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广场街道位于中山区东北部,东濒黄海,北临大连湾,西与人民路街道接壤,南依东山、炮台山与虎滩街道相连。地势南高北低、海岸线长12公里,辖区面积6.38平方公里。
辖区内有鲁迅路、长江路、五五路、朝阳街、港湾街、华乐街6条主次干线、纵横交错连接著名的海军广场,海之韵广场和华乐广场、港湾广场,构成大连市东部旅游风景带。大商二七贸易大世界,温州城与深业大厦,时代购物广场等10座大厦交相辉映,构筑成大连市东部商贸圈。清华园、东海明珠城、海昌欣城等物业小区,使赤儿沟一带旧貌变新颜。0大连市委,海军大连水面舰艇学院政治系,大连市环保局、水利局,中山区环保局6所中小学校,大连港等942家机关、部队、院校、企事业单位位于本辖区。
街道下设春海、春景、春德、春山、华乐、海军广场、港湾、春和、育才9个社区居委会,辖1093个居民小组。居民23008户,常住人口6.1万人。其中汉族占辖区人口98%,回、满、朝鲜、蒙古、土家、维吾尔、藏、苗、壮等少数民族占2% ,外来人口约1.8万人。
街道办事处是中山区人民0的派出机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区委、区0的直接领导下,行使区人民0赋予的权利,坚持科学发展观,致力于和谐中山、和谐街道、和谐社区建设。为完成市、区人民0部署的各项任务,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强化制度建设,严格落实行政-问责制、请示汇报制、信息反馈制、岗位责任制、目标考核制、逐级负责制、巡回检查制等规章制度,真正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6.38平方公里 | 210202001 | 116000 | -- | 查看 海军广场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育才社区 | ·中山区旅游·中山区特产·中山区十大特产·中山区十景·大连品 | 0 |
---- |
查看 育才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海军广场社区 | ·中山区旅游·中山区特产·中山区十大特产·中山区十景·大连品 | 0 |
---- |
查看 海军广场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港湾社区 | ·中山区旅游·中山区特产·中山区十大特产·中山区十景·大连品 | 0 |
---- |
查看 港湾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春和社区 | ·中山区旅游·中山区特产·中山区十大特产·中山区十景·大连品 | 0 |
---- |
查看 春和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春海社区 | ·中山区旅游·中山区特产·中山区十大特产·中山区十景·大连品 | 0 |
---- |
查看 春海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春德社区 | ·中山区旅游·中山区特产·中山区十大特产·中山区十景·大连品 | 0 |
---- |
查看 春德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春山社区 | ·中山区旅游·中山区特产·中山区十大特产·中山区十景·大连品 | 0 |
---- |
查看 春山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春景社区 | ·中山区旅游·中山区特产·中山区十大特产·中山区十景·大连品 | 0 |
---- |
查看 春景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华乐社区 | ·中山区旅游·中山区特产·中山区十大特产·中山区十景·大连品 | 0 |
---- |
查看 华乐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海军广场街道 |
海军广场街道位于中山区东北部,东濒黄海,北临大连湾,西与人民路街道接壤,南依东山、炮台山与虎滩街道相连。地势南高北低、海岸线长12公里,辖区面积6.38平方公里。 辖区内有鲁迅路、长江路、五五路、朝阳街、港湾街、华乐街6条主次干线、纵横交错连接著名的海军广场,海之韵广场和华乐广场、港湾广场,构成大连市东部旅游风景带。大商二七贸易大世界,温州城与深业大厦,时代购物广场等10座大厦交相辉映,构筑成大连市东部商贸圈。清华园、东海明珠城、海昌欣城等物业小区,使赤儿沟一带旧貌变新颜。0大连市委,海军大连水面舰艇学院政治系,大连市环保局、水利局,中山区环保局6所中小学校,大连港等942家机关、部队、院校、企事业单位位于本辖区。 街道下设春海、春景、春德、春山、华乐、海军广场、港湾、春和、育才9个社区居委会,辖1093个居民小组。居民23008户,常住人口6.1万人。其中汉族占辖区人口98%,回、满、朝鲜、蒙古、土家、维吾尔、藏、苗、壮等少数民族占2% ,外来人口约1.8万人。 街道办事处是中山区人民0的派出机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区委、区0的直接领导下,行使区人民0赋予的权利,坚持科学发展观,致力于和谐中山、和谐街道、和谐社区建设。为完成市、区人民0部署的各项任务,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强化制度建设,严格落实行政-问责制、请示汇报制、信息反馈制、岗位责任制、目标考核制、逐级负责制、巡回检查制等规章制度,真正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 |
桂林街道 |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桂林街道 桂林街道 位于中山区东部,地处南山根下,地势南高北低。东与春和街道、南与葵英街道、西与枫林街道、北与明泽街道为邻。 桂林街道办事处位于中山区五五路44号,地处中山区中西部,街道南部与葵英街道相望,西与昆明、青泥洼桥街道接壤,北与人民路毗连,东邻海军广场街道。面积3.18平方公里,所辖湖畔、林景 、望海、枫林、安民、解放6个社区,有汉、满、回、朝鲜族等众多民族。居民15103户,46700余人。驻街单位380多个,7所大中小学校。辖区有儿童公园、植物园、明泽湖,是山、水、园为一体的游览区和环境优美的居住区。 桂林街道办事处成立于1954年,1960年,桂林街道和解放街道合并成立中山人民公社枫林分社。1962年,恢复成立桂林街道办事处。1968年,改称桂林街道革命委员会。1969年9月,撤销桂林街道。1980年2月,又恢复成立桂林街道办事处。2003年12月15日,中山区进行规模调整,枫林街道和桂林街道合并成新的桂林街道。 近年来桂林街道社区建设全面发展,投资1500万元建起了3000平方米的数字化多功能社区服务中心和林景、枫林标准化社区,实行“一站式”服务,并推行“公示制”、“承诺制”,为社区居民和驻街单位提供一体化全面服务。辖区初具规模的住宅小区有38个。其中独具特色的有日本风情街,建筑面积为4万平方米,绿地率占30%。总体布局突出了日本风情特色,追求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文居住环境。街内设有酒店、旅游综合商店、咖啡店、日本料理店、茶道、花店和文艺表演场等,是集餐饮、茶道、表演等诸多项目为一体的精品旅游一条街。明泽苑、花香维也纳,依山傍水,风景宜人,这两个小区建筑独特,各类设施齐备,是成功人士、商贾名流的高档居住小区。 多年来,桂林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坚持“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工作宗旨,实行全年无假日办公,把人民满意作为最高追求,求实,求真,求新,求精,街道各项工作都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经济工作持续、稳定、快速发展,2003年完成税收3,025万元;国内生产总值 6,390万元;重点项目投资30,350万元;招商引资8,982万元;实际利用外资287.4万美元;发展高新技术企业10家;开发高新名优产品9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社区党建新途径,加强党工委自身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教育,开展“我是一面旗帜”、“党员五包下岗职工”等活动,树立党员形象。成立社区讲坛,建设学习型社区,引导干部群众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发展。2002年6月12日,-总-来连听取了街道社区党建、创建学习型社区等工作汇报。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再就业和社会保障所”,“好帮手”职业介绍所,为下岗、失业职工找到岗位,安置率达到100%,成为大连市第一个“无待业社区”。2000年4月24日,原国务院总理-亲临桂林街道考察,对街道的社区服务、社会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欣然题词“向湖畔社区居委会的同志们学习”。2000年4月12日彭佩云副委员长视察街道妇联及社区服务工作,对街道工作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题词“为0排忧,为群众解难”。街道先后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先进集体”、“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辽宁省社区服务示范街道”、“辽宁省先进党委”、“大连市红旗党委”和“十佳卫生街道”等百余项荣誉称号。 调整后的桂林街道,将着眼于新时期基层政权建设、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功能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社区群众需求为根本出发点,致力于建设数字化、人性化和国际化的桂林社区服务中心,努力建设以高品质的生活环境,高品位的商业活动,高素质的社区人口为核心的“三高社区”,齐心协力共创“新桂林”。 |
人民路街道 |
人民路街道是2003年12月由明泽和民主街道整合,因其CBD的主干道人民路而得名。区域面积3.3平方公里,设有4个社区居委会,常驻人口29000人。辖区企业3,400家,世贸大厦、富丽华酒店等46座商务大厦云集于此,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为特点的商务活动中心;大连海关、有辽宁检验检疫局、大连海港等中、省、市直部门近百个,是功能完备的港航服务中心。 街道以构建高品质经济服务中心、高效率社区服务中心和高标准党建指导中心为抓手,使辖区“三个文明”建设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港航经济服务中心向企业郑重作出六项服务承诺,并为企业营造便捷的办事环境、诚信的经营环境、文明的执法环境和和谐的生活环境。2006年1-11月份,实现税收1.83亿元,同比增长20%,引进外资780万美元,同比增长107%。 在区委、0支持下,投资3000万元建起5000平米的现代化社区服务中心。以OA自动化办公系统为手段,形成了社会事务、经济服务、党建工作全方位,上接区委0,下达社区百姓全覆盖的工作网络。 社区低保实现连续三年“零-”;社区服务成绩显著:2005年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自主创新奖”,2006年在人民大会堂领取了“全国和谐社区示范街道”荣誉牌匾;劳动就业工作2005年综合考评第一名,被市0授予“劳动和社会保障先进单位”称号;综合治理“平安社区”、“平安大厦”创建活动是街道稳定工作的主要载体;计划生育工作“以服务求发展,以网络求创新”形成了组织网络化、管理规范化、服务品牌化特色;以“健康大厦”和“文明楼院”为主题,迎接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 党建指导中心立足于党建带团建带工建,带动精神文明建设。实行工委、总支、支部三级管理,新经济组织党委、社区党总支、创业党总支和机关党总支分类指导的“层次管理,分类指导”工作格局,极大地加强了区域性、属地化党建工作。 党的建设带动了精神文明等各项事业的发展。率先在省市成立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超市”,举办“妈妈沙龙”成立暨沟通面对面现场会,开展十支队伍、百种实践、千名学生的“十百千教育实践活动”,把教育超市向实践超市延伸,团工委和工会组织的触角也伸展到企业和社区,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 街道30余项工作60余人次受到国家和省市表彰。2002年6月,-同志亲临视察,并对办事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街道先后被授予辽宁省文明街道标兵和中山区一流领导班子等称号。 |
昆明街道 |
昆明街道座落在风景气旖丽的劳动公园东侧,与百年城、新玛特等商业区一道之隔,位于中山区的中心地段。辖区占地面积1.55平方公里,居民1.6万余户,4万余人口,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商饮服务网点300多家。 几来,昆明街道党工委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精神为动力,以发展为主题,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先导,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经济效益为目的,以提高人民生活为出发点,以党的建设为保证,以市、区提出的建设“大大连”、“中央商务中心区”为总要求,始终坚持喊响一个口号:“人要干活,地要生财”,树立二种意识:“争取创优意识、服务群众意识”,抓住三个重点:“经济工作、社区建设、为民办实事”,推进四个大力发展:“大力发展大项目建设;大力发展高新科技企业及产品;大力发展商贸旅游业;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以“开拓、创新、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充分发挥昆明街道的整合优势,在提高街道的综合经济实力的同时,推进了文明社区建设,深化了精神文明建设,加强了各级党的建设,促进了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创造了一个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环境优美的新型社区,并取得了两个文明建设累累硕果。街道党工委被中山区委命名为“一流领导班子”、街道多次被评为省、市级“文明街道”;街道经济工作跳跃式发展,2001年实现税收1865万元,2002年税收突破2000万;街道市容卫生工作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十佳卫生街道”;七个社区居委会全部跨入 市、区级文明社区行列,其中:华昌社区被市0命名为文明社区标兵、社区服务示范社区。武昌社区“学习超市”被评为大连市学习型示范社区;街道的文化、体育设施完备,文化、体育活动中心、站、室、点、广场几十个,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多姿多彩,盲人“求索书屋”蛮声海内外,昆明票友京剧团、少儿艺术团、盲人艺术团每年参加社区各种演出近百场,被辽宁省命名为文化先近街道和大连市群众工作先近单位。 热线电话:82641209 值班电话:82641209 传 真:82641209 电子信箱:kunmingjd@sina.com 地 址:大连市中山区昆明街153号 邮 编:116001 |
葵英街道 |
葵英街道位于中山区西部,南与桃源街道相接,北与昆明街道相接,东与转山街道毗邻,西与西岗区接壤。辖区面积3.70平方公里,地势高低起伏。主干道解放路经辖区中部纵贯南北,石葵路、葵丰路横贯东西。 辖区内有路3条,街20条,巷60条,小区2个,里一个。街道下设石葵、清泉、向阳、葵英、智仁、-、文化、青云、光华9个社区居委会。常住居民22,265户,人口57,860余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95%。已办失业证人员17,000余人,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16,000余人。现辖区内有国营、集体、合资、私营、独资企业480多家,中国船级社大连分社、大连市-经济警察支队、大连市社会福利院、大连市中医医院坐落在本辖区。 上世纪初的沙俄殖民统治时期,葵英辖区归老虎滩区管辖,日本殖民统治初期属老虎滩会。1937年,划归市街区,设风光台、向阳台、青云台、樱花台、初青町等。 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前这一地区是个荒凉的山沟。当时分为上王家屯和下王家屯,只有几户人家。日俄战争爆发后,日本人占领了这一地区,开始开放建设,挖开多处山岗,打开直通老虎滩的山道,修建了由青泥洼桥至老虎滩的道路,铺设开通了有轨电车,并沿路两侧依山势起伏建起了日式中高档住宅,专供日本人居住。这里的居民多来自山东。他们生活困苦,多以垦荒种地谋生。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日本占领当局相继组建了樱花台区、初青町区,统归大连市役所管内东部出张所管辖。这二个区管辖着20个伪分区,分区内设有伪干事,一个伪干事管辖200户中国人。 1946年2月12日,市0首次区政会议决定,基层政权采取市、区、坊、闾4级组织。区0下按每坊20闾,每闾20户,设相当于今天的街道办事处的坊公所和相当于今天的社区居委会的闾。 1946年3月4日,0岭前区0成立。6月,先后向葵英地区派出民主改革工作队。 1946年6月1日,旅大地区废除了日伪期间的旧街名。辖区内的初音町改为葵英街,樱花台改智仁街,青云台、向阳台、文化台分别为改青云街、向阳街、文化街。 1946年8月,经民主选举产生了文若坊坊公所,坊长由项立本同志担任,副坊长由魏万成、张宝海同志担任,办公地址设在解放路446号。10月17日,民主选举产生了智葵坊坊公所,坊长由李子厚同志担任,副坊长由-琳同志担任,办公地址设在吉利巷1号。 1947年初,葵英地区建立了智葵、文若二个坊党的支部。智葵党支部-由李子厚同志担任,文若党支部-由孙景林同志担任。 1949年3月8日,根据大连市0发布的更改街路名称通告,文若坊公所更改为捷山街坊公所(迟玉德任-、傅绍礼坊长)。 1951年,智葵坊改称了葵英坊 。 1952年5月8日,岭前区委区0根据《关于旅大市街道居民委员会暂行办法》的规定,撤销坊公所,试建街道居民委员会。11月份,智葵坊、捷山坊改称智葵、捷山街道居民委员会。 1952年,葵英居委会办公地址由吉利巷1号迁到福庆巷13号。 1954年7月,为贯彻实施《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区0成立了工作委员会。8月中旬,葵英、捷山改称街道办事处,同时,建立了街道办事处党支部。葵英、捷山二街道下设16个居委会。 1959年2月,捷山街道被撤消并入葵英街道。9月岭前区撤消,葵英街道办事处开始隶属中山区人民0。 1960年4月,成立中山区人民公社,将中山区管辖的八一路、虎滩、桃源、葵英、青泥洼桥、天津、解放、民乐、春海、桂林等10个街道办事处调整为青泥洼桥、桃源、葵英、天津、春海、枫林6个分社。 1961年,葵英分社下设岭前、文化、葵英、智仁、新红、清泉、青云、捷山8个小街道。每个小街道都有一名国家干部,居委会的干部。居委会干部从义务公干部到了有16—20元不等的微薄收入。 1962年9月18日,撤销城市中的人民公社,葵英分社恢复称葵英街道办事处。 1963年街道有了24个居委会,分别称呼1、2、3……24委。 1966年9月,街道成立了文革领导小组、-总部。 1967年年初,各级党政组织基本都陷于瘫痪状态,但街道办事处作为一级政权组织,形式上还存在。3月,派来军代表全面领导主持街道工作。 1968年9月14日葵英街道办事处改为了创新街道革命委员会。 1969年8月,街道改为人民公社革委会,撤销居委会建制称街道革命委员会,也就是人们常常说到的“小街道”(此时下设8个居委会).这时的人民公社革委会不仅是政权机关,而且还是兼管工农兵学商五位一体的块块领导。 1979年4月,人民公社建制被撤销,恢复街道办事处称谓。同时撤销人民公社党总支,建立了街道党总支,下属的小街道也改称回居委会名称,此时葵英街道下设向阳、西山、清泉、-、青云、和平、东明、育文、捷山、芦山、华山、岭前、光华、青云沟、文化、友爱、大庆、葵英、新建、吉利、智仁、仁平、合力、新兴24个居委会。 1980年6月,街道党总支改为街道党委。 1981年的葵英街道占地3.13平方公里,有一条路11条街,66个巷,总户数9790余户,38600余人,下设14个居民委,辖区单位67个。 1983年完成了居民委划分,由14个居民委划为31个 1988年底,街道办公地址由福庆巷13号迁址到福庆巷7号,办公面积由不足300平方米扩大到1100平方米。 1993年设居委会35个。 1994年3月,增加捷凤、葵花、石葵二、红光二4个居委会,街道所辖居委会39个。 1996年增加新月居委会,至此,街道共设居委会40个。 1999年5月,街道进行的第四届居民委换届和调整中,由40个居委会(向阳、向阳一、宪立、西山、西山一、-、石葵、石葵二、青春、清泉、芦山、东明、平和、捷山、捷山二、红光、红光二、青云、育文、华山、保卫、岭前、光华、友爱、文化、青云沟、新月、葵英、智仁、东山、仁平、葵花、合力、新兴、吉利、新建、爱华、大庆、文明、捷风)调整为19个(宪立、向阳、石葵、-、清泉、东明、保卫、捷山、青云、红光、合力、新兴、东山、葵英、吉利、文化、文明、捷风、光华)。 2000年12月8日,将原15个居委会调整为葵英、智仁、合力、向阳、青云、捷山、清泉、市葵、光华、文化10个社区居委会。 2003年12月,大连市对所属街道办事处的配置进行调整,中山区的13街道办事处合并为8个。期间,街道有2名同志调出到其他街道,有14名同志由其他街道调入葵英街道工作。 2004年2月14日,全市第一个由社区、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共同组成的“三位一体”新型社区居委会——-社区居委会,在我街道内组建,街道的社区数量为11个。 2004年6月,根据大中政民发(2004)19号、20号文件精神,又对社区进行了调整。调整后改为向阳、石葵、清泉、青云、光华、-、文化、智仁、葵英9个社区。 2004年11月,第一批社区残疾人工作专职委员到社区工作。 2005年7月,第一批年龄在40岁以下,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的14名社区工作者进入社区工作。 2006年4月6日,街道由福庆巷7号迁址到葵英街9号,0投资1400万元,办公面积增至3700平方米。 2006年5月,第一批“军嫂”12名到社区工作。 |
桃源街道 |
桃源街道位于中山区南部,面临黄海,东邻老虎滩街道,西与西岗区八一路街道为邻,南至著名的老虎滩风景区,北与葵英街道接壤。辖区面积12.24平方公里,约占中山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境内依山傍海,丘陵起伏,目田河、岭前河交汇流入老虎滩湾。风光秀美的滨海路中段依山傍海,蜿延穿过小傅家庄、燕窝岭、北大桥、菱角湾、群虎雕塑广场等旅游景区。辖区有居民楼院1200多个,路、街、巷73条,有常住居民2.45万余户、6.5万余人,流动人口近3万人,是我市较大居住区之一。街道辖长利、目田、洪顺、舰院、医校、滨海、高尚、震海、桃源9个社区居委会。 为方便群众办事,桃源街道办事处投资300多万元,建成了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一门制”社区服务大厅,大厅集办公服务、多功能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和会议室于一体。服务职能有社会保障科、社区服务中心、司法所等6个科室、2个中心、2个所,共有工作人员 63人。 几年来,桃源街道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先后获得全国和谐社区示范街道、全国经济普查先进单位、省文明单位、省文化先进社区、大连市双拥模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桃源街道在区委、区0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区十二次-会和区委十二届二次全会以及区02007年第一次全会精神,紧密围绕岭前商业次中心建设、解放路改造和南部旅游带建设的发展规划,努力实现辖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深入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提升全覆盖式服务效能;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着力推动辖区“三个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将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做人民满意的公仆。 地址:大连市中山区桃源街23号 电话:0411-82115510 传真:0411-82115510 邮编:116013 |
老虎滩街道 |
中山区老虎滩街道办事处位于大连市东南端,是2003年11月份由原虎滩街道与转山街道合并而成的。它东、南濒临黄海,西与桃源街道和葵英街道毗邻,北与海军广场街道和桂林街道相连。辖区面积为14.65平方公里,辖区面积处于中山区第一位。下设平安、迎宾、中兴、杏花、虎山5个社区,街道办事处办公地址位于虎滩路236号。辖区常住人口25689户,共计65968人,外来及流动人口大约在15000人左右。辖区人口组成主要以汉族为主,占人口总构成的99%,另有满、回、壮、蒙古、朝鲜等少数民族。 老虎滩街道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享誉全国的虎滩乐园是使人留恋忘返的旅游胜地,景区内的海洋极地馆、鸟语林、群虎雕塑、跨海缆车、跨海速降以及蹦极等旅游项目更是常年吸引国内外客人,游人如织。 街道社区服务中心面积2000平方米,设置了社区服务、求助中心、企业服务、城建卫生管理、开具证明、接转组织关系、计划生育管理、法律咨询、残疾人服务、双拥武装、低保管理、退休人员管理、退休人员服务、失业金审验、职业介绍、失业证办理、再就业服务、税务管理等18个对外服务窗口,建立了老年人健康活动室、图书室、商务中心等便民设施,所辖五个社区办公用房平均225平方米以上,社区设施的“六个一工程”全部达标,每个社区都有党员活动室、健身活动中心、室外健身活动广场3个,有图书4000册以上。五个社区全部形成了三个组织结构,即社区党总支、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委员会。 辖区内物业小区共19家,除转山七小区、山屏花园始建于80年代,其余均建于90年代,分高、中、低不同档次;环境优美、风景秀丽,其中,转山七小区曾被评为国家环境达标小区,中南苑被评为省级绿化先进小区。 街道在历来的大连市三个文明建设中都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获得过大量的国家级、省市级荣誉称号,多年被评为市级文明街道,多次被评为大连市十佳卫生街道,并且在第一次十佳卫生街道评比中,夺得了 “大连市卫生管理示范街道”称号。纵贯南北的中南路,曾被命名为全国第一条水土保持大街,所在社区也被命名为大连市第一个环境保护示范小区。据不完全统计,历年来获得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几百个,在大连市中山区三个文明建设行列中处于重要地位,在很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
青泥洼桥街道 |
大连市中山区青泥洼桥街道位于大连市中心商业区,西北部与西岗区接壤,南至五惠路、武汉街,东到民生街、延安路,北接大连火车站,辖区面积1.39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驻中山区白玉街15—1号。 青泥洼桥是大连市的发源地。唐代以前,就已是兵马涌动、人声鼎沸的闹市。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国人开始在这里兴建了码头、火车站和造船厂,并给这座城市起名“达里尼”,意为遥远的城市。20世纪初,日本人占领了这个城市,把“达里尼”音译过来就成了汉语的“大连”。 青泥洼桥街道下辖上海、天津、双合、青泥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326个居民小组。辖区总人口24537人,其中暂住人口3423人、占人口总数的13.95%,老年人4559人、占人口总数的18.58,儿童2354人,占人口总数的9.59%。每天流动人口在50万人左右。 青泥洼桥街道是大连市最繁华的商贸、金融、旅游、娱乐、餐饮和信息服务中心。辖区内坐落着青泥洼桥商业街、天津街商业街、胜利广场商业区和中山音乐广场,大连商场、大商新玛特购物休闲广场、大连麦凯乐总店、大连百年城集团有限公司、新世界百货、新天百大楼等众多驰名商家在这里云集。四大国有银行、花旗银行、渣打银行等国内外众多知名金融企业在这里落户。大连远洋洲际酒店、大连天安国际大厦有限公司、希望大厦等高层建筑高耸云立。辖区各类企事业单位7597家,其中法人单位1791户、产业单位1117户、个体工商户4689户。市区内最主要的交通干线中山路、长江路横贯辖区,25条公共电、汽车线路在辖区经过,大连火车站座落在此。近年来,青泥洼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着“安全、健康、有序、和谐”的安全社区创建理念,坚持“以人为本、项目引领、持续改进”的工作思路,从群众的安全健康入手,采取多种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及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经过几年来安全社区的创建活动,交通事故下降了52.4%,火灾事故下降了12.8%,入室-案件下降了35.7%,社会治安状况逐年改善,事故案件率降到新低。辖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安全、健康、有序、和谐的良好环境,区域经济以每年30%的增速发展, 2006年、2007年、2008年,分别实现区级财政收入1.94亿元、2.72亿元和3.45亿元,街道“三个文明”建设得到持续发展。 街道先后被评为辽宁省文明街道标兵、大连市先进党委、大连市文明街道、大连市综合治理平安稳定先进集体、大连市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大连市平安稳定街道、大连市平安社区标兵、大连市交通安全先进集体。上海社区获 “辽宁省和谐文明社区”称号,双合社区获“大连市文明社区”称号,天津社区获“大连市创建零暴力家庭示范社区”称号,青泥社区获“大连市平安社区标兵”称号。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