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何社区:位于铜山区政府东南6公里处。 新何社区与黄桥社区、四堡社区、三堡社区、胜阳村、潘楼村相邻。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20312052 | 221116 | -- | 查看 新何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黄桥社区 |
黄桥社区:社区办公地址位于黄桥村。 黄桥社区与新何社区、四堡社区、三堡社区、胜阳村、潘楼村相邻。 |
新何社区 |
新何社区:位于铜山区政府东南6公里处。 新何社区与黄桥社区、四堡社区、三堡社区、胜阳村、潘楼村相邻。 |
四堡社区 |
四堡社区:位于铜山区政府以南6公里处。 四堡社区与黄桥社区、新何社区、三堡社区、胜阳村、潘楼村相邻。 |
三堡社区 |
三堡社区:位于铜山区政府以南4公里处。 三堡社区与黄桥社区、新何社区、四堡社区、胜阳村、潘楼村相邻。 |
胜阳村 |
铜山县三堡镇胜阳村原名刁店村,位于徐州市东南30公里,苏皖两省交界处。十多年来,胜阳村一直坚持把发展木业作为主导产业,形成规模优势,造就创业和就业基地。胜阳村私营企业既有顶天立地的行业“巨人”,又有铺天盖地的企业群体,形成“家家生产、户户经营、人人动手、个个赚钱”的良好发展氛围。2006年全村实现总产值12亿元,规模企业经济总量突破8.5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4000元。胜阳村以“一村一品”的优势,把胜阳牌胶合板销到了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名扬海外;以“永不满足,敢为天下先”的胜阳精神,提出了打造“苏北第一村”的响亮口号。 做大做强木业 十多年来,胜阳村一直坚持把发展木业作为主导产业,目前有两家私营企业营业收入过亿元,8家出口创汇企业完成出口创汇3500万美元。全村个体工商户300户,民营工业企业160家,其中木材加工企业130家。木材加工业的壮大,带动了商业、服务业、热电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形成了以一业带动多种产业发展的格局。目前胜阳产品畅销全国各地,远销欧美、东南亚,并在非洲赤道几内亚建立了非洲分公司,在俄罗斯建立了俄罗斯远东公司,形成了以木材加工、热电、运输、商贸为主,农林业生产为辅的新型农村经济发展体系,吸纳了周边地区近万人来此打工、就业。现在,村里日流动人口在2万人以上,市场繁荣,店铺林立,如同繁华的集镇,恰似乡村里的都市…… 以生态建村改善居住环境 俗话说,安居才能乐业。村民腰包鼓了,如何摆脱村庄脏、乱、差的现状,又成了村党委、村委会思考的首要问题。 胜阳村从1996年开始实施中心村建设,目前,自然村搬迁早已结束,小城镇建设已成规模,二级镇规划框架已经拉开,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了农贸市场、商场、学校、卫生院、热电厂、水厂、垃圾处理厂,休闲、娱乐、服务等公用设施一应俱全。村内路成网、房成排、树成荫,绿化、硬化、供排水、有线电视以及现代化的通信设施等基础设施全部到位,形成了工业、商业、行政、生活、娱乐五区分明、功能协调的格局。 胜阳村在中心村建设过程中,几年来累计投资1.4亿元,拆掉旧房3600间,复垦土地886亩。节约土地860亩,先后硬化路面7.6万平方米,建设绿地5万平方米,种植各类树木近15万株。建设别墅式楼房250幢,新建农民公寓楼房2l万平方米,整个村庄楼房造型新颖,居住舒适、安逸,村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68平方米,彻底改变了农村农民传统的生活方式,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全村拥有各种私有汽车412辆,其中小轿车102辆,每3.6户就有1个个体老板。 以科技兴村让胜阳远名扬 创新是灵魂,科技是先导。多年来,胜阳村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不断加大创新力度,依靠科技兴村富民。注重自主创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把科学进步和新产品开发当做推动企业上台阶的重要手段,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他们和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电力公司等单位保持长期的产学研关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不断加强交流合作。与有关高校先后合作研制成功并批量生产难燃胶合板、细木工板、低游离-胶合板、建筑模板、防潮型中密度纤维板,同时自主开发了木材阻燃处理、棕红色覆膜纸、人造板空心铳压机、金属扣件木模板、层积材包装箱板、木塑板等新产品,确保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为建立资源节约型企业奠定了基础。胜阳村还加强胜阳村科技人才的培养,把有一定知识、懂技术的农民送到南大、中国矿大等高校进行培训,目前已有50多人取得相应学位。几年来,胜阳村先后组织近千人到华西、义乌、常熟、海宁等地去学习有关管理和专业知识。目前全村企业拥有本科毕业生150余人,研究生40余人,企业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大专以上学历和具备中级技术职称的占80%。 目前,胜阳集团已经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欧洲CE认证和PSI认证,多种产品荣获“江苏名牌产品证书”,有七种产品获得国家专利,其中“南方型杨树(意杨)木材加工技术”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为“胜阳”品牌打开了更为广阔的市场。30多个品种的系列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创汇4700万美元,连续多年被评为徐州市“工业发展、增长速度、资金投入、销售收入、经济效益”等第一村。雄厚的科技力量为胜阳村经济社会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盾,胜阳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角将更加嘹亮。 参考数据 村庄位置:徐州市东南30公里,苏皖两省交界处 村庄面积:5.3平方公里 村庄户数:1330余户 村庄人口:3450余人 三产总值:12亿元(2006年) 人均年收入:14000元(2006年) 集体积累:超过600万元(2006年) 获得荣誉:全国绿化造林千佳村、苏、浙、皖护林联防先进单位、江苏省小城镇建设示范村、江苏省村镇文明住宅小区、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百佳生态村、徐州市文明单位 联系方式 村委:0518—85036686 相关企业 胜阳集团 周边景点 三堡镇是文明古镇,因其为古代驿站而得名,历史遗存众多,拥有殷商遗址、古驿站、烽火台、任山古道、明燕王屯兵营、明燕桥、万寿祺故居、李可染祖墓、树驶桥、天门寺等多处历史名胜古迹。 |
潘楼村 |
徐州市铜山区三堡街道潘楼村--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 “通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我村的村风民风进一步淳化,村民的素质不断提高,无一例-闹访事件。”三堡街道潘楼村党支部书记张衍刚说。多年来,潘楼村大力培育文明乡风建设,注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以文明乡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使潘楼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到一个“新品位”,荣获了江苏省文明村标兵称号。 星光照耀文明路 楼村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理念,结合该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开展多项创建活动,主抓繁荣农村经济的同时找到倡导“新风尚”的突破口。自1998年以来,潘楼村坚持了16年的“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抓住“农村熟人社会和脸面社会”的特点,长期坚持公示,创立“十星文明户展示墙”,这面大墙既是一面镜子也是一种力量,沉默而又坚定地成了督促村民家庭保持荣誉和奋起追赶的无形鞭策。通过“十星文明户”创评活动的开展,潘楼村改变了农村发展旧面貌,转变了农村发展旧惯性管理模式,激发了村民致富创业热情,提高了村民文明发展意识,打造了村民居住环境的新平台,提升了潘楼文明和谐发展新形象,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爱工程”暖人心 “当我需要帮助的时候,一按‘一键通’,潘楼村老年服务中心的值班人员就会过来帮我。”居住在潘楼村老年关爱之家的曾大娘说。潘楼村位于三堡街道东南部,全村2296人,村域面积4.2平方公里,2013年人均纯收入14000余元。60岁以上老人436人,占总人口的18.9%。作为苏北新农村建设铜山实践发源地,潘楼村自1998年开展新农村建设之初就将“老年集中居住区”纳入规划,分别与2003年和2011年建成老年公寓一区和二区,绿树成荫、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给予老年人安心的保障。近几年来,潘楼村里的集体资金十分紧张,但是优先解决老年服务中心和协会活动经费,2008年至2014年村里共投入370万元建成老年生活区、服务中心和老年协会,其中服务中心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棋牌室、文体室、阅览室、心理室、保健室、会议室、办公室、书画室、多功能娱乐厅等一应俱全。同时,村里每年投入3万元积极支持老年协会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满足了老年人健身方面的不同需求,为老年人开展各项活动提供了物质保障。在潘楼村支两委的高度重视及老年协会务实工作的榜样引导下,潘楼村呈现出人人敬老助老,家家尊老爱老的良好风貌,也更扎实加快了文明和谐富裕潘楼的建设步伐。 潘楼,在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摸索尝试革新基层社会模式,立足“美”字,打造景美潘楼;立足“和”字,打造人美潘楼;立足“富”字,打造富裕潘楼。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历程中努力把潘楼建设成为一个经济社会蓬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人民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