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联镇位于克山县中北部30公里处,幅员面积170.79平方公里,耕地166990亩,有7205户, 25185口人,劳动力13124人。其中,农业户6780户,农业人口23378人。镇辖7个行政村,24个自然屯,34个村民小组,境内有驻军农场2个,国营林场1个及县第二良种繁育场。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360元。相继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镇、小城镇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几年来,北联镇党委、政府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民生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埋头苦干,合力攻坚,取得了可喜成绩,相继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镇、小城镇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土地规模经营工作。
在县委、县政府实施“四抓”战略的指引下,我们北联镇党委以“抓规模带产业,强农富民”为工作努力方向,镇党委通过认识再提高、方式再转变、措施再加强,以整村土地规模经营、合作社土地规模经营、大户土地规模经营三种方式,使全镇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了15万亩,占全镇耕地面积的90%,解放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使之转移到小城镇内从事二三产业或外出务工,每年劳务收入达到1.5亿元,较大程度的提高农民收入。
二、小城镇建设工作。
我们北联镇自2010年被列为全省百镇建设试点以来,根据镇情实际,分步实施,有序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公园绿地建设。我镇投入资金150多万元,建成1.5万平方米的娱乐休闲广场,栽植云杉、忍冬、丁香、榆叶梅等绿化树种13个、3600余株,并在广场中心硬化了2800平方米的篮球场地,配套了建设运动器材,使群众茶余饭后有了休闲娱乐场所。二是悦府小区建设。我镇引进黑龙江省宇宏阳房地产公司资金4000万元,在公园绿地东侧开发建设悦府小区,小区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的,有住宅商服楼6栋。三是巷道硬化建设。硬化镇内巷道11条,3124延长米,改变过去群众出行“晴天满身尘土、雨天泥泞不堪”的情况。四是地下排水建设。在镇内铺设地下排水管网1100延长米,使生活污水得到处理,保障了群众的身体健康。五是道路拓宽建设。为了进一步强化镇内主干道的交通承载能力,拓宽镇内主大街道路6000平方米。六是排水明沟建设。维修和新建排水明沟4000延长米,铺装排水明沟盖板4000延长米,使雨水和雪水能得到及时的排放,净化群众的生活环境。七是别墅楼建设。在镇直所在地的新兴村新建多层住宅楼4栋,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入住农户200户,同时完善小区内的水、电、路等配套附属设施建设。这七项利民工程,极大的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农民合作社建设工作
北联镇共有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32个,其中,种植业合作社21个,养殖业合作社6个,服务业合作社5个。2013年以来,在全县农民合作社如雨后春笋一般拔地而起,带动千万农民增收致富的同时,我镇的各类农民合作社全面铺开,较有成效的带动了镇村经济发展。
一是运营规范,标准提升。我镇把经营土地面积在5000亩以上的新兴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复兴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国良玉米合作社3个大型合作社建设列为指导的重点,使之规范化运营,更好的发挥领头雁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是扶持发展,吸纳壮大。我镇把规模经营土地2000亩至5000亩的北合村三合玉米合作社、同富村同富大豆专业合作社、黎明村农机专业合作社3个中型农民合作社,作为扶持培育对象,经过精心的培植,这些合作社在制度上更加健全,在帐目上更加规范,在种植标准上更加科学。
三是夯实基础,稳步推进。我镇在夯实基础,稳步推进合作社建设的同时,选择有潜力、发展前景广阔的福民玉米种植合作社、鑫盛玉米合作社、黎明村大豆合作社3个小型合作社加以重点培养,使之呈现星星之火燎原之势。
我们北联镇有7个行政村,在合作社建设上,不仅达到了区域布局合理,而且在提高农民收入上也起到了引领作用,各村都依托自身的优势,按照农民的意愿组建了不同农民合作社。
四、新农村建设工作
农民收入的增长,集体积累的增加,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拓步向前,全镇硬化道路通村道路40公里,建成了文化娱乐广场3个,并配套健身器材, 6200延长米的巷道得到了全面整修,筑石砌路边明沟1.2万延长米,安装铁栅栏4600延长米,安装太阳能路灯66基,栽植绿化树6万株,文体活动繁荣向上,新兴村被评为全省新农村示范村,全镇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的开展。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2.54万人 | 170.79平方公里 | 230229104 | 161000 | 0452 | 查看 北联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新兴村 | ·克山旅游·克山特产·克山十大特产·克山十景·齐齐哈尔品牌网 | 0 |
---- |
查看 新兴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克山镇 |
克山镇地处克山县中南部,是克山县县委、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全县的交通枢纽。克山镇南北8.8公里,东西宽5.5公里,面积为48.4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48°5′,东经175°55′,海拔高度247.7米,最低点为209.35米,全镇呈方形。南部相隔乌裕尔河与克山县河南乡、双河乡相邻,西部和北部与克山县古城镇、古北乡接壤,东部与克山县河北乡接壤。全镇辖六个社区,130个小区,一个行政村,12个自然屯,总户数为27,215户,总人口为87,470人。 克山镇党委、政府本着服务群众、构建和谐社区的全新理念,以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六个社区(即鹏程社区、嘉利盈社区、天泽社区、远东社区、沃华社区、金鼎社区),全力打造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实现社区工作全省一流、全国挂号的目标。获得国家级、省市级荣誉100多项次。接待全国各省、地市参观团150余个,提供省、市现场会现场10余次。 克山镇强势推进土地流转,2007年,土地流转面积就达8,200亩,逐步实现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同时,加大劳动力转移力度,通过采取系统培训,搭建就业平台等有针对性措施,从根本上有效解决了劳动力转移中的难点问题,真正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克山镇现有耕地15,545亩,农户1,973户,7,182人。主导产业为蔬菜种植,年产鲜菜可达3,500万公斤,是全县鲜菜种植供应的主要基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克山镇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力打造绿色牌和特色品牌,建立四个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2014年,结合民生实际,克山县物业办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全面做好物业管理工作。物业管理覆盖率达100%,业主委员会成立率达100%,物业服务项目备案率达到100%,物业项目招投标率100%。使全县113栋无主楼的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观,居民满意度大幅提升。 克山镇在构建农业强镇、全力构建经济强镇,全方位为企业搭建发展平台,提供政策支持,定向资金扶持,现全镇私营经济发展居全县之首。 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克山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蔬菜种植、企业发展、两大支柱产业,实施强菜、兴企、聚财的经济发展战略,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观念,全新的视角,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强化党的基层执政基础,带领全镇人民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 |
北兴镇 |
一、坐落位置 北兴镇位于东经125o25',北纬48o30'。地处讷谟尔河南岸,是小兴安岭与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境内东部为丘陵,中西部是平原,北部是沿河草原。距克山县57公里,地处克山、讷河、五大连池三县(市)交界,东与五大连池市太平乡接壤,西与讷河市九井镇相连,南与本县曙光乡毗邻,北与讷河市龙河镇、五大连池市团结乡隔河相望。 二、自然概况 全镇幅原面积207.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为18.2万亩,水田3.2万亩,森林总面积3.5万亩,草原1.2万亩。全镇现有8个行政村(双兴村、民众村、工农村、尖山村、保卫村、兴旺村、大同村、红星村),36个自然屯,47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居住有汉、满、回、朝鲜、克尔克孜、达斡尔六个民族,8968户,总人口28950人,其中农业人口24275人,农业户数7718户。北兴镇有乡镇党委1个,基层党支部13个,村级党支部8个,共有党员626名。镇内有中学、中心小学各一所,在校生1639人,镇内一所乡级卫生院,市卫星运河管理处设在北兴镇内。全镇居民主要以种植业、畜牧业、农村商贸、加工业及劳务服务为主。镇内为三县(市)交界,讷五公路贯穿全境,与克北公路呈丁字相交,交通十分便利,经济繁荣,文化卫生事业齐全,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三、特色产业 1、水稻生产:北兴镇处在讷谟尔河南岸,卫星运河流经北兴镇25公里,为北兴镇提供了得天独厚灌溉优势,近年来,镇政府加大了水稻生产开发力度,发展水稻达到3万亩。推广水稻大棚育秧,更新了水稻新品种,应用了水稻机播插秧等新技术,使水稻单产得到了明显提高,亩产由过去的700斤达到目前亩产千斤。农民在水稻生产上得到了甜头,得到实惠,种稻积极性空前高涨,今年国家扶持大棚育秧,新建大棚60栋,水稻生产成为北兴特色产业。 2、水产养殖:在北兴镇讷漠尔河、卫兴运河提供了丰富水资源,天然泡塘100多个,北兴自然鱼成为北兴一大特色,几年来养鱼户充分利用水资源优势开发水面700多亩,年产自然鱼50吨以上、养殖鱼100吨以上。 3、畜牧业:北兴镇利用沿河村草原面积多的优势,发展畜牧养殖,目前全镇已发展黄牛2818头,现已出栏854头;奶牛349头,出栏18头;生猪存栏13580头、可繁母猪989头,出栏16283头;羊4943只,出栏2525只;禽存栏6万只,出栏16020只。 北兴镇尖山村南面的山丘是火山喷发的火山灰推积成的,遗留下来的火山灰有相当的贮量,现已被外商进行加工生产,日销售收入可达近万元。玄武岩。在北兴镇工农村、尖山村贮存着大量的玄武岩,现已有三家号石厂在进行加工,年产量可达3万立方米。 4、矿产资源:河流沙。讷谟尔河沿岸囤积了大量的河流沙,在北兴镇段内已有沙厂在源源不断的进行生产,年利润可达千万元。 5、个体私营经济发达。北兴镇处在三县交界,地理位置独特,而且距离三县(市)均在百里之上,农村市场集中此地,市场繁荣,个体工商户有218家,其中包括:农副产品收购、服装鞋帽销售、机械修理、农机配件、餐饮、建材等。 |
西城镇 |
西城镇位于克山县西北部,地理座标为东经125°40′,北纬48°15′,东邻向华乡、南邻西河镇、西邻西联乡,北邻克山农场,是克山县西北五个乡镇的中心;克农、拉宝公路贯穿全境,通往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大庆、黑河、嫩江等地的客运班车途经西城镇,交通十分便利。 市场经济空前活跃,商品琳琅满目,一应俱全;财政基础雄厚,镇党委、政府办公条件十分优越,办公实现了自动化、微机化。 基础设施齐全,小城镇呈正方形,街道笔直、宽广、平坦,两边有路灯、行道树、花池、排水沟。拥有现代通信网络信号、程控电话、有线电视,电力设施齐全,水资源丰富,是一座理想生活的小城镇。 多年来,西城镇党政班子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扎实工作,努力创新,各行各业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西城镇的小城镇建设工作已经成为了一个靓亮点。正在开发的五层及商品与居民楼一座,为全镇人民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畜牧业形成“奶牛、猪、鸡”三大特色,发展养殖大户达58个。金田自动化养鸡场现存栏17。5万只,整体工程结束后,将成为东北三省自动化程度最高、养殖规模最在原养殖场。拼搏奋进的镇党委、政府为西城镇赢得了多项殊荣;几年来,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农业工作先进镇、财税工作先进镇、招商引资工作先进镇、村镇建设工作先进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镇、省级爱国卫生运动先进镇、武装工作先进镇、法制工作先进镇、先进党委、环境优美乡镇等20多项荣誉。组织工作、计生工作、青年工作、妇女工作也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 全镇有9个建制村,38个自然屯,8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8745人,其中农业人口24747人;总户数8347户,其中农业户数7140户;幅员面积173.66平方公里,其中有耕地226226亩,林地25450亩,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4430亩,其它用地18690亩。 |
古城镇 |
古城镇位于克山县城西15公里处,乌裕尔河北岸,东同克山镇接壤,西与西河镇和依安县太东乡毗邻、南与双河乡隔河相望,北与古北乡相接。地理坐标是北纬48度,东京125度。南北长度12公里,耕地面积204572亩,占总面积的61%,林地面积是8635亩,占总面积的15%,下辖9个行政村、45个自然屯,总人口32100人,其中青年14100人,团员 243人,共有中小学生753人。2012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2.56亿元,农村人均收入8373元。 古城镇地处松嫩平原,是大兴安岭余脉延伸的丘陵地带,平均海拔高度285米。北部地区土质肥沃,适合农作物生长。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大豆、马铃薯、玉米、水稻。主要自然资源有中砂、细砂、砾石、是建筑和铺路的原料。古城镇交通便利,有“齐北通衢”之称。随着“通乡通村工程”建设的发展,全镇水泥路面积通车里程82公里,镇村道路四通八达,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古城镇围绕县委提出的“四抓战略”和振兴“八大产业”的要求,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目前拥有现代大型农机合作社2个,招商引资企业5个,畜牧业发展很快,尤其是生猪和奶牛向规模化迈进,水稻开发稳步推进,水稻面积1.8万亩,同时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目前拥有3个市级文明村(单位)标兵,3个市级文明村。古城镇还是全县远近闻名的“文化之乡、体育之乡“。 |
北联镇 |
北联镇位于克山县中北部30公里处,幅员面积170.79平方公里,耕地166990亩,有7205户, 25185口人,劳动力13124人。其中,农业户6780户,农业人口23378人。镇辖7个行政村,24个自然屯,34个村民小组,境内有驻军农场2个,国营林场1个及县第二良种繁育场。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360元。相继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镇、小城镇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几年来,北联镇党委、政府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民生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埋头苦干,合力攻坚,取得了可喜成绩,相继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镇、小城镇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土地规模经营工作。 在县委、县政府实施“四抓”战略的指引下,我们北联镇党委以“抓规模带产业,强农富民”为工作努力方向,镇党委通过认识再提高、方式再转变、措施再加强,以整村土地规模经营、合作社土地规模经营、大户土地规模经营三种方式,使全镇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了15万亩,占全镇耕地面积的90%,解放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使之转移到小城镇内从事二三产业或外出务工,每年劳务收入达到1.5亿元,较大程度的提高农民收入。 二、小城镇建设工作。 我们北联镇自2010年被列为全省百镇建设试点以来,根据镇情实际,分步实施,有序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公园绿地建设。我镇投入资金150多万元,建成1.5万平方米的娱乐休闲广场,栽植云杉、忍冬、丁香、榆叶梅等绿化树种13个、3600余株,并在广场中心硬化了2800平方米的篮球场地,配套了建设运动器材,使群众茶余饭后有了休闲娱乐场所。二是悦府小区建设。我镇引进黑龙江省宇宏阳房地产公司资金4000万元,在公园绿地东侧开发建设悦府小区,小区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的,有住宅商服楼6栋。三是巷道硬化建设。硬化镇内巷道11条,3124延长米,改变过去群众出行“晴天满身尘土、雨天泥泞不堪”的情况。四是地下排水建设。在镇内铺设地下排水管网1100延长米,使生活污水得到处理,保障了群众的身体健康。五是道路拓宽建设。为了进一步强化镇内主干道的交通承载能力,拓宽镇内主大街道路6000平方米。六是排水明沟建设。维修和新建排水明沟4000延长米,铺装排水明沟盖板4000延长米,使雨水和雪水能得到及时的排放,净化群众的生活环境。七是别墅楼建设。在镇直所在地的新兴村新建多层住宅楼4栋,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入住农户200户,同时完善小区内的水、电、路等配套附属设施建设。这七项利民工程,极大的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农民合作社建设工作 北联镇共有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32个,其中,种植业合作社21个,养殖业合作社6个,服务业合作社5个。2013年以来,在全县农民合作社如雨后春笋一般拔地而起,带动千万农民增收致富的同时,我镇的各类农民合作社全面铺开,较有成效的带动了镇村经济发展。 一是运营规范,标准提升。我镇把经营土地面积在5000亩以上的新兴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复兴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国良玉米合作社3个大型合作社建设列为指导的重点,使之规范化运营,更好的发挥领头雁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是扶持发展,吸纳壮大。我镇把规模经营土地2000亩至5000亩的北合村三合玉米合作社、同富村同富大豆专业合作社、黎明村农机专业合作社3个中型农民合作社,作为扶持培育对象,经过精心的培植,这些合作社在制度上更加健全,在帐目上更加规范,在种植标准上更加科学。 三是夯实基础,稳步推进。我镇在夯实基础,稳步推进合作社建设的同时,选择有潜力、发展前景广阔的福民玉米种植合作社、鑫盛玉米合作社、黎明村大豆合作社3个小型合作社加以重点培养,使之呈现星星之火燎原之势。 我们北联镇有7个行政村,在合作社建设上,不仅达到了区域布局合理,而且在提高农民收入上也起到了引领作用,各村都依托自身的优势,按照农民的意愿组建了不同农民合作社。 四、新农村建设工作 农民收入的增长,集体积累的增加,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拓步向前,全镇硬化道路通村道路40公里,建成了文化娱乐广场3个,并配套健身器材, 6200延长米的巷道得到了全面整修,筑石砌路边明沟1.2万延长米,安装铁栅栏4600延长米,安装太阳能路灯66基,栽植绿化树6万株,文体活动繁荣向上,新兴村被评为全省新农村示范村,全镇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的开展。 |
西河镇 |
一、西河镇基本情况 西河镇地处松嫩平原黑土地腹地,乌裕尔河北岸,鳌龙沟河流两岸,距克山县城西23公里,东与向华、古城相连,西与西联相为邻,北面是西城镇,南与依安县接壤,是两县的交界处。 全镇幅员面积187平方公里,其0有22.7万亩耕地,29740亩林地、森林覆盖率达到13%,境内有3个驻军农场,下辖9个行政村42个自然屯,63个村民小组,共有8573户,28337口人,劳动力资源18149人,输出劳动力11556人。境内有克农线(克山县克山农场)和拉古线(讷河市拉哈镇于克山县古城镇),两条县级公路至此穿过,连接各村的环镇路达100多公里。西河镇有乡镇党委1个,基层党支部13个,村级党支部9个,共有党员603名。镇内有中学、中心小学、私立学校各一所,在校学生2148人,镇内一所乡级卫生院。全镇居民主要以种植业、畜牧业、农村商贸、加工业及劳务服务为主。 年无霜期为120天左右,积温2400℃左右,年平均气温1℃,这里空气湿润,土地肥沃,交通便利,人勤物华,盛产大豆、马铃薯、玉米等农作物。 2014年全镇总收入25503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2605万元,畜牧业收入3954万元,个体私营经济收入446万元,劳动力转移收入849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000元。 小城镇建设日臻完善,人居生活环境逐步改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正在向生猪养殖大镇、劳务经济强镇、生态建设示范镇迈进。 近年来,先后被授予国家级林业站、省级先进党委、市级安全工作先进镇、农村工作市级先进镇等荣誉称号。 二、特色产业 1、畜牧业:一是生猪规模养殖。生猪养殖是西河镇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通过几年来的发展西河镇新人村已成为全县生猪养殖专业村。由过去的小规模、大群体,小栅栏、大经济,户户搞养殖、屯屯有生猪这个普养成功经验的带动下,向规模化、产业化、基地化转变,目前西河镇通过各种扶持政策的落实,全镇呈现出村村有小区、屯屯有大户的生猪规模化养殖局面,其中千头猪场4户,分别是:和平村的郝忠奎、新人村的孙利和郝忠英、巨河村的李军,培植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大户15户,全镇生猪存栏1.3万头,出栏8731头,生猪养殖效益达到451万元。二是牛产业的规模发展。清政村奶牛产业规模发展。镇政府正在帮助清政村民协调贷款150万元,购150头优质奶牛。目前全镇奶牛存栏173头,比去年增加18.4%;培植黄牛育肥养殖大户典型1个,巨河村张占国;黄牛年出栏150头,在他的带动下全镇有14户发展黄牛养殖。 2、个体私营经济发达:大力发展修理、服装、餐饮、美容美发等个体工商业户,首先从协调资金上给予支持,共协调资金240万元;其次从办理各种手续上给予支持,现在全镇个体工商业户达51家,从而拉动了全镇的经济发展,有效的解决了劳动力内部转移,实现了农民增收。 |
双河镇 |
双河镇位于克山县南部,政府所在地距克山县城9公里。幅员面积28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5.5万亩,林地4.2万亩,辖12个行政村、81个自然屯、111个村民小组、有人口3.98万人、住房11740户、劳动力19800个。2014年人均收入达9210元。 双河镇区位优势明显,为克山县门户,西去依安县30公里,东距克东县20公里,南离拜泉县40公里,与克山镇、河北乡、河南乡、古城镇为邻,并与拜泉县兴农镇、大众乡、依安县新发乡相接。 双河镇交通十分便利,东西有碾北公路横穿,南北有克拜公路纵贯,全镇公路总鉴别172公里,道路硬化率95%。 双河镇种植业较为发达。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大豆为主主品种。有玉米、马铃薯生产基地之称,享中国高蛋白大豆之乡和中国马铃薯种薯之乡美誉。种植业呈现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格局。 双河镇为克山县畜牧强镇。生猪养殖位列全县之首,建有300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2个,千头以上生猪养殖场3个,年出栏生猪4.5万头。黄牛、奶牛养殖闻名全县,建有奶牛养殖小区3个,奶牛养殖专业村屯3个。建有黄牛养殖专业村屯6个。黄牛存栏8710头,山绵羊养殖也颇具优势,全镇山绵羊存栏1.8万只,山绵羊养殖户达217户。 双河镇企业发展势头强劲,招商引资环境十分优越。现有赢源粮食、明禄食品、温馨钢结构、御龙国际、双鑫水泥制品、恒泰粮食、新地源粮食、立涛薯业等多家规模的企业。 “培植兴业沃土,构建宜居福地”是双河镇总体发展目标,在这一目标的统领下,深入推进了“强农、兴畜、活企、富镇、惠民、维稳”的六大战略,使双河镇成为活力之镇、魄力之镇,全镇经济和社会呈现出繁荣、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
河南乡 |
河南乡位于克山县东南部,距县城20公里,东与克东县金城乡接壤,南与拜泉县建国乡隔润津河相望,西与双河乡毗邻,北与河北乡隔乌欲尔河相邻,碾北公路横穿全乡境内,交通便利,总面积21131平方公里,全乡耕地面积232840亩,其中:旱田面积232040亩,水田面积800亩,林地面积38926亩,草原面积42924亩,河流5条。辖9个行政村,83个自然屯,10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209户,其中农业户数7813户,总人口31209人,其中农业人口29755人,现有劳动力17200人,年均转移劳动力12000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乡,主栽作物以大豆、玉米、马铃薯为主。全乡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2个,其中仁发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流转经营土地面积达50000多亩,入社农户近3000户,产出效益分配为入社社员带来更大实惠,多次受到国家、省、市等各部门表彰。2014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024元。 |
河北乡 |
河北乡地处松嫩平原黑土地腹地,乌裕尔河北岸,鳌龙沟河流两岸,东与克东相连,西与古北为邻,北与向华乡交界,南靠乌裕尔河。乡政府设在新大村,距克山县城东10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25°55′47〞,北纬48°06′26〞。 自然概况 全乡幅员面积31.5万亩,其0有耕地21.1万亩,下辖新大、新民、新农、新安、新成、新中、新启、新生、新建9个行政村,境内拥有河北林场以及8个乡直单位。全乡有64个自然屯105个村民小组,共有9178户,32265口人,劳动力资源16365人,转移劳动力12759人,占劳动力总数的78%。农民人均纯收入9889元。全乡现有林地5.5万亩,森林覆盖率17.2%。现有草原面积2.24万亩。现有塘坝4个,水库1个,养鱼水面0.11万亩。全乡耕地面积21.67万亩。土壤状况是大部分区域开发较晚,土质肥沃,养分充足,宜于耕作。年无霜期为120天左右,积温,全年有效积温2300℃左右,降水量500毫米左右,属于第三和第四积温带的过渡带,日照时数2500小时。 一、农业生产工作 1、合作社建设情况。2014年入社农户达到3356户,人口7462人。土地规模经营面积为19.8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94%,有9个规模较大合作社经营总面积达到9.6万亩,其中经营万亩以上合作社有4个,5000亩以上5个。 2、马铃薯产业工作。今年种植马铃薯17000亩,应用原1和原2良种种植11000亩。 3、畜牧产业蓬勃发展。培育生猪大户13户,黄肉牛养殖大户4户。截止目前,全乡畜牧存栏总量分别为:存栏黄肉牛3430头,奶牛1060头,生猪13540头,羊8760只,禽15万只。 4、加大造林工作力度。2014年造林面积606亩,成活率达到95以上,全部熟地造林,打造了精品工程,顺利迎接国家和省市检查。 二、项目工作成效显著。 克山恒泰朔胶有限公司主体建设已经完毕,第二批四条生产线和附属生产设备即将到达,明年4月进行试生产。新引入三家客商来到我乡对水产业扩大生产,其中:蒲峪冰川接手后扩大了水厂的生产线和销售能力。2014年11月正式在上海股权证券交易中心上市,与北京华铁集团客商签订意大利米兰2015世博会指定用水。康之泉苏打水有限公司2013年8月接手后,新建了生产车间、办公楼、新上一套年产2万吨苏打水生产设备,在北京设立了销售网点,按照销售计划正在逐步辐射其他城市宣传销售。森泉饮品与北京1+1商贸连锁有限公司签订了10万箱销售合同。 三、民生工程有新进展。 1、村容村貌明显改善。成立由4人组成的卫生队,配备专用卫生车及相应垃圾清理工具。还出资在乡直从新修建了路边沟,进行铺砖、盖板,临街业户窗前进行水泥硬化,补植绿化树1580株,设立垃圾箱25个,使乡直和各村屯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2、创新举措改造危房。采取向县有关部门申请支持一部分,乡里补一部分,村里筹一部分、农户拿一部分的办法为五保和低保危房户建设36坐彩钢板保温房,建筑面积1340平方米,入住36户,入住人口87人。 3、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修复水灾损毁桥涵61处,其中重建桥涵12处,修复田间道路累计达34公里,保障了村民生产生活。 |
古北乡 |
古北乡毗邻克山县城北,南与克山镇、古城镇接壤,北与向华乡相连,东与河北乡、西与西河镇为邻,乡政府设在保安村,幅员面积158.42平方公里。 自然概况 古北乡是克山县城北部第一个乡镇,距县城9公里,耕地面积177476亩,辖保安、改革、龙泉、东胜、永胜、同结、更好7个行政村,56个自然屯,6956户,23400口人,劳动力13533人。全年有效积温2200—2300摄氏度,无霜期在115天左右,降水量500毫米左右,属于第三和第四积温带的过渡带,日照时数2500小时。土质肥沃,盛产大豆、玉米、马铃薯及蔬菜,目前,全乡有千万元现代农机合作社两处,宏达制油厂、双鑫肉类冷冻加工厂等招商企业相继落户我乡,另外,龙泉村跃进粮机制造厂、保安村永红农机修造厂、大豆收购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全乡拥有各类企业42家,其中加工类企业23家,流通类企业11家,服务类企业8家。素有奶牛养殖大乡、蔬菜生产大乡、劳务经济强乡、生态建设示范乡之美誉。先后被授予全国小康建设明星乡镇、全国优秀青年中心、全省劳务经济模式化乡镇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按照县委“四抓”战略,充分发挥乡域资源、地缘及人文优势,以强乡富民为目标,以建设现代大农业为方向,以结构调整为手段,以企业和项目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土地规模经营、现代农机合作社建设、畜牧业及劳务经济,强力推进招商引资,乡域经济呈现出了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2014年,全乡农业总收入实现2.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700元。先后被授予县级土地规模经营先进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安全工作标兵单位、奶牛养殖工作先进乡等荣誉称号。 农业生产 2014年全乡粮食总产量达3.5万吨,同比增长18.2%。全乡非豆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1万亩,占总面积的42%,比上年增长7%。在玉米、马铃薯、大豆等重点作物落实中,普遍选用优质高产品种,并集成应用种植模式先进、单位土地产出率较高的农业新技术,实现了良种良法配套;在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工作中,我乡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核心,紧紧围绕土地规模经营,本着压大豆、扩玉米、增马铃薯的种植思路,全力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改进农业种植方式,取得了良好成效。2015年全乡种植玉米8.7万亩、马铃薯3000亩、大豆7.5万亩、杂粮、蔬菜及其他作物1万亩,并在保安、更好、永胜三个村公路沿线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另外,龙泉村地产蔬菜在全县叫响,深受广大群众认可,尤其是该村的粘玉米和小毛葱等已成为招牌特色品种,而且经济效益相当可观。同时,今年龙泉村又争取到1000万元温室大棚扶贫开发项目,使蔬菜产业越做越强。通过结构调整,全乡粮食产量预计实现3.5万吨,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增收120元以上。 畜牧生产 2015年,我乡在畜牧业生产上狠抓了生猪和奶牛两个产业,全乡已建立生猪规模养殖小区3个,组建生猪生产专业合作社3个,培植生猪养殖大户34个;发展奶牛养殖大户87个,建配套榨奶站3个。生猪存栏8300头,年出栏生猪达10000头;存栏奶牛1900头,年产鲜奶4500吨。通过发展奶牛养殖和推进生猪生产,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1.5%,接近1/3。年增加农民收入950万元,人均增收420元。 项目建设 一是扶持发展现有企业。龙泉村跃进粮机制造厂、宏达制油厂、保安村永红农机修造厂、大豆收购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龙泉村跃进粮机制造厂业绩空前,目前拥有固定资产 240万元。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0.8万平方米。部分产品申报了国家专利,产品供不应求,常年用工16人,年销售额可达200万元,纯收入45万元以上。二是全力招商引资。重点围绕大豆、马铃薯、玉米和畜产品精深加工,着力引进资源节约型、科技创新型、产业带动型、规模效益型的项目。举全乡之力,力争引进5000万元以上生产加工项目。三是积极对上争取项目资金。认真研究上级投资政策的重点和方向,并结合乡情实际,积极争取政策性项目。目前,已争取到集中供水工程项目480万元,目前已实施完毕,彻底解决全乡4个村、13个自然屯、1700户的人畜饮水安全问题。 平安稳定 牢固树立“抓发展是政绩,抓稳定也是政绩”的理念,始终把稳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坚持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中狠抓落实,使全乡社会秩序得到较好的巩固和加强。一是狠抓信访工作。针对我乡合作基金会欠款额度大、不稳定因素多的实际,在认真分析和研判信访工作形势的基础上,采取有力措施全力做好信访工作。一方面抓矛盾排查。组织各村按照属地管理的要求,开展经常性的矛盾隐患排查工作,确保一些矛盾和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消灭在萌芽状态。实行信访问题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坚持有访必接,有问题必解,确保矛盾不激化,问题不上交。二是狠抓综治工作。大力开展“春防”、“护秋保收”、“冬防”、“严打”等活动,使防范和打击力度进一步加大。全乡刑事案件、治安案件15起,同比分别下降5.2%和6.3%,社会秩序得到有效维护。三是狠抓安全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意识,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安全防火和交通安全等专项治理活动,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安全形势态势良好。火灾和交通事故同比分别下降9.6%和6.2%,安全生产事故为零。 党的建设 全乡有13个基层党支部,46个党小组,党员总数581名,党员活动室8个,村级活动场所7个,农村远程教育播放站7个。 我们紧紧围绕“提升正能量,传递正声音,树立正形象,实现正效应”这一主题实践活动,把“四正”活动作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经常性实践来抓,把开展“四正”作为活动主题和行动载体,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都参与进来,形成创有目标,争有方向。通过扎实开展“四正”活动,全乡上下思发展、谋发展、促发展、快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二是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日益完善。乡村积极争取上级组织部门文化阵地建设启动资金。改造了东胜、改革、龙泉、同结四个村级活动场所。现已投入使用;三是党组织的整体功能进一步得到了增强。为给党组织及时注入新鲜血液,壮大党员队伍,进一步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力,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本着“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共发展党员2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23名。 |
西联乡 |
西联乡地处克山县西部,距县城45公里。东与本县西河镇、西城镇相连,西与讷河市通南镇接壤,南与依安县上游乡为邻,北面是本县发展乡。年无霜期为120天左右,积温2400℃左右,年平均气温1℃,这里空气湿润,土地肥沃,交通便利,人勤物华。全乡幅员面积2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0.5349万亩。盛产玉米、大豆、马铃薯。全乡有8个行政村,42个自然屯,8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7194户,总人口25211人,劳动力15211名。 近年来,西联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以建设中国“矿泉名城”、“薯豆之乡”、“改革名县”为主攻方向,以实施产业兴农为重点,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推进规模化、合作化、产业化、社会化“四化”战略,带领全乡人民拼搏进取,扎实工作,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畜牧业发展、合作社建设、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等工作跨越式发展。2013年以来,西联乡先后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土地规模经营先进乡、畜牧业发展先进乡、综合目标考评先进乡等荣誉称号。 2015年是西联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加快推进乡域经济跨跃发展的关键年,西联乡党委、政府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主题,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强乡”战略,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努力开创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
发展乡 |
发展乡位于克山县西北56 公里处,北与克山农场为邻,西与讷河市接壤,东与克山县西城镇毗邻,南与克山县西联乡相连。幅员面积15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94580亩,现有9个行政村,32个自然屯,47个村民小组,6220户,人口23704人。 发展乡土壤肥沃,自然条件优越,全乡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盛产大豆、玉米、马铃薯,是重要的豆薯产区之一。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0280元。 发展乡交通和信息网络四通八达,移动通信公司、联通通信公司在此建立信息接收塔三座,网络覆盖发展乡每个角落,交通分别依农线(依安-克山农场)、克讷线(克山-讷河)及拉宝线(拉哈-宝泉),从境内穿越而过,实现了通乡、通村公路全部硬化,村屯路路相通,道路平坦整齐。 发展乡突出抓好小城镇建设,乡直主街道两侧安装路灯30盏,统一安装垃圾箱26个,修建红砖结构排水边沟4000延长米,居民生活环境实现了亮化、净化、绿化。 发展乡在滚带造林上勇于探索、独辟蹊径,在巨胜村至乡直拉宝线公路两侧护路林带开展滚带造林工作,为我县东西护路林滚带造林工作开了先河。现在主公路两侧接班林的更新已经完成,开始向环乡路两侧延伸。 发展乡近组建了4个超千万元的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机械力量的增强,带动了整村整乡土地规模经营。2014年,四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共经营耕地十余万亩,种植玉米,依靠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机械化作业,取得了良好的收益。 发展乡通过招商引资,2005年与大庆金土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协议,投资1800万元兴建了年加工万寿菊能力达2万吨的昊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全乡的龙头企业。经过几年的培育扶持,该企业加工能力显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不断提升,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和区域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形成,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发展乡人民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结合乡村实际,发挥地方优势,团结一致,开拓创新,先后被授予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先进乡、全市六好乡镇党委、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先进乡、全市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其他各项工作在全县名列前茅。 |
西建乡 |
西建乡位于克山县西北部,距县城40公里,东与北联镇相邻,西与西城接壤,北与克山农场土地相连,境内有3个驻军农场,幅员面积187.3平方公里。辖7个村,62个村民小组,36个自然屯。全乡总户数6390户,其中农业户5 014户,总人口21357人。有劳动力11234人,其中从事企业生产的1278人,从事农业生产的9956人。2014年,全乡GDP16769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9698.4 万元,畜牧业收入 1452.7万元,个体私营经济收入1327.4万元,劳动力转移收入4292.5 万元。人均收入10825元。 2014年,被齐齐哈尔市委评为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基层党组先进单位,平安创建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2015年,-、人大主任:薛洪波。乡长:李慧东。党群书记:徐茂文。副乡长:肖永强、杨羽。纪检副书记:闫英东。武装部长:于家勇。 【积极发展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是改革开放的伴生物,多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现在已成为乡域经济的“半壁江山”,成为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支柱产业。如何发展民营经济、挖掘民营经济潜力,使之利益最大化,一直是全乡工作重点,乡党委、政府通过政策上的优惠、资金上的扶持、人才上的培养、技术上的支持等手段,充分挖潜,使民营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成为乡域经济增长的助推器、农民增收的加油站。2006年,全乡民营、企业数量已发展到40个,其中:农副产品经销公司3个、农机修理制造厂4个、餐饮及小卖店33个,年产值达到983万元。2007年,全乡民营、企业数量已发展到44个,其中:农副产品经销公司4个、农机修理制造厂5个、餐饮及小卖店35个,年产值达到1081.3万元。2014年,全乡民营、企业数量已发展到49个,其中:农副产品经销公司6个、农机修理制造厂8个、餐饮及小卖店35个,年产值达到2170.4万元。 【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 为改善乡村干部办公条件,乡党委、政府想千方设百计,积极争取和筹措资金,使乡村干部的办公条件得到改善。同启村经与县委组织部请示,给予拨款3.1万元,自筹8万元,建党员活动阵地一处128平方米。对乡政府办公大楼重新进行了维修,使办公条件大大得到了改善。2014年,硬化同心至同安道路3.5公里。2015年,对乡直主大街进行了全面规划和整治。新硬化主大街1600米,硬化路边沟3500延长米,达到排水畅通,植树1150株,建花坛12个,达到了绿化、美化、香化环境的目的。并对路两侧的门市房牌匾进行统一规范,达到了整齐划一、标准一致。同时对马路市场进行规范治理,确保交通安全畅通,并组建了卫生服务队,垃圾有专人清理,净化了环境。人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引资组建农机合作社】 为增强全乡农机作业的利用率和竞争力, 2006年,乡党政领导亲自挂帅,争得县有关领导的支持,先后多次去省里跑资金、跑项目,经过多方协调,积极奔波,争取到省里拨款100万元,组建了同启村农机作业合作社,农机作业合作社在全乡秋整地、秋收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7年,为实现全乡的土地规模经营,西建乡党委、政府领导亲自去省里争取资金,经过多方协调争取省里投资100万元,组建了同庆村农机作业合作社,到目前为止,全乡共有3个千万元、3个百万元的农机合作社,农机合作社的组建,提高了西建乡农机作业水平和工作效率。 【强化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规模经营】 该乡在土地流转工作中,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的新方法、新模式,重点采取了“依托地缘优势”“发挥能人作用”、“依托农机作业公司”、“依托农机大户”、“依托农机大户”、“制定奖励机制”五项新举措,促进了该乡的土地流转,实现了全乡土地规模经营的目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4年,该乡流转土地14.6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6%,土地规模经营面积15.5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6.1%,其中:合作社、大户经营土地面积在9万亩以上。土地的规模经营,较好的发挥大机械作用,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突破了原来一家一户承包土地的格局,使一部分不愿种田的农民在获得土地收益的同时可以安心从事二、三产业,促进了乡域经济的发展。 【文化广播,体育事业成果显著】 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党委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大对文化、娱乐设施的建设。2014年,乡党委、政府多方筹集资金建设占地800平方米的文化大院一处,篮球场一处,藏书5000余册的图书室一处,文化广场2处,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促稳定、谋发展、积极主动抓信访】 乡党委、政府针对信访工作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拓新思路、探索新途径,通过建立有效机制,开展法律宣传和法律服务等有效手段,积极排查调处各种矛盾和群众信访案件。通过落实“首问责任制”、“稳控责任制”、“追究责任制”、“后备干部接访制”四项责任制抓信访。该乡信访工作呈现良好局面。同时,党政领导做到了“三个坚持”,坚持亲自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坚持亲自处理群众信访案件,坚持亲自依法查办重要案件。2014年,办理信访案件52件,结案52件,办结率100%,诸多问题解决在基层,稳定在当地,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乡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
向华乡 |
向华乡位于松嫩平原的西北部,座落在克山县的中心地带。东与克东建业农场毗邻,南与古北乡接壤,西与西河镇、西城镇交界,北与北联镇、五大连池市太平镇相邻。乡政府设在克北公路和拉宝线交汇处的庆功村,南距县城22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25°41′,北纬48°09′。 自然概况: 全乡东西宽30.2公里,南北长23公里,幅员面积352.75平方公里。现辖向阳、上升、庆功、富强、新放、联放、拥政、勤富、均冲、勤政、幸福11个村。境内拥有克山县宏伟水库、沈空副食品基地、涌泉国营林场、克山种畜繁育场、涌泉粮库以及15个乡直单位。全乡有57个自然屯,7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为8,193户,总人口为34,130人。全乡男女劳动力15,714人,转移劳动力11,00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6124元。全乡现有林地30.6万亩,森林覆盖率21.7%。现有草原面积2.33万亩。现有塘坝23个,蓄水池19个,养鱼水面0.16万亩。全乡耕地面积25.44万亩。土壤状况是大部分区域开发较晚,土质肥沃,养分充足,宜于耕作。全年有效积温2200—2300摄氏度,无霜期在115天左右,降水量500毫米左右,属于第三和第四积温带的过渡带,日照时数2500小时。 农业生产: 2014年全乡粮豆薯总产7142万斤,农业总产值1.6亿元,畜牧总产值5500万元,占农业产值的34.3%。现有千万元现代农机合作社3个,百万元3个,大型轮式拖拉机45台套,联合收割机120台,玉米收割机13台,小四轮拖拉机1902台,三轮车85台。全乡转移劳动力11,000人,占劳动力总数70%,实现劳务收入4600万元。土地规模经营面积21.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5.2%以上,其中整村规模经营1个(向阳),整屯规模经营1个(繁荣屯),2万亩以上规模经营大户2户,境外1万亩规模经营大户1户。全乡种植玉米8.6万亩,马铃薯2.8万亩,水稻0.42万亩,大豆9.78万亩,杂豆0.1万亩,乡级农业科技示范带1个,面积1.6万亩,其中玉米示范对比田200亩,水稻高产攻关田0.42万亩(水稻大棚育苗小区2个,60栋,21600平方米),玉米高产攻关田0.28万亩,大豆高产攻关田0.9万亩。村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个,面积200亩,项目有玉米品种示范田、玉米高产攻关田、玉米栽培技术处理田。 畜牧生产: 全乡生猪存栏2.3万头,黄牛存栏0.51万头,山绵羊1.28万只,禽存栏12.5万只。为加快畜牧业发展步伐,2014年培植养猪1000头以上大户5户,500头以上大户13户,养黄牛50头以上大户12户,养羊200只以上大户216户,养禽超万只大户1户。建立健全防疫体系,完善档案建设,对全乡畜禽建档立卡,实行微机化管理,坚持为民服务宗旨,确保畜牧业健康有序发展。 党的建设: 全乡有18个基层党支部,73个党小组,党员总数717名,入党积极分子144名,党员活动室12个,村级活动场所11个,农村远程教育播放站12个。 全乡已建成了“两纵一横”的交通主干线(克涌线、克北线、拉宝线),并已全部硬化,方便了群众出行,促进了乡域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
曙光乡 |
曙光乡位于克山县北部,距县城53公里。东与五大连池市接壤,西同讷河市毗邻,南于北联镇相连,北同北兴镇交界。全乡总面积261,345亩,其中耕地面积194,694亩。 曙光乡地处小兴安岭伸向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丘陵起伏,漫川漫岗,土质肥沃,是齐齐哈尔市主要的马铃薯、大豆、甜菜生产基地,属世界著名的三处黑土壤之一,全年有效积温2200—2590摄氏度, 日均温差10℃以上,无霜期在11.5天左右,属第四积温带下限,具有生产绿色食品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盛产马铃薯、大豆、甜菜、玉米、高粱等。境内青石、红石储量丰富。已开发生产意心、宝龙泉矿泉水.厂二处, 日流量198吨以上。自1998年以来,全乡实行土地连片种植,大型机械作业,农业生产连年获得丰收,从而加快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不断调整种植业结构,走出一条发展农村经济的特色之路。几年来,曙光乡被市县授予“农业先进乡,马铃薯加工生产乡”等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