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10120109 | 201400 | 021 | 查看 龙尖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邵厂社区 |
邵厂社区:位于邵厂路平庄东路两侧。 |
平安第二社区 |
平安第二社区:位于平安社区北侧。 |
平安社区 |
平安社区:位于四平公路东侧。 |
四团社区 |
四团社区:位于四团镇政府所在地。 |
大桥村 |
大桥村位于四团镇区北1.80千米,总面积0.86平方千米,东邻三团港,南接镇西村,西至西横港,北临沈家村3组。张家村位于四团镇区西北3.50千米,总面积2.56平方千米,东临西横河,南接秦树村,长堰村,西至头桥建国村,北邻小荡村。2008年5月8号张家村与大桥村合并。大桥村有连家宅、毕家宅、杨家宅、曹家宅、小金家、邵家宅等自然村落13个,地有大安桥,简称大桥而得名。本村以养鸭业闻名,有“百年鸭滩涂”之称。1988年,有村办综合厂一家,1989年10月,创办上海峰业食品机械厂,1998年,企业改制,有村福利企业和民营企业2家。2003年末,全村设有6个村民小组,有330户,83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3人,总劳动力324人,耕地面积50.21公顷,村内有大桥中心路和通向各组的水泥路,总厂5.50千米,总面积1.20万多平方米。有卫生保健室、老年活动室各1个。张家村有张家宅、邵南坊、高屋堰、庙家西、田板里、潘沈桥、周行棣、香店桥、塘坊浜、陈车棚、沈家宅、瞿家宅、高家宅、五码漾等自然村落19个,袭用原张家村之名,向为张姓聚族世居。1988年,有村办综合厂1家,从事铁制品抛磨、服装等,1990年起,创建村办福利企业四团化工厂试剂厂与上海振张鞋帮厂等。1998年,企业改制,除福利企业外,有村综合厂等民营企业3家,2003年底村综合厂歇业。2003年末,全村设有12个村民小组。有686户,1684人,村内有张家中心路和通向各组的水泥路,总长5千米,总面积1.43万平方米。有卫生保健室、老年活动室各1个。由自然村大桥村, 张家村组成。总人口2900人。其中:本村户数1036户,本村人口2600人,农保人口920人,镇保人口30人,城保人口890人;外来人口300人。其他人口0人。耕地2600.00亩,粮田1500.00亩,常年菜田50.00亩,林地200.00亩,鱼塘570.00亩,畜禽场120.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50.0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500.00元。
|
三团港村 |
三团港村位于奉贤区四团镇镇区的南部,东与本镇平海村相邻,西与海港开发区民福村相连,北与海港开发区红庄村相依,南与海湾镇五四农场相接。东西长1.5公里,南北纵1.9公里,总面积1.93平方公里,村治距镇治平安1.8公里。三团港村由解放初的茅镇村、中圩村、普济村合并而成。村内有茅家镇,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由崇明人茅纪卿发起兴筑街市故名。1958年,因地处三团港南端尾闾,更名三团港大队。“0”期间曾改名新华大队,1984年恢复三团港村名至今。由自然村茅镇村, 中圩村, 普济村组成。总人口2353人,总户数556户。其中:本村人口1371人,外来人口982人。耕地1352.40亩,粮田506.90亩,常年菜田15.00亩,林地34.00亩,鱼塘633.00亩,畜禽场5.00亩。我村2010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0.00万元,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500.00元。
|
渔墩村 |
四团镇东面,南接渔洋村,东临拾村村,北连浦东新区,西临新桥村。本村由原来的渔村村和五墩村两个自然村合并。由自然村渔村村、五墩村组成。总人口4856人。其中:本村户数1275户,本村人口3782人,农保人口1267人,镇保人口650人,城保人口58人;外来人口1054人。其他人口1807人。耕地940.00亩,粮田400.00亩,常年菜田100.00亩,林地60.00亩,鱼塘320.00亩,畜禽场60.00亩。我村2011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45.00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784.00元。
|
杨家宅村 |
杨家宅村位于镇域东北部。东与砂碛村、横桥村接壤,西以二泐港与五古村相隔,南至彭平公路与红卫村、良民村为界,北与四团镇拾村村毗邻。境域呈南北向长条形,东西长0.73千米,南北纵2.9千米,总面积1.62平方千米,村治距镇治平安4千米。杨家宅村历史上无一杨姓人家。相传清末民初,一陈姓人为找靠山,认奉城一杨姓权势者为寄父,按习俗杨家人为其取名“杨阿督”,随后陈宅也改称“杨家宅”。若干年后,杨阿督南迁1千米建新宅基,便出现了南、北杨家宅,由此得名。1958年公社化时期,曾名杨家宅大队。“0”期间,更名红心大队。1984年,恢复杨家宅村名至今。 80年代以前,杨家宅村交通极为闭塞。民间有顺口溜:“砂碛横桥杨家宅,走断脚腿寻勿着。”陆上运输仅赖浦南运河南沿机耕路,雏形十分不便。1988年修筑新杨公路,纵贯村域大路,南通平庄东路。由自然村杨家宅村和良民村组成。总人口4368人。其中:本村户数1243户,本村人口2745人,农保人口970人,镇保人口1586人,城保人口176人;外来人口1623人。其他人口13人。耕地1666.00亩,粮田1032.00亩,常年菜田350.00亩,林地30.00亩,鱼塘250.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70.0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320.00元。
|
五四村 |
五四村位于奉贤区四团镇的南部,东邻向阳村,南邻红庄村,西邻农展村,北邻三坎村。贯穿于A30高速公路,穿越于三团港,北横桥,浦东运河。全村区域面积3.53平方公里,自然环境优美,整洁。五四村由解放初期的十四村,五古村,中心村和六村部分于1965年合并组建。取五古,十四两村名中的一字,起名“五四”,沿用至今,全村有16个村民小组。2008年8月,五四村有原五四村和原七古村合并,共有23个村民小组,1300户人家,户籍人口3065人(其中60周岁老人695人),外来人口1036人。全村现有党员115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党员92人),三级贫困户43户,村委班子人员8名,条线干部2名,大学生村官1名。全村村办企业9户,全村可支配收入70万元左右。全村区域面积3.53平方公里。由自然村原五四村, 原七古村组成。总人口4101人。其中:本村户数1300户,本村人口3065人,农保人口664人,镇保人口616人,城保人口232人;外来人口1036人。其他人口1553人。耕地3094.00亩,粮田2084.00亩,常年菜田78.00亩,林地285.00亩,鱼塘450.00亩,畜禽场80.00亩。我村2011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70.00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00元。
|
横桥村 |
横桥村位于奉贤区四团镇最东面,东至南汇区泥城镇,南邻海港物流枢纽中心,西至四团镇杨家宅村,北至四团镇拾村村,大勒港河和浦东运河贯穿全村,平庄公路和A30高速公路贯穿而过,全村区域面积为2平方公里。本村历史:横桥村因历史上有一古横桥而得名。解放初属渔村乡一村,二村。1956年高级社时合并为渔村一支社。1958年,人民公社期间称横桥大队,“0”期间更名团结大队。1984年,恢复横桥村名至今。1986年,被划入邵厂乡,2002年复为平安镇辖,2003年12月,合并入四团镇,2008年9月,由原来的横桥村和砂碛村合并为横桥村。由自然村孟人家村, 陈家宅村, 薛家宅村,董家宅村,陆家宅村组成。总人口3035人。其中:本村户数1546户,本村人口2833人,农保人口765人,镇保人口686人,城保人口368人;外来人口202人。其他人口1014人。耕地2238.00亩,粮田1630.00亩,常年菜田146.00亩,林地2.00亩,鱼塘450.00亩,畜禽场2.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49.0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799.00元。 |
夏家村 |
四团镇夏家村座落于奉贤区四团镇北首,与南汇区相接,东至新四平公路,北邻南汇区大团镇,西与四团镇小荡村相邻,大叶支路贯通全村,全村区域面积2.77平方公里。夏家村是由原沈家村和原夏家村于2008年9月行政村合并而成。原夏家村历史:1949年后由夏家村属新桥管理区的曙光一支社、北高级社,境内有古桐村、新西村、姜家宅、张家宅、吴家宅、北夏家宅,西片有王家宅、徐家宅、许家宅、张家宅、庄家宅、钱家宅、朱家宅等自然村落。1957年7月撤区建立新桥乡,夏家村属新桥六营,下辖3个连队。1958年9月成立东方红人民公社,1959年10月复名为四团人民公社,撤营连,复名为夏家大队,下辖6个生产队。1961年5月按自然村落,6个生产队分辖11个生产队。1980年,原第9生产队、第10生产队分辖后,增加1个生产队,现存12组,1984年底改建为行政村。原沈家村历史,1949年后,沈家村属新桥管理区的农乐村,惠贤村,境内有徐家宅、小金家宅、孙家坝、刘家宅、陈家宅、汪家寨、高家寨、施家宅、沈家宅、汪家寨、宋家圈、朱家圈等15个自然村落。1957年8月撤区并乡,隶属新桥乡。1958年9月成立东方红人民公社,沈家为继光五社、六社。1961年10月四团人民公社成立后,继光五社、六社合并为沈家生产大队,下辖11个生产队。1978年2月,原沈家村5队分割到6队、10队、11队。成为全大队下辖10个生产队。1984年后,沈家生产队改为行政村。由自然村沈家村 夏家村组成。总人口4341人。其中:本村户数1197户,本村人口2951人,农保人口601人,镇保人口698人,城保人口387人;外来人口1390人。其他人口0人。耕地1766.00亩,粮田962.00亩,常年菜田54.00亩,林地420.00亩,鱼塘180.00亩,畜禽场60.00亩。我村2011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5.00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600.00元。
|
团南村 |
团南村位于奉贤区四团镇的北首,川南奉公路的北面,全村区域面积0.3平方公里。1949年后团东村属范泾管理区的中洪高级社和新农高级社,境内有荷英荡、中圩村、洪泾浜、步石、杨进浜、横埭等自然村落。1957年8月撤区并乡后隶属枫围乡。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后属火箭(枫围)人民公社范泾管理区中洪生产队、新农生产队。1961年11月-1963年5月,2个生产队合并成为范泾大队,下辖22个生产队。1963年5月-1981年8月,胜利大队复名为中洪大队,下辖17个生产队,新农大队易名为步杨大队,下辖10个生产队。1984年底改建为行政村,2002年7月步杨村、胜利村合并为团南村。由自然村荷英荡 村, 中圩村 村, 洪泾浜村, 步石 村, 杨进浜 村, 横埭 村组成。总人口2560人。其中:本村户数395户,本村人口960人,农保人口80人,镇保人口541人,城保人口259人;外来人口1600人。其他人口80人。耕地300.00亩,粮田50.00亩,常年菜田2.00亩,林地20.00亩,鱼塘0.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5.0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900.00元。
|
长堰村 |
长堰村地处四团镇西首,东与镇西村相邻,南接与奉城镇分水墩村,西与奉城镇南宋村相邻,北接大桥村。全村共22个村民小组。小荡中心路贯穿全村,距大叶路、A2高速、团青公路、川南奉公路、A30高速均2公里。全村区域面积5.87平方公里。长堰村2008年 5月由原秦树村及原长堰村二村合一。由自然村长堰村, 秦树村组成。总人口2740人。其中:本村户数1265户,本村人口2356人,农保人口1456人,镇保人口62人,城保人口23人;外来人口384人。其他人口652人。耕地2931.00亩,粮田2000.00亩,常年菜田100.00亩,林地60.00亩,鱼塘711.00亩,畜禽场60.00亩。我村2010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00.00万元,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0212.00元。
|
新桥村 |
新桥村位于奉贤区四团镇北部2千米,总面积2.74平方千米,东至渔墩村(原五墩村),南接镇东村,西邻大桥村(原沈家村),北连夏家村。自然环境优美。1985年,全村有606户、1877人,耕地面积90.39公顷。务工村民721人,占村总劳动力61.60%,村中农户向有种茭白的传统,农民得益匪浅。1988年,有村办综合厂、服务厂和木器厂等。1998年企业改制,有上海四新耐火材料厂、上海法兰格尔西服制衣有限公司、上海井禾海船用阀门厂等民营企业数家,另有十里飘香,远近闻名的神仙酒厂。2003年末,全村设12个村民小组,又645户,后于2008年5月和金洋村合并成新新桥村。由自然村金洋村, 原新桥村组成。总人口3473人。其中:本村户数1079户,本村人口2681人,农保人口585人,镇保人口522人,城保人口564人;外来人口792人。其他人口1010人。耕地1919.00亩,粮田1120.00亩,常年菜田30.00亩,林地150.00亩,鱼塘348.00亩,畜禽场146.00亩。我村2011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5.00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640.00元。
|
向阳村 |
向阳村位于奉贤区四团镇区的中北部,东与渔阳村接壤,北与四团镇三坎村相邻,西与五四村隔河相望,南与龙尖村、平北村毗邻,向阳村交通便捷。1996年建成的大亭公路横贯境域中部,与1997年修筑的新四平路在域内相交。2003年始建的跨越A30高速公路的新四平路立交桥、A30高速公路匝道口、收费站坐落于村域中部,成为四团地区连通外界的陆上咽喉。清光绪年间,沿海盐民集资于此建一木桥,曰“同心桥”,故解放初曾名同心村。1958年,由三坎中心村(今3、4、5村民小组)平安中心村(今6、8组村民小组)合并,又按“同”字谐音改名桐桥村,村名沿用至2007年。原自然村向阳村曾用名秦钱村,因村内有秦家宅,南有钱家宅故名。0期间更名为向阳大队,1984年改称向阳村至2007年。2007年桐桥村、向阳村合并为向阳村。由自然村桐桥村, 向阳村组成。总人口2371人,总户数778户。其中:本村人口1947人,农保人口106人,镇保人口1016人,城保人口0人;外来人口424人。耕地995.00亩,粮田602.00亩,常年菜田153.00亩,林地142.00亩,鱼塘95.00亩,畜禽场3.00亩。我村2008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5.50万元,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100.00元。
|
平海村 |
平海村位于四团镇南首,东与海港国际贸易相邻,西跟老四平路接壤,南和海湾镇五四农场界河为界,北与平安社区集镇交融。新四平公路、老四平公路像二条彩带贯穿全村南北,平福东路、五四公路像二个玉枕横卧全村东西,四平交通干线,组成个长与宽的镜框,我村就是这镜框内的立体蓝图。全村面积1.80平方千米。平海村位于镇域中南部。因距海最近而得名。1985年全村有10个村民小组、444户、1331人,其中女性700人。全村有76个姓氏,张(178人)、王(89人)、唐(82人)、周(72人)、严(70人)等姓氏人数居多。7村民小组为张姓聚聚居地,称张家宅;3村民小组为严姓聚居地,称严家宅;2村民小组为高姓聚居地,称高家宅。上述老宅基,历经动迁,今已名存实无。居民大多百年前后由崇明、南汇、里护塘内等地迁居。由自然村平海村组成。总人口3074人。其中:本村户数612户,本村人口1556人,农保人口415人,镇保人口742人,城保人口112人;外来人口1518人。其他人口287人。耕地530.00亩,粮田200.00亩,常年菜田20.00亩,林地10.00亩,鱼塘300.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30.0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800.00元。
|
镇西村 |
镇西村位于奉贤区四团镇区的西北部,全村区域面积2.6平方公里。无由自然村镇西村, 镇东村组成。总人口5161人。其中:本村户数1257户,本村人口3161人,农保人口800人,镇保人口1500人,城保人口500人;外来人口2000人。其他人口300人。耕地1257.50亩,粮田500.00亩,常年菜田150.00亩,林地200.00亩,鱼塘200.00亩,畜禽场200.00亩。我村2010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4.00万元,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000.00元。
|
前哨村 |
前哨村:位于新建村北侧。 |
三坎村 |
三坎村位于奉贤区四团镇东部,交通便利,新、老两条四平公路贯穿全村,四团经济园区座落在本村两条四平公路之间,全村区域面积3.2平方公里。三坎村东临渔墩村,南面与桐桥村、五四村相接,西面是四名村,北靠四团镇区,处于镇村结合部。2008年5月8日原三坎村和原石家坎村合并成新的三坎村。目前全村有19个村民小组,955户人家,总人口2680人。两村都已农业为支柱产业,近几年,村两委班子注重招商引资工作,四团经济园区三坎园区成立后,三坎村的第二、三产业随之开始发展,目前已经初具规模,走上农业、工业、第三产业一起发展的现代化道路。由自然村三坎村,石家坎村组成。总人口5063人。其中:本村户数955户,本村人口2680人,农保人口245人,镇保人口1480人,城保人口300人;外来人口2300人。其他人口650人。耕地707.00亩,粮田400.00亩,常年菜田10.00亩,林地145.00亩,鱼塘142.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50.0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00元。
|
小荡村 |
小荡村位于四团镇西北首,西接头桥,北临南汇。交通通过大叶支路与四团镇相连,通过A2及川南奉公路与奉贤区中心城及市区相连。全村占地面积1.77平方公里。小荡村是1997年由原小荡村与蒲基村行政合并而成。由自然村小荡村, 蒲基村组成。总人口2662人。其中:本村户数850户,本村人口2206人,农保人口570人,镇保人口297人,城保人口58人;外来人口456人。其他人口1281人。耕地2580.00亩,粮田1500.00亩,常年菜田200.00亩,林地380.00亩,鱼塘500.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5.0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000.00元。
|
拾村村 |
拾村村于2007年4月由原拾村村和南十家村合并而成,位于四团镇东首,距离镇区约5公里,东面与南汇区海潮村界河相邻,南邻杨家宅村、五古村界河,北接五墩村。全村区域面积约3.5平方公里。清康熙年间,该地有海潮涌入,人口村落稀少,仅10多户人家居住,俗呼拾村。1956年拾村村属高级社,1957年9月撤区并乡后隶属四团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82年底改建为行政村,2007年4月拾村村、南十家村合并为拾村村。由自然村拾村村, 南十家村组成。总人口3429人。其中:本村户数1109户,本村人口2979人,农保人口743人,镇保人口114人,城保人口308人;外来人口450人。其他人口0人。耕地2727.50亩,粮田1650.50亩,常年菜田284.00亩,林地210.00亩,鱼塘583.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0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50.00万元,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0800.00元。
|
四团村 |
四团村位于四团镇政府区的西北侧,东邻团南村,北邻秦树与镇西村,四团村有新团青公路,明康路,四名中心路等多条道路贯穿四团村,四团村位属新团青公司的西侧。全村区域面积3.62平方公里。三团村为与四团镇区西1千米,与四名村相邻,南至浦南运河,西毗奉城镇盘灶村,北街秦树。三团村由华家宅、东港头、盐棚头、顾家堂、瞿家宅、杨家宅、黄家宅、汤家宅等自然村落13个。明时为青墩盐场第三团,地有三团码头。1985年,全村由412户、1239人,耕地面积80.93公顷,务工村民413人,占全村总劳力的49.20%。1988年,由村办综合厂1家,下设3个分厂,从事金属机械制品和冷作钣金加工。2003年末,全村设10各村民小组,由428户、1085人。 四名村位于四团镇区1.20千米,与团南村相邻,南濒普南运河,西至三团村,北接秦树与镇西村。由夏家码头、姜家码头、夹路码头、南方家宅、北方家宅、陶家堂、朱家圈、张家堂、邵家宅、龙王庙头、吃素堂头、沈家宅等自然村落20个。1985年,全村有630户、1972人。耕地面积111.47公顷,务工村民743人,占村总劳力58.8%。1988年,由村办综合厂和锁厂等2家,从事服装、抛磨、打包机由自然村三团村为与四团镇区西1千米,与四名村相邻,南至浦南运河,西毗奉城镇盘灶村,北街秦树。三团村由华家宅、东港头、盐棚头、顾家堂、瞿家宅、杨家宅、黄家宅、汤家宅等自然村落13个.四名村位于四团镇区1.20千米,与团南村相邻,南濒普南运河,西至三团村,北接秦树与镇西村。由夏家码头、姜家码头、夹路码头、南方家宅、北方家宅、陶家堂、朱家圈、张家堂、邵家宅、龙王庙头、吃素堂头、沈家宅等自然村落20个。组成。总人口5428人。其中:本村户数1152户,本村人口2986人,农保人口701人,镇保人口311人,城保人口28人;外来人口2341人。其他人口1人。耕地3051.00亩,粮田1629.00亩,常年菜田116.00亩,林地39.00亩,鱼塘880.00亩,畜禽场28.00亩。我村2011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62.57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722.00元。
|
龙尖村 |
龙尖村位于奉贤区四团镇区的中部,东至海港开发区平南村,南依平安社区,北邻四团镇向阳村、五四村,西与海港开发区红庄村相邻,全村区域面积1.47平方公里。因地有两条自然河道(老四团港和老桐桥港)交汇于此,形似“龙尖嘴状”故名。0期间更名立新大队。1984年,恢复龙尖村名至今。龙尖村由解放初期的中心村(今1、2、7村民小组)和刘荡村(今3、4、5、6、8村民小组)于1958年合并而成。由自然村中心村, 刘荡村组成。总人口2939人。其中:本村户数523户,本村人口1274人,农保人口13人,镇保人口1013人,城保人口112人;外来人口1665人。其他人口136人。耕地112.45亩,粮田68.00亩,常年菜田30.00亩,林地3.00亩,鱼塘8.00亩,畜禽场0.45亩。我村2009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50.00万元,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600.00元。
|
新建村 |
新建村:位于两港西大道新扬公路交口。 |
渔洋村 |
渔洋村位于奉贤区四团镇的东部,东至浦东新区南汇泥城镇,北邻浦东新区南汇大团镇,南之海港开发区,A30高速公路贯穿全村,全村区域面积4.50平方公里。渔洋村因旧时设有鱼市,俗称“鱼棚”(旧时写成 “鱼秧棚”)故名。1958年,由渔村乡11村、12村,合并为渔洋大队。“0”期间更名建新大队。1984年恢复渔洋村名至今。2007年5月五古村、渔洋村合并为渔洋村。由自然村五古渔洋组成。总人口2838人。其中:本村户数1171户,本村人口2313人,农保人口560人,镇保人口607人,城保人口260人;外来人口525人。其他人口886人。耕地2195.10亩,粮田1350.00亩,常年菜田230.90亩,林地18.00亩,鱼塘590.00亩,畜禽场6.20亩。我村2011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2.00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504.00元。
|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