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上海市 >>徐汇区 >> 龙华街道

龙华街道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龙华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龙华街道简介

  “龙华”源于“弥勒在华林园内“华枝似龙头”的龙华树下-接班成佛,普度众生,称为龙华会”。
  旧有“三月三,上龙华”的谚语。清代时,每年春天,沪上则有到龙华踏青郊游之逾,清末龙华以桃花而名响上海,赏花游春的人不计其数,由此可见龙华当时的盛况。到了近代,血雨腥风却笼罩了龙华,北洋军阀及-的镇压机构都设在龙华镇。杀害革命志士及0人,难以计数。鸦片战争爆发,使得五口通商,上海首当其冲。革命的先驱中国0,带领工农大众,高举马列主义大旗,满怀革命热情,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人民的自由和幸福,同心同德,内-政,外御强敌,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战斗不息,使十里洋场变为举世瞩目的英雄城市。1989年把烈士牺牲的原址龙华公园,改建成龙华烈士陵园,-总-书写碑文“碧血丹心为人民”。赵朴初先生也赋诗,以寄托哀思,缅怀英烈。
  人民政权建立后,龙华镇旧貌换新颜,如今的龙华镇从一个只有2000多户,1.2万口的郊县小镇发展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完备,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各类小区迅速倔起,并已拥有常住居民2.3万户,6.4万人口的市区城镇,目前,全镇有居民委员会27个,其中有近半数的市、区级文明小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镇各项社会事业长足发展。现有中学、中等专业学校9所,小学3所,一所区级医院,一所设施先进的敬老院。在这些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设施建设的基础上,科、教、文、卫、体等事业在全镇范围内蓬勃发展,广大居民群众安居乐业。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310104016 200030 021 查看 龙华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龙华街道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丰谷路第三社区 0 0

----

查看 丰谷路第三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周家湾社区 0 0

----

查看 周家湾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龙华新村社区 0 0

----

查看 龙华新村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上缝新村社区 0 0

----

查看 上缝新村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俞家湾第一社区 0 0

----

查看 俞家湾第一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俞家湾第二社区 0 0

----

查看 俞家湾第二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俞家湾第三社区 0 0

----

查看 俞家湾第三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龙南第一社区 0 0

----

查看 龙南第一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龙南三四村社区 0 0

----

查看 龙南三四村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龙南第五社区 0 0

----

查看 龙南第五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龙南第六社区 0 0

----

查看 龙南第六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龙水路社区 0 0

----

查看 龙水路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丰谷路社区 0 0

----

查看 丰谷路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宛南社区 0 0

----

查看 宛南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东蔡社区 0 0

----

查看 东蔡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机场新村社区 0 0

----

查看 机场新村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狮城花苑社区 0 0

----

查看 狮城花苑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云锦路社区 0 0

----

查看 云锦路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滨江社区 0 0

----

查看 滨江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民苑社区 0 0

----

查看 民苑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华容路社区 0 0

----

查看 华容路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汇龙社区 0 0

----

查看 汇龙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盛大花苑第一社区 0 0

----

查看 盛大花苑第一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强生花苑社区 0 0

----

查看 强生花苑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樟树苑社区 0 0

----

查看 樟树苑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龙南七村社区 0 0

----

查看 龙南七村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龙华街道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天平路街道

  徐汇区天平路街道位于上海市中心西南,东起陕西南路、西至华山路、南到肇嘉浜路、北止淮海中路复兴中路,面积2.74平方公里,人口8.8万。社区毗邻徐家汇商业中心。闻名全市的特色休闲街衡山路贯穿南北。建筑多为商务楼、花园洋房和高级住宅,环境幽静、交通便利,蕴含发展商机。天平路街道是一个党政机关、科研单位、重点中小学和幼儿园较为集中,居民知识层次较高的社区。
  0上海市委办公厅、市委组织部、宣传部、纪委和市监察局、人事局等市党政机关,以及美、法、波兰等国驻沪领事馆均设在社区。此外,上海图书馆、-故居、中科院上海分院、上海地铁总公司、上海京剧院、上海电影译制厂、上海国际网球中心和衡山宾馆等上海著名企事业单位星罗棋布,引人入胜。社区内的优雅环境和独特文化氛围也使得众多成功人士对天平社区情有独钟。
  

湖南路街道

  湖南路街道新建于1991年6月(原湖南、新乐“拆两建一”)。街道位于徐汇区东北端,与长宁、静安、卢湾三区交界。东至陕西南路,西达兴国路,南临复兴中路,淮海中路,北接长乐路,华山路,面积1.72平方公里,有居委会16个,居民小组495个,居民19814户,户籍人口55234人,60岁以上14347人,其中90岁以上370人,百岁以上老人9人。有党总支5个,党支部30个,党员1957人,办事处设在复兴西路62号。
  地区中大专院校、文艺团体、科研单位多,知名人士、-人士多,离休干部多,居民文化层次高,构成社区“三多一高”的特点。这里素有“花园街道”之美称。绿地总面积26.65公顷,绿化覆盖率达38%,700多幢风格各异的花园住宅构成了社区特有的建筑风貌,是本市屈指可数的“世界万国建筑博览”缩影之一,可谓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斜土路街道

  历史上,斜土历来是劳动人民的聚居区,新中国成立后,在50年代先后建成了日晖、江南等10个新村,70年代到80年代兴建了多层住宅835幢,80年代有6幢高层建筑落成。进入90年代至本世纪初,得益于大规模市政建设和旧区改造的斜土社区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区内“365”危棚简屋已动迁,代之而起的是“汇成桂苑”、“金色港湾”、“中科新苑”等近20个中高档商品住宅小区;明珠线二期工程零陵路、大木桥路站正在建设中,在瑞金南路西侧建成大型街头公共绿地3500平方米。
  近年来,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街道各方面工作成绩斐然:先后被评为全国以及上海市刑释解教先进街道、市居委会建设升级达标街道、市控制大气污染排放、噪声达标双优街道、市一级卫生街道、市“双拥”模范街道,2002年,创成上海市文明社区。
  

枫林路街道

  枫林路街道位于徐汇区东北部,东起小木桥路,南至华容路、龙华路、龙华中路、东安路、中山南二路,西迄宛平南路、零陵路、天钥桥路、中山南二路、龙华西路;北至肇嘉浜路。面积2.69平方公里。有居委会31个,有居民3.5万余户、户籍人口约10万人。办事处设在中山南二路857号。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设在中山南二路857号一楼,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设在双峰路420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宛平医院)设在双峰路450号,社区生活服务中心设在东安路182号。
  辖区内医疗资源丰富,科研单位比较集中。有中山医院、肿瘤医院、龙华医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三级甲等医院4家以及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门诊部;有复旦大学枫林校区、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信息产业部电信科学技术第一研究所、市计划生育研究所、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市船舶工艺研究所等15家高校和科研单位。规划建设中的枫林生命科学园区被认定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扩展区,紧紧依托生物医药科技资源,构建“科技创新为源头,成果转化为链接,临床服务为特色,功能总部为重点”的产业集群发展构架,将建设成为创新活跃、功能鲜明、产业聚集,具有国际影响的国家级生命科学园区。社区内伫立的徐汇苑大厦、均瑶国际广场等多幢高档商务楼宇,成为创业发展的孵化器。
  枫林街道在社区建设和发展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致力于建设“健康、文明、和谐”的枫林家园。街道加大改善民生力度,推进旧住房综合改造工程,进一步完善为老助残、就业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深化联勤联动机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城区综合管理服务水平;完善大文化服务体系,打造“上海剪纸”、枫林健康教育讲坛等品牌亮点,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提高服务企业能力,优化区域发展环境,推动区域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化区域化大党建工作,实现全体社区成员共享社区发展成果。街道在社区建设中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全国全民健身工作先进单位、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市文明社区、市和谐社区示范街道、市健康社区、市平安社区、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市双拥模范街道等荣誉称号。
  

长桥街道

  长桥街道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的西南部,东至黄浦江,南临淀浦河,西以桂林南路、老沪闵路与凌云街道相邻,北靠沪杭铁路,与漕河泾镇相望。长桥因桥而得名,原为石板桥,架在淀浦河上,桥身不长却横跨两县,故名“长桥”。
  长桥街道于1985年6月成立,经两次区划调整,现辖区面积为5.87平方公里,常住户籍人口83428人,户籍居民32768户,街道现有居委会31个。
  长桥街道的前身是上海县龙华乡和梅陇乡的部分辖区。长桥自建立街道以来,在政府主导下和社会支持下,积极推进城市化建设,道路从无到有,公交从少到多,绿化从点到面,环境从乱到治。尤其是当年长桥人口大量导入而缺少教育设施的时候,徐汇区政府及时启动了“长桥教育工程”,经过十余年的投入和改建,如今社区内有大专院校2所,中等专业学校2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中学7所,小学6所,托幼园10所,特教学校2所,并集中了上海小学、上海中学等一大批优质教育资源。
  长桥街道的社区建设理念“以人为本”,几年来致力于建设文明、温馨的绿色家园,在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和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质上作了大量投入。1999年、2001年两度被市政府命名为“文明社区”。1999年创建成“上海市一级卫生街道”,并被命名为“环境噪声达标街道”,2001年被命名为“大气污染达标街道”。街道建有6大社区事务管理服务中心,即“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教育中心”、“街道文化中心”、“街道体育活动指导中心”和“街道民间组织管理服务中心”,形成了便捷、有序的社区生活环境,社区社团活动活跃,参与面广。
  长桥街道现有31个居委会,有16个居民小区创建成市级“文明小区”,17个居民区创建成区级“文明小区”,各种特色小区19个。
  

田林街道

  田林社区位于徐汇区的中部,地区交通便捷,商贸繁荣,环境整洁,基础设施完备,是一个较为成熟的城市社区。辖区面积4.19平方公里,居住人口10万余人,其中户籍人口8万余人,外来居住人口2万余人,有20个居委会。田林地区有一批较有影响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如上海市航天局、上海社科院分院、上海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商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等。还有中学5所、小学6所、幼儿园8所。  
   田林社区是上海市首批文明社区。近几年来,田林社区先后荣获“全国双拥工作模范街道”、“全国侨务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社区建设示范街道”、“上海市先进街道办事处”、“上海市社区教育标兵单位”、“上海市科普示范街道”等荣誉称号。  
   田林社区是上海市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试点街道。在贯彻“二化一覆盖”、构建和谐社区文明田林的实践中,主要体现六大特点。  
   社区党建特色化。坚持按照市委关于“社区党建全覆盖”工作要求,在作为全市试点街道之一的实践中,积极探索社区党建的新方法、新途径。成立了社区党工委,实施了全面领导社区工作、协调社区各方的核心领导;组建了社会综合党委,实施对社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全覆盖;组建了社区党员服务中心,不断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日常管理;建立了社区总工会,加强社区群众工作,构建起区域性大党建新格局。  
   社区管理网格化。按照上海市城市管理体制,“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要求,街道注重在城区管理上创新管理机制,率先实行由街道办事处牵头,社区内公安派出所、市容环卫所、城管监察分队、工商管理所、房管办事处等共同联手构建了网格化的多网协同管理机制,整合社区执法和管理的资源,使社区的管理面上到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社区建设实体化。社区建设了“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协同办理”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为居民群众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建设有群众文化活动中心,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文化体育活动场所;按照“布局合理、贴近群众、服务便捷”的原则,拓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资源,建立了分布在居民小区的6个标准化卫生服务站,为方便居民就近医疗提供条件.
   社区服务多元化。根据建设服务政府的理念,把服务人民群众作为社区工作的重点,构建了多元化的社区服务体系,实行服务窗口一门式服务,居委会错时上班等制度,为满足居民群众的需求提供各类服务。建立了社区帮困和保障机制,以拓宽就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为抓手,帮助下岗和失业人员创造再就业的机会。实行社区居家养老的方式,为老年居民创造老有所养的条件。  
   社区活动群众化。坚持不懈地开展创建文明社区的各项活动,从全面提升市民素质的要求出发,组建和发展各类群众文化团队,积极开展有利于居民群众身心健康和文明和谐交往的各类活动。社区共有各类群文团队200余支,腰鼓队、拳操队、红枫画苑、秧歌舞蹈等队伍在全市小有名气。田林2.7万户家庭中,有1.5万多户家庭被评为五好文明家庭和文明户。  
   社区居民学习化。以创建学习型社区为抓手,根据居民群众不同需求,构建社区居民终身学习的新机制。创办了田林社区学校,作为居民群众的教育中心。根据居民群众的学习需求,不断开设各种类型的学习班级,如法律常识、科普知识、网络知识等多种培训班,形成社区处处是学校,人人是学员的学习氛围。
  

虹梅路街道

  虹梅街道于徐汇区西部,东临桂林路,西到虹梅路,南至漕宝路及东兰、古美生活小区,北以蒲汇塘为界,面积3.33平方公里(不包括虹南村、星联村面积),专司上海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的管理和服务。年末,有居委会13个,居民小组423个,居民6984户,户籍人口21130人。其中男性11300人,女性9830人;60岁以上3246人,其中90岁以上36人。街道党工委下设综合经济党工委1个,党总支2个,党支部21个,党员482人;代管外来流动党员党总支1个,党员57人;社区及机关党支部17个,党员709人,党组织覆盖率达到61%。辖区内的漕河泾开发区是国家级大型企业,是社区服务的主要对象。开发区已形成微电子、光电子、计算机及软件、新材料、航天航空等高新技术产业,建成研究开发、网络运行、金融数据、科技创新四大功能中心,正在建设“双优园区”、“数字园区”、“国际园区”三大园区。开发区拥有企事业单位1985家,其中三资企业421家。街道办事处设在虹梅路2019号。
  

康健新村街道

  康健新村街道是80年代中期建立的新型居民住宅区,辖区面积4.07平方公里,已建成风格各异的居民小区61个,既有以康乐小区为代表的普通住宅区,也有-、牡丹园等高档别墅区。辖区内居委会36个,其中市级文明小区34个,区级文明小区2个,各小区均建有老年文化活动室和全民健身点,配备了电视机、VCD、照相机、音响、跑步器、拉力器等设施。
   辖区内居民总户数35547户,总人口76063人,其中高中及中专以上学历占58.6%,大专以上占25.9%;60岁以上老人14281人,占总人口的18.77%。
   辖区内共有单位800多家,其中有区福利院、区文体活动中心、康东网球场、馨苑俱乐部,并有公共图书馆(室)两处,影剧院一家,及歌舞厅、游泳场、网吧等公共文体场所八处,并有健康与快乐俱乐部、社区体育场两处社区居民活动基地。辖区内教育资源丰富,有上海师大、上海运用技术学院、上海市委党校等大专院校6年,有世界外国语中学、世界外语小学等中小学12所。辖区内有新乐地段医院、区妇幼保健所两个医疗机构负责辖社区卫生工作。社区内共设有8个卫生服务点,开展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项目。
   辖区内绿化总面积199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9%,人均绿地20平方米,并建有康乐文化广场、康健绿苑和中星绿地等三块共2.8万平方米的大型绿地,另有康健公园和桂林公园两个公园。有20多个居住小区被评为“环保绿色小区”。1998年创建成上海市文明社区,2001年创建成全国文明社区示范点。
   1999年9月25日,-总-亲临康健街道康乐小区视察时指出:“社区党建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就会有生命力。”街道以江总-的视察为强大动力,从社区居民的需求等实际出发,提出建设以“使居民身心更健康,让社区生活更快乐”为主题的“康乐工程”。建立了“五个一”的工作机制,即:一批符合群众需求的阵地设施,一支专业和业余相结合的骨干队伍,一种陶冶道德情操的环境氛围、一组富有时代气息的活动主题。形成了“五个让”的工作法,它包含让陌生的人熟悉起来,让劳累的人轻松起来,让疏远的人亲近起来,让困难的人得到关爱,让奉献的人受到尊敬。制订了“五个乐”的行动计划,即乐在安居、乐在文化、乐在参与、乐在互助、乐在爱心。
   2001年由专家组和区委党校协助我们开展的一次抽样调查就已经显示,社区居民对“康乐工程”的知晓率达到91.6%,表示乐意参与“康乐工程”建设,为之出力的比例超过80%。
  为进一步深化康乐工程,探索和完善网格化社区管理的模式,按照区委的指示,2004年3月,康健街道又率先在全区成立了3个社区党委。
  

华泾镇

  华泾镇(原名龙华乡)1992年由原上海县划入徐汇区,1998年撤龙华乡建华泾镇。地区内有行政村15个(在镇区范围内有5个村,其他10个村分布在6个街道范围内,行政管辖权移交至相关街道),居委会11个,居民小组446个,至2006年6月30日,我镇现有实有人口64303人,常住人口60517人,其中户籍人口为27521人,外来流动人口18846人,境外人口75人。全镇统计实有人口单位115家。全镇现有24个镇、村级公司。镇政府设在龙吴路2443号。.
  

徐家汇街道

  徐家汇街道于1994年5月由原徐镇路街道、漕溪北路、天平路街道的部分地域合并组成,位于徐汇区西北部,东至宛平路、天平路、华山路,西至凯旋路,南至中山南二路,北至淮海西路,面积约为4.04平方公里,户籍居民31624户,94872人,常住人口11万左右,下设30个居委会。
  徐家汇社区地处徐汇区的中心地段,是徐汇区人民政府、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等政府机关的所在地。辖区内有徐家汇商圈、宜山路建材一条街、华山路名品一条街等繁华的商业区;有各类企事业单位7000余家;有上海体育城、徐家汇公园等大型公共活动中心;有交通大学、徐汇中学、市四中学、汇师小学、董恒甫职校等十几所学校;有各式中高档的居住小区,是一个集居住、商业、商务和公共活动中心为一体的综合型社区。
  长期以来,徐家汇一直承担着上海经济、文化方面的领头羊角色,历史上的徐家汇是近代西方文化对外传播的辐射点,如今的徐家汇更是中国最为繁华的中心之一。徐家汇社区(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充分考虑到徐家汇地区世界级城市副中心的功能定位,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和挖掘徐家汇的地域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积极贯彻“以人为本”的宗旨,深入开展“公共需求管理工程”,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出发点,立足为社区单位和居民服务,坚持超前思维、超前规划、超前服务,全力推进社区建设。2001年徐家汇广场地区被评为上海市文明示范标志区域,并连续多次在全市性的暗访、检查工作中名列前茅;2002年徐家汇社区被评为上海市文明社区,目前95%以上的居民生活在文明小区中;2003年8月上海体育城被评为上海市文明示范标志区域,社区三分之一的区域已创建成上海市文明示范标志区域。2006年以来,徐家汇社区以构建和谐社区为新的目标,加大民生服务力度,全面增强社会保障力、社会控制力、经济推动力、班子创造力和自身内聚力,积极开展社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实现全体社区成员共享社区发展成果。
  徐家汇街道在不断提升社区文明水平的同时,注重街道经济发展,形成了由街道招商中心、楼宇经济办公室、大隆公司组成的“三方联手、多方合作”的招商机制。通过抓经济、促发展、抓服务、求质量,引来了众多企业在徐家汇落户、发展,徐家汇街道的经济工作始终名列全市前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徐家汇社区会建成服务功能更完善、居住环境更舒适、治安秩序更良好、管理手段更先进、人际关系更和谐、自治参与更广泛的现代和谐社区。
  

凌云路街道

  凌云路街道东起老沪闵路、桂林南路、西至虹梅南路、南依淀浦河,北以沪闵路为界,面积3.58平方公里,现设28个居民委员会。
  一、人口分布情况
   街道现有居民2.93万户,户籍人口8.65万人,外来人口0.80万人,常住人口9万余人。60周岁以上老人15599人,占总人口比率为18.03%;残疾人1165人,占总人口比率为1.35%;已登记协保人员2313人,占总人口比率为2.67%;低保对象1260户,占总户数比率4.30%。

  二、公共服务设施
   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位于老沪闵路1029弄48号,面积2800平方米,设15个对外服务窗口,形成“一口受理、内部协同”的一门式服务模式,按照统一标志、统一标识、统一标准的要求进行运作。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上中西路凌云路口,面积 780平方米。共设3个全科诊室、2个中医诊室,开设检验、放射、B超、心电图等诊疗项目。目前正在改扩建中。
  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由街道办事处与梅陇文化馆合作共建、资源共享,用于文化活动的面积6000余平方米。该中心由梅陇文化馆自主管理,街道办事处利用场馆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承担适当的费用。
   除以上三中心外,街道根据社区居民需要,还建设了为老服务中心、社区学校教育中心、阳光之家残疾人活动中心、党员服务中心。
   社区为老服务中心:位于老沪闵路875弄松-园30号,总建筑面积1897.03平方米,由南、北两幢楼组成。北楼底楼设展示厅、多功能活动室、康复室、乒乓房、法律咨询室、心理咨询室。二楼设阅览室、多功能厅、视频室,并划分专门区域供办公用。南楼主要用于居家养老服务,预留床位50张及护理室、食堂、浴室等设施空间。社区老人洗浴中心也设在此处。
   社区学校教育中心:位于梅陇三村48号,占地面积3.42亩,主楼建筑面积900平方米,设置信息苑、宝宝乐教室、家庭文明指导室、多功能教室、青少年模型俱乐部、美术室、书法室等。
   社区阳光之家残疾人活动中心:位于兴荣苑内,面积420平方米。现有智障康复指导员3名、教师4名,主要开展身体康复指导,综合技能培训,举行各类文体活动。
   社区党员服务中心:位于陇南小区内,面积460平方米。开展接转党组织关系、党务工作政策咨询、求助热线等工作,为基层党组织提供协助等服务项目。
  三、市政基础设施
   住宅情况:有56个住宅小区,建筑面积246万平方米,其中纯商品房小区14个,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混合型售后房小区42个,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
   公建配套:使用面积5406平方米。
   城中村1处:姚家塘。
   主要道路10条:虹梅南路、上中西路、梅陇路、凌云路、罗秀路、老沪闵路、桂林南路等10条道路以及中环线东西贯穿社区。
   河道3条:北潮港、淀浦河、梅陇港。
   较大绿地2处:嘉川路小游园,虹梅南路绿地。
   公交客运线路13条:50、56、131、218、720、731、725、729、804、847路、徐梅线、松龙线、梅南线。
  四、文化教育资源
   高等院校2所: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中等专业学校3所:上海市邮电学校、新侨学院、市卫生学校。
   中学2所:梅苑中学、华东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小学3所:梅陇第一小学、华东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原梅陇第二小学)、梅陇第三小学。
   幼儿园7所:梅陇第一幼儿园、第二幼儿园、培蕾幼儿园、贝贝星幼儿园、陇龙幼儿园、上中幼儿园凌云分园,小红花幼儿园。
   党校2 所:0上海市委宣传党校、卫生党校。
   文化馆1所:梅陇文化馆,内设图书馆、电影院、信息苑、健身场所等。
  五、医疗卫生资源
   医院1所:大华医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
   社区卫生服务点6个:凌云新村卫生服务点、梅陇三村卫生服务点、书香苑卫生服务点、金塘小区卫生服务点、兴荣苑卫生服务点,陇南新村卫生服务点。除梅三服务站的其他5个服务站都完成了标准化建设。
  六、商业网点资源
   现有较大商业网点5个:华轻梅陇购物中心、好又多购物中心、汇金超市、联华超市、家得利超市,华轻水果批发市场。
  七、党的组织情况
   街道于2006年4月26日成立凌云社区(街道)党工委。
   现有居民区党组织28个,其中党总支15个。街道直属党支部13个。居民区党组织管理的党员3400余人。目前换届改选完成26个。
   社区综合党委下属两新党组织12个,其中联合党支部7个,独立党支部5个,管理两新党员170余人。此外,下属市容所党支部、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党支部、街道服务中心党支部和社保队党支部,管理事业和聘用编制党员30余人。
   老干部党支部1个,有党员18名。
  八、精神文明建设
   2002年创建成上海市文明社区,2006年创建成首轮新版上海市文明社区。目前,创建成新版市级文明小区12个,区级文明小区9个。
  

龙华街道

  “龙华”源于“弥勒在华林园内“华枝似龙头”的龙华树下-接班成佛,普度众生,称为龙华会”。
  旧有“三月三,上龙华”的谚语。清代时,每年春天,沪上则有到龙华踏青郊游之逾,清末龙华以桃花而名响上海,赏花游春的人不计其数,由此可见龙华当时的盛况。到了近代,血雨腥风却笼罩了龙华,北洋军阀及-的镇压机构都设在龙华镇。杀害革命志士及0人,难以计数。鸦片战争爆发,使得五口通商,上海首当其冲。革命的先驱中国0,带领工农大众,高举马列主义大旗,满怀革命热情,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人民的自由和幸福,同心同德,内-政,外御强敌,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战斗不息,使十里洋场变为举世瞩目的英雄城市。1989年把烈士牺牲的原址龙华公园,改建成龙华烈士陵园,-总-书写碑文“碧血丹心为人民”。赵朴初先生也赋诗,以寄托哀思,缅怀英烈。
  人民政权建立后,龙华镇旧貌换新颜,如今的龙华镇从一个只有2000多户,1.2万口的郊县小镇发展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完备,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各类小区迅速倔起,并已拥有常住居民2.3万户,6.4万人口的市区城镇,目前,全镇有居民委员会27个,其中有近半数的市、区级文明小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镇各项社会事业长足发展。现有中学、中等专业学校9所,小学3所,一所区级医院,一所设施先进的敬老院。在这些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设施建设的基础上,科、教、文、卫、体等事业在全镇范围内蓬勃发展,广大居民群众安居乐业。
  

漕河泾街道

  漕河泾街道位于徐汇区中部,东起龙华西路、龙吴路,西至柳州路、沪闵路、老沪闵路,南抵罗城路,北依漕宝路、中山南二路,面积5.26平方公里。2007年末有居委会29个,户籍居民26586户、人口67792人,其中男性33804人,女性33988人。社区(街道)党工委下属社会综合党委1 个,党总支16个,党支部 126个,党员4014人。
  辖区内交通便利,轨道交通一号线和三号线共5个站点分布在区域内,沪闵高架贯穿南北。地区内有铁路上海南站、上海南站长途客运站、光大会展中心、漕溪公园等标志性建筑。街道办事处设在康健路65号。
  


龙华街道特产大全




龙华街道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