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辽宁省 >>大连 >> 金州区 >> 得胜街道

得胜街道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得胜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得胜街道简介

  得胜镇位于大连市金州区东南部,辖区面积52 平方公里,1.59万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科技、文化、教育、金融、医疗形成网络化。
  得胜镇自然资源丰富,农业商品化程度高,有果树51万株,新建2处大果窑,可储藏水果2000 吨以上。蔬菜面积达166公顷,还可开发133公顷,一年四季均有蔬菜、水果上市,是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 大连开发区农副产品供应基地。这里工业基础雄厚,门类比较齐全,有榻榻米、食用菌、食品加工、水产为骨干的工业群体。全镇有独资、合资、合作企业8家,利用外资额达5000万美元。
  得胜镇南靠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西与大连开发区接壤,特殊的地理位置,为得胜带来得天独厚的发展前景,我们热忱欢迎国内外企业界、科技界有志之士前来投资开发,同时,我们有灵活的经营机制和优惠政策,将提供一流的服务。
  祝您事业成功,在"得胜"旗开得胜。.
  得胜镇位于大连开发区东北部,面积52平方公里,总户数5,720户,现有人口15,587人,有耕地面积22,518亩,农业以畜牧养殖和果树生产为主导产业,近几年,工业生产发展迅速,现有外企30家,各类企业近100家。2005年社会总产值81,054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6,375万元,工业总产值41,638万元,人均纯收入5,920元。
   得胜镇物产丰富,地杰人灵。有鸡、牛、羊、鸭等各种大规模养殖场。西金村油桃、缸窑村大樱桃、得胜村葡萄、东金村的丽佳鸭以及西沟村贮藏400吨的果窖……都远近闻名。涌现出了世界上登得最高的登山运动员李致新、跑得最快的著名动员曲云霞、吹得最响的我国第一支农民管乐团——得胜农民管乐团、投递最好的我国十大优秀投递员白世有……
   如今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开发区的大建设、大投入,得胜镇人民正以高昂的精神面貌,争取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上再上一个新台阶。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1.6万人 52平方公里 210213025 116000 0411 查看 得胜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得胜街道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得胜街道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拥政街道

    拥政街道是辽宁省大连市大连市金州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位于金州城区东北部,总面积18.5平方公里。东北与二十里堡相连,南与中长街道毗邻,西与友谊街道接壤。全街总户数9197户,总人口24062人。街道办事处辖4个村委会、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4个村民小组、183个居民小组。街道党政机关驻永安大街999号。   -   历史沿革   1976年设金州镇,1987年建拥政街道。1996年,面积18.2平方千米,人口2.1万人,辖以序数命名的24个居委会和4个行政村。2002年,辖古城甲区、古城丙区、八一路、福利街4个社区和三里、红塔、九里、青山4个行政村,24个村民小组、183个居民小组。[1]  

友谊街道

   友谊街道位于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城区西北部,辖:康乐、爱民、金华、古城乙区、宁海、龙兴6个社区居委会;园艺、兴民、龙王庙3个村委会。   友谊街道总面积14.3平方公里。东与拥政街道相连,南与光明街道毗邻,北与大魏家镇接壤,西临渤海金州湾。全街道总户数10041户,比上年下降6.8%;总人口24952人,比上年下降5.8%。街道办事处辖3个村民委员会、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0个村民小组和94个居民小组。街道党政机关驻北山路北段。   -   历史沿革   1987年设民政街道,1990年更名友谊街道。1996年,面积13平方千米,人口2.2万人,辖以序数命名的27个居委会和3个行政村。2002年,辖康乐、爱民、金华、古城乙区、宁海、龙兴6个社区和园艺、兴民、龙王庙3个行政村,10个村民小组、94个居民小组。[1]  

光明街道

  光明街道 西南部,东与中长街道,东南与站前街道,西南与甘井子区大连湾镇苏家村毗邻,西临渤海金州湾。总面积5.752平方公里。   街道总户数13503户,人口37695人,街道办事处辖2个村民委员会和13个居民委员会,即:和平小区、红旗、胜利东、胜利西、光明、金山6个社区居委会;南山村委会。下设130个居民小组。街道党政机关驻金湾路95号。

马桥子街道

   马桥子街道行政区域东至保税区,西至振兴路跨海大桥,南至大连湾,北至大黑山,面积19.39平方公里。辖区内有15个社区居委会和17个街属企业。现有居民3.1万户,常驻人口8.3万人。民族构成以汉族为主,占90%以上,另有满、蒙古、回、朝鲜、锡伯、达斡尔、纳西、俄罗斯、侗、傣、臧等少数民族。    马桥子街道是伴随着开发区的建立应运而生的,是开发区建设的第一个街道。    1984年9月,马桥子街道的前身——新兴股份有限公司成立,1985年7月易名为新兴实业总公司,下设农业公司、工业公司和商业公司。    1985年6月7日,经大连市人民政府(大政发[1985]109号)文件年批准,在新兴实业总公司的基础上筹建开发区街道办事处,编制18人;1986年7月16日,开发区管委会以(大开管发[1986]40号)文正式批复成立街道办事处。街道下设经营管理办公室、工业办公室和农业办公室,负责对街道的工业、农业和商业的协调与指导,编制28人;1986年8月20日,开发区管委会以(大开管发[1986]41号)文件批准成立“城区工作处”,明确为管委会的职能部门,负责处理城市和民政等日常工作,城区工作处与街道办事处,处级单位。街道办事处组建初期的5年里,主要任务是解决当地农民就业,为开发区安定民生,创造良好的建设环境。1988年11月,开发区筹备组建海青岛街道时,原街道办事处遂更名为东山街道办事处;1991年8月,东山街道办事处更名为马桥子街道办事处。截止2004年,马桥子街道辖区有15个社区居委会,1个社区服务中心和17个街属企业。其中东山社区成立于1985年10月,是开发区组建的第一个社区。  

海青岛街道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海青岛街道成立于1990年6月,位于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黄海西路266号,西北距开发区管委会1公里,西距大连周水子机场18公里,东距大窑湾港、北良港、西太平洋炼油厂5公里。区内公交客运1、2、3、4、5、6路公交线路均从办事处门前经过。辖区跨大连开发区、大连保税区两区,马家军田径训练中心、大连实德足球训练基地等坐落其中。辖区占地面积约22平方公里,居民约2.2万户,总人口约5.3万人。  

大孤山街道

  大孤山街道位于大连金州新区大孤山半岛中南部沿海,面积40.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1万人,流动人口1万余人。2010年企业总产值28.6亿元,利用外资1000余万美元,出口创汇1560万美元,街道财政收入1800多万元。   1993年以来,随着大孤山半岛的整体动迁、开发,大孤山街道已由过去以渔业生产、水产养殖、海产品加工为主导经济的乡村,转化为以临港工业区为依托的城市新区。辖区内有西太平洋石化、福佳大化、逸盛大化、大洋商船、东方精工、斗山发动机等国际知名的大型企业,大孤山半岛也因此成为石化产业、船舶配套产业和物流产业的集聚区。        目前,大孤山街道办事处紧紧围绕“经济发展、民生保障”两大主题,把“建设以人为本和谐半岛新城区”作为发展方向,在“十二五”起步之年开好局起好步,明确目标,有所作为,不断开创大孤山半岛建设与发展的新局面。   

中长街道

   中长街道是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委、区政府的所在地,是金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辖3个行政村、4个居民委,面积12.81平方公里,人口3.5万。距大窑湾港15公里,距大连老港25公里,距沈大高速路口2公里,距大连机场20公里,距金州火车站1.5公里,距国家电气化火车编组站1.5公里,距大连开发区5公里,距大连保税区6公里,距大连新市区8公里,距大连老市区25公里。沈大高速公路、哈大公路、鹤大公路、长大铁路、大连港、大窑湾集装箱码头,大连机场以及城乡公路,使这里海、陆、空交通四通八达、畅通无阻。周边的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大连新市区等开发建设区,为中长办事处营造了经济建设再登新台阶的大氛围。   -   历史沿革   1987年建中长街道。1996年,面积12.8平方千米,人口3.1万人,辖以序数命名的29个居委会和3个行政村。2002年,辖体育场、花园、金东路、长兴路4个社区和中长、东风、和平3个行政村。[1]  

站前街道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站前街道   站前街道位于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南部,东南与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相连,西南与甘井子区大连湾镇毗邻,南临黄海。辖建兴花园、盛滨花园、拥军、联胜、环保、南棉、龙湾、生辉8个社区居委会;马家、民和、吴家、杨家4个村委会。总面积16.6平方公里。全街道总户数14852户,比上年增长0.9%;总人口37820人,比上年增长0.8%。街道办事处辖4个村民委员会、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4个村民小组、61个居民小组。街道党政机关驻五一路162号。  

先进街道

   先进街道位于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城区东南部,总面积14.9平方公里。南与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相连,北与中长街道毗邻,西与站前街道接壤。全街道总户数14035户,比上年增长1.47%;总人口36851人,比上年下降3.04%。街道办事处辖2个村民委员会、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9个村民小组、122个居民小组。街道党政机关驻五一路401号。  先进街道打破自2001年以来连续3年未完成财政包干指标的局面,财政包干任务提前1个季度完成,主要经济指标有较大幅度增长。至年末,街道完成企业总产值45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工业总产值37亿元,比上年增长15%;企业增加值13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工业增加值7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固定资产投资2亿元,比上年增长39.5%;实际使用外资103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8%;企业出口创汇689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3%;税收完成3499万元,比上年增长43%;财政包干完成1748万元,比上年增长42%。  先进街道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积极推介辖区内闲置厂房,加大服务力度,改善投资软环境。至年末,共引进外资1030万美元,建成投产企业7家,总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2004年,先进街道加大社区服务中心软硬件建设力度,先后投资3万元制作图书馆书架、阅览桌椅,购置书籍等,投资10万元打造台球室、乒乓球室等活动场所。改善社区服务中心办公条件,金水路社区的办公用房由44平方米增加到460平方米。年内,渤海社区、金水路社区被大连市政府评为先进社区。[1]  

董家沟街道

   董家沟街道位于开发区中部,西与湾里街道相连,东与金石滩街道和得胜镇邻接,南与黄海海域小窑湾濒临,北与金州亮甲店镇和二十里堡镇接壤。街道下辖7个村(董家沟村、煤窑村、山口村、大树村、杨树村、鹿圈村、英歌石村),2个社区(福泉社区、卧龙社区)。现有常住人口7275户,19489 人,其中已动迁居民4829户,12070人。   董家沟街道全境75平方公里(112500亩),现有耕地面积14200亩,果树面积10130亩,林地面积21400亩。主要产出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年粮食产量6635吨。果树638000株,其中大樱桃5084亩,77430株,年产量721吨;苹果1659亩,50659株,产量3917吨;桃子1116亩,30348株,产量1122吨;梨949亩,12150株,产量2126吨;还有大枣、葡萄等品种。董家沟海岸线达8.5公里,海水养殖面积50000亩,台筏35000台,养殖滩涂5000亩。   董家沟街道交通四通八达,轻轨铁路、5号路、3号路、金曲路、金李路横穿东西,黄海大道、董姜路纵贯南北。  

金石滩街道

  金石滩街道总面积120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6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58平方公里。街道原有耕地17,000亩,林地32,000亩,农田水利用地1,200亩,荒地2,000亩。自1992年度假区成立以来,共征占各类土地10,448亩,其中:耕地9,028亩,农田水利用地150亩,荒地1,270亩,现剩余耕地7,972亩,林地32,000亩,农田水利用地1,050亩,荒地730亩。    总人口24,043人,其中:常住人口14,006人,暂住人口10,037人;常住总户数5372户,其中:已动迁户数2,911户,动迁人数6,361人,2005年待动迁户数343户,约1200人。    街道下设7个自然村、3个社区,即:满家滩村、庙上村、陈家村、什字街村、龙山村、葡萄沟村、河嘴子村、金石社区、金山社区、金满社区。    街道共有直属党组织19个,村属支部34个,共有党员763人。    街道所辖6个事业单位,751家企业,其中:集体企业及三资企业39家,个体企业712家。   

湾里街道

  湾里街道位于开发区中部,辖区总面积55.45平方公里,海岸线16公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于2002年5月16日挂牌成立。辖区内有学校9所(其中大学2所,初高中4所,小学3所),医院1所。下设4个自然村、9个社区,人口9万余人。湾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创建六个工业园、两个现代观光旅游生态园和招商引资为重点,把经济实力做强;坚持以科学管理和高新技术为动力,把经济质量做高;坚持依托外资大项目的优势,把产业链拉长;坚持走文明发展道路,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一步提升,努力把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落到实处,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2007年全街道实现企业总产值50.29亿元,同比增长37.8%;全口径收入完成12,148万元,区本级税收收入同比增长35%;实现人均收入1.32万元,同比增长10%。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着重改善民生,通过建立就业、医疗、扶贫、助学等社会保障制度努力使辖区百姓做到业有所就、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困有所帮、学有所教。街道先后被评为2007年度辽宁省“五个好”乡镇党委标兵;2007年度大连“五个好”乡镇党委;2007年度大连市文明单位;街道连续三年排在开发区镇街道综合绩效考核首位;连续两年被先导区评为双十佳单位;连续获得两届大连市先进单位。   

二十里堡街道

  大连市金州区辖镇。1946年设金县第11区,1956年分设二十里、红旗、水源3个乡,1958年合并为二十里堡公社,1983年置乡,1993年建镇。面积95平方公里,人口2.9万,距区府10公里。哈大公路、沈大铁路、沈大高速公路贯穿境内。辖二十里、十三里、富岭、韩家、前半拉山、后半拉山、刘半沟、广宁寺、三台子、茶房身、钟家、夏家、三房身、刘家店、初家、赵家、红旗17个村委会。有花岗岩矿、石灰石矿。乡镇企业有商贸、运输、建筑、建材和饮食服务等行业。农业主产玉米、高粱、薯类,盛产苹果、桃子。.  

亮甲店街道

  大连市金州区辖镇。1958年设亮甲店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区境中部,面积91.7平方公里,人口3.1万。庄(河)大(连)铁路、201国道、金(州)普(兰店)公路纵横全境。辖华山、陈家、三家子、蚕厂、旭升、梅屯、岔山、红亮、亮甲、石磊、石城子、葛麻、永锋、金顶、皇庄、泉水、柳树17个村委会和4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运输、建筑等行业,花岗石制品和冶金炉料制品驰名中外。农业主产玉米、花生、水果。.  

登沙河街道

  登沙河镇位于大连市金州区东部(东经122°03′,北纬39°13′),常住人口5万人,土地面积101.4平方公里,素有“辽南重镇”、“黄海明珠”之称,已被列为辽宁省和大连市重点建设示范镇和中心镇之一。   登沙河镇经济实力雄厚,发展前景无限。经济综合指标稳居金州区乡镇之首。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构建起以建筑业、服装加工业、冶金铸造业、精细化工业、精品作物种植业、休闲旅游度假服务业为支柱的合理的产业结构。海洋开发、生态农业、信息电子等朝阳产业正在莲勃兴起,发展势头强劲,前景光明,商机无限。   镇内拥有五所学校,两所中学,三所小学,其中大连市103中学是辽宁省重点高级中学。金州区第二人民医院座落于镇内,是金州区东部地区唯一的一所地区医院。   镇内有农业银行登沙河支行一所,信用联社登沙河分社一所,金融业务结算十分方便。   登沙河镇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距离大连市中心 56公里,距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50公里, 距离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26公里,距离大连城区42公里,距沈大高速最近处38公里,距大窑湾集装箱港口30公里,距离大连港55公里, 201 国道近在咫尺,大-庄公路纵贯南北,金城铁路穿越境内。   ".  

石河街道

  石河街道街域面积87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街道直属党工委5个,党总支5个,党支部99个,党员1459人;户籍人口29000人,其中满族人口占42%,外来人口20000人,总人口49000人。   石河街道交通条件便利,202国道、滨海路穿境而过,沈海高速公路、黑大铁路线、哈大客运高铁专线以及大连市轻轨3号线在石河都设有站点。   石河街道先后被评为国家基层政权建设百颗星乡镇,全国小康建设明星乡镇,全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示范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全国卫生示范镇,全国绿化百佳镇,全国亿万农民健身运动先进单位,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单位,辽宁省文明镇,辽宁省民族团结先进镇,辽宁省综合经济实力十强镇以及大连市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多种荣誉称号。   石河经济近年来发展较快,各项产业发展均衡。现拥有工业企业2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家,已形成了新型建材、机械加工、食品、服装等门类众多的工业体系,工业整体实力较强;特色旅游产业是石河的独特品牌,依托小黑山景区打造东沟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大连地区生态旅游精品,并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点,目前景区投入近20亿元开发高端温泉度假、现代都市型观光农业等旅游产品,全力推动旅游业升级转型;房地产及建安产业快速发展,近年累计开发面积近70万平方米,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   2010年4月,大连市启动新市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石河街道并入大连普湾新区。石河位于普兰店湾的中心区域,按照普湾新区的发展规划,石河被定位为普湾新区的商业集中区、生活配套区、休闲娱乐区和教育功能区,并且是新区发展的起步区。自2010年以来,随着新区建设的全面铺开,石河街道全力推进全域动迁工作,辖区内全部海域以及四个行政村整建制动迁工作已经启动,动迁总面积达45平方公里。目前辖区内已有普湾新区体育场、大连海洋大学、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职教基地、大连会展城、路网等十余个大型项目启动建设,短时期内石河区域将形成现代的城市产业和先进的城市基础设施,并将逐步发展成为大连城市次中心的中心区域。   2011年全年,全街实现财政包干1.02亿元;按照小口径统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4.5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5亿元;实际到位内资5亿元;实际到位外资1010万美元。   

大魏家街道

  大连市金州区大魏家镇,地处辽东半岛南端,总面积为88.69平方公里,耕地1700公顷。镇内辖13个行政村,人口2.2万人。大魏家镇农业资源丰富。粮豆播种面积1200公顷,主要品种有玉米、大豆、地瓜、小麦等,产量可达 8000吨。蔬菜生产专业面积353公顷,其中温室100公顷,大棚133公顷,主要生产黄瓜、番茄、茄子、青椒、芸豆、甘蓝、白菜等50余个品种,可以做到四季供应,年产量5.4万吨,是大连市商品菜生产基地之一。果树面积733公顷,主要品种有苹果、桃子、大樱桃、梨、葡萄、杏、大枣等十余品种,年产优质水果近万吨,以果大、味美、色艳、耐储而驰名中外。畜牧业主要以养猪、养羊、养牛、养鸡等为主,年饲养量猪3.2万头,羊5000 头,牛2000头,鸡20万只。   大魏家镇海岸线长19公里,滩涂面积253公顷,大小岛屿9个。年产海参40吨,杂色蛤4000余吨,巴鱼、黄花鱼、加吉鱼、牙鲆鱼、对虾等100余吨。   招商投资方向:   1、粮油、果树、蔬菜、畜牧、水产新品种的开发引进。   2、大规模农场化、工厂化生产、加工、经营。   ".  

杏树街道

  杏树屯镇位于大连市金州区东北端的黄海之滨。辖区内有16个村,总户数1.04万户,人口3.3万人。全镇总面积98.09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3.3公里,现有耕地4533公顷,年生产粮食2.5万吨左右,花生1000吨,水果2000吨,蔬菜2.5万吨。年养肉鸡、肉鸭、蛋禽400万只,生猪饲养量9万头左右。种植业招商引资主要是种菜、栽果、饲养业及农副产品加工等。   滩涂面积2400公顷,水产养殖以滩涂贝类为主,藻类为辅。年水产养殖产量1.7万吨,加工出口1.2 万吨,主要是杂色蛤和文蛤。重点招商引资项目:1.投资300万美元,筑坝稳滩,新建1000公顷文蛤、杂色蛤养殖基地。2.利用近海水产资源投资40万美元,发展100公顷海珍品养殖。3.投资630万美元,开发黑岛周围550公顷海域,实现水产品立体养殖。   畜牧业生产现已形成产、加、销、服一条龙,内外贸相结合的肉禽专业化生产。年饲养肉鸡、肉鸭360万只。重点招商引资项目:1、引进肉鸡、肉鸭、肉食品加工新工艺技术和新设备,可以包销加工产品。2、新建肉食品饲养殖场和加工厂。其它:   1、利用辖区一平方公里的黑岛子,投资1200 万美元,开发为旅游度假区。2、投资2000万美元,扩建小河口为客、货、渔三用港。   ".  

七顶山街道

  七顶山满族乡位于辽东半岛南端,面积65.94平方公里,人口2.1万人。七顶山乡历史悠久、经济发展迅速、物产资源丰富,盛产蔬菜、水果、海鲜品、 肉禽蛋等农副产品和石灰石等矿产品。其菜田达万亩, 享有""蔬菜之乡""的美誉。七顶山乡风光秀丽、气候宜人、土质肥沃、水源充足,通讯发达,交通方便,吸引着众多旅游者到此地休闲度假,是理想的投资佳地。七顶山乡人民以新的产业结构、发展设想,优惠政策和投资环境,欢迎国内外同仁及朋友到七顶山来参观考察、洽谈合作。   ".  

华家街道

  华家屯镇位于大连市金州区东北部,人口2.2万人。华家屯镇气候宜人,土质肥沃,物产丰富。全镇农业现已形成粮食、水果、蔬菜、畜牧四大优势产业,农业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华家屯镇有耕地面积4400公顷,年产粮食2万吨;蔬菜266公顷,年产量6万吨;果树面积933公顷,年产量0.3万吨,其中大樱桃、黄桃、苹果、梨、葡萄等名特优新品种占80%。镇内饲料、饲草资源丰富,生猪、家禽、肉禽饲养形成规模,生猪年饲养量8万头,家禽50万只,肉鸡、鸭150-200万只,肉牛、奶牛、山羊和珍奇动物也有较快的发展。   我们热忱欢迎海内外朋友来我镇投资开发农业,进行经济技术合作,兴办种植业、饲养业等农业企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开展农副产品进出口贸易,我们将以优越的环境、政策和一流的服务,同各界朋友携手合作,共同开辟美好的未来。   ".  

向应街道

  向应街道位于金州区北部。辖8个行政村。金普公路贯穿南北。华向公路直接沈大高速公路。纪念地有关向应故居。   【沿革】1958年属亮甲店公社。1961年,为缅怀关向应烈士,设立向应公社。1983年改乡,1995年建镇。1996年,面积64.5平方千米,人口1.7万人,辖城东、城西、土门子、关家、大房、三家、连庄、苏屯、望海、徐屯、大石棚、三官庙、小李屯13个行政村。   2002年,向应镇[210213112]辖城东、城西、土门、关家、三家、连庄、苏屯、望海、徐屯、小李屯、大石硼11个行政村。2009年12月6日正式撤镇改街。  

大李家街道

  大李家镇位于金州区东部黄海岸边,面积为 56.4平方公里,人口1.7万人。农业以玉米、大豆、水稻为主。近三年共有15个粮油作物项目荣获国家、省、市单项奖励。苹果、桃子共45万株,年产量可达到2200多吨。蔬菜保护地逐年扩大。牛、羊、鸡、鸭、鹅等畜禽业十分兴旺。海岸线64华里,可供养殖滩涂306公顷,可供养殖海面266公顷,水产业得天独厚。全镇有水产养殖场29个,共2.6万台筏,占用海面1666公顷。主要养殖海带、裙带菜、扇贝、贻贝、牡蛎、魁蚶、杂色蛤、文蛤、对虾和海参等,滩涂港养对虾240公顷。全镇大小机动船只400多条,总马力1.6万匹,水产品产量居全区第一。全镇有综合育苗室7座,总水体3600立方米,可培育多种贝藻幼苗。冷库5座,一次冷冻加工贮藏量为1700吨。4艘全区最大的800马力的8174远洋捕捞船,已开赴国外进行捕捞作业。辽东船厂可修6000-7000吨的船只,准备扩建万吨船体的船坞。曹家屯码头可停泊9000吨级船只,正计划建立万吨级的货渔码头。   旅游业大有发展前景,海岸有国内少有的滨海岩溶地貌,有数百个溶洞、石墙、石茅、石柱、石桥、石兽等,怪石林立,景色壮观。靴子礁、天然洞、一线天和北方独特少有的小石林,是我国北方很少能见到的典型客斯特地貌,很有观赏价值,是旅游、度假、建别墅的胜地,是极好的天然浴场。有关部门已经确认朱家屯一带海域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景色可与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媲美。   欢迎有志者前来考察、洽谈、合作开发、共求繁荣。.    大李家镇位于开发区的东部,太山山脉横亘东西把全镇分为山前和山后两大部分。全镇总面积为63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3.4公里,其中岛岸线1.4公里。辖区内共有9个行政村,43个自然屯,63个村民小组。截至2005年末,全镇有5,875户,户籍人口16,481人。以汉族为主,占人口总数的95.9%。并由满、朝鲜、回等少数民族687人,占人口总数的4.1%。    经济发展状况    大李家镇是一个以农为主,农渔结合的乡镇。2002年以来,镇党委、政府贯彻开发区经济发展思路,加大固定资产投入,加大内外资引进,加大经济结构调整,使全镇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各项经济指标快速增长。    2003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50343万元,同比增长12.79%;企业总产值46396万元,同比增长15.79%;固定资产投资3806万元,同比减少26.6%;人均收入达到4908元,同比增长9.11%。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全年完成退耕还林、还果3000亩。   水产也是大李家镇的支柱产业,以养殖、捕捞、加工为一体的水产业是全镇的经济大项。2003年,投资1000多万元,培育水产养殖业新的增长点。全年新增各项类工商户和私营企业100多户;内外资引进继续增长,全年引进外资45万美元,内资300多万元,推动了全镇经济总量的扩张。    2004年,调整思路,以工农业园区为牵动,使经济发展呈现新增势。全年完成社会总产值50512万元,与上年同比增长0.34%;企业总产值46364万元,同比持平,其中水产总产值32630万元,同比增长55.1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499万元,同比增长70.76%;人居收入5478元,同比增长11.61%。    2005年,在“围绕两个基点,抓好三个重点,突破一个难点”发展思路指引下,经济稳步增长。全镇共实现企业总产值50,900万元,同比增长9.7%;工业产值28,000万元,同比增长8.5%;企业增加值完成17,000万元,同比增长1.2%;工业增加值完成6,500万元,同比增长9.2%;出0货值完成1,200万元,同比增长9.1%;企业利润实现2,875万元,同比增长6.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426万元,同比增长45%;实际到位外资200万美元;实交税金615万元,同比增长120.5%;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038元,同比增长10.2%。    2006年全镇完成企业总产值6.8亿元,同比增长33%;完成企业增加值2.4亿元,同比增长41%,;完成出口创汇额8400万美元,同比增长30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5335万元,同比增长63%;实际利用外资265万美元,实际利用内资1.32亿元,都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增长;上缴税金900万元,同比增长46%,其中地税收入650万元,国税收入250万元,完成财政包干任务400万元,同比增长54%;人均纯收入7000元,同比增长16%。    2007年全镇完成企业总产值9.4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60万美元;实际利用内资4000万元;出口创汇8300万;年底全口径税收收入830万元,完成本级财政收入280万元。    2008年完成企业总产值132000万元,同比增长35%;完成企业增加值49000万元,同比增长35%;完成出口创汇11500万元,同比增长3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260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37%,同比下降46%;实际利用内资6200万元,同比增长 55%;实际利用外资186万美元;全年完成全口径税收收入1560万元,同比增长25%,完成一般预算收入677万元,同比增长30%。人均收入9000元,同比增长14.5%。    文化体育    全镇有1所中学,4所小学,4所幼儿园。镇内有一座可容纳1300多人的影剧院,有一个藏书近万册、40个阅览席位的镇级图书馆,是全镇的文化活动中心。大李家镇文化工作基础扎实,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活跃,是辽宁省文化工作先进乡镇。目前,全镇有书法骨干57名,舞蹈骨干69名,戏曲骨干12名,民间民俗活动艺人8名,其中有大连书法家协会会员2人,作家协会会员1人。特别是我镇的正明寺村女子荷花龙舞闻名中外。正明寺村女子荷花舞龙队成立于1993年1月18日,据说当时是中国第一支女子舞龙队,由清一色渔家女组成。多年来,正明寺村女子荷花龙舞先后获得省群众文艺舞蹈大赛第一名、文化部群众文艺《群星奖》铜奖、44届比利时布鲁塞尔世界发明博览会“尤里卡”金奖和首届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并随市委-孙春兰出访到日本,为我镇赢得了很高的荣誉。    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    城山头滨海自然保护区是2002年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350公顷,区内保护着我国罕见的石灰溶岩海蚀地貌,充分展现了距今6.5亿年间各个地质时期的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古环境特点,具有很高的地质科研、旅游度假价值。盘道村是我镇一个满族自治村,人口800多人,至今还保留着传统的满族习俗。   

得胜街道

  得胜镇位于大连市金州区东南部,辖区面积52 平方公里,1.59万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科技、文化、教育、金融、医疗形成网络化。   得胜镇自然资源丰富,农业商品化程度高,有果树51万株,新建2处大果窑,可储藏水果2000 吨以上。蔬菜面积达166公顷,还可开发133公顷,一年四季均有蔬菜、水果上市,是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 大连开发区农副产品供应基地。这里工业基础雄厚,门类比较齐全,有榻榻米、食用菌、食品加工、水产为骨干的工业群体。全镇有独资、合资、合作企业8家,利用外资额达5000万美元。   得胜镇南靠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西与大连开发区接壤,特殊的地理位置,为得胜带来得天独厚的发展前景,我们热忱欢迎国内外企业界、科技界有志之士前来投资开发,同时,我们有灵活的经营机制和优惠政策,将提供一流的服务。   祝您事业成功,在"得胜"旗开得胜。.   得胜镇位于大连开发区东北部,面积52平方公里,总户数5,720户,现有人口15,587人,有耕地面积22,518亩,农业以畜牧养殖和果树生产为主导产业,近几年,工业生产发展迅速,现有外企30家,各类企业近100家。2005年社会总产值81,054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6,375万元,工业总产值41,638万元,人均纯收入5,920元。    得胜镇物产丰富,地杰人灵。有鸡、牛、羊、鸭等各种大规模养殖场。西金村油桃、缸窑村大樱桃、得胜村葡萄、东金村的丽佳鸭以及西沟村贮藏400吨的果窖……都远近闻名。涌现出了世界上登得最高的登山运动员李致新、跑得最快的著名动员曲云霞、吹得最响的我国第一支农民管乐团——得胜农民管乐团、投递最好的我国十大优秀投递员白世有……    如今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开发区的大建设、大投入,得胜镇人民正以高昂的精神面貌,争取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上再上一个新台阶。   

大窑湾街道

  2011年11月18日,大连保税区大窑湾街道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大窑湾地区建设发展掀开崭新一页,大窑湾街道现有土地面积65平方公里,辖区居住人口达3万余人,各类企业3000余家。街道下辖格林小镇社区、新青年社区、奇瑞社区、瑞港社区和港湾社区五个社区。街道南与大孤山街道相连,北与湾里街道毗邻,西与海青岛、马桥子街道接壤,街道距大连西站34公里,大连北站20公里,周水子机场31公里,大窑湾港12公里,奇瑞、曙光两个整车项目以及出口加工区A区、大窑湾保税港区、能源港区、汽车物流园区等均位于其中,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  

炮台街道

  炮台街道位于辽东半岛中西部(东经121°47′,北纬39°29′),座落在普兰店湾畔。南距大连市区48公里,北距沈阳288公里。炮台街道总面积226平方公里,辖有17个村、8个社区,托管1个农场。常住人口5.1万人,暂住人口2.2万人。耕地面积11.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6%。    炮台街道位于大连地理中心区域,交通十分便利。哈大公路、哈大铁路客运专线、沈大高速公路、长兴岛疏港高速公路、辽宁滨海公路、瓦五铁路纵横交错,贯穿辖区。沈大高速公路设有炮台和海湾北两个出入口,长兴岛疏港高速公路在镇内设有出入口,瓦五铁路在镇内设有车站。松木岛港万吨级码头即将建成使用。镇、村、屯三级公路网络基本形成,全部实现柏油化。    炮台街道基础设施完备。街道内拥有两座变电所,供电充足;移动通讯网络全覆盖,街道内有程控电话1.5万门;炮台街道水资源丰富,日供水能力10万吨,街道内设有净水厂;中心区域按城市化标准规划建设,已建成商业住宅面积40万平方米;街道内环境实现绿化、美化、亮化,人居环境舒适和谐。    炮台街道坚持“抓二带三促一”的发展战略,产业基础雄厚。现有工业企业392家,其中规模企业61家,上市公司4家。已形成了食品加工、机械加工、建筑材料、服装加工、旅游等主导产业,农产品深加工、医药化工等优势产业也不断壮大并初具规模。大成食品(大连)有限公司生产的“鸡宝宝”牌食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大连真心罐头食品有限公司的“真心”商标被国家工商局认定为驰名商标。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围绕水果、花卉、蔬菜、水产和畜牧五大支柱产业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渔业园区、畜牧园区和名贵花卉繁育基地。雪龙黑牛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雪龙牛肉享有“肉中极品”的美誉,被-选为指定食品。旅游资源丰富,大连铭湖国际温泉滑雪度假区已达到国际标准,三期工程现已投入使用。海上垂钓、农家游、水果自采园等其它旅游项目也初具规模。    炮台街道曾荣获“全国文明镇”、“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国家卫生镇”等荣誉称号,并被列入“东北三省新农村建设示范镇”、“辽宁省城镇建设示范镇”、“辽宁省环境优美乡镇”。 2012年,街道完成工商税收1.879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4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1.97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56.4亿元,引进内资10.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565万美元,人均收入达到26000元,在辽宁省百强乡镇综合实力评比中排名第4位。  

复州湾街道

   复州湾镇位于中国辽东半岛中西部,瓦房店市西南部,东与炮台镇毗邻,西与谢屯镇接壤,南临渤海普兰店湾,北与泡崖乡为邻,地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全镇总面积211平方公里,辖区内有9个行政村,4个居民委,总人口4.7万,其中城镇人口2.45万人。境内耕地面积2000公顷,海岸线28.3公里,滩涂及浅海面积4284公顷,港养海参面积21000亩,滩涂贝类养殖15000亩。    复州湾镇是1954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第一批城镇建制,2005年,大连市规划局编制我镇为大连市十个中心镇之一;2006年,辽宁省规划在"十一五"期间,把我镇纳入全省新形成10个10万—20万人口小城市之中。2010年4月9日,大连市正式启动了新市区管理体制改革,明确将复州湾镇划归大连普湾新区管辖,作为新市区进行规划建设。复州湾镇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期。    城镇功能完备。镇区电业、邮政、税务、工商、自来水、有线电视等机构齐全,东北电网高压输变电线路分支有三条线路通至镇区,复州湾自来水公司日供水能力可达1万吨以上。镇区内餐饮、购物、洗浴等服务环境优雅。适合从业的劳动力资源丰富。    近年来,复州湾镇坚持"工业强镇、项目立镇"发展战略,实现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充分利用区域优势、资源优势以及政策优势,紧紧抓住"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国家战略"和"大连普湾新区大开发大发展"的有利契机,加速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先后规划建设大连复州湾山河建材产业园和大连普湾新区复州湾新型产业园,加大项目平台建设,强化招商引资,狠抓项目落实。投资6.5亿元、占地42万平方米的大连山水水泥项目,投资9亿元、占地300多亩的大金马基础建设项目,投资5000万元、占地3.3万平方米的大连蓥鑫节能管道项目,投资1亿元、占地5万平方米的大连泉江建材项目等重大产业项目先后建成投产,成为复州湾镇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极。    2011年,全镇实现社会生产总值96.1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64.9亿元,增长5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98亿元;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75万元,增长35.9%;全口径工商税收实现7317万元,增长79%;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3亿元,增长34.4%;实际到位内资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00万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9元,增长18%。    复州湾镇真诚欢迎海内外朋友前来开发,我们的大门永远向您敞开!   

三十里堡街道

  三十里堡镇有着悠久的水果生产历史,早在1905年就开始种植果树,“三十里堡”牌苹果闻名国内外,深受消费者们的欢迎。    目前,该镇已发展水果品种400余种,种植面积1.2万余亩,尤其是红富士苹果是全国最大的生产示范基地,并拥有辽南最大的锦丰梨园和从日本引进的“三水梨”繁育、推广、示范基地。早在1958年曾荣获周总理签发的“社会主义先进单位”奖励和奖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等亲临果园视察,-副总理亲自题词:“苹果之王,世界之冠”。目前水果产量达万余吨,以国家绿色食品生产技术为标准,优质果占95%以上。   


得胜街道特产大全




得胜街道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