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上海市 >>金山区 >> 漕泾镇 >> 建龙社区

建龙社区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建龙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建龙社区简介

  建龙居委会位于漕泾镇区的东面,为镇区三个居委会水环“四字型”中的三分之一,管辖区域占地面积71.5万平方米,南到东海港、北至南横塘港、东至运石河、西至旗杆港。区内有东河小区、康鑫小区、山青小区、康发小区、桂景苑、原营房1组、2组、16组等,共有居民928户,常住人口2951人,外来人口2226人左右,下设19个行政小组(其中8个为来沪人员小组)。党支部共有党员64名,占居民总数的2.2%。居委会目前的人口结构是“三多一少”,即动迁户多、散居户多、来沪人员多,规模型、封闭式小区少。居委会驻漕泾镇共建路25号,现有班子成员5人。

  在过去的几年中,居委会先后创建了5个区级文明小区、获得了区民主法制示范居委会、区优秀民防居委会、区暑期教育特色项目、市平安小区、第七届上海市进城务工青年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区第一批迎世博志愿服务贡献奖、金山区“世博工作优秀集体”、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先进单位、2008-2010年金山区优秀青年志愿者集体、首批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2010年度市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先进等荣誉称号。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10116112 201540 021 查看 建龙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建龙社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建龙社区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花园社区

  漕泾镇花园居委会位于漕泾镇的镇区中心位置,辖区东至旗杆港,西至汇安港,南至漕廊公路,北至南横塘港,占地面积718619平方米,封闭式小区3个,其余以街与街、路与路相连接。居委会下设11个行政小组,现有常住人口1033户,常住人口数2465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530人,90岁以上老人16人,外来人口1713人。居委会内设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和老年学校。
  以关爱老人为抓手,在辖区内逐步形成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把关爱老人活动做细、做好、做实。居委会建立了老年人资料数据库,将老年人档案资料及动态情况及时输入数据库,做好台帐资料整理,并建立老年人一人一卡制度,针对每位老年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服务内容,我们在关爱老年人方面做到了五个一,即:发放一封倡议书、设立一张分布图、建立一支志愿者队伍、装置一套安全设施、签订一份结对协议。我们通过结对、每周一次的必访、节假日慰问、每月一次读报等活动,使老人孤单的生活变得充实,让他们更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之情。
  以结对共建为平台,激发社会各界协同参与社区管理。几年来,花园居委会与上海振漕市政有限公司、上海伟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农村商业银行漕泾支行、漕泾镇动迁办公室、上海漕泾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山阳漕泾工商所结对,并在每年年底一起下居民区慰问困难居民和老人。重阳节期间,上海漕泾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出资2万元的物品,关心和帮助独居孤寡、困难及80岁以上老人。花园居委会以结对共建为平台,激发社会各界协同参与社区管理,使结对共建优势互补,真正达到结对共建,共创和谐的氛围。
  以群众文化为载体,引导居民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活动。几年来,花园居委会在居民群众中成立群众文体团队,如:集体舞队伍、拳操队、合唱队、柔力球队等,让喜爱文体活动的居民群众积极参与进来,既强身健体又能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居委会将群众文体活动扩展到漕泾镇的每个角落,使得特色工作更特,使漕泾的文艺活动别具匠心。在迎国庆60周年开展歌颂祖国大合唱活动中,居民群众纷纷踊跃报名参加;在漕泾镇第三届运动会开幕式中的交谊舞展示,许多舞蹈爱好者积极参与;在漕泾镇柔力球比赛中,队员们积极参加,并荣获第二名的佳绩。团队的部分成员还代表漕泾镇参加柔力球表演,花园居委会积极引导居民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活动的群众文化活动,其活动效果显著。
  几年来,花园居委会先后创建了3个区级文明小区,荣获了上海市平安单位、上海市民主法治居民小区、上海市节水型小区、金山区先进民防居委会、金山区‘爱心助老’工作先进集体、金山区反-三级联创先进居(村)委、金山区生育关怀行动——‘共享亲情’先进集体、金山区民主法制示范居民小区、金山区五佳计划生育新村(居)、金山区档案室升级达标单位、金山区安全小区、金山区平安单位、金山区禁毒示范小区、金山区优秀青年志愿者行动集体、金山区百家团建示范点、金山区消费者保护权益示范联络点等荣誉称号。
  

建龙社区

  建龙居委会位于漕泾镇区的东面,为镇区三个居委会水环“四字型”中的三分之一,管辖区域占地面积71.5万平方米,南到东海港、北至南横塘港、东至运石河、西至旗杆港。区内有东河小区、康鑫小区、山青小区、康发小区、桂景苑、原营房1组、2组、16组等,共有居民928户,常住人口2951人,外来人口2226人左右,下设19个行政小组(其中8个为来沪人员小组)。党支部共有党员64名,占居民总数的2.2%。居委会目前的人口结构是“三多一少”,即动迁户多、散居户多、来沪人员多,规模型、封闭式小区少。居委会驻漕泾镇共建路25号,现有班子成员5人。
  在过去的几年中,居委会先后创建了5个区级文明小区、获得了区民主法制示范居委会、区优秀民防居委会、区暑期教育特色项目、市平安小区、第七届上海市进城务工青年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区第一批迎世博志愿服务贡献奖、金山区“世博工作优秀集体”、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先进单位、2008-2010年金山区优秀青年志愿者集体、首批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2010年度市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先进等荣誉称号。
  

绿地社区

  绿地居委会于2007年1月成立筹建组,2009年8月经过居民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班子成员。居委会位于漕泾镇镇区西端,南到东海港、北至南横塘、东至汇安港、西至仓头河。区域面积35万平方米,辖绿地一期、二期、汇安小区、宏达小区、汇安一村、汇安二村,总住户数为1395户,实有人口4188人,其中,来沪人员752人,居委会驻富漕路461弄26号,现有党政班子成员6人。
  居委会在就业和群众文化工作方面颇具特色。就业工作是居委会“一居一品”特色工作。一直以来,居委会把帮助失地、失业居民寻找岗位,推荐就业作为民生、民心重点工作来抓。几年来,已经帮助推荐就业总人数490人,占求职登记数的95%以上。居委会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也有声有色,2007年至2009年连续三年举办“庆国庆”专场演出,另外,组建了拳操队、舞蹈队、民乐队和太极柔力球队伍,四支队伍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发挥了极大作用,带动了大批居民参与文体锻炼。2011年9月19日,居委会为辖区内结婚50周年以上、夫妻双双健在的老年人举办了“相伴半世缘,金婚夕阳红”庆贺活动,进一步弘扬了中华传统美德,推进了尊老爱老的氛围,促进了家庭和睦、小区和谐。
  近年来,居委会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辖区绿地一期已连续三次获得“上海市文明小区”荣誉称号,以及“上海市民防示范小区”、“上海市法治示范小区”等荣誉称号;绿地二期成功创建为2009—2010年度“上海市文明小区”;绿地一期、二期同时也被评为“上海市节水型小区”;汇安一村、二村、汇安小区分别获得“金山区文明小区”荣誉称号。
  

增丰村

  增丰村地处漕泾镇东南部,东濒东海,南、西与山阳镇九龙村接壤,北依旗杆港桥,与金光、东海两村相邻。区域面积3.309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203公顷。辖15个村民小组,一个牧场,670户,2302人。交通方便,运石河、龙泉港河、旗杆港河均可行至我村;浦卫公路横穿该村;目前村两委班子成员共有5人。村内设有“三室0”(村委办公室、老年活动室、村医务室、村民健身点、便民服务点、社区事务代理点)、增丰村警务室等功能设置。村民委员会驻第4村民小组2058号。
  增丰村解放前夕分属浦南区漕泾镇山阳乡。建国初期为平桥乡塔港、南星、牛桥、海滨4个村。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期建塔港、联荣2个农业高级社。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划联荣一部分并入塔港农业高级社,建塔港大队(因村内原有港口通海,建有闸门,故俗名塔港),后易名为增丰大队。1984年撤社建乡,改增丰大队为增丰村,延用至今。
  工业方面:目前驻落于该村企业共有26家,其中工业型企业16家,8家为实地实业型企业,在村落户的实业型企业生产的主要产品有各类铝管、电梯、锻铸造、五金冲件、废品回收等。
  农业方面:主要以生产粮食为主,现有粮田面积2500亩,园林木150亩,葡萄40亩,西、甜瓜60亩,水产养殖200亩,并且成立了农业专业化组织4家。
  种植(养殖)方面:农民主要以养殖南美白对虾为主,其它还有精养鱼塘20多亩。
  2011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1亿元,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4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2000元,劳均收入18000元。
  近年来,获“上海市文明村”、“上海市平安小区”、“上海市千亩水稻示范方二等奖”、“上海市民主示范法治村”等荣誉
  

海渔村

  海渔村位于漕泾镇东南,东面是上海化学工业区,西、南、北三面被东海村环抱穿插。总面积0.25平方公里,包括宅基地、企业用地,无耕地面积。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现有户籍数317户,户籍人口数893人,常住人口1038人。区级道路沪杭公路和区级河道运石河北南纵向穿村而过。村委会驻地位于海渔村四组1180号,现有“两委”班子成员5名。村内设有信访接待室、老年活动室、图书室、综合事务受理室、党员活动室、数字影院、健身点等场所。
  自古以来,海渔村村民世世代代以捕鱼为业。清代时,海渔村属华亭县云间乡十二保漕三图,民国期间先属漕泾乡,漕泾设区后隶属漕泾区南厍乡,解放前夕属漕泾镇。从50年代开始为南厍、北厍两个村,合作化时建立海勇渔业合作社。公社化后编为渔业大队。1987年3月建立张家厍村,1994年更名为海渔村。建国初期村民只在近海捕鱼,1962年开始置机帆船远洋捕鱼。1995年,远洋捕捞船只转制给渔民,1996年由于海洋资源贫乏而停止生产。2005年失水渔民全部参加镇保。
  村内有工业企业4家,以生产纸箱包装印务和机械五金加工为主。2011年,全村工业总产值完成6329万元,村可支配收入达到49.24万元。
  近年来,海渔村获“上海市平安小区”、“上海市整洁村”、“上海市健康村”、“金山区文明村”、“金山区级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金山区村级档案工作先进单位”、“金山区民主法治小区”等荣誉。
  

东海村

  东海村位于杭州湾西北部——沪杭公路内侧,与上海化学工业区一路相隔。南于增丰村接壤,西与金光村为邻,北以老东海港为界,与营房村、镇区隔河相望。区域面积3.95平方公里,耕地212公顷。辖17个村民小组,1086户,3407人。村民委员会驻第4村民小组东海村2121号。现有“两套”班子成员4名。村内设有卫生室、老年活动室、篮球场、图书室等。
  清朝年间,东海村大部分属华亭县云间乡十二宝漕三图,西南一部分属十一保漕二十三图。民国时期先后属漕泾乡、漕泾镇南厍乡。解放前夕属浦南区漕泾镇。建国初期为南厍、张家厍、王家、新团、镇南五村及仓头村的一部分。农业合作化时成立光明、明星高级社。1957年6月,海勇渔业合作社成立,务渔村民归属于渔业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张家厍大队。1962年,以旗杆港为界,分别为光明、明星两个大队。1980年,分别易名为东海村、镇南村。2002年6月,二村合并为东海村。东海村水路交通方便,东西向河道有老东海港、新东海港、中心河,南北向河道有运石河、旗杆港、战备河,构成田字形水网;两条南北走向的机耕路间距千余米,北端连接张漕公路,南可通沪杭公路,中段有一条水泥路连接,形成H型路上通道。新老东海港中间地带,现已纳入漕泾新镇区开发规划范围。解放前张家厍是个海港,有客、货海船通往浙江的上虞、慈溪、绍兴、洋山、滩浒等地。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村党总支和村民委员会带领全体村民致富奔小康,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工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农业发展形成特色。2010年全村工业总产值达8566万元,人均收入12558元。招商引资实现税收1073万元,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891900元。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东海村努力抓好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主义新风尚,村委班子团结向上,村民心情舒畅。2005-2006年获区级文明村、卫生村,2007-2008年获上海市平安小区等荣誉称号,2007年获上海市村容整洁达标村、上海市标准化卫生室、上海市健康村,2007-2008年获区六有党组织。2008年荣获区级文明村。2009年荣获金山区村级档案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荣获漕泾镇群众文化先进单位,2010年漕泾镇群众文化先进单位,2010年荣获金山区民主法制示范村。
  

护塘村

  护塘村,因小集镇护塘而得名,位于漕泾镇西,由原护塘、邓桥两村合并而成。东邻金光村;南至旗杆港,与山阳镇九龙村为邻;西与山阳镇工农村、漕泾镇蒋庄村相望;北依九墩塘河,同阮巷村为界。漕廊公路、新东海港、新龙泉港以及S4、G15高速公路、铁路沪杭支线等交通要道在村内贯通。区域面积5.29公里,总耕地面积3410亩。辖21个村民小组,821户,在册户口人数265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数1311人,占总人数的48%。村民委员会设在第六村民小组,地址:护塘村邓曙路1518号。
  护塘村目前有实地实业型企业11家,注册型企业16家,形成了以五金加工、棉纺织、沙石料批发为主的企业格局。农副业方面,形成了以水稻规模经营为主,特色种养业补充的农业格局。2011年全村水稻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260亩,占全村水稻种植面积的56.6%;水产养殖面积750亩,以南美白对虾为主,亩产量约400公斤,亩产值8000元左右;种植精品西瓜150多亩,主要品种有早春红玉、春光、特小凤等,平均亩产约2000公斤,亩产值8000元左右。坐落在一组的邓桥葡萄园,更是漕泾镇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场之一,面积106亩,管棚230套,主要种植奥克斯特、无核白鸡心、秋红等欧亚葡萄,实行绿色无公害栽培措施。平均亩产约1250公斤,亩产值15000元左右。
  2011年全村工业总产值1.5亿元,村可支配收入33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2000元。
  自2002年并村后护塘村先后被评为“金山区精神文明示范村”、“金山区先进基层党组织”、“金山区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示范村”、“上海市卫生村”、“上海市文明村”、“上海市安全小区”、“上海市村容整洁达标村”和“上海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等荣誉。
  

金光村

  金光村位于漕泾镇西1公里,东依备战港、西横塘、范泾塘,与东海村、营房村毗邻;南依旗杆港,同增丰村、山阳镇九龙村为界;西同护塘村接壤;北有九墩塘,与阮巷村分隔。区域总面积5.16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4710亩。全村共有25个村民小组,户籍数1020户,常住人口3621人。S4高速、浦东铁路、漕廊公路、新东海港贯穿全村。村民委员会驻漕廊公路958号,现有“两委”班子成员3名。村内设有卫生室、老年活动室。
  建国初,金光村为平桥乡南星村、潘厍村、星桥乡马桥村、护塘乡沈家村;农村合作社时为联星高级社、联荣高级社的大部分和友谊高级社的小部分;公社化后为潘厍大队;1967年易名金光大队;1984年改名金光村。2002年6月,金光村与泾西村及水库村的1、2、5、10四个小组合并为现在的金光村。
  村域内原有古迹云间双凤坊坐落在原泾西村塑料厂址,明嘉靖年间御史包节、包孝素以刚正不阿著称,后人立坊以志。坊做北朝南,宽6米,高5米,四柱三门三重楼,用青石雕琢镶嵌而成,气势雄伟壮观,形态雄严典雅,坊上有浮雕和匾额“云间双凤坊”,书法秀丽,为漕泾独特名坊。名坊毁于1958年,“0”初期全毁。

  现有古迹济渡桥又名七星桥,俗名刘家渡桥。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5月,落成于光绪三年(1877)4月,建桥之资用去四千一百余缗,由里人周思达、徐治沧、杨秉钺、陆增瑞等议建。该桥位于漕泾镇金光村水库21组,横跨南横塘河西段,南北走向。桥长43.6米,六墩二枕七堍。桥堍两头各五石级,桥面由四条石合成,阔2.19米,共28块条石,中堍条石长7米,桥离水面5-6米。桥东原装有栏杆8柱。
  目前,金光村在做优传统特色农业的基础上,逐步打造精品现代规模,已初步形成以“300亩虾稻种养、300亩设施蔬菜、300亩现代果林、300亩露天蔬菜”为主的“四个三”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全村在继续发展151亩西甜瓜、220亩葡萄和268亩淡水养殖的同时,为进一步解决农业生产方面“品种差、风险高、效益低、规模小”的现实问题,采取以土地流转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式,开展“规模化、技术化、产业化”种养。针对已经流转出来的土地,采用了三种模式经营,即“大户经营模式、合作社经营模式和企业经营模式”。通过这三种模式的实施,在发展特色产业上不断完善思路,落实相关措施。
  2011年,村可支配资金500.3万元,同比增长1.8%;工业总产值9.8亿元,比上年增长2%;农民人均收入14971元,比上年增长15%。
  近三年来,金光村党总支部在深化村级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实践,不断深化以“普通党员带好一个家、骨干党员带好一个埭、党小组长带好一个组、党员干部带好一个区域、支部书记带好一支队伍”为主要内容的“五个带”活动,通过开展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较好地把党总支和党员的作用发挥与建好党员队伍、加强社区管理、服务村民群众、促进家庭和社会和谐等有效联结起来,做到了党员队伍建设和管理的全覆盖、职责明,党总支部和党员作用的发挥有了切实可行的抓手和载体,增强了村党总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在村党总支的领导和带动下,全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协调发展,村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近年来,金光村先后获得“全国巾帼示范村”、“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上海市五好党支部”、“上海市文明村”、“上海市民主法制示范村”、“上海市美好家园示范村”和“上海市村级财务规范示范村”等荣誉。
  

营房村

  营房村地处漕泾镇镇区,属镇村结合部。东起沪杭路,西至金光村仓头河,南依张漕公路,北与沙积村为邻。全村现有区域面积1.2平方公里。原有16个村民小组,其中12组因镇区建设等于1994年经上级部门批准撤制,并于2007年将原生产队的净资产以货币形式全部量化给村民小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现除9组有可耕地外,其余村民小组的耕地因东部工业区开发被征用或使用。2005年起,1、2、12、16组按地域划分分别划入建龙、花园居委会,10、11组已划入镇区规划,部分农户分散到金光、汇安小区等地居住。本村现有人口2500人。
  目前全村耕地面积170亩,农业人口212人,其中:劳动力90人,未成年人122人。
  2011年村可支配收入53万元,三业总产值2556万,村民人均收入9100元。
  近几年,该村先后获得“金山区文明村”、“上海市卫生村”、“上海市整洁村”、“上海市健康村”、“金山区‘六有’村党组织”、“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2009年被评为“金山区规范化建设星级工会”、“金山区村级档案工作先进单位”等。
  

海涯村

  海涯新苑位于漕泾镇人民政府西2.7公里,东依金光中心河,西傍邓桥祥门港,南北紧靠新老东海港,呈正方形。区域占地237114平方米,有6个居民小组,732户,2009人。村内均为白色路面,漕廊公路从村旁经过,交通相当便利。村委会驻漕廊公路985弄601号,现有“两委”班子成员5名。村内设有卫生室、老年活动室、图书室、乒乓室和6个健身点。
  海涯村因村里原为一片海滩而得名,原属袁浦盐场的一部分,名三岔墩,清代属华亭县云间乡十二保漕四图、淙四图,民国时期属漕泾乡,解放前夕为漕泾镇辖。建国初为漕泾乡海涯村,农业合作社时建海营高级社,公社化时为盐业大队。1968年冬公社围海造田后,从各大队移入120多个劳动力,建围垦大队,1970与盐业大队合并为前哨大队。1979年盐农业分开为盐场、种子场。1984年建海涯村、塘外村。1998年4月,两村划归金山区漕泾工业区管辖,同时,两村合并为海涯村,2001年11月重归漕泾镇管辖。由于规划为上海化学工业区建设用地,自2001年开始,海涯村逐步搬迁,现已整建制搬迁至海涯新苑。境内有古柏树一棵,树龄150多年。
  海涯村原有2500亩的海淡水养殖场和村办企业3个,2004年村办企业进行了转制,2005年受上海化学工业区开发建设影响,虾塘实施了停养平整。海涯村现阶段的收入来源主要是虾塘平整后的补偿费和原卡登厂房出租的租赁费。2011年,海涯村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614.72万元,人均纯收入14200.00元。
  近几年,海涯村先后获得“上海市文明村”、“上海市信用村”、“上海市卫生村”、“上海市五好村党组织”、“上海市平安小区”、“上海市民主法治村”、“金山区经济发展示范村”、“金山区‘六有’村党组织”、“宜居金山,和谐人口,计划生育“五佳”新村居”、“金山区红十字会先进基层组织”等多项荣誉。
  

沙积村

  沙积村位于漕泾镇东北,紧邻上海化学工业区。东与奉贤分区漴缺村交界,南与上海化学工业区物流产业园相邻,西与本镇水库村相隔,北与奉贤分区黄沙村接壤。全村区域面积4.92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3738亩。全村辖25个村民小组,1008户,户籍人数3357人。S4高速、浦东铁路、浦卫公路、庄胡公路、沪杭公路等主要交通干道穿越该村。村民委员会设在沙积村14组2132号,现有“两委”班子成员5人。村内设有卫生室、老年活动室、图书室、信息苑和便民服务商店。
  沙积村在清代属华亭县云间乡十二保沙七图、沙八图,西部属沙九图的一部分。民国期间分属漕泾乡和漴缺乡。解放前夕属浦南区漕泾镇。建国初为北沙乡富翁村、太平村、沙泾村、孙泾村、诚宜村。农业合作化时是灯塔高级社和建新高级社。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时,建立沙积大队,1984年建沙积村。1986年由大队管委会转为村委会。2006年6月,由原来的沙积村、建国村、淡水渔场,撤三建一,成立新沙积村。
  在沙积村中部有一条“古冈身”南北贯穿,距今已有6000多年历史,是上海古海岸线的遗迹,它是在海浪作用下,由死亡的海洋贝类生物的壳体积累而成的沙脊。沙冈制高点有李姓人家历代建房于此,名曰“高宅基”,才使这个千年古冈得以完整保存。这是上海乃至长江三角洲海陆变迁的地质资料“样本”,是上海地区沧海变桑田的历史见证,沙积也因此沙脊而得名。
  沙积村地理位置优越,紧靠上海化学工业区和漕泾镇物流产业园区;水、电、有线电视、宽带网络覆盖全村,基本设施齐全,是商界投资的理想之所。
  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沙积村坚持以-报告精神为指引,践行“-”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村党总支和村委会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满怀信心地建设新农村,工业发展快速增长,农业发展形成特色。2011年全村工业总产值3600万元,农副业总产值1899.7万,人均收入12600元,村可支配收入360万元。
  沙积村素有市郊优质瓜果之乡的美名。1984年,率先在金山地区进行农业熟制改革,变三熟制为二熟制,引导农户抓住耕地“休闲”的时机,引种草莓和葡萄。1992年起又先后引进日本甜瓜“伊丽莎白”、“古拉巴”、“西莫洛托”等品种,形成了甜瓜系列产品。1997年开始试种精品西瓜,从日本、台湾等地引进了“早春红玉”、“金凤凰”等新品种,由于这些新品种甜度高、水分多,清脆可口而成为热销产品,上市第一年,亩产值达到了1.5万元。2011年,全村精品西瓜种植面积900亩,亩产值6000元;草莓种植面积300亩,亩产值15000元;甜瓜种植面积160亩,亩产值6000元。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沙积村不断推进两个文明的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班子成员团结向上,村民安居乐业,勾勒出了一幅和谐发展、长治久安的乡村画卷。近年来,村先后获市五好党组织、市文明村、市民主法治村、市卫生村、健康村、安全小区等荣誉称号。
  

水库村

  水库村位于漕泾(镇)北偏西1.8公里,东依万担港,与沙积村毗邻,东南傍西横塘与营房村相对,南与金光村接壤,西以朱漕路,与阮巷村为界,北与奉贤区胡桥镇兴隆村为界。全村总面积4.16平方公里,耕田面积174.5公顷,有8个村民小组,512户人家,1620人,村民委员会座落在第六村民小组(原长堰村八组)。
  境内河网密布纵横,似天然水库,故得名为水库村,全村有中心港、火车港、万提塘、何家漾、东大漾、金岗溇、横塘港等主要河流,贯穿在全村东西南北。
  建国初原水库村为星桥乡月星村和太平村、洪桥村的一部分,农业合作化时,建月星高级社,公社化后为水库大队,1967年改名胜利大队,1980年复名为水库大队,1984年建水库村。有刘家渡桥等自然村落。
  原长堰村为阮巷乡盛裕村及迎龙村、平桥村的一部分,因村内有一条长达70余米的堰基,故得名为长堰村。农业合作化时建长建高级社,公社化时为长堰大队,1967年改名为东方红大队,1971年与阮巷大队合并为联丰大队,1978年撤联丰大队设阮巷大队、长堰大队,1984年建长堰村,有张家宅等自然村落。2002年5月,原水库村S4高速公路以南4个村民小组划入金光村,尚有6个村民小组与长堰村撤二合一,建新水库村行政村。
  水库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理论、“-”重要思想和-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村党总支和村两委带领和引导全村村民致富奔康,近年来我村不断加快经济建设步伐,2011年全村工业总产值3853万元,可支配收入200万元。
  水库村现在除种植高效经济作物外,还发挥地理优势,利用村丰富的水资源这一特点,结合养殖业产业结构调整契机,在水库4组、6组范围内形成一平方公里的生态养殖基地,打造特色养殖业。
  在积极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村两委还努力的推进 “三个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主义新风尚,班子成员团结向上,村民安居乐业。近年来,村先后获上海市卫生村、平安小区、整洁村、健康村等荣誉称号。
  位于水库村6组还有一个农家乐休闲水庄,水庄以水为魂、以农为本。以生态、休闲、娱乐、旅游为四大主题,中心区域内分为一轴一线及六大景点,是休闲度假、放松身心的好去处。
  

阮巷村

  阮巷村位于漕泾镇西北4公里,东靠水库村,东北与奉贤区胡桥镇兴隆村相接;南依九墩塘河,同护塘村相望;西傍龙泉港,与蒋庄村为邻;北有中运河,同朱行镇欢兴村、红光村为界。全村区域面积3.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45.01亩。全村共有21个村民小组和1个街道,户籍875户,常住人口2683人。村民委员会驻朱漕公路3828号,可通过G15高速公路到亭卫公路口下。另外,西靠龙泉港,可作为水上货运交通通行。阮巷村现有“两委”班子成员5名、主任助理1名。村内设有南、北两个卫生室,两个老年活动室,以及村民活动健身场、篮球场等。
  原阮巷村在清朝末年间属奉贤县云间乡十一保奉十五图。民国时期属奉贤县庄行区子隆乡刘保和七保。1949年解放时期属奉贤县庄行区阮巷乡。1950年5月划入漕泾区。原明华村清代属华亭县云间乡十一保一区漕十图和漕二十一图。民国时期先属护塘乡,后属新三乡。解放前夕属浦南区漕泾镇。解放初为护塘乡。1957年两村建3个高级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后合并为九工区(营)。1959年九工区分开改名为阮巷大队和明华大队。1971年阮巷大队又与长堰大队合并为联丰大队。1978年联丰大队撤销,恢复为阮巷大队和长堰大队。1984年两个大队分别更名为阮巷村和明华村。2002年6月两村合并为阮巷村。2004年5月,按照政府属地化管理的要求,阮巷街道居民小组由阮巷村委会托管,2011年6月阮巷小区由阮巷村委会托管。
  阮巷村的经济收入主要包括农业和工业收入两部分。除了基本农产品的生产之外,对早春红玉西瓜的种植和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有一定规模。另外,村内还有17家工业企业。2011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9980万元,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4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712元。
  近几年先后获得上海市文明村、上海市民主法治村、上海市卫生村、上海市平安小区、上海市村容村貌达标村、金山区优秀“企村”结对村、金山区六有党组织、金山区精神文明示范村、金山区民主法治村、金山区档案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等区级及以上荣誉。
  

蒋庄村

  蒋庄村位于漕泾镇西北6公里,东靠龙泉港,与阮巷村、护塘村接壤;南与山阳镇华新村交接;西北与朱行镇(金山工业区)新街村、运河村、红光村为邻。村域形状呈南北长、东西短的条带状。全村地域面积6.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09.99亩。现有村民小组21个,总户数1089户,现常住人口3609人。村设党总支部1个,党总支部下设2个分支部,设有6个党小组,有党员134名。蒋庄小区是新农民住宅建设示范点,是全镇居民小区规划集中点之一,现有近300多户居民集中居住在该小区。沪杭铁路金山支线沿村东部南北向穿越;中运河沿村北侧边界附近穿越;G15高速由村西北角往东南角纵向穿越全村;西邻亭卫公路;S4高速在村东南边界穿过。区域内有河道16条段22公里,镇村级道路26公里,村内交通便捷。村内设有卫生室、老年活动室南北各两处;中心村居民点设有便民服务点一个、篮球场一个、健身点3个。村委会座落于蒋庄路2058号,现有“两委”班子成员5名。
  蒋庄村是一个历史小镇,清代属华亭县云间乡十一保二区蒋十一图,蒋正六图和一区漕十图。民国时期先属漕泾乡,1947年隶属浦南区新三乡,解放前夕为山阳乡六保。解放初期是护塘乡的中心村、李家村、庙桥村、蒋庄村。农业合作化时,建立三勤和民乐高级社。人民公社化后,二社并一,改为蒋庄大队。1967年,改名为立新大队,1980年复名为蒋庄大队,1984年改名为蒋庄村。2002年6月,蒋庄村与原金星村“合二为一”。蒋庄村境内原有多处文物古迹,如法云寺、城隍庙、大庙等,现只有翔龙桥保存完好。
  镇西部工业区坐落该村,金山工业区也有项目落户该村,村民就业率普遍较高,农民收入提高较快。镇农技站的农业示范基地——近四百亩的特种水产养殖塘落户村内,占全村种养面积的四分之一。近年来,蒋庄村始终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工作目标,积极贯彻推进落实“1135工程”,坚持科学引导,培育新型农民。引导农民发展家庭农场和庭院经济,鼓励农民流转土地开展农业组织化。2011年,全村二麦种植面积1380亩,亩产值750元;油菜种植面积100亩,亩产值600元;水稻种植面积1967亩,亩产1050多斤(其中: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408.83亩);精品西瓜、甜瓜种植面积100亩,亩产值5000元;全村白对虾、淡水鱼等水产养殖面积360亩,亩产值5000元;农副业总产值达到638万元。
  截止2011年底,村内拥有实业型企业20家,注册型企业23家,主要以电脑刺绣印花、轻纺产品出口加工、金属热处理加工、通风设备及化工机械、电厂结构件制造等五金加工和市政项目绿化环保工程建设为主。
  至2011年底,全村实地型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205万元,实现税收1804万元,村级可支配收入达到450.32万元,人均收入14274元,劳均收入19500元。
  近几年,蒋庄村先后荣获“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上海市文明村”、“上海市健康村”、“上海市美好家园示范村”、“上海市卫生村”、“上海市整洁村”、“上海市安全小区”、“金山区‘六有’党支部”、“金山区村级档案工作先进单位”、“金山区先进职工小家”等荣誉。
  


建龙社区特产大全



    暂无数据


建龙社区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