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辽宁省 >>鞍山 >> 立山区

立山区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立山区谷歌卫星地图)


立山区简介

   立山区总面积55平方千米。总人口42万人(2004年)。
  区人民政府驻北胜利路340号,邮编:114031。代码:210304。区号:0412。拼音:Lishan Qu。
  
  行政区划
  
  立山区辖8个街道、1个镇:友好街道、双山街道、立山街道、曙光街道、灵山街道、深南街道、深北街道、沙河街道、沙河镇。
  历史沿革
  
  
  2000年,立山区辖7个街道。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425562人,其中各街道人口(人): 立山街道 82237 友好街道 60051 双山街道 75549 灵山街道 36035 曙光街道 48540 深南街道 56640 深北街道 66510 
  ?年,将千山区的沙河镇划归立山区。
  
  地图
  
  某年立山区行政区划一览 (根据“辽宁地名信息网”资料整理)
  全区辖8个街道、1个镇,11个村委会,面积55.27平方千米,人口45.85万。
  立山街道办事处 办事处驻源北,人口8.22万人,面积4.20平方千米,辖17个社区居委会:铁路、立府、洗煤、万平、西简易、庆工、广场、源北、劳动、工业、迎宾、迎风、建工、新开、公园、沿河、创业。
  友好街道 办事处驻三治,人口6.05万人,面积1.50平方千米,辖11个社区居委会:团结、永安、友好、光明、商行、华居、华盛、华昌、华兴、华强、华业。
  双山街道 办事处驻双山,人口7.55万人,面积2.62平方千米,辖18个社区居委会:双育、双胜、双山、双艺、双鑫、双卉、双东、培育、友谊、新乐、立桥、新兴、新立、红钢、群利、群乐、双红、双西。
  曙光街道 办事处驻曙光,人口4.85万人,面积4.05平方千米,辖7个社区居委会:阳光、曙光、建平、红光、山咀子、苗圃、新风。
  灵山街道 办事处驻钢绳,人口3.68万人,面积3.00平方千米,辖8个社区居委会:路风、路南、北铸、铁塔、钢绳、灵西、红旗、红拖。
  深北街道 办事处驻机装,人口6.55万人,面积4.30平方千米,辖11个社区居委会:兴隆、大名、果园、深东、国泰、国安、平园、平南、机装、机电、龙家。
  深南街道 办事处驻深沟,人口5.66万人,面积3.00平方千米,辖9个社区居委会:健身、深沟、朝阳、向阳、正阳、静海、玉泉、深南、建设。
  沙河街道 办事处驻中心,人口1.85万人,辖7个社区居委会:中沙河、东沙河、西沙河、北沙河、中心、东环、热电。
  沙河镇 镇政府驻东沙河,人口1.44万人,面积32.60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居委会:沙河;11个村委会:西沙河、东沙河、中沙河、前沙河、大乐屯、麦山子、灵山、羊草庄、陈家台、太平、大红旗。
  行政区划网站··本页编辑:lanweixing·最近更新时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42万人 55平方公里 210304 114000 0412 查看 立山区谷歌卫星地图

立山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友好街道 约6.05万人 1.5平方公里

----

查看 友好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双山街道 约7.55万人 2.62平方公里

----

查看 双山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立山街道 约8.22万人 4.2平方公里

----

查看 立山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曙光街道 约4.85万人 4.05平方公里

----

查看 曙光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灵山街道 约3.68万人 3平方公里

----

查看 灵山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深南街道 约5.66万人 3平方公里

----

查看 深南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深北街道 约6.55万人 4.3平方公里

----

查看 深北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沙河街道 约1.85万人 ·立山区旅游·立山区特产·立山区十大特产·立山区十景·立山区

----

查看 沙河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红岭街道 0 0

----

查看 红岭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沙河镇 约2.1万人 32.6平方公里

----

查看 沙河镇谷歌卫星地图
千山风景区 0 125平方公里

----

查看 千山风景区谷歌卫星地图

立山区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铁东区

   铁东区位于鞍山市的东南部。东以“二一九”公园东山为界与千山区接壤,西隔沈大铁路与铁西区、鞍钢厂区相望,南以东环市铁路为界与千山区毗连,北以通山街为界与立山区为邻。总面积30平方千米/21.451平方千米。总人口49万人(2004年)。   区人民政府驻东民生路20号,邮编:114001。代码:210302。区号:0412。拼音:Tiedong Qu。      行政区划      铁东区辖13个街道:长甸街道、解放街道、山南街道、园林街道、胜利街道、站前街道、钢城街道、和平街道、对炉街道、东长甸街道、湖南街道、常青街道、新兴街道、汪峪街道。   历史沿革      因位于沈大铁路以东而得名。   1998年,铁东区人民政府下设东长甸街道、长甸街道、湖南街道、常青街道、解放街道、山南街道、园林街道、胜利街道、站前街道、钢城街道、和平街道、对炉街道等12个街道办事处,有293个居民委员会。   2000年,铁东区辖12个街道。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452872人,其中各街道人口(人): 胜利街道 32334 对炉街道 48988 和平街道 32073 钢城街道 32019 站前街道 9180 山南街道 45673 园林街道 39148 湖南街道 52042 常青街道 30185 解放街道 45163 长甸街道 38608 东长甸街道 47459    ?年,将千山区的营城子村、后三家峪村和高官岭村划归铁东区,成立新兴街道办事处。(本站注——从下面资料可以知道:这3个村分别划归湖南街道、长甸街道、解放街道)      地图      某年铁东区行政区划一览 (根据“辽宁地名信息网”资料整理)   全区辖13个街道,116个社区居委会、4个村委会,面积30.98平方千米,人口47.89万:   常青街道 办事处驻东解放路198号,人口2.86万人,面积0.6平方千米,辖10个社区居委会:富祥、矿山院、鞍建、远大、九中、工行、焦耐、银环、中山、中冶。   湖南街道 办事处驻湖营街1号,人口5万人,面积5.85平方千米,辖13个社区居委会:长丰、气象、湖南、东塔、热力、常兴、新营、石河、南石、教师新村、邮电、热能、东石;1个村委会:营城子。   东长甸街道 办事处驻康宁街26事号,人口4.45万人,面积0.9平方千米,辖9个社区居委会:立新、康宁、民建、后峪、正阳、正兴、东兴、交通、综合。   长甸街道 办事处驻康宁街8号,人口3.77万人,面积2.91平方千米,辖8个社区居委会:富强、富誉、荣光、鞍建、联盟、平安、建设、长大;1个村委会:后三家峪。   解放街道 办事处驻南中华路130号,人口4.21万人,面积3.24平方千米,辖8个社区居委会:炼钢、教工、基建、影院、商场、长影、统建、国防;1个村委会:高官岭。   山南街道 办事处驻工人街8号,人口4.32万人,面积1.00平方千米,辖9个社区居委会:电塔、新立、山南、乐雪、联建、科技、工学、电讯、交通。   胜利街道 办事处驻铁东四道街54号,人口4.27万人,面积1.00平方千米,辖5个社区居委会:前进、胜利、民生、府兴、东山。   园林街道 办事处驻卫钢街18号,人口5.12万人,面积2.50平方千米,辖12个社区居委会:白楼、东宾、太平洋、新宾、白鸽、卫新、十四道、公寓、卫生街、钢院、空一师、卫校。   站前街道 办事处驻铁东五道街71号,人口1.96万人,面积0.60平方千米,辖6个社区居委会:一道、文化、红楼、东山、北二道、工业。   钢城街道 办事处驻对炉街13号,人口2.77万人,面积0.80平方千米,辖7个社区居委会:华夏、钢城、申江、桥北、党校、八卦、北山。   和平街道 办事处驻新光街17号,人口3.8万人,面积0.80平方千米,辖10个社区居委会:体育、健身、钢都、丛林、风光、林园、中华、中兴、东升、裕民。   对炉街道 办事处驻和平路230甲,人口5.23万人,面积0.80平方千米,辖13个社区居委会:铁健、铁北、炼铁、新光、三钢、中心、小型、长虹、健身、健医、东北、东方、东平。   汪峪街道 [鞍山市高新枝术产业开发区(东区)玉佛山风景区] 办事处驻新峪,人口0.13万人,面积9.98平方千米,辖6个社区居委会:为民、教育、热电、华润、新峪、智慧城;1个村委会:魏家屯。  

铁西区

  铁西区地处鞍山市区西南,占地面积约37平方公里,东依长大铁路,西邻哈大高速铁路,北靠鞍钢厂区,地理位置优越,工业基础雄厚,商业氛围浓郁。    区内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千山西路宽阔整洁、绿草如茵,品牌汽车专营店建筑风格精巧别致、各具特色;人民路商家林立、人流如潮,中亚、国美引领家电潮流;九道街机电水暖销售网点密布;一座座花园式精品住宅小区星罗棋布,点缀其中,城区环境品位得到快速提升,一个体现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理念的特色城区正悄然兴起。近几年,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人民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重大战略机遇,坚持举对外开放旗、走现代工业路、打特色三产牌,克难奋进,创新突破,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发展到百余户,机械制造、精细化工、新型材料、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等产业不断壮大。特色第三产业发展迅猛,品牌汽车、家电、机电水暖等六类专业市场已成全市销售中心,其规模化、专业化、连锁化水平不断提高。按照“区外建厂、区内经商”的发展格局,统筹制定了“退二进三”规划。在建设开放型地区经济过程中,区委、区政府始终把优化软环境作为重中之重,大力推进了体制创新、行政提速、信用铁西和优质服务等创新工程建设,努力营造公正透明的法制环境、长期稳定的政策环境、全方位的服务环境、最具亲和力的人才环境和高品位的人居环境,从而,全面提升铁西的对外影响力,使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工作水平显著提高,台湾大福源超市、韩国湖昌机械株式会社铸铁和精密机加等一批重大外资项目相继落户。   铁西“工兴、商活、政通、人和” ,32万铁西人民正以昂扬的斗志投身于振兴老工业城区的伟大实践之中,并与海内外朋友一道,共谋发展,共创伟业。  

立山区

   立山区总面积55平方千米。总人口42万人(2004年)。   区人民政府驻北胜利路340号,邮编:114031。代码:210304。区号:0412。拼音:Lishan Qu。      行政区划      立山区辖8个街道、1个镇:友好街道、双山街道、立山街道、曙光街道、灵山街道、深南街道、深北街道、沙河街道、沙河镇。   历史沿革         2000年,立山区辖7个街道。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425562人,其中各街道人口(人): 立山街道 82237 友好街道 60051 双山街道 75549 灵山街道 36035 曙光街道 48540 深南街道 56640 深北街道 66510    ?年,将千山区的沙河镇划归立山区。      地图      某年立山区行政区划一览 (根据“辽宁地名信息网”资料整理)   全区辖8个街道、1个镇,11个村委会,面积55.27平方千米,人口45.85万。   立山街道办事处 办事处驻源北,人口8.22万人,面积4.20平方千米,辖17个社区居委会:铁路、立府、洗煤、万平、西简易、庆工、广场、源北、劳动、工业、迎宾、迎风、建工、新开、公园、沿河、创业。   友好街道 办事处驻三治,人口6.05万人,面积1.50平方千米,辖11个社区居委会:团结、永安、友好、光明、商行、华居、华盛、华昌、华兴、华强、华业。   双山街道 办事处驻双山,人口7.55万人,面积2.62平方千米,辖18个社区居委会:双育、双胜、双山、双艺、双鑫、双卉、双东、培育、友谊、新乐、立桥、新兴、新立、红钢、群利、群乐、双红、双西。   曙光街道 办事处驻曙光,人口4.85万人,面积4.05平方千米,辖7个社区居委会:阳光、曙光、建平、红光、山咀子、苗圃、新风。   灵山街道 办事处驻钢绳,人口3.68万人,面积3.00平方千米,辖8个社区居委会:路风、路南、北铸、铁塔、钢绳、灵西、红旗、红拖。   深北街道 办事处驻机装,人口6.55万人,面积4.30平方千米,辖11个社区居委会:兴隆、大名、果园、深东、国泰、国安、平园、平南、机装、机电、龙家。   深南街道 办事处驻深沟,人口5.66万人,面积3.00平方千米,辖9个社区居委会:健身、深沟、朝阳、向阳、正阳、静海、玉泉、深南、建设。   沙河街道 办事处驻中心,人口1.85万人,辖7个社区居委会:中沙河、东沙河、西沙河、北沙河、中心、东环、热电。   沙河镇 镇政府驻东沙河,人口1.44万人,面积32.60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居委会:沙河;11个村委会:西沙河、东沙河、中沙河、前沙河、大乐屯、麦山子、灵山、羊草庄、陈家台、太平、大红旗。   行政区划网站··本页编辑:lanweixing·最近更新时  

千山区

     千山区总面积503平方千米。总人口26万人(2004年)。   区人民政府驻南建国路28号,邮编:114041。代码:210311。区号:0412。拼音:Qianshan Qu。      行政区划      千山区辖2个街道、8个镇:旧堡街道、大孤山街道、东鞍山镇、唐家房镇、大孤山镇、千山镇、齐大山镇、达道湾镇、宁远镇、汤岗子镇。   历史沿革         2000年,千山区辖2个街道、10个镇。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366221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旧堡街道 27985 大孤山街道 24581 抄河街道 18553 东鞍山镇 33223 唐家房镇 21203 大孤山镇 20762 千山镇 29036 齐大山镇 28759 沙河镇 16855 宋三镇 41404 宁远镇 41749 大阳气镇 7905 汤岗子镇 18569 高新区虚拟街道 24012 风景区虚拟镇 11625    2002年3月4日辽政[2002]61号文件批复:撤销宁远镇、大阳气镇,合并设立宁远镇;撤销宋三台子朝鲜族满族镇,设立宋三台子镇。   2004年辽政[2004]219号批复:将宋三台子镇更名为达道湾镇,镇政府驻地由宋三村迁移至达道湾。      地图      2001年:   某年千山区行政区划一览 (根据“辽宁地名信息网”资料整理)   全区辖2个街道、8个镇,34个社区居委会、111个村委会,面积503.26平方千米,人口30.46万。   旧堡街道 办事处驻西宁,人口2.89万人,辖9个社区居委会:东烧、东矿、平安、东升、东小、矿区、西宁、高炉、柳河。   大孤山街道 办事处驻白楼,人口2.46万人,辖6个社区居委会:白楼、影院、北选、西红楼、东红楼、十中。   东鞍山镇 镇政府驻旧堡,人口3.06万人,面积54.20平方千米,辖2个社区居委会:东鞍山第一、东鞍山第二;14个村委会:旧堡、四方台、前三家峪、马驿屯、东河南、沟家寨、西河南、前中所屯、解家堡子、地所屯、侯爵屯、房身、鞍山城、后中所屯。   唐家房镇 镇政府驻唐家房村,人口2.12万人,面积78.64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居委会:唐家房;15个村委会:唐家房、摩云山、太平沟、什间房、网户屯、鸡王屯、顾家房、文洞沟、李氏房、枣峪、学房、东果园、西果园、英家堡、四家子。   大孤山镇 镇政府驻崔家屯,人口1.78万人,面积60.35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居委会:大孤山;11个村委会:大孤山、下对桩石、上对桩石、下石桥、花麦屯、长岭子、獐子窝、崔家屯、谢家房身、腾家房身、黄岭子。   千山镇 镇政府驻七岭子,人口4.06万人,面积131.85平方千米,辖4个社区居委会:七岭子、眼前山第一、眼前山第二、鞍钢牧场;11个村委会:七岭子、谷首峪、忠心堡、关宝山、三印子、调军台、梨花峪、倪家台、韩家峪、庙儿台、上石桥。其中:千山风景区,人口1.16万人,面积74.35平方千米,辖4个村委会:倪家台、韩家峪、庙儿台、上石桥。   齐大山镇 镇政府驻樱桃园村,人口3.12万人,面积44.81平方千米,辖4个社区居委会:樱桃园、俱乐部、齐大山、新楼;9个村委会:樱桃园、桃山、王家堡、肖家堡、张家堡、胡家庙、金家岭、判甲炉、白家堡。   宋三台子镇 镇政府驻吴三台子,人口4.14万人,面积52.72平方千米,辖2个社区居委会:宋山、城昂;24个村委会:东台、城昂堡、郎家厂、烟一、烟二、黄家屯、红旗堡、红旗堡朝鲜族、小营盘、小营盘朝鲜族、大营盘、李三台子、李三台子朝鲜族、吴三台子、吴三台子朝鲜族、邢阳气、邢阳气朝鲜族、达道湾、达道湾朝鲜族、大郑台、永丰、宋三、宋三朝鲜族、联村。   宁远镇 镇政府驻北地号,人口4.97万人,面积52.56平方千米,辖3个社区居委会:南地号、二台子、大阳气;15个村委会:宁远屯、新堡、丰盛堡、笔管堡、南地号、北地号、二台子、小台子、张忠堡、张忠堡回族、大阳气、双楼台、包董岳、孙青堆、周家。   汤岗子镇 镇政府驻汤岗子,人口1.86万人,面积28.13平方千米,辖2个社区居委会:汤岗子第一、汤岗子第二;8个村委会:汤岗子、老虎屯、小岭子、活龙寨、靛池沟、东汤河、西汤河、鹤临岗。   行政区划网站··本页编辑:lanweixing·最近更新时间  

台安县

    台安县位于辽宁省中部。北纬41°25′、东经122°21′。总面积1393平方千米。总人口38万人(2004年)。   县人民政府驻台安镇恩良路,邮编:114100。代码:210321。区号:0412。拼音:Tai"an Xian。      行政区划      台安县辖11个镇:台安镇、西佛镇、新开河镇、黄沙坨镇、高力房镇、桑林镇、富家镇、达牛镇、韭菜台镇、新台镇、桓洞镇。   历史沿革      台安之名是统治阶级以吉祥祈福而命名的。当时于八角台地方设治,为祈愿八角台永世安宁,故名台安。   台安县历史悠久,早在西汉时曾有过县的建制,名曰险渎。其遗址在今新开河镇李家窑村孙城子屯。当时险渎县属幽州的辽东郡(治所襄平,在今辽阳市)。1913年设治,定名台安县。1945年10月,台安第一次解放,成立台安县民主政府,属辽西行署(驻地锦州)领导,同年12月,划为辽宁第一专员公署(驻地辽阳)领导;1946年2月,县民主政府实行战略转移,国民党建立台安县政府,属辽宁省管辖;1948年月1月,台安第二次解放,同年2月,成立台安县政府,先后属辽南第五、第二专署(驻地营口)和辽宁省领导,至11月台安全境解放;1949年4月,台安县划归辽西省;1954年8月,辽东、辽西两省合并,台安又归属辽宁省;1955年12月,划归辽阳专属;1959年1月,辽阳专署撤销,台安又划归沈阳专署;1964年3月,改属沈阳专区领导;1965年1月改归铁岭专署所辖;1968年7月,划归盘锦垦区;1976年1月1日,改由鞍山市管辖至今。(以上摘自“辽宁地名信息网”)   2000年辽政[2000]30号批复:撤销九间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并入桓洞镇。   2000年,台安县辖13个镇、3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54706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台安镇 51499 西佛镇 27782 新开镇 29742 黄沙镇 33998 高力房镇 37777 桑林镇 23424 富家镇 17370 达牛镇 25789 大张镇 12268 韭菜台镇 15170 新台镇 16878 桓洞镇 15550 新华镇 5526 城郊乡 32418 洪家乡 5351 西平乡 4164    2002年3月4日辽政[2002]61号文件批复:撤销新华镇、富家镇,合并设立富家镇;撤销洪家乡、桓洞镇,合并设立桓洞镇;撤销西平乡、桑林镇,合并设立桑林镇;撤销城郊乡、台安镇,合并设立台安镇;撤销大张镇、黄沙坨镇,合并设立黄沙坨镇。      地图      2001年:   某年台安县行政区划一览 (根据“辽宁地名信息网”资料整理)   全县辖11个镇,15个社区居委会、204个村委会,面积1393.92平方千米,人口35.47万。   台安镇 镇政府驻庆南,人口8.39万人,面积141.36平方千米,辖15个社区居委会:和平、振兴、东市、向阳、工人村、东郊、南郊、利民、么路、红旗、团结、新兴、庆南、北郊、沙岗;24个村委会:黑鱼、三角、耿家、陆家、西岗、胜利、民集、高屯、四道、二道、杨树、朱家、雅家、樊家、梅家、十里、唐家、李家坊、老边、王家、镇南、镇北、蔬菜、回民。   高力房镇 镇政府驻大高力房,人口3.78万人,面积111.92平方千米,辖20个村委会:大高力房、小高力房、东曾、锅铛子、黄金、枣木、马坨子、永安、红旗、红星、九台子、榆树坨子、太平、欧力、程家、桥坨子、平安、后黑坨子、前黑坨子、陈家房。   黄沙坨镇 镇政府驻黄沙坨,人口4.63万人,面积143.21平方千米,辖28个村委会:大张、孙家、金桥、刘家、小龙湾、高力房、铁匠炉、鲇鱼泡、黄沙坨、高家窑、五间、蛤蜊河、宋家、三界泡、孙狼洞、腰湖、任家、四家子、徐家、朴卧子、小坨子、潘家、靰鞡、侯家、新发、李家、下薄、老虎卧子。   新开河镇 镇政府驻新开河,人口2.97万人,面积112.76平方千米,辖20个村委会:六间、高力、唐屯、常兴、康家、张荒、马家、金家、沙坨、新开河、雷屯、何岗、赵家、杜大、三家、王庄、李窑、南河港子、北河港子、谷家。   桑林镇 镇政府驻桑林子,人口2.76万人,面积206.16平方千米,辖20个村委会:西平、徐树、大兴、桑林子、马油房、贺家、魏家、大汪、蒋坨子、茨榆坨、柴家、双台子、齐家、马仗、南高家、大友、曾家、艾岗子、团结、大岗子。   韭菜台镇 镇政府驻韭菜台,人口1.52万人,面积57.69平方千米,辖9个村委会:韭菜台、平台子、曾口、四方台、偏养子、历家、王坨子、杨塘、淮子泡。   新台镇 镇政府驻西新,人口1.68万人,面积132.96平方千米,辖14个村委会:西新、东新、德生、新四台子、毛家、云柳、大台、遵化、车家、西桓、双井、南台、东桓、小榆树子。   富家镇 镇政府驻富家,人口2.29万人,面积128.58平方千米,辖16个村委会:双岔子、北站、荒地、薄家、何家、么台子、南楼、三道、四台子、新生、富家、丁家、头台子、夏家、城子、新高家。   桓洞镇 镇政府驻桓洞,人口2.1万人,面积145.38平方千米,辖15个村委会:桓洞、鄂家、九间、东长、西长、郭家、三岔子、小河子、腰路、祁木、洪家、高家、贾台、于坨、铁丝房。   西佛镇 镇政府驻西佛,人口2.78万人,面积115.34平方千米,辖19个村委会:西佛、才文、龙家、胡家、通江子、阿拉河、新立、西北、古洞岗子、大红旗、小红旗、石家、达莲泡、古家子、姜荒、东佛、红庙子、双庙、幸福。   达牛镇 镇政府驻达牛,人口2.57万人,面积98.56平方千米,辖19个村委会:达牛、网户、大田家、大于家、金家、大姜家、大堑、苏家、岳家、大三家子、郑三、茨榆岗子、小荒、十四家子、白家房子、赵荒、南岗、河南、贾家。   

岫岩满族自治县

   岫岩满族自治县位于辽东半岛的北部,是辽宁省鞍山市下辖的一个自治县。位于黄海之滨,沿海有很多海潮冲击岩石形成的洞穴,故名,岫指的就是“有穴的山”。面积4502平方千米,人口50万。邮政编码114300。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岫岩镇,距辽宁省会沈阳243公里,距鞍山市136公里。地理位置 东邻凤城市, 西接营口、盖州, 南边东港、庄河, 北与海城、辽阳接壤。地理坐标北纬40度至40度39分, 东经122度52分至123度41分。岫岩特产玉石,称为岫玉。还特产镁矿,储量占全世界80%。   岫岩县是个“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近海县,又是东三省开放的前沿,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自然资源享誉海内外。岫岩地上物产得天独厚,盛产板栗、尖把酸梨、金瓜梨等名优特干鲜果。年均放养柞蚕1.5万把,被誉为“中国柞蚕第一县”。食用菌年接种量3000万盘,被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中国滑菇第一县”。岫岩是国家黄牛生产基地县、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县、绒山羊生产基地县。岫岩交通通信四通八达,全县已形成了以岫岩镇为枢纽的辐射击队状交通网。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   县境内多山,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79.6米。地形以山、丘陵为主,间有小块冲积平原和盆地。低山约占全县总面积的78%以上,主要山脉属长白山山脉,从北向南有帽盔山支脉、药山支脉、一棵树岭支脉、弟兄山支脉、大顶子山支脉、骆驼砬子支脉共6个支脉,各支脉的众多分支遍布全县,有名称的山岭500余座,最高峰帽盔山海拔1141.5米。也是辽南地区第一高峰。   气候特点      岫岩属于北温带湿润地区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7.4℃,年平均降雨量775.8~933.8毫米。   河流水系   境内沟谷交错,河流纵横,有500多条溪流交错迂回在大小山岭之间,汇集成13条支流河:偏岭河、哈达河、汤池河、雅河、牤牛河、沟连河、石庙河、青河、古洞河、葛藤峪河、暖泉河、渭水河。这13条支流河又汇成两大干流---东洋河、哨子河,两大干流在哨子河乡汇合后,组成大洋河水系出境流入黄海。境内河流总长882公里,流域面积4466平方公里。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享誉海内外,现已探明储量的矿藏有42种,其中菱镁石、玉石、理石、滑石、花岗石、硅石量多而质好,享有岫岩“六大宝石”之美誉。菱镁石总储量11亿吨,含镁量47%,储量占世界第二,质量居全国第一。岫岩玉储量属全国之首,享有中国国石之美誉。   岫岩淡水资源十分丰富,同时又是省内温泉最多的县份之一,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地名由来   由来之一:岫岩满族自治县位于黄海之滨,沿海有很多海潮冲击岩石形成的洞穴,故名,岫指的就是“有穴的山”。   由来之二:岫岩之名始于金代。1191年辽东刑狱王寂巡按各部至岫岩境内,见境内大山“连绵不绝,数峰侧立,状如翠屏,秀色可掬”,而誉名:“况秀岩”。1193年设县时,遂以“秀岩”命名,意为山多秀丽。明代又据境内峰峦重迭的自然地理位置,改“秀”为“岫”,其名沿用至今。   历史沿革   岫岩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开发,建置千余年。   410年(北燕太平二年),高句丽占领辽东全境。废郡县。此后在丹东境内建立30多座山城,如鸭绿江右岸的泊城(今九连城),岫岩满族自治县的娘婚城和凤凰山的乌骨城。   928年(契丹天显三年), 契丹将渤海东京龙原府穆州会农县靺鞨人人迁至岫岩南部。   1115年(辽天庆五年), 设大宁镇,镇址在今岫岩城北部,属辰州建安县(县治所在今盖县城南隅)。   1193年(金明昌四年), 大宁镇升为秀岩县,设防守尉镇守。隶东京路辰州。   1204年(金泰和四年),废县为镇。   1210年(金大安二年),在今岫岩满族自治县境内置女真部落联盟组织“翰邻阿邻谋克”。   1216年(金贞祐四年),复升秀岩县建制。   1222年(金贞元光元年,蒙古成吉思汗十七年),蒙古兵向辽东进攻,攻下宣城(今岫岩城)。   1289年(元至元六年),废县,原秀岩县辖境并入建安县。   1355年(元至正十五年),境内设沿海巡防百户。   1375年(明洪武八年),改秀岩为岫岩,置岫岩堡,属盖州卫。   1563年(明嘉靖四十二年),5月,于岫岩城设岫岩抚民通判公署,置抚民通判。   1598年(明万历二十六年)。3月明辽东巡抚张思忠于岫岩堡查出隐田580余顷。   1619年(万历四十七年),于岫岩城设岫岩管粮通判,管金州、海州、盖州三地粮仓。   1621年(明天启元年。后金天命六年)3月,后金抚降岫岩城。翌年,后金汗努尔哈赤派重兵驻守岫岩。 岫岩管粮通判设立,管金州、海城、盖州三地粮仓。   1623年(明天启三年,后金天命八年)4月,明军乘船沿大洋河进至岫岩境内,被后金兵全部杀死。其时,岫岩境内(岫岩城、青苔峪等地)的汉人在明朝游击毛文龙派遣人员策动下,叛后金起事。七月初七努尔哈赤派兵镇压,俘虏6700余人,掠获牲畜4000余头。   1633年(明崇祯六年,后金天聪七年)农历三月 后金贝勒济尔哈郎监筑岫岩城,派兵驻守。   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清廷派佐领(四品官)为岫岩城守官,守城兵员205名。   1687年(清康熙二十六年),清迁将满、蒙、汉八旗兵千余人由关内京畿一带调驻岫岩实边。设城守尉,录属熊岳副都统。清廷从关内拨派满、蒙、汉八旗兵前来凤凰城实边,从事农田开垦,设城守尉。   1741年(清乾隆六年),山东牟平、莱阳等县难民逃至岫岩、凤城,传入柞蚕放养技术。   1772年(清乾隆三十七年),清廷设岫岩厅。“熊岳通判”移驻岫岩,设岫岩理事通判,自1776年开始,岫岩厅兼管凤凰城事务。其管辖区域包括今岫岩和凤城满族自治县、东沟、庄河县以及丹东市区和海城南部地区。   1780年(清乾隆四十五年),岫岩建砖石结构城墙,高7.3米,周长1291 米,设东、南两门。   1785年(清乾隆五十年),岫岩境内遭受饥荒,官府仍逼交租说,饥民生死无路群起反抗,迫使官府免除租税。   1826年(清道光六年),清廷将岫岩理事通判改为岫岩凤凰城海海防通判。   1841年〔清道光二十一年),岫岩发大水,出现重大饥荒,灾民涌入城街,冲进衙署.通判弃官出逃。奉天府唯恐事态扩大,派员被授救灾。   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2月18日,岫岩、凤凰城上年遭受水灾,清廷命展赈地方民户一个月口粮。5月19日盛京将军禧恩奉清廷谕令通令边卡,不准民人愉入禁山打猎,边外围场一律封禁。   1843年(清道光二十三年〕5月13日,盛京将军禧恩奏准,盛京、山东、直隶三省水师营额设10只战船内。每年派投6只,每部派兵丁水手60名,分三路巡洋:其东至岫岩大孤山与朝鲜交界处。11月27日因岫岩、凤凰城遭受风灾、水灾,清廷准免新旧额赋。   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11月24日,岫岩本年遭受水灾,清廷准缓征灾区新旧额赋,并给口粮。   1846年(清道光二十六年)11月16日,岫岩本年遭受水灾。清廷准免缓灾区新旧额赋。   1870年(清同治九年)7月17日,清廷准盛京将军都兴阿所请,建奉天岫岩厅文庙学宫,并设训导一员,文学额4名,武学额2名。   1947年6月,岫岩县解放,成立人民政府,属辽东省管辖。   1954年属辽宁省辖。   1958年为丹东市辖县。   1985年1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岫岩县,设立岫岩满族自治县。   1992年1月划归鞍山市至今。   历史事件   岫岩农民起义   鸦片战争之后,清王朝日愈加深对劳动人民的压榨,岫岩境内农民纷纷揭竿而起,进行抗清斗争。清同治二年(1863年),农民起义军首领徐五(徐中理)、刘锦凯、刘访等聚集千余人,以大孤山为根据地,武装抗清,打死勒捐增税、欺压民众的官吏多人。岫岩城守尉奕榕率兵进行围剿。农民起义-移到附近海岛,继续抗争,粉碎清军围剿,坚持抗清斗争达三年之久,直至同治六年,清盛京(后称奉天)将军都兴阿增派安定、色楞额、沙克都林(伦)扎布三个都统率领众兵分路围剿,起义军寡不敌众,被驱散到各地。   同治五年7月,以王作福、翟永亮为首的一支三四百人的农民起义军夺取大孤山之后,又转战在西山坡、龙王庙、大东沟一带抗击清军。并有以于正潞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在龙王庙进行呼应,共同抗清,使得许多清军头目被革职。后来,清军靠人海战术,才将起义军驱散。同治八年8月和同治十年10月,先后有丛俊茂、赵日先率领的起义-伤岫岩厅通判英斌和李汶生。义军在岫岩境内抗清,使得官吏和清军终日不得安宁。   岫岩抗税斗争   奉系军阀统治时期,经常增税加捐,对人民进行残酷掠夺,激起人民群众进行抗税斗争。1916年军阀政府向农民征收牛马捐,岫岩北部汤池一带的农民闻讯后,集聚800多人,在杨受天的率领下,自带干粮,手持棍棒、荷锄,浩浩荡荡向峭岩县城进发,队伍走到唐家堡子附近便与县府派来谈判的官员相遇。暴-动的队伍便在河滩上摆开阵势,由杨受天与县府官员就地谈判。县府官员慑于农民的浩大声势,被迫答应了农民提出的取消牛马捐的要求,农民队伍欢喜而散。   1918年奉天省下令换发柞蚕场执照,岫岩县公署规定,每把蚕场交茧税8元,另纳手续费,限期交款,凭据换照,引起蚕民的不满和反抗。10月下旬,梨酒沟、鹿圈子一带3000多蚕民,集聚在石佛崖,将县公署派来督办的官员沈涌濂和西区区官郭固城等围困于住处,愤怒抗议换发茧照,官府出动警察驱赶也无济于事,督办官被迫答应缓办。  

海城市

    海城位于辽宁省南部,辽河下游之左岸,辽东半岛之北端。北靠钢都鞍山和省会沈阳,南邻港口城市营口、大连,东接煤铁之城本溪及边境城市丹东,西与油田新城盘锦隔河相望。地处东经122°18′~ 123°08′,北纬40°29′~ 41°11′之间。东西长80公里,南北宽44公里。   海城的历史古老而久远。从小孤山洞穴遗址的发掘证明,早在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古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从析木石棚墓葬发现,在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向前已有较大发展。自秦汉以来,先后于本境置辽隧、海城等16个州(卫)县。   海城全境面积为2734平方公里,总人口113万人,市区人口36万,全市辖5个管理区、2个开发区、22个镇,574个行政村。海城是辽宁省较大的县级市,是全国粮食、水果、畜牧业、柞蚕、乡镇企业生产基地之一,素有“渤海奥区”之誉。   辖镇区:海州管理区、兴海管理区、响堂管理区 经济开发区、东四管理区、东四方台温泉管理区,孤山镇、岔沟镇、接文镇、析木镇、马风镇、牌楼镇、英落镇、八里镇、毛祁镇 王石镇 南台镇 甘泉镇 大屯镇 西柳镇 感王镇 中小镇 牛庄镇 腾鳌镇 耿庄镇 西四镇 高坨镇 望台镇 温香镇 。   市人民0(新址)驻海城经济开发区。   海城有世界镁都,滑石之乡的美誉。   俯瞰海城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   海城市地貌复杂,全市有山地、丘陵、平原、洼地,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向南向西北倾斜。东部山区及丘陵地带绝大部分海拔高度在 60~500米之间,西部平原从海拔60米呈缓坡逐渐下倾至浑河、太子河平原。海城河上游诸支流呈树枝状发源于红旗岭、一棵树岭、唐帽山、海龙川山,诸山环抱海城河上游,形成接文、析木、马风等河谷平原。西部平原由海城河、五道河冲积而成,山麓与平原的过渡地带多系丘陵漫岗。   境内东部,群山起伏,山峦叠翠。千山山脉,犹如一条巨龙伏卧在东大门,形成天然屏障。   唐帽山扼东西江河之孔道;唐王山当南北海陆之要冲,故古有“辽左重地”之称,山脉的走向由东北向西南,群峰涌起之后,跌落数座孤山,互为觭角之势,对峙可观,市区就建在厝石山下。登高俯视,城廓尽收眼底;眺望营口港口,舟楫隐约可见;环顾四周,东依莽莽群山,中有坦荡平原,西临潆洄辽水,好似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   气候特点   全境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0.4℃,降雨量691.3毫米,处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是发展工农业生产极为有利的自然条件。   水文状况   沿河,诸流汇集,水域宽广。太子河、浑河、大辽河,纵横南北;海城河、五道河、三通河、杨柳河,八里河横贯东西。地下水资源极为丰富,为水稻栽培、水产品养殖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自然资源      群山,雄姿百态,千峰竟秀,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现已查明,有铁、硫化铁、铅锌、钼、铀、煤、石油、天然气、滑石、菱镁等40余种宝藏。其中蕴藏量最大的菱镁矿占全球储量的1/3,滑石储量居世界之首。地热温泉和优质矿泉水资源驰名中外,而万顷山坡,披绿挂红,林果郁香,作为海城特产南果梨素有“梨中之王”美称。   平原,旷野坦荡,百里丰疆,盛产玉米、水稻、高粱、大豆等多种农产品。每年生产粮食在70万吨以上。尤以各种大棚鲜菜四季常青,闻名国内外。   地名由来   海城名称的由来,据《满洲地名考》没有关资料记载,相传此地很早以前,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后因地质结构变迁,地壳上升,渐成陆地,设治之时,取名为海城。   另一个说法是,“海城”县名源于“海州”。公元925年,辽灭渤海国,改渤海之地为东丹国。928年辽太宗诏徒东丹国民于梁水(今太子河),南海府之民随之西迁。人移,地名也随之而移。这就是临溟、海州的由来。清顺治十年改“海州”为“海城”。   历史沿革   海城的历史古老而久远。从小孤山洞穴遗址的发掘证明,早在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从析木石棚墓葬发现,在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向前已有较大发展。自秦汉以来,先后于本境置辽隧,海城等16个州(卫)县。   海城战国时期属燕国辽东郡。   汉时在县境内置新昌(今甘泉镇向阳寨)、辽队(今西四镇三岔河东岸)、安市(今八里镇营城子)三县。   三国时期魏占领北方,属平州,后改幽州。   西晋时期,境内新昌、辽队(隧)、安市三县皆废。   东晋十六国后燕光始四年(404年),开始被高句丽割据长达二百六十多年。   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统一版图,置安市州,属安东都护府。   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辽国,在境内置临溟县,为海州南海军的治所,境内有仙乡县(渤海国永丰县)、析木县,为铜州治(渤海国的花山县),均隶属东京道辽阳府管辖。   1125年金灭辽,改海州为澄州,辖临溟、析木二县,受东京路管辖。   元灭金之后,1297年境内州县俱废,“置巡检司镇”,受辽阳路管辖。   明隶属辽东都指挥使司统辖。1653年隶属辽阳府管辖。辽阳撤府,海城属奉天府。   文物古迹   海城,是中国北方古城之一,境内古迹、古物颇多。古迹多达500多处,有秦置辽隧县的三河堡(今西四马圈子),汉置望平县的析木城,唐置安市州的营城子,辽置临溟的海城,明置辽海卫的牛庄等城址;有辽代金塔、铁塔、金代银塔;有新石器时代的石棚;有唐建明修的三学寺和清建的关帝庙、太平桥等。古遗址有旧石器时代的小孤山洞穴,已发掘出哺乳动物化石、石器、耳饰,是考古罕见之物;古物有汉代的铜锤、清代的金器、云版、光绪元宝等等。   析木石棚   石棚      石棚位于海城东南17公里的析木镇姑嫂石村南山上,是由六块打磨光滑的花岗石板组成。一块铺地,三块为立壁,一块做棚顶,一块小石板为南门。棚顶的石板最大,长约6米,宽约5米,厚约0.5米,高约2.7米。其建筑形状很象一间小屋,故称石棚。石棚分为上、下两座,山上的为嫂石,山下的为姑石,故称姑嫂石。相传,古时候,当地住着一户人家,姑嫂在一起生活。嫂子很贤惠也很勤劳,承担了全部家务,小姑子却好吃懒做,而且经常打骂-嫂子,时间久了,嫂子不堪忍受小姑子的辱骂和-,跑到山上化为石棚。小姑子追悔莫及,便在山下化为石棚。   石棚规模宏伟壮观,被称为巨石文化,有的壁石或盖石重达几十吨,它的开采、搬运和架设,每一步都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是中国古代较早的一种建筑物,它为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原始社会的状态具有很重要的价值。辽宁省人民0于1963年9月公布海城石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尚可喜陵园   尚可喜陵园系清代平南敬亲王尚可喜的墓葬,位于海城市八里镇小新村东南的文安山上。整个陵园由王陵、祖陵、陵门、陈列室等组成,外有围墙。占地面积约11400平方米。      尚可喜,字元吉,号震阳。于1604年生于海城,卒于1676年。明代天启三年(1623年)从军,天聪八军(1634年)举义,弃明归顺后金。皇太极在盛召见了尚可喜,授尚为总兵官,第二年被封为智顺王。1644年,尚可喜随摄政王多尔衮入关。1645年挥师湖北,1646年尚可喜被封为平南王,赐金册、金印。1673年末,吴三桂于云南起兵反清,耿精忠举兵响应。吴三桂致书尚可喜,劝其反清。尚可喜将吴三桂的劝书反呈报给朝廷,以表中心。1675年,朝廷加封尚可喜为平南敬亲王。1676年2月,尚可喜儿子尚之信参加了反清,尚可喜被软禁,气愤而终。1681年,按照尚可喜的遗嘱,归葬海城。尚可喜戎马一生,身经百战,转战数万里,为清王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了汗马功劳,在清代历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海城关帝庙      关帝庙位于海城市内,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代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后经来海的山西商人捐资修缮,作为山西会馆。前殿是悬山式建筑,砖木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前有抱厦,有转角、补间双重昂五铺作斗拱,昂嘴雕云纹。青石鼓形柱础,柱和横额之间嵌木雕龙凤云板,施彩绘。后门有小卷棚,有转角、补间单昂三铺作斗拱,柱额之间嵌木雕花卉板。后门两旁各开六角菱形小窗一个。   正脊砖雕游龙,脊中间插“穿天戟”三根,脊的两端有大吻。斜脊砖雕跑兽。整个建筑造型宏伟别致。前殿两旁修建东西配房各五间,均为硬山式。后殿为硬山式建筑,面阔五间,前有回廊,梁枋之间嵌有燕尾木雕,施彩绘。山门为歇山式建筑,面阔三间,中间开门。有转角、补间单昂三铺作斗拱。门上悬挂“关帝庙”牌匾。门外有大、小石狮各一对。山门两旁建钟、鼓二楼,均为歇山顶、砖木结构。有柱头和补间三铺作斗拱,施彩绘。东楼悬钟,西楼置鼓。   三学寺   三学寺坐落于海城的西南部,始建于明代。整个建筑由山门、前殿、中殿、后殿(藏经楼)、东西配房和禅堂等组成。建筑面积为219.4平方米,占地面积大约5700平方米。明代宝征年间重修。其建筑面积形式为歇山式殿顶,九脊。山门前刻有两尊石狮,伟立山门两侧,显的巍峨壮观。近年来,由于该寺主持方丈对寺院不断刷新,并有道士诵经,年香客游人达1.8万人次左右。每到农历初一、十五两日,香火教盛。三学寺在东北地区是唯一一家的佛学院。   历史事件   海城义和团运动      鸦片战争以后,以反对帝国主义为宗旨的义和团运动遍及全国,波及鞍山地区,鞍山城区、海城、台安、岫岩义和团运动兴起,海城最为壮观。而海城县义和团运动最早兴起于牛庄。1900年6月,以牛庄人齐凤仙和西土台人张某为首,分别号称“岳元帅 ”(岳飞)、“杨元帅(杨延昭)组织“神拳营”、“红灯照”,一时间发展到三四百人,男练神拳,女练红灯照,这时,海城全县发展到千余人。   农历六月初十,当盛京(今沈阳)教堂被义和团烧毁的消息传来时,牛庄义和团2O0余人,在“岳元帅”带领下、活捉和砍死作恶多端的法国传教士大司泽,放火焚毁教堂,不久,义和团活动中心移到海城,拆毁了沙俄修筑的中东铁路、火烧海城车站。六月十九日(公历7月15日),沙俄发兵进攻海城,义和团配合清军还击。迫敌溃退,义和团乘胜追击到大石桥。后来,沙俄增兵,将海城义和团镇压,义和团勇士英勇就义。清0卑躬屈膝,与洋人签署了天主教案交涉案,重修牛庄天主教堂。并为法国传教士大司泽立碑,成为中华民族一大耻辱。   一八四师海城起义   国民党一八四师原属云南地方部队,一向受蒋介石排斥。1946年4月被送到东北打内战,驻守在鞍山、海城、大石桥、营口一带,受到国民党军特监视、控制,官兵对此愤愤不平。一向具有爱国热忱的师长潘朔端一面敷衍应付,一面留意观察。寻找与民主联军接触的机会。5月30日,蒋介石飞抵沈阳亲自督战,向东北解放区大举进攻。   为牵制敌人北线的兵力,迫使其主力南调,东北民主联军奉命发动鞍海战役,于25日收复鞍山,27日南下海城,28日发动攻势。在关键时刻,潘朔端师长勇敢地选择了弃暗投明的道路。5月30日早6时,起义队伍在海城南门外集合,潘朔端作了关于起义的简短动员讲话后,一声“出发”令下,起义军直奔解放区析木城。下午,辽东军区曾克林副司令员、莫文骅副政委等受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委托,亲赴析木城,对起义官兵表示欢迎和慰勉。5月31日,潘朔端、郑祖志、马逸飞、魏瑛、张文蔚等师团军官及全体官兵联名发出起义宣言并通电全国。6月6日,朱德总司令从延安给潘朔端和起义部队发电贺勉。   日军侵占海城      清光绪二十年,8月1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中国和朝鲜的中日甲午战争,日军兵分两路,左路从朝鲜新义州渡鸭绿江攻陷清军虎山前哨,先后占领安东(今丹东)、岫岩、凤凰城、草河口等许多辽东城镇;右路从大连花园口登陆,先后侵占金州、大连湾、旅顺口、普兰店、熊岳城、盖平等地。日军向北深入,于11月中旬确定了派第三师团攻占海城的作战计划。   12月9日,日军第一军三师团由日军陆军中将师团长桂太郎带领,从岫岩出发分左右两路向析木城进犯。右路军经大偏岭、王家堡子、中心台、潘家堡子进攻析木城东北;左路军经小偏岭、小孤山、二道河子,袭击析木城之南。当时清军丰升阿、聂桂林两军分别在北路迎敌,马金叙部队防守析木城。12月11日10时,南路清军在二道河子、龙凤峪与来犯之敌展开激战,将日军少佐参谋击成重伤。下午3时,日军大部队到达,清军寡不敌众,退出析木城。与此同时,清军北路在潘家堡子也被击败。当晚,清军退到海城县城。12月10日,日军侵占了析木城。12月13日,日军大队向海城发动进攻。   海城虽然是军事交通重地,但清军防守的兵力十分薄弱,除丰升阿、聂桂林两部由析木城退回海城的兵力外,只有城东荞麦山、城西亮甲山设兵防守。9时,日军步兵在大炮火力支援下,对驻守荞麦山清军发起进攻,清军以三门连射炮还击,但因炮火不及,退入城中。日军分两路由南门、东门攻入城内。清军丰升阿、聂桂林两部无力抵抗,弃城向牛庄、辽阳退去。12月13日中午,日军完全占领海城。   海城大地震      1975年2月14日19时36分,在海城、营口一带发生7.3级强烈地震。震中在北纬40°36',东经122°48',位于海城县岔沟公社西南北庙子一带,故称海城地震。震源深度为16公里,震中烈度为9度强。   海城、营中一带人民财产受到了很大损失。南部大连,北部鞍山市区、辽阳市,西部锦州市都受到波及。有感范围,北至黑龙江海拉尔,南抵安徽淮河流域,西到陕西黄土高原,东达日本,方圆 2000余公里。震前由于地震台、站作出了预报,县、公社、大队积极组织群众预防,使灾情降低到最低程度。   海城县震灾损失金额约4亿元,死亡1020人,伤16933人。强烈地震发生后,0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以及辽宁省委、辽宁省革委会、鞍山市委、鞍山市革委会立即发来了慰问电和慰问,鼓励灾区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战胜困难,重建家园。2月19日,以华国锋为团长,李素文、陈绍昆、吕正操、詹海英为副团长的中央慰问团到海城慰问,并拨款10265万元和大量救灾物资。中国人民解放军和20多个省市派出医疗队,大批人员大力支援抗震救灾。   全县人民发扬泰山压顶腰不弯的精神,团结奋战,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生活,迅速恢复生产 ,重建家园,当年获得了工农业生产、重建家园双丰收。如今海城旧貌换新颜,已成为关东第一县,跨入了全国百强县的行列。   


立山区特产大全




立山区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