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上海市 >>青浦区 >> 赵巷镇 >> 崧泽村

崧泽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崧泽村谷歌卫星地图)


崧泽村简介

  崧泽村位于上海市西郊,“318”国道及沪青平高速公路贯穿而过。距上海虹桥机场12公里,市级河道淀浦河、油墩港纵贯全村,水陆交通便捷,是沟通上海与江、浙两省的重要水上通道。据史料记载,晋朝将军袁山松子孙曾居于此地,故名崧宅,后改为今名。崧泽村是由原崧东、崧西、窑江、南村4个行政村组成。合作化时合并建立崧泽、新跃、红星三个高级社,公社化时分为崧泽、南村2个生产大队,1963年合并为崧泽大队,1984年改为崧泽村。由自然村由自然村1个,16个村民小组组成组成。总人口8801人。其中:本村户数761户,本村人口2533人,农保人口160人,镇保人口1484人,城保人口480人;外来人口6268人。其他人口409人。耕地414.23亩,粮田189.71亩,常年菜田0.00亩,林地85.00亩,鱼塘139.52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1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309.00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780.00元。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10118105 201700 021 查看 崧泽村谷歌卫星地图

崧泽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崧泽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金葫芦第二社区

  金葫芦第二社区:位于金葫芦社区东侧。
  

金葫芦社区

  金葫芦社区:位于北崧中学北侧。
  

北崧社区

  北崧社区:位于沪青平公路嘉松公路交口。
  

赵巷社区

  赵巷社区:位于赵巷镇政府所在地。
  

新镇社区

  新镇居委会位于青浦区赵巷镇中心,318国道两侧,东至沈泾河,西至同三国道,南至淀浦河,北邻重固。1959年时为赵巷人民公社赵谢大队、赵巷大队与水产大队,1979年赵谢大队分为丰浜大队与芦湾大队,赵巷大队分为赵巷大队与新光大队,1984年全面改为行政村,1991年金五村由解放乡5号桥村划分至赵巷镇管理,2002年6月6个行政村并为新镇居委会。由自然村由自然村水产村,芦湾村,丰浜村,新光村,金五村,赵巷村的4、5队组成组成。总人口17665人。其中:本村户数1493户,本村人口4829人,农保人口323人,镇保人口1996人,城保人口911人;外来人口12836人。其他人口722人。耕地2460.74亩,粮田1167.50亩,常年菜田198.50亩,林地470.00亩,鱼塘270.95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564.64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4146.00元。
  

金汇村

  金汇村:位于公园东路南侧。
  

和睦村

  和睦村:位于和睦路西侧。
  

南崧村

  南崧村:位于北崧社区以南4公里处。
  

崧泽村

  崧泽村位于上海市西郊,“318”国道及沪青平高速公路贯穿而过。距上海虹桥机场12公里,市级河道淀浦河、油墩港纵贯全村,水陆交通便捷,是沟通上海与江、浙两省的重要水上通道。据史料记载,晋朝将军袁山松子孙曾居于此地,故名崧宅,后改为今名。崧泽村是由原崧东、崧西、窑江、南村4个行政村组成。合作化时合并建立崧泽、新跃、红星三个高级社,公社化时分为崧泽、南村2个生产大队,1963年合并为崧泽大队,1984年改为崧泽村。由自然村由自然村1个,16个村民小组组成组成。总人口8801人。其中:本村户数761户,本村人口2533人,农保人口160人,镇保人口1484人,城保人口480人;外来人口6268人。其他人口409人。耕地414.23亩,粮田189.71亩,常年菜田0.00亩,林地85.00亩,鱼塘139.52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1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309.00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780.00元。
  

中步村

  中步村位于赵巷镇西南侧,北至318国道,南邻佘山旅游度假区,离赵巷镇政府仅3公里,交通便捷。中步村于2002年由原中伍村和千步村合并而成。全村方圆约4500亩,其中土地面积2086亩(枇杷面积609亩、生态林面积188亩)。农村人口1881人,来沪人员约7497人,12个自然村民小组。劳动力为1061人,党员人数93人。我村目前大小企业总共23家。由自然村12个组成。总人口9378人。其中:本村户数605户,本村人口1881人,农保人口241人,镇保人口646人,城保人口125人;外来人口7497人。其他人口868人。耕地2330.47亩,粮田922.00亩,常年菜田53.00亩,林地1300.47亩,鱼塘55.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512.0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7642.00元。一、村二委情况中步村党支部共有党员93人,村二委班子5人,村党支部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五个好”目标任务,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发展,村级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一定成效。二、经济收入情况村2012年底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512万元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7642元,2011年底基本完成鱼塘复耕,现已开始播种农作物,近年来,我村立足本村实际,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要发展经济,招商引资是关键,只有招商,才能增大集体经济,这是村二委班子近年来的共识。2011年我村招商共8家,缴税企业共11家,合计上缴税金47.84万元。2012年共招商4家,2013年8月之前共招商 家。三、农业发展情况我村农业工作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示范作用,提高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1、做好化肥农药“双减”活动,完成镇下达的商品有机肥分配任务,做到统一供肥、供药,积极推广生物农药,做到杂粮秸秆还田,禁止秸秆焚烧。2、加强水稻标准化生产工作,做到连片种植,种植面积达835亩,其中机播秧250亩,散植播585亩,在6月10日前全部完成,今年水稻长势良好。3、做到统一供种,统一供药,统一供肥和统一技术指导服务,并按照农时季节做好肥、水、草和病虫害管理和防治工作。4、加强枇杷生产管理,组织枇杷种植户和水产养殖户参加镇有关业务部门的供种会议和技术培训,按照枇杷生长要求,做好蔬花、蔬果工作,做到田间无杂物。5、加强畜禽退养后长效管理,巩固退养成果,确保我村范围内不准有新养殖户,实施长效管理。四、村建设管理工作 1、山周公路动迁工作。做好了山周公路动迁26户农户基础材料的收集、初审、确权面积、公示等工作,成立村动迁工作领导小组,由村主要领导带领,齐心协力,分组分批共同做好动迁户的工作,同时对多层房安置的农户,安排时间进行现场看房、选房,订购期房等,对于联体房安置的农户,安排时间进行现场定房址、重新上报建房材料等,确保动迁工作平稳有序推进。 2、新农村建设项目工作。为了全面提升中步村环境卫生清洁程度与管理水平,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中步村党总支、中步村村民委员会决定重点围绕“六个化”即道路硬化、河道净化、墙面白化、村宅绿化、村庄(容)美化、素质强化等内容对中步村村民居住较为集中、来沪人员相对较少、违章搭建较少的7、8、9、10、11、12组先行进行改造,通过村庄改造,建立和完善村级环卫设施和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有效机制,切实解决我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创造洁净、整齐、优美、有序、舒适的村环境。目前,已完成实地基础设施、农户调查,村民签订相关承诺书,并以公示的方式通过了村委会一事一议决议,邀请专业机构进行规划设计,相关材料已上报区新农办,同时通过了专家会审,整个项目由区、镇、村级财政共同承担,项目预算为289.75万元。还不包括项目实施后每年的长效管理费用。预计新农村建设项目今年下半年实施。五、文化及社会事业今年以来我村继续加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增加了农家书屋和数字网络电影播放,不断夯实文体工作建设的基础。同时积极参加镇农-动会等各类体育活动,在比赛中本村运动员充分发挥团队意识,赛出了风格和水平,为村争得了荣誉。在科普工作中,科普长廊、健康教育宣传栏及时的更新,使科普工作更加接近村民,接近人们的生活。今年我村加大了农村各个阶层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从文化、养生、农技、法制等方面满足不同人员的要求。如我们制作了科普宣传栏,设置在村民委外墙,设立了惠农图书馆,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了农村“村村通”和惠农“一点通”网络服务,使村民日日可以学到科学知识,并运用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开展社会救济工作,努力为民排忧解难,加强宣传营造双拥氛围,抓住“八一”八十大庆建军节契机,今年共计走访1人次现役军人家庭及-慰问,发放慰问金1万多元。三是关爱老年人,开展了银发无忧保险工作,共计参保人428人,份数428份,金额8500多元。开展为老人送温暖送清凉活动,全村80岁以上老人有65人,共计发放金额10000元左右,为87周岁以上7位老人做好居家养护上报工作。认真做好残疾人和60-70岁以上老人每年一次健康体检。认真做好精神病日报制度,对11名精神患者签订监护责任书。积极开展和参加各种培训学习活动,为老年人培训健康和营养6期,受教育人数达到200人。在残联工作方面,我村现有残疾人108人,全年走访慰问残疾人家庭共计10000多元。为本村工作年龄段的12名残疾人都落实了挂靠单位,使他们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同时做好村残协换届选举工作。在为老年人服务方面,我村积极开展送清凉、送温暖活动,全年发放金额共计50000多元。安排老人听讲座、全年参加人员200多人次,同时组织老人进行健康检查、开展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等,丰富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沈泾塘村

  沈泾塘村地处青浦区赵巷镇的北侧,南邻盈港路,北至青浦华新镇,嘉松公路、崧泽大道贯穿全村,全村区域面积1.07平方公里。沈泾塘村取沈泾塘和名而成,位于离镇政府东北3公里处,沈泾塘村原是在合作化时从观音乡划来,建立沈泾塘高级社,公社时为沈泾塘大队。1960年沈泾塘与姚泾合并,称姚泾大队,1961年又从姚泾大队划出,建立沈泾塘大队。 沈泾塘村地势低洼,都是塘田。解放前经常受洪水的威胁,是个九年六荒的贫穷村。解放后兴修水利,造起了电灌站、排涝泵站,解决了洪涝灾害。沈泾塘小学创办于1952年,1987年并入赵巷中学小学。沈泾塘中学创办于1967年,1978年并入北崧中学。在沈泾塘村1组境内,清代建郎家庵(杨老爷、孟将老爷),1968年拆除。沈泾塘6组境内,明代建萧王庵(萧王老爷),1958年拆除。由自然村2个组成。总人口2496人,总户数752户。其中:本村人口1168人,农保人口260人,镇保人口390人,城保人口110人;外来人口1328人。其他人口0人。耕地2290.00亩,粮田400.00亩,常年菜田15.00亩,林地630.00亩,鱼塘311.50亩,畜禽场0.00亩,虾塘50亩,林地200亩。我村2008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3492266.00万元,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083.00元。
  

垂姚村

  垂姚村位于318国道北侧,东靠新通波塘,北与沈泾塘村相邻,西与金葫芦新村接壤,南邻和睦村。垂姚村由原垂泾、姚泾2个行政村,11个村民小组组成。公社化后分别组建垂泾、姚泾2个生产队,1984年改为垂姚村。垂姚村由于地理位置优越,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创办了垂姚橡胶制品厂,兴办工业起步较早。由于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垂姚村现有4个村民小组全部进行了动拆迁,动迁村民全部进行了镇保安置,村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由自然村1 个,11个村民小组组成。总人口2288人。其中:本村户数420户,本村人口1382人,农保人口42人,镇保人口1027人,城保人口21人;外来人口906人。其他人口292人。耕地1278.84亩,粮田0.00亩,常年菜田24.04亩,林地256.00亩,鱼塘119.80亩,畜禽场0.00亩,879亩。我村2010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49.00万元,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4482.00元。
  

方夏村

  赵巷镇方夏村地处赵巷镇东端,东临徐泾镇,西至胜泾河,与新镇居委会交界;北依318国道,南临沪青平高速、淀浦河,与松江区接壤。318国道、嘉松公路贯穿东西、南北,淀浦河、通波塘河穿境而过,A9高速赵巷出口位于本村中心位置,距虹桥枢纽港10公里车程,交通便捷。全村总面积6.76平方公里,目前村部办公地址位于赵巷镇方西路45号。方夏村系2002年村级组织配套改革合并而来,由原刘夏村、方东村、方西村三村合并。2002年7月8日选举产生方夏村第一届村民委员会班子。06年6月25日、09年6月14日系方夏村历届村委会班子选举日。由自然村方东、方西、刘夏,共3个自然村组成。总人口14628人。其中:本村户数1347户,本村人口4323人,农保人口1774人,镇保人口1043人,城保人口135人;外来人口10305人。其他人口1371人。耕地2698.00亩,粮田857.00亩,常年菜田247.00亩,林地1575.00亩,鱼塘19.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1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537.00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796.00元。
  


崧泽村特产大全



    暂无数据


崧泽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