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上海市 >>松江区 >> 新浜镇 >> 桃园社区

桃园社区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桃园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桃园社区简介

  地理位置:桃园居委会位于新浜集镇中心,离新浜沪杭高速公路出口2公里,交通便利。

   管辖范围:居委会管辖区域东至新颖路,西至量具厂,南至田园别墅,北至火车站;面积约1.3平方公里,区域内有三横三纵道路。
   居民小组:6个集中居住小区:香江花苑、新谊小区、挑园一村、桃园二村、田园新村、田园别墅。
   户籍情况:户籍数400户,户籍人口584人。居住户数1374 户,总人口 3355 人,外来暂住人口1408 人。
   组织情况:班子人员4名,办公人员6名。4个党小组,党员49名,10名居民小组长。
   曾获荣誉:镇二00九年度暑期中“优秀组织奖”、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中被评为区级先进普查小区、荣获2009年度新浜镇“平安世博”只是竞赛(决赛)二等奖、评为二00七 ~ 二00八年度上海市松江区文明小区。
   居委会弘扬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
   办公地点:中心街50号(党员服务中心二楼)
   联系电话 57891975 57892738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10117117 201600 021 查看 桃园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桃园社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桃园社区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方家哈社区

  地理位置:方家哈居委会位于新浜集镇东侧,离新浜沪杭高速公路出口100米,交通便利。
   管辖范围:居委会辖区东到新工路,西至旺兴路,南至新绿街,北叶新公路;面积约 0.6平方公里。现有2个集中居住小区:林天花苑北区和林天花苑南区。
   居民情况:区域内公房 33 幢,楼道 101 个,居住户数1088户,总人口2887人,外来暂住人口1260人。门店经营户157户。
   组织情况:班子人员3名,办公人员4名。3个党小组,党员32名,10名居民小组长。
   办公地点:新浜镇新工路八十一弄80号。
   联系电话 67891132 67891502
  

桃园社区

  地理位置:桃园居委会位于新浜集镇中心,离新浜沪杭高速公路出口2公里,交通便利。
   管辖范围:居委会管辖区域东至新颖路,西至量具厂,南至田园别墅,北至火车站;面积约1.3平方公里,区域内有三横三纵道路。
   居民小组:6个集中居住小区:香江花苑、新谊小区、挑园一村、桃园二村、田园新村、田园别墅。
   户籍情况:户籍数400户,户籍人口584人。居住户数1374 户,总人口 3355 人,外来暂住人口1408 人。
   组织情况:班子人员4名,办公人员6名。4个党小组,党员49名,10名居民小组长。
   曾获荣誉:镇二00九年度暑期中“优秀组织奖”、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中被评为区级先进普查小区、荣获2009年度新浜镇“平安世博”只是竞赛(决赛)二等奖、评为二00七 ~ 二00八年度上海市松江区文明小区。
   居委会弘扬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
   办公地点:中心街50号(党员服务中心二楼)
   联系电话 57891975 57892738
  

胡家埭村

  胡家埭村位于新浜镇东首,沪杭高速公路新浜出口处。东侧是文华村,南侧是香塘村,西侧是新浜村,北侧是新浜工业区。本村占地面积为 3284.76 亩,耕地面积为 2378 亩。
   人口状况:村民小组 17 个,村民户数为 838 户,总人数为 2636人。其中党员 139 人,下设党支部3个。
   两委班子情况:现有班子人员 6 名,平均年龄40岁,其中本科一名,大专三名,高中一名,初中一名。
   本村特色:市文明村、区科普村、市交通安全村、市卫生村、市敬老村、市整洁村
   办公地点:新浜镇胡曹路999弄30号
   电话: 57898833、57894422
  

新浜村

  新浜村位于松江区浦南西侧、叶新公路南侧。处于新浜镇集镇中心,全村有4个自然村,耕田面积2950亩,2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726户,总人数2774人,现有党员129名。从业人员1628人,全村有耕地面积2950亩。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80.33万元(农业收入109.2万元、其他收入246.71 万元),全村人均收入8241元、劳均收入10487元。
   新浜村目前主要以从事传统农业为主,水稻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1900多亩。从前年开始,我们选了林家埭自然村作为新农村建设村容整洁的试点村落,以提供公共基础设施为切入点,做到路面硬化、墙面白化、生活污水净化、宅前屋后绿化。首先对林家埭自然村225户农户、894人共涉及7个村民小组进行了村容整洁,期间我们拆除了12户违章搭建,并把拆除的砖瓦由村收购铺设了砖瓦路,目前村落的整治工作基本结束。同时在区农委的支持下建了一个60亩的标准化蔬菜基地,成果较好。农民既有每亩560元的农田流转租赁收入,又能解决青壮劳力进行非农就业,50.60年龄段有体力的村民还可以到菜地打零工增加收入。  
   在村务管理上,新浜村村始终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做到村务公开、财务上墙、重大事情民主协商。 该村是全市第一批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2006-2007年实施自然村落综合整治,拆除违章建筑和破旧房屋3000多平方米、外墙白化39600平方米、硬化道路6.8公里,亮化村主干道路2公里等,实现了主干道、河边绿化;墙面白化;宅前屋后整洁化;村民生活污水和畜禽粪便净化以及户户通路的“五化一通”格局。新建了百姓戏台、篮球场、农家书屋等公共设施,并建立了一手抓整治建设、一手抓长效管理的运行机制,村民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联系电话 57893571 57893053
  

许家草村

  许家草村位于新浜镇西首,泖新公路贯穿全村,东靠新浜一队和种蓄场鱼塘,南靠香塘江河南陈堵村,西靠林建村,北靠泾于江,河北面是南杨村。
   全村区域面积2.0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18亩。
   共有14个村民小组,449户人家,总人口1409人
   其中党员人数66人,具体活动有电化教育、宣讲教育、党课教育、结合七一节开展革命先烈事迹教育等。
   两委班子情况:人数4人,平均年龄35岁,学历大专或中专。
   已调整产业结构,4队69亩,14队91亩,3队27亩,13队8亩,为种植花木苗圃。
   我村有3户移民移入本村13队,共15人,其中党员2人。
   本村特色是通过土地结构调整后,着重开展现代农业建设,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更上一个新台阶。
   办公地点:许村路89号
   电话:57890432 57895124 57890550
  

林建村

  林建村位于新浜镇西首,紧连金山区枫围步杨,南靠如塘河,北靠南杨村,东靠许家草村,叶新公路贯穿其间。
  林建村区域面积2.78平方公里,土地面积 3400 亩,耕田面积2658亩。
  人口情况:村民小组 15 个,村民数 1712人,共 535 户。
   党组织情况:党员103名,下设三个支部,其中老年支部56人,外出支部26人,行政支部21人。09年获得区“五好”村党组织。12年获得“服务型党组织”荣誉
   两委班子情况:
   书记:陆春林40岁大专
   副书记、行政负责人:沈吟 35岁大专
   支部委员、副主任:陆斌强 30 大专
   村民委员:何开华 34岁大专
   村民委员:沈双英44岁大专
   平均年龄:36.2岁
   全村可支配收入321.5万元,有三家企业年产值达到1千万以上。
   产业结构调整:水产养殖298亩,经济作物种植150亩。
   三峡移民6 户共19人。
   本村特色:(1)9队园区,拥有110亩蔬菜基地。
   (2)09年1月成立老年基金,帮助提高困难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3)为退休村民每年没人送20斤大米。
   办公地点:新浜镇叶新公路6688号。
   电话: 57895117 57890643 57890642
   负责人:陆春林
  

南杨村

  南杨村位于新浜镇西北角,东与黄家埭村交界,南与许家草村交界,同时四周与青浦区、金山区相邻,北与青浦区练塘镇蒸淀、徐练村交界,西与青浦区练塘镇蒸淀大新村交界,南与金山区枫泾镇中洪村交界。
   全村总区域面积4.92平方公里,其中耕田面积 4242 亩,现粮田面积2735亩,经营承包大户22户。全村共有29个村民小组,926户村民,总人口2917人。2012年三业总产值 3758.83 万元,管理部门可支配收入326.7万元。全村人均收入12886 元。劳均人口1618人,劳均收入23231元 。
   近年来,曾先后荣获“上海市卫生村”、“上海市整洁村”、“上海市文明村”、“松江区文明村”“上海市我最喜爱的乡村”等殊荣。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得到了市、区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中央政治局委员-、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市纪委副书记吴志明、市农委主任徐麟、副市长胡延照、区委书记盛亚飞、区长孙建平等市、区主要领导先后来村调研考察,并作工作上的具体指导和布署。
  

鲁星村

  鲁星村地处沪杭高速公路A8出口,新浜镇东北首,东与石湖荡镇朱桥村、本镇文华村相接,南接本镇胡家埭村,西接本镇黄家埭村,北与青浦区练塘镇浦南村相接,相距沪杭高速公路A8出口400米,叶新公路200米,沪杭铁路、沪杭高速在本村是东北向西南腹心贯穿。
   鲁星村是在2002年由彭楼、甪杨、鲁星三个行政村合并起来的,共有9个自然村组成,分别为:西埭佬、杨家佃、庵浜里、彭家村、蒋家埭、石楼里、凌楼村、鲁家埭、周家楼。
  特色农产品:鲁星村丰优香占、黑提、鲁星村小龙虾
   联系电话 57894167、57899228
  

赵王村

  1、地理位置
  赵王村地处新浜镇南,东与香塘村、新浜村接壤,南临七仙泾(三秀塘),西靠沪杭铁路,北依向荡港,镇级香长公路东西向贯穿全村。2009年全村区域面积3.05平方公里,由钱家草、吊勾浜、水旺村、王家湾、一字圩5个自然村组成。
  2、本村历史
  赵王村原解放前归金山区枫泾镇王钱乡管辖,解放后划分为松江区新浜公社民主生产大队,1978年9月分为赵王大队、大方大队,1984年成立赵王村、大方村村民委员会,1999年7月,原赵王村、大方村合并成立赵王村村民委员会。
  赵王村大方禅院(原大方庵)始建于清初顺治年间,1927年大革命时期曾为闻名江浙的枫泾农民-指挥所。-、顾桂龙等烈士以大方庵为革命基地,开展农-动,发起“枫泾-”,现被列为松江区“青少年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基地”。
  3、由自然村一字圩村, 王家湾村, 钱家草村, 吊沟浜村, 水旺村组成。
  4、总人口1610人,总户数498
   (1)本村人口1610人 其中:农保人口553人,镇保人口65人,城保人口99人
   (2)外来人口252人
  5、耕地2881.62亩
  (1)粮田2048.62亩
  (2)常年菜田0亩
  (3)果林地833亩
  (4)鱼塘125亩
  (5)畜禽场0亩
  (6)其他0亩
  6、村级收入
  (1)2008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46.62万元
  (2)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641元
  负责人:朱明强
  电话:7896034 57896134
  本村网站:www.xbzwc.cn
  

文华村

  文华村地处镇东。东靠茹塘,南与香塘村、胡家村土地相连,西与鲁星村、胡家埭村相接,北临界泾港(烂泥潮)与石湖荡镇东山村隔港相望。叶新公路东西向从村南部贯穿,沪杭高速公路从村西北斜穿,湾良泾港东西向从村北部流泾入茹塘。2002年3月由文华村、泾圩村撤并组建成立现在文华村村民委员会。2008年村域面积4.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05亩,26个村民小组,1031户,3548人,90岁以上寿星6人。有西庄浜、东庄浜、城隍村、南港头、东界泾、西界泾、湾良泾、俞家埭8个新村点。原文华村:由海听湾、吴秀浜、屠家浜、谢家浜、南港头、城隍村、横楼、庄浜、坟屋头9个自然村组成。清代属枫泾乡三保三区二十五图(庄浜、南港头、谢家浜、屠家浜、吴秀浜)、二十六图(海听湾)、二十八图(城隍村、横楼),民国时期属胡屋乡、甪茹乡、吾茹乡。解放初期属枫泾区新文乡,1956年建坟屋头高级社,1958年属跃进人民公社第六营,1959年建坟屋头生产队。1962年改称新华生产大队,1980年改称文华生产大队,1984年改称文华村,辖唐家、城中、城王、横楼、庄浜、姜家、艾家、吴江、南港、屠家、湾听、姜南12个生产队(村民小组)。2002年3月调整行政村区划,并入新文华村。原泾圩村:由界泾、湾良泾、俞家埭3个自然村组成。清代属枫泾乡三保三区二十八图(湾良泾)、二十九图(界泾、俞家埭)。民国时期属枫泾区甪茹乡、吾茹乡。解放初期属枫泾区路泾乡。1956年建金星高级社,1958年9月原青浦县小蒸乡界泾(河北泾联高级社)划归新浜。1958年10月属跃进人民公社第一营。1959年建金星生产队,1962年改称金星生产大队,1980年改称泾圩生产大队,1984年改称泾圩村,辖东星、西泾、东厍、南翔、三房、泾联、界泾、东泾、西星、俞家埭、东大、殷家、西界、新村14个生产队(村民小组)。2002年3月调整行政村区划,并入新文华村。泾圩村以界泾、俞家埭组合得名。村域四周由县(区)级河道环绕,东有南北向菇塘,南有湾良泾港,西有新泾港(南湾港),北有界泾港。湾良泾自然村南建有清代关帝庙,1963年毁。1949年建有湾良泾小学,1956年迁入界泾朱家祠堂,以后改名金星、泾圩小学,1992年9月学校撤点。1977年设大队幼儿园,2003年撤点。1966建大队卫生室,70、80年代建农民新村129幢484户。由自然村原文华 村, 泾圩 村组成。总人口5160人。其中:本村户数1032户,本村人口3360人,农保人口1805人,镇保人口1020人,城保人口530人;外来人口1800人。其他人口0人。耕地2800.00亩,粮田2000.00亩,常年菜田0.00亩,林地680.00亩,鱼塘0.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320.0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450.00元。
  

黄家埭村

  黄家埭村位于新浜镇北首,东靠鲁星村,南邻沪杭铁路,西靠南杨村,北靠青清区黄家埭村原叫黄家荡村,全村有几百户人家没有一户姓黄,调查了几位80多岁老人都讲不清黄家的由来,但大家认为以前肯定有姓黄的大户人家,可能搬迁走了,或其他原因,黄家失传了。黄家荡村的荡字倒有它的由来:解放前,黄家荡村有田地1600多亩,村里有240多亩是荡田,村四周有13只荡,因为荡多,故黄家荡应荡多而得名。1999年黄家荡村和新中浜村合并改名黄家埭村。由自然村黄家埭、新中浜组成。总人口1934人,总户数583户。其中:本村人口1754人,农保人口424人,镇保人口167人,城保人口129人;外来人口180人。耕地2635.40亩,粮田1926.00亩,常年菜田367.00亩,林地124.00亩,鱼塘345.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08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50.00万元,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000.00元。
  

香塘村

  新浜镇香塘村位于A8高速公路南侧、南与金山区交界、东于胡家埭村相邻,西临赵王村。解放初期,分为友谊大队和兴隆大队,友谊大队归属于新五公社,至1972年友谊大队划入新浜公社;1978年友谊大队分为新谊大队和友谊大队,之后又将新谊大队改为香塘村,友谊大队改为曹湾村,兴隆大队改为三秀村;至1999年,香塘村和曹湾村两村合并,定名为香塘村,2002年,香塘村和三秀村两村合并,定名为“香塘村”,下设28个村民小组。由自然村曹家坞村,曹家坞新村,东徐家湾村,西徐家湾村,东腰楼村,西腰楼村,西包家埭村,东包家埭村,油车浜村,陆家浜村,姚家村,东西古村,西西古村组成。总人口2992人,总户数902户。其中:本村人口2893人,农保人口158人,镇保人口392人,城保人口577人;外来人口99人。耕地5447.55亩,粮田4741.55亩,常年菜田78.00亩,林地628.00亩,鱼塘182.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08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85.52万元,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686.00元。
  

陈堵村

  陈堵村地处新浜镇西南,东依沪杭铁路,南与金山区枫泾镇农兴村为邻,西靠白牛塘,北至向荡港。2006年村域面积3.9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70亩,19个村民小组,786户2490人,90岁以上寿星7人。2002年3月与长浜村撤并组建新陈堵村,有陈家堵、陈家河、长浜、陈王浜、蒲鞋浜 、孙家浜、岳泾湾7个新村点。原陈堵村:由陈家堵、陈家河2个自然村组成。清代属枫泾乡一保三区十九图(陈家河西半属一保二区十九图),民国时期属枫泾区蒲湾乡、枫泾北镇、一鼎乡、一新乡,解放初期属枫泾区庄长乡。1956年与长浜等6个自然村合并建农益高级社(包括水旺村),1958年属跃进人民公社第四营,1959年3月建农益生产队,1962年改称农益生产大队并分拆出长浜,建陈堵生产大队,辖陈家堵、陈家河两个自然村,1984年改称陈堵村,辖陈南、陈北、外浜、里浜、堵南、堵北6个生产队(村民小组)。2002年3月调整部分行政村区划并入新陈堵村。 1952年在陈家河自然村建陈堵小学,1983年设幼儿园,学校和幼儿园1998年8月同时撤点。1966年设大队卫生室,2002年与长浜并村后为陈堵村卫生室。1996年在陈家河自然村建老年活动室。1939年9月驻扎在陈家都自然村东北沪杭铁路46#桥(桥南端有炮楼)的日本侵略军10多人,以查盗为名到陈家都村挨家挨户搜查,在一农户家发现一件沾血衣服即迁怒村民放火烧房,将全村房屋烧剩一庙3户,94%以上村民无家可归。村北向荡港上曾设陈王浜渡、陈家堵渡,二渡于1955年和1982年停渡。陈家堵自然村建有清代宝和庵一座(1958年毁)。1982年在陈家堵自然村建新浜第一座村级自来水厂(1993年并入镇水厂)。60~90年代先后建有饲料加工厂、窑厂、柴包厂、席草厂、机电厂、综合厂、针织厂、塑料制品厂、钢丸厂、棉纺织厂、丝织品厂、羊毛衫厂、柳条厂、玻璃钢厂、茸新鞋厂等企业。70、80年代建农民新村67幢308户入住。1997年第一家种田大户沈汉明承包土地105亩,亩产1050斤。1992年大江公司在陈家河占地150亩建16幢标准鸡舍养鸡场。1982年、1988年被评为上海市卫生村。 原长浜村:由长浜、蒲鞋浜、岳泾湾、陈王浜、孙家浜5个自然村组成。清代属枫泾乡一保二区十七图(长浜、蒲鞋浜、岳泾湾)、一保二区十六图(陈王浜、孙家浜),民国时期属枫泾区蒲湾乡、枫泾北镇、一鼎乡、一新乡。解放初期属枫泾区庄长乡,1956年建农益高级社(包括水旺村、陈堵),1958年属跃进人民公社第四营。1959年建农益生产队,1962年改称农益生产大队拆出陈堵建长浜生产大队,1984年改称长浜村。村名以长浜自然村得名。辖蒲东、蒲浜、长南、长中、长北、孙家浜、陈徐、陈北、蒲岳9个生产队(村民小组)。2002年3月调整行政村区域,并入新陈堵村。 长浜自然村建有明代(1597年)园通禅院一座,崇桢7年(1634年)举人王献吉募建捐田13亩重修,旧时信徒众多,香火很盛(1958年毁),今仅存“重建古龙门园通禅院碑铭”1块。村南沪杭铁路49号桥称响水桥(水流高低1尺)远近闻名。1949年在响水江与金山农兴交界处设渡,一直延续至今。1927年沈祖英创办长浜小学,校址设在园通禅院内,1957年改称长浜辅导中心小学,1992年9月撤点。1977年在长浜、孙家浜、陈王浜自然村借用知青房子设3个幼儿园,1980年3个幼儿园合并在长浜自然村集中建幼儿园1所,1990年撤点。70、80年代建农民新村115幢490户。60~90年代先后建有粮食饲料加工厂、席草厂、柳条厂、窑厂、柴包厂、机电厂、综合厂、丝织地毯厂、制箱厂、工艺玩具厂、天乐玩具厂、量具刃具厂、松海五金厂、水泥预制场、制绳厂等企业。1965年孙家浜自然村张宝良等农民自发种植蔬菜上集市交易,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割除,改革开放后全村家家户户种植蔬果自产自销。1974年蒲鞋浜自然村的家庭手工业摇绳,70年代已有19户农民从事制绳,1982年制绳专业户徐志清成为新浜乡第一个劳动致富万元户。 2002年,撤并后的陈堵村粮食种植面积2930.76亩,常年亩产630公斤,总产1846.38吨。油菜种植面积1929亩,单产125.4公斤,总产241.85吨,农业总产值703万元。生猪存栏2285头,水产养殖面积76亩。工业有3个企业,职工100人,工业总产值520.2万元,全村经营总收入4268万元,非农总收入1322万元,人均分配4268元,享受农村养老金377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882人,使用燃气659户,拥有卫生设施569户。 2006年在原长浜、陈堵村中心地带新建老年活动室一座。粮食种植面积3186亩,常年亩产734公斤,总产2341.21吨,油菜种植面积114亩,亩产140公斤,总产160吨。建蔬菜基地70亩(大棚)。生猪存栏1791头,禽6.32羽,上市鲜蛋27600公斤,农业总产值1546万元。工业有松海五金厂,职工51人,工业总产值390万元。全村经营收入2108万元,村可支配收入167万元,非农业经济收入1117万元,人均分配6498元,享受农村养老金647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1435人,使用燃气595户,拥有卫生设施579户。由自然村陈堵、长浜组成。总人口2526人,总户数798户。其中:本村人口2447人,农保人口1000人,镇保人口120人,城保人口280人;外来人口79人。耕地3809.60亩,粮田3067.00亩,常年菜田25.00亩,林地405.00亩,鱼塘250.00亩,畜禽场6.00亩。我村2008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44.00万元,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850.00元。
  

  


桃园社区特产大全



    暂无数据


桃园社区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