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辽宁省 >>鞍山 >> 岫岩满族自治县 >> 牧牛乡

牧牛乡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牧牛乡谷歌卫星地图)


牧牛乡简介

  牧牛乡位于岫岩满族自治县的最北部,北以湾水岭、韩家岭与辽阳县为界;南到四方岭、阳沟岭与大房身乡相邻;东至五砬山、高官岭与三家子镇相接;西至大岭、一棵树岭与海城市毗连。东西长16公里,南北宽14公里。总面积为220平方公里。乡政府所在地牧牛村,距县城岫岩83公里。
   境内西高东低,山峦重叠,沟谷交错,上寺山为境内高山之一,海拔940余米。牧牛河流经乡内12公里。全年无霜期140天左右。全乡居住着满、汉、壮等民族。其中满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95%以上。
   全乡6个自然村,90个村民组,15040口人。4066户村民分散住在沟沟岔岔。5270个劳动力从事在各条战线上。全乡有党员513名,77个党小组,每年工农业总产值在4亿元左右。财政收入300万元,工业企业实交税金4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000元。
  ".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220平方公里 210323201 114000 0412 查看 牧牛乡谷歌卫星地图

牧牛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牧牛乡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阜昌街道

  阜昌街道位于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中心地带,是县委、县政府所在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依山傍水,自然条件优越,属环山盆地,平均海拔76米,最高山峰是西北营山,海拔226米。   阜昌街道的前身为岫岩镇,2002年3月4日,辽宁省政府(辽政[2002]61号)批准:撤销兴隆镇、雅河乡、岫岩镇,合并设立岫岩镇。   2012年8月8日,辽宁省政府批复同意岫岩满族自治县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将前营镇的仙人咀、胡家堡、西老爷庙3个行政村划入岫岩镇,并撤销岫岩镇,设立阜昌街道办事处。   岫岩满族自治县2012年09月再次对内部区划进行调整,在调整阜昌街道办事处管辖区域的同时,又增设了大宁、雅河、兴隆、仙人咀4个街道办事处,《岫岩满族自治县增设4个街道办事处的请示》已通过鞍山市政府批复。  

大宁街道

  210323002001 121 宏新社区   210323002002 122 巴家堡社区   210323002003 122 小虎岭社区   210323002200 121 兰旗村委会   

兴隆街道

  210323003200 121 洋河沿村委会   210323003201 122 平阶村委会   210323003202 220 三道河村委会   210323003203 220 五道河村委会   210323003204 220 兴隆沟村委会   

雅河街道

  210323004001 121 迎宾社区   210323004200 122 洪家堡村委会   210323004201 122 同心村委会   210323004202 220 花园村委会   210323004203 220 河北村委会   

仙人咀街道

  210323005001 122 于岭社区   210323005200 121 仙人咀村委会   210323005201 122 胡家堡村委会   210323005202 122 西老爷庙村委会   210323005203 220 双泉村委会   

三家子镇

  三家子镇地处岫岩县北部,东与凤城接壤,南与我县韭菜光沟乡相连,西与海城市毗邻,北与辽阳县为邻。镇内群山环绕,沟谷交错,是个山清水秀,美丽富饶的山镇。全镇总面积217平方公里,山峦167平方公里,土地38910亩,主河流两条。交通由辽凤、析青、鞍岫、岫辽四条柏油路干线贯穿东西南北,四通发达,是辽阳、鞍山、海城、凤城的交通要道。镇政府所在地设于三家子村,所辖10个村,4900余户,17900余人。    食用菌、柞蚕是我镇农民的致富产业,食用菌生产可达100万盘,收入达500余万元以上。柞蚕年生产近500把,收入达200余万元。    2006年上半年,三家子镇党委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县十三次-会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于本地优势资源,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开拓进取,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全面完成各项经济指标    截止2006年6月,全镇财政收入实现120.6万元,占年计划的75%;招商引资完成2100万元,占年计划的87.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789万元,完成年计划的96.99%;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完成47891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完成45280万元,农业总产值完成2611万元,完成计划的54%;播种面积2799公顷,其中粮食作物2484公顷;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全部按时足额兑现。   (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    今年镇党委、政府全力抓好“安许线”、“山华线”的路改工程,把它作为今年三家子镇的“一号工程”,两段路改工程全长23.4公里,途径7个村,42个村民组,共动用土石方1.72万立方米,新下涵管42处,砌八字墙、挡土墙46处,开山4处,1820延长米,拆迁房屋64平方米,棚厦165平方米,院墙895延长米,占用耕地9.9亩,处理翻浆路段20处,垫方6061立方米,整体工程施工量巨大,困难十分多,涉及到资金、物质等多方面的难题,但是党委政府没有被困难吓倒,群策群力,一鼓作气,在短短40天之间全部完成了路改的整体任务,截止6月10日前,完成了路改的全部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石庙子镇

  石庙子镇位于岫岩县北部边缘,北以古洞岭与辽阳市为界,东以老爷岭与凤城市相毗邻;南隔河与黄花甸镇相望;西以石花顶与韭菜沟乡、三家子镇相邻。全镇纵向距离24公里,横向距离15公里,总面积为201.16平方公里,距岫岩镇60公里,下辖9个行政村、78个村民组,总人口1.73万人,耕地面积1890公顷。境内地势南低北高,群山环绕,山峦起伏,河谷纵横,地上长满摇钱树,地下藏聚宝盆。山青水秀、人杰地灵,是投资者的热土,建设者的家园。    特产:    (1)农业特产:    镇内盛产榛子,拥有榛柴树15000亩,中药材8000亩(人参、细辛、五味子);山野菜(大叶芹、龙须菜、刺嫩芽、蕨菜);尖把梨、板栗、核    桃等各种干鲜水果。    (2)工业特产:    镇内矿产丰富,拥有各种资源矿8个,现已开采,其中菱镁石含量在46-47%;黄金含量10克/吨;铅含量35-40%;铁含量45%;方解石含量   52%;石灰石50%;白去石含量28%;还有花岗岩等。.  

黄花甸镇

  红旗营子乡位于岫岩满族自治县东部山区,距岫岩县城26公里,总面积192平方公里。耕地2.8万亩。全乡辖7个行政村,91个村民组,4264多户,总人口约15487人,大洋河、哨子河、牦牛河三大河系贯彻全境,境内山峦丘陵连续不断,素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全年四季分明,降水较充沛,属温带季风性气候。    特产:金瓜梨、尖把酸。乡内特产金瓜梨有百年历史,果肉细腻,口感甘甜,风味独特,享有“北南果、南金瓜”的美誉。到目前为止,红旗有金瓜梨30多万株,以金瓜梨为代表的各种干鲜果年产量达1000吨,特色果业的发展现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有力支撑点。    经济情况: 2005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实现3.3亿元。乡财政收入实现152万元,招商引资实现2660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170元。   ".  

大营子镇

  大营子镇地处岫岩县东部,东与凤城市宝山乡接壤,西、南分别与红旗营子乡、哨子河乡隔河相望,北与朝阳乡毗邻,地理条件得天独厚,面积36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4万人。下辖11个行政村,126个村民组,现政府所在地曾是义勇军的大本营。耕地面积2018公顷,山林面积42万亩,森林蓄积量为80万立方米,覆盖率为70%,居鞍山市之首。镇境山清水秀,北部老平顶山为最高峰,海拔971米。渭水河由北向南贯穿全境,汇入哨子河。镇境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常年气候温和,雨水充沛。    工业发展上,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逐步形成了轮胎内胎、冶炼、机械元件、农产品加工四大支柱产业。其中轮胎内胎和农产品加工已逐渐形成规模并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农业发展上,经过多年的农业产业化调整,逐步形成了粮食生产、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和家禽养殖并进的格局,粮经比例达到6:4。其中滑子蘑种植量达300万盘以上,林下种植中草药3000亩,林业育苗2500亩,蔬菜3500亩,山野菜220亩,种草800亩,地膜花生3000亩,瓜果1500亩,全镇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共计达16000亩,初步形成了南北两大产业区,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喜人景象。全镇年发展肉食鸡订单饲养100万只,养牛1.3万头,养羊2.5万只,生猪存栏4万只,畜禽饲养总量达107.8万(头)只。柞蚕年放养1008把,产茧近500吨。放养林蛙161处,回收林蛙100万只。河蟹、笨鸡(鸭蛋)等特产远近闻名。    经济力不断增强,逐年稳中有升。近年来,大营子镇镇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持续快速增长。与2004年相比,2005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11900万元,增长21%;工业总产值105000万元,增长25%;农业总产值6900万元;人均收入3640元,增长6% 。".  

苏子沟镇

  地理位置:苏子沟位于岫岩满族自治县中部,张庄公路、凤岫公路纵横东西南北,距县城15公里。交通便利。五万千伏变电所设在镇内,供电方便。    行政区划:苏子沟镇隶属岫岩满族自治县管辖。全镇共8个村,分别为尖山、古龙、汤河岭、徐家卜、苏子沟、何家卜、黄岭、黄旗,78个村民组。    水文水质:苏子沟镇内山谷交错,河溪如织。流长8公里以上的大河流2条,其中哨子河中游在境内通过,流经汤河岭村,尖山村和古龙村,并在古龙村建成小型发电站,年发电量260千瓦时;牦牛河源辖区内何家卜村西北部的石家沟村民组,流经苏子沟、徐卜村,并在黑山建有小型水库和发电站,水面91公倾,总蓄水量9850万立方米。现水库已开发山庄旅游景点。是避署的好地方。   地下水蓄积量更为丰富,约为3000立方米,均属软水,硬度在10度以内,水的酸碱度较为均衡,非常适宜人、畜饮水和灌溉之用。且含多种矿物质元素。   ".  

偏岭镇

  偏岭镇位于鞍山市东南部,岫岩满族自治县的西北部边缘,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32公里,西以分水岭与海城市孤山镇分界;南到滚马岭与兴隆乡接壤;东到一颗树岭与苏子沟镇毗邻,北至古洞岭与大房身乡相连,大盘公路与海岫铁路穿境而过。    偏岭镇为温凉湿润气候区,平均海拔200米左右,山峰海拔500米左右,植被较好,年平均气温6.3—7.0摄氏度,无霜期141天,年平均降水量为786毫米,年蒸发量1200毫米,干燥度为0.73,常年主导风向为北北西风,频率为15%,平均风速2.5米/秒,夏季盛行东南风,频率为15%,平均风速1.9米/秒,地形由东南向西北呈长方形,地势逐渐抬升。    全镇辖区面积24995.827公顷,其中耕地2670.047公顷,园地147.640公顷,牧草地0.233公顷,城镇及工矿用地1100.093公顷,交通用地148.12公顷,水域766.006公顷,未利用土地2292.520公顷。    全镇辖11个行政村,129个居民组,其人口2600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000人。    偏岭镇物资资源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全镇有30多种矿物资埋藏地下,现已探明开采利用的有金、银、铅、锌、玉石、理石、菱镁石、滑石、石灰石、石墨、白云石等。其中菱镁资源贮量3.6亿吨,质量居全国之首,世界第二。石灰石贮量6亿吨,质量和贮量居亚洲首位。此外,铅锌的贮藏量为29.6万吨,石墨贮藏量为645万吨。镇内很多村以矿产而闻名,小偏岭村和丰源村的镁矿,五间房村的镁矿、金矿,细玉沟村的玉石矿,东胜村的铅矿不仅知名,而且创造了大量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农作物主要以玉米、大豆、高梁为主,包家卜、王家卜、唐家隈子、杜家隈子是粮食主要产区,此外,蚕场的收入也很可观。   ".  

哈达碑镇

  哈达碑镇地处岫岩的西北部,东与兴隆办事处为邻;西与大石桥市黄土岭镇建一乡相连;东北与偏岭镇和海城市孤山镇相接;南与石灰窑镇隔山相望。全镇纵向距离21公里,横向距离14.5公里,总面积306平方公里。其中:有耕地资源3268公顷,常用耕地面积3032公顷。辖13个行政村,141个村民组,6215户人家,28000人口。镇政府所在地哈达碑村,距岫岩县城18公里。    全镇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作物为玉米。全镇柞蚕放养量为1250把,年产大茧700吨左右。畜牧业主要以绒山羊为主,饲养量为30000只。乡镇工业主要以岫岩玉开采、加工为主,地下矿藏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探明和开采的有岫岩玉、花岗岩、大理石、磁铁矿、白云石、滑石、铅锌、菱镁等20余种矿藏,其中,岫岩玉贮藏量和开采量居全国第一位。全镇现有大、小玉、理石加工厂家2000余户,是全国最大的岫岩玉开采、加工、销售集散地。    经济情况: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大力实施""项目强镇、民企富镇、商贸活镇""的战略,经济运行质量日益提高,经济服务环境日趋完善。岫岩镇呈现出了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政通人和的喜人局面。农业上进行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田间管理经验,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工业上通过科技创新,研发新产品,增加科技含量,使鞍山太阳仪表阀门有限公司、电动推杆厂、岫岩镇玉器厂等老企业焕发出勃勃生机,使新建设的宏发水泥有限公司投产后,产品立即占领周遍地区的市场;商贸上注重网络建设和流通服务,先后建设岫岩综合批发、建材、煤炭等一些专业市场,与其他专业市场共同架构起岫岩地区市场体系。城市建设上服从大局、服务中心工作,2001年垫付资金115万元,完成镇内锦丝路建设工程,2002年垫付资金逾百万元,完成了城镇西出口改造工程,2004年开通岫玉大街,2005年打通万润大街,2006年协助建设二高中、锦丝路北段、政府北移、中国玉雕会展中心等,这些工程的建设,不仅优化了投资环境,拉动了全镇经济增长,而且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全镇经济出现了蒸蒸日上的良好势头。2005年末,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实现20.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2%。.  

新甸镇

  岫岩县新甸镇位于岫岩镇南30公里,南邻海港大连,东邻轻工业城市丹东,北邻煤都抚顺,西邻钢都鞍山。国省干线张庄公路穿越南北,松石线公路横跨东西,正在建设的岫庄铁路纵贯全镇。全镇总面积123.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6万亩,山地8万亩,9个村,100个村民组,20556口人。水利资源充足,拥有大面积的平肥土地、丘陵山地、温和的辽南气候。    新甸镇的工业产品以车辆轮胎为主,主要生产斜交载重轮胎、工程轮胎、摩托车轮胎和全钢子午线轮胎,生产能力460余万套,畅销全国各地并部分出口。玉米铁仓畅销辽南。在农业上的主要特产多是传统产业:薏米酒、玉米酒、无公害蔬菜、西红柿、绒山羊、肥牛、鸡蛋等。其中薏米酒荣获国际金奖,无公害蔬菜出口韩国和日本,肥牛销往香港和澳门,其它产品均以独特的质量和营养价值受到周边市场的青睐。    新甸镇经济实力雄厚。拥有功能齐全的“鞍轮工业园区”,固定资产20亿元,年产值19亿元,投资千万元以上的企业14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5家。全镇各类企业和商业网点1109家,主要有轮胎、缫丝、纺织、机械制造、服装、酿酒、农副产品深加工等行业。镇内拥有一个发电厂和一个变电所,电力充足,通讯现代化;有投资上千万元的水上乐园、南山公园、站前广场和新甸广场,楼房建筑面积200多万平方米,城镇化功能完备;有专家楼、职工住宅楼、封闭式农贸市场;全镇实现村村通油路,组组通桥涵,户户通电话和有线电视。2005年域内社会总产值12.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4320元。新甸镇的小城镇建设已跨入全省一百个中心镇行列,并被评为辽宁省“文明小城镇”,“全国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先进镇”,“中国东部小康建设十佳镇”等荣誉称号。    “鞍轮 工业园区”的飞速发展,给新甸经济带来了巨大底牵动作用,不仅解决了7000多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而且仅工资一项,每月就发放450多万,为二.三产业和小城镇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积累,并吸纳大量的外地人员来新甸投资发展和劳务输出。当时,街面上马路市场.街道摊点.街道门市房比比皆是,充分表明小城镇建设远远置后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因此,新甸镇从1999年开始了小城镇的规划筹建工作,2000年起正式起步开发,以适应第三产业的发展了农民向城镇转移。.  

洋河镇

  洋河镇地处岫岩县南部边缘,位于鞍山、丹东、大连三市交界处。东部与东港市接壤,南部与庄河市毗邻,西部和北部分别与县内的杨家堡镇、岭沟乡相连。全镇纵向距离14公里,横向距离15公里,总面积206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91个村民组。总户数4700户,总人口18000人。包括的民族有满、汉、蒙、回等族。    罗圈背水库盛产鲢鱼、鲤鱼、鲳鱼;柞蚕放养历史悠久,并且因茧质优良、出丝率高而闻名省内外;粮食作物以玉米、大豆为主,经济作物有地膜花生、北沙参、花卉育苗、蔬菜等。    2005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4亿元,其中农业产值9000万元,工业产值4.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3540元,财政收入91.5万元。".  

杨家堡镇

  杨家堡镇位于岫岩南部,全镇纵向距离27公里,横向距离5.5公里,总面积147平方公里。镇政府所在地兴开岭,距岫岩镇13公里,大盘公路贯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现辖团山、邓家堡、杨家堡、苏家堡、兴开岭、松树秧、夹道沟7个行政村,83个村民组,总人口1.36万人。    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千山山脉贯穿全境,山脉断续,错杂起伏,岗峦衔接,属丘陵地带。境内最高山卧鹿山,主峰海拔697.4米。大洋河从境内流过。气候属于温带湿润地区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杨家堡镇有耕地2302公顷。全镇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种植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粮经比例已达到6:4,全镇经济作物面积达到1.32万亩,其中发展红干辣椒2000亩,露地瓜果200亩,蔬菜3300亩,地膜花生3000亩,克隆地瓜2000亩,其他经济作物2700亩,经济作物效益明显提高。粮食总产量达到1.2万吨。在发展畜牧业上,一是突出发展绒山羊生产,实行舍饲圈养,引进优良品种,加速绒山羊改良,发展到1万只。黄牛达到4000头,生猪达到4.2万头。二是突出发展肉食鸡、肉鹅,养鸡达到80万只,养鹅达到3万只。在发展食用菌上又有新突破,全镇有430户种植滑子蘑,达到310万盘。全镇2006年果园面积81公顷,果树总株数11.4万株,其中苹果1.51万株,梨树3.29万株,桃树4000株,水果总产量383吨。全镇加强蚕场建设,实行科学放养,全镇柞蚕场近2500公顷,放养柞蚕370把,产量250吨,收入250万元。全镇有林地面积8667公顷,其中森林面积4667公顷,封山面积4000公顷,森林覆盖率26%,当年造林300公顷,成活率达到95%以上,2005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34亿元,财政收入111万元,农民收入3136元。".  

汤沟镇

  汤沟镇位于岫岩县东北部,东与风城市鸡冠山交界,西与黄花甸镇、石庙镇毗邻,南与朝阳乡、黄花甸镇接壤,北与凤城市青城镇相连。全镇横向25公里,纵向10公里,总面积207平方公里。镇政府所在地汤沟村,距岫岩镇62公里。辖东兴、红塔、老爷庙、汤沟、古石、清凉、马阳、前边、后边9个行政村,100个村民组,4829户,总人口16138人。    境内地势东高西低,中部平坦开阔,四周崇山峻岭环绕。青凉山绵亘东南部,是国家-风景区,辽宁省自然生态保护区,主峰帽盔山滑稽戏拔1141.5米,是岫岩境内最高峰,也是辽南地区第一高峰。大青河发源于帽盔山,纵横全境,境内流长28公里,至黄花甸镇青河口江入哨子河。汤沟镇属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多雨。雨水多集中于七八月份,常有山洪、泥石流爆发,年降水量800毫米左右。全年无霜期为150天左右。部分地常有风、雹袭击。    畜牧业以生猪、黄牛、绒山羊为主。2005年,全镇生猪饲养量28840头,黄牛饲养量8164头,绒山羊饲养量20874头。家禽饲养由于受-影响略有下降,饲养量达57万只。    2005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5亿元,农业总产值4000万元,工业总产值5.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00元。    汤沟镇现有耕地1927公顷,粮食作物以玉米、大豆为主,经济作物以冷棚甜瓜、烟叶、露地蔬菜和各种中草药为主。镇内耕地沿河西岸,土质肥沃,其余多属沙地或粘土地,抗洪抗旱能力差。全镇有林地面积14000公顷。其中天然林980公顷,人工林13020公顷,活立木蓄积量40万元立方米。汤沟镇有柞蚕540把,产量340吨。   ".  

石灰窑镇

  石灰窑镇位于岫岩西部山区,北与哈达碑隔山相望,南与前营子镇、龙潭镇接攘,西部以新开岭为界与盖州市、大石桥市相邻,东部与兴隆办事处相接,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素有岫岩“西大门”之称,是周边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心。全镇横向距离近5公里,纵向距离46公里,总面积230平方公里。现辖太平岭、坎子、大炉、新华、洼塘、李家堡、同江峪、石灰窑、龙宝峪、汤池10个行政村,112个村民组。2006年全镇总户数5425户,总人口21215人;劳动人数达到7854人。镇政府所在地石灰窑村距岫岩镇20公里。    镇内山多地少,山峦起伏,宜发展果树业。2006年各种果树24.35万株,其中苹果树为2.7万株,山楂21.65万株,果目总面积59公顷,水果年产量为145.1吨。    2005年,实现农村社会总产值65552万元;农业总产值4606万元;工业总产值5982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420元,农民经营所得收入7182万元,镇财政收入670万元。2005年,信用社向全镇发放支农贷款2000多万元。   ".  

前营子镇

  前营镇,因今镇政府所在地清代曾安营驻兵,因地处山前故名。    前营镇位于辽东半岛南部,地处岫岩县西南,西与盖县陛邻,境内地势西部较高,东部渐低,全境地形为一个横放的三角形,南北两侧山岭起伏逶迤绵延,北部的大顶山海拨883米,南部的骆驼砬子海拨707米,发源于样子沟岭东阳沟雅河自西向东流经境内35公里,其支流门楼河水量较大。境内距镇政府东北1公里处有七一水库,库面积860亩,能蓄水460万立方米。全镇幅员23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240公倾,全镇平坦土地主要集中在中东部乡级公路两侧,林地面积1.63万公倾,园地面积1.8万公倾,水域面积0.1万公倾。合乡并镇后,全镇辖11个行政村。全镇总人口2.1万,其中农业人口2万,农村劳动力1.2万人。    前营镇蕴积了古代文明,镇内狄家卜村北堡为辽金时代遗址,发掘出土的辽金时代铜锅,重30多公斤,对研究辽、金历史有重要价值。镇内尚存4处烽火墩台,墩台内有明清时代砖瓦,证明此地古代为军事战略要地。    前营镇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水稻、大豆、蔬菜等。水果主要有苹果、梨、桃、山楂等。野生植物资源有油松、柞树、黄柏树、核桃树、大叶槐、山里红、猕猴桃等,其中核桃树、大叶槐、黄柏树为国家级保护树种。野生动物资源有松鼠、飞鼠、鲢鱼和鳙鱼。镇内有丰富的地热资源,仙人嘴村的温泉洗浴中心集餐饮娱乐于一体,远近闻名。    经济情况:    改革开放 前营镇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特别是近10年经济发展速度更是明显加快。前营人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内聚人心,外树形象,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勇于拼搏,结合自己实际,确定正确发展方向,闯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使全镇经济有较大发展。2004年全镇农村总收入达47634万元,比1994年增长7倍。其中第一产业5000万元,增长5倍。第二产业4亿元,增长10倍。第三产业1000万元,增长3.5倍。财政收入619万元,增长3倍。粮食总产量达到11700吨。食用菌总产量1000吨,肉类总产量2996达吨,增长3倍。农民人均纯收入3240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3倍。   该乡通过抓龙头企业带动和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的。.  

龙潭镇

  龙潭镇位于岫岩西南部,东与雅河、杨家卜乡接壤,西与盖县相连,北与前营镇相接,南与新甸镇毗邻,全镇东西狭长96华里,南北宽9华里,总面积196平方公里,辖八个行政村,九十九年村民组,全镇总人口1.8万人,山林面积20万亩,绿堤工程2500亩,辖区内著名旅游风景区龙潭湾、棺木沟山青水秀、景色宜人。    全镇拥有柞蚕场1100把,年产柞蚕茧1000吨,全镇有20多家柞蚕茧深加工企业,生产的水缫丝、丝棉、丝棉被等产品远销海内外,新改建雄蛾王酒厂生产线,雄蛾王酒产品销售五洲四海。全镇绒山羊存栏3.5万只,年产羊绒14吨,全镇黄牛存栏9000头,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龙潭韭菜、甜瓜、板栗、葡萄、中华大利枣等农副产品深受周边市场青睐。    全镇2005年工农业总产值7.9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0.4亿元。镇财政收入105万元,全镇人均收入达3535元。".  

牧牛乡

  牧牛乡位于岫岩满族自治县的最北部,北以湾水岭、韩家岭与辽阳县为界;南到四方岭、阳沟岭与大房身乡相邻;东至五砬山、高官岭与三家子镇相接;西至大岭、一棵树岭与海城市毗连。东西长16公里,南北宽14公里。总面积为220平方公里。乡政府所在地牧牛村,距县城岫岩83公里。    境内西高东低,山峦重叠,沟谷交错,上寺山为境内高山之一,海拔940余米。牧牛河流经乡内12公里。全年无霜期140天左右。全乡居住着满、汉、壮等民族。其中满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95%以上。    全乡6个自然村,90个村民组,15040口人。4066户村民分散住在沟沟岔岔。5270个劳动力从事在各条战线上。全乡有党员513名,77个党小组,每年工农业总产值在4亿元左右。财政收入300万元,工业企业实交税金4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000元。   ".  

韭菜沟乡

  韭菜沟乡位于岫岩西北部,北以药山主峰石花顶山与三家子镇为界,东与黄花甸镇隔河相望,南以房木岭与大房身乡相接,西以牧牛岭与牧牛乡毗邻。全乡横向距离11公里,纵向距离14公里,总面积151平方公里。辖5个村,70个居民组,12300口人,2005年末,全乡实现社会总产值5.4亿元,财政收入14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260元。    境内多山,地势由北向东南逐渐低缓,四周山岭起伏,沟谷交错。境内最高峰为药山主峰石花顶山,海拔887.7米。境内长流河哨子河,从北部永泉村入境,流长13公里,流入黄花甸镇。季节河有发源于香炉山北麓的香炉河和发源于香炉山南麓的槽子峪河,流长分别为12公里和14公里,两条河流均注入哨子河。   ".  

大房身乡

  岫岩满族自治县辖乡。1958年建和平乡,1961年改大房身公社,1983年置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府47公里,面积180平方公里,人口1.3万。辖大房身、太阳、古洞、大甸子、和平、龙门6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矿业。农业主产玉米。.  

朝阳乡

  朝阳乡地处岫岩满族自治县东北部,全乡辖7个行政村,90个村民组,农业人口17000人,总面积20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22 万亩,土地面积3.3万亩。    朝阳乡属北温带湿润地区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7.5℃左右,初霜期在9月27日—10月5日,无霜期140—150天,年降水量在700—1000㎜之间,年平均日照时数2300小时左右,空气相对湿度70%。    朝阳乡资源丰富,林业资源以落叶松、柞树为主,现有林地面积15万公顷,人工造林每年都在1万亩以上;矿产资源以镁、铁、理石、方解石等为主,其中花岗岩、方解石储量尤为丰富,花岗岩石材品种繁多,现已探明有12个品种,储量近百万立方米。沟门村的石材品质优良,在全国排名第二,现有广东等五家企业到朝阳开发石材产业,建立500万元以规模企业3家;淡水资源丰富,岫岩第二大河流——哨子河从朝阳乡3个行政村穿流而过;土地资源丰富,现有土地3.3万亩,其中沿哨子河两岸平整肥沃的土地近万亩。    近年来,朝阳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农民增收这一中心,工业以资源开发为重点,农业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三产以旅游开发为依托,基础设施以公路建设为载体,大力招商引资,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全乡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截止2005年末,全乡工农业总值实现37130万元,比上年增长8%。其中,农业产值4130万元,比上年增长9%;工业产值33000万元,比上年增长8%;财政收入实现105 万元,比上年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510元,比上年增长6%。 ".  

红旗营子乡

  地理位置:    红旗营子乡位于岫岩满族自治县东部山区,距岫岩县城26公里,总面积192平方公里。耕地2.8万亩。全乡辖7个行政村,91个村民组,4264多户,总人口约15487人,大洋河、哨子河、牦牛河三大河系贯彻全境,境内山峦丘陵连续不断,素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全年四季分明,降水较充沛,属温带季风性气候。    特产:    金瓜梨、尖把酸。乡内特产金瓜梨有百年历史,果肉细腻,口感甘甜,风味独特,享有“北南果、南金瓜”的美誉。到目前为止,红旗有金瓜梨30多万株,以金瓜梨为代表的各种干鲜果年产量达1000吨,特色果业的发展现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有力支撑点。    经济情况:    2005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实现3.3亿元。乡财政收入实现152万元,招商引资实现2660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170元。   ".  

岭沟乡

  岭沟乡位于岫岩东南部,东与哨子河乡接壤,西与杨家堡镇毗邻,北接红旗营子乡,南与洋河镇相连,并与东港市接界,全乡总面积166平方公里,境内丘陵起伏,沟岭交错,故名岭沟。    全乡山地总面积1187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635公顷。种植业以粮食为主,农作物主要有玉米、大豆;经济作物以花生、红白薯、旱稻、温室瓜菜为主,畜牧业主要以生猪、绒山羊、黄牛、家禽饲养为主;山林主要以春秋柞蚕放养为主。    近几年,岭沟乡党委和政府一班人带领全乡干部群众真抓实干,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初步形成了西道、孤家村冷棚甜瓜、草莓、蔬菜生产基地;岭沟村食用菌基地;山城、三河村的肉食鸡饲养基地;塘岭村的黄牛育肥基地和地膜花生基地;碾盘村绒山羊饲养基地;初步建立“一村一品”产业。   ".  

哨子河乡

  哨子河乡位于岫岩满族自治县东南部,南同东港市黑沟乡以山为界,东和风城室沙里塞乡一河之隔,全乡总面积 137.4 平方公里,政府所在地哨子河村 — 北山,距县城 33.5 公里。    行政区划分人口:全乡辖 7 个行政村, 70 个村民组, 2856 户, 10600 人。    农业:全乡耕地面积 37000 亩,人均占有耕地 3.5 亩,为农业大乡,主产玉米、水稻、花生。粮食年均总产 9000 吨以上,花生年均总产 3250 吨。 2006 年全乡花生面积达到 15000 亩,成为岫岩花生第一乡。    畜牧业:哨子河乡曾是黄牛、生猪生产基础乡,近几年以生猪、羊、禽为主的畜牧业发展较快, 2005 年全乡生猪饲养量 2.1 万头,绒山羊饲养量 6000 只,家禽饲养量 30 万只,育肥猪、绒山羊、鸡鸭蛋等畜牧产品远近闻名。    林果业:全乡山林面积 130770 亩,其中重点公益林 20178. 亩,现有栗子树 25 万株, 10 亩以上栗子园 80 处。    养蚕业:现有柞蚕场 66220 亩可放养春秋蚕 690 把,蚕茧平均年产 430 吨,年均收入 510 万元,桑圆 200 亩, 5 亩以上小桑圆 10 处。    水产业:现有鱼池 41 处,水面 300 亩,景亮养殖场为乡内最大的淡水养殖场,有池塘 3 个,水面 50 亩,大洋河、哨子河野生水产资源丰富,河鱼、河蟹是别处难求的美味佳肴。    企业:岫岩东方丝绸厂为乡内骨干企业,现有三部水机,两部复摇机。从业人员 200 名,年可加工大茧 150 吨,生产柞蚕丝 60 吨,饲料、石才加工企业项目如能启动投产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交通、农电:乡内公路全长 68.2 公里 。其中分级公路 37.2 公里 ,山哨线公路是连接城乡的交通干线,尖黄线、杨马线柏油路建成后,乡内黑色路面将达到 53.2 公里 。 10 千伏高压配电线路 86 公里 ,低压配电 114 公里 ,配电变压器 72 台,总容量 3350 千伏安。    通信、电力:乡有线电视站同现成联网。 70 个村民级人武部通上有线电视,入户率达 85% 以上,程控电视入户率 80% ,移动通信逐年发展。   ".  


牧牛乡特产大全




牧牛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