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黑龙江 >>齐齐哈尔 >> 讷河市 >> 兴旺鄂温克族乡

兴旺鄂温克族乡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兴旺鄂温克族乡谷歌卫星地图)


兴旺鄂温克族乡简介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524万人 174.7平方公里 230281210 161000 0452 查看 兴旺鄂温克族乡谷歌卫星地图

兴旺鄂温克族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兴旺鄂温克族乡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雨亭街道

  雨亭街道位于黑龙江齐齐哈尔讷河市。下辖:    230281001001 111 雨亭社区   230281001002 111 兴业社区   230281001003 111 卫-区   230281001004 111 文化社区   

通江街道

  通江街道位于黑龙江齐齐哈尔讷河市。下辖:   230281002001 111 爱民社区   230281002002 111 通江社区   230281002003 111 铁路社区   230281002004 111 兴华社区   230281002200 112 建华村   230281002201 112 五一村   230281002203 112 龙华村   

拉哈镇

  是1951年12月份国家政务院批准的首批建制镇,位于两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三江(嫩江、龙门江、博荣江 )交汇处。幅员面积83.36平方公里,城区10平方公里,总人口5.4万人,镇内设有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个行政村。镇内有引嫩管理处、嫩江农垦科研所、22万高压局等二十二个外驻单位。域内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因濒于嫩江,故水域辽阔,砂石资源极其丰富,素有“砖都、沙城”之美誉。风光旖旎的引嫩渠首,波涛汹涌的三江口,是正在建设中的旅游胜地。文化、教育、科技、民政、计生、乡企、公安、小城镇建设以及群众体育等项工作均属全市先进行列,有些工作处于全省领先地位。 近年来,拉哈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理论为指导,认真实践“-”重要思想,组织带领全镇人民,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增加收入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目标,强化领导,重点推进,合力攻坚,赢得了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可喜局面。2003年,拉哈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和非典的侵袭,各项经济指标呈现出良性增长的势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51,009万元,增长8.4%,个体私营经济总产值11,300万元,增长9%,乡镇企业总产值22,600万元,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4元。增长5.1%,招商引资到位额为1690万元,增长30%。先后被授予全省先进乡企办、小城镇示范镇,齐齐哈尔市小城镇建设先进单位、乡镇企业先进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党委、讷河市五好乡镇党委、纪检监察工作先进党委、党管武装先进党委、宣传工作先进党委、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拉哈镇地理位置优越,西邻泱泱嫩水,111国道与齐加铁路纵贯镇内,公路、铁路、水路四通八达。拉哈镇工业发达,商贸繁荣,纳税额最高达1000余万元,拥有中小型企业72户。现镇内有国家二级企业、全国最大的甜菜加工企业北方糖业有限责任公司,日加工甜菜3000吨、年产绵白糖、白砂糖、幼砂糖已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并获绿色食品标识,糖类产品及副产品颗粒粕,果胶已远销欧美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并受到国内外客户的好评,产品销售电话:3721168,联系人闵日东。.  

二克浅镇

  雄居于嫩江东岸,一镇连两省,西与内蒙古莫力达瓦自治旗隔江相望,东靠讷河城,南临讷莫尔河,现有12个行政村,72个行政屯,30282口人,全镇幅原总面积476001亩,其中耕地面积269799亩,草原56000亩,水面面积35000亩。该镇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文化卫生等事业蒸蒸日上。境内水土肥沃,资源丰富,有一江(嫩江)、一河(讷莫尔河)、五山、一古迹,沟、泉、池、泡星罗棋布,组成了密密的水系网,这里风光秀美,景色怡人,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盛产大豆、玉米、马铃薯、大米和鱼虾等,砂石资源丰富。国家二级公路—讷尼公路自东向西贯穿全境,嫩江大桥横贯两岸,镇内循环路、乡间路纵横交错,宽阔平整,布局合理,四通八达。张静中学的落成,为该镇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2001年,国家“十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嫩江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在该镇境内正式上马兴建。 独特的地理位置,优美的环境,良好的发展机遇,科学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使这个镇拥有了其它乡镇无法比拟的发展优势。嫩江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的上马兴建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由于外来施工人员的大量涌入,消费规模和层次迅速扩大和提高,餐饮服务、文化娱乐等行业将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交通运输业已经迅速发展起来。从长远看最具发展潜力的是生态旅游业,镇所在地西3华里处准备兴建的讷河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尼尔基斯湖生态旅游度假村正在筹建之中。几年后,随着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的峻工,硕大的蓄水湖面高峡出平湖,湖光山色,风光旖旎;嫩江大桥长虹卧波,天堑变通途,宏伟壮观;尼尔基斯湖生态旅游度假村富丽堂皇,欢歌笑语,欣欣向荣;这里将成为世外桃源,塞外江南,会使人耳目一新,将和哈尔滨太阳岛、齐齐哈尔扎龙自然保护区、黑河五大连池等景点形成一线,成为我省西部旅游专线,也将成为黑龙江省独具特色的旅游度假区。同时,我们还具有一定的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讷尼公路两侧瓜菜生产已形成相当规模,在讷河市独具特色,生产条件和科技含量较高,区内瓜菜已打入嫩江和加格达奇等地蔬菜市场;镇内畜牧业异军突起,丰富的水草资源为黄牛养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黄牛存栏已突破万头,蛋鸡年存栏30万只以上,成为本镇规模养殖新亮点,鲜蛋打入莫旗、依安、嫩江等周边市县;丰富的砂石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尤其在工程建设期间砂石开发已成为风险小,利润大,最为理想的投资项目。.  

学田镇

  位于讷河北部、嫩江左岸,距讷河市21公里,距尼尔基水利工程工地18公里;幅员66.9平方公里,耕地47万亩,人口5.3万;辖18个行政村,69个行政屯,1.29万居民户;有6家工厂,两个集贸市场。 学田镇地理位置优越。该镇位于北纬48°12′ ——48°46′,是东北地区两省(黑龙江、内蒙)三县(讷河、嫩江、莫力达瓦)四场(老莱农场、五O农场、装师农场、富源林场)的交界处。 学田镇水陆交畅顺畅。距齐加铁路10公里,距111国道东西两线分别为12公里和11公里;境内讷工线、讷富线纵贯全境,镇村公路平坦宽阔,四通八达;嫩江主航道沿左侧比肩而过。 学田镇物产丰富。学田镇地处东北黑土带,土壤以黑钙土和沙壤土为主,物阜年丰。盛产大豆、马铃薯、甜菜和杂粮杂经作物。工业品有马铃薯淀粉、食用油、面粉、木制板、电柱杆、号石、红砖等,畜产品有肉牛、肉羊、生猪、白鹅、手皮等。矿产品有青石、号石、棕石、五彩石和建筑用砂等。 近年来,学田镇党委、政府深入贯彻“-”重要思想,全面落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要求,细化实施生态市园林城绿色食品基地的措施,制定了“七抓七增强”的工作思路。即抓党建,增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的能力;抓市场,增强经济发展空间的吸引力;抓典型,增强辐射功能和带动力;抓布局,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和市场占有能力;抓服务,增强抗御风险的保护能力;抓锐源,增强财税杠杆部门的调节能力。以发展旱做农业为核心,加快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全镇优质大豆产量稳定在4327万公斤左右;鲜食马铃薯稳定在2870吨左右,加工马铃薯稳定在6100吨左右;生产甜菜397万吨,生产葵花7.2吨,白芸豆,黑小豆等杂经作物708万吨。以畜牧良种工程为核心,加快“半壁江山”建设步伐。通过实施二四四五畜牧开发工程,全镇牛存栏1.7万头,羊存栏二万只,生猪存栏五万头,禽类90万只,年可稳定出栏肉牛1.1万头,羊1.7万只,生猪3.5万头,鹅鸭鸡60万只。以林水草业为核心,加快生态经济建设。“三北”防护林建设规模生态经济效益初步显现。木材蓄积量可达1.9万立方米,养水面1.7万亩(部分属于尼尔基湖区)。学田镇水丰草肥,宜牧草场19.3万亩。通过退耕还林,种桑养蚕方兴未艾,百亩以上桑已有三处,发展趋势良好,潜力巨大。以机械化为核心,现代化农业初具规模。.  

龙河镇

  位于讷河市区南部,距市区19公里,北靠讷河镇全胜办事处,南临同心乡,东与讷南镇和同心乡接壤,西与六合镇交界,讷依公路纵贯全境,交通十分便利,幅员面积2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7万亩,人口2.8万人。长发镇辖8个行政村,70个自然屯。几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农业生产、小城镇建设发展迅速。2003年,财政收入76万元,其中农业税收11万元,工商税收65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0,790万元,其中畜牧业4,997万元,农村人均收入1,056元。连续多年被讷河市委、市政府评为讷河市农业生产先进乡镇,今年被齐齐哈尔市评为农业生产先进乡镇,先后被评为省级拥军拥属先进单位、基本单位普查先进单位、公路建设先进单位、齐齐哈尔市级科普之冬先进集体、劳动力转移工作先进乡镇、计划生育先进集体等称号。 长发镇境内地势较为平坦,南北高,中间低,老云沟横贯其中,土质肥沃,全年降雨量均匀,是讷河市粮、豆、薯重点产区之一,主要农产品有大豆、玉米、马铃薯、甜菜、葵花等。近年来,一村一品特色经济发展已成规模,主要有地膜菇娘、地膜瓜菜、马铃薯种薯、日本南瓜等。其中,张志菇娘、东方红种薯、东方红西瓜远近闻名。此外,棚菜生产已有20年的历史,目前,全镇拥有蔬菜大棚300多栋。主要品种有黄瓜、西红柿、茄子等。 近年来,全镇畜牧业发展本着“以肉牛养殖要有新突破,长规养殖要有新发展,特色养殖要有新起色”的思路,发展势头强劲,逐步构筑我镇“半壁江山”新目标。发展养牛专业屯2个(兴胜四屯、三七屯),发展养羊专业屯3个(长发一、二、三屯),年饲养黄肉牛30头以上的大户10户,年饲养黄肉牛10头以上的大户22户,年饲养肉仔鸡5,000只以上的大户3户,2,000只蛋鸡以上的大户4户,年饲养生猪100头以上的大户16户。全镇黄牛存栏5,000头,生猪存栏11,605头,山绵羊存栏12,000只,禽存栏18.3万只,梅花鹿38只。 全镇个体工商业户168户,从业人员1,160人。 乡镇企业有淀粉厂、制砖厂、木制品加工厂、辣椒加工厂、油脂厂。.  

讷南镇

  位于讷河市东南部,讷谟尔河南岸。辖9个村,60个自然屯,87个村民组,8041户,32,229口人。全镇幅员面积285.8平方公里,耕地25.1万亩,其中水田1.67万亩。境内地势南低北洼中间高,土质肥沃,水源丰富,盛产“双高”大豆、马铃薯和水稻。 近几年,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全镇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2003年种植业产值23,720万元, 畜牧业产值4,884.98万元, 个体私营经济产值1.63亿元, 人均纯收入728元。 产业结构调整渐趋合理。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畜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马铃薯、水稻等农产品资源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鲁民粉条、双泉牌大米现都已在省工商局注册商标,产品畅销省内外。 产业化经营粗具规模。镇有年加工鲜薯1.5万吨的淀粉厂,有中小型淀粉加工业7家,个体粉坊567户。有鲁民粉条生产专业村,双泉十屯,双泉九屯,讷南十屯为水稻生产专业屯,向荣六屯为仔猪生产专业屯。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镇政府所在地主路安装了路灯,建了硬化边沟。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发达。人民生活条件改善,有线电视可同时播放16套节目,9个村全安装了程控电话,自来水普及率70%,砖瓦化率85%。 发展前景广阔。在未来的几年里,讷南镇继续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进一步实施马铃薯产业开发和农业生态建设两大战略,突出结构调整、规模养殖、招商引资三个重点,全面提升巩固和完善税费改革,民营企业、中介组织、劳动力转移四项工作。实现财政收入和人均收入稳步增长,推进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六合镇

  素有“鱼米之乡”盛名的六合镇,隶属讷河市,位于讷谟尔河南岸,嫩江东畔,西与内蒙古莫力达瓦旗隔江想望。齐加铁路、京加公路纵贯全境。全镇总幅员面积268平方公里,旱地面积与河套面积各占1/2,共有耕地20万亩,其中旱田占83%,水田占17%。全镇辖10个行政村、54个自然屯,总人口2.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万人,有汉、满、回、鲜、鄂温克5个民族。 现有耕地127平方公里,林地16.9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6.3%,草甸111.3平方公里,水面2.8平方公里,有嫩江、讷谟尔河、养鱼水面4200亩。六合镇物产繁多,资源丰富。全镇野生动物有狐狸、狼、野兔、水獭、灰鹤、鹳等。野生植物有红花、黄芪、党参、柴胡等。硅藻土、黄粘土、河流石、黄沙、硅酸盐、草炭等资源储量丰富。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2002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2.8亿元,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7亿元,实现利税56万元;农业总产值达到1.5亿元,其中畜牧业产值3900万元。粮豆薯总产值达到8.4万吨。财政收入实现289.8万元,农村人均收入2679。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被齐齐哈尔市授予农业生产先进镇。 1996年以来,六合镇利用近6万亩可开发利用草原资源,引进开发滚动资金870万元,大搞了农田水利开发。建设田成方、渠成网、树成行、路相通的标准化方田格局,实现新垦水田3000亩,旱改水7500亩,中低产田改造9500亩,新增农业产值920万元 六合镇重点抓好科技兴农,不断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效益型农业,努力构造产业化经济格局。立足于自然条件、地域优势和土质特点,确立了“东部米菜(平方米甜菜;西部杂薯(杂粮和马铃薯);北部水稻;沿江畜牧”的种养格局。全力抓好“种子工程”建设,采取上挂下联横辐射的办法,旭光村、黎明村的马铃薯脱毒种薯培育和扩繁进入农户,培育早大白、克新12、尤津、图隆斯基等12个优良品种;红光村和农业综合服务站引进8个水稻新品种进行培育和筛选,2年内可使全镇水稻品种更新换代一次。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特色农业和绿色农业,构筑“一路一线一产业,一区一院一产品”的特色经济格局。发展订单农业5.8万亩,扩大了保护地栽培和棚菜温室面积,分别达到了3500亩和3.1万立方米。.  

长发镇

  位于讷河市区南部,距市区19公里,北靠讷河镇全胜办事处,南临同心乡,东与讷南镇和同心乡接壤,西与六合镇交界,讷依公路纵贯全境,交通十分便利,幅员面积2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7万亩,人口2.8万人。长发镇辖8个行政村,70个自然屯。几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农业生产、小城镇建设发展迅速。2003年,财政收入76万元,其中农业税收11万元,工商税收65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0,790万元,其中畜牧业4,997万元,农村人均收入1,056元。连续多年被讷河市委、市政府评为讷河市农业生产先进乡镇,今年被齐齐哈尔市评为农业生产先进乡镇,先后被评为省级拥军拥属先进单位、基本单位普查先进单位、公路建设先进单位、齐齐哈尔市级科普之冬先进集体、劳动力转移工作先进乡镇、计划生育先进集体等称号。 长发镇境内地势较为平坦,南北高,中间低,老云沟横贯其中,土质肥沃,全年降雨量均匀,是讷河市粮、豆、薯重点产区之一,主要农产品有大豆、玉米、马铃薯、甜菜、葵花等。近年来,一村一品特色经济发展已成规模,主要有地膜菇娘、地膜瓜菜、马铃薯种薯、日本南瓜等。其中,张志菇娘、东方红种薯、东方红西瓜远近闻名。此外,棚菜生产已有20年的历史,目前,全镇拥有蔬菜大棚300多栋。主要品种有黄瓜、西红柿、茄子等。 近年来,全镇畜牧业发展本着“以肉牛养殖要有新突破,长规养殖要有新发展,特色养殖要有新起色”的思路,发展势头强劲,逐步构筑我镇“半壁江山”新目标。发展养牛专业屯2个(兴胜四屯、三七屯),发展养羊专业屯3个(长发一、二、三屯),年饲养黄肉牛30头以上的大户10户,年饲养黄肉牛10头以上的大户22户,年饲养肉仔鸡5,000只以上的大户3户,2,000只蛋鸡以上的大户4户,年饲养生猪100头以上的大户16户。全镇黄牛存栏5,000头,生猪存栏11,605头,山绵羊存栏12,000只,禽存栏18.3万只,梅花鹿38只。 全镇个体工商业户168户,从业人员1,160人。 乡镇企业有淀粉厂、制砖厂、木制品加工厂、辣椒加工厂、油脂厂。.  

通南镇

  位于东经125度01分,北纬48度09分,处于讷河市的最南端,距讷河市42公里,东与克山农场接壤,南与依安县相邻,有史以来便是讷河市的交通要镇。 通南镇下辖12个行政村,76个自然屯,105个行政屯,9,766户,44,162口人,幅员面积3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3,026亩,土壤属草甸黑钙土及草甸黑土,土质肥沃,我镇属温带大陆季风气候,是温和半干旱区,年积温在2,350℃左右,无霜期125天。降水集中在夏季,年降雨量440毫米。特别适合大豆、马铃薯、葵花、甜菜、玉米等作物的生长。 农业发展情况 1、 通南镇的主栽作物有大豆、马铃薯、甜菜、玉米,全镇大豆播种面积为12万亩,单产140公斤,平均亩效益130元;马铃薯播种面积为9万亩,单产1,500公斤,平均亩效益300元;葵花播种面积7万亩,单产125公斤,亩效益210元;玉米播种面积2万亩,单产500公斤,亩效益180元。全镇现已初步形成东部以大豆为主、西部以经济作物为主的种植格局。 2、 通南镇注重畜牧业发展,桔杆养畜、种草养畜已经起步。全镇生猪存栏43,000头;黄牛存栏3,700头;羊存栏27,000只;禽存栏90,500只,年畜牧业效益可达1,500万元,并已形成了一个养羊专业屯。 3、 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加大了植树造林的工作力度,全镇累计造林51,450亩,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10.5%。 4、 全镇共支持发展各类个体业户206户,其中交通运输户47户;商业户123户;旅游饮食服务业户36户,年副业收入可达3,000多万元。 工业发展情况 1、 镇共有淀粉加工企业17个,年加工马铃薯1.5万吨以上的企业有3家。全镇年加工马铃薯可达6万吨,生产成品淀粉6,000吨,可上缴税金30多万元。 2、 商引资企业已有6家落户通南镇,引资额826万元,固定投资300万元,项目有马铃薯加工、饮食、建材和养羊。 3、 通南镇农贸市场、轻工市场、牲畜交易市场各一个,年交易额可达800万元。 教科文卫发展情况 1、 全镇共有中学4所,其中初中3所。有小学12所。全镇共有教师297人,在校学生3,681名。通南中学是省级农村示范初中。.  

同义镇

  地处东经124度47分,北纬48度11分。距讷河市区45公里。全镇共辖11个行政村,103个自然屯,12个镇直单位,9,141户,38,000口人,幅员面积26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9.2万亩。改革开放以来,全镇经济发展迅速,2003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实现29,453万元,本级财政收入达837万元 , 人均收入2,585元。 同义镇党委政府在“-”重要思想和党的-和十五届三中、五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紧紧围绕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坚持以农稳镇、以贸兴镇,以工强镇、建设工贸重镇的发展路子,确定了“硬化小城镇的基础设施,改造小城镇的人文环境,塑造小城镇的标准形象,强化小诚镇的基本功能,推动全镇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思路,初步实现了由农业大镇向经济强镇的跨越。 几年来,同义镇立足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使农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以盛产大豆、马铃薯、甜菜、玉米和蔬菜而远近闻名。在发展乡镇企业上,形成了以建材红砖为骨干,以小麦、玉米和马玲薯加工为龙头的立镇型企业,全镇共有砖厂5家,年产红砖可达8,000万块以上。谷物烘干厂年可处理玉米1,200吨。庆宝面粉厂年加工小麦12,000吨。碧雪淀粉厂,年加工鲜薯50,000,生产精制马铃薯淀粉13,000吨。在发展畜牧业上,主要发展规模养殖和特色养殖,已基本实现畜牧业的“半壁江山”。在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上,采取了典型引路,政策引导,筑巢引凤的措施,在庆宝村建成了东北最大的马玲薯交易大市场,镇直所在地建立齐齐哈尔地区最大的牲畜交易大市场,为农产品的销售和畜牧业的发展农民增收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1、科教文卫:全镇交通便利,广播、电视、通讯便利发达,全镇匀安装上了程控电话,可直通国内外,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环境优雅,新辟建绿地2,000平方米,主街两旁有垂柳、塔松、唐槭等十余种树种,达到千余株,安有路灯48盏。全镇有小学15所,中学 3所,学生2,370名,在职教师281 名,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毕业率达99.7%,每年教育投资80多万元,办学条件逐步改善,每年向市省重点高中输送30 余名优秀学生。全镇有村级诊所16个,镇卫生院拥有固定资产150万元,主任医师4名。随着经济的发展卫生医疗条件不断加强,使全镇人民的健康有了可靠的保障。.  

九井镇

  位于讷河市东南部,西与讷河市讷南镇毗邻;东与克山县北兴镇接壤;南临克山农场;北隔讷谟尔河与龙河镇相望。总面积314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64个自然屯,总人口36729人,其中农业人口36283人,劳动力15678人。 九井镇交通便利。讷克公路横穿境内22公里,路面平坦,路基宽阔,各种车辆川流不息。虽距市区45公里,但每天来往的客运班车有近30个班次,出行十分方便、快捷。 九井镇地处小兴安岭向平原过渡地带,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平均降水量500—550毫米,年活动积温2200--2350°C,无霜期为122天左右。季节分明,雨热同季。有耕地28.3万亩,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全镇耕地80%以上为典型黑壤土,厚度为20-60厘米,有机质含量4-6%,抗旱耐涝,保水保肥能力强。盛产大豆、甜菜、马铃薯、水稻等品质好、无污染的绿色农产品。野生动物丰富,有狐狸、野兔、水耗子、山狸子、水獭等二十几种。禽类有野鸡、野鸭、鸿雁、喜鹊、麻雀、鹌鹑、云雀等几十种鸟类。 境内有天然次生林两片,分别位于祥云村和红太阳村,总面积1500多亩。杂生有槐树、柞树、杨树、榆树、山钉子、臭李子、山梨、野山楂等树种以及榛材等小灌木。林间生有药类植物防风、车前子、艾蒿、小根蒜、蒲公英、白芍、狼毒、五味子等几十种。“三北”防护林一期工程的林带在境内成网成片,保护着万顷良田,森林覆盖率达12%。目前,“三北”二期工程,“杨改松”,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项目正在紧张的实施中。有常年不断流的泉水13处。卫星运河自东向西横贯北部六个村,运河引嫩江水灌溉着优质高产的水田1.3万亩。 另外境内有草原2.8万亩,生有小叶樟、三棱草等草类80多种。有水面0.5万亩,盛产鲫鱼、鲤鱼、泥鳅鱼等,是名闻遐尔的“鱼米之乡”。 二、经济与社会发展 进入新世纪,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在镇党政班子正确领导下,经过不懈努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呈现出人民生活富裕,社会安定团结,百姓安居乐业的喜人景象。 近两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6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实现1.07亿元,工业总产值实现8067万元,畜牧业总产值实现7200万元,财政收入750万元。.  

老莱镇

  位于齐齐哈尔市北部,录属讷河市,于1983年经省政府批准为中心建制镇,是典型的豆麦产区,黑龙江省农业第一大镇。老莱镇地理位置优越,位于讷河市北极星23公里处,大小兴安岭合拢南缘,北与嫩江县接壤,交通便利,齐加铁路贯穿全境,公路运输四通八达。全镇幅员面积380.75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10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3,775人。辖区内有2个驻军农场,1个省-监狱等到5家中省直外驻单位。 老莱镇自然资源丰富,境内有耕地40.1万亩,土壤土层深厚,透水性强,含有机质多,土壤肥活;林地24.7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6.2%,草甸3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4%,水面1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1%,有大河1条、湖泊33个,地下水储量也极为丰富,水质好、含多种矿物质。地下非金属矿产蕴有黄土、白土、灰土等,矿体厚、储量大,有较大的开采价值。驰名中外的黄粘土年出口日本近千吨,在轻工、化工、建材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改革开放以来,老莱镇经济迅猛发展,社会事业日新月异,多年来,一直是讷河市的综合经济开发区,并于1995年被确定为全省首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 二00一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3.3亿元、粮豆薯总产53,740吨,乡镇企业实现产值1.3亿元,乡企增加值达到9277万元。全镇个体私营业户已发展到43户,个体工商业户已发展到3494户。九六年以来,老莱镇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上共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加强了路、桥涵、通讯事业等基础设施建设,镇容镇貌明显改观。镇内环境优美,舒适恬静,为镇内居民和投资商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空间。 老莱镇有其得天独厚的投资环境。40.1万亩的广表土地,以黑土、表潜黑土和泛滥地草甸土为主,土壤土层深厚,透水性强,含有机质多,土质肥沃。老莱镇以其肥厚的土地资源,成为黑龙江省麦豆主产区。镇内大豆产量高、品质好,年总产量约23,625吨,商品量19,560吨,居全省乡镇之首。马铃薯总产量60000吨,每年生产马铃薯精制淀粉400吨以上。 老莱镇政府积极实施大豆振兴工程, 确立了“以大豆振兴工程为重点,增加水稻、玉米、马铃薯、甜菜、瓜菜、杂粮杂豆面积,重点发展特色、绿色、订单、饲草作物,大力发展以黄牛养殖为重点的畜牧生产的农业复兴计划。”充分发挥丰富的大豆资源优势,发展质优价廉的“双高”大豆品种。.  

孔国乡

  位于松嫩平原的讷谟尔河北岸,地处讷河市境内中心偏东(讷河市东23公里),全境南北长17公里,东西宽14.25公里, 幅员面积198平方公里,实有耕地面积16.8万亩, 草原面积46000亩,水面3898亩。种植业主产作物有大豆、马铃薯、玉米、甜菜等;养殖业主要品种有黄牛、山绵羊、鹅、鸭、鸡及各种鱼类;工业主要产品有精制淀粉、红砖等。 资源:我乡境内已查明的野生动物有:艾虎、水貂、麝鼠、山兔、狍子、狐狸、黄鼠狼等;野禽类有:大雁、野鸡、老鹰、啄木鸟、野鸭、布谷鸟、猫头鹰、麻雀、苏雀等;鱼类有:泥鳅鱼、鲤鱼、鲶鱼、山胖头、川丁鱼、鲫鱼、小白鱼等;中药类植物有:黄芹、红花、赤芍、龙胆草、防风、柴胡、蒲公英、车前等;矿物:石英沙、磷页岩、黄土等。人口与行政区划:全乡有7个行政村,36个自然屯,2.1万口人。 近年来, 全乡人民在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发展为主题,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突出发展畜牧业,加快发展加工业,努力构建以肉牛、桑蚕、马铃薯、优质大豆为主导产业的区域特色经济优势新格局和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新型农村经济框架,壮大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层次,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全面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全乡人民同心协力,迎难而上,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比较富裕,社会稳定,全乡呈现一片繁荣昌盛的喜人景象。连续两年获得讷河市农业生产先进乡, 基层组织建设先进乡的殊荣。2003年,又获得了齐市“六好党委标兵”荣誉称号。 ——在农业生产上,我乡按照全乡总体工作思路和要求,确立了围绕加工增值搞调整,坚持把马铃薯、甜菜的产业化作为结构调整的突破口,依托市银河淀粉集团、北方糖业公司,扩大马铃薯、甜菜种植面积。2002年马铃薯面积由去年的7000亩增加到30000亩, 甜菜面积增加到5000亩;确立了围绕绿色、特色、订单农业搞调整,坚持围绕市场,突出发展特色、绿色。.  

和盛乡

  位于讷河市西南部,嫩江中游左岸,属温和半干旱性气候。全乡辖10个行政村,58个自然屯,6,750户农户,27,800口人,95%为农业人口。全乡幅员面积33、6万亩,其中耕地23、5万亩,土壤以碳酸盐黑钙土为主兼部分盐碱土,属典型的旱作农业区杂经作物产区,是讷河市唯一的省级贫困乡。 本乡杂豆生产历史已有10年之久,且品种多、规模大。近年来,杂豆种植面积始终保持在10万亩以上,占耕地总面的40% 。主栽品种有日本白芸豆、黑小豆、东北王中白芸豆、东北王奶花芸豆;搭配品种有英国红、美国红、白沙克、黑芸豆、红喜鹊、白喜鹊、熊猫豆等。常年单产在150千克以上,总产量可达15000吨。 花生产历史在和盛乡更有20年之久,多年来种植面积都在六万亩左右,占总耕地面积26%,产出的东北王葵花板大、粒实、品质佳、口感好,响誉全国。并于2001年申请注册了富硒商标。年总产量可达9000吨。 本乡的杂豆葵、花生产的快速健康发展,辐射带动了包括依安、富裕两县在内的周边乡镇杂豆、葵花的生产,并逐渐形成了以和盛乡为中心的杂豆、葵花生产销售基地。目前在乡直已自发形成了农副产品收购一条街,而且收购站点遍布全乡各村屯,流动收购车辆上千台。周围百公里以内的杂豆产品都经本乡发往大连、天津港口出口国外。葵花经本乡销往河北、浙江、江苏等地。据统计,每年由和盛乡发出的杂豆产品可达4万吨以上,葵花可达2万吨以上。.  

同心乡

  位于讷河市东南部,距市区30公里,东邻克山农场,西与同义镇、长发镇为邻,南与通南镇接壤,北和长发镇、讷南镇毗邻。幅员面积2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4,651亩,总户数8,317户,人口3.36万,包括汉、蒙古、满、朝鲜、锡伯等民族 全乡共有同心、满丰、文光、保育、茂林、祥乐、双喜、巨和、更新、革新、联盟、东升12个行政村,辖79个自然屯。    乡政府驻地谭家窑,最早有谭凤祥兄弟二人来此定居,民国11年(1922年)由望奎县迁入5户,形成村落。为防匪患,屯民合力在屯四周修筑土围子,故名谭家窑。1931年属讷河县第六区,1935年属通南警察局属管辖,1942年改为同心屯,1948年成立同心村人民政府,归第十区人民政府辖,1958年同通南、康宁、兴隆合并成立前进人民公社(1959年改称通南人民公社),1961年由通南公社划出成立同心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同心乡人民政府,2002年9月与原巨和乡合并,仍称同心乡人民政府,驻地谭家窑。    同心乡境内地势力平坦,土质肥沃,多为黑粘土。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1月平均气温-23.5℃,7月平均气温22℃,年平均气温0.8℃,无霜期128天,年平均降水量450mm。    同心乡是以种植大豆、玉米、杂粮为主的农业产区,主产大豆、玉米,经济作物主要有马铃薯、甜菜、葵花、无壳白瓜等。    无壳白瓜是本乡的立乡型主导产业,并已初步形成产业化,一个建筑面积2,450平方米,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年加工能力两千吨的无壳瓜籽加工厂已上马投产,年产值2,400万元,利润487万元,税金96万元,可安置剩余劳动力400人,随着经济结构的深入调整,无壳白瓜这块蛋糕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    同心乡畜牧业发展迅猛,通过小规模大群体、滚动式发展的模式,畜牧业已成为半壁江山,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主要养殖品种有奶牛、西门塔尔、夏洛来肉牛、小尾寒羊、波尔山羊等,有大牲畜交易市场两处,每周大牲畜交易量可达500头。    讷河至依安公路从驻地通过(现正改建为油漆路),日有十数次公共汽车往返于市区与通南镇、依安县之间,另有直通齐市的公共汽车在驻地始发,交通十公便利。.  

兴旺鄂温克族乡


兴旺鄂温克族乡特产大全




兴旺鄂温克族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