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上海市 >>金山区 >> 金山卫镇 >> 八字村

八字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八字村谷歌卫星地图)


八字村简介

  八字村地处金山卫镇中部。东与张堰镇建农村相邻,南临横浦村,西与张桥村,北与张堰秦阳村相邻。区域面积4.65平方公里.八字村由原八字小集镇而得名。十八世纪末,八字小集镇因在沐沥港上建起两座小桥,相隔几十米并呈“八字”形,故又名八字桥,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初建造的八字石桥还较好保存,被区文物管理局列入不可移动保护文物点。近年来,八字村在党的建设、民主管理、经济建设、文明建设、社会综合事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由自然村八字村、联星村组成。总人口3493人。其中:本村户数926户,本村人口3308人,农保人口1524人,镇保人口850人,城保人口624人;外来人口185人。其他人口310人。耕地3300.00亩,粮田3200.00亩,常年菜田60.00亩,林地20.00亩,鱼塘19.00亩,畜禽场1.00亩。我村2011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50.00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0.00元。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10116109 201540 021 查看 八字村谷歌卫星地图

八字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八字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金康社区

  金康社区:位于龙轩路西静路交口。
  

北门社区

  北门社区:位于金山大道学府路交口。
  

南门社区

  南门社区:位于古城路板桥西路交口。
  

东门社区

  东门社区:位于金山大道东平路交口。
  

钱圩社区

  钱圩社区:位于钱商大街南侧。
  

金山卫社区

  金山卫社区:位于金山卫镇政府所在地。
  

八二村

  八二村位于金山卫镇西南部,东至上海石化总厂纬五路,西与永久村相接,南依沪杭公路,北沿卫南机耕路和卫清西路,与八一村相邻。全村面积1.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7.1亩,常住总户数492户,总人口1266人,有5个村民小组。八二村曾是华东地区农业生产知名度很高的村,在上海郊区有“远学大寨,近学八二”之说。1959年—1983年的25年中,有22年粮食常年亩产居全镇首位。最高单产达2458斤,1964年被评为上海市和华东地区农业先进集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村里相继办起20多家村办企业,1990年全村分配后税利突破100万元,成为全镇第一个税利百万村。1997年村投资2万元,全村建成电话村。2001年村投资10万元,家家户户安装有线闭路电视; 2004年被上海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评为上海市卫生村;2007年被上海市金山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评为平安小区;2008年被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评为整洁村,被金山区委评为“六有”党支(总)部,被金山区委评为民主理财规范村。由自然村奚陆村、黄弄村、濮黎村、沈埭村4 个村组成。总人口1266人。其中:本村户数492户,本村人口1266人,农保人口0人,镇保人口464人,城保人口635人;外来人口0人。其他人口0人。耕地67.10亩,粮田67.10亩,常年菜田0.00亩,林地0.00亩,鱼塘0.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10.0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6000.00元。
  

张桥村

  张桥村的行政区域位于金山卫镇中西部,距金山卫镇约3公里。东与八字村、八一村接壤;西依界河,与浙江平湖市庆丰村、穗轮村相望;南于八一村、永联村相邻;北临横召村、八字村。区域面积5.42平方公里。1961年6月行政区域调整后大队,设大队长。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恢复乡镇建制,建立村民委员会,设村主任。大队行政负责人以前均是任命制。1985年建立村民委员会,至今共进行10届换届。其中1999年9月-2012年8月五届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委会组成人员。村委会先后建立了尊老爱幼、文明节俭,提倡新风,反对旧俗,禁止-等11条村规民约;制定了村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如村专设村务公开宣传栏,把村收入、支出,村干部的工资,报销制度等进行公开。村务管理逐步民主化、制度化。由自然村张桥村, 刘埝村, 南石村组成。总人口4039人。其中:本村户数1004户,本村人口3553人,农保人口1126人,镇保人口321人,城保人口1561人;外来人口486人。其他人口545人。耕地4754.10亩。
  

横召村

  横召村位于金山卫镇中西部,2005年7月由原横召村与联合村合并,成立了新的横召村。现村区域面积为4.94平方公里,南与张桥村接壤;东与八字村相邻;北临塔港、星火村;西与浙江省平湖市新仓镇芦湾村相隔。全村耕地面积4200亩,辖26个村民小组,984户,3500人。村民委员会设在横召村20组。1949年至1956年,原属刘堰乡,1957年并入钱圩乡,成立高级合作社。1984年4月乡村建制,更名为横召村、联合村。2001年3月,撤钱圩镇、金山卫镇,建立金山卫镇,隶属金山卫镇。2005年7月,两村合一,更名为横召村。由自然村横召村、联合村组成。总人口4016人。其中:本村户数1002户,本村人口3500人,农保人口2431人,镇保人口560人,城保人口230人;外来人口516人。其他人口225人。耕地4381.24亩,粮田3867.40亩,常年菜田0.00亩,林地196.40亩,鱼塘89.30亩,畜禽场8.00亩。我村2010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50.00万元,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0.00元。
  

星火村

  星火村位于金山卫镇东北部。东和北临张埝镇的秦阳、秦望村及廊下镇的万春村,西和南靠钱圩集镇分别与本镇的塔港、横召、八字村相连。区域面积4.18平方公里,耕地136.2公顷。村北部有金山第二工业区原钱圩分区,面积0.64平方公里。解放初现星火村区域分属钱圩乡的小圩、典圩、鸟圩、北新、南新、东圩及属八字乡的弄堂、新农8个自然村。1956年2月原东圩区域建钱圩二社,1958年更名为二大队,1984年更名为东圩村。期间,1961年6月南部三个生产队划归老星火,1979年张泾河西一个半生产队划归塔港村。2002年,14组撤制划入钱圩居委会,2003年8月,14、16、21、22四个村民小组的53户138人土地433亩划归廊下镇万春村。原星火村1949—1956年属八字乡,1957年并入钱圩乡为星火高级社。1961年6月,有老星火大队划出的6个生产队与二大队划出的3个生产队组成星火大队,1984年更名为星火村。2002年4月4日,由原星火、原东圩村合并成现星火村。由自然村小圩村,典圩村,鸟圩村,北新村,南新村,东圩村,弄堂村,新农村组成。总人口5098人。其中:本村户数858户,本村人口3180人,农保人口999人,镇保人口1225人,城保人口453人;外来人口1918人。其他人口503人。耕地1902.10亩,粮田1793.60亩,常年菜田60.00亩,林地20.00亩,鱼塘20.50亩,畜禽场8.00亩。我村2011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74.00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3000.00元。
  

塔港村

  塔港村位于金山卫镇西北部,距镇政府14公里,是由原双圩村和塔港村合并而成,村以境内塔港河而得名。东临张泾河,与星火村相望;南与横召村毗邻;西与廊下镇万春村、浙江平湖新仓杉青港村接壤;北依漕廊公路,与廊下光明村相望。辖区面积3.96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87公顷。村主要以农作物生产为基础,农业发展形成特色。村以境内塔港河而得名。清代末年,塔港村属胥浦乡六保二区廿三六图。解放后属张堰区钱圩乡。1956年为高级一社。1958年9月钱圩人民公社成立后改名为一大队。1978年10月新张泾河西二大队部分生产队划归一大队,12月塔港河西9个生产队划出建立双圩大队。1984年恢复钱圩乡建制,一大队、双圩大队分别更名为塔港村、双圩村。2001年3月金山卫镇、钱圩镇合并为金山卫镇,村由金山卫镇管辖。2002年3月塔港、双圩两村合并为塔港村。塔港村曾是清代天文学家、名医顾观光(号尚之)的居住地,其墓位居第20村民小组,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第17村民小组原称李家廊下,曾出史部尚书(有御赐旗杆石为证),日寇侵华期间有27位村民惨遭-,原址立碑以警示后人,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塔港村水陆交通便捷,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境内河流众多,塔港河、新张泾河、香香港河、向阳河和白泾河纵横交错,流经全村。秦弯公路贯穿境内,北接漕廊公路,村级道路塔东路、新钱路与各村民小组相连。金山卫一路公交车终点站设于村民委员会东侧。由自然村塔港村,双圩村2村组成。总人口2726人。其中:本村户数671户,本村人口2375人,农保人口433人,镇保人口403人,城保人口323人;外来人口351人。其他人口500人。耕地3125.00亩,粮田2820.00亩,常年菜田90.00亩,林地140.00亩,鱼塘65.00亩,畜禽场5.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50.0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200.00元。
  

卫城村

  卫城村地处金山卫镇南部,是金山卫镇镇政府所在地。东至学府路,东北与金卫村为邻,西与八一村接壤,南紧傍上海石油化工股份公司,北至金山大道。全村总面积为0.9平方公里。卫城村原有耕地因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金山卫镇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已经全部被征用。其先后有八个村民小组,土地:2500余亩,人口:2821人,这些年来,先后有五个村民小组因土地征用而撤制。目前,在卫城村辖区内尚有三个村民小组,总户数为306户,总人口为2685人,其中:户籍人口826人,外来流动人口1859人。由自然村卫城村组成。总人口2685人。其中:本村户数306户,本村人口826人,农保人口0人,镇保人口496人,城保人口300人;外来人口1859人。其他人口30人。耕地0.00亩,粮田0.00亩,常年菜田0.00亩,林地0.00亩,鱼塘0.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354.0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5000.00元。
  

金卫村

  金卫村地处金山卫镇境东端,金山卫城遗址东半城内。东以东城河与山阳镇杨家村为界;南至龙胜路,与上海石油化工总厂接壤;西至穿心路,与卫城村为邻;北抵金山大道,与农建村相交。区域面积1.82平方公里,现有4个村民小组,392户,1064人。现有0党员82人,村民代表36人,党员议事会10人。村委会设在板桥西路1338号。全村自然村落,有西顾家宅、东顾家宅、谭家宅、刘家宅、东门街、旧仓基、东南营房等20个。村落间古迹较多,金山卫城瞻阳门(东门)在本村东门街,1958年拆除。旧仓基系明代军储南仓遗址。明代本村有一古迹“金山卫大庙”,坐落在村中十字街东侧,占地约30亩,设有头门大雄宝殿,第二道门石牌杰,第三道是二层木结构楼宇,气势雄伟,内有银杏、松柏、花草,外有火红色的围墙,荷花池、假山凉亭小桥流水,具有江南花园特色,后在抗日战争中大部分被毁坏。“万寿寺”遗址于1972年拆除,后于1994年在本村6组东城角重建了“万寿寺”。现已成为著名的景点之一。由自然村金卫村2组、4组、5组、6组组成。总人口6976人。其中:本村户数384户,本村人口1066人,农保人口0人,镇保人口160人,城保人口906人;外来人口5910人。其他人口0人。耕地0.00亩,粮田0.00亩,常年菜田0.00亩,林地0.00亩,鱼塘0.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00.0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4500.00元。
  

卫通村

  卫通村地处金山卫镇东北端。东临旧港河,与山阳镇中兴村为邻;西滨张泾河,与农建村相望;北与张堰镇旧港村、六里村毗邻;南与农建村接壤,全村区域面积2.93平方公里。在卫通村这2.9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着不平凡的历史人物:翁明哲(1906-1972)卫通村人,1928年10月担任金山县第一任书记。卫通村是粮田和菜田种植业,随着村的经济的不断提高,2003年投资158万元,对全村主渠道都建筑白色水泥路。2008年投资120万元浇制22000平方白色水泥路通向每家每户。由自然村卫通村组成。总人口2126人。其中:本村户数585户,本村人口1843人,农保人口754人,镇保人口215人,城保人口842人;外来人口283人。其他人口32人。耕地2916.73亩,粮田1459.73亩,常年菜田754.00亩,林地265.00亩,鱼塘242.00亩,畜禽场196.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78.0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0010.00元。
  

八字村

  八字村地处金山卫镇中部。东与张堰镇建农村相邻,南临横浦村,西与张桥村,北与张堰秦阳村相邻。区域面积4.65平方公里.八字村由原八字小集镇而得名。十八世纪末,八字小集镇因在沐沥港上建起两座小桥,相隔几十米并呈“八字”形,故又名八字桥,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初建造的八字石桥还较好保存,被区文物管理局列入不可移动保护文物点。近年来,八字村在党的建设、民主管理、经济建设、文明建设、社会综合事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由自然村八字村、联星村组成。总人口3493人。其中:本村户数926户,本村人口3308人,农保人口1524人,镇保人口850人,城保人口624人;外来人口185人。其他人口310人。耕地3300.00亩,粮田3200.00亩,常年菜田60.00亩,林地20.00亩,鱼塘19.00亩,畜禽场1.00亩。我村2011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50.00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0.00元。
  

永久村

  永久村位于金山卫镇的西南边,东临八二村,南靠沪杭路、石化股份公司,西与浙江省平湖市全塘镇接壤,北与永联村相接。区域面积1.44平方公里,村委会坐落在纬八路海金路538号。永久村地处杭州湾北部,即沿海地区。自古人多地少,种田与晒盐兼顾。自西向东,古有裴弄、周介、肖介、何介、陆介5个自然村。1954年改为红旗、红光、浦光、爱国、兴建农业生产合作社。57年5个初级社合并为永久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后改为永久大队。1959年盐业农业分开,分出4个盐业队,计150户,约650人,归盐场。1984年恢复乡镇制,永久大队改为永久村由自然村裴弄村, 周介村, 肖介村, 何介村, 陆介村组成。总人口2346人。其中:本村户数840户,本村人口2334人,农保人口21人,镇保人口1900人,城保人口401人;外来人口12人。其他人口0人。耕地243.06亩,粮田243.06亩,常年菜田0.00亩,林地0.00亩,鱼塘0.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35.0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3580.00元。
  

横浦村

  横浦村:位于茸卫公路东侧。
  

八一村

  八一村座落于金山卫镇南部,东接卫城村与农建村隔河相望,沿北与横浦村为邻,南与八二村以及黄姑塘为界,西北沿头桥港、太平港与永联村接壤,北与张桥村和八字村相连。全村地域面积5.52平方公里。八一村是由八一、新圩、梅园三村合并而成的大村。全村共有3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471户,总人口4760人。由自然村八一村、新圩村、梅园村组成。总人口5561人。其中:本村户数1471户,本村人口4725人,农保人口795人,镇保人口2326人,城保人口1604人;外来人口836人。其他人口0人。耕地2997.00亩,粮田2023.00亩,常年菜田36.00亩,林地165.00亩,鱼塘68.00亩,畜禽场5.00亩,其他7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300.0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6000.00元。
  

永联村

  永联村地处金山卫镇西部偏南。东与八一村为邻;南沿黄姑塘与八二村、永久村相接;西与浙江省平湖市全塘镇为界;北与张桥村、八一村接壤。永联村三村合一(原永联村,永胜村,新联村),区域面积5.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7.28公顷,辖30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4686人,总户数1501户。永联村党总支部共有4个分支部,共有党员228人。 2002年3月永联村、永胜村撤二建一后,建永联村。2004年永联村与新联村合并。村民委员会驻地在原永联小学。永联村水陆交通通畅,南沿黄姑塘,可通航60吨位船舶,西直达浙江平湖市,东与张金河相连。陆上有卫清西路、金山大道延伸段横贯东西,北与A4高速相接,南与沪杭公路相通,交通十分便利。 永联村所属第二工业区开发发展范围内,随着第二工业区不断开发,永联村这两年一直在动拆迁,目前A4南侧已基本完成动拆迁,动迁户数总共1350户,A4北侧还有近百户。永联村大部分土地已被征用,2010年基本解决了所有村民的镇保问题。为了壮大村级经济建设,永联村党总支、村民委员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引进企业,逐步壮大了村级经济实力,村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自1997年,永联村党支部被评为金山区“五好”党支部以来,永联村又先后被评为“上海市级卫生村”、“文明村”、“安全小区”、“六有党支部”等荣誉。
  

农建村

  农建村位于金山卫镇东北部。东与金山新城区毗邻,南濒北城河与石化城相望,西傍张泾河,北至张堰镇建农村为界。全村总人口8861人,辖30个村民小组,总耕田面积5094亩,全村区域面积7.5平方公里。1949年之前至1955年属江苏省松江县。1956年建立农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59年初建立农建生产大队(又名农建生产队),1966年10月由松江县山阳公社划出,并入金山县金卫公社。1984年恢复金卫乡建制,1985年改名为农建村。2005年7月22日,农建、联丰、长春三村合并,组成现在的农建村。由自然村农建村,联丰村,长春村组成。总人口12786人。其中:本村户数2153户,本村人口6914人,农保人口1389人,镇保人口4506人,城保人口1019人;外来人口5872人。其他人口0人。耕地4699.00亩,粮田3819.00亩,常年菜田680.00亩,林地120.00亩,鱼塘20.00亩,畜禽场60.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420.0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500.00元。
  


八字村特产大全



    暂无数据


八字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