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红光乡红边村位于嘉马公路18公里西南8公里处,辖红边、红泉两个村屯。红边村共有村民135户,总人口402人。耕地总面积14655亩。党支部成员3名,为党支部书记1名、委员两名,村委会成员3名,为村委会主任1名、委员2名。村两委成员5名,其中交叉任职1名。全村党员21名,其中男党员18名、女党员3名;35周岁以下5名、36-45周岁7名、46-55周岁5名、56-60周岁1名、60周岁以上3名;小学学历1名、初中8名、高中12名。全村积极分子8名。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4272元。
红边村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高农业产业效益、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为经济发展思路,以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工作目标,利用红边村拥有红光六分之一土地的资源优势,引导农民科学种田,不断提高土地的附加值。为解决红边村土地因多年种植大豆造成土地板结的问题,红边村积极对土地种植结构进行调整,使全村玉米、大豆及北药等作物的结构得到科学合理的规划。红边村还鼓励村民发展畜牧业,全村黑头羊、绒山羊共存栏250余头,笨猪存栏200余头。此外,红边村还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特色
经济,修建鱼塘6个,放殖鱼苗2万余尾,大幅提高了农民经济收入,使养殖业成为红边村村民又一致富渠道。
二、存在问题
红边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整治”卫生不力。历年来,红边村党支部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忽视党员年龄比例,致使党员普遍存在老龄化的现象。党支部在开展活动中,没有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存在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问题。
三、下步打算
针对红边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的问题,“整治”卫生不力的问题。加快党员后备力量的培养,培养一批年轻有为的青年为中共党员。利用美丽乡村建设契机,开展村屯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同时,继续加大土地集约经营和流转力度。
信息来源:中国嘉荫政府网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230722203 | 153000 | -- | 查看 红边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太平村 |
一、基本情况 太平村位于嘉荫县城西4公里处,素有“嘉荫卫星村”之称,南与嘉伊公路相接,北临黑龙江,西与太平岛旅游度假村遥遥相望。太平村共有村民308户,总人口694人,耕地总面积6252亩。党支部成员3名,为党支部书记1名、委员2名,村委会成员3名,为村委会主任1名、委员2名,村“两委”成员5名,其中交叉任职1名。全村党员22名,其中男党员19名、女党员3名;35周岁以下2名、36-45周岁6名、46-55周岁4名、56-60周岁4名、60周岁以上6名;小学学历2名、初中学历8名、高中学历10名、大专学历1名、本科及以上学历1名。全村积极分子13名。2014农民人均纯收入10999元。 太平村紧紧围绕县经济发展思路,结合太平村实际情况,确定了“调整种植结构,拓宽致富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经济发展思路,积极鼓励农民采取玉米大豆三年轮作模式,解决了因多年种植大豆造成的土地板结问题。同时利用优越的区位优势,鼓励农民进县城打工、经商,拓宽致富渠道,并积极与嘉荫农场协调将部分土地进行流转,使农民劳动力得到了有效转移。太平村积极鼓励村民发展多种经营,办养鸡场2处,肉鸡、 蛋鸡存栏达到20000余只,成为太平村致富的主要渠道之一。由于各方面表现突出,太平村曾先后被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市级安全文明村和市级文明村,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五个好”建设先进村党支部、文明示范村、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税收先进村荣等誉称号。 二、存在问题 太平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倒劲”没有根除。太平村党支部经过一年的整顿,“软弱涣散”虽然得以有效转化,但个别党员仍有“挑刺”现象。具体表现为:个别老党员自认为“年头多、资历老”,特别是涉及到亲属和本人利益时,想方设法阻挠村“两委”开展各项工作。 三、下步打算 针对太平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倒劲”没有根除的问题。利用民主评议和民主生活会方式,对个别党员进行批评教育,必要时通过组织诫勉谈话方式责令其整改,对于屡教不改个别党员,将按照《党章》进行严肃处理。在发展集体经济方面,充分发挥党员引领作用,进一步发展和扩大干豆腐、粘豆包、肉鸡等特色项目。同时,利用我省打造“美丽乡村”契机,采取“强化生态旅游建设,凸显嘉荫门户亮点”模式,对太平村南侧湿地进行改造,以“小定点布局,条线纵横”方法,进行湿地公园建设,使其成为嘉荫门户一道自然靓丽生态景观。 信息来源:中国嘉荫政府网 |
东升村 |
一、基本情况 红光乡东升村位于嘉马公路12公里西南2公里处,辖东升、旭日、大桥、十一公里四个村屯。全村138户,总人口381人。耕地总面积12714亩。党支部成员3名,为党支部书记1名、委员2名。村委会成员3名,为村委会主任1名,村委会成员2名。村“两委”成员4名,其中交叉任职为2名。全村党员为24名,其中男党员21名、女党员3名;35周岁以下3名、36-45周岁9名、46-55周岁5名、56-60周岁1名、60周岁以上6名;小学学历5名、初中6名、高中13名,积极分子13名。2014年全村人均收入11157元。 几年来,为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东升村党支部采取“结合本地资源优势,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的工作思路开展工作。为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增加土地的附加值,使农民快速致富。东升村积极鼓励农民采取玉米、大豆三年轮作模式,解决了多年来由于种植单一品种导致土地板结、养分流失、产量低下的问题。为切实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东升村“两委”班子结合村情实际,积极引导土地少的村民进行山野菜采集销售,帮助村-系客户,在村里设收购点,解决村民销售难的后顾之忧。 村党支部还积极鼓励农民大力发展养殖业。目前,全村黄牛存栏达到40余头,笨猪存栏达到400余头,养殖业成为农民致富的主要渠道之一。由于工作业绩突出,东升村党支部曾先后被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支部、“五个好”党支部、农村工作先进村,被市委评为“五个好”先进村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二、存在问题 东升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后备”力量不足。由于村落较大一村辖四屯,在建设方面存在资金分散、多点投入、产业单一的弊端,导致村集体经济逐年下滑。同时,由于青年离乡打工较多,造成积极分子后备力量不足。 三、下步打算 针对东升村集体经济势力薄弱,“后备”力量不足的问题。将个别条件较差的村屯撤并到中心村,充分发挥党员服务群众能力,制定出台有针对性的措施,开展访民情、解民忧、带民富活动。同时,在外出务工青年、-中,做好积极分子培养和发展工作 信息来源:中国嘉荫政府网 |
常青村 |
一、基本情况 红光乡常青村位于嘉伊公路6公里南2.5公里处,现有村民107户,人口285人。耕地总面积6076.5亩。党支部成员3名,为党支部书记1名、委员2名,村委会成员3名,为村委会主任1名、委员2名。村“两委”成员5名,其中交叉任职1名。全村党员14名,其中男党员13名,女党员1名;35周岁及以下3名、36-45周岁6名、46-55周岁2名、56-60周岁1名、60周岁以上2名;小学学历2名、初中4名、高中7名、本科1名,全村积极分子共8名。2014年实现人均纯收入11415元。 为有效促进村屯经济发展,常青村积极引导农民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今年,种植玉米2365.5亩、大豆2392.5亩、杂粮、水飞蓟、白瓜子、北药等经济作物1318.5亩。常青村积极鼓励农民发展养殖业,全村养殖黑头羊存栏达到700余头,森林猪存栏达到300余头。利用鹏瑞饮品酒业有限公司落户常青村的优势,与企业积极协调,将农民送入厂区打工,切实提高了农民收入。由于常青村各方面表现突出,曾先后被县政府评为“农业生产先进村”,被县委评为“五个好”先进村党组织,被市委评为“五个 好”建设先进党支部,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安全文明村、被省委授予省级生态村。 二、存在问题 常青村党员创新能力不强,“双带”能力较弱。缺乏长远眼光,不愿意将自己的致富经验分享,致使常青村“黑头羊”、“森林猪”养殖规模得不到扩大。 三、下步打算 针对常青村党员创新能力不强,“双带”能力较弱的问题。继续鼓励常青村进行土地整村流转,解放劳动力从事“森林猪”、“黑头羊”等特色养殖。协调农民就近到鹏瑞饮品公司打工。在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原有通村道路进行升级改造。同时,由党员带领村民前往天津等各大城市的大学院校承包食堂和餐饮摊位。 信息来源:中国嘉荫政府网 |
新桥村 |
一、基本情况 新桥村位于嘉马公路19公里处,全村共有村民207户,人口546人。耕地面积7554亩。党支部成员3名,为党支部书记1名、委员2名,村委会成员3名,为村委会主任1名、委员2名,村“两委”成员5名,其中交叉任职1名。全村党员16名,其中男党员13名、女党员3名;35周岁以下6名、36-45周岁4名、46-55周岁3名、60周岁以上3名;小学学历3名、初中学历9名、高中学历2名、本科及以上2名。全村积极分子7名。2014年实现人均纯收入达11643元。 新桥村利用林缘、土地资源优势,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为突破口,以科学规划为依据,以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不断加大土地结构调整力度。在种植业调整上,为了解决土地因常年种植大豆造成土地板结的问题,推广种植高产玉米德美亚1号提高亩产量,为农民带来可观的直接经济效益。同时,积极推进土地集中经营,向种植大户流转土地,使农民的劳动力得到有效的转移。新桥村还积极鼓励农民大力发展养殖业,全村黑头羊存栏达到400余头,笨猪存栏200余头。为增加农民创收渠道,新桥村利用村屯靠山的优势,每年组织人员进行山野菜采集,并 在村内设置收购点,帮助村民解决销售难的后顾之忧,采集山野菜成为新桥村农民致富的主要渠道之一。 二、存在问题 新桥村党内存在宗亲势力,“干群”关系紧张。新桥村党支部党员内亲属关系交叉联系密切,在村里重大事项表决、党员发展和选举过程中,难免出现向亲的现象,阻挠了民主集中制的有效发挥。针对新桥村班子战斗力不强,党员发挥作用难,制度执行不规范;村内遗留问题多,“干群”矛盾突出,百姓-次数多等问题,将其确定为2015年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 三、下步打算 针对新桥村党内存在宗亲势力,“干群”关系紧张的问题。结合软弱涣散党组织转化工作,重点解决宗亲互助的错误思想,切实提高党员服务和大局意识。以教育和管理的形式,不断提高“两委”班子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以积极态度化解群众的误解矛盾,增强党组织在群众中威信,同时加强该党支部建设,对新桥村活动阵地进行内部装修。 信息来源:中国嘉荫政府网 |
红旗村 |
一、基本情况 红光乡红旗村位于嘉马公路18公里西南4公里处,辖红旗、红星、红锦3个村屯。全村共有村民198户,人口522人。全村耕地总面积11562亩。党支部成员3名,为党支部书记1名、委员2名,村委会成员3名,为村委会主任1名、委员2名,村“两委”成员3名,其中交叉任职3名。全村党员17名,其中男党员15名、女党员2名;35周岁以下3名、36-45周岁5名、46-55周岁3名、56-60周岁2名、60周岁以上4名;小学学历3名、初中学历4名、高中学历10名。全村积极分子10名。2014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3115元。 红旗村为扩宽农民致富渠道,引导农民发展积极特色经济。农民自筹资金建设了3家酒厂,酿制的纯粮小烧远近闻名。农民们还投入资金发展山泉水养鱼,现鱼塘已初具规模,面积为15亩,放殖鱼苗2万余尾。在土地结构调整方面,为使农民快速致富,红旗村积极鼓励农民调整土地种植结构,今年,玉米种植6402、大豆种植1837.5亩,经济作物种植3322.5亩。红旗村划出5公顷土地发展袋栽木耳10余万袋,可为农民增收10多万元。在发展特色养殖业方面,积极鼓励和扶持农民发展黑 头羊1200余头、绒山羊存栏300余头、笨猪存栏300余头、黄牛存栏60余头。 二、存在问题 红旗村村屯农户居住分散,“阵地”场所陈旧。由于村落过于分散,一村辖三屯,造成党员管理难的问题。原村党支部活动场所在初建时,缺乏长远规划,将井房合建一处,致使空间得不到合理利用,同时由于冻害和没有进行有效维护,造成党支部阵地场所陈旧。 三、下步打算 针对红旗村村屯农户居住分散,“阵地”场所陈旧的问题。对村活动阵地进行建设装修、院内硬化及新建公厕1处,以改善办公条件,同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对三号和六号点进行撤并到中心村。 信息来源:中国嘉荫政府网 |
星火村 |
一、基本情况 红光乡星火村位于嘉荫县城南15公里处,辖星火、小红光两个村屯。全村共有村民92户,总人口273人。耕地总面积5695.5亩。党支部成员3名,为党支部书记1名、委员2名,村委会成员3名、委员2名,村“两委”5名,其中交叉任职1名。全村党员12名,其中男党员11名、女党员1名;35周岁以下3名、36-45周岁5名、46-55周岁2名、56-60周岁1名、60周岁以上1名;初中学历8名、高中学历4名。全村积极分子9名。2014实现人均纯收入实现10627元。 星火村根据县、乡经济发展总体思路,结合村情实际,以“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为工作目标,确定了以优质玉米、大豆、绒山羊、民有林的经济发展思路。在玉米、大豆的培育和引进上作文章,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彻底改变了以往农民多投入少回报的不利现状。星火村积极引导农民发展以绒山羊为主的“银色经济”。将绒山羊养殖作为村里的一项主业来抓,采取了区划轮牧、围栏圈养等措施发展绒山羊养殖,存栏数达到200余头。大力发展以民有林为主的“绿色产业”。协调林业部门,先后将零、散、边、近的荒山、荒地划分给农民,改变了过去有人栽、无人管、年年造林不见树的历史,为村民营造了绿色银行。由于工作表现突出,星火村先后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五个好”建设先进村党支部和文明示范村建设先进村、税收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二、存在问题 星火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人居”条件较差。由于村落偏远,党员发挥作用不强等问题,造成村经济产业单一,只停留在大田种植的层面,特色产业和畜牧业基本是空白。同时党支部也忽视了村基础设施建设,造成村安全饮水无法解决和泥草房居多的问题。 三、下步打算 针对星火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人居”条件较差的问题。以发挥党员带头示范作用,鼓励农民进行多种经营,主要以食用菌产业,肉牛和黑头羊养殖为主,开辟农民经济增长点。协调相关配套资金实施饮用水安全和泥草房改造工作项目。 信息来源:中国嘉荫政府网 |
红边村 |
一、基本情况 红光乡红边村位于嘉马公路18公里西南8公里处,辖红边、红泉两个村屯。红边村共有村民135户,总人口402人。耕地总面积14655亩。党支部成员3名,为党支部书记1名、委员两名,村委会成员3名,为村委会主任1名、委员2名。村两委成员5名,其中交叉任职1名。全村党员21名,其中男党员18名、女党员3名;35周岁以下5名、36-45周岁7名、46-55周岁5名、56-60周岁1名、60周岁以上3名;小学学历1名、初中8名、高中12名。全村积极分子8名。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4272元。 红边村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高农业产业效益、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为经济发展思路,以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工作目标,利用红边村拥有红光六分之一土地的资源优势,引导农民科学种田,不断提高土地的附加值。为解决红边村土地因多年种植大豆造成土地板结的问题,红边村积极对土地种植结构进行调整,使全村玉米、大豆及北药等作物的结构得到科学合理的规划。红边村还鼓励村民发展畜牧业,全村黑头羊、绒山羊共存栏250余头,笨猪存栏200余头。此外,红边村还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特色 经济,修建鱼塘6个,放殖鱼苗2万余尾,大幅提高了农民经济收入,使养殖业成为红边村村民又一致富渠道。 二、存在问题 红边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整治”卫生不力。历年来,红边村党支部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忽视党员年龄比例,致使党员普遍存在老龄化的现象。党支部在开展活动中,没有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存在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问题。 三、下步打算 针对红边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的问题,“整治”卫生不力的问题。加快党员后备力量的培养,培养一批年轻有为的青年为中共党员。利用美丽乡村建设契机,开展村屯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同时,继续加大土地集约经营和流转力度。 信息来源:中国嘉荫政府网 |
辽原村 |
辽原村 伊春市嘉荫县红光乡辽原村距县城13公里,近几年来,红光乡按照“新农村建设示范区、现代农业观光区、民俗风情体验区、休闲旅游度假区”四区同创的建设理念,以辽原新居住区为核心,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环境,辐射周边农业生产区、餐饮服务区、休闲娱乐区,让这里焕然一新,风景如画。 一、基本情况 红光乡辽原村位于嘉荫县城13公里处,嘉伊公路北侧,为红光乡政府驻地,国家级恐龙地质公园坐落于该村腹地,嘉荫县农业采摘观光园坐落该村龙乡新区。全村共有428户,总人口1033人。总耕地面积12223.5亩。党支部成员4名,为党支部书记1名、副书记1名,委员2名,村委会成员3名,为村委会主任1名、委员2名,村“两委”成员6名,其中交叉任职1名。全村党员27名,其中男党员20名、女党员7名;35周岁以下7名、36-45周岁3名、46-55周岁8名、56-60周岁1名、60周岁以上8名;小学学历8名、初中学历7名、高中学历7名、大专学历4名、本科及以上1名。全村积极分子15名。2014年人均收入实现13061元。 近年来,辽原村为促进本地经济发展,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采取“调整产业结构、集约利用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完善新区建设”的工作思路,在加快本地大田作物结构合理化调整的前提下,利用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鼓励农民进行“旱改水”建设、玉米与大豆轮作模式,改变了几十年单一种植大豆,造成产量低下和土地板结的问题。同时,引导村民发展北药、袋栽木耳、杂粮等经济作物种植业。发展绒山羊和本地牛、猪、鸡鸭等特色养殖业。2009年,成立了龙乡福地农民专业合作社,投入资金建设滚钩屯黑木耳生产园区1处,使全村形成了“多业并举、逐年递增”的良性经济发展格局。由于辽原村各方面表现突出,曾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精神文明村、五星级新农村建设村、省级生态村、省级十佳和谐村屯,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级综合治理安全文明村、市级精神文明村、市级“五个好”先进村党组织,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县级标准化党支部和奔小康红旗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二、存在问题 该村党员队伍思想老化,“创新”能力不强。辽原村党支部在发展村黑木耳产业,由于党员缺乏创新和模范引领作用,致使该村食用菌产业只停留在低端产品的生产层面,形成粗放型经营、散户型管理和被动型营销的不利格局,严重制约了本地经济发展。 三、下步打算 针对辽原村党员队伍思想老化,“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将以发挥党员队伍示范带动作用为切入点,以食用菌发展提质增效为支撑,依托龙乡福地合作社,改变原有粗放经营模式,运用互联网、淘宝、旅游产品等营销手段,增加产品附加值。同时,利用我乡打造旅游餐饮服务乡契机和本村独特旅游资源,组织党员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典型示范带动更多的农民共同致富。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