兴隆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区60公里。面积190平方公里,人口3.7万。五(常)尚(志)公路纵贯境内。辖兴隆、兴隆西、兴福、兴立、五姓、大房、新城、兴家、二道、永发、后梨、厢兰旗、新河、西山、民裕、马鞍山、前利、古城、连二红旗、大沟、新安21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砖瓦、酿酒等厂。农业主产大豆、玉米、谷子。.  

二河乡

  二河乡位于五常市五常镇东北23.5公里,东经127。19",北纬45。15"。东邻志广乡;南与卫国、常堡隔河相望;西与背荫河;北与八家子;东北与阿城、尚志接壤。 全乡地处半山区,东靠蛤蚂石山西依硕大户山,属张广才岭外延支脉。辖区总面积317.1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222平方公里,草源9.9平方公里,水域面积39.2平方公里,滩涂荒地12平方公里,耕地及村屯建筑占地43.9平方公里,地下草炭资源储藏量约4000万立方米。土质中间地带肥沃,黑土地,东西两翼相对贫脊,多为黄土地和丘陵。地形东西狭长35公里,七个自然村沿?牛河北岸一字延顺。境内依山而下的八道径流小河注入?牛河,二河乡因其第二道小河而得名。 辖区内有国营平房店林场,大烟筒林场作业区,五常种畜场。.  

山河屯林业局

  山河屯林业局位于黑龙江哈尔滨五常市。下辖:   230184400412 220 白石砬经营所社区   230184400414 220 长征经营所社区   230184400415 220 凤凰山经营所社区   230184400417 220 铁山经营所社区   230184400420 220 大河身经营所社区   230184400422 220 胜利经营所社区   230184400423 220 旭日经营所社区   230184400425 220 磨盘山经营所社区   230184400427 123 新林社区   230184400428 123 新安社区   230184400429 123 森铁社区   230184400430 123 贮木场社区   230184400431 123 菜地社区   230184400500 220 永胜林场   230184400501 220 奋斗林场   230184400502 220 曙光林场   230184400503 220 七峰山林场   


杜家镇特产大全




杜家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