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10116105 | 201540 | 021 | 查看 颜圩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干巷社区 |
干巷社区:位于漾平路红光路交口。 |
吕巷社区 |
吕巷社区:位于吕巷镇政府所在地。 |
马新村 |
马新村位于吕巷镇西侧边缘,东靠惠高泾与镇区相连,南靠廊下庄家村相邻,西靠六里塘蔷薇.夹漏村相望,北靠二里泾与姚家村相接,区域面积6.09平方公里,划分为30个村民小组,1101户,3764人。解放初期属栖凤乡。1956年建立前进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改为前进生产大队,1978年前进生产大队南部划分另建立奋勇生产大队,1980年前进大队改为栖凤大队,1984年两个大队改为马村、栖凤村,2001年两村合并为马村,2007年3月新浜村和马村合并,改为马新村。由自然村南蒲鞋 村, 东马村,西马村, 汤家滩村, 钱家浜村, 宅角路村.王家埭村, 横泾堰 村, 大岸头, 七家浜 村, 张南浜村, 栖凤村,西浜村, 落北屋头村, 中浜村, 墙圈里 村, 北蒲鞋 村, 三家村乌鸦里村, 钓鱼浜 村, 西新浜村, 东新浜 村, 马家埭村, 糖坊头村等24个组成。总人口4866人。其中:本村户数1674户,本村人口3741人,农保人口592人,镇保人口601人,城保人口1362人;外来人口1125人。其他人口1186人。耕地4467.80亩,粮田2726.00亩,常年菜田124.00亩,林地1017.80亩,鱼塘320.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68.0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0.00元。
|
颜圩村 |
颜圩村地处吕巷镇东南,东至陈泾河,西临张泾河,南于张堰镇百家村交界,北至前岗河,村内交通便捷,水利资源丰富,朱吕公路、松卫南路贯穿全村。全村白色水泥路纵横交叉,为本村的经济发展和村民的生活提供了有利条件,村内绿化成林,出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农村新面貌。本村历史:解放初,颜家村属前岗乡管辖,有颜家、盛家、三家、黄汶、前南等5个自然村。1953年成立互助组,1956年初成立联民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干巷人民公社成立,改为联民生产大队。1978年10月联民大队拆分为颜家、紫石大队。1984年恢复干巷乡建制,颜家、紫石两个大队分别改为颜家村、紫石村,各村成立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经济合作社三委班子。1999年3月两村合并,称干巷镇颜家村。寒圩村在解放初期属松江县胥浦乡七保四区三十图。1956年秋,新农、新民等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成立胜利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寒圩南宅、张家合并干巷人民公社胜利生产大队。1984年11月恢复干巷乡建制。胜利大队恢复所在地名寒圩村。2007年3月颜家村、寒圩村两村合并,以两村各取一字,成立颜圩村民党总支部、颜圩村民委员会。由自然村颜家村、紫石村、寒圩村组成。总人口5111人。其中:本村户数1157户,本村人口4375人,农保人口622人,镇保人口3415人,城保人口338人;外来人口736人。其他人口0人。耕地5791.00亩,粮田1176.00亩,常年菜田198.00亩,林地3983.00亩,鱼塘434.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68.0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0.00元。 |
荡田村 |
荡田村区域面积7.237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4920亩。村地理位置处于西起贴近吕巷镇区、北与太平村相邻、东与和平村交界,南与廊下镇勇敢、万春村、南塘村交接,金张公路、金廊公路、朱吕公路横跨全村。辖区内设42个村民小组,有183条自然埭,荡田村是三村合一的一个较大的行政村,始于2001年4月由原荡田村与戚埭村合并,又在2007年3月与六桥村合并,全村总户数1488户,总人口5216人,其中:农保人口1258人,镇保人口787人,城保人口2589人。外来人口2830人。耕地4920.00亩,粮田3169.00亩,常年菜田610.00亩,林地930.00亩,鱼塘76.00亩,畜禽场15.00亩,其他120亩。实业型企业20家。2012年度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35.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800.00元。2012年度村两委班子进行换届选举。班子成员概况具体为:王静芳,村党总支部书记,全面负责各项工作;张琪,村党总支部副书记、村主任,全面负责行政工作;李国强,村党总支部副书记,全面负责治安安全工作;高-,村党总支部委员、村委会委员,负责组织、宣传、纪检、稳定工作、基建、道路、档案;盛伯贤,村党总支部委员、村委会委员,负责农副业、植保、河道;金建新,村党总支部委员,负责卫生、调解、安全生产、收集垃圾;陈国星,村委会委员,负责动拆迁、劳动力安置、民兵、治保;杨建芳,村委会委员,负责妇女、计生、民政、社救、残联、老龄。
|
白漾村 |
白漾村地处金山区吕巷镇东北,距吕巷镇4.5公里。东临张泾河,与亭林镇接壤,南至吕巷镇龙跃村,西接s19高速公路,与吕巷镇和平村为邻,北与朱泾镇慧农村交界。区域面积7.67平方公里,辖38个村民小组,1565户,人口5349人,村民委员会驻白漾村张泾5组2121号。解放初期,白漾村隶属干巷乡1954年建立多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成立白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干巷人民公社成立,白漾高级农业合作社改为红光生产大队,设15个生产小队,1984年恢复干巷乡建制,大队改名为白漾村。 解放初期张泾村属张泾区横泾乡,辖4个自然村,1951年成立张泾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3年共有六个初级社,1956年在农业合作化热潮中,6个初级社合并为张泾高级合作社,1957年7月撤消张泾区,横泾乡并入干巷乡,改名为干巷乡张泾高级合作社,1959年底为干巷人民公社张泾大队,1978年10月张泾大队划分为新泾、张泾两个大队,1984年4月,恢复乡镇建制,分别改为新泾村、张泾村,1998年5月,新泾村张泾村合并为干巷镇张泾村。 2007年3月,原白漾村和原张泾村,合并为新的白漾村。由自然村白漾村,北港村,龙士村,漕坊村组成。总人口8253人。其中:本村户数1556户,本村人口5352人,农保人口980人,镇保人口1832人,城保人口2101人;外来人口2901人。其他人口439人。耕地4038.00亩,粮田2486.00亩,常年菜田234.00亩,林地1304.00亩,鱼塘14.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24.45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800.00元。
|
和平村 |
吕巷镇和平村位于镇域北部。辖内33个村民小组,村民5153人,总耕地面积6028亩。和平村地处吕巷镇中部,同三国道南北方向,中运河东西贯穿村中心区域,另有金石路、吕朱路、金张公路等都通过我村,村水路交通便利。目前,村党总支部下设三个分支部,党员总数223人,支部委员6人。 近年来,村党总支部、村委会始终坚持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重要思想,以进一步推进“六有”村党组织创建工作,确立建设社会主义新郊区目标,积极发挥和带领广大党员群众作出力量,赢得了全面发展。2012年村可支配收入达192.63万元,99年以来连续荣获上海市文明村、2000年以来连续荣获上海市“五好”党支部、03年被评为上海市先进村委会、2006年荣获金山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9~2010年度荣获市级文明村、2010年荣获区美好家园示范村、镇精神文明创建先进集体、镇安全信访维稳三等奖,2012年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2011—2012荣获上海市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解放初期,和平村分为四圩、网船、甪巷、马家等自然村。1958年干巷人民公社成立,建立和平生产大队。1978年划分为和平、四圩2个大队。1984年,两个大队分别改为和平村、四圩村。1999年和平、四圩两村和平为和平村,2007年和平、三新合并为和平村。由自然村白米村,网船村, 四圩村,马家村,长楼村,新泾村.姚家村、沙 巷村、桥 港村、讥 家村、甪巷村组成。 总人口5695人。其中:本村户数1507户,本村人口5153人,农保人口658人,镇保人口1769人,城保人口562人;外来人口526人。其他人口2346人。耕地6028.00亩,粮田3400.00亩,常年菜田150.00亩,林地2183.00亩,鱼塘185.00亩,畜禽场50.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92.63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3500元。解放初期,和平村分为四圩、网船、甪巷、马家等自然村。1958年干巷人民公社成立,建立和平生产大队。1978年划分为和平、四圩2个大队。1984年,两个大队分别改为和平村、四圩村。1999年和平、四圩两村和平为和平村,2006年和平、四圩、三新合并为和平村。由自然村白米村,网船村, 四圩村,马家村,长楼村,新泾村.姚家村、沙巷村、桥港村、讥家村、甪巷村组成。总人口5695人。其中:本村户数1510户,本村人口5169人,农保人口658人,镇保人口1603人,城保人口562人;外来人口526人。其他人口2346人。耕地6028.00亩,粮田3400.00亩,常年菜田150.00亩,林地2183.00亩,鱼塘185.00亩,畜禽场50.00亩。 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92.63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3500.00元。
|
龙跃村 |
龙跃村位于吕巷镇东南面,南至张堰镇,东至张泾河,北至干巷社区,西至金石公路,区域面积8.94平方公里,金张公路贯穿全村。1950年9月龙跃村隶属张泾区横泾乡,有长跃、胜利、农步、兴农、农民等5个自然村。1956年成立前进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7月撤区并乡,改名为干巷前进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9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后改名为前进生产大队。1961年前进生产大队分出兴农生产大队。1984年11月恢复乡镇建制,前进大队改为长跃村,兴农大队改为龙湾村。2002年3月长跃、龙湾合并为干巷镇龙跃村,2003年村内180公顷土地划入金山区中部工业园区。解放初期,光辉村又名白楼村,以当地白楼埭地名而得名,隶属金山县张泾区捷步乡。1954年建立白楼、兴农、西行、莫家等4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初级社合并为光辉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7年7月撤区并乡,属干巷乡,1958年成立干巷人们公社后改为光辉生产大队。1984年恢复干巷乡建制,光辉大队更名为光辉村。 2003年龙跃村、光辉村合并成为新龙跃村。由自然村龙湾村,长跃村,光辉村,光明村,何士村组成。总人口5323人。其中:本村户数1655户,本村人口5122人,农保人口1574人,镇保人口2490人,城保人口845人;外来人口201人。其他人口213人。耕地6298.00亩,粮田3722.00亩,常年菜田15.00亩,林地2361.00亩,鱼塘190.00亩,畜禽场10.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90.0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500.00元。
|
姚家村 |
姚家村四面环河,道路交错,中心水泥路经马村,南通吕巷镇区,北至浦江工业园区,东西水泥路由村部直通金张公路和朱吕公路,吕巷二路公交车贯穿姚家村南北。水路有胥浦塘大河是沪浙水运要道,惠高泾南北走向,南通吕巷镇区,北靠朱泾镇民主村,水陆交通便利。姚家村在清末属四保四区二十四图。解放初属西枫乡。1957年属积极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后改为积极生产大队,1978年,积极大队一分为二,北部为积极大队,南部成立团结大队。1980年团结大队更名为双姚大队,1984年双姚大队改为姚家村,积极大队改为厍浜村。2001年5月与厍浜村合并成姚家村。由自然村西姚家村,王家埭村,桥堰埭村,何家埭村,东姚家村,河南埭村,港东村,北村埭村,徐廊中浜村,张家浜村,冯家堰村,裘衣村,杨东港村,杜厍佬村,厍浜村,杨家浜村组成。总人口3084人。其中:本村户数804户,本村人口2917人,农保人口1429人,镇保人口1312人,城保人口7人;外来人口167人。其他人口2人。耕地2738.99亩,粮田766.00亩,常年菜田160.00亩,林地833.44亩,鱼塘572.00亩,畜禽场386.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52.0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0800.00元。
|
蔷薇村 |
蔷薇村位于吕巷镇六里塘畔,东与马新村相隔于六里塘昂首相望,南与廊下镇中联村为邻,西与浙江平湖新埭镇为邻,北与夹漏村为邻。区域面积3平方公里,19个村民小组,550户,2053人。村耕地面积2520亩,辖区内实业型企业19家。蔷薇村交通便捷,南北有朱平公路贯穿于村中心,南直通跨海大桥,北通朱泾的320国道,东有朱吕直通镇区。向西有吕青公路直通浙江省平湖市。水路有六里塘大河直通黄浦江。蔷薇村在初解放时期名为关泖乡富强高级社,1958年命名为富强大队,共分14个生产小组。1980年1月份撤销富强大队一分为二,靠南地区为泖湾大队,分9个生产小组。靠北为蔷薇大队,分10个生产小组。1986年改为泖湾与蔷薇两个行政村。2007年3月由泖湾村和蔷薇村合并成立的新蔷薇村。由自然村泖湾里 村, 大悲心 村, 曹家村, 东浜 村, 关帝 村组成。总人口2454人。其中:本村户数650户,本村人口2024人,农保人口768人,镇保人口620人,城保人口633人;外来人口430人。其他人口3人。耕地2630.00亩,粮田1800.00亩,常年菜田400.00亩,林地400.00亩,鱼塘30.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34.0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3000.00元。
|
夹漏村 |
夹漏村位于吕巷镇西北端。东隔六里塘与马村毗邻,南与浙江平湖市南桥乡洋圩村相接,西隔上海塘与浙江省平湖市新埭镇泖口村相望,北频胥浦塘与朱泾镇大茫村为界。区域面积3.87平方公里,2012年全村21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234.53公顷;村内朱平公路贯穿南北,与蔷夹路、蒋古中心路交错,形成方便的交通网。解放初期,夹漏、长浜、东珠、辰圩、蒋古等属关泖乡;1957年建繁荣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为繁荣生产大队;1962年3月东半部分出建新丰生产大队;1984年繁荣大队改为夹漏村、新丰大队改为蒋古村;2001年4月夹漏村、蒋古村合并为夹漏村。由自然村夹漏村、长浜村、东珠村、辰圩村、蒋古村组成。总人口2624人。其中:本村户数703户,本村人口2377人,农保人口695人,镇保人口1262人,城保人口36人;外来人口247人。其他人口384人。耕地3518.00亩,粮田1797.15亩,常年菜田0.00亩,林地96.00亩,鱼塘234.85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68.0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3100.00元。
|
太平村 |
太平村位于吕巷镇镜北部,全境依沈泾河北岸横惯。全境东与和平村接壤,南临沈泾河与荡田村相望,西沿惠高泾与姚家村为界,北与朱泾镇五龙村为邻。区域面积3.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0.6公顷。太平一名,源于宋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僧无竭与此建太平兴国禅院,习称太平寺,村以寺得名。太平村在解放初属三新乡,1956年建立建富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后改名为建富生产大队。1962年以周河泾为界一分为二,西片为建富大队,东片为红旗大队。1984年,恢复乡村建制,2个大队分别更名为蒋巷村(建富)和太平村(红旗),1999年8月两村合并,建太平村。由自然村蒋巷村,南浜村,东浜村,金家厍村,小圩佬村,费家村,斜河村,河西村,张家村组成。总人口2862人。其中:本村户数792户,本村人口2801人,农保人口1956人,镇保人口465人,城保人口218人;外来人口61人。其他人口162人。耕地3496.00亩,粮田2530.00亩,常年菜田576.00亩,林地290.00亩,鱼塘80.00亩,畜禽场18.00亩,花卉2亩。我村2009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45.00万元,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800.00元。
|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