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10230118 | 202150 | 021 | 查看 北双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北双村 |
崇明县港西镇北双村,位于崇明中部地区中双港北侧,具有独特的区域位置,东靠双三公路,南距岛上交通大动脉——陈海公路2公里,村内主要干道全部铺设白色路面,村办事处距县城中心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崇明县港西镇北双村原称港西五大队,1984年改名为北双村。湾北村原称六大队,1984年改为湾北村。2002年4月北双村与湾北村合并为现北双村。由自然村原北双村和原湾北村组成。总人口3017人。其中:本村户数1196户,本村人口2734人,农保人口2354人,镇保人口241人,城保人口139人;外来人口283人。其他人口0人。耕地3605.00亩,粮田2051.00亩,常年菜田734.00亩,林地800.00亩,鱼塘10.00亩,畜禽场3.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96.0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800.00元。
|
北闸村 |
崇明县港西镇北闸村位于县城北区,森林公园西区,东靠港东公路,贯穿南北,西靠三沙洪河,北邻东风农场,南靠排衙村,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北沿公路贯穿东西,交通十分便利。土地资源丰富,全村社会面积2.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40亩,全村社会化造林2507亩,有21个村民小组,541户,总人口达1363人,党员80名。三年内的目标:实现农副总产值1800万元,实现可支配收入100万元,对全村三条横河居民点全部筑成白色水泥路,加强环境整治工作,做好河道、泯沟、环境的长效管理。2002年4月,兴北村与北闸村合并为北闸村(以地处三沙洪北闸东侧命名),我村也是通往华东地区最大的森林公园——东平国家森林公园最近的地区,这也为我村的发展注入了活力。由自然村北闸村和兴北村组成。总人口1438人。其中:本村户数605户,本村人口1395人,农保人口455人,镇保人口0人,城保人口210人;外来人口43人。其他人口730人。耕地2580.00亩,粮田180.00亩,常年菜田3.00亩,林地0.00亩,鱼塘0.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99.42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800.00元。
|
排衙村 |
崇明县港西镇排衙村,交通方便,离县城码头较近,环境优美,位于港东公路两侧,东至老效河,西至三沙洪河,南至油车河,北至八字桥河。排衙村得名于排衙镇,排衙镇是历史老镇,原名南排衙镇,简称南镇,建造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东西向街道,石板街面,长约300米,清末明初有安徽、南京等外地商人来此开设店铺,海门县第一任0县委书记陆铁强和崇明县第一任0县委书记俞甫才就出生在本村。2002年4月,排衙村与兴农村合并为排衙村(以历史老镇排衙镇命名),村办事处在原排衙村10队,平房,200平方米。由自然村排衙村和兴农村组成。总人口2370人。其中:本村户数1023户,本村人口2363人,农保人口1538人,镇保人口152人,城保人口622人;外来人口7人。其他人口51人。耕地3832.00亩,粮田0.00亩,常年菜田32.00亩,林地0.00亩,鱼塘0.00亩,畜禽场0.00亩,林地3800亩。我村2011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50.00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600.00元。
|
静南村 |
港西镇静南村位于崇明新城北面,南靠南横运河,东临老滧河,西靠三沙洪,北倚天仙河。南横运河是崇明主要观光河道,静南村和崇明新城一河相隔。港东景观公路和新陈海公路贯穿静南村。静南村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交通十分便利,到城区车程只需五分钟。静南村通过宅基地置换新建的明南佳苑即将全部建成,整个小区环境优美整洁,景-人。港西镇静南村将作为一个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展示在世人面前。静南村由自然村静南村和新引村组成。截止2008年底,本村共有村域面积4692亩, 已流转面积3876亩,已征用面积591亩。60岁以上村民520名,村劳均收入11600元,党员总人数128个,其中60岁以上党员74名,党小组5个,村干部5名,村级后备干部2名,村官1名,近三年来被评为“县镇五好党支部”和“市级平安小区”称号。由自然村两个村:静南村和新引村组成。总人口2670人。其中:本村户数1112户,本村人口2570人,农保人口134人,镇保人口2112人,城保人口156人;外来人口100人。其他人口166人。耕地860.00亩,粮田720.00亩,常年菜田5.00亩,林地65.00亩,鱼塘68.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12.2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520.00元。
|
盘西村 |
崇明县港西镇盘西村位于崇明中部地区南盘滧西首,具有独特的区域位置,东靠三双公路,南邻庙港公路,与北双村交界,西至小竖河,北至小河港。村内主要干道全部铺设白色路面,村办事处距县城中心8公里,交通十分便利。1984年以前,盘西被称为盘西大队,在1984与1987年之间,村民称之为盘西大队或盘西村。到2002年由于体制改革,长生村和盘西村两村合并,统称盘西村并延用至今。近年来,盘西村加快发展生态农业,全面实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以生态文明村创建为抓手,植树造林,美化家园,制定落实生态环境长效管理机制,营造了全村河畅、宅美、路洁的良好生态环境。由自然村盘西村和长生村组成。总人口3209人。其中:本村户数1364户,本村人口3050人,农保人口672人,镇保人口183人,城保人口58人;外来人口159人。其他人口0人。耕地4300.00亩,粮田3315.00亩,常年菜田700.00亩,林地150.00亩,鱼塘20.00亩,畜禽场78.00亩。我村2011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93.60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270.00元。
|
富民村 |
富民村位于港西镇港东公路中部。东至老滧河、南至海洪河、北至油车河、西至三沙洪,下设47个村民小组。占地面积6500亩,可耕地面积3870亩。1998年原港东乡界西村与富民村两寸合并为富民村。2002年原港东乡盘东村、洪运村、富民村三村合并成为现在的行政村富民村。由自然村富民村,界西村,洪运村,盘东村组成。总人口3235人。其中:本村户数1357户,本村人口3220人,农保人口1750人,镇保人口0人,城保人口1470人;外来人口15人。其他人口0人。耕地3870.00亩,粮田0.00亩,常年菜田600.00亩,林地2980.00亩,鱼塘150.00亩,畜禽场2.00亩。我村2011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70.00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00元。
|
团结村 |
崇明县港西镇团结村位于崇明县崇中地区南侧,港东公路贯穿村中心至国家森林公园,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东靠景观老滧河,南靠市宅基地置换试点静南村,西至三沙洪,北至港西镇富民村。交通十分便利,全村社会面积4平方公里,区域总面积5482.46亩,土地流转面积3745亩,是港西林业景观区。团结村由自然村港东村和团结村组成。截止2011年底,本村共有村域面积5482.46亩。共有村民2559人,农户1153户,村民年均收入6600元。60岁以上村民647名,党员总人数143个,其中60岁以上党员112名,党小组10个,村干部4名,村级后备干部3名,近年来被评为 “市级平安小区”等荣誉称号。由自然村港东村和团结村组成。总人口2697人。其中:本村户数1153户,本村人口2559人,农保人口1126人,镇保人口0人,城保人口633人;外来人口138人。其他人口800人。耕地3699.00亩,粮田207.00亩,常年菜田180.00亩,林地3219.00亩,鱼塘81.00亩,畜禽场12.00亩。我村2010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65.90万元,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600.00元。
|
协西村 |
协西村位于崇明县港西镇中部区域,三双公路贯穿南北,由原协西村、协南村合并,区域面积3500亩,其中可耕地面积2622亩,全村共有村民737户、人口1738人,辖区28个村民小组、2家民营企业。村党支部现有党员89名,共分5个党小组。本村2004年4月由原协西村和协南村合并而成。原协西村有16个生产队,原协南村有12个生产队,合并后有28个生产队组成。由自然村协西村、协南村、组成。总人口1738人。其中:本村户数724户,本村人口1696人,农保人口1192人,镇保人口21人,城保人口435人;外来人口42人。其他人口0人。耕地2700.00亩,粮田2008.00亩,常年菜田222.00亩,林地350.00亩,鱼塘120.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75.0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800.00元。
|
新港村 |
港西镇新港村位于政府东北部,东与建设垦区接壤,西至长征农场交界;南与东风农场接壤,北至环岛运河交界。我村是60年代围垦,70年代建村,2002年与新囤村并村,过去是潮来一片白茫茫,潮落一片四草洋、芦苇荡,如今是一片村庄,一片森林、社会主义新农村。截止2012年底,本村共有村区域面积5300.86亩,3.5平方公里,其中可耕地面积4584亩;村总人口1092人,村总户数494户,村民小组数21个,村农业人口930人,村非农人口162人,60岁以上村民454人,村区域内企业2个,上年度可支配收入80万元,村劳均收入12400元,村人均收入7830元,党员总数34人,60岁以上党员24人,党小组2个,村干部4名,村级后备干部1名。
|
双津村 |
双津村位于崇明县港西镇中南部区域,县交通大动脉陈海公路贯穿东西,东至三沙洪,南至南横引河,西至小竖河,北至洋山河。四河环抱、风景优美。三双公路与陈海公路交汇点,就在我村东端的中双港。穿越我村的陈海公路是通往崇明西部、贯通海门乃至整个苏北地区的交通要道。原称二大队,1984年改名为双津村。颂平村原称四大队,1984年改为颂平村。2002年4月双津村与颂平村合并为现双津村。我村的陈龙章宅是崇明县保存的少数几座老宅之一,20世纪50~70年代,曾是区、乡两级政府办公所在地,80年代起,曾作为崇明县卫生学校分部。由自然村双津村、 颂平村组成。总人口3320人。其中:本村户数1380户,本村人口3080人,农保人口628人,镇保人口666人,城保人口162人;外来人口234人。其他人口0人。耕地3480.00亩,粮田1800.00亩,常年菜田300.00亩,林地1300.00亩,鱼塘45.00亩,畜禽场5.00亩,草地2亩,花树3亩。我村2010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50.00万元,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640.00元。
|
协北村 |
协北村位于港西镇北部三沙洪北闸西首。村占地面积4.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44亩,协北村位于崇明县港西镇北部,东起三沙洪、西至小竖河、南接港西镇协兴村、北襄长征农场北沿公路东西贯穿村中心,村办事处位于北沿公路2500号。在20世纪80-90年代,颇有影响的农工商贸易公司就坐落在本村,90年代末,该公司转让给上海裕丰浴保厂。外来民工子女就读的春晖学校也在本村。2000年12月协北村9队青年陈波峰采用秸秆为材料,用笔、刀刻成行书字体,并逐个粘贴在黑色锦缎上,组成的《孙子兵法》,列为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并荣获中国工艺美术银奖,并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参展。2010年12月,上海市环保局机关党委与协北村第二轮结对签约。由自然村协北村、东定村组成。总人口2591人。其中:本村户数998户,本村人口2432人,农保人口1405人,镇保人口462人,城保人口197人;外来人口159人。其他人口368人。耕地3544.00亩,粮田2438.00亩,常年菜田60.00亩,林地1031.00亩,鱼塘5.00亩,畜禽场10.00亩。我村2010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50.00万元,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032.00元。
|
协兴村 |
崇明县港西镇,协兴村交通方便,离县城码头较近,环境优美,位于北双公路两侧,占地面积4149亩,总户数679户,总人口数人1608,党员82名,村民代表52人,65岁以上老人数400人固定资产50万元,三年任期目标:实现农副总产值1800万元,实现可支配收入90万元,对全村居民点全部筑成白色水泥路,加强环境整治工作,做好河道、民沟、环境的长效管理。协兴村历史悠久 有着不少特色 和优良传统 进几年更是在招商引资上取得不错成绩由自然村协兴村和定南村组成。总人口1643人。其中:本村户数679户,本村人口1608人,农保人口450人,镇保人口221人,城保人口60人;外来人口35人。其他人口842人。耕地2818.00亩,粮田1948.00亩,常年菜田50.00亩,林地780.00亩,鱼塘30.00亩,畜禽场10.00亩。我村2010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60.00万元,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100.00元。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