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上海市 >>浦东新区 >> 航头镇 >> 长达村

长达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长达村谷歌卫星地图)


长达村简介

  长达村位于航头镇西部,林海公路贯穿于南北。南至闸航路,西面与闵行区浦江镇的汇东村、汇红村、新风村毗邻,北面与牌楼村相接。清代,长浜村境域隶属于十九保十二区。清末民初,归西联乡辖制。民国时期,先隶属于南汇县第九区的召楼镇,并区后为第六区三民乡,撤区并乡后属下沙乡管辖。1958年9月,属下沙人民公社十一营。1959年,改称长浜生产大队。1984年,改称长浜村。2002年,和原航头镇汇达村并村后,改称长达村。由自然村长浜村, 汇达村组成。总人口5195人。其中:本村户数1681户,本村人口4119人,农保人口0人,镇保人口4119人,城保人口0人;外来人口1076人。其他人口0人。耕地4238.00亩,粮田1500.00亩,常年菜田850.00亩,林地1000.00亩,鱼塘500.00亩,畜禽场388.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830.9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60.00元。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10115137 200135 -- 查看 长达村谷歌卫星地图

长达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长达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鹤鸣社区

  鹤鸣社区:位于下沙社区西侧,含鹤鸣一村、鹤鸣二村等。
  

瑞和苑社区

  瑞和苑社区:位于瑞和路南侧。
  

下沙社区

  下沙社区:位于航头镇以北2公里处。
  

航头社区

  航头社区:位于航头镇政府所在地。
  

长达社区

  长达社区:位于航头镇以西2公里处,长达路西侧。
  

海桥村

  海桥村,因境内有座“海木桥”而得名,隶属于浦东新区航头镇,位于航头镇东南端,西与丰桥村毗连,北与福善村隔大治河相望,东与新场镇新南村接壤,南与奉贤区金汇镇金汇村隔界河为邻,区域面积2.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6公顷。全村有13个村民小组,本地家庭户659户,人口1659人,其中农业人口1221人、非农人口438人;外来流动人口260户、1073人。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海桥村共有姓氏80个。境域自古至今以农业为主。境域商业和服务业向来不发达。2011年,海桥村有属地企业18家,职工380余人;实现工业总产值1.45亿元,可支配收入237万元。2006年6月至2007年底,海桥村开展新农村建设,以10组为试点,逐步向全村辐射,进行村容村貌的整治。共投入资金400余万元实施“五化一通” (庭院美化、河道净化、墙面白化、路灯亮化、宅村绿化和水泥路面户户通),完善宅村基础设施。在此基础上,加强道路和配套河建设。2009年3月,在1、13组开展亮点组创建。2010年,在全村范围内又开展村庄改造工作,实施道路、河道、路灯、绿化、桥梁、房屋批涂、污水纳管等七大工程,进一步改善了环境面貌,提升了农民生活品质。13组有棵百年榉树,2008年12月被定为上海市二级保护古树名木。海桥村先后获得上海市文明村、整洁村、健康村、交通文明村、全国计生协示范村居、上海市五好村党组织、浦东新区美好家园示范村、村务公开示范村、上海市平安小区等光荣称号。
  

鹤鸣村

  航头镇鹤鸣村位于航头镇中心区域,东至咸塘港,南至航东村接壤,西至石家浜,北至盐铁港。沪南公路、航头大道、航鹤路、航三路,东西南北贯穿全村。全村占地面积5.7平方公里。1959年7月,鹤鸣大队成立。1984年2月,政社分设,鹤鸣大队改名为鹤鸣村。2003年7月,原鹤鸣村、方窑村、许冯村三村合并为鹤鸣村。由自然村由自然村 鹤鸣村, 方窑村,许冯村组成(1分)组成。总人口96000人。其中:本村户数2560户,本村人口6200人,农保人口120人,镇保人口3511人,城保人口200人;外来人口3400人。其他人口0人。耕地1038.00亩,粮田100.00亩,常年菜田510.00亩,林地208.00亩,鱼塘20.00亩,畜禽场1.00亩。我村2011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78.00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3000.00元。
  

王楼村

  王楼村地处航头镇东北隅,离沪南公路2.5公里,东与康桥工业南区相接,南于本镇鹤东村为邻,西与本镇沉香村接壤,北与国际医院园区相望。机场高速公路横穿北端,即将建设的16号轻轨及五号线竖贯南北,全村面积近5平方公里。全村可耕地面积2681亩,全村人口3912人,其中0员135名,外来人员1543人,全村农户1574户,外来人员户数 297户,村域内有大小各类民(私)企业28家,是一个以农业养殖业为主的自治村。2011年工业产值将超亿元,国家税收将超过600万元,村可支配收入有望达到90万元,全村人均收入12000元。村里建有文化活动中心,位于22组储墙路东首,其中包括(党总支、村委会)办公楼、村民卫生医疗室、老龄活动室、村民健身房、村务会议室、图书室等场所。我村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全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获得了《市级卫生村》、《市级文明村》、《市级交通文明村》、《市级民主管理村务公开示范村》的荣誉。由自然村王楼村和储楼村组成。总人口5455人。其中:本村户数1574户,本村人口3912人,农保人口2218人,镇保人口916人,城保人口760人;外来人口1543人。其他人口18人。耕地2681.00亩,粮田863.90亩,常年菜田1457.10亩,林地260.00亩,鱼塘70.00亩,畜禽场30.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90.0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0.00元。
  

沉香村

  沉香村地处航头镇北端,沪南公路东侧,北邻周浦塘东社区,东接王楼村,南与鹤东村接壤,村区域面积约4、5平方公里,全村27个村民小组。沉香这一地名是因传说区域内的周家浜东有1座沉香木所建木桥而得名。相传很早之前,在现沉香村8组内周家浜上建有一座木桥方便河两岸百姓往来,取名周家浜桥。一日,有一江西生意人(传说江西人识宝)经过此地,识得此桥木材是沉香木,而沉香木是木材之中一宝。为此,此人驾船经过时故意撞坏桥梁,附近百姓十分气愤,要其修复,该商人暗喜,假施善心,很爽快的答应为大家补修一座石桥,附近百姓好生欢喜,满口答应。江西人讨得便宜,立即购置石材、聘请石匠,日夜建造,不日石桥建成,江西人拖走了桥梁木材,临走还留了一根给乡民们作纪念,并说明此木为沉香木。直到此时,附近百姓才知上当,懊悔莫及。为了让子孙后代记住耻辱,努力奋进,克服愚昧,遂把石桥起名为“沉香石桥”。解放后,由于实现农耕机械化,把原三节石桥改建成平面水泥桥,但村民还是称其“沉香桥”,沉香村村民也由此而来。清代,沉香村境域大部分属于十九保四区管辖。清末民初,分属周浦镇、坦直乡、西联乡管辖。民国时期,部分地区先后属周浦区沈东乡管辖;部分地区先后召楼储仓乡、下沙乡、古鹤乡管辖;部分地区属新场区坦北乡、坦直乡管辖。解放初,沉香北部属沈庄区沈庄乡,南部属下沙区下沙乡,东部属新场区坦西乡。1956年隶属沈庄区渔潭乡。1958年9月为下沙人民公社六营。1959年改为沉香生产大队。1984年改称为沉香村。2002年7月由于航头、下沙两镇合并,属航头镇。2002年10月与白墙村、 果园村合并为现在的沉香村。由自然村果园村、白墙村、沉香村组成。总人口6000人。其中:本村户数1887户,本村人口4328人,农保人口135人,镇保人口4143人,城保人口50人;外来人口1672人。其他人口0人。耕地493.00亩,粮田64.00亩,常年菜田372.00亩,林地32.00亩,鱼塘10.00亩,畜禽场15.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15.0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4000.00元。
  

梅园村

  梅园村地处航头镇北首,地形南北长,东西窄,沪南公路南北贯穿全村,全村区域面积为3.2平方公里。2003年由原来的沙北村和梅园村撤二建一,22个村民小组,党员人数163人,分为三个支部。村区域内有大小企业几十家,年工业产值近9600万元,,目前新一届村两委干部有7名,平均年龄47岁,我村还设有外口办,日防队,建成了建防村体系,近年来先后获得过市级卫生村,区级文明村等光荣称号。由自然村梅园村、沙北村组成。总人口12342人。其中:本村户数1714户,本村人口4216人,农保人口523人,镇保人口2819人,城保人口874人;外来人口8126人。其他人口0人。耕地902.00亩,粮田450.00亩,常年菜田319.00亩,林地72.00亩,鱼塘37.00亩,畜禽场2.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00.0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360.00元。
  

航东村

  航东村位于航头镇东首,东与福善村毗连,南与果园村和中市路相连,西连闸航公路与闵行区相壤,沪南公路和南航公路横贯东西,咸塘港与惠新港丁字形相交,水陆交通极为便利。1957年7月,航东大队建立。1960年10月,划出其东部的7个生产队归福善大队。1964年,从公社示范场划出一部分组建8队。1984年2月,政社分设,航东大队改名为航东村。1995年7月,因航头镇与航头商城建置分设,航东村属航头商城管理,原属航头村第一、二、三共3个村民小组划归航东村。2003年与航头村合并,成立航东村。由自然村航东村、航头村组成。总人口7562人。其中:本村户数1746户,本村人口4269人,农保人口0人,镇保人口2571人,城保人口1136人;外来人口3293人。其他人口562人。耕地89.00亩,粮田0.00亩,常年菜田89.00亩,林地0.00亩,鱼塘0.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1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79.56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3698.00元。
  

果园村

  航头镇果园村位于沪南公路南侧,大治河北侧,西邻闵行区,东接新场镇,整体区域呈带状。全村总面积2.78平方公里,拥有耕地面积952.75亩,农业经济主要以果树、粮食、玉米、蔬菜为主。1961年3月,果园大队建立,是由公社示范场和青龙大队划出土地组建而成。1984年2月,政社分设,果园大队改名为果园村。2002年10月,航头镇因两镇合并,对全镇行政管辖区域进行规划调整,至此,果园村由果园村、航西村、倪桥村3村合并组成,下辖20个村民小组。由自然村果园村、航西村和倪桥村3村合并组成。总人口9590人。其中:本村户数1452户,本村人口3498人,农保人口1215人,镇保人口1520人,城保人口523人;外来人口6092人。其他人口240人。耕地960.84亩,粮田244.28亩,常年菜田352.00亩,林地358.56亩,鱼塘3.00亩,畜禽场3.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42.36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120.00元。
  

丰桥村

  丰桥村地处航头镇南首,大治河以南,东与海桥接壤,南至奉贤,西至闵行,总面积6.3平方公里。原为丰桥村、青龙村、檀香村,于2002年合并为丰桥村,下辖3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819户,总人口4395人。由自然村丰桥村,青龙村,檀香村组成。总人口7036人。其中:本村户数1819户,本村人口4395人,农保人口785人,镇保人口171人,城保人口1571人;外来人口2641人。其他人口1868人。耕地4920.00亩,粮田630.00亩,常年菜田2350.00亩,林地1280.00亩,鱼塘250.00亩,畜禽场168.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356.54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7448.00元。
  

福善村

  福善村地处航头镇东部,与新场镇相接壤,西与本镇航东村交界,南至果园村,北至鹤东村,卫星港、沪南公路在村中部东西向贯穿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土地资源非常丰富。福善村,因境内原有座“福善桥”而得名。1961年3月,福善大队建立,是由航东大队中划出东部地区组建而成。1984年2月,政社分设,福善大队改名为福善村。2003年7月与飞桥村合并,现有26个村民小组。由自然村福善村,飞桥村组成。总人口8218人。其中:本村户数1612户,本村人口3905人,农保人口264人,镇保人口454人,城保人口120人;外来人口4313人。其他人口50人。耕地1995.00亩,粮田384.00亩,常年菜田763.00亩,林地437.00亩,鱼塘135.00亩,畜禽场110.00亩,花卉48亩,其他118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82.0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4390.00元。
  

长达村

  长达村位于航头镇西部,林海公路贯穿于南北。南至闸航路,西面与闵行区浦江镇的汇东村、汇红村、新风村毗邻,北面与牌楼村相接。清代,长浜村境域隶属于十九保十二区。清末民初,归西联乡辖制。民国时期,先隶属于南汇县第九区的召楼镇,并区后为第六区三民乡,撤区并乡后属下沙乡管辖。1958年9月,属下沙人民公社十一营。1959年,改称长浜生产大队。1984年,改称长浜村。2002年,和原航头镇汇达村并村后,改称长达村。由自然村长浜村, 汇达村组成。总人口5195人。其中:本村户数1681户,本村人口4119人,农保人口0人,镇保人口4119人,城保人口0人;外来人口1076人。其他人口0人。耕地4238.00亩,粮田1500.00亩,常年菜田850.00亩,林地1000.00亩,鱼塘500.00亩,畜禽场388.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830.9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60.00元。
  

牌楼村

  牌楼村位于浦东新区航头镇区的西部,东至本镇梅园,北邻“机场高速”和与本镇沈庄村、浦江革新村相接,西与闵行区浦江镇“四高小区”相接,南至本镇长达村,林海公路南北贯穿全村,下盐公路东西贯穿全村,全村区域面积4.44平方公里。1949年后成立下沙谈弄村下辖15个生产队,牌楼村下辖9个生产队,在2002年下沙和航头两个乡镇合并,谈弄村、牌楼村合并为牌楼村,共有24个生产队,现有4个生产队己动迁完毕。由自然村牌楼村、谈弄村组成。总人口5632人。其中:本村户数1540户,本村人口3680人,农保人口1000人,镇保人口442人,城保人口893人;外来人口1952人。其他人口1345人。耕地2837.89亩,粮田336.46亩,常年菜田1500.00亩,林地450.00亩,鱼塘320.00亩,畜禽场120.00亩,园林111.43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8.0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0.00元。
  

鹤东村

  鹤东村地处航头镇下沙新街东首,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土地资源丰富。东邻新场镇仁义村,南于福善村接壤,西至区级河道咸塘港,北与沉香、王楼二村同在一江之侧,即将建设的16号轻轨及五号线竖贯南北,全村面积近5.11平方公里。村里建有文化活动中心,位于呈祥港路,其中包括(党总支、村委会)办公楼、村民卫生医疗室、老年活动室、村民健身房、村务会议室、图书室等场所。鹤东村由原来的沙东12个小组和沿江15个小组合并而成的,据老人们传言:原来的沿江是一个卖盐的盐场,后来因随着人口的增多只能把盐场解散了,现在两村合并变成了鹤东村。由自然村沙东村和沿江村组成。总人口14343人。其中:本村户数1891户,本村人口6128人,农保人口3067人,镇保人口441人,城保人口1170人;外来人口8215人。其他人口1450人。耕地3595.00亩,粮田1207.00亩,常年菜田1870.00亩,林地425.00亩,鱼塘45.00亩,畜禽场48.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00.0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0100.00元。
  

沈庄村

  沈庄村于2002年11月由原沈庄村、大桥村合并组成,位于航头镇北首。沈庄村南与梅园村接连,东以咸塘江为界与四高小区毗邻,北与周浦镇沈西村隔沈庄塘相望,西同闵行区浦江镇革新村接壤,总面积4.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0.53公顷。沈庄村下辖26个村民小组,其中:1组于2009年撤制。至2011年底,沈庄村有户籍人口2032户、4895人,其中农业人口1897人,非农人口2998人;流动人口4701人。村民主要姓氏有钱、沈、朱、费、龚、张、顾、姚、王、谈、杨、钟、陆、李等。沈庄村境域主要河道有沈庄塘、咸塘港、姚家浜、冯娘子港、沈新河、曲龙港、钱明桥港、偷狗桥港、砖滩港;1979年,开挖沈庄河、沈新河;陆路有沪南公路、沈杜公路、林海公路、机场高速公路等;村主干道沈庄路东西贯穿全境,村级水泥路连接家家户户。原沈庄村因与沈庄集镇犬牙交错而取名,东与沈庄集镇和原沉香村毗邻,西同原大桥村及闵行区浦江镇革新村接壤,南与原梅园村和白墙村连接,北隔沈庄塘与原周浦镇沈西村相望,总面积2.55平方公里。2001年,原沈庄村有耕地面积91.2公顷,自然宅村35个,村民小组14个,941户、2382人。清代,原沈庄村境域隶属于十九保七区和十一区。清朝末年、民国初年,隶属于周浦镇。民国时期,属第五区沈庄镇,后为第五区(周浦区)的沈庄乡,裁区并乡后隶属周浦镇。解放初,属周浦市沈庄乡和沈庄区。1955年,隶属沈庄区召南乡。1957年,属下沙乡。1958年,为下沙公社七营。1959年,改为沈庄大队。1984年,改称沈庄村,隶属于下沙乡。原大桥村因境内姚家浜河上有东、西两座大木桥而得名,位于下沙集镇西北边缘,东以齐鸣桥港为界与原沈庄村隔河相望,东南部与原梅园村隔蒋泾浜为邻,南同原牌楼村交界,西隔西新港与原谈弄村和闵行区浦江镇革新村接壤,北以偷狗港为界傍靠闵行区浦江镇革新村,总面积约2.3平方公里。2001年,原大桥村有耕地面积119.2公顷,25个自然宅村,12个村民小组,618户、1597人。清代,原大桥村境域大部分隶属于十九保八区。清朝末年、民国初年,隶属于西联乡。民国时期,分属南汇县第九区(后为第六区)的召楼镇和三民乡,后属召楼乡。解放初期,属下沙区召南乡。1954年后,先后隶属沈庄区和下沙乡。1958年9月,属下沙公社七营。1959年,改为大桥大队;同年10月划归国营召楼农场;1962年,重归下沙公社。1984年,改称大桥村,隶属于下沙乡。 1986年7月,下沙乡建制撤销,建立下沙镇,原沈庄村、大桥村隶属于下沙镇。2002年7月,原下沙镇、航头镇建制撤销,建立新的航头镇,原沈庄村、大桥村隶属于新的航头镇。2002年11月,原沈庄村、大桥村合并,建立新沈庄村。两村合并后,原沈庄村1—14组为新沈庄村的1—14组,原大桥村的1—12组为新沈庄村的15—26组。由自然村大桥村、沈庄村组成。总人口10580人。其中:本村户数2043户,本村人口5000人,农保人口1940人,镇保人口1986人,城保人口966人;外来人口5483人。其他人口104人。耕地1800.00亩,粮田125.00亩,常年菜田1239.00亩,林地178.00亩,鱼塘158.00亩,畜禽场100.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302.86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48元。
  


长达村特产大全



    暂无数据


长达村景点大全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