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10117120 | 201600 | 021 | 查看 八字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世强社区 |
世强居委会成立于2004年7月,四址界线为东至320国道,西至嘉金高速公路,北至叶新公路,南至张星河。区域面积约0.83平方公里。目前住宅房屋共5330套,实有住户约3600多户,门面房300多家,常住人口14100多人(其中来沪人口4100多人)。
行政辖区域内有强恕小区、世强花苑、世纪三村、世纪四村、新源人家、浦江花苑及双高高层住宅小区,以及机关、幼儿园、派出所、农工商、双高广场等企事业单位。其中:世纪一村自2007年以来连续八年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小区”,世纪四村被评为“2013年—2014年度上海市文明小区”。居委会现有居民小组长32人,各类文体团队6支共约180人参与。社区居委会获得“2012年上海市平安小区”和“2013年度上海市‘妇女之家’示范点”荣誉称号。 |
中原社区 |
中原居委会地处叶榭老集镇,老集镇历史悠久,后梁贞明年间(915—920年)有叶、榭二大户财富势盛,此二姓大户坐落我们居民区东市老街,叶榭地名由此而来。辖区内既有古建筑,又有现代商业和居民小区。辖区总面积0.72平方公里,南至油车河,北至肖塘港,东至叶粮路,西至320国道。党支部在册党员46名,设立三个党小组。社区划分为6个社区管理网格和12个居民小组。拥有半封闭小区1个,其他分散型居住区5个。目前辖区常住人口5428人,总户数约2439户。其中户籍人口1064人、568户;进镇居住人口2083人、849户。外来人口2241人、1022户。落户企业44家,商业门店360家。 |
张泽社区 |
叶榭镇张泽社区地处张泽老集镇,属叶榭镇总体发展规划“一镇两翼”中的“西翼”。辖区规划总面积0.86平方公里,以四条河为界限,东至朝阳港,南至卫星港,西至紫石泾(又名张泽塘),北至中心港。实际管辖区域还包括叶张路以南、中心港以北居民小区及竹亭路两侧门面房。辖区常住人口逾5200人,总户数2300余户,其中户籍人口750人,进镇户2200人,流动人口2250人,在册党员58人,设居民组长20人,划分为5个社区管理网格。
此外,张泽社区内学校、银行、商业门店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是安家乐业理想型社区,被评为“2013年度-2014年度市文明小区”。 |
四村村 |
四村村地处叶榭镇最西北部,东邻徐姚村,中间间隔紫石泾;南至井凌桥村,叶新公路北100米左右;西至泖港镇;北靠黄浦江。四村村坐落与张泽镇比较偏远的地段,由大南村、东村、北村、中巷村四村组成,故得名为“四村村”,1999年与斜泾撤二并一,现下设有25个村民小组。由自然村四村和斜泾组成。在一百多年前就有历史的张泽古镇,街面狭小,地段较大,店面稀少,房屋古老。全镇分为东西二市,西市热闹,东市冷落,具有东西南北二条市河,东西市河通向张泽塘,南北市河通向览泾港。四村村坐落与张泽镇比较偏远的地段,由大南村、东村、北村、中巷村四村组成,故得名为“四村村”。由自然村四村、斜泾组成。总人口3138人。其中:本村户数875户,本村人口3059人,农保人口1831人,镇保人口1072人,城保人口156人;外来人口79人。其他人口0人。耕地4009.97亩,粮田2646.00亩,常年菜田338.00亩,林地912.97亩,鱼塘113.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20.0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000.00元。 |
马桥村 |
马桥村所处位置在叶榭镇西南面, 原张泽镇正南2公里,东至金山区亭林镇亭北村(原荡泾村),南至金山区亭林镇金门村(原九桥村)、金明村,西至紫石泾,与大庙村隔河相望,北与八字桥村接壤,连接叶新公路和320国道的竹亭路贯穿全村,自黄浦江到石化的紫石泾运河在本村西侧擦肩而过。1949年至1956年,现在的马桥村属当时的亭林区荡泾乡管辖。1956年,成立新民合作社。1961年改为新民生产大队,共有12个生产队组成。1978年原新民大队撤一建二, 成立新民大队和联明大队。1984年9月新民大队改为大场村民委员会;联民大队改为马桥村民委员会。1999年8月,原马桥村和大场村撤二建一,成立为现在的马桥村民委员会,全村共有23个村民小组:朱家、潘家、彭家、孙家、立新、褚家、大场、洋泾、新联、何家、河北、红旗、东风、前浜、后浜、张孙、金家、叶家、虹桥、高介、新建、东南、新东。由自然村马桥、大场组成。总人口2312人,总户数624户。其中:本村人口2177人,农保人口2034人,镇保人口118人,城保人口25人;外来人口135人。耕地3310.50亩,粮田2539.00亩,常年菜田68.00亩,林地573.00亩,鱼塘162.60亩,畜禽场180.00亩。我村2008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40.00万元,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750.00元。
|
金家村 |
叶榭镇金家村位于叶榭镇南,紧靠叶榭镇人民政府,沪卫铁路、320国道穿越我村中心,东靠600吨级船舶航行的叶榭塘,西靠泖泾港,南至同建村,北接叶榭镇区。1999年6月张星村与车站村合并为新联村,2002年5月由新联村、金家村二村合一而成。金家,清代南部旗杆、沈家等6个队属望三十二图,北部除张家、横楼外,其余8个队均属二十五图。民国时期属包西乡,抗战时期改属袁庄乡,战后属中和乡。1959年建立金星大队,1966年改称先锋大队,1984年改为金家村。 张星,清代大部属袁二十六图、袁二十七图,部分属南十八图,民国初期属泖浜乡,1945年属袁庄乡。1956年张星初级一社与二社合并,建立张星高级农业合作社,1959年3月改张星大队,1966年改称红旗大队,1984年改称张星村,村名沿用原高级社社名。 车站,清代朱夏浜属南小十八图,汤家弄队属南十五图,跳板桥、吴家队属袁二十五图,刷布弄、吴车泾、前进队属叶十三图。1956年建立民立高级农业合作社,1959年3月改建民立大队,1976年从民立大队划出建立车站大队,因其境内有叶榭火车站,故以车站得名。 1999年6月张星村与车站村合并为新联村,2002年5月由新联村、金家村二村合一而成。由自然村张星村,车站村,金家村组成。总人口9360人,本村户数1356户。其中:本村人口4560人,农保人口703人,镇保人口2468人,城保人口639人;外来人口4800人。其他人口0人。耕地5621.00亩,粮田3663.00亩,常年菜田94.00亩,林地1762.00亩,鱼塘0.00亩,畜禽场80.00亩,其他21.60亩。我村2008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50.00万元,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0.00元。
|
东勤村 |
东勤村位于松江区叶榭镇东首,大叶公路贯穿东西,与奉贤区相邻,背靠黄浦江,与闵行区隔江相望。全村3.8平方公里,耕地4426.26亩,24个村民小组,816户农户,3083名村民。共有上海船厂松江分厂、川田钢结构有限公司等18家内外资企业。清代为盐七图,解放初期属新兴乡,1956年建东勤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属第四营,1959年3月建东勤大队,1984年改称东勤村。村名沿用原高级社社名。由自然村东勤村、永联村组成。总人口4401人,总户数1365户。其中:本村人口3083人,农保人口1200人,镇保人口243人,城保人口221人;外来人口1318人。耕地4426.00亩,粮田3055.00亩,常年菜田178.00亩,林地900.00亩,鱼塘120.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08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28.00万元,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500.00元。
|
东石村 |
叶榭镇东石村位于大叶公路南侧、东南与奉贤区庄行镇交届,西靠叶榭塘,北连兴达村交界。清代时以普门庄河为界,河北地区属叶九图,河南地区属叶十一图,民国期间属南平乡,解放初期叶东乡,1956年建立新民石兴高级社(农业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政社合一)属第三营(军队编制),1959年三月后,原来新民农业合作社隶公社直属队,南片为石兴大队,1962年直属队取消组建新民大队石兴大队。1966年石兴大队改称新兴大队,1984年新民大队改称叶东队,新兴大队改称石兴队。1999年6月叶东、石兴两村合并为东石村延续至今。由自然村叶东村、石兴村组成。总人口2347人,总户数511户。其中:本村人口1735人,农保人口534人,镇保人口487人,城保人口57人;外来人口612人。耕地3570.00亩,粮田2075.00亩,常年菜田348.70亩,林地350.00亩,鱼塘60.00亩,畜禽场70.00亩。我村2008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70.00万元,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0544.00元。
|
堰泾村 |
堰泾村位于叶榭镇老街北首,呈蘑菇型。南靠叶大公路,东与东勤村接界,西与团结村叶榭塘连水,北至黄浦江与闵行区马桥镇隔江相望,南北全长3.2公里,东西全长2.4公里,总面积5.11平方公里。堰泾村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20世纪20年代中就有共产主义思想传播。1927年贫苦农民蒋三大加入中国0,为叶榭镇第一个0地下党员。同年12月,在蒋三大家成立0叶榭支部,为浦南地区党的第一个地下组织。此后。叶榭地区党的活动以埝泾杨典为中心,逐步向周围村宅及邻近乡镇扩展,为叶(榭)张(泽)亭(林)地区党的组织建设奠定了稳固的基础。由自然村由堰泾村和杨典村组成。总人口4710人,总户数893户。其中:本村人口3210人,农保人口1162人,镇保人口958人,城保人口108人;外来人口1500人。耕地4777.00亩,粮田900.00亩,常年菜田50.00亩,林地235.00亩,鱼塘0.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08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69.00万元,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910.00元。
|
井凌桥村 |
井凌桥村位于黄浦江中上游,座落在松江浦南地区。东临紫石泾,张泽集镇;南接叶榭镇大庙村,西邻泖港镇焦家村,北连叶榭镇四村村,与黄浦江相依,是叶榭镇的西大门。井凌桥村,位于紫石泾,因境东部有井亭桥(别呼井凌桥)得名。至60年代初期人民公社时期,成立勤联大队;1984年9月井凌桥村民委员会宣告正式成立;1999年8月与兴溇村两村合并;2002年4月再与塘坊桥村合并,为三村合一,定名为“井凌桥村”,下设36个村民小组。由自然村井凌桥村,兴溇村,塘坊桥村组成。总人口4698人。其中:本村户数1238户,本村人口4238人,农保人口1906人,镇保人口650人,城保人口43人;外来人口460人。其他人口1639人。耕地5017.00亩,粮田2514.00亩,常年菜田150.00亩,林地2353.00亩,鱼塘0.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0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50.00万元,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000.00元。
|
大庙村 |
大庙村位于叶榭镇西南方位,东邻紫石泾,南邻金山亭林镇金明村,西邻亭林镇浩光村,北靠叶榭镇井凌桥村。一九九九年八月,由原大庙、山房两村“撤二建一”而成。松卫公路南段建设贯穿于大庙村南北沿线2.4公里,全村区域面积为4.38平方公里,现有村民小组25个,总人口3656人,村民950户,农保人口1432人,镇保人口382人,城保人口1002人;外来人口308人。其他人口532人。户籍人口3348人,常住人口2229人,耕地面积4387.52亩,其中粮食面积2859亩,蔬菜面积270.5亩,苗木面积1258.02亩,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粮食生产80亩以上家庭农场28户,种植面积为2574亩,实体型企业11个。大庙村是乡古文化发源地,唐朝时泖塔村冠称种福之地,有庵称种福庵,又呼泖塔庙,建于唐开成年间(837年)前后,后民间习惯呼为大庙,村因此得名;大庙1960年4月拆毁,庙基改为校基,后又为村民委员会所在地,是村政治、文化中心;山房村包括张家阁、摇渡浜、屠家埭、罗家埭、南三房、金家埭、弄堂田、朱家埭、新西村等自然村,我村2011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85.00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075.00元。
|
徐姚村 |
徐姚村地处上海母亲河黄浦江上游松江区叶榭镇的西北面,北依黄浦江,南与张泽社区相连,东接嘉金高速公路,西伴紫石泾,相距松卫公路仅500米,叶新公路贯彻徐姚村东西,水陆交通十分发达。全村区域面积7.9平方公里,47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725户,总户籍人口6004人,其中芝麻村民小组全组(33户)动迁叶榭。现在实际管理46个村民小组,村民户数1692户(其中移民户数5户),外来流动人口近3800人,设四个党总支,252名党员,划分16个网格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分别由村干部、网格长、保洁员、计划生育宣传员、外口协管人员、社区民警担任。 |
八字桥村 |
八字桥村位于原张泽集镇东侧,东至泖泾港、西至紫石泾,北至民发开发区,南至金山区交界,由原八字桥村、桃墩村、镇南村、西渔村四村合一为八字桥村,八字桥村名来历是原张泽镇东市地段有二条市河交叉点,在此交叉点建造二座石桥,南北桥是环型桥,通向张泽南街,东西是平型桥,东通向辕门外,二桥形成一个八字形,就这样成为张泽东市地段闻名的八字桥,为扩大社会知明度,就提名为八字桥村。目前八字桥村部设在辕门路与浦亭路交界处,全村共有1118户,共有3666人,30个村民小组组成。社会总面积4900亩,耕地面积3300亩,主要区级河道有二条,即紫石泾和泖泾港,镇级河道有卫星港、七号河、洋泾港、朝阳港,主要镇级道路有辕门路、竹亭路、滟东路、朝阳港路、张桃路,重要古迹有三株古银杏,位于八字桥村利民队,始栽于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年)。
八字桥村2007年被评为上海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2010年被评为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健康村,2011年命名八字桥村为2009-2010年上海市文明村。 |
团结村 |
团结村地处城乡结合部。东至叶榭塘、南靠政府路、西至泖泾港、北临黄浦江、320国道、轻轨22号线、G15高速公路贯穿其中。
团结村经过二次区划调整,由原大桥村、中原村、叶中村、苏泾村组成新的团结村。常住人口5242人、来沪人员5426人,区域面积7.78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1977亩;家庭农场主17户。党员207人。党总支下设4个二级支部,7个党小组。 在2002年3月村调委会获上海市先进人民调解委员会,2002年4月被评为第三届(2000---2001年度)上海市农口级文明村,2007年4月命名为2005---008年度上海市文明村。 |
兴达村 |
兴达村简介
自古以来兴达村物阜民丰、人文荟萃。西汉时期官商盐仓的聚集地,周边商铺林立,经济繁荣、气势非凡的闹猛之地,长兴、叶兴的地名由此而诞生,后与种子场、水产队合并为兴达村。 现兴达村东与奉贤区庄行镇相邻,南与东石村相连,西至叶榭塘,北临大叶公路,全村区域面积3.88平方公里,耕田面积3500亩,户籍人口2384人,外来人口1971人,现有党员117名,按照网格化划分3个支部,6个党小组。 2006年兴达村成立松江区第一家叶达蔬菜专业合作社,使村民的土地得到合理、有效流转,并拥有上海华飞建筑工程公司及上海华兴制药设备厂等14家企业。 2006年兴达村被评为市级卫生村、市级整洁村区级文明村等荣誉称号。我们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积极参与“市级文明村”、“区五好党支部”等的创建工作,让兴达村在经济及社会事业的发展有一个质的飞跃。 |
同建村 |
同建村座落于叶榭镇东南部,位于松江、奉贤、金山三区交界处,由原毛家汇村、车亭村和铁塔村“撤三建一”而成。全村区域面积5.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135亩,拥有30个村民小组,户籍人数3654人。辖区内有开隆冶金制造有限公司、上海美乐纺织有限公司、上海胜洁服饰有限公司等10余家中小企业。村党总支下设老年、流动、行政和企业四个二级党支部,党员160名。同建村:位于叶榭镇最南部,东与奉贤一江之隔,南临亭林新建村,西至新泖泾港,北临金家村。沪卫铁路支线、320国道南北纵贯全村,村境呈竖长形。村委会办公地设在16号桥边,车亭公路之东100米处。2007年全村区域面积5.98平方公里。耕地369.66公顷。1103户,3682人。解放初期属袁家乡。1956年分别建立建设、明星、红星三个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营建制时,建设属第二营,明星、红星属第一营,1959年3月改为建设、明星、红星大队,1966年明星大队改称胜利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建设大队村名因其境内有一座毛家汇老宅,有25间9架梁连脊,长称“长屋脊”,前后二埭,中有大天井,解放后曾先后为村公所、高级社社部与第二营营部,故改为毛家汇村。胜利大队因其境内纵贯车亭公路,借用路名改陈车亭村。红星大队因其境内建有航空航标铁塔,以铁塔命为村名。1999年6月车亭村与铁塔村合并为同建村,2002年5月同建村、毛家汇村二村合一,建新的同建村。该村的庵浜队,宋咸淳年间(1265-1274)建有临水庵,为浦南名庵,“文革”期间被毁。由自然村毛家汇村、车亭村、铁塔村组成。总人口5334人,总户数1065户。其中:本村人口3654人,农保人口1365人,镇保人口316人,城保人口340人;外来人口1680人。耕地5153.00亩,粮田2841.00亩,常年菜田386.00亩,林地1402.00亩,鱼塘160.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08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0万元,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0元。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