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10115139 | 200135 | -- | 查看 新和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千汇四村社区 |
千汇四村社区:位于千汇二村北侧。 |
第一社区 |
第一社区:位于祝桥高中北侧。 |
第二社区 |
第二社区:位于第一社区东侧。 |
东港花苑社区 |
东港花苑社区:位于金亭公路以南,百熙路两侧。 |
东海社区 |
东海社区:位于申嘉湖高速南侧,盐朝公里北侧。 |
盐仓社区 |
盐仓社区:位于祝桥镇以南2公里处。 |
朝阳社区 |
朝阳社区:位于下盐路与两港公路交口西北侧。 |
千汇一村社区 |
千汇一村社区:位于千汇路金亭公路交口东南侧。 |
千汇三村社区 |
千汇三村社区:位于千汇二村西侧。 |
祝和苑社区 |
祝和苑社区:位于千汇四村北侧。 |
江镇社区 |
江镇社区:位于东亭路275号。 |
思凡一社区 |
思凡一社区:位于思凡花苑一街坊。 |
思凡二社区 |
思凡二社区:位于思凡花苑二街坊。 |
思凡三社区 |
思凡三社区:位于航城园。 |
施湾社区 |
施湾社区:位于施湾四路施湾家园。 |
东都社区 |
东都社区:位于江镇中学北侧,东都豪苑小区。 |
百欣苑社区 |
百欣苑社区:位于东亭路836弄。 |
东港社区 |
东港社区:位于祝城路80号。 |
邓镇社区 |
邓镇社区:位于张闻天故居南侧。 |
航城社区 |
航城社区:位于施湾路航城园小区。 |
江家宅社区 |
江家宅社区:位于祝桥镇东南10公里处。 |
祝安苑社区 |
祝安苑社区:位于闻居路南侧。 |
千汇二村社区 |
千汇二村社区:位于千汇一村北侧。 |
晨阳社区 |
晨阳社区:位于晨阳路江镇社区北侧。 |
金星村 |
金星村位于浦东新区祝桥镇东首。东临浦东国际机场,西至老川南奉公路,南接三八、亭中村,北至六灶港,现有区域面积2.78平方公里。1959年在原祥安村、顾路村、三官村、翁路村等自然宅村建立金星大队,第一任支部书记是王洪全,第一任大队长是杨小弟,1982年正式成立金星村,1984年产生第一届村民委员会,党支部书记周火根,村主任黄祥飞,2009年选举产生第九届村民委员会,党总支书记杨友明,村主任杨德明。由自然村祥安村,翁路村,三官村,顾路村组成。总人口4505人。其中:本村户数1350户,本村人口3162人,农保人口0人,镇保人口2120人,城保人口525人;外来人口1343人。其他人口517人。耕地488.00亩,粮田70.00亩,常年菜田238.00亩,林地130.00亩,鱼塘50.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91.0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6500.00元。
|
卫民村 |
卫民村位于祝桥镇中西部。本村东邻川南奉公路、浦东运河,南隔五灶港与立新村相望,西接六灶镇会龙村、北连祝西村、三吉村。有机场南大道通往市区的A15高速公路、大川公路穿越本村。东西长2.5公里,南北最阔处1.2公里,区域面积2.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75亩。本村距杨浦、南浦、卢浦大桥分别约为40公里、34公里、30公里。距浦东国际机场6公里,距临港新城28公里,距南汇桃花节桃源民俗文化村5公里,距张闻天故居2.5公里,距南汇野生动物园5公里。市区车辆经南浦、杨浦、卢浦、奉浦大桥经A1机场高速进入远东大道(闻居路口)出口小转弯向西经祝桥镇镇区到光明学校向西200米可到达本村。也可由龙阳路经罗山路到南六公路转周祝公路到达本村。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们高举-理论伟大旗帜,以“-”重要思想为指导,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热潮,村党总支和村委会带领全体村民致富奔小康,加快经济建设步伐。解放前,卫民村境域隶属二区四团乡。解放后,分属祝桥区驳岸乡管辖的徐典、万恩、同善3个行政村。1958年9月,为纪念该村出生的革命烈士卫民,建卫民营。后改为卫民大队,1984年改为卫民村。由自然村徐典村,万恩村,同善村组成。总人口3103人。其中:本村户数1056户,本村人口2723人,农保人口1603人,镇保人口580人,城保人口320人;外来人口380人。其他人口220人。耕地1975.00亩,粮田300.00亩,常年菜田1000.00亩,林地230.00亩,鱼塘45.00亩,畜禽场50.00亩。我村2011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460.00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625.00元。
|
新营村 |
新营村位于川沙新镇东侧,东与东滨村毗邻,南与营前村接壤,西至川南奉公路,北与森林村相邻,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本村的区域总面积1、48平方公里,737户人家,常住人口2197人,其中农保人口775人,镇保人口480人,城保人口331人,其他人口610人,外来人口1255人。由自然村李家宅、张家宅、张朱家宅、张刘家宅、施家宅、顾家宅、金家宅、万家宅、张顾家宅组成。总人口3452人。耕地960.70亩,粮田0.00亩,常年菜田810.70亩,林地90.00亩,鱼塘60.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50.0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80.00元。
|
三八村 |
三八村位于祝桥镇南首,东邻本镇亭中村,南至马家港,西紧靠川南奉公路,北接歇凉棚港,距浦东国际机场5公里。我村地处规划中的祝桥镇中心城镇区域。三八村境域于清朝末年、民国初年隶属五团乡二甲;抗日战争前,隶属南汇县二区凉亭乡;解放后,隶属祝桥区凉亭乡。1958年9月,隶属勤星营。1962年,改为三八大队。1984年,改为三八村。2002年11月,三八村,勤星村撤销,建立新的三八村。由自然村三八村和勤星村2个村组成。总人口5287人。其中:本村户数1484户,本村人口3835人,农保人口15人,镇保人口2075人,城保人口1745人;外来人口1452人。其他人口0人。耕地1502.00亩,粮田351.00亩,常年菜田550.00亩,林地13.00亩,鱼塘30.00亩,畜禽场0.30亩,玉米22.2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15.21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901.00元。
|
星光村 |
星光村地处上海市浦东新区祝桥镇西首,南倚祝西村,北接六团镇,紧靠川南奉公路,周祝公路贯穿其中,地理位置优越,区域面积2.7平方公里,总人口3973人,下辖19个生产组,1个星光村工业小区,成立祝星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星光村由原星光村、前进村、果园村三个村合并。由自然村果园村、星光村、前进村组成。总人口8101人。其中:本村户数1682户,本村人口4006人,农保人口352人,镇保人口904人,城保人口1155人;外来人口4095人。其他人口15人。耕地1640.00亩,粮田127.50亩,常年菜田571.00亩,林地360.00亩,鱼塘6.00亩,畜禽场12.00亩。我村2010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50.00万元,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472.00元。
|
红三村 |
红三村位于祝桥镇东海社区西首,东至新东村,南至高永村,西至远东大道,北至红星村。村内自然环境和投资环境良好,具体独特开发条件。全村地域面积为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18亩,种植业主要以粮食、蔬菜、瓜果为主。红三村位于东海集镇西1公里处,东与先进村、竞新村为邻,西与盐仓镇红二村为界,南至范家路港,北接盐仓镇红二村。东方红人民公社时,红三村域域属红星营三连,成立大队时以此取名为红三大队,红三村因此得名。红三村东西长1公里、南北宽2.1公里,全村总面积约2.1平方公里,有耕地82.80公顷;全村下设2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为1380户,总人口3550人,有劳动力1398人。 总户数1330户(非农336户),总人口3710人,其中党员人数115人,老年人数578人。全村总面积1846亩,耕地面积1618亩。全村现有固定资产156万。计划生育符合率98%,合作医疗投保率94%。下属小组23个。由自然村红三和长兴组成的红三村组成。总人口4170人。其中:本村户数1380户,本村人口3550人,农保人口350人,镇保人口328人,城保人口769人;外来人口490人。其他人口2202人。耕地1618.00亩,粮田1010.00亩,常年菜田380.00亩,林地120.00亩,鱼塘6.5亩,畜禽场2.1亩,桃树10亩。我村2010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3.00万元,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
|
新东村 |
新东村位于祝桥镇东南部,东邻义泓村;南邻新如村;西邻红三村;北邻东海镇区。新东村2002年10月由原竟新、东海两村撤两建一成立新东村后,全村占地总面积为3.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2950亩,下设23个村民小组,劳动力资源十分富余。全村大部分行政管辖区位于悦目公路和东港公路两侧,祝桥2号线对改善村民的出行提供了便利,投资环境有了较大提升空间。全村共有1572户,户籍人口3680人,党员135人。村民以种植水稻和各类经济作物为主,农村乡土气息浓烈,民宅布局与新农村建设要求较匹配,白色路面已基本贯通到各组宅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在村党总支、村委会的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逐步深入,广大村民的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全村各项工作有序展开。新东村先后荣获祝桥镇“上海市卫生村”、“整洁村”、“文明村”、“民主法制示范小区”等,随着祝桥的大开发、大建设,新东村同样面临着较大的发展机遇,新东人民正用新浦东的二次创业精神改变着家乡的面貌。新东村在八十年代后期之前,一直以农业、养殖业为主,是传统的农业村。经济发展比较落后,是东海有名的穷困落后村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新东村不断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逐渐减少一产,加大二、三产业的比例,大力发展以招商引资引税、村办企业,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先后荣获祝桥镇“上海市卫生村”、“达标村”、“整洁村”、“文明村”、“民主法制示范小区”等,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富裕。由自然村由长沟乡、先进乡转变东海营、先进营而形成东海村和竞新村组成。总人口7050人。其中:本村户数1637户,本村人口3850人,农保人口1978人,镇保人口688人,城保人口158人;外来人口3200人。其他人口1026人。耕地2950.00亩,粮田2250.00亩,常年菜田50.00亩,林地60.00亩,鱼塘80.00亩,畜禽场100.00亩,桃子200亩,生梨80亩,西瓜100亩。我村2011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0.00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500.00元。
|
陈胡村 |
陈胡村位于川沙新镇东南方向,靠近浦东国际机场北大门,迎宾大道、华洲路贯穿我村,西有远东大道南有晨阳路,本村由七个村民小组组成。地域面积1平方公里。.陈胡村位于长江口边缘,是川沙新镇的东海之滨,现在的迎宾大道把陈胡村南北一分为二,北有1、6、2、7队(早时的陈胡村)接东滨村,南有3、4、5队(早时的北马村)接新和村,东至人民塘海滩,西临小圩村、营前村。村南北总长约1.5公里,东西宽度约1.2公里,呈长方形,总面积约1.8平方公里。由于陈胡村成村落距今只有150多年历史,故人口增长较快,目前陈胡村有7个生产队,总户数609户,总人口数为1816人,其中男性村民927人,女性村民889人,这些都是户籍在村的定居村民,由于原移民来自五湖四海,故目前全村有姓氏100多个。陈胡村成陆于清乾隆(1736年-1795年)年代,由长江水中带来的大量泥沙日久沉积而成陆,在民国前,有的是附近本地人氏,有的是外省市移民,她们为了生计而纷纷迁来定居,开始过起开荒种地的生活,当时境内芦苇杂草丛生,地势低洼,西高东低成坡状,人们称之为涨摊出来的“生塘地”,当时来定居的移民中以陈、胡两姓人氏较多,他们占居了北半部滩地,荒地面积约有600多亩,并取名为陈胡村。其他移民就此定居在南半部滩地,荒地面积约有500多亩,取名为北马村。移民定居后,开荒农民为防水患,以南北50步开挖一条小沟,100步开挖一条大沟,把荒地规划为条型状态,这样可有利于放涝,同时为了出行方便,规划了三条较宽的泥土道路,分别定名为:陆家路、北马家路和蒋家路,陈胡村的境区就在蒋家路以南,陆家路以北、北马家路在中间,解放后,在1954年成立初级社后,陈胡村和北马村合并为陈胡村,一直到1956年,1957年4月成立了民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下属7个生产队,1958年陈胡村改为陈胡生产大队,形成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制,1984年陈胡生产大队改为陈胡村民委员会,直到现在。由于初解放,陈胡村又位于东部边缘地区,交通很不方便,上镇一次来回需2个小时,由于开荒伊始,土地贫瘠,而且是农业的传统种植,没有任何收入,故村级经济非常落后,是镇里有名的穷村之一。当时陈胡村耕地面积有1230亩,村民日夜劳动耕作、平整土地、改良土地,但传统种植改变不了贫穷面貌。1984年土地承包到户,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种植模式向多样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这样发挥了村民的主动性,提高了村民的种植积极性,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还不富裕,现在通过镇流转平台,把土地交到有经济头脑并有资质的人和单位手中,实行了规模化生产,加强农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模式,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农民的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和保障,而且目前村域内有各类生产实业企业十一家,像上海新城食品有限公司承租了我村116亩耕地、靠种植、加工包装、销售等一条龙生产,每年产值达1000多万元,利润有100多万元,还有上海浦东新区浦优农产品配送有限公司,租了我村18亩耕地,搞起了蔬菜加工配送业务,送往各所学校、单位、生意红火,一年产值能达1500万元,利润可打150万元,其他企业也都有创利,故大大提高额村级经济收入,2010年村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达2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万元。从此提高了群众的生活水平,摘掉了历年来穷村的帽子,过上了小康生活水平。自从村级经济有所好转以来,村领导首先考虑的是群众利益,故在2000年村组织力量,准备好资金,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全村所有的主要通道改建成水泥的白色路面,并且把白色路面延伸到每家每户的场头,总翻建白色路面总长为2079M,达11083平方米的水泥白色路面,让所有村民出入方便,2010年初,陈胡村又进行了村庄改造工程,此项民心工程村总投资3000万元(包括上级配套资金),对村庄整治、道路建设、桥梁建设、河道整治、村公建设施、村庄绿化、污水治理、低水压改造等八大项目进行全面改造,具体在改建和拓宽白色路面10000平方米投资400万元。埋设雨水、污水管道15000平方米,投资300万元,做到所有村民的污水100%纳管,优化了村域内的环境卫生。翻建农桥6座投资350万元,保证了百姓和车辆的出入通行安全,建造了村民活动场所、篮球场、健身点等,投资150万元,方便了村民开展健身活动,种植绿化10000多平方米,投资300万元,疏通和清理了所有河道,投入1000万元,让水更清,环境更美。其他改造投资了800万元,通过此改造,使村貌焕然一新。自2000年起,村每年投资资金12万元,对退休农民的合作医疗投保费用全额全部由村负担,而且经常出资为妇女、老年人进行体检,对因病致贫的家庭,进行经常性地关心,慰问及补助,真正做到盛夏送清凉、冬季送温暖,得到上级和村民的一致好评和爱戴。陈胡村近年来先后被评为“上海市文明村”、“上海市平安小区”、2008年至2010年被评为浦东新区一级党总支称号,现在可以说陈胡村是一个民风淳朴、村域和谐,环境优美的生态村。前后对比真是大不一样 2006年起在村支部和村委的领导下,一直重视文化知识教育这项工作,全村义务教育率100%、接受高中教育率30%,接受大专以上的教育率8%,每年的暑期村级领导总是要召集组织学生上一次教育课,参与学生达100多人,课程内容有:讲解法律知识和道德道理、忆苦思甜、老一辈人过去的苦日子和没有文化的害处,讲解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讲解一个国家要繁荣发达、飞跃发展、必定要有文化知识、要走科学兴国之路。最后村主要领导强调指出说:你们这些今天的学生也是明天的主人和栋梁,故要求学生在学龄期间,在现在幸福生活和优越的学习条件下,一定要遵纪守法,要牢记老一辈人没有文化而吃的苦,要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和科学道理,将来在社会建设中做一个有用之人,做一个合格的接班人。由自然村邵家村、沈家村、陈家村、胡家村、王家村、毛家村组成组成。总人口3116人。其中:本村户数576户,本村人口1816人,农保人口325人,镇保人口379人,城保人口356人;外来人口1300人。其他人口756人。耕地1052.00亩,粮田5.00亩,常年菜田10.00亩,林地212.00亩,鱼塘8.00亩,畜禽场0.00亩,817亩。我村2011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62.80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3500.00元。
|
义泓村 |
祝桥镇义泓村地处祝桥镇最东南首,东至随塘河,西至新如村,南邻老港镇成日村,全村地域面积3.4平方公里。集体耕田面积2907亩,农业主要种植水稻西甜瓜、水蜜桃、桔子、蔬菜等农作物。区域内汉高路南北贯穿其中,道路交通便捷,村内自然环境和投资环境良好,村民勤劳纯朴,安居乐业。义泓位于南汇境域东北部。西南距惠南镇7公里。原名二灶泓镇,因傍二灶港而得名。十九世纪末,彭公塘建成后逐渐形成村落。民国初年开始成集。20世纪30年代是其鼎盛时期,曾为东海地区的最大集镇。南北一条街长约0.5公里。1935年有大小商店42家,居民数百户。鱼市、瓜市尤盛。民国27年(1938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一日,日军侵入东海地区,集镇被焚毁殆尽,沦为村落。1949年后为有别于惠南乡二灶镇,以乡音“义”与“二”同音而称义泓。由自然村原东海果园村和义泓村组成。总人口3543人。其中:本村户数1158户,本村人口2787人,农保人口1123人,镇保人口489人,城保人口571人;外来人口756人。其他人口604人。耕地2907.00亩,粮田1350.00亩,常年菜田78.00亩,林地1359.00亩,鱼塘110.00亩,畜禽场10.00亩。我村2011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2.00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500.00元。
|
先进村 |
先进村位于祝桥镇东海社区中心位置,东临朝阳,南至新东村,西靠红三村,北到薛洪村,村内自然环境和投资环境良好,盐仓公路贯穿其中。全村地域面积3.3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2149亩,全村总户数1790户(农业1245户、非农535户),总人口4487人(农业3220人,非农1267人),其中党员人数186人,目前,全村现有招商落户企业4户,注册企业8户。本村道路交通便捷,村内自然环境和投资环境良好,村民勤劳纯朴,安居乐业。先进村1949年祝桥区成立小乡时,先进乡率先成立乡政权,先进村因此得名。当时全村下设10个村民小组。1984年底改建为行政村,2002年10月,路庄村与其合并,使村民小组扩展到18个,其村名为先进村。由自然村先进村,路庄村组成。组成。总人口6990人。其中:本村户数1790户,本村人口4490人,农保人口1350人,镇保人口310人,城保人口1440人;外来人口2500人。其他人口1390人。耕地2136.00亩,粮田1100.00亩,常年菜田400.00亩,林地300.00亩,鱼塘50.00亩,畜禽场10.00亩。我村2011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0.00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80.00元。
|
亭中村 |
亭中村位于祝桥镇镇区东南方向,距离浦东国际机场4公里;南至马家宅港;西至钦公塘;北至雪凉棚港(张家路港)。全村面积共2.79平方公里。村委会设在祝桥镇三八村勤星一组(原三育小学)。原亭中村位于钦公塘与东海镇之间,东接洪北村、薛南村,西连三八村,南与凌路村相邻,北与金星村接壤。民国初年,亭中村境域隶属五团乡二甲。民国23年(1934年),隶属亭东乡。解放初,分属新泓乡(今亭中村1组~3组)、凉亭乡。1962年建亭中大队。1984年改名亭中村。 原凌路村位于祝桥镇东南部,东邻东海镇薛南村、西接钦公塘,南至南界河(俗称马家宅港),北隔唐家行港,与亭中村相望。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凌路村隶属五团乡头甲。民国23年(1934年)隶属亭东乡。解放初,隶属于凉亭乡。1962年建凌路大队。1984年改名为凌路村。 2002年11月,原亭中村、凌路村撤制,建立新的亭中村。由自然村原亭中村和原凌路村组成。总人口4883人。其中:本村户数1360户,本村人口3633人,农保人口85人,镇保人口2236人,城保人口1312人;外来人口1250人。其他人口0人。耕地1080.00亩,粮田462.50亩,常年菜田124.00亩,林地180.00亩,鱼塘0.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38.0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0.00元。
|
红旗村 |
红旗村东临立新村,南接道新村,西与川南奉公路,北至江镇河。红旗村成立于1984年8月25日,由6个生产小组组成,村区域面积为1.1平方公里,随着浦东机场的后续发展,本村2、4、6生产小组已完成撤制工作。由自然村1队、2队、3队、4队、5队、6队组成。总人口3189人。其中:本村户数1472户,本村人口1476人,农保人口53人,镇保人口610人,城保人口367人;外来人口1713人。其他人口110人。耕地259.00亩,粮田20.00亩,常年菜田104.00亩,林地90.00亩,鱼塘5.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0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86.70万元,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4586.00元。
|
新生村 |
新生村地处浦东新区川沙新镇江镇集镇区域,北与民利村相交,东靠卫东村,南邻军民村,西与共和村犬齿相交。总面积1.14平方公里。1950年1月,建立朝阳村、凉亭村,隶属双亭乡管辖。1957年,朝阳村、凉亭村合并成立朝阳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隶属于江镇乡管辖。1961年,建立新生大队。1984年,改为新生村。现有村民小组6个,代管撤组3个。(因征地撤组,转为居民小组),村内主要道路有川南奉公路、迎宾大道南侧联络道、晨阳西路等。村内主要河道有大寨河、江镇河。2008年成功创建“上海市整洁村”、“上海市健康村”。由自然村项家宅、叶家宅、徐唐家宅、汪家宅、陆家宅、金家宅组成。总人口5832人。其中:本村户数784户,本村人口2332人,农保人口1580人,镇保人口501人,城保人口248人;外来人口3500人。其他人口0人。耕地467.94亩,粮田184.79亩,常年菜田182.82亩,林地13.00亩,鱼塘0.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0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20.00万元,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3000.00元。
|
森林村 |
森林村位于机场镇最北端,与合庆镇以畅塘港为界,东与东滨村,南与新营村接壤,西与川南奉公路为界,总面积为0.98平方公里。远东大道南北贯穿我村。森林村原来是荒滩,在清朝雍正年间开始迁移,逐步扩大。在解放前叫江苏省南汇县七团乡,到解放初期改为川沙县华东村、华中村 、孙凌村,隶属新营乡管辖。成立高级社后改名森林大队。1984年后成立村委会改名为森林村。成立森林村后历届支部书记由凌建明、凌新祥、徐廷芳、朱健伟、唐惠国担任,现任书记唐惠国。村委会主任由凌新祥、凌建明、陶金德、陈红月担任,现任陈红月。现有居民418户,其中农业户349户,居民户69户,总人口1301人。其中:农业人口744人,居民人口557人。由自然村华东村、华中村 、孙凌村组成。总人口2592人。其中:本村户数423户,本村人口1332人,农保人口146人,镇保人口241人,城保人口52人;外来人口1253人。其他人口7人。耕地789.23亩,粮田0.00亩,常年菜田396.23亩,林地372.00亩,鱼塘6.00亩,畜禽场15.00亩。我村2011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87.00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6500.00元。
|
小圩村 |
小圩村位于川沙新镇东南地段,在浦东国际机场北侧,北有迎宾大道,西有远东大道,东至机场北通道,晨阳路东西贯穿本村中心地段,本村有5个村民小组组成,地域面积0.96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528亩,户籍人口1315人,外来人口1400人。小圩村原来为龙潭村,58年人民公社化以后改为小圩村。由自然村1-5个生产队组成。总人口2715人。其中:本村户数440户,本村人口1315人,农保人口94人,镇保人口329人,城保人口360人;外来人口1400人。其他人口0人。耕地528.00亩,粮田58.00亩,常年菜田35.00亩,林地3.00亩,鱼塘105.00亩,畜禽场6.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97.0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234.00元。
|
亭东村 |
亭东村地处浦东新区祝桥镇东北部,东连小圩村,南靠卫东村,西连川南奉公路,北近迎宾大道,并有远东大道贯穿,交通较方便。亭东村与五福村在1954年二村合并为亭东村,有7个生产队组成,随着历史的发展在浦东新区第一任开发中,浦东国际机场启动亭东村处在机场配套建设中,撤制4个生产队,建制全有3个生产队(1队、2队、4队),撤制有(3队、5队、6队、7队)。目前部分动迁235户,住本村的416户。由自然村1队、2队、3队、4队、5队、6队、7队组成。总人口2516人。其中:本村户数416户,本村人口1056人,农保人口210人,镇保人口243人,城保人口531人;外来人口1460人。其他人口72人。耕地175.00亩,粮田0.00亩,常年菜田104.00亩,林地71.00亩,鱼塘0.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1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60.00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3500.00元。
|
大沟村 |
大沟村地处浦东新区祝桥镇西北部,江镇集镇地区,东临新和村,南与立新村、红旗村相邻,西至大寨河,北与小圩村、卫东村、新生村相邻。区域内夹杂江镇居委,江镇路贯穿东西,川南奉公路横穿南北。大沟村村域面积0.8平方公里,由六个村民小组组成,总户数800户,总人口2266人,外来人口1400人。1950年,建立东街村、西街村、大沟村(小)属于江镇乡管辖。邱家村,属于烟墩乡管辖。1956年,成立民强第二高级农业合作社和红旗第二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后,1961年建立大沟大队。1984年改为大沟村。历任书记:吴永江、吴金龙、邱国清、李水昌、黄金祥、朱卫明、陆卫华。由自然村大沟一组、大沟二组、大沟三组、大沟四组组成。总人口3666人。其中:本村户数800户,本村人口2266人,农保人口122人,镇保人口481人,城保人口82人;外来人口1400人。其他人口1581人。耕地254.23亩,粮田0.00亩,常年菜田0.00亩,林地0.00亩,鱼塘10.00亩,畜禽场0.00亩,生态林151.51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55.0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866.00元。
|
新如村 |
祝桥镇新如村位于祝桥东南首,东至义泓村、南至老港镇成日村、西至高永村、北至新东村,新如村2002年10月由六如、新如两村合并成立新如村后,全村占地面积2800亩,下设22个村民小组,劳动资源丰富,区域内南北贯穿悦目路和东港公路两条道路,祝桥2号线对改善村民出行提供了便利。交通便捷、村内自然环境和投资环境良好,村民勤劳淳朴,安居乐业。20世纪80年代后,新路村个体工商业有较大发展。至2002年底,全村有个体工商户12家,其中修理店2家、理发店3家、小超市3家、店铺1家、蔬菜店1家、服务业产值82万元。由自然村由六如、新如组成的新如村组成。总人口4008人。其中:本村户数1483户,本村人口3548人,农保人口1950人,镇保人口350人,城保人口2人;外来人口460人。其他人口550人。耕地2844.00亩,粮田2450.00亩,常年菜田90.00亩,林地120.00亩,鱼塘15.00亩,畜禽场20.00亩,桃树6亩,西瓜48亩,生梨95亩。我村2011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90.22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450.00元。
|
明星村 |
明星村位于区祝桥镇的北首,西至浦东运河、北至浦东新区机场镇、东至临港开发区。全村总面积近140公顷,全村共有14个生产组,户藉户1187户,总人口3363人,耕地面积185亩。随着祝桥大开发、大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全村村民全部实行了小城镇保障,全村大量的土地被征用开发,用于建设空港工业区、空港保税区、飞行区、机场二期配套房基地以及川南奉扩建工程等建设。截至2010年底,全村有1个村民小组己撤制完毕,共有580户户藉户被动迁,目前动迁后有4个村民小组正在外过渡中.明星村境域于清朝未年、民国初年隶属五团乡九甲。民国23年(1934年),隶属育民乡。解放初,分属潘泓乡、祝东乡。1962年,建明星大队。1984年,改名明星村。由自然村13个小组组成。总人口7450人。其中:本村户数1254户,本村人口3368人,农保人口0人,镇保人口2450人,城保人口918人;外来人口4082人。其他人口0人。耕地250.00亩,粮田0.00亩,常年菜田185.00亩,林地45.00亩,鱼塘20.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1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5.00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890.00元。
|
共和村 |
北至迎宾大道,南至晨阳西路,西至红桥村,东至新生村。祝桥新镇共和村当时以做芦花扫帚营生,后来以丝绸厂为主,现在大多是私营企业。 共和村原有7个村民小组组成,其0和7组在2005年9月份动迁了,现已迁入“天环苑”小区内。历年来在共和村两委干部的领导下,成立了“老年人门球队”、“老年人健身操队”、“老年人骑游队”等文化团体,充分凝聚了人心,提高了农民的素质,更是愉悦了身心。 共和村两委干部团结奋斗,进一步加强了对集体资产的监督与管理,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做好了对企业的服务。共和村村民们更是喜迎世博,文明先行;家庭和谐,安居乐业。由自然村李江村,芦花村,陶家村组成。总人口2405人。其中:本村户数601户,本村人口1425人,农保人口32人,镇保人口599人,城保人口140人;外来人口980人。其他人口0人。耕地629.74亩,粮田0.00亩,常年菜田120.00亩,林地500.00亩,鱼塘0.00亩,畜禽场0.00亩,9.74亩。我村2011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10.00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0.00元。
|
营前村 |
营前村地处川南奉公路东侧迎宾大道北侧,远东大道贯穿我村,我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709户居民,全村人口2114人,地理交通便捷。营前村1984年成立村民委员会,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百姓安居乐业,三个文明建设健康有序发展。截止2008年11月,村经营总产值18000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8%。班子人员具有坚强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能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0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由自然村营前村十个村民小组组成。总人口4114人。其中:本村户数709户,本村人口2114人,农保人口802人,镇保人口412人,城保人口283人;外来人口2000人。其他人口617人。耕地90.00亩,粮田15.00亩,常年菜田45.00亩,林地10.00亩,鱼塘10.00亩,畜禽场10.00亩。我村2011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00.00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0.00元。
|
新和村 |
新和村:位于晨阳路北侧。 |
中圩村 |
中圩村:位于中圩路北侧。 |
望楼三村 |
望楼三村:位于施湾河北岸。 |
东立新村 |
东立新村:位于中横港路东侧。 |
薛洪村 |
薛洪村:位于祝桥镇以东4公里处。 |
卫东村 |
卫东村:位于江镇中学西侧。 |
祝东村 |
祝东村所辖区域范围:东起浦东机场、西至祝桥集镇;南至六灶港、北至闻居路。2003年3月二村合并,全村共有20个生产组,50多个自然宅村,户藉户1852户,总人口4198人,耕地面积2112亩。随着祝桥大开发、大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全村村民全部实行了小城镇保障,全村大量的土地被征用开发,用于建设空港工业区、空港保税区、飞行区、机场二期配套房基地以及川南奉扩建工程等建设。截至2010年底,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己撤制完毕,另有3个村民小组正在进行撤制分配中,共有1274户户藉户被动迁,户藉人口达3530多人,目前动迁后有6个村民小组正在外过渡中,除村部周围外还有6个小点,拼拼凑凑之后还有2个村民小组尚未动迁。祝东村境域于清朝未年、民国初年隶属五团乡九甲。民国23年(1934年),隶属育民乡。解放初,分属潘泓乡、祝东乡。1962年,建祝东大队。1984年,改名祝东村。2003年3月,原华星村、祝东村撤消,建立新的祝东村。由自然村华星村、祝东村组成。总人口5481人。其中:本村户数1533户,本村人口3780人,农保人口0人,镇保人口2907人,城保人口204人;外来人口1701人。其他人口669人。耕地72.00亩,粮田72.00亩,常年菜田0.00亩,林地0.00亩,鱼塘0.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0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48.66万元,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3688.00元。
|
东滨村 |
东滨村地处川沙新镇东北部,东至随塘河人民塘交界,南与陈胡村相邻,西与营前村、新营村、森林村相邻,北与合庆镇海塘村交界。时 间 组 织 名 称 历 任 干 部 任 职 情 况 1949年解放 成立农民互助组 1950年 成立东滨村:涉及1、2、10队 村长:金小英;农委主任:黄敬林东南村:涉及3、4、5队 村长:宋小根;农委主任:蒋菊生畅南村:涉及6、7、8、9、10队 村长:杨福根;农委主任:张木桃 1952年 成立初级社:东滨一社,涉及1、2、10队 社长:金小英;农委主任:黄敬林东南二社,涉及3、4、5队 社长:宋小根;农委主任:王根初畅南三社,涉及6、7、8、9、10队 社长:杨福根;农委主任:张木桃 1955年 成立高级社:建立东滨村(从此三个小村合并为一个大村) 社长:金小英;村书记:蒋菊生 1958年 东滨村改为东滨大队 书记:蒋菊生;大队长:金友增 1965-1974.4 搞社教运动(大四清运动) 书记:金友增;大队长:蒋菊生 1974.5-1984.4 书记:徐永祥、童龙泉(代书记)、张金木、邵明道 大队长:蒋菊生 1984年至今 改为乡村,大队改村,又为东滨村 书记:张文福(1984.6-1995.6) 书记:张德忠(1995.7-1996.7) 书记:周明德(1996.7-2002.4) 书记:张国昌(2002.4-2011.3) 书记:周军(2011.3-至今) 村长:蒋金福(1984.9-1987.9) 村长:蒋国明(1987.9-1988.11) 村长:张文福(1988.12-1993.8) 村长:陈雪生(1993-至今)由自然村陈胡村、新营村、森林村组成。总人口3369人。其中:本村户数766户,本村人口2319人,农保人口225人,镇保人口439人,城保人口256人;外来人口1050人。其他人口1399人。耕地1116.16亩,粮田0.00亩,常年菜田905.60亩,林地58.00亩,鱼塘43.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0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336.00万元,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0400.00元。
|
邓二村 |
邓二村地处祝桥镇中端,东接国际机场,南接邓三村,西接邓一村,北接施镇。全村总面积1.4平方公里,原有7个村民小组,全村总户数516户,总人口1438人,现有6个村民小组已经完成撤队工作,剩下的第三村民小组目前采取提前处置的方式完成撤制,手续正在办理之中。我村支部现有党员61人,其中在职党员23人,老龄党员38人,2005年由于浦东国际机场建设的需要,我村有280户村民动迁,安置村民743人,2012年川南奉公路拓宽动迁17户,安置村民49人,村原有土地1587.08亩,其中耕地面积973.86亩,非耕地面积613.22亩,剩余71.85亩。全村村民97.4%转入镇保或社保,剩余农民32人,村现有注册企业40家,完成工业产值4亿,上交国家税收8千万元多,村可支配财力230万元。由自然村7组成。总人口2418人。其中:本村户数516户,本村人口1438人,农保人口0人,镇保人口935人,城保人口203人;外来人口980人。其他人口300人。耕地12.00亩,粮田2.00亩,常年菜田2.00亩,林地2.50亩,鱼塘5.00亩,畜禽场0.5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30.0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0.00元。
|
红星村 |
红星村位于祝桥镇中心南侧,东与先进村接壤,东南与红三村毗邻,南至大沙路港与星火村相接,西达南祝公路与盐仓镇区紧连,北至马家河与三八村、亭中村隔河相望。整个区域西边宽,东边窄,向东延神出一条狭长的地带,整体形似一杆手枪,总面积2.4平方公里。红星村的南北向主干道有南祝公路、新川南奉公路,东西向主干道是盐朝公路。红星村由原来的红一村、红二村组成。2002年,两村合并,取名红星村,因在农业合作化时期创办红星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而得名。截至2009年8月底,红星村下设2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384户,总人口4330人。为带动村民致富,红星村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除开垦耕地外,还开挖鱼塘、虾塘,设立养鸡、养猪专业户,建立葡萄园、大葱等多个合作社。农民收入逐年增加。近几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展开,村两委十分重视“保民生,促发展”,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农村合作医疗进村,农民的福利水平大幅提高,生活有了极大的保障,红星村村民的生活大大改善。由自然村红一村、红二村组成。总人口4430人。其中:本村户数1423户,本村人口3630人,农保人口668人,镇保人口2392人,城保人口400人;外来人口800人。其他人口170人。耕地849.00亩,粮田465.00亩,常年菜田52.00亩,林地212.00亩,鱼塘70.00亩,畜禽场50.00亩。我村2011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43.13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4288.00元。
|
邓三村 |
邓三村毗邻临港工业园区、施湾工业园区,是浦东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的门户。川南奉公路、凌空路、闻居路贯穿邓三村, 成为祝桥镇中心腹地,也是张闻天故居所在地。村区域面积2.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21亩,分十二个村民小组,常住村民912户,户籍人口2740人,外来人口2015人,村支部村委交叉任职共5人。在职党员31名,老龄党员53名。历年来被评为上海市卫生村、上海市文明村、上海市健康村、上海市民主法治村、上海市一级标准老年活动室、新区安全小区,村党组织先后多次被评为川沙功能区、浦东新区以及上海市五好先进党组织。邓三村地区在1949年5月15日解放,1950年元月建立顾家村、复兴村、马家村,1954年冬,成立第三初级社,1957年4月,成立第三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改建为邓三生产大队,下属八个生产队,1962年邓三生产大队改为邓三大队,形成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制,1966年原邓四大队撤并划入邓三大队,邓三大队由原来八个生产队扩大为十二个生产队。1969年,“文革”期间邓三大队成立革命委员会,1977年秋恢复邓三大队党支部。1980年10月,邓三革命委员会恢复邓三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隶属施湾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84年4月3日进行体制改革,成立施湾乡人民政府,邓三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改建为邓三村民委员会。1995年10月,邓三村民委员会隶属于浦东新区施湾镇人民政府。1998年10月,邓三村民委员会隶属于机场镇人民政府。2005年12月31日,邓三村民委员会隶属于川沙新镇人民政。2011年12月31日,邓三村民委员会隶属于祝桥镇人民政府。由自然村顾家村,复兴村,马家村组成。总人口4755人。其中:本村户数912户,本村人口2740人,农保人口1086人,镇保人口708人,城保人口946人;外来人口2015人。其他人口0人。耕地821.00亩,粮田400.00亩,常年菜田103.62亩,林地307.00亩,鱼塘6.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300.0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000.00元。
|
邓一村 |
邓一村位于浦东国际机场的西侧,东邻邓二村,南接邓三村,西至浦东运河,北临思苑小区。凌空路贯穿全村。东西约1.5公里,南北约1公里,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追溯到1961年时村内人口不足千人,大多为农业人口。1996年和2005年因浦东国际机场建设征地安置人数920人,造成如今非农人口反而增多。邓一村的姓氏分布比较分散,其中1组和2组以石、孙姓为主,石姓是由石家庄迁来,孙姓由山东省移来定居。3组以连、邬、张姓为多,都由外省迁入定居。4组姓氏较杂,有孙、沈、浦、范等,现都已动迁移居思苑小区。由自然村石家宅、连家宅、邬家宅、南孙家宅组成。总人口2297人。其中:本村户数537户,本村人口1516人,农保人口96人,镇保人口494人,城保人口880人;外来人口781人。其他人口46人。耕地447.82亩,粮田83.00亩,常年菜田20.00亩,林地0.00亩,鱼塘35.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42.51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8362.00元。
|
道新村 |
道新村位于川沙新镇东南部,北接立新村、红旗村,东靠浦东国际机场,远东大道,南邻望三村,西毗邻中圩村、杜尹村,村委会地址是在道新村5组(东杜家宅118号),四周道路有;东是远东大道,南是航城路,西是川南奉公路,北是A30机场大道,村域内有道新北路、道新南路二条主要道路,长约4200米。村域内有六座桥梁;金家桥、三官堂桥、拖拉机桥、五队仓库场桥、中横港路桥、小石桥,交通比较便利。道新村成陆于1584年--1738年之间,在历史上属贫穷地区,交通不便,重大事情都靠水路通行,农产品买卖,子女结婚,购买货物、建房材料都靠船来运输,陆上交通更为困难,道路狭窄,到了下雨天,道路泥宁,有的地方离中筒雨鞋都淹没掉,直到1987年村投资,在通往川南奉公路二条主要道路铺上钢渣。道新村史比较简单,1950年初建立了道新村〔小〕三元村、南十村、北十村、1954年相继成立了红旗第三、四、十、十一、十二、十三等初级农业生产合作,1956年初级社合并成立红旗第三、四高级农业合作社,隶属于江镇区烟墩乡管辖, 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在1959年建立了道新大队, 1984年10月确立人民自治组织,成立了村民委员会,改叫道新村,由村民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委员,经上级批准设主任,财务,生产,妇女,治保,共青团,民兵等职,民主管理全村事务。 解放前道新村地界人穷,文化落后,村内经济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所以至今为止村里退休工人甚少, 1983年之前为集体经济时间,1983年种植面积86.02公顷,粮食总产581.5吨,棉花皮棉亩产39.3千克,总产18.6吨,油菜籽亩产118千克,总产24.3吨,2003年实际种植面积43.19公顷,其中种植单晚稻4.75公顷,蔬菜20.11公顷,西甜瓜2.58公顷,茭白0.35公顷,藕0.31公顷,果树2.27公顷,生态林12.82公顷。 1997年远东大道、次进场路工程征用土地104.16亩,涉及5个村民小组,吸劳人员104人,一组有45户动迁搬往晨阳小区。1999年12月,中货运航空公司仓储项目征用土地712.79亩,安置吸劳人员713人,道新村1组、2组、8组、9组,4个村民小组在2000年都已撤制生产队。2006年上海盛临置业有限公司征用4组耕地5.91亩,安置吸劳人员8人。2006年6月 A30机场大道东段征用6组土地15亩,安置吸劳人员21人。2006年10月 A30机场大道西段征用6组、7组土地39亩,安置吸劳人员49人。1998年A30机场大道筑路工程启动,6组、7组动迁居民69户,进镇农民126人,2010年底止总征用土地870.95亩,总安置吸劳人员887人。 新村到了1964年开始经济慢慢转型,从单一的第一产业,逐步转向了第三产业。1964年办起了服装厂,1965创办砖瓦厂,1979年创办羊毛衫厂,1989年创办玩具厂,等小企业,总称道新综合厂,2002年以来相继以出租土地出租厂房吸纳企业有;俊超玩具厂、航宏纸箱厂、振申铝业厂、千真针织服饰厂、俊绣服饰厂、天海五金厂、鸿瑞箱包厂、祁春源服饰厂、双宝服饰厂、志洲服饰厂、东港置业公司。村级经济有了一个飞跃的发展,村民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 2010年完止。本村收取租赁费私营企业有12家,企业职工650人,规模比较大的有上海千真针织服饰有限公司、上海振申铝业有限公司等,2010年全年企业总的销售收入为10725万元,税收332.8万元,村固定资产658.58万元,村可支配资金120万元,人均收入11735元。 村出租厂房 2010年完止,村总投资350多万元,用于全村的白色路面的建设和扩宽、主要道路路灯、道路两侧绿化、用于1999年厂区内新建厂房1300平方米、2000年新建老年活动室、俊绣服饰厂厂房1700平方米、2001年厂区内新造厂房1000平方米、2008年新建文化活动中心、 老年活动室村民学校、里面配备了图书室、健身房、电脑室、活动室,由政府扶持和村里出资在场外建立了门球场,健身点,使全村村民有了一个学习、休闲、娱乐和健身为一体的村民活动场所。在村党支部的牵头下成立了拳操队、门球队、文艺小分队,多次在镇举行的活动中获奖,村民活动室是老年人的家。村每逢重阳节、春节对退休农民各发放节日补贴费每人200元,全村建立了垃圾收治队伍、日防护村队伍,种植了5万多平方米的绿化,使全村有了一个洁、绿、亮的舒适的生活环境。 道新村由于工业经济起步较早,在1966年结束了用煤油灯的历史,全村亮起了电灯〔是全公社第一个实现电器化的大队〕。1991年全村实现饮用自来水。1995年道新羊毛衫厂关闭歇业。1996年撤掉道新小学,并入江镇中心校。1999年全村实现一户一表电网改造,全村主要道路改建成水泥路面,改善了村民的生活。2003年安徽省孙力开办皖浦小学,让新上海人的子女能就近上学读书。 1966年道新村被评为全国卫生村,卫生部刘部长到村视察。由自然村组成。总人口3718人。其中:本村户数535户,本村人口1350人,农保人口218人,镇保人口360人,城保人口100人;外来人口2368人。其他人口672人。耕地583.00亩,粮田20.00亩,常年菜田380.00亩,林地130.00亩,鱼塘0.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1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30.00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735.00元。
|
祝西村 |
祝西村位于祝桥镇浦东运河两侧。东靠川南奉公路,西连卫民村与六灶镇三吉村,南接卫民村,北邻星光村。至2011年,全村总面积2.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95亩,有16个村民小组,共1126户,常住人口2765人。祝西村境域于清朝末年,民间初年隶属五团乡七八两甲。民国23年(1934年),隶属祝桥乡。解放初,隶属祝桥乡。1962年建光明大队。70年代,改名祝西大队。1984年改名为祝西村。由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组成。总人口4345人。其中:本村户数1126户,本村人口2765人,农保人口990人,镇保人口1056人,城保人口719人;外来人口1580人。耕地995.99亩,粮田460.48亩,常年菜田332.87亩,林地67.00亩,鱼塘20.00亩,畜禽场8.00亩。我村2011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48.00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056.00元。
|
果园村 |
南汇区祝桥镇果园村位于祝桥镇的东南首,东临朝阳农场,南靠义泓村,西与先进村相接,北至盐朝公路。汉高路贯穿其中,村内自然环境良好,全村地域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980亩,种植业主要以瓜果、粮食、蔬菜为主。特别是桃子是果园村的特产。我村原名盐仓镇果园村,始建于一九八四年秋。我村东是人民塘随塘河,与朝阳农场隔水相望;南根原义泓村为邻;西同原路庄村(现归先进村)接壤;界内又交融原东海果园村,形成整体以伴侣。人民公社化后,东方红公社分成祝桥和盐仓。因为盐仓的近海地区人少地广,所以川南奉公路以东的生产大队都规划种“海里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海里地”分种到户,离该处路远的农户种、管、收极不方便。一九八四年,南汇区(原为县)府批准建立盐仓、东海两个果园村,动员部分农户东迁至此。我村现有农户212户(建村是113户),人口5544人,有6个生产组。可种植面积1229亩,其中粮地248亩,多样果树地近786亩。我村现有0党员16人,建有党支部。5名村干部,6名村民小组长,水工、电工各个1名。由自然村果园村组成。总人口841人。其中:本村户数222户,本村人口554人,农保人口356人,镇保人口98人,城保人口56人;外来人口287人。其他人口44人。耕地980.00亩,粮田330.00亩,常年菜田150.00亩,林地440.00亩,鱼塘30.00亩,畜禽场30.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0000.0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00元。
|
高永村 |
高永村位于浦东新区祝桥镇东南首,南临老港镇,西靠惠南镇,村内自然环境和投资环境良好,远东大道贯穿其中。全村地域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1310亩,种植业主要以粮食、蔬菜、瓜果为主。高永村现为上海市浦东新区祝桥镇的一个村落,它南汇,祝桥的历史变迁,也不断变化着自己的“历史角色”。 南汇成陆于唐代前后,1726年建县,建县时因县治设在原守御所南汇嘴,故县名“南汇”,1949年5月16日,南汇解放后归苏南松江公署管辖,1958年11月,国务院决定将其改为上海市辖。高永村是由两个小村落合并而成的,原属于南汇区盐仓镇。2002年,随着国家的机构调整,盐仓、东海农场、祝桥三镇合并为祝桥镇,同时原本的高宅村,永新村合并为现在的高永村。2009年,通过国务院的批准,为了浦东更好的发展,南汇区正式与浦东新区合并,自此,便形成了如今的高用村.由自然村由自然村 永新 村, 高宅 村组成组成。总人口2829人。其中:本村户数1142户,本村人口2453人,农保人口1358人,镇保人口767人,城保人口328人;外来人口376人。其他人口0人。耕地1311.00亩,粮田980.00亩,常年菜田210.00亩,林地70.00亩,鱼塘20.00亩,畜禽场10.00亩,其他21亩。我村2011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4.30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600.00元。
|
星火村 |
祝桥镇星火村位于盐仓社区南侧,星火村是2002年10月原星火村与小桥村合并而成,交通便利。东至红三村、高永村,远东大道贯穿其中;南至惠南镇陆楼村与国际世贸商城五角大楼接壤;西至老川南奉公路贯穿;北至四灶港,红星村相邻。村内水系发达,星火村全村白色路面交叉纵横。星火村是2002年10月原星火村与小桥村合并而成,交通便利。全村总面积2.84平方公里,共有21个自然宅村,全村耕地面积1520亩。全村村民为1396户,总人数3353人,非农人口1365人,劳动力2190人,在册登记的外来人口650人,全村党员人数148人,两委班子人员6人,交叉任职。在2003年建造村部、卫生所及老年活动室,2005年建村文化服务中心。现各项设施一应俱全,使星火村文化服务中心初具规模。由自然村星火村和小桥村组成。总人口4753人。其中:本村户数1396户,本村人口3353人,农保人口450人,镇保人口720人,城保人口150人;外来人口1400人。其他人口2033人。耕地1520.00亩,粮田1260.00亩,常年菜田82.00亩,林地78.00亩,鱼塘90.00亩,畜禽场10.00亩。我村2011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5.00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3000.00元。
|
立新村 |
祝桥镇立新村东至盐仓居委,西至宣桥镇光明村,南至惠南镇永乐村,北至六灶镇新兴村。全村地理区域面积约3平方公里,共有村民小组25个,总耕田2642亩,总户数1805户,总人口4372人(其中:农业人数2669人,非农人数1703人),0党员188人,老年人数1115人,固定资产183万元,计划生育符合率100%,合作医疗投保率95%。历年来,在村党总支、村委会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1995年开始,该村连续六届被评为“市五好村党组织”,又获得了市卫生村、市整洁村、市庭院文明示范村、市科普村等众多荣誉称号。由自然村立新 村, 叶桥 村组成。总人口6077人。其中:本村户数1805户,本村人口4372人,农保人口1790人,镇保人口819人,城保人口485人;外来人口1505人。其他人口1278人。耕地2642.00亩,粮田1624.00亩,常年菜田126.00亩,林地313.00亩,鱼塘145.00亩,畜禽场20.00亩,西甜瓜130亩,苗木170亩。我村2011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95.00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4407.00元。
|
军民村 |
军民村:位于薛洪村以北2公里处。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